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

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

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
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混凝土强度实验报告

篇一: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2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津资K-J4-10

来样日期:20XX年07月17日

委托编号:20XX-02296报告日期:20XX年07月17日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津资K-J4-10

来样日期:20XX年07月17日

委托编号:20XX-02297报告日期:20XX年07月17日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委托单位:天津大港油田集团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津资K-J4-10

来样日期:20XX年07月17日

委托编号:20XX-02298报告日期:20XX年07月17日

第1 页共3 页

混凝土结构实验报告

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二学历实践报告 混凝土结构试验实践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任务 1、理论联系实际,验证,巩固,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化与加强对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工地实地考察,进一步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知识。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 2、积累感性认识,增强实践知识,收集有关的资料,为学好后续课程做好准备,创造条件。 3、培养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信心勇气和兴趣。通过在实践中的锻炼,增强专业素质。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我们这次的实习主要内容就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参观我们学校的建筑。经过参观后没我们了解到,我们学校的大多数建筑都是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结构。 剪力墙结构就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的结构。这是一种在高层建筑中大量采用的结构。 框架结构是指由梁、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采用该结构的房屋墙体不承重,仅起到围护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空心砖或多孔砖、浮石、蛭石、陶粒等轻质板材等材料砌筑或装配而成。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在于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在于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的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抗震性较差,因此项目中只有小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 我们学校的有些建筑物还有地下室。地下室是建筑物中处于室外地面以下的房间。在房屋底层以下建造地下室,可以提高建筑用地效率。一些高层建筑基础埋深很大,充分利用这一深度来建造地下室,其经济效果和使用效果俱佳。 地下室的类型按功能分,有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结构材料分,有砖墙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地下室。按构造形式分,有全地下室和半地下室,地下室顶板的底面标高高于室外地面标高的称半地下室,即房间地面低于室外设计地面的平均高度大于该房间平均净高1/3 ,且小于等于1/2 者。这类地下室一部分在地面以上,可利用侧墙外的采光井解决采光和通风问题。地下室顶板的底面标高低于室外地面标高的,称为全地下室。 三、实习心得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亲身的感受到了很多超出理论的东西,这些是在工程中实际需要用到的,是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走向技术岗位的一次历练。平时只是坐在课堂中听老师的讲解,看书本上的知识,有时让我们充分地为了地了解知识,书本上会列出某种施工工艺的方法是工程中最常使用的,哪种施工工艺是最便于工程中运用的,很有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只有到现场问过技术人员才会了解。非常感谢老师为我们安排了这样一次实习的机会,内容很充实,全程都有老师和现场技术人员的讲解,遇到我们略显幼稚的问题,也会虚心解答,让我们在整个过程中收获到很多。

普通混凝土试验报告

普通混凝土试验报告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3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2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试配日期:2012年3月12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3月24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水泥物理性能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HCJS/SN2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0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检验日期:2012年3月10日 至2012年4月20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4月20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建设用碎石(卵石)检验报告

委托单位:四川省华蓥市南方送变电有限公司汾阳分公司报告编号:7 建设单位:山西西山晋兴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收样日期:2012年3月12日 工程名称:斜沟矿井风井场地35KV线路新建工程检验日期:2012年3月12日 监理单位:山西煤炭建设监理咨询公司试验类别:见证取样 检验员:审核人:批准人: 见证人及编号:刘银成晋见1201604 汾阳市恒昌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章) 2012年3月24日 公司地址:汾阳市建昌村 山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总站监制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班) 邬文锋、陈天楚、曹祖军、张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 A.d1/2/200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筛余量(g); 式中 m r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g) 筛余累计重 (g) 试验重量误差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石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方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将孔径9.5、4.75、2.36、1.18、0.6、0.3、0.15mm的筛子按筛孔大小顺序叠置,孔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内,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孔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 A.d1/2/200 生产控制检验时 m r ——筛余量(g); 式中 m r d ——筛孔尺寸(mm); A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筛余累计重 (g) 试验重量误差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 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方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 一、配合比设计理论依据 1、《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 2、《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道面工程补充施工技术要求》 3、《水泥胶砂强度检测方法(ISO)法》GBT17671—1999 4、《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 5、《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97—87 6、《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94 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J64—2000 8、《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 9、《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 10、《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 二、道面混凝土设计要求如下: 2.1、强度:28天抗折强度5.0Mpa; 2.2、和易性要求:维勃稠度20-40s,或塌落度小于10mm; 2.3、耐久性要求: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也不宜大于330Kg/m3; 水灰比不宜大于0.44; 2.4、水泥混凝土所用原材料应符合《民航机场场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1996—10中的有关要求外,尚应符合以下规定: 2.4.1水泥道面及道肩面层混凝土可采用标号为525的硅酸盐水泥。水泥中氧化镁含量不宜大于3%,碱含量不大于0.6%。水泥的其他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

