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DA/T19-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1999-05-31批准1999-12-01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档案主题分析方法和依据《中国档案主题词表》及各种专业档案主题词表进行档案主题词标引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建立档案的机读式检索工具和手工式检索工具所进行的人工标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860-1995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DA/T1-1992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18-1999档案著录规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档案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历史文献。[DA/T1中1.1]

3.2 档案主题

档案具体记述的对象或问题。

3.3 主题词

又称叙词(即正式主题词)。标引与检索档案时,主题词表中规定用于表达档案主题的词语。

3.4 非正式主题词

又称非叙词。是正式主题词的同义词或准同义词,主题词表中收录但规定不能作档案标识,只起指引作用的词语。

3.5 档案主题词表

由反映档案内容的主题词及其词间关系组成的规范化词典,是将档案、标引人员或用户的自然语言转换成规范化语言的一种术语控制工具。

3.6 主题标引

对档案给予主题词标识的过程。[DA/T1中5.6.2]

3.7 主题标引深度

指赋予一个标引对象主题词数量的多少。

4 主题分析

主题分析是主题标引的基础,通过对档案的内容特征进行分析,准确提炼和选定主题概念。

4.1 审读档案

通过审读档案,了解和判断档案所反映的中心内容和其它主题因素。

4.1.1 阅读题名

文件和案卷的题名是对档案内容的概括。在题名准确反映档案中心内容的情况下,阅读题名是分析、提炼主题的一条捷径,但题名不能作为提炼主题概念唯一的依据。 4.1.2 浏览全文

在档案无题名或题名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档案主题时应浏览全文。浏览全文应注重了解题名未能反映的主题和深层次主题,发掘隐含主题。浏览全文重点是阅读全文的开头、结束语、段落题名,必要时阅读批语、摘要、简介、目次、图表、备考表等内容。

4.2 主题类型

主题的类型可以分为单主题和多主题两种。单主题包括单元主题和复合主题(即多元主题),多主题则由几个单主题组成。

4.3 主题结构

任何主题都是由一定的主题因素构成的。构成主题的因素一般可以分解为:主体因素、通用因素、位置因素、时间因素、文种因素。

4.4 主题概念的选定

在审读档案题名或全文的基础上,提炼选定出一个或若干个表达档案主题的自然语言主题概念。选定主题概念的原则是:

a)选定的主题概念应是档案中论述的问题;

b)选定的主题概念应具有实际检索意义;

c)选定的主题概念应能全面、准确地表达档案主题。

5 选词标引

造词标引是对档案主题分析出的概念给予主题词标识的过程。

5.1 在主题分析中选出的主题概念,应转化成档案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正式主题词)进行标引,书写形式应与词表中的词表中的词形相一致。非正式主题词不能作为标引词使用。

5.2 标引词应选用档案主题词表中与档案主题概念直接相对应的、专指的主题词。

5.3 当词表中没有与档案主题概念直接相对应的专指主题词时,应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

5.3.1 组配应是概念组配。概念组配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a)交叉组配,即同级词组配。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概念交叉关系的同级主题词组配表达其相应的下位概念。

例如:《关于组建钢铁联合企业的通知》,用“钢铁企业”和“联合企业”两个具有交叉概念的主题词组配标引,来表达“钢铁联合企业”这一专指概念。

b)方面组配,即限定组配。指由一个表示事物的主题词,与另外一个或几个表示事物某个属性或某个方面的主题词组配表达相应的下位概念。

例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用“高考”和“规章”限定“教育改革”,从而表达了“高考制度改革”这一专指概念。

5.3.2 组配标引时,优先考虑交叉组配,然后考虑方面组配。

5.3.3 应选用与档案主题概念关系最密切、最临近的主题词进行组配,不能越级组配,即不能用其上位或下位主题词组配。如《高考制度改革方案》标引词中,只能用“教育改革”,而不能用其上位词“改革”或其下位词“教学改革”进行组配。

5.3.4 组配结果所表达的概念应清楚、确切,只能表达一个主题概念。

5.3.5 为避免多主题虚假组配造成误检,可以加联系符号区分每个问题。其做法是:在主题词后用数字1.2.3.……表示分组符号,数字相同的主题词是一组相关联的组配概念。数字中的“0”,称作共同联号,表示该主题词可以和该档案中标引的任何一个主题词进行组配。

例如:《关于安阳县棉花播种与玉米田间管理的情况报告》标引为:“棉花1”、“播种1”、“玉米2”、“田间管理2”、“安阳县0”。

5.3.6 当某一主题概念在词表中有组代主题词(先组复合词)时,应选用规定的组代主题词,不应另选其他主题词进行组配标引。

5.4 当某一主题概念在词表中查不到专指的主题词,也无法通过组配标引来表达该主题概念时,可以采用靠词标引。靠词标引有以下两种:

a)用上位概念主题词进行靠词标引。依据词族索引选用最直接的上位概念主题词进行标引,不应使用越级上位主题词标引。

b)用近义词进行靠词标引。依据范畴索引选用与主题概念含义最相近的主题词进行标引。

5.5 关键词标引又称增词标引。关键词是主题词表以外的、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言词。使用关键词标引应严格控制。

