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实验报告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 快速傅立叶变换

一 实验目的

1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本实验加深对快速傅立叶变换的理解;

2 熟悉并掌握按时间抽取FFT 算法的程序;

3 了解应用FFT 进行信号频谱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混淆、泄漏、栅栏效应等,

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应用FFT 。

二 实验内容

1 仔细分析教材第六章‘时间抽取法FFT ’的算法结构,编制出相应的用FFT 进行信号分析的C 语言(或MA TLAB 语言)程序; 2

用FFT 程序计算有限长度正弦信号

()s i n

(2),0*

y t f t t N T π=≤< 分别在以下情况下所得的DFT 结果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a )

信号频率f =50Hz ,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0625s b ) 信号频率f =50Hz ,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5s

c ) 信号频率f =50Hz ,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46875s

d ) 信号频率f =50Hz ,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4s

e ) 信号频率

f =50Hz ,采样点数N=64,采样间隔T=0.000625s

f ) 信号频率f =250Hz ,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5s

g ) 将c ) 信号后补32个0,做64点FFT

三 实验步骤

1 根据要求,使用MA TLAB 软件编写出相应的用FFT 进行信号分析的程序。

程序如下: clear; clc;

f=input('信号频率f(HZ)\n'); N=input('采样点数N\n'); T=input('采样间隔T(s)\n'); %输入N,T,f 的具体数值,

n=0:N-1;

t=n/f;

for j=0:1:N-1

x(j+1)=sin(2*pi*f*j*T);

end

BL=input('是否需要补0?1(是)/0(否)\n'); %判断是否需要补0

if BL==1

gs=input('补0个数\n'); %输入补0个数

for j=N:1:N+gs-1 %给采样点后补0

x(j+1)=0;

end

N=N+gs; %修正采样点数

end

M=log2(N); %判断分解级数

for t=1:1:N %码位倒置

s=dec2bin(t-1,M); %把十进制整数t-1转换成2进制形式s, M表示转换成2进制后的数的位数

s=fliplr(s); % 实现矩阵的左右翻转

s=bin2dec(s); %把2进制数s转换成十进制形式

y(s+1)=x(t);

end

x=y;

%按时间抽取的FFT蝶形运算

for L=1:1:M %将FFT分为M级进行

for J=0:1:(2^(L-1)-1)

for k=(J+1):2^L:N

T=y(k)+y(k+2^(L-1))*exp((-i*2*pi*J*2^(M-L))/N);

y(k+2^(L-1))=y(k)-y(k+2^(L-1))*exp((-i*2*pi*J*2^(M-L))/N);

y(k)=T;

end

end

end

x=abs(y); %将所得频谱取模值

y=max(x); %模值归一化

X=x/y;

for j=1:1:N %绘制棒状图

stem(j-1,X(j));

hold on

end

axis([0 N 0 1]); %设置坐标值范围

2、运行程序,完成实验各项要求,并对所得的DFT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a)信号频率f=50Hz,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0625s

分析:对于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于采样点数为N=32,采样间隔为T=0.000625s,而信号的频率为f=50HZ,所以刚好是在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一个周期中采样了32个点,在FFT时,由于采样点除了第一和第三十一个点有增益,其余点的增益均为0,因此DFT 只在第一点和第三十一点有值,其余点的值为0.

b)信号频率f=50Hz,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5s

分析:对于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于采样点数为N=32,采样间隔为T=0.005s,而信号的频率为50HZ,也即周期为0.02s,所以是在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8个周期中采样了32个点,FFT时,只在第8个点和第24个点有增益,所以所得的DFT只有第8个点和第24个点有值,其余值均为0.

(c)信号频率f=50Hz,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46875s

分析:对于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于采样点数为N=32,采样间隔为T=0.0046875s,而信号的频率为50HZ,也即信号的周期为0.02s,所以是在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7.5个周期采样了32个点,在使用蝶形算法进行FFT时,由于不是在整倍周期采样,没有采样到50HZ的点,所以傅里叶变换的图形不会出现图2中第8个点有峰值,其余点值为0的情况,而是会出现32个点均有一定的增益,即32个点均有一定的值。

(d)信号频率f=50Hz,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4s

分析:对于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于采样点数为N=32,采样间隔为T=0.004s,信号的频率为50HZ,即信号的周期为0.02s,所以是在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6.4和周期中采样了32个点,由于不是在信号的整数倍周期上采样,所以傅里叶变换的信号波形也是会像图3中,所有采样点均有增益,不是出现采样点增益为0的情况,所有图形中32个点均有一定的值。

(e)信号频率f=50Hz,采样点数N=64,采样间隔T=0.000625s

分析:对于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于采样点数为N=64,采样间隔为T=0.000625s,信号的频率为50HZ,即信号的周期为0.02s,所以是在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2个周期中采样了32个点,由于是周期的整数倍采样,所以通过傅里叶变换的波形会出现第2个点和第30个点有增益,其余点增益为0,所以图中点2和点30有值,其余点值为0.由此得出结论,增加采样点数,可以更好的恢复采样信号的波形。

(f)信号频率f=250Hz,采样点数N=32,采样间隔T=0.005s

分析:对于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于采样点数为N=32,采样间隔为T=0.005s,信号的频率为250HZ,即信号的周期为0.004s,所以是在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的40个周期中采样了32个点,由于是周期的整数倍采样,所以傅里叶变换的波形会再第8个点和第24个点有增益,其余点增益为0,所以图中8点和24点有值,其余点为0。

(g) 将c)信号后补32个0,做64点FFT

分析:对于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由于采样点数为N=32,采样间隔为T=0.0046875s,但是是做64个点的FFT,也即在采样的32个点后补32个0,将图7与图3对比可以发现,(7)是在(3)的每两个点之间加了一个零点,同时在点15和点49出现了峰值,这是因为在做64点的FFT时,改变了sa函数的分布情况,使频带压缩,原先相消的点变成增益加强,产生了峰值。

四.实验心得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让我对FFT变换的运算方法和性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把课本上的抽象的知识通过自己动手设计程序,实现验证,并进行思考和讨论,让我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熟悉并掌握了按时间抽取FFT算法的程序,了解了应用FFT进行信号频谱分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实验,我也把课堂上一些原本不是很清晰透彻的地方彻底搞懂,是我对这些知识进行了二次学习。此外,实验中运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使我熟练了此程序的应用,更加熟悉的掌握了这一重要而又基础的学习工具。

实验二 频率采样型滤波器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该实验学会使用频率采样型结构实现 FIR 滤波器,初步熟悉FIR 滤 波器的线性相位特点。

2. 通过该实验直观体会频率采样型滤波器所具有的“滤波器组”特性,即 在并联结构的每条支路上可以分别得到输入信号的各次谐波。

3. 通过该实验学会如何使用周期冲激串检测所实现滤波器的频域响应。

二、实验内容

频率采样型滤波器是由一个梳状滤波器和若干路谐振器构成的,可用公式表 述如下:

()()∑==

1

-01

---N -1N

r -1N k k N N

z

rW k H z z H 其中 r 值理论上为1,实际中取非常接近1 的值。

为了使系数为实数,可以将谐振器的共轭复根合并,不失一般性,假设N 为 偶数,于是可以得到如图1 所示的结构。

其中,()]k [H Re 20=k α,][H(k)W Re 2-k

N 1r k =α。

以下实验中假设频率采样型滤波器阶数16=N 。 1.构造滤波器输入信号()∑==

3

k k

t (t )s s ,其中,())2(co s 0k

k k t kf A t s φπ+=。基波频率

Hz f 500=,5.00=A ,11=A ,5.02=A ,23=A ,00=φ,2

φ=

,πφ=2,2

-

φ=。

设时域信号()t s 的采样频率0Nf f s =,绘制出采样时刻从0到1-L 的采样信号波形,其中采样点数为N L 2=,确认时域信号采样正确。

2.对采样信号的第二个周期()1-,...,1,L N N n +=,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画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图,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3.设

()1

0=H ,

()()??

