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脉动测试地基动力特性测试

地脉动测试地基动力特性测试

地脉动测试地基动力特性测试
地脉动测试地基动力特性测试

地脉动测试地基动力特性测试

6 地脉动测试

6.1 一般规定

6.1.1 本章适用于周期在0.1~1.0s、振幅小于3μm的地脉动测试,为工程抗震和隔振设计提供场地的卓越周期和脉动幅值。

6.1.2 测试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测试资料的数据处理方法及分析结果;

(2)脉动时程曲线;

(3)富氏谱或功率谱图;

(4)测试成果表。

6.2 设备和仪器

6.2.1 地脉动测试系统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通频带应选择为1~40Hz;信噪比应大于80dB;

(2)低频特性应稳定可靠,系统放大倍数不应小于106;

(3)测试系统应与数据采集分析系统相配接。

6.2.2 传感器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要求外,也可采用频率特性和灵敏度等满足测试要求的加速度型传感器;对地下脉动测试用的速度型传感器,通频带应为1~25Hz,并应严格密封防水。

6.2.3 放大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用速度型传感器时,放大器应符合本规范第4.2.4条的要求;

(2)当采用加速度型传感器时,应采用多通道适调放大器。

6.2.4 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宜采用多通道,模数转换器(A/D)位数不宜小于12位;曲线与图形显示不宜低于图像清晰度指标(VGA),并应具有抗混淆滤波功能,低通滤波宜为

80dB/oct,计算机内存不应小于4.0MB,并应具有加窗功能和时域、频域分析软件。

6.2.5测试食品应每年在标准振动台上进行系统灵敏度系数的标定,以确定灵敏度系数随频率变化的曲线。

6.3 测试方法

6.3.1 每全建筑场地的地脉动测点,不应少于2个;也可根据工程需要,增加测点数量。

6.3.2 当记录脉动信号时,在距离观测点100m范围内,应无人为振动干扰。

6.3.3 测点宜选在天然土地基上及波速测试孔附近,传感器应沿东西、南北、竖向三个方向布置。

6.3.4 地下脉动测试时,测点深度应根据工程需要进行布置。

6.3.5 脉动信号记录时,应根据所需频率范围设置低通滤波频率和采样频率,采样频率宜取50~100Hz,每次记录时间不应少于15min,记录次数不得少于2次。

6.4 数据处理

6.4.1 数据处理,宜作富氏谱或功率分析;每个样本数据宜采用1024个点;采样间隔宜取0.01~0.02s,并加窗函数处理;频域平均次数不宜少于32次。

6.4.2 场地卓越周期应根据卓越频率确定,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T=1/f (6.4.2)

式中

T——场地卓越周期(s);

f——卓越频率(Hz)。

6.4.3 卓越频率应按下列规定确定:

(1)按谱图中最大峰值所对应的频率确定;

(2)当谱图中出现多峰且各峰的峰值相差不大时,可在谱分析的同时,进行相关或互谱分析,以便对场地脉动卓越频率进行综合评价。

6.4.4 脉动幅值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脉动幅值应取实测脉动信号的最大幅值;

(2)确定脉动信号的幅值时,应排除人为干扰信号的影响。

附录A 激振法测试地基动力参数计算表

A.0.1 当根据激振法测试的结果确定地基动力参数试验值时,可按附表A.0.1-1~A.0.1-5的格式计算。

A.0.2 当根据激振法测试的结果确定地基动力参数设计值时,应按附表A.0.2-1、A.0.2-2的格式计算.

附录B 振动衰减测试记录表

附录C 波速测试记录表

C.0.1 当根据单孔法测试的结果确定压缩波与剪切波波速时,宜按附表C.0.1-1、C.0.1-2的格式整理。

C.0.2 当根据跨孔法测试的结果确定压缩波与剪切波波速时,宜按附表C.0.2-1、C.0.2-2的格式整理。

C.0.3 当根据面波法测试的结果确定瑞利波波速时,宜按附表C.0.3-1、 C.0.3-2的格式整理。

附录D 循环荷载板测试记录表

附录E 振动三轴和共振柱测试记录表

E.0.1 当根据振动三轴测试的结果确定试样的动力参数时,宜按附表E.0.1-1、E.0.1-2的格式计算。

E.0.2 当根据共振柱测试的结果确定试样的动力参数时,宜按附表E.0.2-1、E.0.2-2的格式计算。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和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 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 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和 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看作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 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和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 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 大优点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 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 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 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 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 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和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 法和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 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和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 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和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 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 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是利用结构物(尤其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 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 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 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和阻 尼比,但其缺点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 多的设备和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 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 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是近 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 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 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 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

