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

1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

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以下为小学语文批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批注的位置

可以是“眉批”、“首批”(批在书头上),也可以是“旁批”、“侧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还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

二批注的分类

1.注释:在读书时,遇到不认识或难懂的字、词,查字典、找参考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提要: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语:读书时,会有各种思想、见解、疑问产生,这些内容可随手写在空白处。

4、警语: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抄写笔记”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并为今后重点阅读提供条件。

(注意:不能在图书馆或从他人处借的书上做批注。)

三批注符号

“~~~”波浪线(也叫曲线)划在文章精辟和重要的语句下面。

“○○○○”圈,标在文章的难词下面。

“——”直线,标在文章中需要着重领会加深记忆、理解的语句下面。

“?”疑问号,用在有疑问的语句末尾。

“‖”“/”分开号,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

2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一

1.发现与圈点

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准确圈点。发现的对象是读物中的好词好句,通过画线圈点引起自己的注意。

写人的文章可注重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词句的发现。一般说来,在写人一类文章中,学生容易发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的字、词、句,不容易发现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

写景的文章,重点抓住能准确表现景物的性状(静态)与变化(动态)的词句的发现。

方法是:“从课内到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根据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圈画要求,

学习课外读物圈点。要强调的是,动笔圈点前,主要的是多读。只有多读、理解,才能有发现,有了圈、点、画基础,就为第二步骤批注摘抄提供了材料。

2.综合性“批注训练”

一篇课文中的“批注”内容可包罗万象。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分为三大类。

(1)是常规性的批注:即每读一篇课文,都应对课文的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中心思想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

(2)是特殊性批注:即根据课文的特点,自读思考题,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作出简明的批注。

(3)是自由式批注: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批注,哪怕是批上一个问号也可以。

3 批注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词语:查字典注释词义,或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个词语的具体理解、评价、或注明同义词、近义词及其辨析。

(2)句子:辨别特殊句式如反问句、设问句等,简记特殊句式的基本格式。要求学生能就排比句、比喻句做简单的句子结构分析,如找出本体、喻体。对于一些意思含蓄的句子可注明其具体含义,精彩的描绘、警句等可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3)标点:一篇课文某个标点的特殊用法或个别标点的特殊含义、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文章中所含的特殊意义须作为批注的内容。

(4)题目:解题、审题。不同文章作者在题目确定与构思上用意不一。题目的

选择,有如画龙点睛之笔。有的能给人造成悬念,可以就作者、写作背景及如何理解题目作批注。

(5)段及篇章:这是从写作这个角度来批注。此类批注内容难度较大,需建立在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可结合所学过课文的文章结构来作相似文章的批注,文章的叙述顺序的辨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批注,在训练中还必须因人而异提出要求,对于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可指导其对全段全文写出评语,或写出简要的心得体会、质疑文字。

4 文字式综合性批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式:注明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具体含义的分析性文字。

(2)概括式:层意、段意、文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可不作面上要求。

(3)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和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

(4)感想式: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可选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作点上的训练。

(5)疑问式:理解课文中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纪录。这种批注法要避免学生提些意义不大的问题,同时也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文章不仅要多读,还要带着问题读,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批注,长期坚持,阅读水平就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3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二

1.批标题

(1)标题在文中的作用:概括内容、表达中心、线索、点明时间地点感情。

(2)你存在的疑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例如:《散步》:1、概括了本文的主要事件;2、跟谁一起散步?在哪里散步?散步发生了什么事? 《羚羊木雕》:1、交待了文章的线索;2、关于木雕的故事是怎样的?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

2.批词语

(1)选词。至少挑选5个,寻找课文中有价值、有品位的词语5个。例如成语、形容词、动词等;可以注音、解释、造句、赏析。

(2)写句。最好的方法是先摘抄5个,选择其中的3个词语写话,训练学生的片断写作能力。

【例如:《秋天的怀念》摘选:憔悴、翻来覆去、烂漫、暴怒无常、絮絮叨叨写作片断:北方的天气暴怒无常,冬雪一片接着一片,天空也日渐憔悴了。唯有庭院里,一树的梅花傲然绽放,烂漫得一塌糊涂。】

3.批内容(20字左右)