?

??=N N j H 1--exp 1π,

()()??

?

??=N N j H 1-2-exp 2π,

()()()0

13...43====H H H ,

()()??

?

??=N N j H 1-14-exp -14π,

()()??

?

??=N 1-15-exp -15N j H π,计算滤波器抽头系数()1,-N ,...,1,0,=n n h 画出该滤波器的

频谱图,观察并分析其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4.编程实现图1所示的频率采样型滤波器结构,其中999.0=r ,()k H 取第3步中的值。为了简化编程,梳状滤波器可以调用CombFilter.m ,谐振器可以调用Resonator2.m ,使用help CombFilter 和help Resonatoe2查看如何配置参数。将第1步生成的采样信号通过该滤波器,画出输出信号第二个周期()1-,...1,L N N n +=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并与第2步的频谱图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二者的区别。

5.(选做)分别画出图1中前4路谐振器的输出信号第二个周期()1-,...1,L N N n +=的时域波形,观察并分析输出信号的特点。

6.(选做)将输入信号换成周期为N 的冲激串,画出输出信号第二个周期

()1-,...1,L N N n +=的幅频特性,并与第3步的滤波器幅频特性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析二者

的关系。

7.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在第2步的幅频特性中,各次谐波的幅度与相应的时域信号幅度有什么关系? (2)实验中为什么要观察第二个周期,如果直接观察第一个周期会怎么样? (3)如果取95.0 r ,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

(4)如何理解第3步与第6步在工程使用中的区别?

三、实验步骤

首先编写梳状滤波器和谐振器的程序,方便后续的调用。 % CombFilter.m --- by pcmu@https://www.doczj.com/doc/d54488370.html, %

% Description

% function y=CombFilter(x,N) % Comb filter % Parameters

% x: Input signal

% N: Order of the comb filter % r: Radius % Return

% y: Output signal

function y=CombFilter(x,N,r)

L=length(x); y=zeros(1,L+N); if L>=N

y(1:N)=x(1:N); for n=N+1:L

y(n)=x(n)-x(n-N)*r^N; end

y(L+1:L+N)=-x(L+1-N:L)*r^N; else

y(1:L)=x(1:L); for n=N+1:N+L

y(n)=-x(n-N)*r^N; end end

% Resonator2.m --- by pcmu@https://www.doczj.com/doc/d54488370.html, %

% Description

% function y=Resonator2(x,N,Order,H)

% Resonator of order 2 to obtain real-valued harmonics % Parameters

% x: Input signal

% N: Order of the comb filter

% r: Radius

% Order: Order of the resonator

% H: Magnification coeficient of the resonator

% Return

% y: Output signal

function y=Resonator2(x,N,r,Order,H)

if Order<0

display('Order should not be negative in function Resonator2!');

elseif Order>N/2

display('Order should not be greater than N/2 in function Resonator2!'); else

L=length(x);

f=zeros(1,L);

y=zeros(1,L);

if mod(N,2)==0

if Order==0

y(1)=x(1)*H;

for n=2:L

y(n)=H*x(n)+y(n-1)*r;

end

elseif Order==N/2

y(1)=x(1)*H;

for n=2:L

y(n)=H*x(n)-y(n-1)*r;

end

else

w=exp(1i*2*pi*Order/N);

alfa0=2*real(H);

alfa1=-2*r*real(H.*w);

beta1=2*r*cos(2*pi*Order/N);

beta2=-r^2;

f(1)=x(1); y(1)=f(1)*alfa0;

f(2)=x(2)+f(1)*beta1; y(2)=f(2)*alfa0+f(1)*alfa1;

for n=3:L

f(n)=x(n)+f(n-1)*beta1-f(n-2)*r^2;

y(n)=f(n)*alfa0+f(n-1)*alfa1;

end

end

else

if Order==0

y(1)=x(1)*H;

for n=2:L

y(n)=H*x(n)+y(n-1)*w*r;

end

else

w=exp(1i*2*pi*Order/N);

alfa0=2*real(H);

alfa1=-2*r*real(H.*w);

beta1=2*r*cos(2*pi*Order/N);

beta2=-r^2;

f(1)=x(1); y(1)=f(1)*alfa0;

f(2)=x(2)+f(1)*beta1; y(2)=f(2)*alfa0+f(1)*alfa1;

for n=3:L

f(n)=x(n)+f(n-1)*beta1-f(n-2)*r^2;

y(n)=f(n)*alfa0+f(n-1)*alfa1;

end

end

end

end

1.采样点为32,构造输入信号为s(t)的滤波器

编程:

f0=50;

N=16;

fs=N*f0;

L=2*N;

T=1/fs;

t=0:T:(L-1)*T;

s0=0.5*cos(2*pi*0*f0*t+0);

s1=1*cos(2*pi*1*f0*t+pi/2);

s2=0.5*cos(2*pi*2*f0*t+pi);

s3=2*cos(2*pi*3*f0*t-pi/2);

s=s0+s1+s2+s3;

%%作图

i=0:1:L-1;

stem(i,s(i+1));%% i的值从0开始,而矩阵元素的位序从1开始,故加1,取为s(i+1) xlabel('n');

ylabel('振幅');

title('时域信号采样');

grid on;

运行:

结果分析:由于S0,S1,S2,S3的增益都不相同,所以滤波器的波形在第8,16,24点出现增益为0的点。

2.这是对采样信号的第二个周期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所以程序如下:

clear

f0=50;

N=16;

fs=N*f0;

L=2*N;

T=1/fs;

t=N*T:T:(L-1)*T; %%取采样信号的第二个周期

s0=0.5*cos(2*pi*0*f0*t+0);

s1=1*cos(2*pi*1*f0*t+pi/2);

s2=0.5*cos(2*pi*2*f0*t+pi);

s3=2*cos(2*pi*3*f0*t-pi/2);

s=s0+s1+s2+s3;

a=fft(s); %%作FFT

y=abs(a); %%幅频特性

ang=angle(a); %%相频特性

i=0:1:N-1;

subplot(2,1,1),stem(i,y(i+1)); %% i的值从0开始,而矩阵元素的位序从1开始,故加1,取为y(i+1)

xlabel('n');

ylabel('幅值');

title('幅频特性');

grid on;

subplot(2,1,2),stem(i,ang(i+1));

xlabel('n');

ylabel('幅值');

title('相频特性');