5.5.1 下述情况可以采用关键词标引:

a)某些概念采用组配其结果出现多义时;

b)某些概念虽可以采用靠词标引,但当这些概念的被标引频率较高时;

c)词表中明显漏选的词,包括词表中未收录的地名、人名、机构名、产品名等专有名称;

d)表达新生事物的词。

5.5.2 关键词应尽可能选自其它词表或较权威的参考书、工具书,选用的关键词应达到词形简炼、概念明确,实用性强。

5.5.3 使用关键词标引后,应有所记录,并反馈到所用档案主题词表的管理部门。

5.6 一个标引对象,标引用词一般2~10个。

6 质量管理

6.1为保证标引工作的质量,应充分考虑以下因素:

a)标引工作的组织管理;

b)标引人员的业务素质;

c)档案主题词表本身的质量;

d)相应的标引工作细则。

6.2为提高标引质量,应做好审核校对工作。

6.2.1审核校对工作是检查标引的主题词是否专指、客观。主要检查以下几方面:

a)主题概念提炼是否准确;

b)转换成的标引词是否是词表中的正式主题词;

c)是否符合组配规则;

d)是否存在过度标引或标引不足;

e)对同类型主题所施用的标引词前后是否一致。

6.2.2审校方法是先由标引人员自己审校,再由专人审校或标引人员互相审校,并将审校意见反馈给原标引人员。

6.3为保证标引工作质量,标引人员应做到:

a)熟悉《中国档案主题词表》或其他所用词表及标引规则与方法;

b)熟悉所标引档案的内容及与之相应的科学知识;

c)具有一定程度的语文水平;

d)应尽可能与利用者及利用接待人员多接触,并通过分析检索结果,改进标引工作,提高标引质量。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一.归档内容: 1.上级领导及主要负责人参与本本单位及本系统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视察、考察本单 位工作形成的照片。 2.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成果的照片。 3.单位组织或参加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4.召开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及各种重要会议形成的照片。 5.记录本单位、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照片。 6.单位及各部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及获奖作品的照片。 7.局领导和各部室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的重要照片。 8.举行重要表彰和重大纪念、庆祝活动形成的照片。 9.与其他载体有密切联系的照片。 10.重点基建工程奠基、竣工、剪彩仪式和工程主体、内部结构等形式的照片。 11.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二.归档要求及归档方式: 1.归档的照片材料,由形成单位负责一率由拍摄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后移交档案室统一 整理归档。 2.归档的照片材料必须保证其完整、清晰、准确、系统,具有有机联系的,反映同一工作或事件的照片材料应为一组。 3.归档的数码照片必须是可读文件。在有关设置上演示或检测运转正常,无病毒、清洁、

无划伤,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准确性。 4.归档使用照片光盘的性能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劣质光盘。 5.归档的光盘文件应由文件形成部门编制归档说明。即光盘需简要说明盘中存贮文件的内容。即拍摄时间、地点、活动名称,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6.归档的照片材料由照片形成部门在OA办公自动化照片档案管理模块填写照片资料移交目录,相应的数码照片直接添加在文件目录下同时移交。 7.打印移交清单(一式二份)交档案室,交接双方清点后在移交清单上签字,各保管一份备查。 8.保留档案室集中整理方式,由专职档案人员著录案卷、卷内数据。 三.归档时间: 1.照片资料每年三月——六月归档。 2. 照片制作成光盘或数码照片可根据具体活动情况随时归档。 四.整理规则 1 整理原则 照片档案的整理应遵循有利于保持照片档案的有机联系、有利于保管、有利于提供利用的原则。每一件事分为一组,底片相应和照片一起同时归档。 2.照片的分类 按照《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0——9大类)为分类原则。即年度—保管期限—问题进行分类,分类方案应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动。 3. 照片的排列 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问题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进行排列。为便于提供利用,照片排列及入册时应同时考虑不同保密等级照片的定位。 照片册按照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册号的顺序排列,上架保存。 4. 照片的编号 照片号是固定和反映每张照片在分类与排列顺序的一组字符代码。由年度、保管期限代码、册号、张号和一组照片内的顺序号组成。采用五段式,第一段四位数字表示形成的年份,第二段表示保管期限代码,第三段表示册号,第四段表示流水号,第 2

文献主题标引规则

辽宁地区图书馆联合编目主题标引规则 一、前言 (一)本规则依据《文献主题词标引规则》(GB3860/T-1995)制定,适用于中文图书使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Web2.1版》进行主题标引。 (二)著录格式按照《中文书目数据制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国家图书馆中文采 编部编)中“6—主题分析块”有关主题标引的 CNMARC格式著录。 二、主题分析 (一)主题类型分析 1.单主题与多主题 主题类型按文献所论述主题数量多少,分为单主题与多主题。单主题文献只研究一个事物或问题,以一个主题概念表达文献主题。 多主题文献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事物或问题,以各个主题为单位分别进行主题分析和标引。 2.单元主题、复合主题和联结主题 主题类型按文献主题概念所包含主题因素多少,分为单元主题与复合主题。 单元主题是文献主题由一个主题因素构成的主题类型,以一个主题词表达文献主题。 复合主题是由两个或多个主题因素结合构成的主题类

型,以两个或两个以上主题词通过组配表达文献主题。 联结主题是同时涉及两个主题对象之间联系的主题类型,常见关系类型有:应用关系、比较关系、影响关系、因果关系、相互关系。 应用关系主题,以被应用的主题为主体因素;如词表中有“XX应用”专指词,选用专指词标引。 比较关系主题,以相互比较的重点主题为主体因素。 影响关系主题,以产生影响的主题为主体因素。 因果关系主题,以表示原因的主题为主体因素。 相互关系主题,以其中的重点主题为主体因素。(二)主题结构分析 构成主题的主题因素有:主体因素(研究对象、材料、方法、过程、条件等)、通用因素、空间因素、时间因素、文献类型因素。 主题因素的引用次序是:主体因素—通用因素—空间因素—时间因素—文献类型因素。 三、主题标引选词原则 (一)标引词形 标引词必须使用词表中的正式主题词,其书写形式与词表中的词形一致。 (二)标引词的选定次序 1.首先选用词表中与文献主题概念相对应的专指词。 2.词表中没有专指词,选用含义最接近、最相关的主题词组配标引。

