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脓菌感染CBL病例

化脓菌感染CBL病例

化脓菌感染CBL病例
化脓菌感染CBL病例

化脓菌感染CBL病例

№1(标本:眼角脓性分泌物)

20岁女性,配戴隐形眼镜2年,近2日来出现剧烈的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后未见好转,有明显的视力减退,眼科检查可见患者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前房有较多黄白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未见有绿色。临床表现符合化脓性角膜溃疡。

请考虑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哪一种微生物,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

思考题:

1)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链道酶由何种细菌产生及生物学特

性?

2)化脓性细菌包括哪几类?

3)引起化脓性角膜溃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提示:

化脓性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病。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包括角膜外伤,长期戴角膜接触镜,暴露性角膜炎等。因戴接触镜发生角膜溃疡,近年来屡有报道,应予以足够重视,加强宣传正确配戴及保养接触镜的方法。眼外伤后发生化脓性角膜溃疡病例较多。这说明要积极预防角膜外伤,在劳动中注意保护眼球,减少外伤发生。避免给小儿玩耍一次性注射器。一旦外伤发生后,及时到医院正确处理,减少感染的发生。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继发感染性角膜溃疡,也占有一定比例,这提醒医务工作者在剔除角膜异物时,应保持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操作所用的器械及眼药水被污染。病原菌方面,包括葡萄球菌、真菌等微生物。真菌性角膜溃疡多见于农作物外伤。由于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近年来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化脓性角膜溃疡对视功能危害极大,致盲率达66.3%,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及时正确处理,尽可能减低对视力的影响。

№2:

10岁男孩在随母亲旅游中,进食快餐店的牛肉汉堡和沙拉,回家后,出现腹痛,大便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便血,伴发热、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思考题:

1.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针对该病例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

№3:(标本:血液)(败血症)

一岁女婴因皮肤感染脓痂疹(俗称黄水疮),发热2天就诊,入院检查发现体温39℃,胸部皮肤有脓痂,面积较大。全身有黄疸,发病后口服阿莫西林未见好转

分析该患儿临床表现,请考虑可能是哪一种微生物感染,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思考题:

1)化脓性细菌包括哪几类?

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子(毒素和酶)?

3)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各有何主要特点?

?提示:小儿因免疫力低下尤以小婴儿多见,常因皮肤黏膜感染灶,导致发热,黄疸,发展成临床症状不典型的小儿败血症,其致病菌以条件致病菌居多,尤以表皮葡萄球菌居首位。表皮葡萄球菌长期以来被认为系对人类无害的共栖菌。而近年来表皮葡萄球菌作为条件致病菌的概念已经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所接受和证实。小儿表皮葡萄球菌败血症病程偏长,对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及红霉素多耐药,对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和庆大霉素敏感率高,治疗宜选用两种敏感抗生素,主要为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联合用药,并辅以积极的支持疗法。

№4:男性患者,42岁,两年来上腹经常疼痛,打饱嗝,近半月加重,胃镜活检组织检查―分离到革兰阴性弧形、S形或海鸥状细菌,菌体一端有多根带鞘鞭毛,运动活泼。

思考题:

?慢性胃炎和哪种病原菌感染有关?有何危害?

?此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有哪些?

?感染后应如何进行治疗?

№5:(标本呕吐物)(细菌食物中毒)

某中学多名学生在食用了香肠面包为早餐2h后,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头疼等症状,呕吐较重。多数学生有低热,约2/3的患者白细胞升高,最高达1.89×109/L,经用抗感染及补液和对症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所有病人于2d内痊愈,无死亡病例。

请考虑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哪一种微生物,用采集的呕吐物样品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

思考题:

1)引起食物中毒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

2)化脓性细菌包括哪几类

3)什么是抗O试验? 主要用于检测什么细菌感染?

提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北美及欧洲等地区发病率更高。在这些国家中,每年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仅次于沙门氏菌,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排到第2~3位,由此而造成惨重的经济损失,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也时有报道,所以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列为食品卫生的法定检测项目。

耐热去氧核糖核酸酶(deoxyribonuclease)为产毒金葡菌之典型特征,此酶非常耐热,在100℃加热30min,不易丧失活性,此酶之分子量为16800,耐热去氧核糖核酸酶与检测血浆凝固酶相似,是一种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在Petrifilm. RSA 检测片上,耐热DNA酶反应呈粉红色环带包围着一个红色或兰色的菌落。

№6:(标本患者带血脓痰)

患者近二周胸痛、咳嗽、每日咳黄粘痰200ml左右。近2天伴有畏寒、高热,体温达40℃就医。体检发现患者贫血貌,精神不振、乏力,患者气急,胸痛与呼吸有关。右肺叩诊呈浊音,可闻及湿啰音及胸膜摩擦音。杵状指明显。当日就诊时又突然咳出大量黄色脓臭痰并伴有血液达500ml。发病过程中间断口服过红霉素治疗,继往病史慢性支气管炎20年。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1.6×109/L,中性粒细胞在90%,核明显左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X线检查:右肺可见圆形透亮区及液平面,其四周被浓密炎症浸润阴影所环绕,边缘不清,分布在整个肺下段。临床诊断为肺脓肿。

请考虑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哪一种微生物,用采集的痰标本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

思考题:

1)简述凝固酶的分类和检查方法?

2)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炎症有何不同?

3)何谓脓毒血症?