运行:

结果分析:由于是做第二个周期的离散傅里叶变换,也即16到31点的离散傅里叶变换,所以通过对S(t)信号进行叠加,就可得到滤波器的输出波形。

3.由于知道滤波器的增益,求其抽头系数,所以程序如下:

N=16;

H=[1 exp(-j*pi*(N-1)/N) exp((-j*2*pi*(N-1)/N)) 0 0 0 0 0 0 0 0 0 0 0 -exp((-j*14*pi*(N-1)/N)) -exp((-j*15*pi*(N-1)/N))]; %%已知H(n)

h=ifft(H); %%对H(n)求IFFT

h %%输出抽头系数h

%%画频谱图

y=abs(H);

ang=angle(H);

i=0:1:N-1;

subplot(2,2,1),stem(i,y(i+1));%%stem作离散图,i的值从0开始,而矩阵元素的位序从1开始,故加1,取为y(i+1)

xlabel('n');

ylabel('幅值');

title('幅频特性(作离散图)');

grid on;

subplot(2,2,2),stem(i,ang(i+1));%stem作离散图,i的值从0开始,而矩阵元素的位序从1开始,故加1,取为ang(i+1)

xlabel('n');

ylabel('幅值');

title('相频特性(作离散图)');

grid on;

%%以上为离散形式的频谱图

w=0:pi/200:2*pi;

h1=zeros(1,length(w));

for d=1:length(w)

for n=1:N

re=cos(w(d)*(n-1));

im=-sin(w(d)*(n-1));

e=complex(re,im);

h1(d)=h1(d)+h(n)*e;

end

end

w=0:pi/200:2*pi;

subplot(2,2,3),plot(abs(h1));%%plot作连续图

xlabel('w');

ylabel('幅值');

title('幅频特性(作连续图)');

grid on;

subplot(2,2,4),plot(angle(h1));%%plot作连续图

xlabel('w');

ylabel('幅值');

title('相频特性(作连续图)');

grid on;

运行:

抽头系数: h =

Columns 1 through 4

0.0554 - 0.0000i 0.0064 - 0.0000i -0.0548 - 0.0000i -0.0774 - 0.0000i

Columns 5 through 8

-0.0286 + 0.0000i 0.0841 + 0.0000i 0.2143 + 0.0000i 0.3006 + 0.0000i

Columns 9 through 12

0.3006 + 0.0000i 0.2143 + 0.0000i 0.0841 + 0.0000i -0.0286 + 0.0000i

Columns 13 through 16

-0.0774 - 0.0000i -0.0548 - 0.0000i 0.0064 - 0.0000i 0.0554 - 0.0000i 结果分析:由于滤波器的增益是对3阶到13阶谐波增益为0,所以在3点到13的出现了零点。

4.要求编程实现图1所示的频率采样型滤波器结构,其中999.0=r ,()k H 取第3步中的值,

并且画出输出信号第二个周期()1-,...1,L N N n +=的时域波形和频谱。编写程序如下: f0=50; N=16; fs=N*f0; L=2*N; T=1/fs;

t=0:T:(L-1)*T;

s0=0.5*cos(2*pi*0*f0*t+0); s1=1*cos(2*pi*1*f0*t+pi/2); s2=0.5*cos(2*pi*2*f0*t+pi); s3=2*cos(2*pi*3*f0*t-pi/2); s=s0+s1+s2+s3;

x=s; %%CombFilter(x,N,r)函数中未知量为x,故需将s 赋值给x r=0.999;

y=CombFilter(x,N,r);%%调用CombFilter(x,N,r)函数

x=y; %%Resonator2(x,N,r,Order,H(i+1))函数中未知量为x,故需将y 赋值给x z=zeros(1,48); for i=0:1:(N/2) Order=i;

H=[1 exp(-j*pi*(N-1)/N) exp((-j*2*pi*(N-1)/N)) 0 0 0 0 0 0 0 0 0 0 0 -exp((-j*14*pi*(N-1)/N)) -exp((-j*15*pi*(N-1)/N))];

y=Resonator2(x,N,r,Order,H(i+1)); z=z+y; end

y=z/N;

%%输入为32点,输出为48点,因为滤波器为16阶,除了输入32个点各有一个输出外,还有16个延迟

for i=N:1:L-1;

y1(i-N+1)=y(i+1); end %%作时域图 i=0:1:N-1;

subplot(2,2,1),stem(i,y1(i+1)); xlabel('n'); ylabel('振幅'); title('时域波形'); grid on;

y=fft(y1); %%FFT

y1=abs(y); %%求模值 ang=angle(y); %%求相角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姓名:xxx 学号:0614130x 班级:xxxxxx 课程名称 综合布线 实验项目 跳线制作 实验项目类型 验 证 演示 综合 设计 其 他 指导教师 xxx 成 绩 ■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双绞线的介质标准和RJ45连接器接口制作方法 2、掌握直通UTP 和交叉UTP 的使用环境 3、掌握测试网络通信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 五类UTP 电缆,RJ-45水晶头,RJ-45线缆测试仪,压线钳,剥线钳,剪刀,装有网卡的计算机两台。 三、实验步骤 1、制作直通UTP 电缆 (1) 取一段1m 左右的双绞线,两端用剪刀剪齐,用剥线钳剥去一端的塑 料包皮约20mm 。注意在剥线的过程中不要将导线的绝缘层割破或弄 断导线。 (2) 将四对线扇状排开,从左到右一次为“橙白/橙”“蓝白/蓝”“绿白/绿”“棕 白/棕”。将缠绕的导线拉直,按照T568B 的线序平排。(见图) (3) 并拢、铰齐线头。并留有14mm 的长度。注意,芯线留得太长,芯 间的相互干扰就会增强。如果线芯太短,接头的金属不能全部接触 到芯线,则会造成断路或接触不良。 图:

(4)检查芯线的排列顺序,将钳断插入到RJ-45头中。注意插入的时候,水晶头的带有拴卡的一面向下。尽量将芯线顶到接头的前端。 (5)再次检查水晶头中的线序。并检查芯线是否已经到了水晶头的前端。 (6)将水晶头塞入压线钳的RJ-45插座内,用力压下压线钳的手柄。(见图 (7)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另一头的制作,也按照568B的线序来制作。这样就完成直连线的制作了。 2、制作交叉UTP电缆 特别要注意:与前面制作方法一样,但一端用568B,另外一端则用568A 标准。这样就完成了交叉线的制作。 3、测试双绞线 要测试双绞线是否接通,可用测线器来测试。通常测试仪一组有两个:其中一个为信号发射器,另一个为信号接受器,双方各有8个LED灯以及一个RJ-45插槽。 (1)将两端做好RJ-45机头的网线两端别插至侧线器上。 (2)打开测线器的电源,观察测试灯闪烁的情况。正确的情况下,连在同一条芯线上的指示灯会一起亮起来。若发射器的第一个灯亮时, 接受器却没有仍和灯亮起,表示连通有问题。 (3)观察直通线和交叉线在测试时有什么差别 4、使用直连UTP电缆连接到交换机和网卡 将RJ-45接头插入计算机网卡或交换机接口,听到“喀”一声,就可以了。拔出接头时,应该按柱接头的卡拴。如果插入、拔出不顺,说明接头夹的不紧,在用压线钳用力夹一夹。 看指示交换机和网卡的指示灯是否亮 5、使用交叉UTP电缆连接两台计算机 操作方法同上,看指示网卡的指示灯是否亮 6、设置两台计算机的IP地址 按照操作4:将第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设为:机器号1.机器号 图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一