(1)答题格式:什么人做什么事。

(2)表达尽量准确。

【例如:《散步》本文通过一家人在田野散步的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4.批结构

(1)不管文章多长,尽量分为3——4个部分。划分不要过细,标准不要过于统一,只要有道理即可。

(2)内容概括用词要准确。一般10字左右,太长过于啰嗦,太短概括不清楚。

【例如:《荷叶母亲》

第一部分(1——3):由两缸莲花引起对故乡园院内莲花的回忆。

第二部分(4——7):写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感人情景。

第三部分(8——9):直接抒情,讴歌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5.批情感

(1)注意多角度梳理人物的情感。

(2)用词要准确。例如:愤怒、憎恶、怨恨、热爱、敬佩等。

【例如:《羚羊木雕》表达我对好朋友的愧疚与自责;表达对父母的埋怨和不满;表达追回羚羊木雕之后的后悔。】

6.批写法

(1)认识常见的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先抑后扬、先扬后抑)

(2)学会判断文章最主要的写作手法。

【例如:《阿长与山海经》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爱莲说》运用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7.批句子

(1)学会判断和挑选文中的重要句子。

A、修辞句。(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等)

B、哲理句。(内涵深刻的句子,大多是出现在文末的议论句)

C、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

D、描写句。(景物描写、人物描写)

(2)一般选择3种句子进行批注,但赏析时要注意表达的顺序和层次。

【例如: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赏析:(1)这句话运用景物描写,并采用排比的手法;(2)写出了北海的花种类繁多,颜色各异;(3)表达作者看到北海的花,引发对母亲的怀念。】

8.批段落

(1)开头段。(点题、总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渲染人物心情)

(2)过渡段。(过渡或承上启下)

(3)总结段。(总结全文、提升中心、照应开头)

【例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内容,照应题目。与第二段内容形成鲜明对比,通过绚丽多彩、五彩缤纷的菊花展现秋天美丽的一面。也象征作者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对母亲的歌颂与赞美。】

9.批感悟

(1)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对生活的感悟。

(3)对自我的反思。

【例如《金色花》读后感:

A、写法及主题:本文用充满童真的想象,细腻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又稍带顽皮的心理,含蓄巧妙的表达了他与妈妈难分难舍的感情,表现了家庭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B、生活感悟:生活就是一首诗,妈妈我要变成一朵云,当你在烈日下收割小麦的时候,我就飘在你的头顶,送你一份阴凉,你走到哪里,我就会飘到哪里。

C、自我反思:童年一去不回,和妈妈撒娇的日子越走越远。多渴望一份温暖,但母亲对学业的唠叨与责怪,充斥了我生活的全部。但愿有一座心桥,能走向母亲的心灵,回到往日的美好时光。】

10.自我出题

(1)题目有价值。

(2)自设的题目要有答案。

4

小学语文批注方法三

一、批注内容:

1、有所感悟处。就是大家在读书过程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有所收获的课文内容或语言文字。

2、理解肤浅处。就是那些我们有所理解,但不透彻的地方。

3、思维困惑处。我们在读书时,会遇到许多阅读障碍,并由此产生疑点或困惑,写下这些疑点或困惑,便于在课堂教学中探讨、研究和解决。

4、求异创新处。要敢于对课题或课文中的一些内容、写法提出质疑,尝试修正。

二、批注形式。

1、文字式。这是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阅读批注,是边看边把自己的看法、感想、疑问、评论、启迪、甚至联想,简明扼要地写在空白处。

2、符号式。就是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应该注意的字、词、句、段用圈杠点画等各种符号加以标记。例如在生字上注音;在需要解释的词语下加——;在关键词语下加。。。;在段落的中心句下画----;在重要的句子下画====;用│划出段落内部层次;用‖划出文章的结构段;用1、2、

3、4……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一、二、三、四……标出结构段的序号等。

3、纲要式。把学习内容经过分析、归纳、加工整理,提纲携领地形成一个阅读纲要,以揭示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复杂的内容明晰化、简便化、形象化,是一种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

4、补充式。为了解疑释难,增进理解或拓展视野,对文中内容或作语言补充、或作注明与之相关的课外材料来源,或标上阅读的方法、步骤等。

三、课文批注的三个阶段

1、课前自由批注。

2、课中专题批注。

3、课后拓展批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