提示:某些细菌性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白杆菌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可导致继发性肺脓肿。支气管异物阻塞,也是导致肺脓肿特别是小儿肺脓肿的重要因素。肺部邻近器官的化脓性病变,如膈下脓肿、肾周脓肿、脊柱旁脓肿或食管穿孔等波及到肺也可引起肺脓肿。阿米巴肝脓肿好发于右肝顶部,易穿破膈肌至右肺下叶,形成阿米巴肺脓肿。痰细菌学检查:经口咳出的痰很易被口腔常存菌污染;咳出的痰液应及时作培养,不然则污染菌在室温下大量繁殖,难以发现致病菌,且接触空气后厌氧菌消亡,均会影响细菌培养的可靠性。所以急性肺脓肿的脓痰直接涂片染色可见很多细菌,如α-溶血链球菌、奈瑟球菌等口腔常存的非致病菌;即使发现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源革兰染色阴性杆菌、绿脓杆菌等,不一定就是肺脓肿的致病菌。环甲膜穿刺以细导管在较深处吸取痰液,可减少口腔杂菌污染的机会。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双套管防污染毛刷,采取病灶痰液,作涂片染色检查和需氧、厌氧菌培养,则能明确其致病菌。痰液检查应争取在采用抗生素前进行。细菌的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选择有效抗生素。

№7:(标本患儿脑脊液)

患儿1岁,一周前左腋下皮肤不慎划破,二天后伤处出现流黄水,未见红肿。今晨起发烧、喷射样呕吐3次。入院时查体患儿面色苍白、眼神发呆、双目凝视,不时用手打头、摇头。头向后仰、哭声尖锐、前囟饱满、轻微咳嗽。克氏征与布氏征阳性。无瞳孔改变。皮肤未见淤血点或瘀斑,体温39℃。血常规:白细胞14000/立方毫米,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有明显核左移现象,并有中毒颗粒出现。腰穿检查脑脊液报告: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混浊,呈米汤样。细胞数1000/立方毫米,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潘氏试验阳性。糖和氯化物减少。请考虑患儿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哪一种微生物,用采集的脑脊液标本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

思考题:

1)脑膜炎球菌致病物质主要有哪些?

2)何谓败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

3)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引起的炎症有何不同?

提示:化脓性脑膜炎是由不同的化脓菌侵袭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为常见病,儿童患者尤多。临床上具有起病急、高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症等特点。许多细菌均可引起本病,其中脑膜炎球菌所致者最多,其它为流感杆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及其它革兰氏阳性杆菌(如肺炎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菌等。

(一)、症状:1、突然高热,畏寒,剧烈头痛,伴喷射性呕吐。乳幼儿可有交替出现的烦躁与嗜睡,双目凝视;尖声哭叫,拒乳,易惊等。严重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2、中毒面容,皮肤瘀点,颈项强直,病理反射阳性。婴儿囟门饱满隆起,角弓反张。如伴有脱水的婴儿,则无此表现。

3、各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的特点:

(1)流脑:多于2~4月份发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早期即可出现皮肤瘀点或瘀斑,其直径多在2毫米以上。病后3~5天常有口周与前鼻孔周围的单纯疱疹。

(2)肺炎球菌性脑膜炎:发病季节多以春秋为主。多见于2岁以内幼儿或50岁以上成人。常伴有肺炎或中耳炎。

(3)流行性感冒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2岁以内的幼儿,起病较上述两型稍

缓,早期上呼吸道症状较明显。

(4)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常伴有皮肤化脓性感染,如脓皮病,毛囊炎等,部分病例于疾病早期可见有猩红热或荨麻疹样皮疹。

(5)绿脓杆菌性脑膜炎:多见于颅脑外伤的病例,亦可因腰椎穿刺或腰麻时消毒不严而污染所致,病程发展较缓。

4. 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外观混浊,呈米汤样。细胞数增至1000/立方毫米以上,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蛋白增高,潘氏试验阳性。糖和氯化物减少。涂片或培养能找到相应的致病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在晚期病例可表现为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2)血培养:有病原菌生成。

(3)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多核细胞为主。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脑膜炎时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低,有明显核左移现象,并有中毒颗粒出现。

(4)皮肤瘀点涂片:流脑患者做此项检查,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

№8:(标本患者皮肤感染脓汁)

某糖尿病患者因近日右小腿出现疖肿而就医,查体发现,右小腿外侧中下1/3处可见1.2×0.8cm疖肿,界限清楚,中央有黄色脓栓,未见有出血,患者一般状态良好,行走不受限制。

请考虑患者疖肿的病原体可能是哪一种微生物,用采集的脓汁标本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

思考题

1)什么是条件致病菌? 什么是菌群失调和菌群失调症?

2)什么是抗O试验? 主要用于检测什么细菌感染?

3)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子(毒素和酶)?

提示:糖尿病患者机体抵抗力较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常导致菌群失调是糖尿病合并感染的常见原因。

№9 (标本:尿液)(骨科手术后医院内感染)

女性,因骨盆骨折手术,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及留置导尿管。术后第2周开始出现发烧,体温39.4℃。尿道口有烧灼感。请考虑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

是哪一种微生物,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

思考题:

1)化脓性细菌包括哪几类?

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子(毒素和酶)?

3)何谓医院内感染?

提示: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的CNS一直被认为是皮肤粘膜的正常菌群,既往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大多认为是污染菌。然而近十年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CNS已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微生物,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CNS院内感染占61%,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及尿道,引起院内感染的CNS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CNS院内感染多有气管切开、手术、留置导尿管、滥用抗生素、应用免疫抑制剂或有某种基础疾病。这些因素可能是CNS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0:(月经卫生棉条浸泡液)(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一位妇女在月经期突发头痛、肌肉痛,高热伴寒战,皮肤出现弥散性出血点(扁平,压之褪色)类似晒斑,眼、口、喉发红,次日出现恶心、呕吐和水样腹泻和低血压,肾脏和肝脏等器官功能衰竭,意识不清,该患者多年一直使用强吸附性卫生棉条,临床表现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请考虑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哪一种微生物,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

思考题:

1)血浆凝固酶、耐热核酸酶由何种细菌产生及医学意义是什么?

2)简述肺炎球菌和脑膜炎球菌的致病性。

3)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子(毒素和酶)?由葡萄球菌所致的毒素性

疾病包括哪些?

