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最新版)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最新版)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最新版)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最新版)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萃取时溶剂的选择是萃取操作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萃取操作能否进行,对萃取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过程的经济性也有重要的影响。萃取剂的性质决定了萃取过程的危险性大小和特点。因此,当准备采用萃取操作时,首要的问题就是萃取溶剂的选择。一个溶剂要能用于萃取操作,首要的条件是它与料液混合后,要能分成两个液相。但要选择一个安全、经济有效的溶剂,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分析、比较。

(1)萃取剂的选择性萃取时所采用的萃取剂,必须对原溶液中欲萃取出来的溶质有显著的溶解能力,而对其他组分(稀释剂)应不溶或少溶,即萃取剂应有较好的选择性。

(2)萃取剂的物理性质萃取剂的某些物理性质也对萃取操作产生

一定的影响。

密度萃取剂必须在操作条件下能使萃取相与萃余相之间保持一定的密度差,以利于两液相在萃取器中能以较快的相对速度逆流后分层,

从而可以提高萃取设备的生产能力。萃取剂大多为易产生静电的有机溶剂,在相混和流动过程中要消除静电的积累。

界面张力萃取物系的界面张力较大时,细小的液滴比较容易聚结,有利于两相的分离,但界面张力过大,液体不易分散,难以使两相混合良好,需要较多的外加能量。界面张力小,液体易分散,但易产生乳化现象使两相难分离,因此应从界面张力对两液相?昆合与分层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界面张力,一般说不宜选用张力过小的萃取剂。常用体系界面张力数值可在文献中找到。

黏度萃取剂的黏度低,有利于两相的混合与分层,也有利于流动与传质,因而黏度小对萃取有利。有的萃取剂黏度大,往往需加入其他溶剂来调节其黏度。

(3)萃取剂的化学性质萃取剂需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分解、聚合,并应有足够的热稳定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对设备的腐蚀性要小。萃取剂的化学性质决定了萃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事故类型。

(4)萃取剂回收的难易通常萃取相和萃余相中的萃取剂需回收后

重复使用,以减少溶剂的消耗量。回收费用取决于回收萃取剂的难易程度。有的溶剂虽然具有以上很多良好的性能,但往往由于回收困难而不被采用。

最常用的回收方法是蒸馏,因而要求萃取剂与被分离组分A之间的相对挥发度。要大,如果。接近于l,不宜用蒸馏,可以考虑用反萃取,结晶分离等方法。

(5)萃取的安全问题毒性以及是否易燃、易爆等,均为选择萃取剂时需要特别考虑的问题,并应设计相应的安全措施。

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萃取剂可分为三大类:①有机酸或它们的盐,如脂肪族的一元羧酸、磺酸、苯酚等;②有机碱的盐,如伯胺盐、仲胺盐、叔胺盐、季胺盐a等;③中性溶剂,如水、醇类、酯、醛、酮等。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 Name Design Co., Ltd.

[实践]__萃取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

[实践]__萃取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萃取过程及设备的选择与操作 学习目标 1(了解液-液萃取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熟悉化工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液-液萃取方案; 2(熟悉萃取剂的选择原则,掌握萃取剂的选择方法。会根据萃取相图等知识确定萃取剂用量并能进行单级萃取过程的计算。 3(掌握萃取设备的分类及萃取典型设备,能够根据萃取任务进行萃取设备的选择。 4(掌握连续逆流萃取过程及计算,萃取剂最少用量的计算。 5(掌握实训萃取装置的结构,萃取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能够独立进行萃取装置的操作。通过测定原料液和萃余相的浓度,对萃取效果进行评价。 引言 前已介绍,非均相物系的分离一般用沉降、过滤等操作方法;均相物系中气体 混合物的分离则用吸收与解吸的方法来完成,那么均相液体混合物又该如何分离呢,本学习情境四开始介绍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目前常用的有三种:蒸发、蒸馏和萃取。 当形成溶液的各组分中,至少有一种组分是不挥发的,通常选用蒸发的方法将不挥发性的组分与挥发性的溶剂分离。 当形成均相混合物的溶液中各组分的均具挥发性,且各组分之间挥发性相差较大时,如果分离任务量大,且不需要很高的温度就能使各组分汽化时,这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分离一般采用蒸馏的方法。 萃取也是分离均相液体混合物的常用方法。一般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混合液中各组分之间的挥发性相近,沸点相近,相对挥发度接近于1,甚至形成恒沸物时,用一般的蒸馏方法难以达到或不能达到分离要求的纯度。 (2)需分离的组分浓度很低且沸点比稀释剂高,用蒸馏方法需蒸出大量稀释剂,消耗能量很多。 (3)溶液中要分离的组分是热敏性物质,受热易于分解、聚合或发生其它化学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当分离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或萃取方法均可应用时,其选择操作方式的依据主要是由经济性来确定。与蒸馏比较,整个萃取过程的流程比较复杂,且萃取相中萃取剂的回收往往还要应用精馏操作。但是萃取过程是在常温下操作,无相变化以及选择适当溶剂可以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等优点,在很多情况下,仍显示出技术经济上的优势。 本学习情境主要学习萃取过程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基于双氧水生产工艺中氧化液分离任务的完成来学习有关萃取操作的知识。 制定从蒽醌氧化液中分离出双氧水的方案 双氧水是重要的无机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目前国内双氧水生产主要采用蒽醌法,蒽醌法生产双氧水较电解法生产双氧水具有能耗少、成本低和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等优点。近20年,蒽醌法生产双氧水的能力迅速增加,国内陆续投产了几十套生产装置,尤其近几年,国内多家年产100kt(HO质量分数为27.5%,下同)和22 200kt大型双氧水企业的投产,大大促进了双氧水生产工艺和技术的进步。 某化工厂采用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艺过程示意框图如下:

展开剂选择

如何选择适当的展开剂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 Petroleumether/Ethylacetate,petroleumether/Acetone,Petroleumether/Ether, Petroleumether/CH2Cl2, ethylacetate/MeOH,CHCl3/ethylacetate 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展开剂的选择条件: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②可使成分间分开;③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一般来说,弱极性溶剂体系的基本两相由正己烷和水组成,再根据需要加入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来调节溶剂系统的极性,以达到好的分离效果,适合于生物碱、黄酮、萜类等的分离;中等极性的溶剂体系由氯仿和水基本两相组成,由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蒽醌、香豆素,以及一些极性较大的木脂素和萜类的分离;强极性溶剂,由正丁醇和水组成,也靠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等来调节,适合于极性很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分离。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我们在实验中,为了实现一个配体与其他杂质有效分离,曾经尝试了很多种的溶剂组合,最后才找到石油醚—EtOAc—HCOOH(5.5:3.5:0.1)混合溶剂。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对于在硅胶中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物质,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吡啶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的酸性。(选择所添加的碱性物质,还必须考虑容易从产品中除去,氨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分离效果的好坏和所用硅胶和溶剂的质量很有关系: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可能含水量以及颗粒的粗细程度,酸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产品在某个厂家的硅胶中分离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厂家的就不行。溶剂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温度,湿度对分离效果影响也很明显,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有时同一展开条件,上下午的Rf截然不同. 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 在进行薄层层析时,首先应该知道未知化学成分的类型,其极性的大致归属,从提取液或从色谱柱的流动相极性可知,另外某样品里含多种化学成分先按极性不同大致分,然后细分,对于分离未知的化学物质,展开剂的选择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应该仅仅从展开剂考虑,多因素综合衡量! 溶剂:层析过程中溶剂的选择,对组分分离关系极大。在柱层析时所用的溶剂(单一剂或混合溶剂)习惯上称洗脱剂,用于薄层或纸层析时常称展开剂。洗脱剂的选择,须根据被分离物质与所选用的吸附剂性质这两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在用极性吸附剂进行层析时,当被分离物质为弱极性物质,一般选用弱极性溶剂为洗脱剂;被分离物质为强极性成分,则须选用极性溶剂为洗脱剂。如果对某一极性物质用吸附性较弱的吸附剂(如以硅藻土或滑石粉代替硅胶),则洗脱剂的极性亦须相应降低。 在柱层操作时,被分离样品在加样时可采用于法,亦可选一适宜的溶剂将样品溶解后加

萃取基础知识

第十三部分萃取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中级工) 1.处理量较小的萃取设备是( D )。 A.筛板塔 B.转盘塔 C.混合澄清器 D.填料塔 2.萃取操作包括若干步骤,除了( A )。 A.原料预热 B.原料与萃取剂混合 C.澄清分离 D.萃取剂回收 3.萃取操作的依据是( A )。 A.溶解度不同 B.沸点不同 C.蒸气压不同 D.挥发度不同 4.萃取操作温度一般选( A )。 A.常温 B.高温 C.低温 D.不限制 5.萃取操作应包括( A )。 A.混合一澄清 B.混合一蒸发 C.混合一蒸馏 D.混合一水洗 6.萃取操作中,选择混合澄清槽的优点有多个,不包括( C )。 A.分离效率高 B.操作可靠 C.动力消耗低 D.流量范围大 7.萃取剂S与稀释剂B的互溶度愈( B ),分层区面积愈( ),可能得到的萃取液的最高浓度y max,越高。

