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正置生物显微镜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指标

1 高级正置显微镜,可作明场观察

*2 光学系统:无限远校正光学系统,齐焦距离必须为国际标准≤45mm

3 调焦:载物台垂直运动方式距离不小于25mm,带聚焦粗调限位器,粗调旋钮扭矩可调,最小微调刻度单位≤1微米

*4 观察镜筒:超宽视野三目观察筒,视野数≥26.5

5 照明装置:内置透射光柯勒照明器,12V100W卤素灯,光强预调开关,内置式滤色镜(日光平衡滤色片、ND25、ND6),左右手均可操作。

6 物镜:

平场消色差物镜2X(N.A. 0.06,W.D.5.8)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4X(N.A. 0.13,W.D. 17)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0X(N.A. 0.3,W.D. 10)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20X(N.A. 0.5,W.D. 2.1 spring)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40X(N.A. 0.75,W.D. 0.51 spring)

万能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60X(N.A. 0.9,W.D.0.2 spring)

7 载物台:右手低位置同轴驱动选钮的高抗磨损性陶瓷覆盖层载物台。

8 目镜:10X宽视野目镜,带屈光度校准

9 物镜转换器:六孔物镜转换器

10 聚光镜:摇摆式聚光镜,N.A.≥0.9;

*11 具备ECO环保节能感应开关,操作人员离开30分钟后自动关闭透射光源。

12 成像系统:1000万像素成像系统,硬件提供开放接口,兼容医院主流病理系统。

13此参数仅供参考。

*14免费提供端口,能与我院系统实现无缝连接。

正置生物显微镜配置清单

序号Description Qty

1 显微镜主机,内置日光平衡滤色片,ND滤色片等1台

2 超宽视野三目观察筒1个

3 10X目镜2个

4 6孔位物镜转换器1个

5 机械式载物台1个

6 卤素灯灯室1个

7 卤素灯灯泡1个

8 电源线1个

9 防尘罩1个

10 摇摆式聚光镜1个

11 2x平场消色差物镜1个

12 4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3 10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4 20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5 40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6 60X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1个

17 显微摄像头(1000万像素,原装进口)1个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 方法 【】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

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doc

2017高中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结构: 2、显微镜的使用过程: (1)显微镜的取送: ①右手握镜臂; ②左手托镜座; ③置于胸前。 (2)显微镜的旋转: ①镜筒朝前,镜臂朝后; ②置于观察者座位前的桌子上,偏向身体左侧,便于左眼向目镜内观察; ③置于桌子内侧,距桌沿5cm左右。 (3)对光: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用手指转动遮光器(或片状光圈),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同时转动反光镜,使其朝向光源,使视野内亮度均匀合适。 (4)低倍物镜的使用: ①用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当物镜镜头与载物台的玻片相距2~3mm时停止。

②用左眼向目镜内注视(注意右眼应该同时睁着),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徐徐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不清楚,可调节细准焦螺旋,至清楚为止。 (5)高倍物镜的使用:使用高倍物镜之前,必须先用低倍物镜找到观察的物象,并调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再换高倍镜。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观看的物体数目变少,但是体积变大。 (6)反光镜的使用:反光镜通常与遮光器(或光圈)配合使用,以调节视野内的亮度。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对光时,如果视野光线太强,则使用反光镜的平面,如果光线仍旧太强,则同时使用较小的光圈;反之,如果视野内光线较弱,则使用较大的光圈或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知识点拨: (1)进行显微镜对光时,应转动反光镜或是光圈,使视野明亮,便于使用高倍镜观察。 (2)制作临时装片时,如果观察的是植物细胞,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如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需要滴加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高二。 (3)无论选取动物组织细胞还是植物组织细胞,一定要量少,并且要在载玻片上将观察材料展开,以便于观察。 (4)观察时,要遵循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的顺序。在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高中生物显微镜使用原则 1、低倍镜换高倍镜后细胞数目的计算: (1)放大倍数问题放大倍数是指物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比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生物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点击次数:2927 发布日期:2008-5-8 来源:本站仅供参考,谢绝转载,否则责任自负 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光学系统、光源照明系统和机械装置三部分。下面分别对它们予以介绍。 一、生物显微镜的光学系统 显微镜的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和光源系统四个主要部件。其次还包括滤光片、载玻片和盖玻片。 (一)物镜 物镜一般都是在物镜转换器上旋着。它是显微镜的最主要部件。显微镜的放大及分辨作用主要由它来担当。其优劣直接决定了显微镜的主要光学性能。普通物镜的结构如图10-2-1所示。