提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oxic shock syndrome TSS)是一种严重的、可威胁生命的,但不多发的细菌性感染,它是由细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所释放的毒素而引起,以休克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为特征的急性疾病。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于1978年首先由Todd报道。患者是几个8-17岁的孩子,在恢复期还出现手掌,脚底和躯干部的脱皮。后来从这些孩子的身上分离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且发现TSS是由一个新的葡萄球菌表皮毒素所引发。1980年,TSS的非行经期病例也被报道,而且与许多外科手术(如,鼻成形术,鼻

填塞术,产后操作等)和其它临床疾病(如,肺炎,流感,感染)有关。TSS 是由一定类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猪链球菌和非A群β溶血性链球菌)等所释放的毒素而引起的,尽管最早描述的病例中,大多数发生在月经期妇女,但目前只有55%的病例是与月经有关。这种疾病也可发生在儿童,绝经后妇女和男人中间。风险因素包括:近期的月经,近期使用了屏障避孕器(如避孕隔膜,女用避孕套和长效阴道塞),近期的皮肤刀割伤及感染,最近分娩,近期与病死猪密切接触史,近期手术和最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史。

预防:去除感染源:检查体内有无异物,并清除异物(如卫生棉条、女用避孕套、引流条或鼻腔填塞物等)。找到感染灶(如手术切口或皮肤感染等),手术清除被感染的皮肤和坏死的组织。在月经期女性要避免使用高吸附能力的卫生棉条,要使用低吸附能力的卫生棉条,做到4-6小时更换一次,并尽可能使用卫生巾。在更换卫生棉条前后要洗手,卫生巾和卫生棉条要放在干燥的地方,不要放在阴凉潮湿的卫生间内。不要一次放两个卫生棉条,睡觉前要更换新的棉塞。体内的填塞物和引流条要及时更换。避免皮肤损伤,同时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避免与病死猪密切接触(如屠宰,加工和运输等)。中毒性休克综合征病情凶险,病死率较高,因此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阻止病情发展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TSS是医疗急症,如果高热不退或有皮肤出血点,特别是女性正处在月经期,或体内使用了填塞物,或者最近有手术,或最近与病死猪有密切接触史,或者皮肤有感染等,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就诊。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疗指南 【概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患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季节多发,可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或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数为散发性,但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由于病毒的类型较多,人体对各种病病毒感染后产生的免疫力较弱且短暂,并且无交叉免疫,同时在健康人群中有病毒携带者,故一个人一年可有多次发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型、乙型、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体炎。 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

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本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窦炎、扁桃体炎、慢性阻阻塞性肺疾病者,更易罹患。 本病不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防治。 【临床表现】 根据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可有不同的类型。 1.普通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87626

临床常用细菌感染指标 感染性疾病是目前临床上常见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而细菌和病毒是最多见的、最主要的两种病原微生物,临床上快速、准确的诊断和鉴别对病人的治疗十分重要。在大多数情况下,尚无完善的、实用的、快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实现对细菌和病毒快速分离和鉴定,而目前常用鉴定感染指标有(1)血WBC和N分类;(2)血沉ESR;(3)白细胞介素-6(IL-6);(4)血清hs-CRP;(5)PCT降钙素原。 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比例 目前,WBC、N%作为传统感染指标,因其检测方法简便经济,是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感染鉴别的主要指标,具有一定临床价值。WBC 计数方法简便、快捷, 目前仍被认为是鉴定细菌感染的常规项目。但是,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对于细菌感染诊断的准确性较低,在局部细菌感染和脓毒症时二者有所升高,但在重症细菌感染组二者均下降,白细胞降至正常范围内,中性粒略有升高,因此二者均不能很好的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因为全身细菌感染时外周血WBC计数既可升高,又可减少,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剧烈运动、进食、寒冷刺激、情绪波动等以及采血部位不同和采血技术水平也可使血象出现较大差异[1]。所以WBC 计数和N%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诊断敏感性不够, 有一定的局限性。 血沉(ESR)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红细胞沉降的速度。 绝大多数急性或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和坏死性疾病都能使血浆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产生变化,或使异常蛋白进入血液,引起血沉加速。此外,贫血和月经期及妊娠三个月后也可以使血沉加速。因此,血沉是一种非特异性试验,不能单独用以诊断任何疾病。白细胞介素-6(IL-6) IL-6 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由212 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糖蛋白。在感染和炎症时,上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IL-6 和IL-8,是局部和系统免疫反应的重要因子。在败血症患者体内的细菌感染产生炎症,刺激机体的T、B 细胞,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大量的IL-6。IL-6 通过促进巨噬细胞表达细胞黏附分子、组织因子,诱导肝细胞合成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使超敏CRP浓度提高。但国外资料表明,除细菌因素外,其它非感染因素也会引起IL- 6的非特异性升高,从而限制了IL- 6对诊断脓毒血症的诊断价值。而PCT 与hs- CRP则正好可以弥补IL- 6这一缺点。 另外,IL-6与急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正相关,故IL-6水平能很好地评估急性胰腺炎的程度。 hs-CRP C -反应蛋白早于1930 年发现,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 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近年来,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超敏CRP(HS-CRP)方法的引入,CRP不仅可作为一种急性炎症的标志物,而且可区别在正常范围内低程度炎症反应中CRP 的水平。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被临床重视。 C 反应蛋白(CRP)是肝脏细胞在IL-6 的作用下分泌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在应激情况下血清CRP 水平增高,在任何组织损伤和感染的急性期均可升高[2]。除细菌感染外,病毒感染、慢性炎症反应、梗死、急性创伤或手术、烧伤、免疫复合物沉积等都可以使CRP升高。健康人血清中CRP 含量很低,当机体受到细菌入侵引起炎症时,血中浓度其峰值可达基础值的数十倍至数百倍,并不受年龄、性别、体温及贫血等因素的影响,被认为是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3]。据沈国森等实验研究报道显示[4],细菌性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定义与分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以病毒多见,占70% ~ 80%,细菌感染占20% ~30%。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 (一)普通感冒 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一般5~7 d可痊愈。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临床特征为声嘶、发声困难,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病程约1周。 (四)咽结膜热 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三大症状。病程4~6 d。 (五)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 ℃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局部化脓性感染

