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考研管综逻辑写作及答案

2011考研管综逻辑写作及答案

2011考研管综逻辑写作及答案
2011考研管综逻辑写作及答案

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高低。只有正确地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

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现。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某一股价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

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由此可见,要从股市获取利益,第一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二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第三也还是要掌握股价涨跌的概率。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

57.论说文:根据下述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论说文,题目自拟。

众所周知,人才是立国、富国、强国之本,如何使人才尽快的脱颖而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人才的出现有多种途径,其中有"拔尖",有"冒尖"。"拔尖"是指被提拔而成为尖子,冒尖是指通过奋斗、取得成就而得到社会的公认。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而冒尖的少。

2011年MBA/MPA/MPAcc写作真题参考答案:

56.(1) “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显然欠妥当,股票价格的高低由多种要素影响构成,论证者显然忽略其他影响要素。

(2)“只注重股票今后的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不必然推出“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因为,投资者完全可以二者兼顾。

(3)“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不必然推出“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的结论。论述者“忽略发展”,历史的表现未必能够代表该股票未来的走势。所谓的客观事实是过去的,并不能完全代表未来的“客观事实”。

(4) “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与论证者原有的论证自相矛盾。

(5) “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是股票价格的决定因素的部分因素,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再有他们之间的关系未必是简单的线性关系。

(6) “掌握了股价涨跌的概率,你就能赚钱;否则,你就会赔钱。”。该论证欠妥当,概率具有或然性不具有必然性,因此得不出必然赚钱或赔钱的结论。

57.可以写两个角度:

(1)从个人角度写如何成为冒尖人才,强调个人奋斗和主观能动性;

(2)从人与人角度写如何培养冒尖人才,强调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

【参考范文】也谈“拔尖”与“冒尖”

有人认为我国当今某些领域的管理人才拔尖的多,冒尖的少。我赞同这个观点。

钱老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这段话则是对当前人才现状的精辟分析。“拔尖”和“冒尖”二者似乎相差不大,强调的都是突出、出众的意思。但是,深入体味二者的区别,不难发现:二者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尖”,而在于“尖”是如何出来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冒尖”管理人才。企业管理专家、管理学者、管理精英……似乎我们并不缺少管理人才,但是看看我国的管理人才竞争力排行榜中的位置,不由我们对一些现象深思回味。拔尖强调外力使其成为“尖”,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的结果;冒尖是指通过人才自身的努力脱颖而出,比较强调内力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追求效率的年代,也是一个知识更新、技术更新、管理方法更新最快的时代。若要跟上时代步伐,在各方面创造出高效率,就必须主动发挥人才的聪明才智,挖掘创新潜力,走创新之路。

培养“冒尖”管理人才不能仅强调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中。培养“冒尖”管理人才关键需要有创新的思想。海尔以“日事日毕,日事日高”来激励员工,也就是今天的事今天做好,而且今天要比昨天做的好一些。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创造了一大批不断超越自我的优秀员工及管理者。这是思想创新在培养“冒尖”管理人才的体现。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无疑是社会制度方面的创新和重大突破,他让我们的国家跟上了世界发展的脚步,同时在各行各业培养出许多“冒尖”人才,这是制度创新在培养人才的卓越典范。

如何培养“冒尖”管理人才,我们肩负着中华复兴的重任,每一个人都无法逃避。

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测试答案解析

共19页201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次测试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30小题2分,共6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1.【答案】C 【解题思路】狭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 C.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2.答案【A】 【解题思路】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发展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生命力在于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世界本源问题 C.意识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3.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根本对立的掌握情况。唯物主

共19页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其划分的根本标准在于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所作的回答不同,即世界的本源是否是物质的。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本源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ACD三项虽然都是哲学的重要问题,但不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应予以排除。 4.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是() A.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限定与超越关系 B.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C.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D.人与物的关系 4.答案【A】 【解题思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认识过程,就是主体在改造客体的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的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性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和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所以答案应选A。 5.“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5.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认识的本质和作用。本题重点是分析题干中的两个互相作用的关系:其一,“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们的音乐感”,说的是客体是人类认识的源泉,人的感觉、人的认识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