中图法分类法实习题目十六

分类理解 1 以其内容的学科或专业属性为主要标准 文献分类标引首先必须以其内容的学科或专业属性为主要标准,只有在不适于以学科属性为区分标准时,才考虑以其它方面的性质,如体裁、地域、时代、语文等作为分类标准。 例:《集成电路手册》分入TN4-6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现代长篇小说)分入I512.45; 《菜花能否移植》(论述日本俳句对外国诗歌的影响)分入I106.2,而不能入S63; 《中国国家书目》分入Z812.1; Physics and the sound of music(论述音乐物理学,而非物理声学)分入J611.1,不能入O424。 2 专指性 文献分类标引必须符合专指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将文献分入恰如其分的类,而不能分入范围大于或小于文献实际内容的类目。要区分总论与专论,不要将专论性的文献归入总论类。还要区分是阐述一般原理的,还是阐述具体问题的,不要把研究具体问题的文献归入阐述一般原理的类。 例:《综合业务通讯网》应入TN915.14,而不入其上位类TN915.1 数字通讯网,也不入其下位类TN915.141 窄带综合业务通讯网; 《电视机维修手册》是总论电视机维修的著作,入TN949.7; 《彩色电视维修手册》是专论彩色电视机维修的著作,入TN949.12; 《信号处理》是论述信号处理一般原理的著作,入TN911.7; 《语音信号处理》是论述具体的语音信号处理的著作,入TN912.3; Firewalls and Internet security:repelling the wily hacker(论述因特网如何防止黑客侵入)网络安全应入TP393.08,而不入更泛指的类目TP309。 3 实用性 文献分类标引必须使文献尽其用,即要根据读者的需要将文献分入最大用途的类。对于交叉学科、或是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的文献,应利用互见分类、分析分类等方法,对重要的分类检索点,予以充分揭示。此时应优选一类号作为主要分类号。

分类标引复习重点(打印)

第一章 1:什么是类、分类、图书分类、分类标准? 类: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集合 分类:根据事物的属性进行的区分和类聚并按照相互关系进行组织的活动 图书分类:依据一定的分类体系,根据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分门别类的系统的揭示与组织图书馆馆藏的方法 分类标准:一类事物彼此之间的共同点称为分类标准 2.如何确定图书分类标准的使用次序? (1)要符合读者的检索习惯和检索要求 (2)要适应具体国家的实际情况 (3)要遵守学科专业分类的一般规则 3.什么是等级列举式分类法,有哪些优缺点? 含义:将所有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统,并采用尽量列举的方式编制的分类法 优点:(1)根据用户的使用需要按学科专业有层次的揭示文献,类目展开比较系统 (2)采用等级列举方式将分类结构加以完整显示,类目体系概括直观,易于掌握和使用 (3)标记符号简短明了,号码单纯,适合组织图书分类排架,也适合组织分类检索工具 缺点:(1)不能详尽无疑的揭示各种复杂主题,无法满足确切分类的需要(2)列举式类表的等级结构,单线序列和先组式的标记,使类表具有一定的凝固性,不能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不能进行多角度检索(3)列举式类表的静态结构具有一定的拘束性,无法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自动生成新类,难以与科学的发展保持同步,必须经常修 订 (4)大型等级列举式的分类法,一般类目详尽,但篇幅较大 4.分面组配分类法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 基本思想:任何复合主题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单元概念,同样也可以通过相应单元概念的组 合加以表达,根据这一特点,分类法编制时没有必要详尽列 举所有主题只要在类表中按照范畴列出各种基本概念,并分 别配于相应号码,使用时先分析文献主题,根据主题分析的 结果,通过相应概念的组配,表达文献主题,以各个概念标 识的组合表示该主题在分类体系中的次序 优点:(1)可以通过基本概念的组配充分揭示现代文献中的复合主题,对

文书档案整理方法

档案业务知识培训 2013.3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档案 一、什么是档案 二、档案的形成者是谁 三、档案的本质属性 四、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 五、档案的作用 第二章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一、需要明确的几个基本概念 1、什么是归档文件 2、什么是归档文件整理 3、什么是“件” 二、文件的收集工作 1、确立文件的收集(归档)工作 2、归档文件的收集要求与方法 三、归档文件整理需要把握的四点要素 1、归档文件整理要做到四个分开 四、归档文件的装订 1、文件装订前对归档文件进行必要的修整 2、装订要以“件”为单位

3、确定装订顺序 4、装订方式和要求 五、归档文件的分类 1、确定分类方法 2、制定分类方案 3、文件实体分类六、归档文件的排列 七、归档文件的编号 1、盖印文件归档章 2、填写归档章 八、归档文件的编目 1、编制《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2、装订《文书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九、装盒 1、文件装盒要求 2、填写备考表、盒脊、封面 3、档案盒盒脊填写要求 第三章机关档案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基本原则

什么是档案 一、什么是档案?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档案的形成者是谁? 档案是由官方机构、半官方机构、非官方机构以及一定的个人、家庭和家族形成的。 三、档案的本质属性是什么? 档案具有历史再现性、知识性、信息性、政治性、文化性、社会性、教育性、价值性等特点,其中历史再现性为其本质属性,其他特点为其一般属性。因此,可将档案的定义简要地表述为:档案是再现历史真实面貌的原始文献。四、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 档案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载体、制作手段、表现方式等。 1、从载体来看,有甲骨、金石、缣帛、简册、纸质、胶磁等;