2.4.2砂宜采用细度模数为2.65~ 3.20的中粗河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含泥量超过规定时应冲洗。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砂不得使用。 2.4.3碎石圆孔筛最大粒径为40mm。应委托有资格的试验单位,按《公路集料试验规程》JTJ058—2000中的岩相法对每种料源测定其碱活性,有碱活性的碎石不得使用。碎石应按圆孔筛5~20mm、20~40mm两级级配分别备料,两种碎石混合后的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要求: 项目技术要求 颗粒尺寸筛孔尺寸mm(圆孔筛)40 20 10 5 累积筛余(%)0~5 50~70 70~90 90~100 2.4.4水冲洗集料、拌和混凝土及混凝土养生可采用一般饮用水。使用河水、池水或其他水应符合下列要求:①水中不得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和硬化的有害杂质,如油、糖、酸、碱、盐等;②硫酸盐含量(按SO2-1计)不超过2.7mg/cm3;③pH值大于4;含盐总量不得超过5mg/cm3。 2.4.5外加剂水泥混凝土中需要掺用外加剂时,必须根据工程要求,通过试验选定外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一等品规定指标》(GB8076-1997)的规定要求,其使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88)的规定要求。不得使用pH值大于8的碱性外加剂。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外加剂剂量,现场有专人配制。 三、确定原材料 我们根据招标文件、投标书、与业主签订的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的要求确定使用下列材料: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简介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简介 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设计、生产和应用中的最重要环节之一,配合比设计成功与否,决定了混凝土的技术先进性、成本可控性和发展可持续性等问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针对原建设部下达的“使用新标准水泥配制混凝土”研究 课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该研究成果经建设部组织全国性验证,对科学合理地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水泥新标准使用起到重要作用。为统一我国混凝土配制的方法和步骤,并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者提供基础技术参数,在上述研究成果基础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以下简称《规程》)。为配合比设计者提供了易于操作、程序简单的快捷配制技术。自《规程》颁布实施以来,被广泛用于基础建设、轨道交通、市政环卫、工业与民用建筑、海港工程、铁路工程等领域。对我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和发展起到基础性作用。随着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快速发展,配合比设计面临新的挑战,例如:以耐久性能为设计指标、矿物掺合料的种类和掺量不断增多、普遍应用外加剂、特殊性能要求增多等。因此,《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需修订完善。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申请,《规程》被列入原建设部《2005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

批)》,并于2010年11月完成编制和通过审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1年4月22日发布公告,批准本《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55-2011,自2011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6.2.5条为强制性条文。原《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同时废止。2 主要修订内容《规程》共分7章,主要内容如下:(1)总则提出《规程》的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 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2)术语、符号增加了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矿物掺合料掺量和外加剂掺量等5个术语,上述术语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普遍接受。修订了相关符号,使计算过程更加清晰。(3)基本规定依据我国混凝土实际应用情况与技术条件,本《规程》新增“基本规定”一章,详细规定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原材料要求、最大水胶比、矿物掺合料限值、氯离子最大含量、最小含气量和最大碱含量等技术指标。本章重点强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耐久性能要求,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仅应满足配制强度要求,还应满足施工性能、其他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并规定配合比设计所用原材料应采用工程实际使用的原材料。宜采用干燥状态骨料进行配合比设计,也可选用饱和面干状态骨料,两者均为过程控制的一种手段。混凝土的最大水胶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规定。水胶比和最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一,技术标准 水泥混凝土设计等级:C25 试验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公路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规程》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配制强度:Rp =R+σ =25+σ = σ值 二,原材料 水泥:葛洲坝三峡牌各项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报告附后) 粗集料:郧县贯通石场5-16mm:。比例按65%:35% 细集料:金沙公司河沙,细砂 外加剂:江苏特密斯,掺量为% 三,试验室配合比试验 设计坍落度为160-180mm,根据配合比进行试验,当坍落度满足设计要求时,水胶比及水泥用量满足规范要求。 根据配合比进行试验,测定28d抗压强度。 四,结果 四川川桥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环湖南路HH01工地试验室 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C2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说明书