地基动力特征参数的选用 浙江国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 华维松 浙江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勘察院 汪永森 一、概述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与其它结构物基础设计有着明显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动力机器基础上部作用有由机器传来的动力。由于这种动力引起基础本身的振动,甚至影响到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国标《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CTB50040-96)(以下简称《动规》)确定的机器基础设计要求是使基础由于动荷载而引起的振动幅值,不能超过某一限值。这个限值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转以及由于基础振动所产生的振动波,通过土体的传播,对附近的人员、仪器设备 及建筑物不产生有害的影响。 机器在运转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动力荷载,按其动力作用的时间形式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旋转式机器的动荷载;一类是往复式机器的动荷载; 一类是瞬态脉冲动荷载(冲击荷载)。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的一般原则,除了要保证相邻基础不受其动力作用而产生过大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外,还要求动力机器基础本身能满足下式要求: P≤γf f 式中:P ——基础底面地基的平均静压力设计值(KPa ) γf ——地基承载力的动力折减系数; f ——地基承载力设计值(KPa ) 动力基础设计时,应取得下列资料: 1 、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规格及轮廓尺寸图等; 2 、机器自重及重心位置; 3、机器底座外郭图、辅助设备、管道位置和坑、沟、孔洞尺寸及灌浆层厚度、地脚螺栓和预埋件的位置等;

4、机器的扰力和扰力矩及其方向; 5、基础的位置及其邻近建筑物的基础图; 6、建筑场地的地质勘察资料及地基动力试验资料。 其中第6条就是地质勘察部门所要提供的资料。动力机器基础勘察要求较高,除了需要提供一般建筑勘察所需的岩土试验成果外,还要提供地基动力特征参数,这些参数主要包括以下9项:①天然地基抗压刚度系数;②地基土动弹性模量; ③地基土动剪变模量;④动泊松比;⑤天然地基地基土动沉陷影响系数⑥桩周土当量抗剪刚度系数;⑦桩尖土当量抗压刚度系数;⑧天然地基竖向阻尼比;⑨桩 基竖向阻尼比。 有关地基动力特征参数如何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如何应用等方面的专题论文很少,有的勘察人员不知道这些参数如何提供,提多大合适,感到困惑不解。本文通过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用电气亚洲水利项目”这一大型工程 的详细勘察,按照设计要求,结合场地地质条件,经过公式计算,通过地质类比法,现场测试,参照《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提供了设计所需的动力参数,施工中又进行了检测,还进行静力触探对比试验,并对试验成果进行评价达到了设计要求。 二、工程概况及地质条件 该工程位于萧山经济开发区,主体建筑物为1栋机器制造联合厂房,单层高24.9m。1栋二层办公楼及其辅助建筑物;(1、液氧站2、空压站3、废水处理4、 油化库等)还有动力机器基础,总建筑面积60400平方米。 (一)重型厂房、动力机器基础的特点及对勘察的要求 1、重型厂房一层高24.9m,框架结构,屋顶轻钢结构,柱网是12×24m,厂房内设有两台150T行车,柱下最大轴力设计值8000KN/柱。 2、动力机器基础,基础形式以实体(大块)式基础为主,最大基础面积 20×20m,基础砌置深度4.0m,设计单桩竖向承载力3650KN/柱,主要设备:液压试验台200~400T油压机,数挖镗洗床,三辊卷板机,其它车、洗、镗、立式钻床等振动方式以垂直振动为主,也有水平回转,大型动力设备基础,拟采取隔振消振措施,对重型厂房,动力设备基础设计拟采用桩基础,办公楼、辅助厂房 设计拟采用天然地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三河县某中学教学楼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前言 1.1 工程概况 国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甲方)拟在三河县某中学兴建教学楼。该项目由廊坊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委托我院对其进行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工作。拟建工程由主楼组成。 根据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岩土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1.2 勘察目的及要求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本次勘察目的及要求如下:1、查明场地和地基的稳定性、地层结构、持力层和下卧层的工程特性、土的应力历史和地下水条件以及不良地质作用等。 2、提供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确定地基承载力,预测地基变形性状。 3、提出地基基础、基槽支护、工程降水和地基处理设计与施工方案的建议。 4、提出对建筑物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方案建议。 5、对于抗震设计防烈度等于或大于6度的场地,进行场地与地基的地震效应评价。 6、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7、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性特征。 8、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9、判定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0、钻孔布置原则上沿建筑物周边和建筑物主要控制线布置,最大孔距≤24米,当相邻两孔所揭露的持力层层面高差大于2米或土层性质变化较大,或存在较多孤石分布的情况时,应及时与设计院联系,共商是否适当加密勘查点示意。 11、在本工程部位应提出抗浮设计水位。 12、勘查报告应交由勘察审查所审查。 1.3 勘察依据 设计单位提出的“勘探点布置图”及“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 《建筑基槽技术规程》(JGJ120-99);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1.4 勘察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 本次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量是根据建设方及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规划图”、“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结合拟建建筑物规模及对场地岩土勘察的初步分析,参照现行规程、规范及邻近场地地质资料确定。 本次勘察按桩基勘察进行,勘探点按拟建物轮廓线及角点共布置钻孔10个(编号ZK1~ZK10),沿边线外10m处布置基槽钻孔12个(编号JK1~JK12),钻孔勘探点间距10~20m,勘探孔深39.0~41.0m(一般性钻孔进入强风化岩不小于10m,控制性钻孔进入中风化岩1~2m);基槽孔勘探点间距10~20m,勘探孔深大于20m,勘探深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我院于2011年3月23日进场施工,至4月9日完成外业工作;在钻探过程中发现局部地段可作为桩基持力层的强风化砂岩的层面起伏较大(层面坡度>10%),