谈SCI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

谈SCI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 现在写科技论文,似乎并不需要文学写作那样天马行空,似乎有八股文那种起承转合的框架限制(引言,结果,讨论,结论等),但是往往耗费时间精力巨大,收效并不显著。非常羡慕牛人们下笔如有神,几个小时流畅成文,就能发表到高档期刊杂志。通往牛人的路可能曲折漫长,必须有吃苦的准备。 下面谈一下逻辑的认识。科技论文的题目、摘要、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结语/展望(最后是参考文献)就是一个比较固定的逻辑顺序,现在也看到材料与方法放在后面的,看来这个顺序可能在不同的学科有差异。 曾经看到一个让笔者佩服的引言,其逻辑大致为,这个领域开始怎么样,接着因为某需求进步了,但是有问题,然后这个问题的解决得到了推进,但是又产生了新问题。本文就是讨论这个新问题。期间尽量简要写明进步和不足,以及因果,让人感觉比较清楚地知道了来龙去脉。感觉很清晰很清爽,看完让人很清楚地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笔者写作有时也用了不少虽然但是,结果却是搞成一团浆糊,让人不知到底在写什么东西。有时也比较清晰,但是却比较简单,没有……这么说呢,没有厚度,或者说没有层次! 一篇文章要有几个层次,不会写的可能就一直在表层浮着,好一点的能有两个层次,更好的能有三四个层次……笔者想这个层次,也应该算是逻辑的范畴吧。笔者想这也应该算是一个追根揭底的过程吧,表明现象是一个层次,下面是一个层次,根源是第三、第四甚至更多的层次。 通常,困惑笔者的并不是几个层次的问题(似乎考虑不到那么深入),而是同一个层次的几个方面的先后和选择问题,它们可能是论证主题的几个方面,但似乎也有个先后顺序才合理。文章结构虽然用A也可以,但是用B或C却可能更好(往往修改意见会起到很好的帮助)。大到一篇文章的结构,小到一段文字的论述,逻辑的力量似乎无处不在。 (方源生物科技整理)

《2011年高考全国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全国2卷化学部分) 6.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PH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②③①B.③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解析:依据酸性强弱的大小顺序:乙酸>碳酸>苯酚>乙醇,知D项正确。 7.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用金属钠可区分乙醇和乙醚 B.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可区分己烷和3--己烯 C.用水可区分苯和溴苯 D.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可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 解析:钠和乙醇反应有气泡产生,而钠和乙醚不反应;3--己烯可以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而己烷不能;苯的密度比水小,而溴苯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甲酸甲酯分子结构中也含有醛基,故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不能区分甲酸甲酯和乙醛,故D项错误。 8.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2molN2和8mol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则平衡时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 A.5% B.10% C.15% D.20% 解析:依据三行式,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3、6、4/3,N2的物质的量分数约等于15%,故氮气的体积分数接近于15%,故答案选C。 9.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1、V1的NaOH溶液和C2、V2的CH3COOH溶液相 混合,下列关于该混合溶液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若PH>7,则一定是C1V1=C2V2 B.在任何情况下都是C(Na+)+C(H+)=C(CH3COO-) +C(OH-) C.当PH=7时,若V1=V2,一定是C2>C1 D.若V1=V2,C1=C2,则C(CH3COO-) +C(CH3COOH)=C(Na+) 解析:当NaOH和CH3COOH按照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形成的是强碱弱酸盐,显碱性,PH>7,而NaOH过量时,其PH也大于7,故A错误;B项符合电荷守恒关系式;当PH=7时,CH3COOH的物质的量需大于的NaOH物质的量,若V1=V2,一定是C2>C1,C项正确;若V1=V2,C1=C2,则NaOH和CH3COOH恰好中和,依据物料守恒,知D项正确。 10.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CuSO4B.H2O C.CuO D.CuSO4·H2O 解析:依据2CuSO4+2H2O2Cu+O2↑+2H2SO4,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uO。 11.将足量的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K+、SiO32-、Cl-、NO3- B.H+、NH4+、Al3+、SO42- C.Na+、S2-、OH-、SO42-D.Na+、C6H5O-、CH3COO-、HCO3-

如何有效地练习英语写作的逻辑思维

如何有效地练习英语写作的逻辑思维? 我们先来看看文章的评判标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标准来衡量一篇文章的优劣:词汇的丰富与准确性,语法的准确性,文章的连贯与流畅度,观点是否清晰扣题,论证是否严谨有力。对大部分人来说,词汇和语法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多阅读多练习,假以时日,总可以慢慢掌握。实际上,在英文写作中最让人头疼的往往是后面几项:观点的提出以及论证,文字的衔接和耦合。 文章要做到连贯流畅,观点清晰,论证有力,仅仅靠背单词和学语法是不够的,因为它还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写作活动是一种严密而有序的逻辑思维过程。很多作文中出现的表达混乱,层次不清等问题,往往是写作时逻辑思维混乱导致的。还没想清楚就下笔,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会清晰到哪里去。 那我们应该要怎样做,才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写出清晰严谨的文章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意句子以及段落的逻辑关系 之前一直有这样的说法“英语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英语在遣词造句上是遵循严密的的逻辑形式的:用词上要求人称、数、格的一致;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多用关联词语,重视形式的对应和显性衔接。而在语篇中多突出主题句,直线式地展开段落。 对于写作来说,一篇好的文章要遵循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的衔