实验一 离散时间信号分析 班级 信息131班 学号 201312030103 姓名 陈娇 日期 一、实验目的 掌握两个序列的相加、相乘、移位、反褶、卷积等基本运算。 二、实验原理 1.序列的基本概念 离散时间信号在数学上可用时间序列)}({n x 来表示,其中)(n x 代表序列的第n 个数字,n 代表时间的序列,n 的取值范围为+∞<<∞-n 的整数,n 取其它值)(n x 没有意义。离散时间信号可以是由模拟信号通过采样得到,例如对模拟信号)(t x a 进行等间隔采样,采样间隔为T ,得到)}({nT x a 一个有序的数字序列就是离散时间信号,简称序列。 2.常用序列 常用序列有:单位脉冲序列(单位抽样)) (n δ、单位阶跃序列)(n u 、矩形序列)(n R N 、实指数序列、复指数序列、正弦型序列等。 3.序列的基本运算 序列的运算包括移位、反褶、和、积、标乘、累加、差分运算等。 4.序列的卷积运算 ∑∞ -∞==-= m n h n x m n h m x n y )(*)()()()( 上式的运算关系称为卷积运算,式中代表两个序列卷积运算。两个序列的卷积是一个序列与另一个序列反褶后逐次移位乘积之和,故称为离散卷积,也称两序列的线性卷积。其计算的过程包括以下4个步骤。 (1)反褶:先将)(n x 和)(n h 的变量n 换成m ,变成)(m x 和)(m h ,再将)(m h 以纵轴为对称轴反褶成)(m h -。

(2)移位:将)(m h -移位n ,得)(m n h -。当n 为正数时,右移n 位;当n 为负数时,左移n 位。 (3)相乘:将)(m n h -和)(m x 的对应点值相乘。 (4)求和:将以上所有对应点的乘积累加起来,即得)(n y 。 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微型计算机、Matlab6.5 教学版、TC 编程环境。 四、实验内容 (1)用Matlab 或C 语言编制两个序列的相加、相乘、移位、反褶、卷积等的程序; (2)画出两个序列运算以后的图形; (3)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完成实验报告。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总结

精益生产系列课程大纲

精益生产培训课程大纲 培训意义: 本微课课程在系统地介绍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诸如单件流(One piece flow)、拉动式生产(Pull production)、价值流程图(VSM)、七大浪费(7 wastes)等精益工具,让学员可以综合应用和深刻体会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并通过持续改善清晰的体现精益生产变革带来的巨大效益。 同时,针对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的流程和关键要素,本课程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引,最后,本课程还为你分享大量的精益生产推进活动和改善案例,帮助你找到一些适合本企业的变革和推行方法,促使相关改善人员掌握精益生产的概念、原理及理念,学会运用相关的工具进行工厂改善,从而全面管控策划显性、隐形成本控制,保证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水平,降本增效,实现利润倍增。 培训收益: 通过本课程在学习,不仅能让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和体会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还能助你找到一些适合你的精益生产的导入和推行的实践经验及有 效方法。 如果您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将为您呈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倡导者和推行者,将为您系统介绍推行精益生产的思路;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的实施人和参与人,将为您提供组织精益改善活动的流程和方法; 如果您在推行过程中碰到困难和疑惑,将与您分享精益推行过程中克服障碍和阻力的经验和心得; 或许您觉得缺乏推行精益改善的技术和工具,将为您展示精益生产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25节课程大纲 第1节制造业的面临的问题及思维模式 第2节精益生产概论及发展模式 第3节精益改善的十二种思维模式 第4节精益人员的技能与自我认知 第5节精益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6节精益人才培养机制 第7节精益生产之5S基石 第8节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 第9节精益布局改善及案例 第10节标准作业与IE七大手法 第11节目视化管理与案例分享 第12节线平衡调整与TOC应用 第13节防呆措施1 第14节防呆措施2 第15节快速换模SMED 第16节设备OEE与改善案例分析 第17节TPM管理与案例分析 第18节8D改善报告案例 第19节5Why问题改善法 第20节供应链改善 第21节精益改善周推进策略 第22节改善小组建立与改善策略 第23节LCIA简易自动化、信息化、模拟仿真第24节精益与2025智能制造 第25节精益非制造业应用场景分析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实验一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对确定信号进行谱分析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DFT 算法原理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熟悉DFT 算法和原理的编程方法。 3.学习用DFT 对信号进行谱分析的方法,了解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原因,以便在实际中正确利用。 二.实验原理 一个连续信号)(t x a 的频谱可以用其傅里叶变换表示,即 dt e t x j X t j a a Ω-∞ ∞ -? = Ω)()( 若对)(t x a 进行理想采样可得采样序列 )(|)()(nT x t x n x a nT t a === 对)(n x 进行DTFT ,可得其频谱为: ∑∞ -∞ =-= n n j j e n x e X ωω )()( 其中数字频率ω与模拟频率Ω的关系为: s f T Ω = Ω=ω )(n x 的DFT 为∑∞ -∞ =-= n nk N j e n x k X π 2)()( 若)(t x a 是限带信号,且在满足采样定理的条件下,)(ω j e X 是)(Ωj X a 的周期延拓, )(k X 是)(ωj e X 在单位圆上的等间隔采样值,即k N j e X k X πωω2| )()(= =。 为在计算机上分析计算方便,常用)(k X 来近似)(ω j e X ,这样对于长度为N 的有限 长序列(无限长序列也可用有限长序列来逼近),便可通过DFT 求其离散频谱。 三.实验内容 1.用DFT 对下列序列进行谱分析。 (1))()04.0sin(3)(100n R n n x π=