局部化脓性感染 局部化脓性感染主要包括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与急性淋巴结炎与脓肿。疖就是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得急性化脓性感染,常扩展到皮下组织。致病菌大多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人体皮肤得毛囊与皮脂腺通常都有细菌到磨擦与刺激,都可导致疖得发生。疖常发生于毛囊与皮脂腺丰富得部位,如颈、头、面部、背部、腋部、腹股沟部及会阴部与小腿。临床表现为局部出现红、肿、痛得小结节,以后逐渐肿大,呈锥形隆起。痈就是多个相邻得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得急性化脓性感染,或由多个疖融合而成。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医称为疽。颈部痈俗称“对口疮”,背部底部开始。由于皮肤厚,感染只能没阻力较弱得皮下脂肪柱蔓延至皮下组织,沿着深筋膜向四周扩散,侵及附近得许多脂肪术,再向上传入毛囊群而形成具有多个“脓头”得痈。痈呈一片稍隆起得紫红色浸润区,质地坚韧,界限不清,在中央部得表面有多个脓栓,破溃后呈蜂窝状。痈易向四周与深部发展,周围呈浸润性水肿,局部淋巴结有肿大与疼痛。急性蜂窝织炎就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得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其特点就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致病菌主要就是溶血性链球菌。炎症可由皮肤或软组织损伤后感染引起,亦可由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功经淋巴、血流传播而发生。临床表现常因致病菌得种类、毒性与发病得部位、深浅而不同。表浅得急性蜂窝织炎,局部明显红肿、剧痛,并向四周迅速扩大,病变区与正常皮肤无明显分界。病变中央部位常因缺血发生坏死。如果病变部位组织松弛,如面部、腹壁等处,则疼痛较轻。深在急性蜂窝织炎,局部红肿多不明显,常只有局部水肿与深部压痛,但病情严重。丹毒就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得急性炎症,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得细小伤口入侵所致。丹毒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临床表现丹毒得好发部位为下肢与面部。起病急,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颜色鲜红,蹭较淡,边缘清楚,并略隆起。手指轻压可使红色消退,但在压力除去后,红色即很快恢复。在红肿向四周蔓延时,中央得红色消退、脱屑,颜色转为棕黄。附近淋巴结常肿大、足癣或血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得反复发作。致病菌从损伤破裂得皮肤或粘膜侵入,或从其她感染性病灶,发疖、足癣等处侵入,经组织得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内,引起淋巴管及其周围得急性炎症,称为急性淋巴管炎。如急性淋巴管炎继续扩散到局部淋巴结,或化脓性病灶经淋巴管蔓延到所属区域得淋巴结,就可引起急性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管炎与急性淋巴结炎得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性链球菌。丹毒即为网状淋巴管炎。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脓肿常继发于各种化脓性感染,如急性蜂窝织炎、急性淋巴结炎、疖等;也可发生在局部损伤得血肿或异物存留处。临床表现为浅表脓肿,局部隆起,有红、肿、痛、热得典型症状,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压之剧痛,有波动感。深部脓肿,局部红肿多不明显,一般无波动感,但局部有疼痛与压痛,并在疼痛区得某一部位可出现凹陷必不肿。患处常有运动障碍。 【外治方集成】 1、新鲜野菊花30g。水煎服,并用上药捣烂敷。 2、马齿苋60g,甘草6g。水煎服,每天2回。 3、绿豆15g,白芷10g,蜈蚣2条。水煎服,每天2回。 4、蒲公英30g,白菊花叶30g。水煎服,每天2回。 5、蒲公英60g,白菊花60g,桔梗30g,甘草15g。水煎服。用于红丝疗。 6、紫花地丁30g,忍冬藤30g,知母10g,白果10g,桔梗10g,甘草10g。水煎服。用于治上部疔疮。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化脓感染中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脓感染,也可引起肺炎、伪膜性肠炎、心包炎等,甚至败血症、脓毒症等全身感染。它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空气、水、灰尘及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它很容易就能够污染一些食物来源,从而引发疾病。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它是个世界性卫生难题,在美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个细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则更多,占到45%,中国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误食金葡菌污染的食品,可引起呕吐和腹泻等症状。因此,在本篇文献中,我们选取了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一部分内容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思考。 文中提到,肠毒素能够引起人和哺乳动物肠胃道毒性反应。但是,金葡菌肠毒素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超级抗原。在免疫反应中,只需极微量,就能通过一种独特的机制,使之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物质。从而抑制异常分裂的癌症细胞生长而可能起到治疗癌症的效果。 那么,肠毒素治疗肿瘤的机制是什么呢? 首先,肠毒素是一种超级抗原。超抗原是一类只需极低浓度就能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或B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效应的物质。它远超普通抗原的多克隆激活能力,可视其为具非特异性免疫原性但无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它在体内能够活化CD4 + T细胞,这种细胞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它们不仅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杀伤肿瘤细胞,而且可以增加肿瘤细胞表达MHC 抗原分子,增强肿瘤细胞刺激宿主免疫系统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些细胞因子又刺激T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而增殖分化的T细胞又将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与细胞毒作用,共同导致肿瘤细胞的破坏溶解,从而形成级联效应,达到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除了对肿瘤的治疗作用,肠毒素在一定浓度和不同途径给予时,还具备着非特异性促进人和哺乳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效果。特别是对损伤部位的组织有促进分裂和生长作用,能够致使损伤组织快速愈合。故有利于对损伤组织的治疗。但这种反应作用的机制我们小组尚且还无法解释,希望在之后的课程中能够有所启发。