A.大大 B.小大 C.小小 D.大小 8.萃取剂的加入量应使原料与萃取剂的交点M位于( B )。 A.溶解度曲线上方区 B.溶解度曲线下方区 C.溶解度曲线上D.任何位置均可 9.萃取剂的温度对萃取蒸馏影响很大,当萃取剂温度升高时,塔顶产品( A )。 A.轻组分浓度增加 B.重组分浓度增加 C.轻组分浓度减小 D.重组分浓度减小 10.萃取剂的选用,首要考虑的因素是( C )。 A.萃取剂回收的难易 B.萃取剂的价格 C.萃取剂溶解能力的选择性 D.萃取剂稳定性 11.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是溶质和原溶剂分别在两相中的( D )。 A.质量浓度之比 B.摩尔浓度之比 C.溶解度之比 D.分配系数之比 12.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越大,说明该萃取操作越( A )。 A.容易 B.不变 C.困难 D.无法判断 13.萃取是分离( D )。 A.固液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B.气液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C.固固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D.均相液体混合物的一种单元操作

怎样选择展开剂

【分享】怎样选择展开剂 ★ ★ 小木虫(金币+1):奖励一下,鼓励发有价值的话题 秋天白云(金币+1):谢谢分享! 2010-08-23 11:27:22 枫叶子2006:编辑内容 2010-11-30 22:58 xiazanwen:编辑内容 2011-07-12 15:32 展开剂的选择 最近刚进实验室,用TLC对反应进行检测,但是关于展开剂的资料不多,我们实验室大多就是两个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甲醇,其他的就很少了,所以我下决心把这个实验室比较常用的技术搞清楚。 一种简单的办法是根据你产物的溶解性选择一种极性最强的溶剂学(如醇类,乙氰等),再根据你实际展开的情况慢慢加入极性弱的溶剂(如四氯化碳、石油醚、二氯甲烷等)调节体系的极性。以得到最好的展开效果。把我的祖传秘方告诉你吧 PE(60-90) EtAc/PE=1:2 EtAc/PE/AcOH=15:5:1 EtAc/AcOH/n-Butanol/H2O=2:1:1:1 8年来我用这四种体系,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我一直在用的是乙酸乙酯:环已烷,不断调节比例,直到有满意的Rf值,有拖尾时可能要加酸或碱,我一般乙酸和三乙胺。我用了好几年了,都还好。不妨一试! 氨基酸都有专用的展开剂,常用丁醇和水,再加酸碱选择展开剂一般要用混合溶剂:一般要有一种对所要展开样品溶解度较大的溶剂,视样品的极性,再选用相应的体系。极性小

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应该交好)甲醇:氯仿对于胺类比较好我常用的展开剂有:氯仿/甲醇;环已烷/丙酮;醋酸乙酯/石油醚;甲醇/吡啶/水;等.本人用过的展开系统中,苯-丙酮用的最多,通过调节不同比例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俺的: EtOAc/Hexanes Ch2Cl2(EtOAc)/MeOH, 0-1% TEA or NH3 极性乙酸乙酯和非极性的石油醚按不同比例混合对一般的都能适应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分析化学》(下册)有专门的介绍,很详细。我一般用乙酸乙酯和石油醚配成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实验时调整至Rf=0.3--------0.5我们做的氨基酸,用的都是丁醇:醋酸:水二氯甲烷:甲醇,调节不同的配比基本解决大多数问题. 用二氯甲烷与甲醇体系非常有用,只要调整好比例。展开剂的使用一看自己的喜爱;二看产品特点。我多用氯仿/甲醇或石油醚/乙酸乙酯!主要是调节比例!掌握了几种展开剂的比例和极性,处理起来就容易多了!用乙酸乙酯/正己烷,必要时加醋酸或三乙胺。 我常用:正己烷+乙酸乙酯;氯仿+甲醇(常为10:1);石油醚+丙酮。拖尾的话常滴加两三滴三乙胺了事。过柱最好不用三乙胺,可以添加1%的二乙胺,这样有利于馏分收集后的浓缩和送谱。如果用三乙胺,在油泵上抽数个小时,送nmr仍可见三乙胺的残留。同理,可能的情况下最好用甲酸代替乙酸。我们这里都是用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然后不断的调比例,效果不错。我们通常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不断的点板看,但夏天蒸出来后极性有些小。拖尾不要紧,改溶剂过柱子就可以。首先,选一种易溶你产品的一种不溶的;接着,按照溶:不溶=1:2的比例配比,看一下其展开的情况; 再次,太高就减少溶的比例,太低就减少不溶的比例!这样正常情况下时可行的!祝大家好运!