接和连贯。一篇好文章并不是句子的机械堆砌,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句子和句子之间是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的。举个例子,下面是一篇常见的说明文段落: AIDS seems to follow a pattern of recognizable symptoms. First, after being exposed to the virus, the AIDS patients tends to complain of a fever, sore throat, sore muscles,and diarrhea. Then there seems to be a dormant period ,which can last for three years or longer. Finally, after this period, more serious symptoms begin to emerge. 仔细阅读之后会发现,文章中的句子之间在逻辑上环环相扣,每一个都不可或缺。如果句子之间的衔接没做好,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会是这样的:Every summer, I go to traveling with my family or my best friends. When the new term comes, I will surprisingly find my oral English is much improved. So I firmly believe book is not only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上面的句子虽然没有语法问题,但读起来感觉却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句子与句子之间并没有一个很好的逻辑关系:"go to traveling with my family" 与后面的"my oral English is much improved" 并没有必然联系,逻辑上讲不通。 除了句子的衔接外,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也非常重要。这一点在经济学人等外刊文章上体现得很好,比如这篇文章The weaker sex , 段落的结构非常清晰,开头都有主题句来引领全段,而且段落与段落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What can be done? Part of the solution lies in a change in cultural attitudes.

2011年10月_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答案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C )0-5 A.培根、洛克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 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D )1-35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1-41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A )1-51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D )1-61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 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B )1-66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D )1-85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D )2-93 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 9.感觉、知觉、表象是( A )2-106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C )2-107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C.唯理论的错误D.经验论的错误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主要是因为( B )2-118 A.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实践可以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D.实践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 )3-137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对象的广度C.劳动者的素质D.劳动产品的质量 13.下列选项中属于上层建筑两大组成部分的是( D )3-144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和道德观念D.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是( A )3-153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C.人口增长和资源匮乏的矛盾D.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矛盾 15.社会改革的实质是( C )3-161 A.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改变B.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改变 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 16.划分阶级所依据的根本标准是各社会集团的( B )3-157

2011~2013年组成原理考研真题及解答解析

2011年计算机组成原理真题 12.下列选项中,描述浮点数操作速度指标的是 A.MIPS B.CPI C.IPC D.MFLOPS 解答:D。MFLOPS表示每秒百万次运算。 13.float型数据通常用IEEE 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表示。若编译器将float型 变量x分配在一个32位浮点寄存器FR1中,且x=-8.25,则FR1的内容是A.C104 0000H B.C242 0000H C.C184 0000H D.C1C2 0000H 解答:A。x的二进制表示为-1000.01﹦-1.000 01×211 根据IEEE754标准隐藏最高位的“1”,又E-127=3,所以E=130=1000 0010(2)数据存储为1位数符+8位阶码(含阶符)+23位尾数。故FR1内容为1 10000 0010 0000 10000 0000 0000 0000 000 即1100 0001 0000 0100 0000 0000 0000 0000,即C104000H 14.下列各类存储器中,不采用随机存取方式的是 A.EPROM B.CDROM C.DRAM D.SRAM 解答:B。光盘采用顺序存取方式。 15.某计算机存储器按字节编址主存地址空间大小为64MB现用4M×8位的RAM芯片组成32MB的主存储器,则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的位数至少是 A.22位B.23位C.25位D.26位 解答:D。64MB的主存地址空间,故而MAR的寻址范围是64M,故而是26位。而实际的主存的空间不能代表MAR的位数。 16.偏移寻址通过将某个寄存器内容与一个形式地址相加而生成有效地址。下列寻址方式中,不属于偏移寻址方式的是 A.间接寻址B.基址寻址C.相对寻址D.变址寻址 解答:A。间接寻址不需要寄存器,EA=(A)。基址寻址:EA=A+基址寄存器内同;相对寻址:EA﹦A+PC内容;变址寻址:EA﹦A+变址寄存器内容。 17.某机器有一个标志寄存器,其中有进位/借位标志CF、零标志ZF、符号标志SF和溢出标志OF,条件转移指令bgt(无符号整数比较大于时转移)的转移条件是 解答:C。无符号整数比较,如A>B,则A-B无进位/借位,也不为0。故而CF和ZF 均为0。 18.下列给出的指令系统特点中,有利于实现指令流水线的是 Ⅰ. 指令格式规整且长度一致Ⅱ.指令和数据按边界对齐存放Ⅲ.只有Load/Store指令才能对操作数进行存储访问 A.仅Ⅰ、ⅡB.仅Ⅱ、ⅢC.仅Ⅰ、ⅢD.Ⅰ、Ⅱ、Ⅲ 解答:D。指令定长、对齐、仅Load/Store指令访存,以上三个都是RISC的特征。均能够有效的简化流水线的复杂度。

