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美学第五章艺术美

旅游美学第五章艺术美

旅游美学第五章艺术美
旅游美学第五章艺术美

第五章艺术美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书法、中国画、雕塑的一般知识,理解书法、中国画、雕塑的审美要素,掌握书法、中国画、雕塑的审美特征,能对书法、绘画、雕塑景观进行简单赏析。

本章的内容是对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导游文化基础知识》一书中有关书法、绘画、雕塑知识的补充和延伸。通过本章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书法、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的审美素养,提高其工作实践中的欣赏能力,为其更好地向外国游客讲解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塑艺术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旅游中常见的艺术品:书法、绘画与雕塑的审美展开,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形成与发展及一般知识,中国画的发展和分类,中国书画的基础常识,雕塑景观的审美要素和表现手段,并重点探讨了中国书法、中国画和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和欣赏方法,以及中西绘画、雕塑艺术的审美差异。

[教学重点]

中国书法、绘画、雕塑的审美要素和审美特征

[教学难点]

中西造型艺术的对比赏析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

中西艺术美的对比赏析

[教学过程]

第一节书法艺术美

汉字是人类文明里唯一传承超过五千年的文字。它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年轻的文字。伴随汉字书写孕育而生的书法艺术,体现着东方文明的核心价值。九宫格匡正的是认真,笔阵图再现的是自然,行气律动的是生命,作品书写的是实践。中国书法“计白当黑”的点画之间,有着对于东方美学“空”与“无”的最深的领悟。

一、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先秦书法

中国书法的形成与发展,是与中国文字的诞生与演变联系在一起的。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书法就是对这象形图画文字进行加工美化,将其提炼成美的书写

形式。与其他文字相比,中国文字既有实用性,又有独立的价值。而书法与文字之间的区别,则在于书法主要是供欣赏,文字主要是为实用。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的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小知识】书画同源

【趣味阅读】王懿荣因“病”得福发现甲骨文

金文指古代铜器上铸的或刻的文字(又称铭文)。青铜古称“金”,这些青铜器上铭刻的文字,也通称“金文”或“吉金文字”。早期金文与甲骨文同一时代,但比较起来,青铜图像文字更庄重繁复,更像是美术设计图案,甲骨文则是全然为书写存在的文字(图5-2)。如果说早商金文是国家庙堂典礼用的纪念性文字,端正华丽,慎重而装饰性,是“正体”,那么契刻在龟甲牛骨上用于卜卦的甲骨文则是日常生活中通用的“俗体”,随意活泼,也较为务实简单。

除金文外,石鼓文是传世最早的石刻文字。石鼓文世称“石刻之祖”,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见图5-5)。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二尺,径约三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现今只流传下二百余字。石鼓文的字体,圆浑融劲,古朴雄茂,上承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削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二)秦汉书法

《说文解字序》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书,八曰隶书。”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面貌。

小篆以秦刻石为代表,如今尚存的《泰山刻石》、《琅琊台刻石》。一般认为秦刻石小篆为李斯所书,其书体笔画瘦硬圆润,布白均整,故又称“玉箸篆”。另外还有刻铸在诏版与权量上的篆书,称为秦诏版。由于《秦诏版》上的文字经过反复传刻和大量的制作,后来渐渐变得粗糙起来,笔画也疏略了许多,有些到最后已完全变成了后世的隶书字体,出现了方折之笔,大小参差错落,有的字形偏方带有点横势,故也有人把《秦诏版》的文字或其它类似的文字称之为“秦隶”。秦代铜器铭文并不常见,因其王朝时间较短,在历史上留下的文物并不多见。目前根据出土考证的秦代铜器铭文,一般有:虎符、诏版铭文和诏量铭文三种。

【案例赏析】秦杜虎符

汉字从“篆体”改变为“隶体”,是书法史上的大事。篆书基本上已经形成方形的字体结构,但线条还是以圆形曲线为主。隶书则“破圆为方”确立了汉字以水平垂直线条为基本元素的方形结构,这一文字的定型经过两千多年,由隶入楷,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太大的改换。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案例赏析】《云梦睡虎地秦墓简》(秦隶)

汉代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汉代隶书成为正体,官方刻石立碑、宣告政令,都用隶书。章草为隶书的草写,西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东汉章帝时杜操均擅章草。章草保留了隶书的波磔,但是速度快很多,明显是大量抄写发展出来的需要。章草的字与字之间各自独立,并不相连,书写速度的加快只在单字范围内,还没有发展出字与字连接的“行气”。今草书家以东汉书法家张芝为代表,有“草圣”之称。张芝将当时字字区别、笔画分离的章草,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富有独创性,在当时影响很大。张芝与曹魏时期的隶、楷书家钟繇,东晋末年的王氏父子王羲之和王献之并称“书中四贤”。

【案例赏析】蔡邕《熹平石经》(汉隶)

【小知识】汉隶的“波磔”与飞檐

(三)魏晋南北朝书法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空前繁荣。晋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代书法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晋代在玄学影响下,追求和谐统一的“中和”之美的书风。后人用“尚韵”来概括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

南北朝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

从汉至魏,书法艺术主要是应用于碑的书写。晋初,碑书衰落,而写于纸和绢上的贴兴起。写碑到写贴的转变,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写贴讲究用笔用墨,但笔墨又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为中国书法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隋唐五代书法

唐代是我国书法美学的第二个高峰,其风格浑厚雄健,崇尚阳刚之美,后人谓之“尚法”。

隋唐是楷书的中兴时期。南北朝的楷书多受篆隶影响,趣味胜过法则。至隋唐,楷书才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严谨端庄。书法史上常习惯说“唐人尚法”。“法”这一个字或许可以理解为“法度”、“结构”、“间架”,也可以理解为“基本功”的严格。

【案例赏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唐人的狂草也是一代风流。狂草当推“颠张醉素”。

而狂草与正楷的相互激荡交融,在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看得最为清楚。

(五)宋元明书法

宋代是书法美学的第三个高峰,或崇尚阴柔之美,或追求“狂绢”之风,后人谓之“尚意”。宋代书法不及唐代“风骨内敛”,然“精神外拓”;不太擅长楷书,然长于行草书,表现个性,多字外风韵。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称为宋四家,其书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在书法史上的贡献还有一点,就是丛贴的刊刻。特别是《淳化阁帖》,系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这些法帖对保留传播晋唐墨迹其功甚大。

中国书法唯魏晋、唐、宋形成显著风格,晋书平和、含蓄,唐书刚健、雄强,宋书自由、奔放。元明有书法大家,却无创新。元明两代的书法被后人称为“尚态”,追求形式和表现。

(六)清代书法

清代文人不避世俗,大量吸收民间书写形式的生命力,不把书法美学局限在狭隘的“书法家”圈子来看待,使新书法的创造力不断绝于文人的因袭习惯。相较前代书法,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多了几分古朴与拙趣。其中,碑学的兴起功不可没。清代中叶碑学的兴起,打破了宋、元、明以来的帖学垄断,在篆、隶、北魏书上超逸前代,开创了一代书风。

碑学大家,金农(冬心)、伊秉绶(墨卿)、邓石如(顽伯)鼎足而三,冠冕群流。

【趣味阅读】清代“绘本工作者”金农

二、书法艺术的审美要素和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要素

1.笔法

书法首先讲究笔法。笔法就是指笔锋的变化与方法。笔法的技巧在于用锋。

书法的用笔除了笔法之外,还包含笔力、笔势、笔意三个要素。笔力就是力量感,要求线条坚实而富有韧力弹性。笔势指线条的势态,方向感、运动感,是书写时动作姿态留在点画上的痕迹。常说的点画线条的呼应、顾盼、连贯、笔断势连,就是指此。光有笔法与笔力而无笔势,就好比缺乏表情与灵性的木偶人。笔意指线条点画的感情与意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笔情墨趣”。

【小知识】笔法介绍

2.墨法

墨法即用墨的技巧。“字本与笔,而成于墨”,没有墨色的变化、配合,用笔效果就难以达到。墨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与笔法的轻重缓急相融合,丰富了书法作品的节奏层次,使书法作品的韵味更足。

墨法一般可分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渴墨、涨墨等。

墨法与笔法的提按轻重以及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笔实则墨沉,笔飘则墨浮。用新墨、清水与新笔作书,则有清新之趣,用宿墨、脏水与秃笔临池,则有沉郁

之气。要使墨色丰富,要善于用水。水虽无色,但墨色的多变,依水而存。清代张式《画潭》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以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人水墨并称,实是至理。”