为了校正像差和色差(所谓像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形状上的差别,色差是指所成的像与原物在颜色上的差别),物镜都由多块透镜组成,而且放大倍数越高,结构越复杂。 普通物镜所观察到的像面总有些弯曲,即靠中间部分清晰,靠边缘部分比较模糊。要想让边缘清楚,需要调节显微镜的微调钮。但是边缘部分清楚后,中间部分又变得模糊了。这除了不便观察外,更主要地是无法对其进行摄影。平场物镜可以较好地校正像面弯曲,使视场平坦。但其结构也相应地复杂些。 现在,多数高倍物镜和油镜内都装有弹簧。在物镜前端受压时,镜头可以退缩回来。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镜头,另一方面也不会把载玻片和盖玻片压碎。这种物镜称为弹簧物镜。 1、物镜的分类显微镜的物镜虽然细分起来多达数百种,但是一般可采用下述三种分法: (1)按物镜使用空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 干燥系物镜: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空气为介质。 油浸系物镜:简称油镜。使用时,物镜与标本之间以油类为介质。 (2)按物镜的放大倍数不同,可分为: 低倍物镜:放大10倍以下; 中倍物镜:放大10~25倍: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导学案必修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课标解读】 知识点一、细胞学说的建立与发展 活动一:阅读书本P28--P29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完成表格内容填空。 1.建立者: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主要内容:动物和植物都是由_________构成的,________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3.细胞学说的意义: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__________的基础上,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________,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点二、显微镜的结构 活动二:观察书本P29图3-1显微镜结构并通过观察实物完成下图填空

【观察比较】观察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填写下表 【合作探究】 1.若观察的直尺中数字“2”,则在显微 镜下呈现形状如何?这说明光学显微镜的成像有何特点? 2.若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在视野的右上方,那么实际该细胞在装片的哪个方向?若想将该细胞移至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则可能是反光的调节角度不对。那么,调节显微镜视野亮度的方法有哪些呢? 4.如果在视野中发现有个污物,如何来判断该污物是在物镜、目镜上,还是在装片上? 知识点三、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操作步骤 活动三:阅读教材P30-P31正确使用光学显微镜内容思考以下问题的答案 1.如何使用低倍镜观察标本装片?描述操作程序,并说明其操作要领。(对光、低倍观察)

2.下图是低倍镜换高倍镜的过程,试总结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通过上述操作试比较高倍镜与低倍镜的视野差异 【合作探究】放大倍数的相关计算问题 (1)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的是直径范围内有8个细胞连成一行,物镜转换为40×后,那么在视野中央还能看到这行细胞中的几个? (2)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中被相连的64个细胞所充满,物镜转换为40×后,那么在视野中还能看到这些细胞中的几个? 【随堂练习】 A1.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 B.施莱登和施旺 C.胡克 D.沃森和克里克 A2.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阐明了() A.细胞的多样性 B.细胞的种类 C.细胞的统一性 D.细胞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 A3.根据细胞学说,所有的细胞来源于() A.无机物 B.有机物 C.细胞分裂 D.培养皿培养 A4.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

植物学实验报告—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显微镜构造、使用及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 学院:专业班级: 姓名:小组成员: 日期: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习临时装片法和生物绘图法; 2.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 3.了解植物细胞中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4.识别和检验植物细胞中贮藏的主要后含物。 二、实验原理 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染色是生物显微装片标本制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染色,将生物组织浸入染色剂内,使组织细胞的某一部分染上与其他部分不同的颜色或深度不同的颜色,产生不同的折射率,以便观察。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 1.材料:洋葱鳞片叶、红苋菜叶、禾本科植物成熟叶片、藓叶片、马铃薯块茎、花生子叶等。 2.器材:光学显微镜、电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培养皿、吸水纸、纱布、I2-KI溶液、苏丹Ⅲ溶液。 四、实验步骤 1.调试显微镜:取镜和放镜、对光、观察(先低倍,再高倍)、调换玻片标本、使用后的整理。 2.观察表皮细胞: a)撕下面积小于盖玻片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b)将撕开的一面朝上放置在盖玻片上;