2011年原理答案剖析

一、选择填空题 1 ?给定图示六杆机构的加速度多边形,可得出_____________ 。 (A)矢量cd代表a C° ,一:;5是顺时针方向;(B)矢量c d代表a cD,一:巧是逆时针方向; (C)矢量cd代表a CD,二匚5是顺时针方向;(D)矢量cd代表a cD,用5是逆时针方向。 B 2?利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来求解图示机构中滑块2上D2点的速度V D2,解题过程的恰当步骤和利用的矢量方程可选择_________ 。 (A)V B3=V B2 ■ VB3B2,速度影像::pb2d~ .':CBD (B)V C2 =V C3 ■ V C2C3 = V B2 ' V C2B2,速度影像-pb2d~ -CBD (C)V D=V B ■V D B,V DB =I BD H I (D)V C2-V C3'V C2C3=V B2 V C2B2,速度影像:-c2b2d2 ^-CBD D

3?作连续往复移动的构件,在行程的两端极限位置处,其运动状态必定 (A)v=O,a =0 ;(B)v=0,a = max;(C)v=0,a = 0 ;(D)v = 0,a = 0 C 4?在图示连杆机构中,连杆2的运动是_______________ 。 (A)平动;(B)瞬时平动;(C)瞬时绕轴B转动;(D)—般平面复合运动 C L3 V A 5?图示连杆机构中滑块2上E点的轨迹应是_______________ (A)直线;(B)圆弧;(C)椭圆;(D)复杂平面曲线。 B 6?两构件作相对运动时,其瞬心是指_____________ 。 (A)绝对速度等于零的重合点; (B)绝对速度和相对速度都等于零的重合点; (C)绝对速度不一定等于零但绝对速度相等或相对速度等于零的重合点 (D)绝对速度等于零且相对速度也等于零的重合点。 C 7?在机械中,因构件作变速运动而产生的惯性力_____________ 。 (A)一定是驱动力; (B)一定是阻力; (C)在原动机中是驱动力,在工作机中是阻力; (D)无论在什么机器中,它都有时是驱动力,有时是阻力。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

议论文写作思维方法 导读:一、审题思维——概念的形成过程 “概念是形式逻辑思维的细胞。”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度概括地反映对象的特征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要求人脑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逐渐产生认识过程的突变。 在议论文写作中,题目即是概念。具体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命题作文(包括半命题作文);二是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 在命题作文中,概念已明确给出,要求考查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水平总是与他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相联系的。因此,要使学生对概念理解的深刻、丰富、系统,必然要培育他们形式逻辑思维中的抽象、概括、比较等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能力。 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A、概念要明确。概念明确,才能正常和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写出的文章才能清楚明白,否则,文不对题,令人不知所云。B、要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在议论文写作中,概念的内涵就是题目的含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指题目的适用范围。只有明确灵活地界定题目在特定语境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论证才更有说服力。C、弄清概念间的关系、不少议论文题目使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的,这时就要弄清楚这几个概念之间是相容关系还是不相容关系。如《独木与森林》、《高分=高质量》这两个题目就是不相容关系。对于相容关系的题目来说,我们就要着重