展开剂的选择

1 用薄层色谱发分离两极性组分,其Rf 的值分别为和,可采取哪种措施改善分离效果 A换用极性较弱的展开剂 B换用活性更强的吸附剂 C换用极性较强的展开剂 D换用活性较差的吸附剂 我选的是C,答案是A。为什么 B ,D 两个选项怎么考虑 解答: 由题意知,Rf 1=,Rf 2 =,这两个组分的Rf值非常接近,即ΔRf=Rf 1 -Rf 2 =值 很小。故要改善分离效果,需要增加ΔRf值。 从理论上讲,改变固定相或展开剂(流动相)的种类都可以改变ΔRf值的大小,但由于薄层色谱的固定相种类有限,而可以用作展开剂的有机溶剂的种类却很多且方便易得,因此通常情况下优先考虑改变展开剂的种类来调整展开剂的极性,以改善分离效果。对于极性组分,换用极性相对较弱的展开剂,此时的展开剂的洗脱能力会下降,则展开的时间也会增加,这样能够增加ΔRf值,从而改善分离效果。换用活性相对较强的吸附剂同样也能使展开剂的洗脱能力下降,但如果吸附剂的活性过强会导致吸附太牢固而无法洗脱。 因此,此题的最佳答案应为A。

(三)吸附薄层色谱条件的选择 根据被测组分的极性大,选择吸附剂的活度要小,流动相极性要大;被测组分的极性小,选择吸附剂的活度要大,流动相极性要小。 1.被分离物质的极性与结构的关系 (1)基本母核相同,基团极性愈大,分子极性愈强;极性基团数目增加,分子极性增强。常见的取代基极性大小顺序:烷烃<烯烃<醚类<硝基化合物<二甲胺<脂类<酮类<醛类<硫醇<胺类<酰胺<醇类<酚类<羧酸类。 (2)分子双键愈多,共轭度愈大,吸附性愈大。 (3)空间排列影响极性,如能产生分子内氢键的分子极性下降。 2.吸附剂的活度选择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大,吸附剂活度要小,以免吸附太牢,不易洗脱;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小,则吸附剂的活度要大,以免不被吸附,而无法分离。可改变板活化温度和时间来控制吸附剂的活度。 单一溶剂的极性顺序:石油醚<环己烷<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烷<苯、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 <正丙醇<乙醇<甲醇<吡啶<酸<水。 4.混合溶剂选择的一般规则先用单一的中等极性展开剂试验,得出合适的极性。再改用二元展开剂,调节比例达到预期的极性,得到混合展开剂。目的是通过混合展开剂的极性和溶剂的强度,使各组分具有适宜的Rf值,从而达到良好的分离效率。

展开剂选择

根据本人的几年薄层层析经验,参考药典等国家药品标准和有关文献,将2000版药典一部里部分有代表性的对照品的薄层层实例按展开剂极性排序,并对其规律做一些分析。以下的分析和介绍是总体描述性的,目的是快速、简便地选择展开剂。如果想了解展开剂选择的各种理论,请参考其他专著。 选择展开剂,要依据溶剂极性和他们的混溶性,溶剂对被分析物的溶解性,以及被分析物的结构。这里只讨论药典里通常使用的以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薄层,也不考虑板的活性。 列出溶剂极性参数表,方便以下比较展开剂。环已烷:-0.2、石油醚(Ⅰ类,30~60℃)、石油醚(Ⅱ类,60~90℃)、正已烷:0.0、甲苯:2.4、二甲苯:2.5、苯:2.7、二氯甲烷:3.1、异丙醇:3.9、正丁醇:3.9、四氢呋喃:4.0、氯仿:4.1、乙醇:4.3、乙酸乙酯:4.4、甲醇:5.1、丙酮:5.1、乙腈:5.8、乙酸:6.0、水:10.2 [1] 、关于溶剂混溶性,一般根据相似相溶原则,需要注意,极性相差大的不混溶,比如正己烷与甲醇。多元展开剂,主体的两种溶剂不能混溶,就需要通过第三种溶剂来调和。比如:石油醚、正庚烷、正已烷、戊烷、环已烷和甲醇、水之类的。 一般正相色谱,固定相为极性,被分析物质的极性越大,需要极性更大的展开剂。 了解被分析物的极性可以通过分析其结构获得,很难获得它的极性指数。物质分子化学结构中,通常由较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两部分。例如下面以苯丙烷为极性小部分,随着极性基团部分的增加,总体的极性就增加,展开剂极性也增加了,依次为肉桂酸、阿魏酸、咖啡酸、菊苣酸、绿原酸。 相应展开剂分别为:正己烷—乙醚—冰醋酸(5:5:0.1)、苯-冰醋酸-甲醇(30:1:3)、氯仿-甲醇-甲酸(9:1: 0.5)、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3:6: 1)、醋酸丁酯-甲酸-水(7: 2.5:2.5)。(由于薄层板、比移值不同的原因,展开剂极性比较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后者大于前者)。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不同化合物,怎么定它的极性,又用什么标准来定它对应的展开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萃取剂及安全选择 萃取时溶剂的选择是萃取操作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到萃取操作能否进行,对萃取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过程的经济性也有重要的影响。萃取剂的性质决定了萃取过程的危险性大小和特点。因此,当准备采用萃取操作时,首要的问题就是萃取溶剂的选择。一个溶剂要能用于萃取操作,首要的条件是它与料液混合后,要能分成两个液相。但要选择一个安全、经济有效的溶剂,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分析、比较。 (1)萃取剂的选择性萃取时所采用的萃取剂,必须对原溶液中欲萃取出来的溶质有显著的溶解能力,而对其他组分(稀释剂)应不溶或少溶,即萃取剂应有较好的选择性。 (2)萃取剂的物理性质萃取剂的某些物理性质也对萃取操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密度萃取剂必须在操作条件下能使萃取相与萃余相之间保持一定 的密度差,以利于两液相在萃取器中能以较快的相对速度逆流后分层,从而可以提高萃取设备的生产能力。萃取剂大多为易产生静电的有机溶剂,在相混和流动过程中要消除静电的积累。 界面张力萃取物系的界面张力较大时,细小的液滴比较容易聚结,有利于两相的分离,但界面张力过大,液体不易分散,难以使两相混合良好,需要较多的外加能量。界面张力小,液体易分散,但易产生乳化现象使两相难分离,因此应从界面张力对两液相?昆合与分层的影响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界面张力,一般说不宜选用张力过小的萃取剂。常用体系界面张力数值可在文献中找到。 黏度萃取剂的黏度低,有利于两相的混合与分层,也有利于流动与传质,因而黏度小对萃取有利。有的萃取剂黏度大,往往需加入其他溶 第 2 页共 4 页