c)在盖玻片一侧加入1~2滴I2-KI溶液; d)从另一侧用吸水纸析出,使染液浸透材料; e)观察材料。 3.观察花青素: a)撕取红苋菜叶的表皮; b)进行观察; c)在盖玻片一侧加入盐溶液; d)再次观察。 4.观察保卫细胞: a)用镊子撕取成熟叶片下表皮细胞; b)在低倍镜下识别表皮细胞及保卫细胞; c)在高倍镜下观察副卫细胞及其白色体。 5.观察叶绿体: a)用镊子取一片藓叶片(只有一层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b)在低倍镜下识别其中的叶绿体。 6.观察淀粉粒: a)用镊子或刀片在马铃薯块茎切口上刮取少量白色浆液; b)制作临时装片; c)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d)之后,在盖玻片一侧加入1~2滴I2-KI溶液; e)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取蒸馏水, f)再观察被染色的淀粉。 7.观察贮藏脂肪和蛋白质: a)用刀片将花生种子的子叶做横切;

高中生物显微镜的操作级知识点透析

▲显微镜的操作 一、显微镜的结构 一台显微镜包括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 大部分,注意比较和识别。 (一)机械部分 1.镜筒: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 上端安装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作 用是保护成像的光路与亮度。 2.转换器:固着在镜筒下端的可转动圆 盘,上有2~3个螺纹圆孔,用来安装不同 倍数的低倍或高倍物镜。转动转换器,,可根 据实验的需要在物镜之间转换。 3.载物台:从镜臂向前方伸出的金属平 台。呈方形或圆形,是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其中央具有通光孔,在通光孔的左右有一个 弹性的金属压片夹,用来压住载玻片。 4.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转动时可使镜筒快速上下移动,它的移动范围较大,可以粗调焦距。 5.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转动时镜筒上下移动不易观察到,它的移动范围 较粗准焦螺旋小,可以细调焦距,是物象达到最清晰。 6.镜座:位于镜臂的下方,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的金属座,用以稳固和支持镜身。 7.镜柱:从镜座向上直立的短柱。上连镜臂,下连镜座,可以支持镜臂和载物台。(二) 光学部分 1.目镜:安装在镜筒上端的镜头。它可以使物镜成倍地分辨、放大物像,如5×、10 ×、15×、20×。 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能够把物体清晰地放大。一般有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如:低倍物镜(8×或10×)、高倍物镜(40×或45×),根据需要可选择一个使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倍数乘以物镜的倍数。 3.反光镜:一个一面平另一面凹的双面圆镜,能作各种方向的翻转,可将来自光源的光线进行反射,使之依次经过:光圈→通光孔→标本→物镜→镜筒→目镜,在进入观察者的眼中。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反之使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 4.遮光器:位于载物台前下方的一个圆形、多孔、可转动的较薄的板,上面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孔叫光圈,转动遮光器使光圈对准通光孔,从而调节视野的亮度。 ※要特别注意分清下列几组结构,弄清它们各自的功能 ①转换器和遮光器、②通光孔和光圈、③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④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⑤反光镜的平面和凹面 二、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放大原理) 光线一→反光镜一→遮光器一→通光孔一→标本(一定要薄而透明)一→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实像)一→镜筒一→目镜(再放大成虚像)一→眼。 三、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安放 取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平托镜座,保持镜体直立(特别要禁止单手提着显微镜走,防止目镜从镜筒中滑脱)。 安放:放置桌边时动作要轻。一般应在身体的前面,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距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

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光学部分 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在物镜上,还有镜口率(N.A.)的标志,它反应该镜头分辨力的大小,其数字越大,表示分辨率越高,各物镜的镜口率如下表: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显微镜介绍及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显微镜介绍及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构造 一般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象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置稳固。(2)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目镜 镜筒转换器物镜 载物台集光器通光孔压片夹 反光镜底座 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 镜臂倾斜关节