如何看验血单来分辨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如何看验血单来分辨细 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如何看验血单来分辨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首先,看白细胞(WBC)的数量,如果白细胞的数量大于10000,就提示孩子有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菌素。白细胞的数值越高,说明细菌的毒力越强或者细菌的数量越多。 但有时候白细胞特别高,不见得就一定是细菌感染,白细胞内还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如果孩子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他体内的淋巴细胞就特别高,所以白细胞总数也特别高,可能达到20000,甚至30000,实际上这里面大部分是淋巴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 其次,看化验单中的CRP。CRP就是C反应蛋白,很多大医院都开展微量血CRP 的检查。这是一个初筛的检查,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白细胞也可以判断孩子是不是细菌感染,但CRP更敏感一些,它比白细胞出现的时间更早。同时CRP还是疾病全身反应的指标,如果数值高出正常值数倍,往往提示病人身体的多个脏器受到损伤。另外,CRP还和一些严重疾病有关系,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风湿热等。 第三,看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数值越高,说明疾病还在发展,有可能进一步加重。中性粒细胞主要是针对细菌的,当孩子的身体受到细菌感染的时候,中性粒细胞就会增加,来杀死细菌。如果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淋巴细胞百分率相应地就要升高,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我家孩子第二次验血就是中粒细胞偏高。 第四,要看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如果它低常值,说明有病毒感染。中性粒细胞的绝对值越低,说明病毒感染的程度越严重。如果高于正常值,说明是细菌感染。有些孩子,他们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不太高,但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很高,这预示着孩子的发热会越来越厉害。之前我家孩子也病毒发烧过,都不记得当时的报告情况了。 第五,看血小板(PLT),血小板的数值越高,说明孩子感染的次数越多。这次孩子的血小板是正常的,姑父说很多反复感染的孩子,血小板数值都是400万、500万。 第六,看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和嗜碱性粒细胞(BASO)绝对值,它们是判断孩子是否过敏的指标之一。 第七,看淋巴细胞绝对值和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是干什么的呢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分泌抗体来对抗病毒的。如果这两个值高出正常值,就说明孩子可能是病毒感染。据说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一般7-10天自然会好,但是当妈的一般很难抗一星期的吧,楼主还是建议去看医生,当然要去正规医院。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1年版) 第一章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常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80-120nm,丝状体常见于新分离到的病毒,长度可达数微米。根据核蛋白(nucleocapside protein,NP)和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P)分为甲、乙、丙三型。甲、乙型流感病毒都带有8个不同的RNA节段,丙型流感病毒只有7个RNA节段,少一个编码神经氨酸酶蛋白的节段。甲、乙型毒株基因组分别编码至少10和11种蛋白。由于基因组是分节段的,故易产生同型不同株间基因重配,同时流感病毒RNA在复制过程中不具有校正功能,其发生突变的频率要高于其它病毒。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又可分成许多亚型,至今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的血凝素有16个亚型(H1-16),神经氨酸酶有9个亚型(N1-9)。甲型流感病毒的命名规则:类型、分离宿主(如果宿主是人则可以省略)、分离地点、分离序列号和分离年份(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亚型)[如A/Brisbane/10/2006(H3N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命名法和甲型流感病毒相同,但无亚型划分。甲型流感病毒在动物中广泛存在,目前已知所有亚型包括16种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都可以在鸟类特别是在水禽中存在,甲型流感病毒还可以感染其它动物,如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目前为止,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没有发现其它的自然宿主。丙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之外还可以感染猪。流感病毒很容易被紫外线和加热灭活,通常56℃ 30min可被灭活。流感病毒在pH 值<5或>9,病毒感染性很快被破坏。流感病毒是包膜病毒,对于所有能影响膜的试剂都敏感,包括离子和非离子清洁剂、氯化剂和有机溶剂。 第二章流行病学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国家流感中心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f4566066.html,)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 一、概况 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发病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二、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婴幼儿流感以及人H5N1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

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第三章病例分析——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 自定义>> 软组织常见的化脓性感染主要有疖、痈、急性蜂窝织炎、丹毒、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 1.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初,局部出现红、肿、痛的小硬结,以后逐渐扩大,呈圆锥形隆起,随后结节中央出现黄白色小脓头;红、肿、痛范围扩大;之后脓栓脱落,脓液排出而愈合。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多个疖同时或反复发生在身体各部,称为疖病。 2.痈: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从毛囊底部开始,沿深筋膜向外周扩展,上传入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的痈,破溃后呈蜂窝状,随后中央部坏死、溶解、塌陷呈“火山口”状。病人多有明显全身症状。 3.急性蜂窝织炎: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组织的一种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其特点是病变不易局限,扩散迅速,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可有明显的毒血症。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是金黄葡萄球菌,亦可为厌氧性细菌。

4.丹毒:是皮肤和粘膜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其特点是蔓延很快,很少有组织坏死和化脓,全身反应剧烈和易复发。致病菌为β-溶血性链球菌,好发于下肢与面部。局部表现为片状红疹,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界清楚、略隆起。 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致病菌常为金黄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管状淋巴管炎分深、浅两种。浅层淋巴管受累,常出现一条或多条“红线”,硬而有压痛。深层淋巴管受累,不出现红线,但患肢肿胀,有压痛。 诊断 1.局部红、肿、热、痛及各种病变的特征性表现; 2.全身不同程度的感染中毒表现。 鉴别诊断 1.各种软组织感染相互间的鉴别。

化脓菌感染CBL病例

化脓菌感染CBL病例 №1(标本:眼角脓性分泌物) 20岁女性,配戴隐形眼镜2年,近2日来出现剧烈的眼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刺激症状,用氯霉素眼药水滴眼后未见好转,有明显的视力减退,眼科检查可见患者角膜光泽消失、透明度减低、前房有较多黄白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未见有绿色。临床表现符合化脓性角膜溃疡。 请考虑患者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哪一种微生物,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 思考题: 1)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链道酶由何种细菌产生及生物学特 性? 2)化脓性细菌包括哪几类? 3)引起化脓性角膜溃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提示: 化脓性角膜溃疡是眼科常见病。引起此病的原因很多,包括角膜外伤,长期戴角膜接触镜,暴露性角膜炎等。因戴接触镜发生角膜溃疡,近年来屡有报道,应予以足够重视,加强宣传正确配戴及保养接触镜的方法。眼外伤后发生化脓性角膜溃疡病例较多。这说明要积极预防角膜外伤,在劳动中注意保护眼球,减少外伤发生。避免给小儿玩耍一次性注射器。一旦外伤发生后,及时到医院正确处理,减少感染的发生。角膜异物剔除术后继发感染性角膜溃疡,也占有一定比例,这提醒医务工作者在剔除角膜异物时,应保持严格无菌操作,严防操作所用的器械及眼药水被污染。病原菌方面,包括葡萄球菌、真菌等微生物。真菌性角膜溃疡多见于农作物外伤。由于皮质类固醇、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以及人们对该病认识的提高,近年来有不断增多的趋势。化脓性角膜溃疡对视功能危害极大,致盲率达66.3%,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及时正确处理,尽可能减低对视力的影响。