3.章法

中国书法的“形”美,实际上就是字态的形象美和布局的章法美。

广义的章法包括书法的款式格局,书法的款式格局一般有屏条、中堂、巨幅、对联、匾额、横披、长卷、册页、扇面、签条等。

狭义的章法就是指整幅作品的谋篇布局,也称作布白,绘画上称为构图。人们习惯上称字体结构为“小章法”,整幅作品布局为“大章法”。

点画的书写、结体和布局是书法艺术造型的三大基本要素。研习集点画成字的方法叫结体。研习集多字成篇的方法叫布白。

字的结体,就是字的间架结构,即一个字的笔画多少、稀密关系和比例。字中有点画的地方叫黑,无点画的地方叫白。点画与空白都是字形结体不可忽视的因素,点画与空白安排得当,方能虚实相生,显出一个字的美。

结体为点画与点画之间的关系,布局则为字与字之间的关系。布局的妙处在于变化。中国书法的布局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既无纵行,又无横列;第二种有纵行,无横列;第三种纵有行,横有列。

从整幅作品来看,布白可分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为“平正之白”;另一类是行、草、草篆、草隶,为“散乱之白”。考虑布白,重要的是处理好虚实关系,书法中点画的运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积画成字,积字成行,积行成篇,全篇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在创作中,一气呵成。

4.神采

中国书法“神”的美,实际上就是书者用点线表现出来的一种内在的美。“形质成,而性情见”,神采是书者通过用笔、用墨、章法等形式和规则在书法作品中所体现出的精神气质和格调风韵。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必有其内在的生命形势,点画之中蕴含着书写人的精神,思想,情致等。汉扬雄说“书为心画”,从某种意义上说,书写是人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书写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这是掩饰不了假装不得的。

书法可以表现书写者的喜怒哀乐。王羲之的《兰亭序》表现出一种平和、自然的感情;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将其悲愤的心情真实地表现出来。明代大书法家祝允明认为:“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

【趣味阅读】笔墨纸砚谁是老大?

在阅读中要掌握笔的四德、墨的分类、三大名砚及好的砚台选择标准、宣纸。

(二)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1.书为心画

早在西汉时扬雄就提出了“书为心画”的观点,认为书法艺术作品是书家思想意识、德行、品藻的直接反映。因此在书法欣赏评鉴上,尤重知人论世,将作品与书者的时代背景、阅历操守联系起来分析,方能深入知道一些奥秘。

书法的鉴赏可以是多层次的,字的外形写得好虽不失为一种形式美,但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书法的极致和人的精神相通。

【小资料】欧阳询书法的法度与森严

2.书肇于自然

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

在长远的书法活动中,自然的景物、事物、动物等启迪了书法者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金农《鲁中杂诗》说:“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笔式十二章》中说:“每作一横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军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曲折如钢钩;每作一纵如足行之趋状,如惊蛇之秀水,激楚浪以成文。”书法,可以说是人对自然事物的感悟,是对自然规律和自然美的认识和理解,书法在本质上反映自然,揭示宇宙规律,富于深刻的哲理性。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一幅完美的书法作品就是顺乎自然。“书法无意乃佳”。被誉为行书翘楚的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皆为稿本,正因为书者无意作书,不是为书法作品而写,所以书写时自然流露出书写者的喜怒哀乐,写的神采飞动,极尽自然之妙。

三、书法艺术的欣赏方法

学习书法先从基本点画开始,然后学习结体,再是章法布局。而欣赏书法作品,则与之相反,必须从整体开始,再到局部,继而深入内核。就如看一个人,一见面“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

因此,书法欣赏首先要从作品大的艺术效果着眼。

先观其神采。观书法作品所显现的一种精神气韵。

次审其法度。字的点画要具筋骨,笔力要劲健。不同的书体要符合各自的法度。大体而言,篆书结体严谨,曲线圆润自然;隶书结体扁平,点线稳中有动;楷书结体端庄,线条韵度平和;行书结体流畅,节奏的韵律动人;草书结体飞扬,旋律狂奔不拘。整幅作品布局构图应大小合宜、疏密得当、虚实相生、意脉连贯、首尾呼应、变化有致。

再识独创。杰出的书法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正所谓“书如其人”。王羲之的妍美潇洒,颜真卿的雄浑刚健,张旭的狂放激越,赵孟频的秀媚温润,无不体现书家的人格、个性。杰出的书法作品不仅有鲜明的个性,而且带有时代的特征。书法艺术的风格是随时代而变化的,一部中国的书法史,也就是一部书法创造的历史,不仅创造了各种书体,还形成了各种书法流派和各个书家的独特风格。艺术风格的演变,体现了各个不同时代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后展联想。书法艺术欣赏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由于书法艺术本身的表现形式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作品所表现的精神内涵,往往呈现某种朦胧的特点。这种朦胧,不同于晦涩,更能引发欣赏者心理上的活跃。欣赏书法时,欣赏者在脑际经常出现种种浮游的意象,由点画而产生各种联想、想象。

第二节绘画艺术美

绘画是运用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笔触等造型语言在二度平面上塑造塑造艺术形象,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绘画根据所使用的工具材料,可分为素描、油画、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版画、壁画等;根据所表现的内容或对象,可分为历史画、风俗画、肖像画、风景画(山水画)、花鸟画、静物画等;还可以按照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分为中国画、日本画等。其中,中国画是具有浓郁东方色彩的绘画,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领域中不仅自成体系,而且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作为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艺术形式,历来为中外游客所欣赏。

一、中国画发展概述

学生自学,课堂展示各时期代表作,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画发展历程。

【趣味阅读】《富春山居图》经历的曲折离奇

二、中国画的分类

从用色上分,中国画可以分为水墨画和设色画,设色又可分为金碧、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绛等。中国画重视设色,因此古代把图画叫做“丹青”。丹指朱砂,青指蓝靛,都是绘画中常用的颜色。

从表现手法上分,中国画可以分为写意、兼工写和工笔。写意画就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多画在生宣纸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写意画十分注重用墨,如徐渭画墨牡丹,一反勾染烘托得表现手法,使用泼墨法。相比写意画用粗放、简练、洒落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工笔画则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工笔画一般是在经矾水加工过的熟宣纸或熟绢上,用工细流畅的墨线勾勒出所画物象的轮廓,也就称为白描稿,然后用淡墨或色笔染出物象的阴阳向背,在此基础上染一层底色,一般是用石绿用赭石作底色,石青用花青做底色等,底色染好后再正式上色。无论染底色还是正式上色,都要在每上一笔墨或填色后,用含有清水的毛笔晕染一次,用来重开墨或色的痕迹,还要反复多次,这就是俗称的三晕九染。因为在晕染设色的过程中覆盖了部分轮廓线,所以,等到最后一次色着完后,要根据所绘画的物象不同,用墨或色按照原来的轮廓线再重新勾勒一遍,这样可以使线与色融为一体。等到全部完成后,如果感觉画面色彩厚度或深度不够,可以在画的背面用淡墨水或色重新多次渲染。由于设色的轻重、浓淡、厚薄的不同,工笔又分为工笔重彩和工笔淡彩。兼工带写则是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近似小写意和没骨工笔之间的一种画法。有时既可以采用一些工笔的画法,也可以采用粗画细染的方法,即采用大写意泼墨粗画,再用工笔的烘染法细染收拾,放而不羁、细而不腻,效果非常好。

从题材上分,中国画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山水画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主要有水墨、青绿、金碧、没骨、浅绛等形式。花鸟画通常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作为一个独立画科出现在唐代,如初唐的薛稷就是著名的花鸟画家、画鹤名手。人物画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包括人物(如五代南唐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徐悲鸿的《泰戈尔像》)、道释(以道教、佛教为内容的绘画)、风俗(以一定地区、民族或一定社会阶层人们的日常活动、生活面貌、民俗风情等为描绘题材的绘画)、仕女(以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如唐代周昉的《挥扇仕女图》卷、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肖像画(别称写真、传神,专指描绘人物形象之画,可分为头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等。