档案著录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档案著录规则 Bibliographical description for archives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 档案著录规则 DA/T18-1999 (代替GB/T3792.5-8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档案局1999-05-31批准1999-12-01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单份或一组文件、一个或一组案卷的著录项目、著录格式、标识符号、著录用文字、著录信息源及著录项目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档案的著录。对于某些内容和形式极其特殊的档案,可遵照本标准制定细则。 本标准不包括以全宗和类别为对象的著录,也不包括目录组织的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

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792.1-1983 文献著录总则 GB/T7156-1987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 GB/T9704-1988 国家机关公文格式 GB/T15418-1994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 GB/T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DA/T1-1992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19-1999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著录 在编档案目录时,对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DA/T1中5] 3.2 著录项目 揭示档案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记录事项。包括题名与责任说明项、稿本与文种项、密级与保管期限项、时间项、载体形态项、附注与提要项、排检与编号项。 3.3 条目 又称款目,档案著录的结果,是反映文件或案卷内容和形式特征的著录项目的组合。 3.4 著录格式 著录项目在条目中的排列顺序及其表达方式。

第二节 中文文献主题标引方法[共8页]

信息组织 使用这种索引时,只要按字顺查到关键词,向左右延伸即可查到整个题名。例如,文献题名为“提高耐热钢模具的抗热裂性”,文献号为“868231”,选取其中的“耐热钢”、“模具”、“抗热裂性”为关键词,以“=”表示题名结尾符号,这篇文献排入题内关键词索引的典型形式为: 模具的抗热裂性提高耐热钢= 868231 耐热钢模具的抗热裂性提高= 868231 提高耐热钢模具的抗热裂性= 868231 题内关键词索引便于计算机编排,但由于关键词仅限于题名之中,反映文献主题的能力受到限制。 题外键词索引(KWOC),其关键词可从文献全文中选取,而且关键词与题名单独排列。典型的题外关键词索引形式如下: 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的贝氏体转变 851046 双相钢 低碳双相钢的疲劳性能 851103 双相钢的定量显微分析 851136 弹簧钢 弹簧钢材料的检查与质量 851241 题外关键词索引既便于计算机编排,也较直观,易于阅读,使用较广。 关键词的使用虽然比较广泛,但由于关键词检索系统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受到限制,因而在现代文献检索系统中,多同时采用叙词和关键词作为检索标识,在这种系统中,关键词成为叙词的补充,既可用叙词检索,又可用关键词检索,使信息的标引和检索功能大为提高。 二、主题标引分面公式 我国的国家标准《文献叙词标引规则》(GB/T3860-1995)中,提出的主题标引分面公式是: 主题因素=主体因素(A)+ 通用因素(B)+ 空间因素(C)+ 时间因素(D)+ 文献类型因素(E) 主体因素指的是具有独立检索意义的主题概念,通用因素指的是对主体因素起到修饰作用的一般性概念,空间因素指的是主题涉及的空间范围,时间因素指的是主题涉及的时间范围,文献类型因素指的是文献的类型。主体因素是文献的中心因素和检索入口,其余因素则对主体因素起修饰和限制作用。 例如,在主题“拖拉机维修”中,主体因素是“拖拉机”,通用因素是“维修”;在主题“发动机设计”中,主体因素是“发动机”,通用因素是“设计”;在主题“英国现代农业统计资料”中,主体因素是“农业”,空间因素是“英国”,时间因素是“现代”、文献类型因素是“统计 x 42 x

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第八讲)文献分类基础知识 1 文献分类的意义 1.1文献分类的含义 类是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集合,表明某些个别事物共有的一种概念。 分类是指以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其他显著特征作为根据,把各种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 文献分类就是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特征,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1.2 文献分类的作用 文献分类的主要目的:一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组织文献;二是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 1.2.1便于组织分类排架。 任何一个图书情报机构对收集的图书资料必然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组织,使每一本书都有一个明确的排列位置。图书资料的排列方法有多种,每种排列方法各有利弊,但比较起来,分类排列方法较为理想。其优点是: ①能使藏书体现学科的系统性,使内容相同的书集中在一起,使内容相近的书联系在一起,内容不同的书区别开来,便于人们按学科系统来利用藏书。 ②图书情报人员能够按类熟悉藏书、研究藏书,便于向读者宣传、推荐与提供有关的图书资料。 ③有利于提高开架借阅的质量。 ④便于按类统计图书借阅情况,了解与分析读者的借阅要求与阅读倾向,能为藏书建设提供一定的可靠数据。 1.2.2 便于建立分类检索系统。 文献分类按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揭示文献,这主要体现在建立分类检索系统(手工分类目录与计算机分类检索系统)上。分类检索系统是我国图书馆、文献信息部门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一种检索工具,它是按照文献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起来的,由于类目体系一方面体现着每一门学科的系统性,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关系,因此,这种类目体系反映在分类检索系统上,便于人们从学科知识系统,按类检索、查找文献,达到鸟瞰全貌、触类旁通的效果。要建立分类检索系统,其前提必须是要先对文献进行分类。 2 文献分类的基本原理 2.1文献分类法之基本类型: 2.1.1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是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依据概念的划分与概括原理,把概括文献内容与事物的各种类目组成一个层层隶属、详细列举的等级结构体系的一种文献分类法,亦称列举式分类法、枚举式分类法。 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等绝大部分分类法都是体系分类法。 体系分类法一般由主表、标记符号、复分表、说明和类目注释、索引等5个部分组成。(下面以《中图法》为例) 2.1.1.1主表是指由基本部类、基本大类、简表、和详表逐级展开而形成的类目