地质报告

目录 1、前言 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分析评价 4、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 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建议 6、地基变形特征及沉降变形预测 7、结论与建议 附图目录(附报告后)顺序号图号图名 1 1-1 勘探点平面位置图 2 2-1~2-2 3 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表目录(附报告后)附表1:勘探点主要数据一览表 附表2:标贯试验成果表 附表3: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成果表 附表4: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数理统计表 附表5: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附表6:水质分析报告表 附表7:土层固结压缩试验曲线 附表8:岩石抗压测试报告 附表9:抽水工艺综合柱状图 附件目录(附报告后)附件1:地基土剪切波速、地脉动测试报告 附件2: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

1.前言 受平和中坊置业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平和县锦锈柚都一期场地岩土工程一次性详细勘察任务。 1.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总用地面积为31827.85m2,总建筑面积为98981.60m2,建筑占地面积约为10030.40m2。拟建场地位于平和县城关,玉溪路东南侧。场地内已填土整平,地形较平缓,钻孔孔口高程为31.75~33.32米(黄海高程)。拟建锦锈柚都一期1#、7#、8#、9#住宅楼为高层建筑,拟建物对工程差异沉降敏感程度为敏感,建筑整体倾斜要求为0.003,平均沉降量200mm,基础埋置深度为设计标高以下5.00m,2~6#、10#住宅楼、超市、店铺、幼儿园为多层建筑,底层为1层超市、店铺相连,对工程差异沉降敏感程度为敏感,基础埋置深度为设计标高以下2.00m,地基变形允许值整体倾斜为0.004,相邻柱基的沉降差为0.002L。7#、8#、9#住宅楼、10#商住楼、幼儿园范围设一层地下室,地下室埋深为-4.50m,地下室面积为7696.00m2。2~6#、10#住宅楼、超市、店铺、幼儿园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1#、7#、8#、9#住宅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该项目由厦门市住宅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拟建物特性具体情况见表1: 1.2 勘察目的与技术要求 本次勘察为一次性详勘,勘察目的是为地基基础设计提供岩土资料及相关技术参数。委托单位对本次勘察提出了具体的勘察技术要求如下: a、详细查明建筑物范围内的地层结构及均匀性,提供岩土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地脉动测试技术Word版

前言 工程抗震设计是地震区建筑物设计中的重要内容,通常除了测试场地土剪切波速,进行场地土类型划分、场地类别划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外,测试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场地脉动卓越周期的测试除了防止特殊的地震效应发生,避免拟建建筑物自振周期与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一致或接近,在地震发生时,地基与建筑物产生共振或类共振;还可依据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作为工程抗震中场地土类型划分、场地类别划分的标准,以及估算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因此, 从地脉动出发研究地基土层构造与地脉动卓越周期的关系以及不同场地类别的卓越周期特征, 以便对地基土层场地准确评价,以及有针对性地选用基础结构与埋深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 地脉动简介 在一般情况下,任何时刻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点,都可以用高灵敏度的仪器观测到非地震引起的一种振幅很小的微弱震动噪声,其位移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把这种人体难以察觉到的微小振动称为地脉动。 地脉动是由场地周围自然震源(风、海浪等) 和人工震源(机器振动源、交通工具等) 所产生, 是地面的一种稳定的非重复性随机波动。通常情况下地脉动具有频率低、振幅小等特点。 从地震观测的角度,按周期长短把地脉动分为两类:一是短周期地脉动;二是长周期地脉动,长短周期地脉动有如下区别: (1) 常时微动。为短周期地微动,一般为0. 1~1 s ,波长较短,是地微动信号中反映场地土动态特性的成分,主要是近距离的人类活动、交通运输、机械振动等人工振动源引起的。在理论上可用横波在土层中的多层反射理论解释。 (2) 脉动。为中长周期地微动,一般为1 s至几十秒,波长较长,是地微动中反映振源特性的分量,主要是由海浪、风雨、气候、雷电、火山、地震等自然现象变化引起的,由较远距离的振源或海洋波浪、大气环流及地球深部构造运动激发,可利用它研究地震、台风、火山及地球内部的其它运动,理论上可用面波传播特征解释。相对于常时微动而言,是一短期内的振动现象,故称之为“脉动”。