按画家的社会阶层分,中国画可分为院体画、民间画和文人画。院体画是一种宫廷绘画,其作画主体大多为由宫廷专职画师,因而作品的题材内容、审美趣味、价值取向乃至表现手法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帝王贵胄和皇亲国戚好恶的影响。如宋代的宫廷绘画以写实风格为主,画史上有关宋徽宗告诫画家们孔雀升墩先举左脚的故事,以及他对月季花在不同季节和时辰里不同姿态色仔细分辨,就很能说明这位帝王画家在艺术上对写实风格的追求。尚富贵。民间画是指除了专业画家、文人画家之外的、专以绘画为生存手段、迎合一般市井习俗而从事绘画的街头艺人和劳动人民所作的画作,其作品多乡土气息,实用性较强。虽然没有院体画严格的技巧训练,也没有文人画所展现的文学和理论素养,但它朴实、热烈的优点是另两者所不及的,有时也被文人画和院体画所吸收。文人画是封建文人士大夫创作,是一种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文人思想的绘画,它强调神似和意趣。其题材多为梅、兰、竹、菊、高山、渔隐之类,文人画家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来抒发心灵感受,这些景物亦然是君子的化身。

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

三、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一)横展竖张巧卷轴

中国画一般是卷轴式的,竖式大幅称立轴、横尸长幅为手卷,收时卷起,观

时展挂。这种卷轴样式,是中国画的艺术本质决定的。中国画崇尚写意,其目的不在于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情墨趣抒放胸臆、寄托情思。画家往往只作山水的一个局部,花果的一枝一实,人物则处在空白之中,所有那些未画上去的,都留给观者用想象填充。“计白当黑”,空白也是画的内容,所以卷轴的上下左右都留有空白,这空白即是画中空白的延伸,也是供欣赏者想象的空间。

中国画的构图不像西洋画那样采取静止的焦点透视,而是常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利用卷轴展开景观。与西洋画忠于物象的透视准则相比,中国画家更注重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处理构图时常采用鸟瞰式的观察方法和所有移动视点的独特方式,以及高度提炼概括得手法来处理纷呈繁杂的自然物象。这种以景物连缀出不同时间的情节,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特征之一。

(二)线造万象墨生辉

中国传统绘画重视笔墨。用线条造型,使中国画风格侧重于表现而非再现,侧重于写意而非写实,不像西洋画那样重视光线体面。因为线条本身是对自然物象的抽象,它表达的不是肖似对象的形,而是对象最本质的特征,同时是艺术家自己的情感、情绪。线的长短、缓急、粗细、刚柔、顺折等,都传达出不同的感觉。线条因笔的运行而富有多种表现力,可以勾勒形体,也可以皴1擦出体积。例如若干平行或穿插的长线组成披麻皴,能表现延绵层叠的山石;粗壮的侧锋短线组成斧劈皴,可表现出俊俏的峰峦。

(三)诗书画印合一体

中国画有的作品仅有寥寥数笔,形象似简练粗率,却在画幅中题了不少字;有的半幅是诗,半幅是画;更有许多历代名画在流传中被不断添上印章和题跋。画中的诗文或是对景物的吟咏,或是对作画心境的记录,或是以画赠友的酬唱,总之,是画家对人生的看法与心态的披露。从形式上看,画中的诗文是画的有机部分。何处该以诗文填补,都在画家经营运思之中。画论称之为“补画”,但“补”的意义不是填充空处,而是形成书画浑然的面貌。许多画家的书法风格与其画的风格相近,使作品呈现出统一的意韵。画上的章也是,印章的大小、多少]位置都使画更完美,故有“印章虽小压千斤”之说。

1水墨画中时断时续的线条,叫做“皴”,主要用来画山石和树皮等景物。常用的皴法有雨点皴、斧劈皴、披麻皴、牛毛皴、折带皴、云头皴、米点皴等。

【趣味阅读】宋徽宗评画

【议一议】宋徽宗评画的标准当中,可以看出中国画怎样的审美取向?

四、中国画的欣赏方法

(一)以理解的态度加以点评

(二)把握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时代特征

(三)培养艺术形式感觉

(四)尊重自我感受,尊重自己的直觉与联想

【小知识】书画各部位的名称及含义

第三节雕塑艺术与欣赏

雕塑与书法和绘画同属于造型艺术,不同的是,雕塑艺术属于立体造型。它是用三维空间的体积,表现某种形象和节律,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由于雕塑的表现手法是高度概括,因此,它往往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一个时代的标志,一旦立于通衢大道,雕塑就具有某种“强迫性”,让人不得不注意它的存在,从而像建筑艺术一样,直接成为人们生活环境的一部份。具有代言人身份的雕塑作品,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游客解读目的地(国)的关注点。因此,了解相关的雕塑艺术常识,掌握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并能运用雕塑艺术的基本常识对旅游地雕塑进行鉴赏,是旅游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美学素养。

一、雕塑艺术的审美要素

物质实体性的形体及其空间变化,是雕塑艺术最主要的语言,但光有体积、占有空间还不一定是雕塑艺术,一定要使体积和它们形成的空间体现一定的思想感情,才会形成雕塑艺术。因此,雕塑艺术作品的审美要素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体积与空间,思想与情感。

雕塑艺术的体积组合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特色:一是特别讲究影像,所谓影像就是雕塑的基本轮廓所形成的影子似的形象。雕塑一般都立在大庭广众之中,要让人们在远处一眼就望见是什么东西,所以它的影像表现力要特别强,不需要细看,一接触就能把人抓住。二是要组织突出点,就是雕塑的重点,以此突出雕塑的中心。

【案例赏析】亨利·摩尔《皇帝与皇后》

【案例赏析】米开朗琪罗《被缚的奴隶》

与绘画等艺术相比,雕塑更加注重以形体动作来表现微妙的感情。思想与情

感的表达,让雕塑艺术在抽象与具象之间“自由”变换频道。

【案例赏析】马约尔《地中海》

【案例赏析】何鄂《黄河母亲》

【案例赏析】《胜利女神》

【案例赏析】《断臂维纳斯》

【小资料】雕塑的残缺美

【想一想】为什么断臂维纳斯让人觉得更美?

二、雕塑艺术的表现手段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指的是以各种可雕的(如金属、木、石等)、或可塑的(如粘土等)材料,在三度空间里塑造的可见的实体形象艺术。

其表现手段,根据雕塑实体能否附着于背景材料上,可分为圆雕与浮雕两种形式。圆雕指不附着于任何背景上,适于多角度欣赏的、完全立体的雕塑,如罗丹的《思想者》(等。浮雕则指在平面上雕出形象浮凸的一种雕塑,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等。浮雕只能从一个方面进行欣赏,所以它可以附着在建筑平面、用具器物等背景材料上。依照表面凸出厚度的不同,又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等。

此外,根据雕塑艺术作品的形象是否具体,在表现方法上又有具象与抽象之别。具象,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感情,如米开朗琪罗《濒死的奴隶》;抽象,用抽象的形体来表现概括的情绪,如亨利·摩尔《斜倚的人形》。

【趣味阅读】摩尔雕塑的孔洞与太湖石

三、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天趣盎然的审美趣味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受到中国哲学思想尊重自然,顺乎自然,天人合一,与自然融而为一的影响,追求“天趣”,即“虽由人作,乃似天成”,主张最好不露斧凿痕。其典型代表如霍去病墓的石雕群。这种天趣盎然的审美趣味影响到了中国的木雕、竹雕,直至现在的根雕。园林太湖石的叠石手法,也能看到这种审美观点的影响。这一审美原则到了19世纪后半叶,才通过日本传到了西方,影响了全世界。

【案例赏析】霍去病墓的石雕群

(二)神采飞扬的个性融入

儒家的清醒理性,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精神。体现在雕塑艺术上,主要表现为“神采飞扬”的个性特征。像佛教的石窟造像和道教宫观的人物塑像多有一种接地气的“烟火味”,就连以数以万计兵阵布势的秦始皇兵马俑也是整齐划一中有生动深刻的人物刻画。

【案例赏析】秦始皇兵马俑

【案例赏析】晋祠彩塑侍女像

【案例赏析】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

【案例赏析】天水麦积山第123窟童女像

【小资料】筇竹寺罗汉像

(三)环境设计的思想体现

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雕塑艺术中的体现,除了取材雕塑就材取势,顺势而为外,还表现为使雕塑与周围环境产生内在联系。将雕塑和建筑以及环境融为一体,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鲜明特征。

【小资料】四川大足十二圆觉洞的环境设计

(四)传神达意的写意语言

和中国绘画一样,中国雕塑艺术同样强调对象精神和气韵的表现,要求形神兼备,脱形写神。著名的唐代雕刻龙门石窟中的“力士”和“天王”的形象,总是充满着力的表现,表面看来有些不合乎人体结构比例,但是夸张了的肌肉的紧张与壮健,恰好给人以强烈的力量感和咄咄逼人的气势,刻画了“天王”、“力士”勇猛神武的精神气质,表达了一定的意境和气氛。

【案例赏析】《休息中的赫克里斯》

【案例赏析】龙门奉先寺力士的“燕项”