档案整理规则

江苏淮阴发电有限公司 文书档案整理规则 1总则 1.1为适应办公自动化及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需要,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根据《江苏省〈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实施办法》和《江苏省国信集团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则。 1.2 本规则以“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为指导思想,以计算机管理档案为基础,改革传统的立卷方法,推行文件级整理,对应作为文书档案保存的各种纸质文件材料的整理原则、整理要求和整理方法作出基本规定。 1.3 本规则从2004年1月1日起实施。 2 整理原则 2.1 将文件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归档。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和利用。 2.2 归档文件应以本单位产生的具有查考价值的文件为主。除针对本单位的批复、指示和在工作中需要贯彻执行的重要依据性文件外,外来普发性文件一般不归档。其它文件可作资料备查。 3整理要求 3. 1归档文件应齐全完整,保管期限划分准确,分类排列有序,编号编目规范。 3.2归档文件所使用的纸张、书写材料、装订材料等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用纸尺寸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张较小或已破损的文件应予修整、托裱,字迹模糊或易褪变的文件应予复制,复制件附于原件后一并归档。 4整理方法 4.1件的确定 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原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收文的文件处理单与收文为一件;来文与复文各为一件(包括请示与批复、报告与批示、

函与复函等);会议记录、介绍信存根等一本为一件;成套的会议材料各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未装订的式样同一的表格,以一定的单位组合,可装订在一起作为一件。几份文件作为一件时,“件”的日期以装订时排在前面的文件落款日期为准。 4.2 分类 归档文件采用年度----保管期限分类法。即在同一年度下,将归档文件按永久、长期、短期相对集中装盒。 分年度。将文件按其形成的年度分开。跨年度时,一般应以文件签发日期(即落款日期)为准。跨年度形成的会议文件归入闭幕年;跨年度办理的文件归入办结年。 分期限。将文件按照规定的保管期限分开。凡是反映公司主要职能活动和基本历史面貌的,对本公司、国家建设和历史研究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列为永久保管。凡是反映公司一般工作活动,在较长时间内对本公司工作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长期保管。凡是在较短时间内对本公司有参考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列为短期保管。 4.3装订 归档文件应按件装订。装订时,正本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制件在后;转发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计算机及其网络环境下形成的文件,定稿无需保存的,正本在前,发文稿纸在后。 装订方式采用不锈钢钉在左侧装订,左、下侧对齐。较厚的文件采用“三孔一线”的装订方式。对短期保存及已装订成册不易拆钉的文件,可保持原装订。 4.4排列 归档文件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将相关文件相对集中,按事由结合时间排列。会议文件、统计报表等成套性文件可集中排列。 因故未及时整理归档的零散文件材料,可排在同一年度、期限的所有归档文件的最后,或并入关系密不可分的相关文件中作为一件,在备考表中加以说明。 4.5编号 归档文件应按分类方案和排列顺序逐件编号,一个年度一个保管期限编一个流水号。在文件首页上端居中的空白位置加盖归档章,填写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总页数等相关内容。其中全宗号先空置;年度填写4位阿拉伯数字;保管期限填写简称永、长、短;件号在分类

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规则 要使分类标引准确、一致、充分、适用地揭示信息资源的主题,除了按照分类标引的要求弄清文献的内容特征,掌握分类表的使用方法外,还必须按照分类标引的特点和要求,制订详细的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的规则一般是根据检索系统的需要,根据分类表的特点并结合信息资源的特点确定的。按照分类标引规则的特点和涉及的内容对象范围,分类标引规则一般可以分为基本标引规则、一般标引规则、特殊标引规则三类。其中,特殊标引规则是指只适用于各个知识门类的规则,是基本规则和一般规则在各基本大类的延伸,与各类的类目体系联系密切,比较具体,可参看有关的分类使用手册。本书将主要讨论前两类规则。为便于说明,本章的分类标引实例主要以《中图法》为工具。 一、基本分类标引规则 分类标引的基本规则是整个分类过程中始终必须遵循的规则。基本规则是从信息资源分类原则中引申出来,并结合分类标引的基本要求确定的,它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资源的分类根据信息资源的性质,按照其各自的特点进行标引 科学性质的资源,一般应以其内容属性为主要依据,同时兼顾其他特征,如国别、时代、形式、类型等。传统文献分类体系是学科为中心建立的,在应用传统分类法类分文献时,一般应在分析文献讨论的主题对象的同时,考虑其内容的学科属性。如《华北地质构造》这一文献,应首先按学科归人“P54区域大地构造学”,然后再按地区,归人中国华北,其号码为:P548.22。网络分类体系往往同时按主题或学科为中心建立类目体系,在此情况下,各种主题或学科内容的网络资源,应注意根据类目的设置特点,确定其归属。文学、艺术形式的资源,通常应根据其特点,则按照其体裁、形式等标引。 (2) 信息资源的分类必须能体现分类法的逻辑性、等级性、次第性 即凡是能归入某一类的文献,必然带有其上位类的属性。这是分类体系中从属关系类目的性质决定的。 (3) 信息资源必须归人最切合其内容的类 即应依据资源的内容,将其分人分类体系中内涵外延最符合其内容、最确切的类目。这是分类法准确、专指地揭示信息资源主题内容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分类时就不仅应准确确定信息资源的学科归属,而且还应按照学科展开的层次,区分总论和专论、理论和具体应用的区别,将其归人最确切的类目。这就要求在了解类目体系展开的引用次序