1 (2)]0,0,0,0,0,0,0,0,1,1,1,1[)(=n x 2.为了说明高密度频谱和高分辨率频谱之间的区别,考察序列 )52.0cos()48.0cos()(n n n x ππ+= (1)当0≤n ≤10时,确定并画出x(n)的离散傅里叶变换。 (2)当0≤n ≤100时,确定并画出x(n)的离散傅里叶变换。 四.实验结果 1. (1) (2)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之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所属课程名称数值方法B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日期 2013.11.11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注:以下图形是通过Excel 表格处理数据得出,并未通过MATLAB 编程序所得! 1、1(0)1dy y x dx y ?=-++???=? 由题可知精确解为:x y x e -=+,当x=0时,y(x)=0。 h=0.1 表1 h=0.1时三个方法与精确值的真值表 图1 h=0.1时三个方法走势图 步长 Euler 法 预估校正法 经典四阶库 精确值 0.1 1.010000 1.005000 1.004838 1.249080 0.2 1.029000 1.019025 1.018731 1.055455 0.3 1.056100 1.041218 1.040818 1.091217 0.4 1.090490 1.070802 1.070320 1.131803 0.5 1.131441 1.107076 1.106531 1.176851 0.6 1.178297 1.149404 1.148812 1.226025 0.7 1.230467 1.197211 1.196586 1.279016 0.8 1.287421 1.249975 1.249329 1.335536 0.9 1.348678 1.307228 1.306570 1.395322 1.0 1.413811 1.368541 1.367880 1.458127

h=0.05(此时将源程序中i的围进行扩大,即for(i=0;i<20;i++)) 表2 h=0.05时三个方法与精确值的真值表步长Euler法预估校正法经典四阶库精确值 0.05 1.002500 1.001250 1.001229 1.011721 0.10 1.007375 1.004877 1.004837 1.024908 0.15 1.014506 1.010764 1.010708 1.039504 0.20 1.023781 1.018802 1.018731 1.055455 0.25 1.035092 1.028885 1.028801 1.072710 0.30 1.048337 1.040915 1.040818 1.091217 0.35 1.063421 1.054795 1.054688 1.110931 0.40 1.080250 1.070436 1.070320 1.131801 0.45 1.098737 1.087752 1.087628 1.153791 0.50 1.118800 1.106662 1.106531 1.176851 0.55 1.140360 1.127087 1.126950 1.200942 0.60 1.163342 1.148954 1.148812 1.226025 0.65 1.187675 1.172193 1.172046 1.252062 0.70 1.213291 1.196736 1.196585 1.279016 0.75 1.240127 1.222520 1.222367 1.306852 0.80 1.268121 1.249485 1.249329 1.335536 0.85 1.297215 1.277572 1.277415 1.365037 0.90 1.327354 1.306728 1.306570 1.395322 0.95 1.358486 1.336900 1.336741 1.426362 1.00 1.390562 1.368039 1.367880 1.458127 图2 h=0.05时三个方法走势图

e网络综合布线实验报告完整.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电子工程系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实验报告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同组者: 指导教师:

任务一建筑物基本情况与用户需求调查实践 一、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训掌握综合布线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一种施工图的绘制方法(AUTOCAD 或VISIO ),掌握设备材料预算方法、工程费用计算方法。设计内容符合国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T-50311-2000 》以桂林航专2号实验楼为综合布线工程的设计目标,通过设计,掌握综合布线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一种施工图的绘制方法(AUTOCAD 或VISIO ),掌握设备材料预算方法、工程费用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 通过对桂林航专2号实验楼的实地测量和考察,完成下列任务: 1、工程概况现场考察,画出项目建筑三视图、平面图(标注尺寸) 2、用户需求调查(按二号实验楼的具体实验室分布进行估算) 三、实验步骤 1 )、现场勘测大楼,从用户处获取用户需求和建筑结构图等资料,掌握大楼建筑结构,熟悉用户需求、确定布线路由和信息点分布。 2 )、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的设计。 3 )、根据建筑结构图和用户需求绘制综合布线路由图,信息点分布图。 4 )、综合布线材料设备预算。 5 )、设计方案文档书写。 四、实验结果记录(以报告形式,每组一份另行装订) 五、实验心得体会:(手写)

任务二RJ-45跳线制作与测试 一、实训目的:掌握网络跳线的制作方法 二、实训理论与步骤: 制作步骤如下: 步骤 1:利用斜口错剪下所需要的双绞线长度,至少 0.6米,最多不超过 100米。然后再利用双绞线剥线器(实际用什么剪都可以)将双绞线的外皮除去2-3厘米。有一些双绞线电缆上含有一条柔软的尼龙绳,如果您在剥除双绞线的外皮时,觉得裸露出的部分太短,而不利于制作RJ-45接头时,可以紧握双绞线外皮,再捏住尼龙线往外皮的下方剥开,就可以得到较长的裸露线; 步骤 2:剥线完成后的双绞线电缆; 步骤 3:接下来就要进行拨线的操作。将裸露的双绞线中的橙色对线拨向自己的前方,棕色对线拨向自己的方向,绿色对线剥向左方,蓝色对线剥向右方; 步骤 4:将绿色对线与蓝色对线放在中间位置,而橙色对线与棕色对线保持不动,即在靠外的位置,调整线序为以下顺序 左一:橙左二:蓝左三:绿左四:棕 步骤 5:小心的剥开每一对线,白色混线朝前。因为我们是遵循EIA/TIA 568B的标准来制作接头,所以线对颜色是有一定顺序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绿色条线应该跨越蓝色对线。这里最容易犯错的地方就是将白绿线与绿线相邻放在一起,这样会造成串扰,使传输效率降低。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常见的错误接法是将绿色线放到第 4只脚的位置。 应该将绿色线放在第 6只脚的位置才是正确的,因为在100BaseT网络中,第3只脚与第6只脚是同一对的,所以需要使用同一对线。(见标准EIA/TIA 568B)左起: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步骤 6:将裸露出的双绞线用剪刀或斜口钳剪下只剩约 13mm的长度,之所以留下这个长度是为了符合EIA/TIA的标准,您可以参考有关用RJ-45接头和双绞线制作标准的介绍。最后再将双绞线的每一根线依序放入RJ-45接头的引脚内,第一只引脚内应该放白橙色的线,其余类推。 步骤 7:确定双绞线的每根线已经正确放置之后,就可以用RJ-45压线钳压接RJ -45接头,市面上还有一种RJ-45接头的保护套,可以防止接头在拉扯时造成接触不良。使用这种保护套时,需要在压接RJ-45接头之前就将这种胶套插在双绞线电缆上。 步骤8:网络跳线的测试 将制作好的网络跳线接到测试仪的两个端口,仔细观察信号出现的顺序。 三、实训心得体会:(详细记录自己制作网络跳线的过程,总结成功经验和测试结果,写在背面)