【案例赏析】龙门极南洞力士的“梅花肚”

【案例赏析】《说书俑》

(五)重装饰性的形象创造

中国古代雕塑,往往无意于复制人物或动物的自然形态,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而是采取装饰手法,把自己的生活实践中所成的某种情感、趣味和

审美理想,寄托在创造性的形象中。

【案例赏析】唐乾陵天马雕像

【案例赏析】唐代雕塑家对于菩萨的形象表现

四、雕塑艺术的欣赏方法

通过对中外雕塑艺术作品的分析与欣赏,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一些欣赏方法,从而可以举一反三地去赏析其他雕塑艺术作品。

1.雕塑艺术的根本特点是“立体性”、“三维性”,所以必须首先了解和欣赏这占有三维空间的体积之美,要从了解和欣赏体积之美入手去欣赏雕塑艺术。

2.要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之美,懂得不同体积的组合所形成的某种节律美和韵律美。

3.要懂得欣赏雕塑的基本“影像”,也就是基本轮廓所形成的影子似的形象。

4.要懂得雕塑和环境的结合,要在建筑与雕塑、园林与雕塑、广场街道与雕塑,以至山川与雕塑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它们的有机联系。

[作业]

1.选择“魏碑、颜体、柳体”中的任一风格,分析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2..尝试解说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美学特征。

3.查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介绍资料,并则其一进行讲解。

4.自学实训中第五部分对于西方油画资料介绍。

5.请分别选择一幅中国绘画和一幅西方油画进行赏析,并向同学进行介绍。

6.请思考中西古代造型艺术主要有哪些审美差异?你认为造成这些审美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7.你认为好的雕塑作品,应该具备哪些基本审美要素?

8.结合景点,讲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9.预习第六章。

旅游美学论文

旅游美学 ——西双版纳之美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行走西双版纳 很久以前,一位乐山好水的远足者有一天来到了滇南追寻传说中得云彩,他无意中走到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地方:那里不筑城郭,家家户户以竹楼为居,村村寨寨以花木为篱,青屏翠羽的孔雀结巢于人家树上,驯服如牛的大象再水里拖犁,并且每个村寨都种着许多菩提树,人们把它视为神树,虔诚供奉,不敢亵渎,而那就是西双版纳。她也是孔雀公主、大象、佛寺、热带雨林和美丽的姑娘所在的那个美丽地方。 最早对西双版纳和傣族人的认识是从电影《孔雀公主》里,那南国明丽的云天和旖旎的榆林原野,给我留下一个天真难圆的梦:如果有一天我能找到故事里那个迷人的秘境神湖,我也要隐身湖畔等待着聪明的孔雀公主飞临,也要去偷上一件神奇的孔雀衣。 清新之美 在版纳,当半梦半醒的一抹清晖透入眼帘,轻叩着沉眸告诉黎明来临时,那山菁田野的气味已悄然穿入帘内,沁神贯体,如坠林泉,仿佛吸进青山的精华灵魂,刹那间的劳顿便逐梦而释,拉开帘子,惺忪的眼里尽是飞驰着的绿。 当山雨骤降,雨滴在那数个山环中渐然稀落,清冽的雨水冲刷着泥土,宛然蒙蒙雨雾中得一座小寨。等到雨过晴初,版纳就如同世外桃源般的画卷,缓坡上重重碧玉般的梯田围拢着竹林掩映的小寨,浑身湿漉漉的水牛正独自踏着田埂小道慢悠悠地归圈,淡淡地炊烟从竹楼瓦隙间袅袅升起,消散于青绿色的雨雾之中;一道道绮丽的彩虹跨过村寨的上空,映得小寨田园也闪射出曼妙的虹光。 而在黄昏时分,夕阳西下,版纳的小河就会把落日的金晖反射到村中,使版纳发出一种迷人的光彩。在那里,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座森林都有一个不可不去的理由,每一座山谷都会隐藏着一个绝佳的好去处。 民俗之美 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境内除了垦水田于河谷平坝的傣族居民外,还散居这人数较少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瑶族、拉祜族以及汉、彝等近代迁来的外来民族,他们多数播种早稻,僻居山地。族人是很率性自由的,他们会同客人过多客套,但平时也是自顾自地生活、工作,不去打扰客人。客人在傣家家里住着也就把那里当做是自己家一样,住得舒舒服服,一点都没有到别人家做客的感觉。

《旅游美学》期末论述题与问答题

一、简答题 对美的理解主要有哪些观点? 试述旅游美学与传统美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为什么对于园中的古松,木材商人、植物学家和画家会有不同的认识? 为什么说旅游与审美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如何理解南京中山陵的整体美? 为什么说美在于自己亲身的体验? 如何理解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审美需求的特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形成旅游审美动机需要哪些条件? 审美感知具有哪些特点? 如何理解知觉想象和创造性想象? 如何理解风景,它有哪些审美特征? 如何理解山水文化? 以泰山为例,简述山水景观的审美。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与特点。 近现代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试述园林景观审美。 简述古希腊建筑三种主要柱式和特点。 简述中国民居的审美特征? 如何认识历史建筑的废墟美? 简述雕塑的概念与分类。 维纳斯女神石雕像美在哪里? 为什么说霍去病墓前的石刻艺术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高潮? 中国古人是如何认识和理解饮食审美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的引伸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西饮食方式有什么不同? 简述导游的美学要求。 如何体现语言表达艺术? 导游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 旅游饭店室外环境美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简述旅游商品的审美要求。 二、论述题 如何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通过以人类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各种实践活动对象化并感性显现的结果”? 试述旅游美学的学习范围和内容。 试述当代旅游审美变化的原因和特点。 旅游审美应该做到哪些基本要求? 旅游文学特别是游记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审美经验? 结合自己旅游实践,试述旅游美感层次。 中西风景的审美有什么不同? 试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古典园林具有哪些审美特点? 如何理解建筑美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试述中西传统建筑不同的观念与表现形式。 试述雕塑的审美特征。 试述中国古代墓葬俑像雕塑作品及其审美特点。 试述文化与饮食的关系。 试述饮食审美。 如何对旅游工作者进行美学教育。

我对旅游美学的理解

我对旅游美学的理解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龙健 一门学问想要诞生和确立,它必然有能够支撑自己存在的理论或实践的基础。美学的产生,其历史是何其之长,影响何其之深远。随着美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美学涉及领域的不断扩展,以及众多美学家前赴后继地投入到美学研究之中,如今的美学研究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经过了一个学期对美学的学习,我对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词汇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所谓美学,其实就是部门美学,纵观美学的发展历程,主要表现为各部门美学的发展,美学普遍存在于各部门之中。旅游美学也只是美学的部门学科之一。 那么,美学是怎么样作用于旅游活动的呢?首先,我们应当了解到“旅游”是一种以“体”为手段的感官活动,是一种以游览对象为载体的愉悦身心的活动;其次,美学是一门感性之学,强调主体对客体的感觉体验。所以,用美学的理论方法来研究旅游活动,探讨旅游活动的美学价值,便是美学应有之意了。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旅游美”。美不是客观存在的,也不是主观存在的,它是由主体与客体的活动创生的。朱光潜先生说过,美不是地上的麦穗,只要我们勤奋,我们弯腰就可以把它拾起。他说,美是创造出来的,但是,“创造”主观性太强,仿佛是你像创造就能创造,还有就是“造”需要一定的模板,比如造纸之类的那么随意。所以,陈昌茂老师认为,用“创生”一词比较贴切,于是,他大胆地

提出了“旅游活动创生旅游美”这一概念。 我国古代“有旅游美,但没有旅游美学”。“旅游美学”以“旅游审美”的方式存在,在世界各文化中,只有西方文学中形成了美学学科。但是在我国,旅游美的出现有相当长的历史可以追溯,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创生出来的旅游美,是以旅游审美的形式表现在其他艺术门类之中,比如“游记文学”,其主要表现的是“山水游审美”。游记文学诞生于魏晋时期,到唐代走向成熟,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标志着游记文学的定型。明朝的游记文学达到了繁荣的景象,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是中国游记文学中的最高成就。从众多的游记文学中我们不难看出,旅游美产生的前提必须是有相应的旅游活动,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美感体验。 研究旅游美,我们的方法是运用审美现象学的理论,它是理解美的一个基础。当一个人面对某一对象时,产生了审美现象,这种现实现象在他以后面对同一对象时由重复发生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一对象指认为美的对象,认为美是这一对象的固有性质。这种美的指认和对象的被命名,就是美感的客观化和符号化。然而,旅游美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创生的一种美感,因此它也具有符号化的特征。比如游客到了黄果树瀑布,他面对黄果树瀑布这一实体对象,就会产生审美现象,那么以后当他再次到达黄果树或在图片是看到它是,他就会认为或向别人指出黄果树是如何的美。 说了半天,可以看出旅游美及美感是以旅游过程的活动为基础的。旅游美的发生更多在于“旅游动机”的非功利性和旅游景观对主