№2: 10岁男孩在随母亲旅游中,进食快餐店的牛肉汉堡和沙拉,回家后,出现腹痛,大便次数不断增加,且多次便血,伴发热、呕吐,到医院急诊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思考题: 1.最可能的病原菌是什么? 2.针对该病例应做哪些微生物学检查 №3:(标本:血液)(败血症) 一岁女婴因皮肤感染脓痂疹(俗称黄水疮),发热2天就诊,入院检查发现体温39℃,胸部皮肤有脓痂,面积较大。全身有黄疸,发病后口服阿莫西林未见好转 分析该患儿临床表现,请考虑可能是哪一种微生物感染,设计微生物检查方案。思考题:

细菌感染练习题

一、A1 1、引起霍乱腹泻的原因是 A、内毒素 B、肠毒素 C、细菌的侵袭力 D、菌群失调 E、细菌的直接作用 2、霍乱大流行最重要的传播形式是 A、食物污染 B、苍蝇传播 C、接触患者 D、水源污染 E、接触带菌者 3、不属于霍乱的临床类型的是 A、无症状型 B、轻型 C、中型 D、重型 E、暴发型 4、霍乱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先泻后吐 B、先吐后泻 C、只泻不吐 D、腹泻伴腹痛 E、吐泻同时发生 5、霍乱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 A、急性肾功能衰竭 B、微循环障碍 C、急性心功能不全 D、脑功能障碍 E、大量水分及电解质丧失 6、目前我国流脑流行的主要菌群是 A、A群 B、B群和C群 C、D群 D、X群和Y群 E、Z群 7、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重要的体征是 A、高热 B、剧烈头痛 C、全身中毒症状

D、皮肤黏膜瘀斑 E、脑膜刺激征 8、流脑的潜伏期为 A、1~7日 B、2~5日 C、3~8日 D、4~10日 E、7~10日 9、有关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皮肤瘀点瘀斑迅速扩大并融合成片 B、突发高热、头痛、呕吐 C、口唇发绀、低血压 D、精神萎靡、意识障碍 E、脑膜刺激征明显、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10、伤寒溃疡多发生于 A、病程的第1周 B、病程的第2周 C、病程的第3周 D、病程的第4周 E、恢复期 11、伤寒慢性带菌者常见的带菌部位是 A、血液 B、肝脏 C、肾脏 D、胆囊 E、胰腺 12、下列哪项不是伤寒的典型表现 A、发热 B、皮疹 C、腹泻 D、脾肿大 E、表情淡漠 13、伤寒患者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病前1周 B、病后第1周 C、病后第2~4周 D、病后第5周 E、病后第6周 14、伤寒患者皮疹开始出现的时间是 A、热退以后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的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的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 与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 合,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哌酮、 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 糖苷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的β内 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 类+氨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 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咳嗽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概述 在内科门诊,咳嗽是最常见的求诊症状,对患者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有负面影响,需要规范诊治。 按病程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3~8周)和慢性咳嗽(>8周),按性质又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每天痰量>10 ml)。 根据X线胸片检查结果可将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即传统概念的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在社区人群中患病率约10%,可占国内呼吸专科门诊量三分之一左右,30~40岁年龄段最多,男女比例接近[1,2,3]。 二、病因学分析 (一)病因 急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为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其次为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等原有疾病的加重,或者为环境因素或职业因素暴露。

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后咳嗽(PIC),其次为慢性咳嗽的亚急性阶段,少部分为迁延性感染性咳嗽。 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和变应性咳嗽(AC),共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国内以CVA最常见,占慢性咳嗽病因的32.6%,其次为UACS和EB,而GERC近年有增多趋势[4,5,6]。其他病因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药物性咳嗽、支气管肺癌和心理性咳嗽等。少见和罕见咳嗽病因所占比例很少,但涉及病因繁多。 少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即使经全面检查和治疗,病因仍无法明确,称为不明原因慢性咳嗽或特发性咳嗽,近年来亦称之为"咳嗽高敏综合征"[7]。 (二)病理生理机制 咳嗽反射弧中咳嗽感受器、传入神经以及咳嗽中枢的任一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导致咳嗽的发生。由于咳嗽反射传入神经分布较广,因此除呼吸系统疾病外,消化、心血管、耳鼻喉等系统的疾患也可引起慢性咳嗽。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

临床常用感染指标 C 反应蛋白 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由肝细胞合成,任何伴有侵袭性细菌感染或组织损伤的患者血清中的浓度都会明显升高。 CRP在炎症发生后6-8h可升高,24~48h达到峰值,可至正常值的20~500倍。CRP的升高程度与细菌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但随着病变的消退、组织损伤的修复,CRP迅速降至正常水平,因此被誉为炎症标志物。 CRP在病毒感染时不升高,病毒感染时病毒于细胞内增殖,缺乏暴露磷脂蛋白质,不能和CRP结合在一起。 因此,可用于鉴别细菌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时CRP升高、病毒感染时不升高。 但除细菌感染外,急性排异反应、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手术均可引起CRP升高。并且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和激素水平等都会影响CRP产生影响,所以临床应用时应参考更敏感的指标综合判断。 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PCT)是无激素活性的降钙素前肽物质,其本身没有激素活性,而降钙素(CT)却有降低血钙浓度的作用。 在机体正常情况下,仅由甲状腺 C 细胞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分泌产生PCT;但在机体受到微生物感染时,几乎所有实质组织细胞均可合成PCT。 因此,在炎症刺激特别是严重细菌感染或脓毒血症状态下,机体各个组织、多种细胞类型均可产生PCT 并释放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此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显著升高。 PCT 升高对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症特异性很高,可作为诊断脓毒症和鉴别严重细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 同CRP 相似,PCT 在病毒性疾病时不增高或仅轻度增高,因此,PCT 亦可作为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指标。另外,PCT 在作为鉴别病毒性疾病时,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均高于CRP、红细胞沉降率等传统标记物。