(3)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这取放镜体时手握的部位。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可使镜体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 (4)镜筒:为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5)物镜转换器: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螺旋圆孔,为安装物镜的部位,当旋动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6)载物台:为放置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压片夹,可固定玻片标本。 (7)调焦装置:为了得到清晰的物像,必须调节物镜与标本之间的距离,使它与物镜的工作距离相等。这种操作叫调焦。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一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是粗准焦螺旋,调动镜筒升降距离大,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2毫米左右。小的一对是细焦螺旋,调动镜筒的升降距离很小,旋转一周可使镜筒移动约0.1毫米。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时,使用粗调焦螺旋;用高倍物镜观察时,用细调焦螺旋。 (8)聚光器:以调节光线。 2、光学部分 由成像系统和照明系统组成,成像系统包括物镜和目镜,照明系统包括反光镜和聚光器。(1)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规格:5倍、10倍、16倍和40倍 (2)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规格:10倍和40倍 (3)特别说明:放大倍数和与盖玻片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低倍镜:放大倍数小,凹度小,直径大,通光量多,视野亮;

高一生物显微镜使用练习必修一

高一生物必修1 显微镜使用练习 一、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见右图: 1.镜座 2.镜柱 3.镜壁 4.镜筒 5.目镜 6.转换器 7.物镜8.精准焦螺旋 9.细准焦螺旋10.载物镜 11.通光子12.压片夹 13.转换器14.反光镜 二、使用显微镜的基本步骤 1、取镜、安放打开镜箱,右手握镜臂,左手托 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稍偏左、离实验台 边缘约10~15cm的位置上,右方留出一定的位 置以便绘图。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着通光孔。 用左眼接近目镜并注视目镜内,用手来回转动反光镜,当转到某一角度时,左眼看到一个圆形的、明亮的视野。对光就完成了。 3、压片是指将装片或永久切片、涂片等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固定在载物台上。压片时,要使玻片上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标本小时尤其应当这样做,否则,标本会偏出视野,调焦时会找不到标本。 4、调焦调焦时,要先使用低倍物镜。右手逆时针方向缓缓升高镜筒,当升至某一高度时,即能看到标本的图像。如果物像不清晰,可以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如果需用高倍物镜继续放大,需在低倍镜下将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的中心,然后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着通光孔,这时,左眼从目镜看时,一般能看到模糊或清晰的物像,来回转动细准焦螺旋,可使模糊的物像清晰。总之,调焦时应遵照如下规则:先低倍后高倍,先下降(镜简)再上升,先粗调后细调。 5、观察 正确使用低倍镜的操作程序是:取镜、对光、安放装片、下降镜筒、调焦。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和装片的距离,但不触及玻片。以免压坏装片和碰坏物镜 (1)在低倍镜下将物像调到最清晰 (2)将所要放大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因为低倍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小,但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大,容易找到目标;与低倍物镜相比,高倍物镜下看到的物像大,同样的视野面积看到的标本的实际面积小,在玻片不动的情况下,高倍镜看到的只是低倍镜视野的中心部分。 (3)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 (4)调整反光镜和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5)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约半圈)。使镜简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换用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查字典生物网为大家带来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辐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2.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七年级生物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测试题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这个污点不可能存在于() A.目镜上 B.物镜上 C.载玻片上 D. 反光镜上 2.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视野中就有气泡又有细胞,用镊子尖轻轻地压动盖玻片,气泡的变化是()A.会变形、会移动 B.会变形、不移动 C.不变形、不移动 D.不变形、会移动 3.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你知道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A.目镜和物镜 B .反光镜和目镜 C.反光镜和物镜 D 折光器和反光镜. 4.当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 A.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暗 B.细胞数量变多,视野变亮 C.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暗 D.细胞数量变少,视野变亮 5.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固定装片用到的结构是()[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A.粗准焦螺旋 B.压片夹 C.反光镜 D.细准焦螺旋 6.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数目最多的是() A.5×、10× B.10×、40× C.15×、10× D.20×、40× 7.下图所示为显微镜视野内某生物体所处位置及运动路线,则此生物体的实际位置及运动路线应为() 8.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下述四个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④① 9.如果在目镜为5×、物镜为10×时,显微镜视野里可观察到的细胞如右 图所示。那么,在物镜放大倍数不变的情况下,把目镜改为15×,视野 里可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是() A.3个 B.5个 C.7个 D.9个 10.某学生使用的显微镜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参考(见下图)。使用该显微镜观察某组织时,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A.③和⑤ B.④和⑥ C.①和④ D.②和⑥ 11用来擦拭显微镜头污点的是() A.纸巾 B.布 C.棉花 D.擦镜纸 二、非选择题 12.请回答下列显微镜操作的有关问题: (1)左图是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观察到清晰物象时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使用上述物镜和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时,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 (2)右图为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 其中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由视野①变为视野②时,操作方 法是。 (3)右图为A、B两位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 胞时的效果图,你认为同学的观察效果好。另一同 学效果欠佳是因为装片中有,要想不出现这位同学视野中不正常的情况,盖玻片时 。 13.显微镜的使用。[来源:学|科|网] (1)正常情况下在用显微镜观察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关位置应该是下图的( )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