旅游审美考试试卷(doc 12页)

旅游审美考试试卷(doc 12页)

课程作业一 选择题(有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1、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A、旅游审美对象 B 、旅游资源程序C、旅游审美心理D、旅游审美关系 2、以下属于自然美的是() A 、泰山之雄B、华山之险C、峨眉之秀D、青城之幽 3、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自然风景美的形式() A 、服饰美 B 、形象美C、形体美D、朦胧美 4、汉武帝赞美泰山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这实际上是赞泰山的() A 、雄B、奇C、险D、秀 5、秀美给人的审美享受是() A、甜美安逸 B 、幸福愉快C、高大稳健D、千钧一发 6、黄山“四奇”是指() A、土、柏 B 、石、松C、云、泉D、云、雾 7、“霜叶红于二月花”所描绘的是风景美的()形式。

A 、体势劲媚B、自由奔放C、沉着苍劲 D 、刚健有力 18、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 A 、线条美 B 、结、布局体美C、意境美D、形、神美 19、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内的“四绝”是指() A 、雕像、壁画 B 、松、柏C、书法、建筑D、经书 20、我国古建筑的审美特征,集中表现在() A、独特的民族结构形式 B、完整统一、和谐及园林式的组群布局; C、质美 D、木结构 21、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有() A 、景德镇瓷器B、风筝C、泥塑D、剪纸 22、旅游审美需求的特点是() A 、具有对象性 B 、具有动力性C、保持平衡性D、具有递进性 23、旅游审美动机的类型有() A 、自然审美型B、艺术审美型C、社会审美型D、饮食审美型 24、艺术化的导游手法是() A、虚实相间 B 、进入角色C、制造悬念D、点面结合 25、导游过程的艺术化表现为() A、一张一弛 B 、有缓有急C、快慢相宜D、音调和谐、适时停顿

旅游美学课程论文

《旅游美学》课程论文 桂林旅游景点中的美学鉴赏 摘要:旅游景观美的多样性,与其他艺术鉴赏活动不同,旅游审美的观赏对象极为丰富,几乎包括了美学上所有的审美形态。本文欲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三个方面对桂林各大景点进行鉴赏。从旅游审美的角度,结合桂林各景区旅游现状对旅游美学概念、审美特性特征、审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望对以人文为主体的旅游区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者更好地品味桂林之美。 关键词:桂林;旅游;美学;鉴赏 引言 旅游虽然包含着很多活动内容,但归根结底是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欣赏活动。要使旅游者获得理想的审美享受,首先要懂得旅游审美的特殊性。当今的旅游大多是山水风景及名胜古迹游览,因此必须了解山水风景的审美特征以及具体自然景观的审美欣赏;还应掌握旅游审美的方法。 一、旅游美学的相关概述 1.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以旅游为研究对象,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旅游。由于他以旅游审美活动为特定的对象,所以一有别于一般的美学原理,也不同于美学的其他分支。 2.旅游的审美形态 1。1自然美。游览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自然美。“清风明月”、“远近山水”就是自然美。桂林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满眼风光多闪灼”就是自然界瑰丽景色的萃集。现在国家城乡环境保护建设部首批颁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绝大部分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欣赏对象的。当然,桂林也在其列。 1。2艺术美。当你泛舟于漓江,观赏那沿途旖旎的风光;当你奋力登上龙脊的最高点,极目远眺,七星伴月一览无余;当你看到龙胜梯田,不禁要对龙胜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发出由衷的赞叹。所有着一些,都是艺术美。艺术美门类丰富多彩,达到长城、矗楼高阁、飞架的大桥,小到只有半寸见方的篆刻、精细的印章及传统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和工艺美术等、艺术美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旅游胜地常在水际、路边或者悬崖峭壁,往往建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里面每每挂有字画,建筑也经雕镂装饰,这些艺术美的化身不但给游客提供了休憩、远眺的旅游设施,它们更是自然美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点缀。此外,外来的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的中华艺术,也遍布桂林各个景区,如阳朔西街。 1。3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表现出来的美。它蕴含在锦绣山河之中,只有领悟人类改造自然的美,人们对自然风景美的理解才会深刻。如龙胜的梯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答案.docx

《旅游美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风景美的形态可概括为两大类:口然类、人丄美。 2、风景美屈于形式类的范畴,是引起旅游的匸要因素。自然风景中美的形式主要有:形象芙、色彩矣、动态美、朦胧美等。 3、黑格尔说:“美是_形彖的显现。” 4、风景形彖美的特征I?分丰富,主要表现为:JL、卫_、』_、乩、血。 5、雄伟是一种壮美、壮观、崇髙的现象。 6、雄伟、壮观的自然风景形象所引起的审美感受的特征是:赞叹、底惊、 崇敬、愉悦- 7、秀美的主要特征是一柔和、秀丽、优美。 8、五彩缤纷的自然色彩会给旅游者带來欢乐、幸祸与赏心悦I丨 的美感。 9、“日出江花红胜火,春來江水绿如蓝”所赞美的是自然风景的色彩美。 10、观赏风景的方法工要有动态观赏、静态观赏两种。 11、中国园林Z美是一人自然Z芙的概括和我国锦绣山河的浓缩。 12、中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当时称为 _。 13、中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是时期是一唐代,高峰时期是一明代。 14、中国园林可分为两类:</皇豪园林、私家园林;? 15、皇家园林的特点是_规模宏大、豪华富贵、显示威严的皇权的至高无上。 16、清代皇家园林岡明园的建成标,忐着我国古典园林艺术C经发展到了?个新的 高峰。 17、私家园林主要分布在_ 苏州、无锡、南京、扬州等地。 18、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 、小中见人________________ 。 19、假山创始于奉汉,兴盛于丙宋,帮于明涓。| | 20、计成在《园冶》-书中指出,假山叠石的最高艺术境界是:“存真为假 、 作假为真「 21、假山叠石的主要审美功能是_____________ 、増添园林野趣的|'|然 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22、假山替石的美学指导思想是:瘦、做假为真、透、漏、皱 、 71 。 23、古人把园林中的水比作园林的_____________ 。 24、 ______ fl _____ 、_、阁、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_______ 、厅廊、 蝇国园林的主要建筑,也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形式。 25、桥在园林中的美学功能主要是_________ 、点缀风呆___________ 、_ig 加园林的怙:趣和总境羌___________________ 。 26、亭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是左右游人,奴役风月,即可以起到 、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旅游规划和饭店管理等专业(方向)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意义、旅游审美发展历程和提高审美能力途径等基本理论;掌握旅游景观审美的基本原理;掌握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的主要类型和美学特征;掌握旅游环境审美、旅游审美心理和旅游接待艺术审美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教学总课时安排54--72课时,结合野外实习,组织学生到风景名胜区进行审美实践活动。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理解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掌握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意义 2.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3.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三、教学内容 1. 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美学的概念、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 2. 旅游美学研究的意义 3. 旅游审美的发展历程 审美意识产生时期、自然崇拜时期、古典审美时期、崇尚山水时期、旅游审美发展时期、大众旅游审美时期 4. 提高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 四、教学时数 6~8课时 第二章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关系在西方产生、发展的历史,将公共关系历史分成古代自发时期,近代萌芽时期,现代开端时期,现代成熟时期,当代普及发展时期。介绍每个时期的典型事件、代表人物和公关观念,分析了公共关系产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具体包括经济的、政治的、理论的、传播的。最后,介绍了中国公关事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中国公关事业所面临的历史机遇,概述了当前中国公关事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公关事业的构想。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掌握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 1.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 2. 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 3. 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4. 旅游审美的基本原理 三、教学内容 1.旅游景观的美学特征 旅游景观的基本类型、自然景观的美学特征、人文景观的美学特征