常见病原菌习题集

第五章常见病原菌 一、填空题 1.根据色素、生化反应的不同可将葡萄球菌分为____葡萄球菌、____葡萄球菌和____葡萄 ___ 球菌。 2.链球感染后引起的超敏性反应疾病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3.脑膜炎奈瑟菌呈____形,通过______传播,引起的疾病是________。 4.人患肠热病后可获得______免疫力,其免疫以______为主。 5.霍乱弧菌有单根_____,可作穿梭氧运动,生长最适宜的PH_______。 6.常见致病的厌氧芽孢梭菌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7.对受伤机会较多的人群可定期接种破伤风_______,对伤口较深或有泥土污染者应肌注破伤风_______进行紧急预防。 8.在牛奶培养基中有汹涌发酵现象的细菌是________。 9.结核分枝杆菌革兰染色不易染色,常用______染色,呈___色。 10.检测机体对结核是否具有免疫力,常用的体内皮肤试验是__________。 11.麻风分枝杆菌的传播方式是______,引起________。 12.铜绿假单胞菌为革兰染色____性菌,培养时能产生水溶性______色素。 13.异染颗粒是_______菌鉴别的主要特征。 14.鼠疫主要经______传播。

15.百日咳鲍特菌的传播途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判断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标志之一是() A.透明质酸酶 B.链激酶 C.链道酶 D.血浆凝固酶 E.卵磷脂酶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病灶扩散趋势明显主要是因为() A.溶血毒素和杀白细胞素 B.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和链道酶 C.红疹毒素和链激酶 D.链激酶、溶血毒素和链道酶 E.血浆凝固酶 3.下列哪种疾病是一种菌群失调症( ) A.假膜性肠炎 B.风湿热 C.急性肾小球肾炎 D.脓疱疹 E.流脑 4.对青霉素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肺炎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淋病奈瑟菌 5.下列哪种糖发酵试验可鉴别肠道致病菌和非肠道致病菌() A.葡萄糖 B.乳糖 C.甘露醇 D. 蔗糖 E. 麦芽糖 6.一般不致病且能合成维生素B.K的细菌是( ) A.变形杆菌B.大肠埃希菌C.伤寒沙门菌D.痢疾杆菌 E.猪霍乱沙门菌 7.霍乱病人大便的特征是()

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得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最常见得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少数患者可为细菌性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性感染,此时可予以抗菌治疗。 医院获得性肺炎 常见得病原菌为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亦可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等。重症患者及机械通气、昏迷、激素应用等危险因素患者得病原菌可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及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等、 【治疗原则】 1.应重视病原检查,给予抗菌治疗前先采取痰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体温高、全身症状严重者同时送血培养、有阳性结果时做药敏试验。 2.尽早开始经验治疗。首先采用针对常见病原菌得抗菌药物。明确病原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用药。 3.疗程根据不同病原菌、病情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因素而定。宜采用注射剂,病情显著好转或稳定后并能口服时改用口服药。 【病原治疗】 见表4、5。 表4、5 医院获得性肺炎得病原治疗 病原宜选药物可选药物备注 金葡菌 甲氧西林敏感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林可霉 素,克林菌素有青霉素类过敏性休克史者不宜用头孢菌素 类 甲氧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利福平,复方磺胺甲噁唑与 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合, 不宜单用 肠杆菌科细菌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用或联 合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碳青霉烯类 铜绿假单胞菌哌拉西林,头孢她啶,头孢哌酮、环丙 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 类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得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方或碳青霉烯类+ 氨基糖苷类 通常需联合用药 不动杆菌属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重症患者可联合氨基 糖苷类 真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 氟胞嘧啶(联合用药) 厌氧菌克林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甲硝唑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如何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经过几次折腾验血查询自己找资料,终于基本可以确定,列出以下几点,对大家也许有帮助: 1)细菌: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 病毒:发烧但精神依旧好。 2)细菌:体温忽上忽下 病毒:体温居高不下,即使吃了退烧药,依然会反弹很高。 3)细菌:扁桃体上有脓点 病毒: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 两者喉咙都可能会红,细菌是表明不平暗色,病毒为表明光滑色鲜 4)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以上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宝宝有个体差异,并且表症的东西有时候个人判断也有误 重要的是下面的验血指标 5)验血 病毒感染初期:白细胞可轻度升高,但中性粒细胞比多不高,淋巴细胞比高 细菌:一般二者均高,另外还有几种情况: A、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不高 B、白细胞正常/稍低,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阴性菌) C、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升高(多为阳性菌) 但幼儿急疹开始也可能会显示细菌性的血象,要注意,具体看13楼 但这里尤其要注意一点是:在症状体征不典型,血象又“四不象”时,应结合CRP、NALP等检查综合分析。 同时普及一下: 白细胞分有颗粒和无颗粒两类,三种颗粒白细胞即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颗粒白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因此化验单上血常规可以看到有: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淋巴细胞比,嗜酸性粒细胞比和嗜碱性粒细胞比等 人体内白细胞总数和种类白细胞的百分比是相对稳定的。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都可引起白细胞总数及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发生变化,因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为辅助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婴儿CRP 〉8,提示有炎症,如果验血结果是如B的,结合有发烧腹泻咳嗽呕吐等现象,在急性早期我觉得确实有必要验CRP,以排除败血症,支气管炎,肺炎等严重病症,败血症也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白细胞可能不高,但CRP会达到最大值,很恐怖的,一定要谨慎。 6)再顺便介绍下CRP,MM们多了解下也是有益的 (网上摘录)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简称CRP)是人体受微生物等多种因子侵袭后,在人体血液中很快产生的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在炎症及侵袭因子作用下, 6-12小时后血清中CRP浓度开始增高,24—48小时达到最高峰,反复的炎症刺激可致CRP水平持续上升。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CRP的出现比其它急性期的反应物质早,所以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很有帮助。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产NDM-1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诊疗指南(试行版) 产NDM-1(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 1,Ⅰ型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泛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以下简称产NDM-1细菌)是新近报道的泛耐药细菌,由于其广泛耐药性导致感染治疗十分困难。为指导临床正确认识与诊疗这类细菌感染,特制定本指南。 一、病原与流行情况 细菌产生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临床分离细菌大多能产生β-内酰胺酶,已经确定的β-内酰胺酶有数百种;各种酶分子结构和对β-内酰胺类水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般根据分子结构分为A、B、C、D四大类,其中B类酶在其活性部位结合有锌离子,因此又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其水解底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等,表现为产酶细菌对这些药物广泛耐药。金属β-内酰胺酶首先在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中发现。近年来,在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也有发现。迄今为止已经确定的金属β-内酰胺酶除NDM-1外,还包括IMP、VIM、GIM、SIM、SPM等型别。 最早报道的产NDM-1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于2008年在一位印度裔瑞典尿路感染患者中发现,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对环丙沙星也不敏感,仅对粘菌素敏感,深入研究发现