挖掘它们之间的逻辑因果关系,而对于不相容关系的题目,我们就要着重选好立足点,肯定一个,否定一个,态度要鲜明,不能模棱两可。 在材料作文中,首先我们要充分理解材料,透过材料的表象抓其实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具体走向思维抽象,从而形成一个总领性的概念,是一个提炼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思维即是形式逻辑思维,其中必须要采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方法。 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A、整体把握材料,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分清主次。如果学生能抓住材料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那么学生就容易理解和吃透材料的中心及其蕴含的意义,这样,形成的概念才会准确无误。B、善于化具体为抽象,不能把目光总是停留在材料的表面,要力求通过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力求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特殊中归纳出一般规律来。C、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去思考材料,力求选取一个新颖、富有时代性的角度。 二、立意与拟题思维——运用概念构成判断的过程 把概念弄清楚之后,便要确定中心和想出一个恰当的题目了。本文将立意放在拟题之前,是因为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是先确定了中心才能准确拟好题目的,它们同属于运用概念构成判断的过程。 “判断是人们思维活动的中间环节。”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脑子中形成概念,而要对事物进行肯定或否定,就要运用概念进行判断。议论文要求运用正确的观点,按照准确的思维过程,准确

全国2011年4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和答案解析评分 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A.理论品质 B.理论基础 C.理论核心 D.理论内涵 正确答案:A(1分) 注解: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 D.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1分) 注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3.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天地万物皆在吾心中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感觉的集合 D.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正确答案:D(1分) 注解: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整个世界那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客观片精神(“理念气“绝对精神”、“天理”等)说成是世界的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邻是这种“客观”精神的产物。 4.“世界不是既成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点 C.相对主义的观点 D.唯心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A(1分) 注解:恩格斯: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5.在唯物辩证法看来,粮食同稻谷、小麦、大豆、高梁等之间的关系属于【】 A.全体和部分的关系 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正确答案:C(1分) 注解:粮食同稻谷、小炭、大豆、高粱之间的关系如同水果和苹果、梨、桃等的关系,是一种普遍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后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6.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 A.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 B.事物的变化是否迅速 C.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D.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 正确答案:D(1分) 注解:量变和质变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充分体现在“度”中,因此,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 7.规律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普遍性,另一个是【】 A.客观性 B.变动性

如何有效地练习英语写作的逻辑思维

如何有效地练习英语写 作的逻辑思维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如何有效地练习英语写作的逻辑思维? 我们先来看看文章的评判标准。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标准来衡量一篇文章的优劣:词汇的丰富与准确性,语法的准确性,文章的连贯与流畅度,观点是否清晰扣题,论证是否严谨有力。对大部分人来说,词汇和语法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多阅读多练习,假以时日,总可以慢慢掌握。实际上,在英文写作中最让人头疼的往往是后面几项:观点的提出以及论证,文字的衔接和耦合。 文章要做到连贯流畅,观点清晰,论证有力,仅仅靠背单词和学语法是不够的,因为它还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逻辑思维能力。写作活动是一种严密而有序的逻辑思维过程。很多作文中出现的表达混乱,层次不清等问题,往往是写作时逻辑思维混乱导致的。还没想清楚就下笔,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会清晰到哪里去。 那我们应该要怎样做,才能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写出清晰严谨的文章呢?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注意句子以及段落的逻辑关系 之前一直有这样的说法“英语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英语在遣词造句上是遵循严密的的逻辑形式的:用词上要求人称、数、格的一致;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多用关

联词语,重视形式的对应和显性衔接。而在语篇中多突出主题句,直线式 地展开段落。 对于写作来说,一篇好的文章要遵循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的 衔接和连贯。一篇好文章并不是句子的机械堆砌,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句 子和句子之间是存在严谨的逻辑关系的。举个例子,下面是一篇常见的说 明文段落: AIDS seems to follow a pattern of recognizable symptoms.First, after being exposed to the virus, the AIDS patients tends to complain of a fever, sore throat, sore muscles,and diarrhea.Thenthere seems to be a dormant period ,which can last for three years or longer.Finally, after this period, more serious symptoms begin to emerge. 仔细阅读之后会发现,文章中的句子之间在逻辑上环环相扣,每一个都不 可或缺。如果句子之间的衔接没做好,写出来的文章可能会是这样的:Every summer, I go to traveling with my family or my best friends. When the new term comes, I will surprisingly find my oral English is much improved. So I firmly believe book is not only the source of knowledge. 上面的句子虽然没有语法问题,但读起来感觉却很奇怪,为什么?因为句子与句子之间并没有一个很好的逻辑关系:"go to traveling with my