一,技术要求 水泥混凝土设计等级:C25 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公路工程质量检测评定标准》 设计标准:Rp =R+σ =25+σ = 二,原材料 (1)水泥:中国葛洲坝水泥有限公司,三峡(2)粗骨料:贯通石场,5-16掺65%.掺35%,级配碎石。细集料:金沙公司河沙,细砂。 (3)水:饮用水 (4)外加剂:江苏特密斯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掺% 三,施工范围:白鹤观大桥桩系梁 四,设计计算 (1)配制强度:=+*σ=25+*5= (2) 计算水胶比:W/B=αa*f ce /(+αa*αb*f ce )=*** (+***)Kg/m3= (3) 选用单位用水量:拌合物坍落度160-180mm,掺入%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后的单位用水量为W=150kg/m3 (4) 计算胶凝材料用量m co =m wo /W/B=150/=294㎏,粉煤灰掺量22%,粉煤灰 用量=294*=65Kg/m,水泥用量m co=m B o- m F o= 294-65=229Kg/m (5) 假定砼容重:2400kg,选择砂率:38%,计算砂石用量:m so+m go=2400-m co-m wo=2400-294-150=1956kg/m3 计算砂用量:(m co+m go)*=743kg/m3 计算碎石用量:1956-743=1213kg/m3 基准配合比为:m co:m wo:m so:m go:减水剂=229:65:743:1213:150: (6) 按质量法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A组m co:m wo:m so:m go=229:65:743:1213:150: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经过试验室结果确定水胶比和和 B组m co:m wo:m so:m go:外加剂=260:73:150:728:1189: C组m co:m wo:m so:m go:外加剂=249:70:150:734:1197: D组m co:m wo:m so:m go:外加剂=239:67:150:739:1205: 故选定B组水胶比的配合比作为试验7天,28天抗压强度,配合比B组m co:m wo:m so:m go:外加剂=260:73:150:728:1189: 四川川桥试验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南水北调环湖南路HH01工地试验室 二零一二年五月二十日 水泥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碾压混凝土实验室配合比设计试验 1 试验目的 测定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所用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然后进行碾压混凝土实验室的配合比设计。 2 试验方案 本试验根据配合比设计所需的技术资料,首先对选定的材料进行物理力学性能指标的测定试验,再依据配合比设计规程及原则来进行配合比的设计,对于碾压混凝土,设计时主要考虑其三大参数的要求。本试验流程图如图2.1所示。

图2.1 试验流程图 3 试验方法 3.1 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 本试验配合比设计所用的原材料主要有:水泥、粉煤灰、石灰、粗细集料、

水及外加剂等。 3.1.1水泥试验 水泥试验主要包括:水泥细度试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等。 水泥细度试验采用手工干筛法来检验水泥细度;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水泥凝结时间试验及水泥体积安定性试验(雷氏夹法)按GB/T 1346-1989《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用沸煮法,对该水泥进行了安定性试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通过ISO法来测定水泥的强度等级。 通过试验,得到本试验所用水泥的物理性能见表1.1。 表1.1 水泥的物理性能表 水泥品种 初凝 (h:min) 终凝 (h:min) 安定性 (mm) 筛余量 (%) 标准稠 度(%) 抗压 (Mpa) 抗折 (Mpa) 3d 28d 3d 28d P.C32.5R 2.1 3.1.2 粉煤灰试验 根据《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91以及国家标准GB175—1999,GB1344—1999,GB12958—1999中的规定,需对粉煤灰的细度、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和强度及强度等级等主要技术性质经行测定。 通过试验,该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见表1.2。 表1.2 粉煤灰的物理性能表 粉煤灰等级 密度 (g/cm3) 堆积密度 (g/cm3) 细度 (%) 比表面积 (g/cm2) 需水量 (%) 28d抗压 强度比 (%) Ⅱ级 2.302 26 3.1.3集料试验 集料试验主要包括测定砂、石的近似密度试验、砂、石的堆积密度试验、砂、石的空隙率计算和砂、石的筛分析试验等。 通过试验,测得所用砂子、石子的物理性能见表1.3、表1.4。 表1.3 砂子的物理性能表