这株细菌携带一种新型金属β-内酰胺酶,并根据患者可能感染地点命名这种酶为NDM-1,其后还在这名患者粪便中分离到产NDM-1的大肠埃希菌。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英国、印度等国研究人员在印度、巴基斯坦、英国等开展了较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产NDM-1肠杆菌科细菌占所检测细菌的1.2%-13%,主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它细菌还有阴沟肠杆菌、变形杆菌、弗劳地枸橼酸菌、产酸克雷伯菌、摩根摩根菌、普罗威登菌等;这些细菌主要引起尿路、血流、伤口、肺部和导管相关感染等。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等都已经有感染病例报道。 产NDM-1细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 二、临床特点 与其它多重耐药菌感染相似,以下患者属于产NDM-1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 产NDM-1细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与敏感菌感染没有差别。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第二节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第二节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一、疖 病因和病理疖(furuncle)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菌以金黄葡萄球菌为主,偶可由表皮葡萄球菌或其他病菌致病。感染好发于颈项、头面、背部毛囊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与皮肤不洁、擦伤、环境温度较高或机体抗感染能力降低有关。因金黄葡萄球菌的毒素含凝固酶,脓栓形成是其感染的一个特征。 【临床表现】初起时,局部皮肤有红、肿、痛的小硬结,范围仅2 cm左右。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软化,肿痛范围扩大,触之稍有波动,中心处出现黄白色的脓栓;继而脓栓脱落、破溃流脓。脓液流尽炎症逐步消退后,即可愈合。有的疖无脓栓,自溃稍迟,需设法促使脓液排出。 面疖特别是鼻、上唇及周围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症状常较重,病情加剧或被挤碰时,病菌可经内毗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状静脉窦,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颜面部进行性肿胀,可有寒战、高热、头痛、呕吐、昏迷等,病情严重,死亡率很高。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几处疖,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反复发生疖,称为疖病。与病人的抗感染能力较低(如有糖尿病),或皮肤不洁且常受擦伤相关。 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本病易于诊断。如有发

热等全身反应,应作白细胞计数或血常规检查;疖病病人还应检查血糖和尿糖,作脓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需与疖病作鉴别诊断的有:皮脂囊肿(俗称粉瘤)并发感染;座疮伴有轻度感染以及痈等。座疮病变小并且顶端有点状凝脂;痈病变范围大,可有数个脓栓,除有红肿疼痛外,全身症状也较重。 预防保持皮肤清洁,暑天或在炎热环境中生活工作,应避免汗渍过多,勤洗澡和及时更换内衣,婴儿更应注意保护皮肤避免表皮受伤。 【治疗】 1.早期促使炎症消退红肿阶段可选用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等理疗措施,也可敷贴加油调成糊状的中药金黄散、玉露散或鱼石脂软膏。 2.局部化脓时及早排脓疖顶见脓点或有波动感时用石炭酸点涂脓点或用针头将脓栓剔出,或作切开引流,禁忌挤压。出脓后敷以吠喃西林、湿纱条或以化腐生肌的中药膏,直至病变消退。 3.抗菌治疗若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面部疖或并发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管炎时,可选用青霉素或复方磺胺甲;;哇(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治疗,或用清热解毒中药方剂等。有糖尿病者应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等相应治疗措施。

如何正确使用感染性指标CRP、PCT、SAA

C反应蛋白:CRP→→→→→→早期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细菌感染】降钙素原:PCT→→→→→→脓毒症诊断及指导用药的可靠指标。【细菌感染】血清淀粉样蛋白:SAA→→→→→→病毒感染早期的灵敏指标。 1.CRP是一种机体急性期反应蛋白,常用来反映感染的严重程度,广泛应用于急性感 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抗感染治疗【创伤、感染及肿瘤破坏】。有研究得出以CRP 为8mg/L作为鉴别感染性发热与非感染性发热的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0.3%、68.6%。 2.PCT时降钙素的前体物质,一般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 是反映感染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价值。有研究提出:当血清中PCT值小于0.25ng/mL时,通常认为不会发生感染,不推荐使用抗生素;处于0.25~0.5ng/mL时,表明可能存在感染,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而大于0.5ng/mL时,则提示极可能存在感染,抗生素的应用被强烈 推荐。 3.SAA是一种主要由肝细胞分泌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结合于高密度脂蛋白上,是组 织淀粉样蛋白A的前体物质。是病毒感染早期最灵敏的指标之一,在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中均可升高,特别是在呼吸道病毒感染和手足口病毒感染疾病初期,SAA 均有明显升高,而CRP一般不升高或略有升高。在急性炎症和创伤刺激下,SAA 的水平可在5-6h内迅速升高。SAA和CRP联合检测可鉴别诊断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提高病毒感染早期的诊断率,并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提供有用的参考。 总结: 1.血常规和CRP一般常用于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但并不能很好地预测感 染性休克及脓毒症患者的死亡风险。 2.PCT是目前脓毒症诊断、评估疗效和预后最为有效的工具之一。目前,学术 界已达成共识的是PCT水平的高低和脓毒症的严重程度呈高度正相关,其浓度减低可视为感染得到控制和治疗取得效果。已有学者通过连续的PCT水平监测,成功预测了危重症患者90d的病死率。然而单独使用PCT评估脓毒症患者预后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失真,当前主流的学术观点更为推荐使用PCT联合其他指标【如C反应蛋白、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 (APACHEII)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等】以提高脓毒症预后的预测效阈。 3.CRP、SAA在急性感染疾病中联合检测能有效的判断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 染。 4.血常规+CRP+PCT+SAA联合检测的普及,对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会更加快 速、精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