2011年青岛高职机电理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1年青岛市对口高职第一次模拟考试 机电类专业理论综合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选出) 1.汽车下部,由发动机、变速器、通过万向联轴器带动后轮差速器的是( ) A.心轴 B.转轴 C.传动轴 D.曲轴 2.阶梯轴截面变化处采用圆角过渡是为了( ) A.防止疲劳裂纹的产生 B.减少应力集中 C.便于零件轴向定位 D.减少表面粗糙度 3.轴上零件的定位有过盈配合、螺钉锁紧挡圈、轴端挡圈、销连接、套筒、花键连接、圆螺母等 方法,上述方法中部件可以轴向定位也可周向定位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4.在高速、重载,并存在冲击载荷的条件下,应采用( ) A.滚子轴承 B.滚珠轴承 C.球轴承 D.滑动轴承 5.某滚动轴承的内径为50mm,尺寸系列代号为(0)2,该轴承当成对使用时,可承受纯径向力, 可调整径向、轴向游隙,则其代号为( ) A.3210 B.6210 C.7210 D.7250 6.密封要求高的管件连接,应选用( ) A.圆柱管螺纹 B.普通粗牙螺纹 C.普通细牙螺纹 D.圆锥管螺纹 7.联轴器和离合器的主要区别是( ) A.联轴器多数已经标准化和系列化,而离合器则不是 B.联轴器靠啮合传动,离合器靠摩擦传动 C.离合器能补偿两轴的偏移,而联轴器不能 D.联轴器是一种固定连接装置,而离合器则是一种能随时将两轴接合或分离的装置 8.汽车、拖拉机等机械设备中的润滑,宜选用( ) A.钠基润滑脂 B.锂基润滑脂 C.合成钙基润滑脂 D.钙基润滑脂 9.下列运动副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 A.车床丝杠与开合螺母之间 B.内燃机曲轴与连杆之间 C.内燃机配气机构的气门与气门弹簧座之间 D.液压缸活塞与缸体之间 10.选出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 ) A.牛头刨床横向进给机构 B.缝纫机 C.搅拌机 D.插床主运动机构

2011-2013年组成原理考研真题及解答

2011-2013年组成原理考研真题及解答

2011年计算机组成原理真题 12?下列选项中,描述浮点数操作速度指标的是 A. MIPS B. CPI C. IPC D. MFLOPS 解答:Do MFLOPS!示每秒百万次运算。 13. float 型数据通常用IEEE 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表示。若编译器将 float 型变量x 分配在 一个32位浮点寄存器FR 仲,且x=-8.25,则FR1的内容是 A. C104 0000H B. C242 0000H C. C184 0000H D. C1C2 0000H 解答:Ao x 的二进制表示为-1000.01 = -1.000 01 X 211根据IEEE754标准隐 藏最高位的 “ 1 ”,又E-127=3,所以 E=130=10000010 (2)数据存储为1位数 符+8位阶码(含阶符) 0000 0000 0000 000 即 ,不米用随机存取方式的是 B. CDROM C. DRAM 解答:B 。光盘米用顺序存取方式。 15.某计算机存储器按字节编址主存地址空间大小为 组成32MB 勺主存储器,则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 的位数至少是 A. 22位 B. 23位 C. 25位 D. 26位 解答:Do 64MB 的主存地址空间,故而 MAR 的寻址范围是64M,故而是26位。 而实际的主存的空间不能代表 MAR^位数。 16.偏移寻址通过将某个寄存器内容与一个形式地址相加而生成有效地址。下 列寻址 方式中,不属于偏移寻址方式的是 A.间接寻址 B.基址寻址 C.相对寻址 D.变址寻址 解答:A 。间接寻址不需要寄存器,EA=(A)。基址寻址:EA=A+S 址寄存器内同; 相对寻址:EA= A+PC 内容;变址寻址:EA= A+变址寄存器内容。 17 .某机器有一个标志寄存器,其中有进位 /借位标志CF 、零标志ZF 、符号标 志SF 和溢出标 志OF,条件转移指令bgt (无符号整数比较大于时转移)的转移 条件 旦 解答:C 。无符号整数比较,如A>B 则A-B 无进位/借位,也不为 均为Oo 18.下列给出的指令系统特点中,有利于实现指令流水线的是 I .指令格式规整且长度一致 U.指令和数据按边界对齐存放 Load/Store 指令才能对操作数进行存储访问 A.仅I 、U B.仅 u 、n c.仅i 、n D.i 、u 、n 解答:D 。指令定长、对齐、仅Load/Store 指令访存,以上三个都是 RISC 的特 征。均 +23 位 尾数。故 FR1 内容为 1 10000 0010 0000 10000 1100 0001 0000 0100 0000 0000 0000 0000,即 C104000 14.下列各类存储器中, A. EPROM I D. SRAM 64M 现用4MX 8位的RAF 芯片 九 CF+OF=\ B.SK + ZF = 1 aCF + SF=l Oo 故而CF 和Z in.只有