第一章:细胞概述 重点解析: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镜台下有推进器调节轮,可使玻片标本作左右、前后方向的移动。 (7)调节器:是装在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调节时使镜台作上下方向的移动。 ①粗调节器(粗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 ②细调节器(细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装在镜座上面,可向任意方向转动,它有平、凹两面,其作用是将光源光线反射到聚光器上,再经通光孔照明标本,凹面镜聚光作用强,适于光线较弱的时候使用,平面镜聚光作用弱,适于光线较强时使用。 (2)集光器(聚光器)位于镜台下方的集光器架上,由聚光镜和光圈组成,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 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如物镜为10×,目镜为10×,其放大倍数就为10×10=100。 【成像特点】 观察到的是经两次放大后的倒立虚像 【使用方法】 ■低倍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和放置:显微镜平时存放在柜或箱中,用时从柜中取出,右手紧握镜臂,左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1-2寸为宜,便于坐着操作。 (2)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中心)。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右眼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内的光线均匀明亮为止。 (3)放置玻片标本:取一玻片标本放在镜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可放反,用推片器弹簧夹夹住,然后旋转推片器螺旋,将所要观察的部位调到通光孔的正中。 (4)调节焦距: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镜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 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镜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镜台。

高中显微镜的使用教案.doc

高中显微镜的使用教案 【篇一:教案中学生物学显微镜使用】 教案 课程名称:初中生物学 章节名称: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使用教材:《.初中生物学》上册人教版 所在班级:生物科学 指导老师: 商丘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一练习如何使用显微镜 一、教材分析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洋葱,但组成洋葱的细胞,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那么我们通过什么特殊的工具观察到呢?今 天我们学习显微镜,并通过显微镜来认识像洋葱细胞这样的微观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并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操作步骤。 (2)能力目标: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三、教学重点 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四、教学难点 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左眼观察,右眼记录) 五、教学方法 教授法、演示法以及合作学习等 六、课时:1课时(45分钟)七、教学用具八、课时安排九、教学内容 十、教学设计 【篇二:实验一组教案练习使用显微镜】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实验一练习使用显微镜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能熟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步骤,对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解,避免不规范操作。(二)能力目标 能独立操作使用显微镜,掌握观察临时装片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操作显微镜的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 重点:显微镜构造和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合作学习、讲授法、讨论法等相结合。 六、课型:操作型实验课七、教学用具: 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 八、课时安排: 1 课时(45 分钟) 【篇三: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设计】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2.学会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教学设计思路 1.问题引导 2.教师示范 3.学生动手 2013-9-17

高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高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 高中生物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密切相关 的学科,有哪些知识点要掌握?下面是X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生物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知识点(一) 1、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只含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 与体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无关。 特点:弱小,高度不孕。 单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育种的意义: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染色体组 (1)概念: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 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例如: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 (2)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 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3、多倍体

二倍体或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几个染色体组就是几倍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发育 成的个体均为单倍体(可能有1个或多个染色体组)。 特点:形态上加大,物质含量增高(蛋白质、糖、脂肪含量增高),发育迟,结实 率低。 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 方法是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其作用机理是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不能减半,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多倍体育种:无子西瓜高中生物知识点(二) 一、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 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类型: ●S型细菌:菌落光滑,菌体有夹膜, 有毒性 ●R型细菌:菌落粗糙,菌体无夹膜,

无毒性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证明: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有毒性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这种性状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格里菲思):在第四组实验中,已经被加热杀死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二、1944年艾弗里的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证明: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即: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 三、1952年郝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 菌的实验 1、T2噬菌体机构和元素组成: 2、实验过程(看书) 3、实验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 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即:DNA是遗传物质)