某小区地质勘察报告

某小区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场地位置及拟建工程概况 受某某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某某岩土工程勘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某某场地详细岩土工程勘察。 拟建场地位于 1.2 勘察目的、任务及依据的技术标准 1.2.1勘察目的 勘察目的: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规程,对拟建工程场地进行详细岩土工程勘察,提供设计所需岩土工程地质参数。 1.2.2勘察任务 我公司对其拟建工程进行详勘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其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本次勘察主要任务是: 1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建议;

3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2.3依据的技术标准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7)《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 (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等相关规范标准执行。 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拟建住宅楼层数为13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56862.21㎡,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条~

某商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之场地地基土剪切波速地脉动测试报告-secret4766

**商厦 地基土剪切波速、地脉动测试报告 **勘察院有限公司 2007年5月

**广场 地基土剪切波速、地脉动测试报告 测试: 编写: 审核: **勘察院有限公司 2007年5月

一、概况 受业主的委托, 我院承担了**商厦的勘察钻孔的波速测试和地脉动测试工作。本次测试工作的目的是对拟建建筑场地进行场地土类型和场地类别的评判,并测试场地的卓越周期和振动幅值。测试工作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地基动力特性测试规范》(GB/T50269-97)中的有关规定进行。 我院分别对场地内的zk1#、zk8#钻孔采用单孔检层法进行剪切波波速测试,并在zk8#钻孔附近进行了地脉动测试。 二、仪器设备及测试方法 仪器设备:XG—I型多功能测试仪,仪器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动态范围:96dB; 前放增益:18-60dB(8-1000倍); 道一致性:≤0.1ms; 通道数:1至3道可选; 采样间隔:0.02—4ms可调; 记录长度:512—16k可调; 剪切波测试方法:在距孔口约1.5m处放一块振板,上压大于400Kg重物,振板上安置检波器,检波器与XG—I测井仪触发孔连接,将探头放入孔中预定深度,用大于8磅大锤水平敲击振板,产生P、S波沿地层向下传播,由孔中的检波器接收沿井壁传播的P、S波振动信号并把P、S波的振动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缆由主机记录显示存储。对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后,计算P、S波传播速度。测试顺序自下而上逐点进行,测点深度基本间隔1.0m。

三、土层波速测试成果 经现场波速测试,场地内钻孔各测点的剪切波波速成果图见附图1-1~1-2。 四、建筑场地类别评判 1、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计算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一般情况下,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b 当地面5m以下存在剪切波速大于相邻上层土剪切波速2.5倍的土层,且其下卧岩土的剪切波速均不小于400m/s时,可按地面到该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c 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层。 d 土层中的火山硬夹层,应视为刚体,其厚度应从覆盖土层中扣除。 等效剪切波速V Se按下列公式计算:V Se=d0/t, n t= ∑(d i/V si), i=1 d0 ---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二者的较小值; t----剪切波在地面到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 i ---计算深度内第I土层的厚度 V 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

结构动力特性测试方法及原理

结构动力特性的测试方法及应用(讲稿) 一. 概述 每个结构都有自己的动力特性,惯称自振特性。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就是进行结构抗震设 计与结构损伤检测的重要步骤。目前,在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广泛采用振型叠加原理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但需要以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为前提。n 个自由度的结构体系的振动方程如下: [][][]{}{})()()()(...t p t y K t y C t y M =+??????+?????? 式中[]M 、[]C 、[]K 分别为结构的总体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刚度矩阵,均为n 维矩阵;{} )(t p 为外部作用力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位移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为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t y && 为加速度响应的n 维随机过程列阵。 表征结构动力特性的主要参数就是结构的自振频率f (其倒数即自振周期T )、振型Y(i)与阻尼比ξ,这些数值在结构动力计算中经常用到。 任何结构都可瞧作就是由刚度、质量、阻尼矩阵(统称结构参数)构成的动力学系统,结构一旦出现破损,结构参数也随之变化,从而导致系统频响函数与模态参数的改变,这种改变可视为结构破损发生的标志。这样,可利用结构破损前后的测试动态数据来诊断结构的破损,进而提出修复方案,现代发展起来的“结构破损诊断”技术就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其最大优点就是将导致结构振动的外界因素作为激励源,诊断过程不影响结构的正常使用,能方便地完成结构破损的在线监测与诊断。从传感器测试设备到相应的信号处理软件,振动模态测量方法已有几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振动模态测量在桥梁损伤检测领域的发展也很快。随着动态测试、信号处理、计算机辅助试验技术的提高,结构的振动信息可以在桥梁运营过程中利用环境激振来监测,并可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构动态特性(如频响函数、模态参数等)。目前,许多国家在一些已建与在建桥梁上进行该方面有益的尝试。 测量结构物自振特性的方法很多,目前主要有稳态正弦激振法、传递函数法、脉动测试法与自由振动法。稳态正弦激振法就是给结构以一定的稳态正弦激励力,通过频率扫描的办法确定各共振频率下结构的振型与对应的阻尼比。 传递函数法就是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结构进行激励(如正弦激励、脉冲激励或随机激励等),测出激励力与各点的响应,利用专用的分析设备求出各响应点与激励点之间的传递函数,进而可以得出结构的各阶模态参数(包括振型、频率、阻尼比)。脉动测试法就是利用结构物(尤其就是高柔性结构)在自然环境振源(如风、行车、水流、地脉动等)的影响下,所产生的随机振动,通过传感器记录、经谱分析,求得结构物的动力特性参数。自由振动法就是:通过外力使被测结构沿某个主轴方向产生一定的初位移后突然释放,使之产生一个初速度,以激发起被测结构的自由振动。 以上几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局限性。利用共振法可以获得结构比较精确的自振频率与阻尼比,但其缺点就是,采用单点激振时只能求得低阶振型时的自振特性,而采用多点激振需较多的设备与较高的试验技术;传递函数法应用于模型试验,常常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于尺度很大的实际结构要用较大的激励力才能使结构振动起来,从而获得比较满意的传递函数,这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往往有一定的困难。 利用环境随机振动作为结构物激振的振源,来测定并分析结构物固有特性的方法,就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FFT 理论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现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动力分析研究中,对于斜拉桥及悬索桥等大型柔性结构的动力分析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斜拉桥或悬索桥的环境随机振源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指从基础部分传到结构的地面振动及由于大气变化而影响到上部结构的振动(根据动力量测结果,可发现其频谱就是相当丰富的,具有不同的脉动卓越周期,反应了不同地区地质土壤的动力特性);另一方面主要来自过桥车辆的随机振动。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40-96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50040-9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7年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6]428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原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 1 总则 1.0.1 为了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合理地选择有关动力参数和基础形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各种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 (1)活塞式压缩机; (2)汽轮机组和电机; (3)透平压缩机; (4)破碎机和磨机; (5)冲击机器(锻锤、落锤); (6)热模锻压力机; (7)金属切削机床。