可交联增塑剂的功效

可交联增塑剂的功效 杜杨, Shinichi Takizawa, John K. Hirata, Dr. Brian K. Chapman, Shigenao Kuwahara, Dr. Dirk Killian* 摘要:当前,如何减少矿物油的应用并避免其析出,不仅是制备轮胎,也是其他橡胶配方开发的课题之一。据此前的报道[1],可乐丽公司成功开发了一系列分子量范围在5000~70000的液体橡胶。这些由异戊二烯、丁二烯和苯乙烯组成的聚合物,能够被橡胶加工商用以提高产品性能和生产效率。可乐丽液体橡胶设计的初衷是用来塑化固体橡胶并与之共硫化,即成为一种“反应性增塑剂”或“共交联增塑剂”。目前的市售规格为:均聚型(标准规格)、共聚型以及改性型。 液体橡胶能够被应用于广泛的领域,包括橡胶制品(轮胎,传送带)、粘合剂(溶液型、热熔型、胶乳型和光固化型)、汽车/建筑密封胶及其他方面(印刷板材,涂料)。改性规格则可以提供更多的功效。譬如,羧基规格能够提高橡胶与金属的粘结力并能促进填料在基体橡胶中的分散。 关键词:增塑剂;KLR ;交联;改性剂;轮胎性能 1 前言 增塑剂的应用是橡胶和粘合剂行业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增塑剂被用以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和减少原料成本;另一方面,产品的机械性能却随着增塑剂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此外,由于增塑剂的挥发 或析出,经常会导致制品随着时间和染色 而产生性能上的变化。而鉴于磷系增塑剂和芳烃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它们的应用已经或将要被管制。 可乐丽液体橡胶(KLR )是一种能够与固体橡胶共交联的增塑剂。因此,该产品几乎不可能发生诸如析出或挥发之类的问题。据此,我们期待KLR 能够作为环境友好型增塑剂而具有发展潜力。有关该产品的物性、规格以及应用方案已被报道[2]过,表1是其简单的 总结。 2 KLR 作为天然橡胶的改性剂 KLR 的典型性能列于表2中。通过 Banbury 密炼机和实验用开炼机,制备了KLR 、天然橡胶、碳黑以及硫化剂的共混物,具体配方详见表3。 表4总结了共混物在硫化前后的性能。在以天然橡胶为基材的配方中,芳烃油的增塑效果要优于石蜡烃油(见配方2和3)。低分子量的KLR 表现出与芳烃油近似的增塑效应(见配方4、5、7和9);而且,含有KLR 的配方与采用 * 杜杨,技术主管, yang_du@kuraray.co.jp ; Shinichi Takizawa ,销售总监, takizawa_shinichi@kuraray.co.jp , 可乐丽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John K. Hirata ,研究员(日本东京), 可乐丽株式会社 Brian K. Chapman 博士, 技术服务和开发经理(美国得克萨斯), 可乐丽(美国)公司 Shigenao Kuwahara ,技术经理; Dr. Dirk Killian ,开发经理(德国法兰克福), 可乐丽欧洲公司 表1:KLR 的应用表2: KLR 的典型性能(分子量和化学结构的影响)