旅游审美论文

简述旅游活动的审美内涵 学号:0818020101 班级:08旅1 姓名:余航 摘要:旅游审美中的旅游不同于古今的游历。现代意义的旅游有着全新的内涵,它已成为一种商业行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一种新的产业。无论是客体的开发、主体的审美行为,还是导游,都是经济行为,没有钱是不能旅游的。人们越富有,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旅游;就旅游目的而言,旅游者的目的是各不相同的,并非所有的旅游者都是为了审美才去旅游。古人中有的人游历是为了做学问,有的人是为了遁世,有的是因官场不得志,有的人是做官被贬被罚;现代人中有的人是想轻松一下而投入大自然,有的人是为了看看大都市的现代文明,有的人是为了寻找知识,有的是为了寻觅发财梦;更何况不同处境不同身份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各有不同的审美眼光。 关键词:旅游审美、物我关系、内涵 正文: 一旅游活动是人对物我之间和谐关系的主动寻求 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通俗地说,旅游活动就是人们所说的“玩儿”的一种,是游玩,是消闲,是消遣,是娱情、娱乐的一种方式。从理论上讲,旅游活动就是人对物我之间和谐关系的主动寻求。人在旅游过程中,爬上山峰、坐上游船,感到愉悦,这就构成了人与山水之间的一种和谐,也就是客体“物”与主体“我”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人走进庙宇、面对神佛,心中产生一种敬慕与崇仰的感觉,这也构成了物我(神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与心理上的和谐关系。所谓主动寻求,是说这种物我之间的和谐关系,不同于人们在平日生活当中时常也可能产生的那种和谐关系。旅游是人的一种主动活动,是寻幽访胜,是寻奇探异,是寻新鲜、求刺激,所以说是主动寻求。这里所说的物,是指人在旅游活动中观赏的或参与其中的对象,或者说是人作为旅游主体的审美对象(审美客体)。这种审美对象主要是指山水风光、园林建筑、寺庙祠宇、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以及旅游主体可直接参与的活动如游泳、漂流、滑冰、滑雪、滑沙、滑翔、划船、骑马、打高尔夫球等以及其他竞技类活动等。这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内容。当然,在旅游活动中还包括住宿、吃饭、乘坐车船、逛街购物等,这就把旅馆、饭店、露营地与设施、车辆船只、旅游用品与旅游纪念品等也变成旅游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另类的审美对象了。 既然说旅游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而旅游活动又是人对物我之间和谐

旅游美学复习题

(0336)《旅游美学》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在旅游审美活动中,主导性的审美关系是指旅游者与自然景观之间的审美关系。 2、风景形式美最主要的特征是形象美。 3“入芝兰室,久不闻其香”是因为主体与客体的心理距离太近。 4、被称为中国园林眼睛的是园林中的假山。 5、园林布局强调宾主分明,既突出主景,又有配景的烘托与呼应,反映了中国园林受中国建筑艺术形式的影响很大。 6、被称为中国文人画之祖的是东晋的顾恺之。 7、在绘画中,出现以松、竹、梅喻“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喻“四君子”等以物喻德手法始于宋代。 8、中国画中最长于表现情趣的是写意画。 9、中国文字书写自觉追求艺术之美是从甲骨文开始的。 10、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是从汉朝开始的。 11、崇尚阴柔之美是明清书法的艺术风格。 12、“横扫千军”是颜真卿书法作品中体现出的境界。 13、我国的桥梁建筑体现出一种雄浑、磅礴之美。 14、中国古建筑在布局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外观特征是拥有飞檐斗拱。 15、浮雕与圆雕最大的不同点是只有一个观赏面。 16、摆在古代帝王将相墓前的石兽等雕塑,最能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象征性审美特征。 17、旅游纪念品的审美价值,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它的纪念性上。 18、提高美学修养最有效的途径是从事艺术鉴赏活动和艺术创造活动。 19、境外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如西方游客在中国的旅游审美爱好就是喜爱探寻中国的历史之美。 20、门童和舞厅、游艺室等娱乐场所的服务员选用新颖鲜丽的服饰符合饭店员工服饰美的和谐原则。 21、颜书同柳书相比,颜书是秀中见雄,柳书是雄中见秀。 22、依据东方人的身材形体与民族审美习惯,我们倡导“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的美学风范,符合饭店员工服饰美的和谐原则。 23、微笑因其复杂性,往往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最值得推崇的微笑是舒心的微笑。 24、西藏拉萨饭店成功运用了建筑符号,使用了藏式的柱头、柱身、小亭、窗楣等建筑形式语言,是饭店建筑与室外环境协调配合中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原则的充分体现。 25、在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小城市建造饭店,在选址和造型上首要遵循的原则是保护环境视觉形象。 26、决定饭店建筑室内环境艺术品格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是有无整体美。 27、千百年来,各种不同的空间形象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如高空间表示的是豪华、气派。 28、川菜中的“鱼香肉丝”、“宫爆鸡丁”的造型属于任意式。 29、中国饮食的名称讲究形神意的统一。中国菜名常常通过比附、夸张、谐音、寓意、人物掌故等手法而得来。“龙虎斗”、“龙凤汤”、“狮子头”就是采用比附联想手法得名的。 30、经济属性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属性。审美属性才是旅游活动的本质属性。 31、风景美就是指的自然美。 32、自然美也有内容。

旅游美学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美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旅游美学是美学的一门分枝学科,也是一门美学与旅游学的交叉学科,是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该课程从旅游整体出发,运用美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广泛研究旅游现象、旅游关系、旅游行为及其变化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性和较强的实践性。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美学的有关理论知识,了解旅游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本范围、理论基础等基本知识;系统掌握各类景观的审美方法及景观美的本质;领会旅游之美的本质、旅游审美感的特征、旅游审美心理过程、旅游实践的审美归宿等知识。提高旅游审美能力,为针对旅游产业实际进行美学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旅游美学学科概况、旅游的审美对象、旅游者的审美心理、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审美关系及旅游者对于饭店的审美、旅游接待艺术审美要求。 (四)教学时数

采用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材中的相关理论分析部分,在讲授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用心理学的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同时适当增加讨论课、实训课等教学环节。 (六)考核内容 本课程以论文形式进行考核,论文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二、本文 绪论 教学要点: 1、旅游、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游客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及旅游工作者自身的审美修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美与旅游的关系;旅游者的审美欲求与旅游的审美关系;旅游者与旅游饭店的关系。 3、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它具有直接为旅游经济服务的实用性;它不但要研究客观存在的美,而且也研究如何开发美、创造美;它具有审美教育功能。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一、什么是旅游美学 二、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三、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考核要求: 识记:1、旅游美学的概念。 2、旅游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领会:旅游美学的功能。 分析:旅游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编旅游与美 第一章风景美与观察 教学要点: 1、风景美的形态:自然美、人工美。 2、风景美的特征:形象美,主要表现为雄、秀、奇、险、幽;色彩美,动态美;朦胧美。 3、观赏风景的方法;动态观赏、静态观赏。观赏风景应保持一定距离。 4、观赏风景的角度:正面观赏和侧面观赏,平视、仰视和俯视。 教学时数: 本章为5学习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风景美的形态(1学时) 一、自然美 二、人工美 第二节风景美的特征(2学时) 一、形象美 (一)雄(伟) (二)秀(美) (三)奇(特)

《旅游美学》考试试卷

二0一一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旅游美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15分) 旅游审美意识 社会美 抑景 哥特式建筑 浮雕二、填空题(共10分) 1、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____________、旅游活动中的审美客体、旅游活动中的内外关系。 2、按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园林可分为____________、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和公共园林。 3、英国的哥特式建筑流行于____________。 4、从雕塑的审美形态上分为:____________、浮雕和透雕。 5、我国古代雕塑从题材上分为____________、建筑雕塑、陵墓雕塑等。 6、汉字自创始以来,历经了时代的变革,逐渐形成了________、隶、楷、行、草五大书体。 7、中国画按题材分,可分为三类:人物画、________、花鸟画。 8、中国佛教建筑包括________、佛塔和石窟。 9、宋代书法“四大家”是:蔡襄、苏轼、黄庭坚、________。 10、油画最早起源于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30分) 1、苏轼咏西湖诗云:“水光涟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说明观赏自然物不同的()会产生 不同的效果 A、时间 B、角度 C、距离 D、心情 2、下列关于选择观赏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才能获得某种形象 B、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景观,要置身其中远观方知其妙 C、瀑布景观,宜在适当距离俯视 D、观赏江河湖海应在位置较低的水边 3、汉武帝赞美泰山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这实际上是赞泰山的() A 、雄B、奇C、险D、秀