精益生产-VSM课程大纲

精益生产-VSM培训 课程大纲(6H) 培训意义: 通过培训,本课程通过VSM的方法,系统地介绍生产运作过程中的浪费点;知道目前生产状态中,需要改变的地方。有能力会绘制现状及未来VSM 。透过七大浪费的消除节约成本;拟定未来的改善计划,设定改善目标。通过学习精益生产的成功案例;具备完整的精益生产概念。 同时,针对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的流程和关键要素,本课程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引,最后,本课程还为你分享精益生产推进活动和改善案例,帮助你找到一些适合本企业的变革和推行方法,促使相关改善人员掌握VSM概念、原理及理念,学会运用相关的工具进行工厂改善,从而全面管控策划显性、隐形成本控制,保证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水平,降本增效,实现利润倍增。 培训收益: 通过本课程在学习,能让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VSM理念、方法和工具,还能助你找到一些适合你的精益生产的导入和推行的实践经验及有效方法。 如果您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将为您呈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倡导者和推行者,将为您系统介绍推行精益生产的思路与阶梯;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的实施人和参与人,将为您提供组织精益改善活动的流程和方法; 如果您在推行过程中碰到困难和疑惑,将与您分享精益推行过程中克服障碍和阻力的经验和心得. 第一章精益生产概论 1,企业经营基本理念 2,精益生产体系起源 3,IE与精益之间联系 第二章精益管理体系 1,精益生产五大原则 2,精益生产两大支柱 3,精益思维十二模式

第三章VSM价值流程图 1,VSM的图标介绍 2,VSM的基本要点 3,识别七大浪费 4,绘制当前VSM 1) 、产品族确定(VSM目标) 2)、画过程流、材料流、信息流 3)、数据收集与前置时间(LT)计算 4)、现况价值流图示(模拟与实际应用) 第四章数据赋能-改善机会识别及优先排序1,数据的重要性 2,价值流图示过程中的数据应用 1)、循环时间、过程时间 2)、WIP 3)、Takt时间、运行时间 4)、设置时间、开机时间 5)、批量、一次合格率、报废率等 第五章改善确认–未来状态价值流图示1,改善目标确定 2,过程未来状态价值流确定 3,实施价值流改善的步骤 4,价值流实施计划 5,管理层在价值流改善中的任务 6,改善效果的确认 7,过程价值流改善工具的检讨 8,改善工具使用中的误区 9,案例分享与互动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完整版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实验一熟悉Matlab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主要操作命令。 2.学会简单的矩阵输入和数据读写。 3.掌握简单的绘图命令。 4.用MATLAB编程并学会创建函数。 5.观察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实验内容 认真阅读本章附录,在MATLAB环境下重新做一遍附录中的例子,体会各条命令的含义。在熟悉了MATLAB基本命令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实验。 上机实验内容: (1)数组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输入A=[1 2 3 4],B=[3 4 5 6],求C=A+B,D=A-B,E=A.*B,F=A./B,G=A.^B并用stem语句画出A、B、C、D、E、F、G。 clear all; a=[1 2 3 4]; b=[3 4 5 6]; c=a+b; d=a-b; e=a.*b; f=a./b; g=a.^b; n=1:4; subplot(4,2,1);stem(n,a); xlabel('n');xlim([0 5]);ylabel('A'); subplot(4,2,2);stem(n,b); xlabel('n');xlim([0 5]);ylabel('B'); subplot(4,2,3);stem(n,c); xlabel('n');xlim([0 5]);ylabel('C'); subplot(4,2,4);stem(n,d); xlabel('n');xlim([0 5]);ylabel('D'); subplot(4,2,5);stem(n,e); xlabel('n');xlim([0 5]);ylabel('E'); subplot(4,2,6);stem(n,f); xlabel('n');xlim([0 5]);ylabel('F'); subplot(4,2,7);stem(n,g); xlabel('n');xlim([0 5]);ylabel('G'); (2)用MATLAB实现下列序列: a) x(n)= 0≤n≤15 b) x(n)=e+3j)n 0≤n≤15 c) x(n)=3cosπn+π)+2sinπn+π) 0≤n≤15 d) 将c)中的x(n)扩展为以16为周期的函数x(n)=x(n+16),绘出四个周期。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 开课实验室 学院年级专业班 学生姓名学号 开课时间至学年学期

if(A(m,k)~=0) if(m~=k) A([k m],:)=A([m k],:); %换行 end A(k+1:n, k:c)=A(k+1:n, k:c)-(A(k+1:n,k)/ A(k,k))*A(k, k:c); %消去end end x=zeros(length(b),1); %回代求解 x(n)=A(n,c)/A(n,n); for k=n-1:-1:1 x(k)=(A(k,c)-A(k,k+1:n)*x(k+1:n))/A(k,k); end y=x; format short;%设置为默认格式显示,显示5位 (2)建立MATLAB界面 利用MA TLAB的GUI建立如下界面求解线性方程组: 详见程序。 五、计算实例、数据、结果、分析 下面我们对以上的结果进行测试,求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 5 10 13 9 14 4 4 3 2 1 13 12 4 3 3 10 2 4 3 2 1 x x x x 输入数据后点击和,得到如下结果: 更改以上数据进行测试,求解如下方程组: 1 2 3 4 43211 34321 23431 12341 x x x x ?? ???? ?? ???? ?? ???? = ?? ???? - ?? ???? - ???? ?? 得到如下结果: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doc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篇一: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地点:网络综合布线网络综合布线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网络工程 目录 一、设计概述 ................................................ . (1) 二、总体设计 ................................................ . (1)

2.1实验 一................................................. .. (1) 2.1.1实验目的................................................. .. (1) 2.1.2实验准备................................................. .. (1) 2.1.3实验步骤................................................. .. (1) 2.2实验 二................................................. .. (3) 2.2.1实验目的................................................. .. (3) 2.2.2实验准备................................................. .. (4) 2.2.3实验步

精益生产系列课程大纲

精益生产系列课程大纲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精益生产培训课程大纲 培训意义: 本微课课程在系统地介绍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诸如单件流(Onepieceflow)、拉动式生产(Pullproduction)、价值流程图(VSM)、七大浪费(7wastes)等精益工具,让学员可以综合应用和深刻体会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并通过持续改善清晰的体现精益生产变革带来的巨大效益。 同时,针对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的流程和关键要素,本课程也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指引,最后,本课程还为你分享大量的精益生产推进活动和改善案例,帮助你找到一些适合本企业的变革和推行方法,促使相关改善人员掌握精益生产的概念、原理及理念,学会运用相关的工具进行工厂改善,从而全面管控策划显性、隐形成本控制,保证和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水平,降本增效,实现利润倍增。 培训收益: 通过本课程在学习,不仅能让你系统地、深刻地理解和体会精益生产的理念、方法和工具,还能助你找到一些适合你的精益生产的导入和推行的实践经验及有效方法。 如果您是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将为您呈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途径;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倡导者和推行者,将为您系统介绍推行精益生产的思路; 如果您是精益生产的实施人和参与人,将为您提供组织精益改善活动的流程和方法;

如果您在推行过程中碰到困难和疑惑,将与您分享精益推行过程中克服障碍和阻力的经验和心得; 或许您觉得缺乏推行精益改善的技术和工具,将为您展示精益生产最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25节课程大纲 第1节制造业的面临的问题及思维模式 第2节精益生产概论及发展模式 第3节精益改善的十二种思维模式 第4节精益人员的技能与自我认知 第5节精益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6节精益人才培养机制 第7节精益生产之5S基石 第8节精益生产之七大浪费 第9节精益布局改善及案例 第10节标准作业与IE七大手法 第11节目视化管理与案例分享 第12节线平衡调整与TOC应用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三