展开剂的选择

柱层析和TLC是有机化学工作者必须下苦功夫的两项实验技术。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实验的效率至关重要。常见的例子是:在柱层析时,由于层析柱中的硅胶填料装得不均匀(没有填严实),使得柱子在淋洗过程中就因为出现太多气泡变花,导致分离效果不好。更常见的例子是:层析柱虽然装得不错,但是由于淋洗剂选择不恰当,结果导致几十毫克产品,用了几百毫升淋洗剂都还没有完全分离。分离同样的东西,熟手可能只需要半个小时,而一个层析技术不过关的人可能半天都不能得到纯品。由此可见,这两项技术掌握与否,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从而对身心健康和环境保护都有明显的作用。柱层析关键在于柱子是否装好和淋洗剂是否选择恰当。而淋洗剂的选择则是通过TLC确定。这里要指出的一点是:TLC的作用除了跟踪反应进程,检测试剂和原料纯度外,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柱层析选择适当的淋洗剂。 首先谈柱层析 装柱子(填硅胶)时,有两种方法:即湿法装柱和干法装柱,二者各有优劣。不论干法还是湿法,硅胶(固定相)的上表面一定要平整,并且硅胶(固定相)的高度一般为15cm左右,太短了可能分离效果不好,太长了也会由于扩散或拖尾导致分离效果不好。 湿法装柱是先把硅胶用适当的溶剂拌匀后,再填入柱子中,然后再加压用淋洗剂“走柱子”。本法最大的优点是一般柱子装得比较结实,没有气泡。 干法装柱则是直接往柱子里填入硅胶,然后再轻轻敲打柱子两侧,至硅胶界面不再下降为止,然后再填入硅胶至合适高度,最后再用油泵直接抽,这样就会使得柱子装得很结实。接着是用淋洗剂“走柱子”,一般淋洗剂是采用TLC分析得到的展开剂的比例再稀释一倍后的溶剂。通常上面加压,下面再用油泵抽,这样可以加快速度。 干法装柱较方便,但最大的缺陷在于“走柱子”时,由于溶剂和硅胶之间的吸附放热(可以用手摸柱子明显感觉到),容易产生气泡,这一点在使用低沸点的淋洗剂(如乙醚,二氯甲烷)时更为明显。虽然产生的气泡在加压的情况下不易察觉,但是一旦撤去压力,如在上样、加溶剂等操作的时候,气泡就会释放出来,严重时整个柱子变花,样品不可能平整地通过,当然也就谈不上分离了。解决的办法是:第一、硅胶一定要填结实;第二、一定要用较多的溶剂“走柱子”,一定要到柱子的下端不再发烫,恢复到室温后再撤去压力。 也有介绍在硅胶的最上层填上一小层石英砂,防止添加溶剂的时候,使得样品层不再整齐。但我的感觉是如果小心上样,小心添加溶剂,则没有这个必要。 上样也有干法和湿法之分:干法上样就是把待分离的样品用少量溶剂溶解后,加入少量硅胶,拌匀后再旋去溶剂。如此得到的粉末再小心加到柱子的顶层。干法上样较麻烦,但可以保证样品层很平整。湿法上样就是用少量溶剂(最好就是展开剂,如果展开剂的溶解度不好,则可以用一极性较大的溶剂,但必须少量)将样品溶解后,再用胶头滴管转移得到的溶液,沿着层析柱内壁均匀加入。然后用少量溶剂洗涤容器、加入,走柱,至溶剂与硅胶上表面齐平;洗涤层析柱内壁,再如法操作。湿法较方便,熟手一般采用此法。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四川省平昌县云台中学冉俊霞) 萃取是利用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选取萃取剂的原理 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 解释: 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切分明: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 二、萃取的操作要点 1、检漏 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看活塞处是否漏水。如果不漏,塞好塞子,用右手握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左手食指根部压紧塞子,将漏斗倒转过来,看是否漏水。如果不漏水,再将瓶子倒回来,将顶部玻璃塞转动180°,再倒过来看漏不漏,如果不漏就可以用来进行萃取。 2、加液,加萃取剂,振荡 取10ml饱和碘水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mLCCl4,盖好玻璃塞,注意玻璃塞上的小槽不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振荡。

刚开始时勤放气,后面放气频率可降低,之后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注意:①加入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②振荡过程中要注意放气(放气指震荡完后将瓶倒置,转动活塞,将气体放出,因为四氯化碳像酒精一样容易蒸发,所以要放气) 3、静置分层 静置后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上层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4、分液。 ①将玻璃塞上的小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再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注意拧开活塞的操作,而且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壁。 ②剩下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口放出,这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例题]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有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C、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展开剂的选择