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探讨

当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研究探讨 发表时间:2019-11-22T10:15:06.0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樊晓曦 [导读] 摘要: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 鄂尔多斯市神东检测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209 摘要:混凝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具有可持续发展特性。对建筑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有助于更好地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在建筑施工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标准化的规范,还可以大大提高施工的效率。 关键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探讨 目前的生产应用面对的是原材料性能的快速随机变化,又不知正负变量,而且往往来不及系统测试就要投入生产,这时你就无所适从,若要保证质量的底线,只有加大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的设定。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1.传统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是计算—试配法,其计算准则基于逐级填充原理,即水与胶材组成水泥浆,水泥浆填充砂的空隙组成砂浆,砂浆填充石子的空隙组成混凝土,设计原则基于假定容重法或绝对体积法。计算得到粗略配合比,再按照所确定的材料用量,制备混凝土试件标准养护到28d龄期,测试试件的有关性能;试件的性能若符合要求,即采用这组配合比;若不满足要求,进一步调整配合比。绝对体积法认为混凝土材料的1m 3体积等于水泥、砂、石和水四种材料的绝对体积和含空气体积之和。假定容重法的原理基于绝对体积法,所不同的是不以各种原材料的比重为依据,而完全借助于混凝土拌成物经振捣密实后测定的湿容重为依据。前者较繁,但适用范围广,理论较完整,有实用价值。后者简便易行,但要有充分的经验数据,需测定大量的混凝土湿容重。这两种方法都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半定量设计方法,主要以满足强度和工作性能为主,配合比设计相对简单,也比较成熟。 2.特种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普通混凝土则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为了克服这些不足开发出了许多特种性能混凝土,如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纤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再生骨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低温混凝土、泵送混凝土和喷射混凝土,每种混凝土都与传统混凝土相比,其拌合物的配合比设计,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介绍一下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的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因为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非常具有代表性,许多其他类型的特性混凝土也有借鉴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1)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早期混凝土结构对材料性能提出的要求比较简单,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种类也比较少,因此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就可以满足混凝土工程的需要。美国混凝土协会(ACI)211委员会制定的配合比设计程序和其他许多程序都是基于满足相当窄的规范要求:28d抗压强度(15~40MPa)和稠度(坍落度25~100mm),而目前由于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工程的需要,使用的混凝土强度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大跨桥梁、高层建筑、地下水下建筑等工程的使用和修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PC)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而国际混凝土联合会(FIP)与欧洲混凝土委员会(CEB)在提出的混凝土材料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中,首要问题就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优化问题。(2)其他特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上述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也会被其他特性混凝土的配合比所借鉴,其他特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许多还是参照的传统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例如补偿收缩混凝土,就可以采用传统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除了一点,为了达到相同的强度等级,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水灰比可以比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稍高一点。当然也有针对原材料的特点而需要特殊考虑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例如再生骨料混凝土,以废混凝土加工破碎成的骨料与普通骨料相比具有视密度低、吸水率高、压碎值大的显著特点。针对废混凝土骨料的特点等研究了C20、C30、C40三个系列的再生混凝土,对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初探。提出了再生骨料预吸水法,这种方法针对再生骨料吸水率较大而建议的基于自由水灰比之上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是一致的。钢纤维混凝土中由于原材料中掺加了钢纤维,二次合成法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把钢纤维混凝土看成是由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两部分组成的,分别确定水泥钢纤维浆与基准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用量,最后合成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合比。 3.优化设计方法在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应用。一般情况下往往有许多种混凝土的组成都能够满足人们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这就产生了应该选用哪一种组成的问题。对于给定的设计性能,从这些都符合要求的组成方案中选用一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最佳的方案,这种确定“最佳”组成的过程,就称作混凝土组成的最优化。对配合比设计进行优化,不仅可以节约混凝土生产中所消耗的大量资源和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还可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法已广泛应用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这种方法不论有多少变量和有多少约束条件都可以使用,它要求在混凝土的组成与混凝土的性能之间建立起线性的预测方程。 二、关于混凝土的试验研究问题 1.被指数化。混凝土的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关系,并不完全线性化,那是因为原材料不同、配合比不同、成型养护方式不同等原因导致的,对同一原材料、同一配合比设计方法、相同的成型养护方式而言,混凝土强度与弹性模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现线性关系是非常正常的。且看图1的分析(以免不必要的争议,权作举例),是指数关系,不应该是线性关系。这种被固化的思维,至少缺了点创新意识。当然还有图中密集整齐的“试验数据”真实性问题,显然缺少了点“科学研究”意识。 2.被线性化。图2的含气量与强度关系试验结果虽然缺少些规律性,除了试验误差及方法严谨性等原因外,更可认为是真实的试验数据,这一实事求是的精神还是要肯定的。但强行线性化其规律,显然又缺少一点“科学研究”精神。