1.0.3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除采用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 基组foundation set 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填土的总称。 2.1.2 当量荷载equivalent load 为便于分析而采用的与作用于原振动系统的动荷载相当的静荷载。 2.1.3 框架式基础frame type foundation 由顶层梁板、柱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4 墙式基础wall type foundation 由顶板、纵横墙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5 地基刚度stiffness of subsoil 地基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值为施加于地基上的力(力矩)与它引起的线变位(角变位)之比。 2.2 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响应 Pz——机器的竖向扰力; Px——机器的水平扰力; p——基础底面平均静压力设计值; Mφ——机器的回转扰力矩; Mψ——机器的扭转扰力矩; Az——基组(包括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和土等)重心处的竖向振动线位移;Ax——基组重心处或基础构件的水平向振动线位移;

尾矿坝勘察报告

第1章 勘察工作概述 工程概况 1.1.1 场地位置 XX 尾矿坝位于山东省莱芜市张家洼镇御驾泉村村北,距离张家洼镇约4公里,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有专用公路直通尾矿坝,交通方便。 图片1 御驾泉尾矿坝交通位置图 尾矿坝概况 XX 尾矿坝由设计,采用上游法筑坝,设计总坝高94m ,总库容3590万m 3,属大中型库。主要由初期坝、尾矿堆积坝及排水系统组成。初期坝为滤水堆石坝(透水坝),高度29m ,堆积坝高度65m ,坝长1000m ,最终堆积标高350m 。尾矿坝汇水面积1.93km 2,坝内设7个周边多孔溢水塔,满足堆筑标高350m 以下的排水、排洪要求。 御驾泉尾矿坝 南 市 泰 安 市 淄 市 济 博 比例尺1:400000

1.1.3 尾矿坝现状 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曾于1992年委托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对一、二、三期子坝(标高295m)进行了勘察。现已堆筑至第十期子坝,标高316m(见图片2)。由于原矿中含有大量红板岩,致使尾矿中矿泥含量大,放矿后形不成干滩,无法实现上游法筑坝。随着坝体的增高和逐渐向库内延伸,坝体随之座落在尾砂和矿泥上面,为了保证安全筑坝,曾采用了碎石堆筑、旋流器沉砂护坡、土工布防渗等措施,虽然在碎石堆筑过程中有挤泥和固结作用,但对坝体的安全稳定仍构成较大威胁。曾一度出现过坝体漏矿、滩面塌陷、外排水超标、子坝难以堆筑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坝体的安全和公司的生产。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决定在316m水平改为中线法筑坝。为评价坝体的安全与稳定性,受鲁中冶金矿业集团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并完成了尾矿堆积坝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 勘察依据、目的及任务 1.2.1 勘察依据 本次勘察工作主要依据下列规范、规程及有关文件标准进行: 1、御驾泉尾矿坝岩土工程勘察委托书; 2、《上游法尾矿堆积坝工程地质勘察规程》(YBJ11-86); 3、《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ZBJ1-90);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5、《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6、《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7、《土工试验规程》(YBJ42-92)。