2011年全国卷理综答案加解析

11年全国卷精选 2.(6分)(2011?新课标)质点开始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起受到一恒力作用.此后,该质点的动能可能() A.一直增大 B.先逐渐减小至零,再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至某一最大值,再逐渐减小 D.先逐渐减小至某一非零的最小值,再逐渐增大 【解答】选ABD. D、如果恒力方向与原来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那么将速度沿恒力方向所在直线和垂直恒力方向分解,其中恒力与一个速度方向相反,这个方向速度就会减小,另一个方向速度不变,那么合速度就会减小,当恒力方向速度减到0时,另一个方向还有速度,所以速度到最小值时不为0,然后恒力方向速度又会增加,合速度又在增加,即动能增大.故D正确. 5.(6分)(2011?新课标)电磁轨道炮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待发射弹体可在两平行轨道之间自由移动,并与轨道保持良好接触.电流I从一条轨道流入,通过导电弹体后从另一条轨道流回.轨道电流可形成在弹体处垂直于轨道面得磁场(可视为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高速射出.现欲使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理论上可采用的方法是() 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 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 【解答】解:通电的弹体在轨道上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利用动能定理有BIl?L=mv2, 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I成正比,所以B=kI

解得. A、只将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倍,故A 错误 B、只将电流I增加至原来的2倍,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故B正确 C、只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倍,故C错误 D、将弹体质量减至原来的一半,轨道长度L变为原来的2倍,其它量不变,弹体的出射速度增加至原来的2倍,故D正确. 故选BD. 6.(6分)(2011?新课标)卫星电话信号需要通过地球卫星传送.如果你与同学在地面上用卫星电话通话,则从你发出信号至对方接收到信号所需要最短时间最接近于(可能用到的数据: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3.8×105km,运动周期约为27天,地球半径约为6400km,无线电信号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A.0.1s B.0.25s C.0.5s D.1s 【分析】同步卫星和月球都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求出轨道半径比,从而得出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以及高度,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时间. 【解答】解: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解得:r=,已知月球和同步卫星的周期比为27:1,则月球和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比为9:1.同 步卫星的轨道半径r′=×3.8×105=4.2×104km.所以接收到信号的最短时间t=≈0.25s. 7.(6分)(2011?新课标)一带负电荷的质点,在电场力作用下沿曲线abc从a 运动到c,已知质点的速率是递减的.关于b点电场强度E的方向,下列图示中可能正确的是(虚线是曲线在b点的切线)()

用来提高个人的写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精品】

年终工作总结模板汇编6篇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年终工作总结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胶济客运专线zh-2标征地拆迁工作在客专公司建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XX年突破了一个个难关,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战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zh-2标征拆工作面临三方面难题:一是拆迁量巨大,涉拆面较广。zh-2标线路从东往西穿越潍坊市五个县(市)区(安丘市、坊子区、高新区、奎文区、潍城区),9个镇(街道办事处),31个村,设计征地1100亩,房屋拆迁956户,市直企业6家。二是时间紧迫,施工压力较大。zh-2标是典型的边开工边拆迁工程,有效施工工期很短,而且开工即面临春节,前期时间欠账较多。三是被拆迁户工作难度较大,有的被拆迁户经过了胶济电化工程、省道改建等拆迁经历,“反拆迁”经验较为丰富。 一、领导挂帅,强力推进拆迁工作 面对困难,zh-2标把拆迁工作列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指挥部指挥长任宗军亲自挂帅征地拆迁工作,并指定副指挥部罗俊分管,指挥部成立了征地拆迁部,定员3人,配备了专门的交通工具,负责线下工程施工的第一、二项目部分别成立了征地拆迁部门,定员2-3人,标段专职征拆人员10人。同时,指挥部和项目部分别成立了征地拆迁领导小组,由指挥长或项目经理任组长,征拆部、工程部、安质部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加强了征地拆迁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 为了确保有序推进拆迁工作,zh-2标对拆迁工作进行了组织分工,明确工作范围、目标,明确工作职责、责任,明确了奖罚措施和额度,本着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方针,不断解放思想,改变工作方式,强力推进征拆工作。 二、积极进取,快速打开施工局面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胶济客运专线开工即进入大战,要求征地拆迁工作必须快速打开局面,为施工创造条件。为贯彻落实建设指挥部“实干巧干三个月,突破征地拆迁关”活动,实现重点工程在春节前开工,zh-2标从三个方面大下功夫,圆满完成了任务。 一是加强了路地关系建设,为征迁工作打下基础。指挥部及各项目经理部一边安摊建点,一边开展地方关系的走访活动。在没有任何图纸的情况下,本着先交朋友,再谈工作的原则,指挥部和各项目经理部分管领导、征拆人员逐一走访了本标段涉及的市、县、区及镇、村领导,进行感情投资,为下步的协商合作奠定了基础。指挥长任宗军在各项工作尚未明瞭之前,要求各单位领导坚决不能等靠,要特事特办,超常发挥,牢固树立超前意识,在宾馆建起临时办公地点,使各项工作及活动正常的开展。 二是抓住机会,突破征拆难关,以点带面扩大战果。在拆迁补偿协议未签订及拆迁补偿款未到位、以及地方征拆部门工作没有开展之前,指挥部下发文件,鼓励各项目部采取多种