混凝土结构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学生用)

土木工程学院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实验指导书 及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周淼 编 班级::学 号: 理工大学 2018 年9 月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适筋梁的受力过程和破坏特征; 2.验证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理论和计算公式; 3.掌握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实验方法及荷载、应变、挠度、裂缝宽度等数据的测试技术 和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对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初步实验分析能力。 二、基本原理当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适中时,梁正截面受弯破坏过程表现为典型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弹性阶段(I阶段):当荷载较小时,混凝土梁如同两种弹性材料组成的组合梁,梁截面的应力呈线性分布,卸载后几乎无残余变形。当梁受拉区混凝土的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且最大的混凝土拉应变超过混凝土的极限受拉应变时,在纯弯段某一薄弱截面出现首条垂直裂缝。梁开裂标志着第一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cr称为开裂弯矩。第二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II阶段):梁开裂后,裂缝处混凝土退出工作,钢筋应力急增,且通过粘结力向未开裂的混凝土传递拉应力,使得梁中继续出现拉裂缝。压区混凝土中压应力也由线性分布转化为非线性分布。当受拉钢筋屈服时标志着第二阶段的结束。此时梁纯弯段截面承担的弯矩M y称为屈服弯矩。第三阶段——破坏阶段(III阶段):钢筋屈服后,在很小的荷载增量下,梁会产生很大的变形。裂缝的高度和宽度进一步发展,中和轴不断上移,压区混凝土应力分布曲线渐趋丰满。当受压区混凝土的最大压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时,压区混凝土压碎,梁正截面受弯破坏。此时,梁承担的弯矩M u 称为极限弯矩。适筋梁的破坏始于纵筋屈服,终于混凝土压碎。整个过程要经历相当大的变形,破坏前有明显的预兆。这种破坏称为适筋破坏,属于延性破坏。 三、试验装置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水处理实验报告-混凝实验 降低或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胶粒~一般形成广西民族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报告 2012 年 6 月 10 日絮凝体。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 姓名实验混凝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 名称实验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花的过程叫混凝。同组者 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实验目的: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 A1(SO)、 FeCl后~生成的AI、 Fe的化合物对胶体的脱1、通过实验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2433 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 pH 值影响。基本方法。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2、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絮凝作用较差。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实验原理: 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混凝阶段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杂质~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一个环节。水中较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胶体颗粒不能靠自然沉降 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得以去除。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 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实验步骤及装臵图: 混凝效果。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电的粘土颗粒。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1000mL原水~放臵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 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 pH值、温度。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水化膜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较高,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混凝剂A、B,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的粘度~把这些水分子排挤出去需克服特殊的阻力~这种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有些中200mL原水~并每次增加1mL混凝剂的投加量~逐滴滴入200mL原水杯中直到出现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若投加混凝结降低ζ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矾花为止。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作用。即使ζ电位没 有 ,4,、确定实验时的混凝剂投加量。根据步骤3得出的形成矾花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 取其1,3作为1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烧杯的混凝剂投加量~用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 班) 邬文锋、天楚、祖军、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 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 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 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m r = A.d1/2/200 式中m r -------------------- 筛余量(g); d -------- 筛尺寸(mm); A --------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 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 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 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________ (g)

筛余累计重____________ (g) 试验重量误差 ____________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实验报告书

《混凝土设计原理》 实验报告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学期___________________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目录 测量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一: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 (2) 实验二: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 (4) 实验三:偏心受压柱破坏 (6)