砂土液化判别

〈三〉地震效应分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划分,并结合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报告可知:场地位于基本烈度Ⅶ度区,建筑物应按相应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卓越周期变化范围为0.02s ~0.21s ,场地土类型整体为中硬土,局部区域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属于抗震不利地段。 〈四〉场地砂土液化判别 拟建场地位于基本烈度Ⅶ度区,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范要求,须对场地内存在的饱和砂土进行液化判别。 根据勘察成果,场地地基土中2-3层为第四系冲洪积含粘性土中粗砂层,松散~稍密状,顶板埋深0.00~3.90m ,局部区域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未达饱和状态;按Ⅶ度区计算,该层大部份粘土含量达15%左右,故初步判别为不液化地层。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范要求,对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呈饱和状态的砂土,结合标贯击数判别该层是否发生液化,对于可液化砂土层,再进一步计算液化指数,依据液化等级确定地基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级别。 砂土液化判别公式如下: ()[]ρ o w s o cr d d N N 3 1.09.0-+= (适用于地面以下15m 以 内) [] ρ o s o cr d N N 3 1.04.2-= (适用于地面以下15~20m 以 内) 式中: d s —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m ); d w —地下水位深度(m ) ρo —粘粒含量百分率,小于3或为砂土时,取3。 N cr —饱和土液化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

N o —饱和土液化判别的基准标准贯入锤击数。 对于可液化土层,按下式计算的液化指数(I ie )来确定液化等级; w d N N I i i n i cri i ie ) 1(1 ∑=- = 式中: I ie :液化指数; N i :饱和土层中i 点的实测标准贯入锤击数; N cri :相应于Ni 深度处的临界标准贯入锤击数; n :每个钻孔内15m 深度范围内饱和土层中标准贯入点总数; 并按表4的标准进行砂土液化等级划分。 表4 砂土液化等级分级标准 表 5)。冲洪积含粘性土中粗砂层(层序号2-3)液化指数I lE 为<0,均为无液化土层。因此综合判定本场地无可液化地层分布。

RS1616KP基桩动测仪操作方法

一、安全规定: 1、岩海产品绝大部分以直流供电为主,交流供电为辅,在接通交流市电使 用本产品之前,请将机壳接地端接地; 2、本公司产品应在规定的电压范围内使用,市电 AC220V±10%(个别 AC380V ±10%)、直流电 DC12V±5%(部分仪器 DC6V±5%),否则极易引起仪器故障; 3、工程测试,测试者应注意仪器及其附属物坠落伤人,或摔坏仪器;相 关 人员还应注意自身安全,进入工程现场应配戴安全帽及其它防护用品。特别提示: 本系统光电耦合旋钮和四热键可组成两套独立的指令输入系统互为替代 使用,也可灵活交叉使用,其中后一种方式能使阁下的操作更为快捷。 一、仪器面板说明 1、动测仪左侧面(图1-1) 图1-1 动测仪左侧面 * VEL:反射波法速度计接口; * ACC:反射波法加速度计接口。 2、动测仪右侧面(图1-2)

图1-2 动测仪右侧面 * DC IN:直流稳压电源输入接口; * ON-OFF:动测仪电源开关。 3、前面板(图1-3) 图1-3 动测仪前面板 * 电源能量指示光柱:用于动测仪供电电压(+12V)的能量指示。当能量指示光 柱只剩下最左边一格点亮时,表示动测仪内部的电池能量 即将用完,需要立即充电。 * 光电式旋转键盘开关:此开关可左旋、右旋和压下(立刻释放) 三种操作。类似 于计算机中的鼠标,借助于中文提示菜单,此旋转开关可 完成全部功能操作。 * 功能键:功能键有四个:F1、F2、F3和F4,其功能定义如 下: F1:光标左移;

F3:光标右移; F2:进入主菜单或确认当前操作; F4:进入磁盘操作或取消当前操作,四个功能键可以全部取代 光电式旋转开关的功能。 4、后面板(图1-4) * POWER:机内电池/外接电源切换开关;INSIDE表示使用机 内电池,OUTSIDE 表示使用外接电源。 * CHARGE:机内电池充电控制开关;充电时置为ON,不充电时置为OFF。 * PRINTER:打印机接口,并行通讯口。 * RS-232:串行通讯口。 * RS MODE:高应变RS模式接口。 * PDA MODE:高应变PDA模式接口(选配件)。 * EXT:外触发输入端子。 * :仪器接地端子。 图1-4 动测仪后面板 5、19芯短电缆 19芯短电缆是用来做其他工程物探使用的,譬如:剪切波、瑞利波、地脉动,也可以用 作多通道基桩低应变测量。 短电缆的一端为19芯孔式圆形插座,可与仪器后面板上的“RSMODE”高应变电缆插 座相连接;另一端有7个Q9插头,分别标注有A1、A2、A3、A4、E1、E2、E3字样。其中 A1~A4为低增益通道,可作为4通道基桩低应变测量使用,此时在“测量类型选择菜单”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激振法测试