2011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六)及答案

2011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六)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1分) A:劳动力成为商品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D:价值规律起基础性作用 2.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 (1分) 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 C:资本积累D:剩余劳动 3.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 (1分) 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 4.在平均利润率既定且借贷供求也较为平衡的情况下,影响利息率的最重要因素是() (1分) A:社会心理因素B:政府的经济政策 C:习惯和法律传统D:风险因素 5.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条件是() (1分)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B:工人运动的发展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D:工人运动的发展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6.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1分) A: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B:神秘主义和虚无主义 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D: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7.共产主义社会的显著特征和一面旗帜是() (1分) 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 C: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8.认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首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取得的成绩是主流,同时又不忽视支流。这在哲学上坚持了() (1分) A: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观点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的观点 C:“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 9.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1分) A:政治思想、语言学、道德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 C: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D:技术科学、哲学、艺术 10.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1分)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 C:支付手段职能D:价格标准职能 11.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1分) A:人口增长超过生活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B:人口增长超过生产资料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C:人口增长超过资本增长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D:劳动力供给超过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出现的人口过剩 12.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1分)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教学博苑 07-09 0550 高考议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思维训练 厦门一中钟斌 思维是议论文的生命,议论文从审题、立论、谋篇、布局、结尾,以及整个行文中,处处都要运用思维方法。好的议论文应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思维的宽度,中档的议论文有思维的线性发展而缺乏开阔感和灵动感,下等的议论文思维没有延伸或者断裂为几个片段。 在议论文“三要素”中,这些年来,论点和论据问题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但是,议论文如何在“论证”过程演绎推进,一线的师生对这个问题仍重视不够。具体体现就是:一篇800多字的文章,基本就在一个层面上展开讨论,这种“同层面绕来绕去”的情况实际是受前几年“文化散文”的影响。正如孙绍振老师批评的那样:“好像议论文就是先有一个论点,然后铺开三个例子,四个故事,五个名言,最后得出结论,证明论点。” 把随意一篇满分作文的某两个中间段对调位置,读起来居然还是“通顺”的———因为缺乏逻辑,所以无所谓层次、无所谓结构———这也是现在中学生写议论文最可怕的恶俗习惯,甚至每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种问题也屡见不鲜。可把它称为无逻辑无层次无灵魂的高考议论文。 实例分析主体论述没有拓展和演进 1.无层次(主体论述只有一个层面) 请看《细雨未必看不见,闲花未必听无声》(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的中间主体部分: “仰天长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不畏贵妃研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畏玄宗的赐金放还。虽有昭昭明月之德,日月齐辉之才,终化为泡影,他是长安的细雨,他是朝廷的闲花…… 胸纳幽兰,神容主若。他,一个不爱仕途,但爱美人,不爱富贵但爱超然的翩翩公子,虽出身显赫却博古通今……他忧郁而终,短短31载,弹指一挥间,却创作出人间最动人的诗词。这滴细雨,这片闲花,发出炫目的光,震撼你我的心灵。 萧红,近代最伟大的女作家,却饱受了人世间的一切悲苦———亲人逝世,家族歧视,爱人背叛,恩师离去,穷困潦倒……这片闲花,给中国文坛注入了清泉,注入了活力。 这就是典型的一个论点三个例子,三个事例除了有时间先后之分,内在并无逻辑的先后,此文实际并没有有效地论证。 2.伪层次(看似有几个层次,但没有拓展和演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