中国档案分类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分类表

中国档案分类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分类表 Catalogue for the archives of import and export commodity inspection under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Chinese archives SN/T0003—1995 前言 中国档案分类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分类表(以下简称《商检档案分类表》)是《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商检类的档案分类详表。“商检档案分类标引规则”是进行分类标引使用,以确保商检档分类标引方法统一。“商检档案分类表类目细分规则”是提供给各使用单位对《商检档案分类表》最低一级类目进行扩展和细分。 附录A商检档案分类标引规则、附录B商检档案分类表类目细分规则均是标准的附录。附录C《商检档案分类表》使用说明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商检局办公室机要档案处负责组织,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分类表编辑委员会负责起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按姓氏笔划排列) 王文兰、元达礼、朱光沛、刘瑛、迟长月、李秀芳、任开鸿、陈鹏、金善祥、周克仁、俞晓丹、钟宝琦、徐庸德,黄慕让、蔡毓德。 本标准参与编制人: 周醒海(国家商检局副局长,负责标准审定工作)、李桂霞。 本标准由国家商检局办公室机要档案处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档案(以下简称商检档案)分类原则、编码方法、体系结构及分类和编码。 本标准适用于商检各类档案的分类标引。也适用于某种专业档案进行档案实体的分类整理和排架。 2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2.1商检档案分类表 以商检系统部门及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职能分工为基础,并紧密结合商检档案记述和反映的事物属性,按照《中档法》的体系结构及编码方法编制而成的商检档案分类规范。 2.2档案分类 根据档案内容或形式的异同,按照一定的分类原则和方法,使用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档案进行分门别类的过程。 2.3类目 亦称类名。一组在性质上具有某种(或某些)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总称,用以表示一类事物的概念。 2.4类号 类目的标识符号,用以表示和固定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排列顺序及位置。 3分类原则 3.1以进出口商品检验职能活动分工为主要分类基础,紧密结合商检档案记述和反映的事物属性关系,采取从总到分,从一般到具体的逻辑体系。 3.2类目的设置具有较强的概括性,既客观反映我国商检档案的现状,又考虑今后商检档案发展的需要,在保证基本类目稳定的前提下留有扩充的余地。 3.3从商检档案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达到科学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4编码方法 4.1本标准采用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编号法。汉语拼音字母“LD”体现了本标准在《中档法》中的位置,字母之后的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号。

档案整理工作方案

2017年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方案 年度归档文件整理工作就是档案资政服务的基础,也就是档案管理工作资源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做好年度归档文件整理工作,根据《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与市档案局相关工作要求,特制定本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全完整、应归尽归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严格按照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要求,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不同价值,便于保管与利用的目的,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归档文件整理工作。 二、时间要求 归档文件整理工作从4月1日起——5月27日指导整理结束;7月31日前归档文件目录按标准打印完毕,原生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目录报市档案局。 三、工作标准

(一)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 文件材料的收集就是归档工作的起点,直接决定归档的质量,务必高度重视,认真负责。只有及时广泛收集,才能保证文件材料的齐全、准确、完整、有效。收集工作与年度评优评先挂钩,档案员务必将本机关的各种红头文件,黑头文件、会议材料、各种会议记录;重大活动资料、工作汇报、简报、专题报告、调研报告;工作计划、总结、小结;规章制度(规定)、干部(职工)登记表、花名册、各类统计报表(组织、人事、工资、业务报表等);协议、合同等收集齐全、完整,确保应归尽归。同时注意收集本机关及行业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报刊、资料、声像等,集中移交市档案局。 (二)文件材料的整理工作 1、档案员要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与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与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要求,认真指导各单位归档文件整理工作。 2、对上级业务部门有标准规定的按照行业标准整理。如:电业局(按件整理,划分为永久、长期、短期3个保管期限,按机构分类);邮政局、电信局(按企业分类整理);银行(按机构问题分类整理),各组要按其标准指导她们进行整理。

文献信息分类

文献信息分类 第一节文献分类及文献分类法 一、文献分类 以文献分类法为工具,根据文献所反映的学科知识内容与其他显著属性,分门别类地、系统地组织与揭示文献的一种方法。 二、文献分类法 指按照一定的思想观点,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并结合文献的特点,对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特征及某些外表特征的概念或术语,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而形成的类目一览表。 第二节《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概述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就我国建国以后编制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文献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第四版正式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其简称仍称《中图法》。《中图法》(第五版)已于2010年9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一、《中图法》(第五版)的修订重点及特色 《中图法》的修订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的工作,每版修订都有其重点和特色。此次修订幅度较大,新增1631个类目,停用或直接删除约2500个类目,修改类约5200多个。其修订特点有: 1. 确定了特别处理的大类、重点修订大类和局部调整大类。 根据用户使用意见、《分类法研究与修订调研报告》以及“修订报告”对《中图法》(第四版)存在问题的分析,此次修订确定“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特别处理的大类,“F经济”、“TP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U交通运输”为重点修订大类,“D政治、法律”、“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TS轻工业、手工业、生活服务业”等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计算机技术相关类为局部调整大类。最后的修订结果也基本体现了这些修订重点。 2. 增加复分标记、“一般性问题”的禁用标记。 对一组类目或多组类目需要复分时,以前各版次的《中图法》只有一个说明性注释来规定,而具体需要复分的类目不再一一注释说明。第五版为增强类目复分助记性、降低复分难度,对这些类下无直接复分注释而又需复分的类目的类名后增加了相应标记,并区别8个通用附表、专类复分或仿分的标记,标记符分别对应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①~⑧分别代表用《中图法》后附的8张不同的通用复分表复分,⑨表示专类复分或仿分。)与《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类号的复分标记一致。 对专类下一组具有总论性和通用复分性问题,《中图法》通常设置“一般性问题”类加以概括,因此,规定“一般性问题”类只起仿分概括说明作用,不用于类分文献,其主题归入“一般性问题”类的直接上位类。第五版对“一般性问题”类进行了规范,对不具有此特点的类作了类名修改,对具有此特点的“一般性问题”类,在其类名后增加了禁用类分文献的标记,标记符为,以便提示分类人员,避免误标引并造成与其上位类分类不一致问题。 3. 完善类目的参见注释,补充类目反向参照。 《中图法》前几版相关类目参照是人工按类分别注释,因此,很多相关联的类目只有单向参照。(第四版)修订时,借助“《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维护管理系统”对类目的参见注释进行了完善。首先规范参见注释,区分“参见”与“见注”;其次补充需要建立反向参照