展开剂的选择 最近刚进实验室,用TLC对反应进行检测,但是关于展开剂的资料不多,我们实验室大多就是两个体系:石油醚/乙酸乙酯,氯仿/甲醇,其他的就很少了,所以我下决心把这个实验室比较常用的技术搞清楚。 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使用单一溶剂,往往不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效果。使用混合溶剂通常使用一个高极性和低级性溶剂组成的混合溶剂,高极性的溶剂还有增加区分度的作用,常用的溶剂组合有: Petroleum ether/Ethyl acetate,petroleume ther/Acetone,Petroleum ether/Ether, Petroleum ether/CH 2Cl 2 , ethyl acetate/MeOH,CHCl 3 /ethyl acetate. 展开剂的比例要靠尝试。一般根据文献中报道的该类化合物用什么样的展开剂,就首先尝试使用该类展开剂,然后不断尝试比例,直到找到一个分离效果好的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条件: ①对的所需成分有良好的溶解性; ②可使成分间分开; ③待测组分的Rf在0.2~0.8之间,定量测定在0.3~0.5之间; ④不与待测组分或吸附剂发生化学反应; ⑤沸点适中,黏度较小; ⑥展开后组分斑点圆且集中; ⑦混合溶剂最好用新鲜配制。 很多时候,展开剂的选择要靠自己不断变换展开剂的组成来达到最佳效果。 一般把两种溶剂混合时,采用高极性/低极性的体积比为1/3的混合溶剂,如果有分开的迹象,再调整比例(或者加入第三种溶剂),达到最佳效果;如果没有分开的迹象(斑点较“拖”),最好是换溶剂。对于在硅胶这种酸性物质上易分解的物质,在展开剂里往往加一点点三乙胺,氨水,吡啶等碱性物质来中和硅胶的酸性。(选择所添加的碱性物质,还必须考虑容易从产品中除去,氨水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分离效果的好坏和所用硅胶和溶剂的质量很有关系:不同厂家生产的硅胶可能含水量以及颗粒的粗细程度,酸性强弱不同,从而导致产品在某个厂家的硅胶中分离效果很好,但在另一个厂家的就不行。溶剂的含水量和杂质含量对分离效果都有明显的影响。温度,湿度对分离效果影响也很明显,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发现有时同一展开条件,上下午的Rf截然不同。展开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在进行薄层层析时,首先应该知道未知化学成分的类型,其极性的大致归属,这些可从提取液或从色谱柱的流动相极性可知;另外某样品里含多种化学成分先按极性不同大致分,然后细分,对于分离未知的化学物质,展开剂的选择也是一个摸索的过程,不应该仅仅从展开剂考虑,应当多因素综合衡量! 一种简单的办法是根据产物的溶解性选择一种极性最强的溶剂(如醇类,乙氰等),再根据实际展开的情况慢慢加入极性弱的溶剂(如四氯化碳、石油醚、二氯甲烷等)调节体系的极性。以得到最好的展开效果。把我的祖传秘方告诉你吧 PE(60-90) EtOAc/PE=1:2 EtOAc/PE/AcOH=15:5:1 EtOAc/AcOH/n-Butanol/H2O=2:1:1:1 8年来我用这四种体系,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我一直在用的是乙酸乙酯:环已烷,不断调

提高萃取率选择性的方法

提高萃取率及选择性的方法 引言 螯合物是一种金属离子与多价配位体形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螯合物萃取就是利用金属鳌合物这一特性进行分离的。 一、萃取平衡 萃取剂一般是有机弱酸(HR) 萃取平衡:Mn+水 + nHR 有= MRn 有 + nH+水 萃取平衡至少包括四个平衡过程: (1) 萃取剂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平衡 (2)萃取剂在水相中的离解平衡 水 水水水 有 MLn M nL HL HL n ?++- 水 有HL HL ?水 有 ][]['HL HL K D = + -+?水 水水H L HL ][] [L H -+

(3)被萃取离子和萃取剂的螯合平衡 (4)生成的螯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中的分配平衡 整个萃取过程的分配比: MLn 在水相中溶解度很小,与[Mn+]相比[MLn]可以忽略: 整理得: 一、提高螯合物萃取的萃取率及选择性的方法 1.改变酸度 根据萃取平衡方程,可以计算出不同价态金属离子的萃取率和分配比与 pH 的关系。必须根据情况选择和控制酸度。 2.提高螯合剂浓度[HA]愈高,分配比D 水水水n n ML M nL ?++-n n n L M MLn 水 水水][][][-+=β水有n n ML ML ?水 有 ][][MLn MLn K D =