4、以下哪些选项不属于自然风景美的形式() A 、服饰美 B 、形象美C、形体美D、朦胧美 5、“风吹草低见牛羊”所描绘的是风景美的()形式。 A 、奇特B、险峻C、壮阔D、朦胧 6、钱塘江大潮的观赏时间是:() A、农历八月十八日 B、阳历八月十八日 C、农历八月二十八日 D、阳历八月二十八日 7、关于把握观赏自然美景良机的正确叙述是() A、到黄山、庐山旅游,秋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B、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C、观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宜选择8月18日 D、反映哈尔滨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夏季的观赏效果最佳 8、人们把黄山的奇峰怪石称为“喜鹊登梅”、“猴子观海”,是基于:() A、审美直觉 B、类似联想 C、通感 D、审美动机 9、在中国卷轴画中,经装裱而不装镱框的小幅多件套绘画称为() A 、条山 B 、中堂C、册页D、画心 10、中国画中的色与墨的关系是() A 、以墨为主 B 、随类赋彩C、以色为辅D、色不夺墨 11、中国绘画的姐妹艺术是指() A 、雕塑 B 、书法C、建筑D、烹调 12、中国艺术理论中,常把作者思想情感的表现称为() A 、情B、意C、象D、境 13、“唐三彩”是()。 A、青铜器 B、玉器 C、陶器 D、竹器。1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景观。 A、天象 B、山水 C、气象 D、宇宙 15、园林的“毛发”是指() A、假山 B、水 C、花木 D、建筑 四、简答题( 20分) 1、如何理解对于美感的3个层次分类? 2、简述自然美的主要观赏方法。 3、私家园林具有哪些特点? 4、雕塑的种类有哪些?特点什么?

旅游美学学习心得

旅游美学学习感想 班级:12旅本1班姓名:赖嫦熙学号:124150111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纷纷投入了旅游的大潮中。很显然,旅游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新兴产业。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学习旅游认识旅游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 在那如何认识旅游呢?在这学期我接触了旅游美学这门课程,旅游美学作为研究旅游审美活动和审美价值的新兴学科,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指导人们(旅游者,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如何欣赏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揭示其审美特征,通过观赏,进一步了解这个地区和国家的自然风光、文化艺术和民情风俗,加深对人类文明的体验,得到更深的美感享受和审美教育。这门课程的主要形式是立足于中国传统的审美文化,同时比照西方国家的审美文化,可以让内容变得更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 梁金兰老师讲解时,运用案例以及现实生活中会出现的情况引出主题,对于比较难以理解的内容,会加入一些视频片段辅助理解。上课时与我们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多。我认为这样的方法很好,可以学到知识也不会感到太枯燥。 通过这学期的旅游美学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其实旅游就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人生的一种社会实践的审美。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无论我们参观的一条河还是一座房子,它都是作为一个审美对象而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而我们作为一个审美主体,只有真正了解旅游审美的方式和方法,才能真正领略旅游景观的美。比如说我们去参观苏州园林,如果你不懂它的园林构造以及布局思想,那么在你的眼中它就跟一般的园林无异,不过就是有很多的石头,还有很多的树以及水池、走廊等等。但是如果你有去了解它,了解过它的历史,那么你如果回头再来欣赏的话,那么完全就是一种不同的审美感受了。通过对旅游美学课程的学习,我已基本了解旅游美学的各类知识,这为我以后能更好的参与旅游,发现旅游景观之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谈谈我旅游美学的学习心得。 在旅游美学中,涵盖了大约十章的内容,分别介绍了旅游审美心理与观赏原理、旅游服务者的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景区的审美设计;自然景观、园林景观、建筑景观和雕塑景观的审美鉴赏;中国绘画艺术、饮食文化的审美鉴赏。我认为在里面的各方面知识中,旅游审美心理这块内容是最重要的。旅游审美心理是指

旅游美学论文--福建土楼

福建客家土楼:一朵世界建筑的奇葩 摘要:福建土楼,作为人类走出穴居后居住建筑的三大代表形式之一,以历史悠久、造型奇特、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而著称于世,被誉为客家文化的象征、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是一种活着的文化,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土楼的起源与演变、土楼的功能特点及其旅游价值。 关键词:福建土楼,功能,起源,演变,造型,旅游价值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著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一、土楼的建筑功能 (一)居住功能 作为住宅,土楼首先具备居住功能。尽管它是对外相对封闭的内向型建筑,同样需要解决饮水、通风、采光、储藏等问题。而这些在建造之初就已经加以考虑。经过勘察地貌,相土尝水,人们选择合适的地点作为建筑的基址,并开凿打井以解决内部用水问题。在一些土楼的内部,布置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疏导生活用水和雨水排出,使建筑保持卫生的环境。由于只在三、四层开窗,窗户不能成为光线的来源,而巨大的天井提供了采光,同时也保证了每户的通风需求。另外土楼的墙可达1~2米,夏天室内凉爽,冬天阻挡寒风,内部环境较为温暖。 (二)防御功能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阻止了敌人从外入侵,窗口外小内大便于了里面的人向外观察,也称为箭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

旅游美学第一章旅游与美

第一章旅游与美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与审美的关系,理解游客的审美需求,掌握旅游的审美特征,并能应用解析旅游活动中的审美要素。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围绕旅游与美的关系展开,探讨了游客的审美需求,介绍了旅游审美心理要素以及旅游审美特征,并简要介绍了旅游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研究意义。 [教学重点] 游客的审美需求。 [教学难点] 旅游审美心理要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 游客审美需求和审美满意度调研 [教学过程] 第一节旅游与审美 一、美与审美贯穿了旅游活动的始终 美的客观存在和人的主观审美欲求结合是引起旅游的最根本的原因。 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实践活动。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与生活美之大成,融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绘画、书法、雕塑、篆刻、音乐、歌舞、服饰、陈设、烹饪、民情、风俗等于一炉,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和形态。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旅游接待服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游客越来越追求高雅的情调和舒适的享受,旅游经营者则把传播美和创造美轮美奂的旅游大环境当作提供旅游服务的高文化境界来追求。 【趣味小测试】 请学生在朋友圈中随机提问10位好友,调研他们的旅游动机和曾去过的旅游目的地,问一问他们印象中最美好的一次旅游经历都有哪些记忆深刻的东西? 二、旅游审美需求 1.游客对美的认识

(1)什么是美?——美的定义与特征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人类实践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并以适宜于人的感性形式显现。具有客观性、社会性、形象性、创造性和感染性的特征。 【想一想】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对此,你怎样理解? (2)真、善、美的联系与区别 美与真、善的联系在于:美是人类实践合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真”,即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合目的性是“善”,即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所追求的有用或有益于人类的共用价值。真和善是美的前提,美是真、善在实践中所显现的生动形象。 美与真的区别在于:真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及其规律性的正确认识,真不等于美,却是美的基础。 美与善的区别在于:善也不是美,而是美的灵魂。善直接与功利相联系,而美与功利间接联系,功利潜伏在形象中;善不强调形式,而美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示为生动的形象。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观赏对象,能唤起情感喜悦。 (3)游客对旅游过程中美的期待与感知——游客的审美需求 审美需求作为人们对获得美感的一种愿望,始终贯穿交织在各层次需求之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旅游者,都希望自己的旅程是愉悦的,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是赏心悦目的,能够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游客的审美动机即审美行为的驱动力因人而异,从旅游者偏爱和选择的角度分析,旅游审美动机一般分为自然审美型、艺术审美型、社会审美型(以审美的眼光观察、体验旅游地的社会制度、结构、人情、伦理、道德、民风与生活方式等)和饮食审美型。 2.旅游审美心理要素 旅游者在对美的认识中,通常伴随着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其中涉及主要的四种心理为:知觉、想象、情感和理解。这些要素作为特殊的审美心理活动功能,在旅游者与旅游从业人员的互动关系中引发出不同程度的审美愉悦或审美快感。 审美知觉泛指审美对象刺激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各种感觉和与之俱来的知觉