高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精析

一、显微镜的构造 很多老师对于显微镜的构造的介绍可能只是把显微镜从镜箱拿出来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看各部分的构造。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在介绍显微镜构造时应着重介绍以下几点: ①从目镜筒中抽出目镜,从转换器上拧下物镜,这样使学生知道目镜无螺纹,而物镜有螺纹。 ②把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放在同一桌面上,能让学生直观看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并且可以比较一下物镜的通光孔径,放大倍数越大的,通光孔径越小。 ③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的大小。 ④遮光器的位置及怎样调节。 二、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只给学生强调出显微镜成像的结论,对于成像的原理很少介绍,这样很多同学对于这点就比较模糊,因此,应把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显微镜成像的具体过程。下图是显微镜成像原理示意图。

通过此图学生很清晰的看到物体被放大了两次,这样就很容易得出: 结论一: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结论二: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像的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 例1、如果一个细小的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面积 D、长度或宽度 解析:显微镜放大的物体的实质为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面积大约被放大了2500倍左右。所以,答案为D。 例2、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p D、q 解析:答案为D。 方法1:根据显微镜放大的为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的虚像,先把“b”左右相反得到“d”,再把“d”上下相反得到“q”。 方法2:最快捷的方法,把“b”旋转180°即可得到答案。 三、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教案】高中生物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验一、显微镜的操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显微镜的结构和显微镜的操作。主要以提高学生显微镜的使用技能,因此,本节课应准备好足够的显微镜供学生实验使用。二、学情分析 本实验是高中课本中的第一个实验,相对比较简单,在初中的生物课程中也有设置显微镜的使用,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显微镜并不陌生,操作起来相对比较简单。 三、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五、课前准备: 准备显微镜,两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动植物永久装片),擦镜纸,纱布。 六、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 通过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的理解,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念 2、理性思维 通过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科学探究 提高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4、社会责任 深入理解显微镜的功能,想成科学的思维态度,形成爱护公务的良好美德七、教学过程: (一)、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是由目镜和物镜2个凸透镜成像。物体在物镜一二倍焦距之间使物体呈一个放大的实象,这个实象落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目镜再呈一个放大的

虚象,进人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 (二)、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教师按照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的顺序对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及结构进行讲解。 机械部分 (1)镜座(2)镜柱(3)镜臂(4)镜筒(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6)镜台(载物台) (7)调节器:①粗调节器(粗准焦螺旋):大螺旋称粗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作快速和较大幅度的升降,所以能迅速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使物象呈现于视野中,通常在使用低倍镜时,先用粗调节器迅速找到物象。②细调节器(细准焦螺旋):小螺旋称细调节器,移动时可使镜台缓慢地升降,多在运用高倍镜时使用,从而得到更清晰的物象,并借以观察标本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的结构。 照明部分(老式显微镜) 装在镜台下方,包括反光镜、集光器。 (1)反光镜(2)集光器(聚光器) ①聚光镜:由一片或数片透镜组成,起汇聚光线的作用,加强对标本的照明,并使光线射入物镜内,镜柱旁有一调节螺旋,转动它可升降聚光器,以调节视野中光亮度的强弱。②光圈(虹彩光圈):在聚光镜下方,由十几张金属薄片组成,其外侧伸出一柄,推动它可调节其开孔的大小,以调节光量。 (新式显微镜无需向学生说明) 光学部分 (1)目镜:装在镜筒的上端,通常备有2-3个,上面刻有5×、10×或15×符号以表示其放大倍数,一般装的是10×的目镜。 (2)物镜:装在镜筒下端的旋转器上,一般有3-4个物镜,其中最短的刻有“10×”符号的为低倍镜,较长的刻有“40×”符号的为高倍镜,最长的刻有“100×”符号的为油镜,此外,在高倍镜和油镜上还常加有一圈不同颜色的线,以示区别。2、以小组为单位,看书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三)、了解显微镜各结构的作用 教师指示各个不同部位,由学生说出各部分的作用(同时教师进行补充说明)。

中考生物复习第3课时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课时作业(带答案)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石家庄]如图3-8显示的是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图3-8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2.[2016·滨州]在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与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 A.目镜5×,物镜10× 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10×,物镜40× D.目镜15×,物镜40× 3.[2016·云南]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必须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水滴,再慢慢盖上,目的是( ) A.避免细胞重叠不易观察 B.防止水溢出污染显微镜 C.防止被观察的材料移动 D.防止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4.[2016·绥化]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p”的装片时,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 ) A.P B.d C.q D.b 5.[2016·娄底]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对于结构完整的细胞,有一部分看得清晰而另一部分则较模糊,这是由于( ) A.物像受损 B.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C.反光镜未调好 D.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6.[2016·海南]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