地基动力特性测试激振法测试 4.1 一般规定 4.1.1 本章适用于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测试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动力特性,为机器基础的振动和隔振设计提供动力参数。 4.1.2 属于周期性振动的机器基础,应采用强迫振动测试。 4.1.3 除桩基外,天然地基和其它人工地基的测试,应提供下列动力参数: (1)地基抗压、抗剪、抗弯和抗扭刚度系数; (2)地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第一振型以及扭转向的阻尼比; (3)地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以及扭转向的参振质量。 4.1.4 桩基应提供下列动力参数: (1)单桩的抗压刚度; (2)桩基抗剪和抗扭刚度系数; (3)桩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第一振型以及扭转向的阻尼比; (4)桩基竖向和水平回转向以及扭转向的参振质量。 4.1.5 基础应分别做明置和埋置两种情况的振动测试。对埋置基础,其四周的回填土应分层夯实。 4.1.6 激振法测试时,除应具备本规范第3.0.1条规定的有关资料外,尚应具备下列资料: (1)机器的型号、转速、功率等; (2)设计基础的位置和基底标高;

(3)当采用桩基时,桩的截面尺寸和桩的长度及间距。 4.1.7 测试结果应包括下列内容: (1)测试的各种幅频响应曲线; (2)地基动力参数的试验值,可根据测试成果按本规范附录A第A.0.1条的格式计算确定; (3)地基动力参数的设计值,可按本规范附录A第A.0.2条的格式计算确定。 4.2 设备和仪器 4.2.1 强迫振动测试的激振设备,应符合下列要求: (1)当采用机械式激振设备时,工作频率宜为3~60Hz; (2)当采用电磁式激振设备时,其扰力不宜小于600N。 4.2.2 自由振动测试时,竖向激振可采用铁球,其质量宜为基础质量的1/100~1/150。 4.2.3 传感器宜采用竖直和水平方向的速度型传感器,其通频带应为2~80Hz,阻尼系数应为0.65~0.70,电压灵敏度不应小于30V·s/m,最大可测位移不应小于0.5mm。 4.2.4 放大器应采用带低通滤波功能的多通道放大器,其振幅一致性偏差应小于3%,相位一致性偏差应小于0.1ms,折合输入端的噪声水平应低于2μV。电压增益应大于80dB。 4.2.5 采集与记录装置采用多通道数字采集和存储系统,其模燉转换器(A/D)位数不宜小于12位,幅度畸变小于1.0dB,电压增益不宜小于60dB。 4.2.6 数据分析装置应具有频谱分析及专用分析软件功能,其内存不应小于4.0MB,硬盘内存不应小于100MB,并应具有抗混淆滤波、加窗及分段平滑等功能。 4.2.7 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其工作温度应在-10℃~50℃范围内。

建筑场地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报告

武汉建科科技有限公司WA VE2000场地振动测试仪 (以下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正式报告中须去掉本规定格式中的注释红字)建筑场地剪切波速及地脉动 测试报告 工程名称: 工程地点: 委托单位: 检测日期: 报告编号: ※省※研究院 ※年※月※日