旅游与审美

旅游与审美 (一)旅游审美及其类型 人类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愉悦感。旅游的愉悦感与美学上的所谓审美感是大致相同的。无论哪一种旅游,都是在不断的活动中寻求美的享受,以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添生活的乐趣。在旅游观赏过程中,旅游者所获得的愉快心理体验是直觉和理性相交融,又与情绪的愉悦相始终的。 著名学者叶朗先生说:“旅游,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审美活动。离开了审美,还谈什么旅游?旅游涉及审美的一切领域,又涉及审美的一切形态。旅游活动就是审美活动”。可见,旅游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寓美于游”的美育活动。通过参与旅游审美活动,旅游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升华。 旅游审美活动的内容是异常丰富,而无所不包。旅游者除了观赏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观、体察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品尝欣赏不同风格的美食佳肴和参与各种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之外,还会搜奇揽胜,遍访文物古迹与建筑园林等众多人文景观,欣赏绘画雕塑、书法篆刻与音乐舞蹈等艺术作品。 可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她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及生活美之大成,熔自然山水、文物古迹、建筑、园林、烹饪、服饰、民俗风情、社会风尚、绘画、雕塑、书法、篆刻、音乐、戏剧、舞蹈……等为一炉,涉及阳刚、阴柔、崇高、悲壮、轻松、明快、秀美、绮丽、旷野、沉郁、飘逸等一切审美文化形态,有益于满足人们从生理到精神等各种不同层次的审美欲求。 人类审美的领域是逐渐展开的,旅游审美的领域也是如此。任何一种美的形式和内容都可能成为旅游者的审美对象,旅游审美的现象领域呈现相当多样的形态。总体上看,旅游审美领域大体上可以分为自然审美、社会审美和艺术审美,在各自展开的过程中,历史地形成了各类旅游审美文化形态。 1.自然审美 自然审美是以大自然为对象的旅游审美类型。大自然是一种本然的“物态”存在,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旅游审美的载体,是由于它已经进入到人类的文化圈中,并且成为人类旅游的一种直接的享受对象。自然审美是受到人与自然关系制约的。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抗拒自然能力的增强,自然之物大量地进入到人类的生活圈中,推进了自然审美文化的萌芽。 但是,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的出现,还有赖于人类将自然由实用的对象转化为审美的对象。自然美虽然不是人所创造的,但却是由于人类所特有的理性和灵性而赋予她的。人们寄情、倾情、纵情于自然山川,挥洒情感,感悟人生,尽情欣赏、感受自然之美。 把自然当作审美客体的出现,始于中国的先秦时期,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于唐代。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许多诗篇是以山水风景描写作为起兴的。春秋末期老子提出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明显地流露出对自然美的关注。战国时代的庄子则更进一步,他不仅提出“天地有大美”的观点,还指出天籁、地籁高于人籁,因此他被誉为中国美学史上肯定自然作为审美客体独立存在的第一人。

旅游美学第二章风景美

第二章风景美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美的各种表现形式,理解风景美的审美属性,掌握风景美的特征,应用风景观赏的基本原理。 同时,结合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中《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相关考点的要求,通过小知识、小资料和案例拓展的形式,补充“中国南方喀斯特”、“中国丹霞”、“中国四大鸣沙”、四大佛教名山、四大道教名山、雾凇、雨凇、佛光、蜃景、日食、月食、流星雨、极光、“四君子”、文(武)赤壁等风景内容的简要介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教学内容] 本章介绍了以大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风景美的形态、特征和观赏方法,并探讨了风景美自然美与人工美的关系。 [教学重点] 风景美的形态和特征。 [教学难点] 风景美的审美属性。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要点讨论。 [实训环节] 寻美西湖——探寻西湖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节风景美的形态 把风景作为审美对象加以欣赏,由来已久。孔子曾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南朝陶景宏说:“山水之美,古来共谈。”自然风景是旅游者游览过程中的主要审美对象。按照构成要素来分,我们可以把风景美的形态概况为两类:自然美和人工美。其中,自然美指的是自然景色的美;人工美是指人类赋予自然景色的某种内涵,以及对自然景观的装饰与点缀。 一、自然美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名胜。这些自然景观呈现的审美状态就是自然美,或自然景色的美。 按其性质,自然美大致可以分为山水美、生物美、气候美三类。 (一)山水美

山水是大自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青山隐隐水迢迢,山水相连,更增添无穷魅力。清澈的漓江,正因为两岸一座座奇特青峰的沿途相送,才构成山青青、水清清,人在青山梦里行的百里画廊。 1.山之美 山之美,在其形、在其色、在其态、在其声、在其魂。 (1)山之形。在山体景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具有一定造型的地貌形态。如江西龟峰就因“无山不龟,无石不龟”,整个景区就像一只硕大无比的昂首巨龟而得名。山体因海拔高度不同,地质结构和地理位置有别,往往具有不同的造型,形成不同的景观。如,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奇、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清·魏源《衡岳吟》说:“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岳独如飞。” 【小知识】“中国南方喀斯特” (2)山之色。色彩赋予山体景观特有的神韵。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洗,冬山惨淡而如睡。 【小知识】“中国丹霞” (3)山之态。即山体景观的动态美。垂直自然地带的变化,使山体景观“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再加上季节的变化,阴、晴、风、雨、云、雾、霜、雪的渲染,使得山体景观变幻莫测,激起人们寻幽探奇的强烈审美愿望。 (4)山之声。天籁之声,隐于大山。芭蕉夜雨、空谷足音、林海松涛,莫不引人入胜,涤荡身心。独特的响声岩、鸣沙山,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小知识】“中国四大鸣沙” (5)山之魂。文化是山的灵魂、山的精神。山因文化而扬名,文化因山而传世。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名山,庐山是文化景观,泰山、黄山、峨眉山和乐山大佛、武夷山是文化与自然遗产,青城山-都江堰、武当山古建筑是文化遗产。且名山多与宗教相结合,以山寄托情怀。如四大道教名山、四大佛教名山。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山体景观的刚毅之美,成为中国山水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山者,刚毅、沉静、果敢、稳固,坚忍不拔。山体景观的力量之美,也往往成为英雄品格的象征。如美国南达科他州的西部拉什莫尔山,山高1800 多米,花岗岩的一

旅游美学课程论文(案例)

桂林旅游景点中的美学鉴赏 摘要:旅游景观美的多样性,与其他艺术鉴赏活动不同,旅游审美的观赏对象极为丰富,几乎包括了美学上所有的审美形态。本文欲从自然美、艺术美以及社会美三个方面对桂林各大景点进行鉴赏。从旅游审美的角度,结合桂林各景区旅游现状对旅游美学概念、审美特性特征、审美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期望对以人文为主体的旅游区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者更好地品味桂林之美。 关键词:桂林;旅游;美学;鉴赏 引言 旅游虽然包含着很多活动内容,但归根结底是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欣赏活动。要使旅游者获得理想的审美享受,首先要懂得旅游审美的特殊性。当今的旅游大多是山水风景及名胜古迹游览,因此必须了解山水风景的审美特征以及具体自然景观的审美欣赏;还应掌握旅游审美的方法。 一、旅游美学的相关概述 1.旅游美学的概念 旅游美学,旅游美学是以旅游为研究对象,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旅游。由于他以旅游审美活动为特定的对象,所以一有别于一般的美学原理,也不同于美学的其他分支。 2.旅游的审美形态 1。1自然美。游览首先涉及到的就是自然美。“清风明月”、“远近山水”就是自然美。桂林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满眼风光多闪灼”就是自然界瑰丽景色的萃集。现在国家城乡环境保护建设部首批颁布的全国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绝大部分是以自然风景为主要欣赏对象的。当然,桂林也在其列。 1。2艺术美。当你泛舟于漓江,观赏那沿途旖旎的风光;当你奋力登上龙脊的最高点,极目远眺,七星伴月一览无余;当你看到龙胜梯田,不禁要对龙胜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发出由衷的赞叹。所有着一些,都是艺术美。艺术美门类丰富多彩,达到长城、矗楼高阁、飞架的大桥,小到只有半寸见方的篆刻、精细的印章及传统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雕刻艺术和工艺美术等、艺术美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旅游胜地常在水际、路边或者悬崖峭壁,往往建有小巧玲珑的亭台楼阁,里面每每挂有字画,建筑也经雕镂装饰,这些艺术美的化身不但给游客提供了休憩、远眺的旅游设施,它们更是自然美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点缀。此外,外来的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独特风格的中华艺术,也遍布桂林各个景区,如阳朔西街。 1。3社会美。社会美主要是指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表现出来的美。它蕴含在锦绣山河之中,只有领悟人类改造自然的美,人们对自然风景美的理解才会深刻。如龙胜的梯田。 二、桂林景区的美学现状 2。1景区一三山景区(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 象鼻山公园位于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占地11。88万平方米,是桂林山水的代表。象鼻山以其“象山水月”的奇观荣膺桂林城徽之誉。“饱吸清风高卷鼻,横拖明月懒归阑”是象鼻山的真实写照。象山之巅,绿树丛中耸立着一座建于明代初期的喇嘛式实心塔——普贤塔。既拥自然造诣又不失人文风采。 从象鼻山公园沿着绿树成荫的滨江达到北行约2公里,即可到达伏波山公园。公园由多级山地庭院组成,其主体是伏波山,有还珠洞、千佛岩、试剑石、听涛阁、半山亭、千人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