选项操作目的 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调节光线强弱 B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C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D 转动转换器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7.[2016·台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图3-9所示 视野由甲转换成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 图3-9 A.移动装片 B.转动物镜转换器 C.转动细准焦螺旋 D.转动粗准焦螺旋 8.[2016·泸州]在泸州市2016年初中生物实验操作考试中,小张同学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显微镜处于光线较暗的环境中,下列 操作组合中正确的是( ) A.小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9.[2016·安庆]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时,视野中除了细胞外还有一些污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污物不动,则污物位于( ) A.目镜 B.物镜 C.装片 D.反光镜 10. [2016·厦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 A.漱口→涂片→刮取→染色→盖片 B.漱口→刮取→涂片→盖片→染色 C.刮取→涂片→盖片→染色→漱口 D.涂片→刮取→漱口→盖片→染色 11.[2016·长沙]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必须薄而透明。小齐同学顺手取以下几种物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能观察到内部结构的是( )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目录 实验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2 实验2生物绘图 9实验3一滴水中的微小生物 11实验4细菌形态的观察 14 实验5细菌单染色法及口腔微生物的观察 16 实验6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19 实验7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观察 21 实验8细胞原生质流动的观察 24实验9细胞大小的测定 26实验10 微生物的显微直接计数法 29实验11人口腔黏膜上皮细胞涂片的制备与观察 31实验12 动物基本组织的观察 32实验13蛙肠系膜平铺片及其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 36实验14根茎叶显微观察与徒手切片 38实验15被子植物花的形态、结构及花序类型 45 实验16果实、种子的结构与类型 49实验17不同生境下植物叶片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研究 52实验18常见植物器官颜色的观察分析 54实验19 不同形态结构的花与传粉类型的关系研究 55实验20种子植物的形态描述方法 56 参考书目 58 附录 59

实验1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目的要求】 1学习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低、高倍镜使用,了解其构造及维护。 2初步了解和学习体视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基本原理】 显微镜是观察研究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特征和器官构造的重要的工具。显微镜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两大类。以可见光作光源的光学显微镜又可分为单式与复式两类。单式显微镜结构简单,常用的如放大镜,由一个透镜组成,放大倍数在10倍以下。构造较复杂的单式显微镜为解剖显微镜,也称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解剖镜等,是由几个透镜组成的,其放大倍数在200倍以下。单式显微镜放大的物像都是和实物方向一致的虚像。复式显微镜的结构复杂,至少由两组以上的透镜组成,放大倍数较高,是植物形态解剖最常用的显微镜。其有效放大倍数可达1250倍,最高分辨率为0.2μm。复式显微镜虽然有单目、双目或三目,结构繁简不同,但基本结构包括两大部分,即保证成像的光学系统和用以装置光学系统的机械部分。 【仪器、材料与试剂】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擦镜纸 相关玻片标本(仅供于学习显微镜使用时观察)、一些可以用来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的动植物材料 【方法与步骤】 (一)显微镜的构造与使用 I 普通光学显微镜及其使用 1 生物显微镜的构造(图1-1, 图1-2) (1)机械部分 ①镜座:显微镜基座,用以支持镜体的平衡,装有反光镜或照明光源。 ②镜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连接、支持镜臂及以下部分。 ③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的部位。直筒显微镜镜臂的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称倾斜关节,可使镜体在-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般倾斜不超过30°)。 ④镜筒:显微镜上部圆形中空的长筒,其上端放置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双目斜式的镜筒,两筒距离可以根据两眼距离及视力来调节。镜筒一般长160mm或170 mm。镜筒的作用是保护成像光路与亮度。 ⑤物镜转换器:装在镜筒下端的圆盘,可作圆周转动。盘上有3-5个螺口,在螺口上面可按顺序安装不同倍数的物镜。旋转转换器,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置,保证目镜与物镜光线合轴。 ⑥载物台:放置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孔以通过光线。两旁装有标本压夹,以固定玻片标本。研究用显微镜装有标本移动器,用以固定或移动标本。移动器上装有游标尺,用以计算标本大小或标记被检标本的部位。镜台有固定式或移动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