精品课程招标书

软件招标项目技术规格书 目录 一、招标软件一览表: (2) 二、项目建设目标: (2)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 (2) 精品课程网: (2) 1、软件架构 (3) 2、软件平台 (3) 3、数据处理能力 (3) 4、安全设计 (3) 5、功能模块流程设计 (4) 5.1 教室管理中心: (4) 5.2课程管理中心: (4) 5.3资料管理中心: (4) 四、项目应遵循的规范体系: (4) 五、技术支持与服务: (5) 六投标供应商的报价: (5) 七、报价回函内容应包括: (5) 八注意事项: (6)

一、招标软件一览表: 本次公开招标的内容为++++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精品课程网项目,具体内容如下表: 项目名称规格配置数量单位交货期交货地点 计算机科学系精品课程网 具体见 技术规格书1套 四川文理学院计 算机科学系 中标供应商签订 合同后60天 四川文理 学院 备注: 1、参加投标供应商需保证所提供产品符合本次招标要求及国家相关产品,符合ISO 质量体系认证、售后服务技术支持,具备知识产权保障的最新质量标准的产品软件。有产品质保书或产品合格证书和使用时所必须的各类相关使用操作、系统管理、培训等资料; 2、参加投标供应商须保证所有提供的产品软件包含系统分析、架构开发、安装调试、运维等所有费用。提供相关工程师的技术支持与软件的修改、定制。 3、参加投标供应商应充分考虑软件应具备先进、成熟、可靠、安全、开放、实用、易扩展、性价比好的产品参加项目投标,确保软件使用的稳定性、安全性、后续升级架构可行 性与扩展能力。 二、项目建设目标: 1、课程建设主要功能为满足精品课程网站制作需要,提供多种多样的网站模板满足教师个人性化需求,支持课程介绍、课程特色等介绍性栏目的内容在线编辑,同时提供在线的课件编辑工具,可以上传申报表或评审材料。典型的精品课程建设工具有“可视化精品课程软件”,教师日常可以动态维护精品课程网站内容。 2、性能要求: 1)、系统支持并发用户数大于100人; 2)、系统无故障运行时间大于5000小时; 3)、系统恢复时间:系统恢复时间小于4小时; 4)、批量PDF转换、OCR识别、水印添加等均支持大批量数据一次性实施; 5)、因特殊原因导致的性能问题,最后性能的验收由用户的可接受度为标准。 三、项目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 精品课程网: 精品课程网的设计需要有良好的总体构架,包括软件架构、技术架构、安全体系架构、存储架构、规范体系等内容。

《医学文献主题标引》教学大纲

《医学文献主题标引》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1272006 课程名称:医学文献主题标引 英文名称:Subject Indexing of Medical Literature 开课学期:7 学时/学分:68/4(其中实验课学时:20) 课程类型:专业课 开课专业:医药信息专业本科生 选用教材:肖晓旦,张士靖主编.《医学文献主题标引》.高等医学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1.肖晓旦主编:《生物医学文献主题标引》,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版 2.Indexing Manual(标引手册),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d37460379.html,/mesh/ indexingmanual/IndexManual.htm 3.MeSH Browser(MeSH浏览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d37460379.html,/ mesh/MBrower 4.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2002光盘版) 5.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编译:《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2002版),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年 执笔人:李玉玲张云秋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主题标引课程为信息管理类专业方向的学生开设,属各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是信息管理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基本原则,在教学中除基础理论的讲解外,特别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并能熟练地进行各类文献的标引,为文献检索、信息组织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力求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全面了解情报检索语言的基本理论。 2.以叙词法为主线,全面了解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研制的《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及其标引规则。 3.掌握医学文献主题标引的规则与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讲述与标引实例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后,能够独立进行标引工作。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部分理论篇(18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项目档案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沈阳市项目档案归档文件整理规则 、立卷原则 项目文件的组卷应遵循项目文件的形成规律和成套性特点,保持卷内文件的有机联系;分类科学、组卷合理;法律性文件手续齐备,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二、立卷方法 一)项目前期文件单独组卷项目前期文件指工程开工以前在立 项、审批、招投标、 勘察、设计以及工程准备过程中形成的文件。 二)施工资料单独组卷 指项目竣工时施工单位形成的开(竣)工文件、合同、计量、变更设计、竣工图纸、各种试验报告、原始记录、自检记录、竣工验收等文件。 1、竣工图纸编制要求 ①施工单位根据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变更设计资料和 实际施工情况做出完整的竣工图。 ②施工图没有变动的,由竣工图编制单位在施工图上加盖并签署竣工图章,作为竣工图。 ③利用施工图更改,应在更改处注明更改依据文件的名 称、日期、编号和条款号。张变更通知单涉及多图的,如