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阅读有关教材及本实验指导书,初步了解实验内容要求与步骤。 2、实验记录应用正楷填写,不可潦草,并按规定的地位书写实验组号、日期、天气、仪器名称、号码及参加人的姓名等。 3、各项记录须于测量进行时立即记下,不可另以纸条记录,事后誉写。 4、记录者应于记完每一数字后,向观测者回报读数,以免记错。 5、记录数字若有错误,不得涂改,也不可用像皮擦拭,而应在错误数字上划一斜杠,将改正之数记于其旁。 6、简单计算及必要的检验,应在测量进行时算出。 7、实验结束时,应把实验结果交给指导教师审阅,符合要求并经允许,方可收拾仪器结束实验,并按实验开始时领取仪器的位置,归还仪器与工具。 8、注意人身安全和仪表安全,试件本身要有保护措施:如用绳子捆住用木楔垫好;数据读好后,远离试件,这点尤其是当试验荷载的后期更应注意。 9、试验研究工作,是个实践性很强,责任心很强的细致戏作,一定要有严格的责任制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数据要认真细致的测读,不能读错,不能搞乱。大家分工协作,互相校对。

实验一单筋矩形梁破坏 姓名班级学号 组别组员 试验日期报告日期 一、试验名称 二、试验目的和内容 三、试验梁概况 梁号截面尺寸主筋实测保护层厚度 四、材料强度指标 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试验实测值f c s= N/mm2E c= N/mm2钢筋:试验实测值:HPB235,f y s= N/mm2E s= N/mm2 HRB335,f y s= N/mm2E s= N/mm2 五、试验数据记录 1、百分表记录表(表1) 2、手持式应变仪记录表(表2) 六、试验结果分析 1、画出适筋梁荷载——挠度曲线(M-f)并分析曲线特征

绿化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与设计

绿化混凝土配合比研究和设计 我国由于近年来城市建设加快,城区被大量的建筑物和混凝土的道路所覆盖,绿色面积明显减少。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视,混凝土结构的美化、绿化、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协调成为了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绿化混凝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所谓绿化混凝土是指能够适应绿色植物生长、进行绿色植被的混凝土及其制品。 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开始开发研究绿化混凝土,主要针对大型土木工程,目 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绿化混凝土用于城市的道路两侧及中央隔离带,水边护坡、楼顶、 停车场等部位,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调节人们的生活情趣,同时能吸收噪音和粉尘, 对城市气候的生态平衡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本文通过对多孔混凝土的研究,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植物生长的绿化混凝土。 1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1.1原材料 水泥:亚东水泥厂生产的PO42.5水泥。 粉煤灰:信阳I级粉煤灰。 矿粉:本公司粉磨站生产的矿粉 石头:普通石灰石碎石,粒径为19~26.5mm。 外加剂:公司外加剂厂生产的高效萘系减水剂,固含量为32%。 1.2试验方法 1.2.1设计参数确定 ①孔隙率 适合于植物生长的多孔混凝土为了便于植物生根,胶凝材料的连通孔隙率一般在25%~30%。研究显示:不仅孔隙率大小对植物正常生长有影响,而且孔隙容积对植物生长也有比 较大的影响,同是25%孔隙率的多孔混凝土,粒径小的骨料配制的多孔混凝土孔隙数量多, 但每个孔隙的容积小,这样单个孔蓄含的水分和营养成分相对就少,如果少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危害植物的生长。因此,多孔植被混凝土的最小孔隙率应大于25%,且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选择粒径大的集料配制混凝土。考虑到配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如可能存在少许胶结材堵塞孔隙,养护期孔隙被杂物填充等,设计多孔混凝土的孔隙率为30%。 ②强度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班级:10工程管理2班 组别:第七组 组员:

一.实验目的: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自行设计强 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并通过实验检验其强度。 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过程: 1.确定配制的强度(o cu f ,) o cu f ,= k cu f ,+1.645σ ; o cu f ,=30+1.645×5.0=38.225 Mpa 其中:o 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单位:Mpa ; k cu f ,—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单位: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单位:Mpa 2.初步确定水灰比(C W ) C W =ce b a o cu ce a f a a f f a +,=0.48 其中: 07.0;46.0==b a a a —回归系数(碎石); ce f =γc ce f ;g :γc —水泥强度等级的富裕系数,取1.1; g ce f ,—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 3.初步估计单位用水量:wo m =185Kg 4.初步选取砂率(s β) 计算出水灰比后,查表取砂率(碎石,粒径40mm)。s β=30% 5.计算水泥用量(co m ) co m =C W m wo /=48 .0185=385Kg 6.计算砂、石用量(质量法) co m +go m +so m +wo m =cp m ; s β= go so so m m m +×100% c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g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 s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砂用量(Kg );wo m --每立方混凝土的水用量(Kg ) cp m --每立方混凝土拌合物假定容量(Kg ),取2400Kg 计算后的结果为:so m =549Kg go m =1281Kg