※工程 单孔波速法地脉动测试报告测试人员: 负责人: 报告编写: 校核: 审核: 审定: ※省※研究院 (盖章) ※年※月※日

一、前言 受※的委托,※省※院于※年※月※日对※工程拟建场地进行单孔波速法、地脉动测试。该场地位于※路※号,根据场地条件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等有关规定,本场地共完成K16#、K37#、K69#、K75#、K82#、K96#六个孔剪切波速及场地脉动测试工作。测试的目的是对拟建建筑场地土的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进行划分,以确定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本项目工作技术要求: 1、 测定场地20米以内的等效剪切波速; 2、 测定场地地脉动; 3、 确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二、检测设备、基本原理 1、检测设备 检测设备采用武汉建科科技有限公司制造的W A VE2000场地振动测试仪,检测设备及现场联接见图1。 1-场地振动测试仪 2-重物 3-木板 4-外触发传感器 5-三分量探头 6-探头信号传输线 7-外触发传感器信号线 8-钢丝绳(或尼龙绳) 图1 单孔波速测试示意图 2、剪切波速及地脉动测试基本原理 单孔剪切波速法(检层法)测试基本原理: 用木锤或适宜的铁锤分别水平敲击水平放置孔口的木板两端,地表产生的剪切波经地层传播,由孔内三分量检波器的水平向检波器接收SH 波信号,然后读取正、反两方向的实测波形,找出波形交叉点,读取初至波传播时间,进而计算出各测点(层)剪切波速值及其它相关参数。 地脉动测试原理: 地脉动测试时应选择外界环境干扰极小的深夜进行。测试时将地脉动拾振器放置于平整场地地表土上,一般按东西向EW 、南北向SN 、垂直向VR 三个方向放置。测试时由三分量拾振器分别接收三个方向的脉动信号,信号再通过放大,采集仪记录,即可在时域曲线上分析信号幅值大小,从频率域曲线上分析其频率组成并确定场地卓越周期值。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按下列公式计算: ∑=÷=÷=n i si i sc v d t t d v 10) (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第七章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7.1概述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是反映结构本身所固有的动力性能。它的主要内容包括结构的自振频率、阻尼系数和振型等一些基本参数,也称动力特性参数或振动模态参数。这些特性是由结构形式、质量分布、结构刚度、材料性质,构造连接等因素决定,但与外荷载无关。 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量测结构动力特性参数是结构动力试验的基本内容,在研究建筑结构或其他工程结构的抗震、抗风或抗御其它动荷载的性能和能力时,都必须要进行结构动力特性试验,了解结构的自振特性。 1.在结构抗震设计中,为了确定地震作用的大小,必须了解各类结构的自振周期。同样,对于已建建筑的震后加固修复,也需了解结构的动力特性,建立结构的动力计算模型,才能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2测量结构动力特性,了解结构的自振频率,可以避免和防止动荷载作用所产生的干扰与结构产生共振或拍振现象。在设计中可以便结构避开干扰源的影响,同样也可以设法防止结构自身动力特性对于仪器设备的工作产生干扰的影响,可以帮助寻找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震,隔震或消震。 3.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可以为检测、诊断结构的损伤积累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由于结构受动力作用,特别是地震作用后,结构受损开裂使结构刚度发生变化,刚度的减弱使结构自振周期变长,阻尼变大。由此,可以从结构自身固有特性的变化来识别结构物的损伤程度,为结构的可靠度诊断和剩余寿命的估计提供依据。 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可按结构动力学的理论进行计算。但由于实际结构的组成,材料和连接等因素,经简化计算得出的理论数据往往会有一定误差。对于结构阻尼系数一般只能通过试验来加以确定。因此,建筑结构动力特性试验就成为动力试验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是以研究结构自振特性为主,由于它可以在小振幅试验下求得,不会使结构出现过大的振动和损坏,因此经常可以在现场进行结构的实物试验,正如本章所介绍的试验实例。当然随着对结构动力反应研究的需要,目前较多的结构动力试验,特别是研究地震,风震反应的抗震动力试验,也可以通过试验室内的模型试验来测量它的动力特性。 结构动力特性试验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激振法和环境随机振动法。人工激报法又可分为自由振动法和强迫振动法。 人工激振法是一种早期使用的方法,试验得到的资料数据直观简单,容易处理;环境随机振动法是一种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发展基础上采用数理统计处理数据的新方法,由于它是利用环境脉动的随机激振,不需要激振设备,对于现场测试特别有利。以上任何一种方法都能测得结构的各种自振特性参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分析专用仪器的普及使用,为各种方法所测得的资料数据提供了快速有效的处理分析条件。 7.2人工激振法测量结构动力特性 7.2.且结构自振频率测量 一、自由振动法 在试验中采用初位移或初速度的突卸或突加荷载的方法,使结构受一冲击荷载作用而产生自由振动。在现场试验中可用反冲激振器对结构产生冲击荷载;在工业厂房中可以通过锻锤、

详细勘察任务书

岩土工程详勘任务书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一期装机容量20MWp,建成后并入**电网。 拟建建(构)筑物:综合楼,框架结构,二层;配电室、SVG室,框架结构,一层;逆变器室,砌体结构,一层。光伏支架厂区。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确定拟建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二、勘测任务及要求 1、勘察任务 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 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 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 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 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 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9) 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做出评价; 10) 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降水方案进行分析评 价; 11) 详细成果应满足施工图设计需要; 12) 现场测绘,并提供等高线地形图; 13) 查明红线内土地面积与土地挂牌面积是否相符; 14) 查明周边市政道路标高、中心点坐标及道路断面; 15) 查明常水位湖岸线(标高及坐标); 16) 提供周边水文条件(常年最低水位、最高水位、平均水位,50年、100 年一遇水位,历史最高水位等)。 2、勘察内容 1)电池板支架范围内钻孔间距50~100米,至少有1个控制性探孔(复杂场地应适当增加探点数),孔深10米;综合楼(6个钻孔,设置在建筑物角部、长边中部)、配电室、SVG室(2个钻孔,对角线设置)间距15~30米,钻孔深度15米。每个建筑物至少有1个控制性探孔。 2)地勘单位根据总图布置勘探点交设计院审核确认后实施。 3)查明厂址区的地形地貌和地层的分布、成因、类别、时代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场地土的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及压缩系数、土的内摩擦角、粘土的内聚力等计算参数和桩基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4)查明区域地质构造,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5)判明场区内有无影响建筑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及其危害程度;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6)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滨、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7) 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和水位变化幅度及规律,分析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 施工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给出腐蚀性评 价,提供基础抗浮水位标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