有利的。 3.有机溶剂选择 螯合剂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愈高,其分配比也愈大。 对大多数配位数和氧化数都已满足的中性螯合物而言,溶剂的影响并不太重要。一般可以使用CHCl3、苯、醇、酮等低介电常数有机溶剂。 对于配位数未饱和的螯合物萃取,有机溶剂的适用性按以下次序排列:醇类>酮类>混合醚>简单醚>烃类的卤化衍生物>烃类。 选择萃取溶剂: 一般应使螯合物有较大的溶解度; 螯合剂有较小的溶解度; 溶剂的比重与水相差较大; 粘度较小; 毒性、挥发性较小。 4.萃取温度 萃取通常在室温下进行。 5.选择掩蔽剂 当两种或多种金属离子与螯合剂均形成可萃取的螯合物时,可加入掩蔽剂使其中的一种或多种金属离子形成易溶于水的配合物而相互分离。这是提高溶剂萃取选择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常用的掩蔽剂:EDTA,酒石酸盐,柠檬酸盐,草酸盐及焦磷酸盐等。例如,用二苯氨基脲-CHCl3萃取汞时,可用焦磷酸盐掩蔽锌、铅、钴、镍、铁及铜等元素。用亚硝基- -荼酚-CHCl3萃取钴时,可用柠檬酸和硫脲联合掩蔽铁和铜等元素。 注意:在某些情况下,掩蔽剂会影响D或E值,甚至会改变定量萃取的pH 范围。 6.利用协同萃取 1954年Cunningham用TTA+TBP的苯溶液从硝酸介质中萃取镨,钕时已注意到这一现象。1956年美橡树岭在研究以酸性磷酸酯HDEHP萃取U(VI)时为防止生成第三相,加入TBP,发现使分配比增加很多倍,正式提出协同萃取这个名词,60年代进行过广泛的研究。 主要研究的体系仍是螯合剂+中性萃取剂:螯合剂主要为β-二酮中的TTA、PMBP;中性萃取剂主要为TBP、TOPO等,又叫协萃剂。 协同萃取效应:在一些萃取体系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萃取剂的混合物同时萃取某一金属离子或其化合物时,其分配比显著地大于每一种萃取剂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单独萃取的分配比之和。 协同萃取产生原因:是由于混合配合物的形成。 协同萃取效应的程度通常用协萃系数S 衡量: S= D协同/ D加和 式中,D协同为协同萃取分配比,D加和为每一种萃取剂在相同条件下单独萃取的分配比之和。S>1:正协同效应或协同效应(协同萃取体系)S<1:反协同效应(反协同萃取体系) 几个例子: 硝酸介质([HNO3]=0.01 mol/L)中,用环己烷熔剂以TTA+TOPO体系萃取铀时知

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

(一)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 做有机合成时走板子是常有的事,展开剂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萃取剂的选择原则和进行萃取操作的要点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萃取的原理及操作要点 (四川省平昌县云台中学冉俊霞) 萃取是利用某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使该物质从溶解度较小的溶剂中转移到溶解度较大的溶剂中的过程。 一、选取萃取剂的原理 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充分振荡再静置,下放上倒切分明。 解释: 1、萃剂原液互不溶,质溶程度不相同:“萃剂”指萃取剂;“质”指溶质。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萃取操作实验中,选萃取剂的原则是:萃取剂和溶液中的溶剂要互不相溶,溶质在萃取剂和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要不相同(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于在原溶液中的溶解度)。 2、充分振荡再静置:意思是说在萃取过程中要充分震荡,使萃取充分,然后静置使溶液分层。 3、下放上倒切分明:这句的意思是说分液漏斗的下层液从漏斗脚放出,而上层液要从漏斗口倒 二、萃取的操作要点 1、检漏 使用漏斗前要检验漏斗是否漏水。方法为:关闭活塞,在漏斗中加少量水,看活塞处是否漏水。如果不漏,塞好塞子,用右手握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左手食指根部压紧塞子,将漏斗倒转过来,看是否漏水。如果不漏水,再将瓶子倒回来,将顶部玻璃塞转动180°,再倒过来看漏不漏,如果不漏就可以用来进行萃取。 2、加液,加萃取剂,振荡 取10ml饱和碘水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4mLCCl4,盖好玻璃塞,注意玻璃塞上的小槽不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

振荡。刚开始时勤放气,后面放气频率可降低,之后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注意:①加入液体的总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②振荡过程中要注意放气(放气指震荡完后将瓶倒置,转动活塞,将气体放出,因为四氯化碳像酒精一样容易蒸发,所以要放气) 3、静置分层 静置后漏斗中的液体分为两层,下层为紫红色,这一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因为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上层溶液颜色变浅。说明碘水中的碘已经被萃取到四氯化碳中了,达到了碘和水分离的目的,这就是萃取。 4、分液。 ①将玻璃塞上的小槽对准漏斗颈部的圆孔,再将活塞打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注意拧开活塞的操作,而且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壁。 ②剩下的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而不是从下口放出,这是为了防止上层液体混带有下层液体。 [例题]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有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C、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薄层色谱中展开剂的选择 2007-04-05 02:03 (一)有机合成中展开剂的选择 做有机合成时走板子是常有的事,展开剂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了。 选择适当的展开剂是首要任务.一般常用溶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迷<己烷<苯<乙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