果图纸不在同一卷册的,应将复印件附在有关卷册中,或在备考表中说明。 ④规范成册的竣工图可整体对折;不规范成册的图幅应 统一折叠,折成A4 图幅。 ⑤所有竣工图应由编制单位逐张加盖并签署竣工图章。 竣工图章中的内容填写应齐全、清楚,不得代签和盖章。 ⑥竣工图章应使用红色印泥,盖在标题栏附近的空白处 竣工图章见附件)。 2、施工质量控制文件包括工程质量文件、试验检测报 告、施工原始记录和缺陷责任期资料,尽量分别组卷。 三)监理资料单独组卷 指监理单位对项目工程质量、进度和建设资金使用等进 行控制的文件。 四)声像档案单独组卷 声像档案包括:开工前的原址原貌;基础工程;主体工 程;开工仪式及施工中的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的照片、录像;工程质量中间检查验收情况的照片、录像;正式竣工验收情况的照片、录像;工程整体面貌的照片、录像。并附文字说明,对事由、时间、地点、人物、作者等内容进行记录。 三、卷内文件材料排列 一)项目前期文件(由项目办或工程科收集组卷) 1 、立项批复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物档案整理规则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物档案整理规则(试行) 1 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归档实物档案的整理原则和方法。 本规则适用于广西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实物档案整理。 2 定义 本规则采用下列定义 2.1归档实物 立档单位在其职能活动中直接形成、获得、接受、赠送或者征集的以实物为载体的,并具有长远保存利用价值的历史记录。 2.2归档实物整理 将归档实物以件为单位进行鉴定、分类、排列、编号、著录、上架,使之有 序化的过程。 2.3件 归档实物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件实物为一件。 3 收集 3.1 收集范围 3.1.1本单位获得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证书、奖状、锦旗、奖杯、奖章、 奖牌、匾等。 3.1.2本单位举办或承办重大活动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凭证性实物,包括活动标志、证件、证书、奖章、纪念品、纪念邮票、组织机构印章等。 3.1.3本单位在国内外活动中获赠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纪念杯、纪念章、纪念册、纪念票证、题词、字画、票证、礼品、工艺品、牌匾等。

3.1.4本单位已宣布停止使用的印信(包括旧印章、印模、徽标)。 3.1.5其它有重要保存利用价值的实物。 3.2收集要求 3.2.1归档实物应在形成或获得实物一个月内向本单位档案部门移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将归档实物损坏、私存或转送他人。 3.2.2收集的实物没有明确标明主题和时间的,移交单位或个人应在移交时 对实物的主题和时间进行说明。 3.2.3归档的实物应保持整洁、无破损。 3.2.4归档的实物应当拍照归档,所拍照片纳入本单位照片档案管理,两者 之间要建立准确、可靠的标识关系。 3.2.5本单位对外交往中赠送给对方的重要实物,也应拍照归档。 3.2.6归档实物的移交和征集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要求。 3.3收集时间 对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实物,单位或个人应及时整理,交档案室归档,一 般不应跨年度。 4 整理 4.1整理原则 实物档案的整理应遵循保持实物档案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 4.2整理要求 4.2.1归档实物应齐全完整。凡是本单位在公务活动中形成、获得、接受、 赠送或者征集的各种实物档案均应收集齐全、完整无损,整理归档。 4.2.2每件归档实物均应转拍照片进行相应归档。

专利文献标引规则及工作流程

专利文献标引规则及工作流程 1、标引目的:概括提取所遴选专利的关键技术内容,使用户能够参考标引后的文件了解相关专利的大概技术信息。 2、标引具体内容(共17项):公开号、专利名称、公开日、国际分类(指IPC号)、申请号、申请日、 发明人、申请人、优先权号、同族专利、发明摘要、发明领域(关键词)、发明背景、发明概述、权利要求、简要附图说明、主要附图。 3、标引文件格式:每条专利为一个Word文本, WORD文件名称为公开号。 4、每条专利需记录公开号、中英文名称、翻译修改人和审核人,填写“专利翻译修改记录表” Excel表。 5、标引规则:见表1。 6、质量要求: (1)、格式符合标引规范和规则的要求; (2)、每条专利字数2000字以上; (3)直接录入的信息要完整、准确; (4)、直接翻译的内容,应采用直译的方式;要保证技术术语翻译的规范、准确;译文语言要通顺、达意; (5)、需要提炼概括的部分,要准确把握技术方案中的要点、要素,提取出专利文献中重要、核心、关键要素,并用简洁、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述。 (6)、全文技术术语翻译准确、规范,语言通顺、可读性强。

注意事项: 1.17项标引条目必须齐全,不能自行增减。有些专利说明书原文可能没有[优先权号]、[简要附图说明]、[主要附图]部分,标引时相应的内容也为空,但保留[优先权号]:、[简要附图说明]:、[主要附图]:等字样;[同族专利]:此项内容参见同族信息相关Excel文件;[发明领域(关键词)] :此项内容需要译者根据专利内容提炼出2~4个中文关键词。 2.标引时,必须保留标引单中各标引项的格式,比如各标引项由大括号括起,后面带一冒号“:”,以方便后续的数据库入库。 3.各标引项中如果包含多个段落,则每段首空两格(2个汉字)。 4.提交的成果是汇总后的每条专利的Word文件和相应的“专利翻译修改记录表” Excel表。 表1 标引规则及示例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前言 为规范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归档、接收、保管及利用工作,推动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规范化管理,制定本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已明确规定的文书类电子档案不再列入本规范范畴,测绘、海洋管理数字档案规范另行规定。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略。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略。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归档、整理、保管及利用的一般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土地管理、地质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管理与综合业务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的管理与技术要求。其他国土资源管理数字档案的管理可参照本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3792.1-1983 文献著录总则 GB/T7156-1987 文献保密等级代码 GB/T15418-1994 档案分类标引规则 GB/T3860-1995 文献叙词标引规则 GB/T 7408 —19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eqvISO 8601 : 1988 ) DA/T1-1992 档案工作基本术语 DA/T 18 档案著录规则 DA/T15—95 磁性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 DA/T19-1999 档案主题标引规则 DZ/T 0431—2005 矿业权档案立卷归档规范 GB/T 11822-89 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 GB/T20988-2007 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重要信息系统灾难恢复指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