实验三:离散LSI 系统的频域分析 一、实验内容 2、求以下各序列的z 变换: 12030() ()sin() ()sin()n an x n na x n n x n e n ωω-=== 程序清单如下: syms w0 n z a; x1=n*a^n;X1=ztrans(x1) x2=sin(w0*n);X2=ztrans(x2) x3= exp(-a*n)*sin(w0*n);X3=ztrans(x3)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X1 =z/(a*(z/a - 1)^2) X2 =(z*sin(w0))/(z^2 - 2*cos(w0)*z + 1) X3 =(z*exp(a)*sin(w0))/(exp(2*a)*z^2 - 2*exp(a)*cos(w0)*z + 1) 3、求下列函数的逆z 变换 0 312342 1 1() () () ()() 1j z z z z X z X z X z X z z a z a z e z ω---= = = = ---- 程序清单如下: syms w0 n z a; X1=z/(z-a);x1=iztrans(X1) X2= z/(a-z)^2;x2=iztrans(X2) X3=z/ z-exp(j*w0);x3=iztrans(X3) X4=(1-z^-3)/(1-z^-1);x4=iztrans(X4)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 x1 =a^n x2 =n*a^n/a 课程名称 数字信号 实验成绩 指导教师 实 验 报 告 院系 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x3 =charfcn[0](n)-iztrans(exp(i*w0),w0,n) x4 =charfcn[2](n)+charfcn[1](n)+charfcn[0](n) 4、求一下系统函数所描述的离散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图,并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 (0.3)()(1)(1) z z H z z j z j -= +-++ z1=[0,0.3]';p1=[-1+j,-1-j]';k=1; [b1,a1]=zp2tf(z1,p1,k); subplot(1,2,1);zplane(z1,p1); title('极点在单位圆外); subplot(1,2,2);impz(b1,a1,20); 由图可见:当极点位于单位圆内,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随着频率的增大而收敛;当极点位于单位圆上,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为等幅振荡;当极点位于单位圆外,系统的单位序列响应随着频率的增大而发散。由此可知系统为不稳定系统。 -1 -0.5 00.51 -2 -1.5-1-0.500.511.5 2Real Part I m a g i n a r y P a r t 极点在单位圆外 n (samples) A m p l i t u d e Impulse Response

数值分析实验报告资料

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 陈星星 6720150109 《数值分析》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 函数插值方法 一、问题提出 对于给定的一元函数)(x f y =的n+1个节点值(),0,1,,j j y f x j n ==。试用Lagrange 公式求其插值多项式或分段二次Lagrange 插值多项式。 数据如下: (1 求五次Lagrange 多项式5L ()x ,计算(0.596)f ,(0.99)f 的值。(提示:结果为(0.596)0.625732f ≈, (0.99) 1.05423f ≈) 实验步骤: 第一步:先在matlab 中定义lagran 的M 文件为拉格朗日函数 代码为: function[c,l]=lagran(x,y) w=length(x); n=w-1; l=zeros(w,w); for k=1:n+1 v=1; for j=1:n+1 if(k~=j) v=conv(v,poly(x(j)))/(x(k)-x(j)); end end l(k,:)=v; end c=y*l; end

第二步:然后在matlab命令窗口输入: >>>> x=[0.4 0.55 0.65 0.80,0.95 1.05];y=[0.41075 0.57815 0.69675 0.90 1.00 1.25382]; >>p = lagran(x,y) 回车得到: P = 121.6264 -422.7503 572.5667 -377.2549 121.9718 -15.0845 由此得出所求拉格朗日多项式为 p(x)=121.6264x5-422.7503x4+572.5667x3-377.2549x2+121.9718x-15.0845 第三步:在编辑窗口输入如下命令: >> x=[0.4 0.55 0.65 0.80,0.95 1.05]; >> y=121.6264*x.^5-422.7503*x.^4+572.5667*x.^3-377.2549*x.^2+121.9718 *x-15.0845; >> plot(x,y) 命令执行后得到如下图所示图形,然后 >> x=0.596; >> y=121.6264*x.^5-422.7503*x.^4+572.5667*x.^3-377.2549*x.^2+121.9718 *x-15.084 y =0.6257 得到f(0.596)=0.6257 同理得到f(0.99)=1.0542

网络综合布线 实训报告

郑州轻工业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网络综合布线 课程名称:网络综合布线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网络工程 姓名: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日期: 地点:

目录 一、设计概述 (1) 二、总体设计 (1) 2.1实验一 (1) 2.1.1实验目的 (1) 2.1.2实验准备 (1) 2.1.3实验步骤 (1) 2.2实验二 (3) 2.2.1实验目的 (3) 2.2.2实验准备 (4) 2.2.3实验步骤 (4) 2.3实验三 (6) 2.3.1实验目的 (6) 2.3.2实验准备 (6) 2.3.3实验步骤 (6) 2.4实验四 (7) 2.4.1实验目的 (8) 2.4.2实验准备 (8) 2.4.3实验步骤 (8) 2.5实验五 (11) 2.5.1实验目的 (11) 2.5.2实验准备 (11) 2.5.3实验步骤 (12) 2.6实验六 (13) 2.6.1实验目的 (13) 2.6.2实验准备 (13) 2.6.3实验步骤 (14) 三、实验总结 (16)

一、设计概述 网络综合布线要求熟练掌握综合布线七个子系统的划分方式、位置、作用。能够完成七个子系统的设计,并计算设计预算。能够熟练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熟练掌握综合布线各种工具、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二、总体设计 2.1实验一 1综合布线产品及工具认知教学 2双绞线端接故障认知教学 2.1.1实验目的 1)认识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传输介质。 2)认识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连接器件。 3)认识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工具。 4)能够正确选购使用传输介质、连接器件及工具。 5)知道综合布线工程中常见的双绞线端接故障种类和产生原因。 6)认识到双绞线端接故障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2.1.2实验准备 1)熟悉综合布线常用的传输介质种类、规格和用途。 2)熟悉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连接器件种类、规格和功能。 3)熟悉综合布线工程中常用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4)熟悉双绞线接线端各种故障。 2.1.3实验步骤 1)参观”华育?”综合布线器材工具展示柜,如图2.1-1所示。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4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四 第一题结果: (1)没有增加过渡点 源码如下: N = 15; H = [1 1 1 0.5 zeros(1,7) 0.5 1 1 1]; %确定抽样点的幅度大小 %H(3,13) = 0.75;H(5,11) = 0.25; %设置过渡点 k = 0:N-1; A = exp(-j*pi*k*(N-1)/N); %抽样点相位大小 HK = H.*A; %求抽样点的H(k) hn = ifft(HK,N); %求出FIR的单位冲激响应h(n) freqz(hn,1,256); %画出幅频相频曲线figure(2); stem(real(hn),'.'); %绘制单位冲激响应的实部 line([0,35],[0,0]);xlabel('n');ylabel('Real(h(n))'); 单位脉冲响应曲线 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2)增加过渡点 源码如下: N = 15; H = [1 1 1 0.5 zeros(1,7) 0.5 1 1 1]; %确定抽样点的幅度大小 H(3) = 0.75;H(13) = 0.75;H(5) = 0.25;H(11) = 0.25; %设置过渡点 k = 0:N-1; A = exp(-j*pi*k*(N-1)/N); %抽样点相位大小 HK = H.*A; %求抽样点的H(k) hn = ifft(HK,N); %求出FIR的单位冲激响应h(n) freqz(hn,1,256); %画出幅频相频曲线figure(2); stem(real(hn),'.'); %绘制单位冲激响应的实部 line([0,35],[0,0]);xlabel('n');ylabel('Real(h(n))'); 单位脉冲响应曲线 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第二题结果:

综合布线设计实验报告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综合布线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布线工程图设计制作实验辅导员意见: 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技术专业 班第 2 实验小组 作者张三学号 091 同作者辅导员 实验日期 2011 年 5 月 31 日成绩签名一、实验目的 通过综合实验掌握综合布线总体方案和各子系统的设计方法,熟悉一种施工图的绘制方法(AUTOCAD 或 VISIO ),掌握设备材料预算方法、工程费用计算方法。设计内容符合国家《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T-50311-2000 》。 二、实验设备 1、测量尺1把 2、VISIO软件 3、WORD、EXCEL等OFFICE软件 三、实验内容 1、工作区子系统设计 2、水平子系统设计

3、垂直子系统设计 4、管理间子系统设计 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 6、建筑群子系统设计 7、总体方案设计 四、实验课时 4课时。 五、实验原理 综合布线是一项新兴的产业,它不完全是建筑工程中的“弱电”工程。综 合布线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电话、计算机等设备的功能。 由于综合布线配线间以及所需的电缆竖井、孔洞等设施都与建筑结构同时设 计和施工,即使有些内部装修部分可以不同步进行,但是它们都依附于建筑物的 永久性设施,所以在具体实施综合布线的过程中,各工种之间应共同协商,紧密 配合,切不可互相脱节和发生矛盾避免疏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或留下难以弥补的 后遗症。 六、实验步骤 设计一个合理的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有7个步骤 : (1)分析用户需求。 (2)获取建筑物平面图。 (3)系统结构设计。 (4)布线路由设计。 (5)可行性论证。

(6)绘制综合布线施工图。 (7)编制综合布线用料清单。 具体实验内容及步骤如下: 1 、现场勘测大楼,从用户处获取用户需求和建筑结构图等资料,掌握大楼建筑结构,熟悉用户需求、确定布线路由和信息点分布。 2 、根据汇出的布线路由图,估算出施工中以下材料的数量清单:单口面板、 86 型标准底盒、信息模块的数量,超五类 UTP 双绞线的箱数( 305M / 箱),立式机柜大小(用多少 U 表示), 24 口配线架数量,(只需要计算或估算给出的这一层楼所需材料),制成表格,包括材料的种类、规格、数量。估算线材要有计算步骤和计算过程。同时回答以下问题:放线时怎样做放线记录?如何快速算出所放双绞线的长度?怎样快速算出一箱双绞线所剩的长度? 3、根据布线路由图,计算从网络信息中心到弱电井、从信息网络中心到走廊的金属线槽截面的大小和型号,以及金属线槽连接件的型号和数量(包括立柱、托臂水平弯通、水平三通等), PVC 槽及连接件的型号和数量、 PVC 管的型号和数量,其它配件的种类和数量,施工中需要哪些工具?计算金属线槽大小时要有计算步骤和计算过程。 4、设计方案文档书写,包括工程概述、设计方案、材料清单、工程预算和标书。 八、布线工程设计实例 1、第七教学楼1层网络布线设计 布线工程设计图如下:

精益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精益生产》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0342002 课程英文名称:Lean Production 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4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精益生产是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精益生产的基本分析理论和方法,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产管理系统,培养学生精益生产的理论水准和从事精益生产管理基本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精益生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准时化生产、看板管理、均衡化生产、连续流生产、TPM、价值流图等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改进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精益生产是21世纪制造业的先进生产方式,内容广泛。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与学生自学结合、课堂教学与案例分析结合等的多种教学方方法,适当组织学生到大型企业参观,进行现场教学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形式,突出重点,在有限学时条件下使学生掌握精益生产的核心理论和方法,力求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一定的提高。 3. 执行本大纲过程中,随着学科的发展、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可以适当调整。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根据章节内容,可以安排适量作业,多进行案例分析与讨论。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查学生对精益生产核心方法的掌握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3.成绩构成:通过案例分析、课后作业、论文等考查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总成绩综合考虑大作业或论文,课堂发言、出勤及作业情况。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 (七)参考书目 《精益生产》,刘树华,鲁建厦,王家尧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1 《精益生产实务》,乔毅.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7 《精益生产》,吴迪,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6 二、中文摘要 精益生产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结果的一种生产管理方式。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精益生产的组成技术及其原理,并具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精益生产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准时化生产、看

综合布线实验实验报告

综合布线与网络工程 ——大学生活动中心综合布线方 案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 录 目 录 --------------------------------------------------------------------------------------------- 2 一、需求分析 ------------------------------------------------------------------------------------ 5 1.1 信息需求的类型 ---------------------------------------------------------------------- 5 1.2 信息点数量。 ------------------------------------------------------------------------- 5 二、 设计方案 ------------------------------------------------------------------------------- 6 2.1 总体思路(设计原则) ------------------------------------------------------------- 6 2.2 总体结构 ------------------------------------------------------------------------------- 6 2.3 宿舍布线系统的设计 ---------------------------------------------------------------- 7 2.3.1 工作区子系统 ---------------------------------------------------------------- 7 2.3.2 水平子系统 ------------------------------------------------------------------- 7 2.3.3 管理子系统 ------------------------------------------------------------------- 7 2.3.4 干线子系统 ------------------------------------------------------------------- 7 2.3.5 设备间子系统 ---------------------------------------------------------------- 7 2.4 采用线缆类型及各系统材料配置 ------------------------------------------------ 8 2.4.1 水平子系统 ------------------------------------------------------------------- 8 2.4.2 工作区子系统 ---------------------------------------------------------------- 8 2.4.3 设备间 ------------------------------------------------------------------------- 9 2.5 产品选型 ------------------------------------------------------------------------------- 9 三 .施工方案说明 ------------------------------------------------------------------------------- 11 3.1 工作区子系统安装 ----------------------------------------------------------------- 12 3.2 水平区子系统安装 ----------------------------------------------------------------- 12 四、系统调试及验收 -------------------------------------------------------------------------- 12 4.1 布线标准 ------------------------------------------------------------------------------ 13 4.2 水平管理子系统安装 -------------------------------------------------------------- 13 4.3 施工要求标准 ----------------------------------------------------------------------- 13 4.4 垂直主干子系统安装 -------------------------------------------------------------- 14 4.5 设备间子系统安装 ----------------------------------------------------------------- 14 施工要求标准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