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 黄南忠

论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黄南忠 发表时间:2019-07-26T17:10:08.803Z 来源:《建筑细部》2018年第27期作者:黄南忠 [导读] 通过结合施工图纸设计的条件要素,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整三个方面,阐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试配应注意的问题和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混凝土配合比调配是在经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过程。 珠海市成基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519000 摘要:通过结合施工图纸设计的条件要素,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配、调整三个方面,阐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全过程,突出强调了试配应注意的问题和重要性,进一步明确混凝土配合比调配是在经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过程。 关键词:混凝土;设计;试配;调整;配合比设计 引言: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砂、石和水组成。为改善混凝土的某些性能,还常加入适量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主要的参数为水胶比,砂率,用水量。混凝土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 一、混凝土配合比简介 混凝土是由水泥、细骨料砂子、粗骨料石子及水等构成,混凝土中各种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称为混凝土的配合比。混凝土配合比是决定混凝土强度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需要具体的设计试配等工作才能确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用到工程当中去。 (1)选用合适的材料 ①水泥 水泥是决定混凝土成本的主要材料,同时又起到粘结、填充等重要作用,所以水泥的选用格外重要。水泥的选用主要是考虑到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水泥的品种繁多。选择水泥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考虑当地水泥的供应情况作出选择。其中以硅酸盐系列水泥生产量最大、应用最为广泛。 ②粗骨料 粗骨料是指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人工破碎而形成的石子成为碎石。天然形成的石子称为卵石。施工中一般采用碎石,粒径4.75-37.5mm,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石子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抗压强度较高,同时可以减少用水量及水泥用量,从而使水泥水化热减少,降低混凝土温度。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的实心板,粗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③细骨料 细骨料是指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通常称为砂。施工中一般采用中砂。 ④粉煤灰 由于混凝土的浇筑方式为泵送,为了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便于泵送,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按照规范要求,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时,其粉煤灰取代水泥的最大限量为25%.粉煤灰对水化热、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有利,但掺加粉煤灰的混凝土早期极限抗拉值均有所降低,对混凝土抗渗抗裂不利,因此粉煤灰的掺量应经试验室多次试配确定其最佳掺量。 ⑤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可分为四类:改善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的外加剂。包括(减水剂、引气剂、调节混凝土凝结时间、硬化性能的外加剂;缓凝剂,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外加剂;引气剂,改善混凝土其它性能的外加剂;膨胀剂,一般在梁板管道压浆使用,能让管道内的水泥浆饱满)。 (2)按JGJ 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计算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水胶比、选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用水量、砂率;假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质量,计算出每立方米的胶凝材料、砂、石用量。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对混凝土抗压性、抗折性等基本性能的保障,合理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同时也对施工路面的质量提供了质量保证,由此可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设计是进行路面施工的主要环节。其中,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主要涵盖了明确弯拉强度、选择混凝土坍落度、确定水灰比以及选择砂率等几方面内容。 (一)明确配制弯拉强度混凝土的配置强度是能够影响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受设计强度、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两方面影响,传统的强度配置是在设计强度数值乘1.10~1.15之间富余系数,选择系数时以大数值为宜,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很难达到规定系数。计算配置强度时要立足于施工设备的性能、人员的水平,强度不宜过低。 (二)明确碎石级配根据调查研究得知,碎石级配对混凝土强度形成的影响比较大,同时在选择碎石级配时也能够以混凝土的类型与施工具体操作位置为主进行选择,如果调配钢筋混凝土,那么适宜选择4.75~19mm或4.75~26.5mm的连续级配碎石;除此之外,也能够在配制前度的基础上进行碎石选择,通常配制强度为3.5~5.0MPa的混凝土,适宜选择4.75~26.5mm或4.75~31.5mm的连续级配碎石。(三)确定水灰比能够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水灰比,然而影响水灰比的和主要因素包括混凝土工作性要求与减水剂的减水率两点,经过相关调查研究得知,当水灰比增加到0.44时,这时混凝土的抗折强度将减小9%左右,所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前提下,水灰比尽量较小,据相关规定要求,水灰比最好小于0.44。 (四)确定单位水泥用量单位水泥用量也十分重要,其大小是否合理对耐久性能以及施工成本造成影响,在水灰比相同的情况下,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