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水型社会建设一五规划20070130定稿发改委报国办

节水型社会建设一五规划20070130定稿发改委报国办

节水型社会建设一五规划20070130定稿发改委报国办
节水型社会建设一五规划20070130定稿发改委报国办

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水利部

建设部

二○○六年十二月

前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和建设部组织编制了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和对策措施,提出了节水型社会建设重大工程项目和制度建设任务,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行动纲领。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 (3)

(一)“十五”成就 (3)

(二)面临的形势 (5)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二、目标与任务 (9)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9)

(二)主要目标 (10)

(三)主要任务 (12)

三、总体布局 (15)

(一)规划节水量 (15)

(二)区域重点 (16)

四、重点领域节水 (22)

(一)农业节水 (22)

(二)工业节水 (25)

(三)城市节水 (27)

(四)非常规水源利用 (29)

五、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31)

(一)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 (32)

(二)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 (32)

(三)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配套制度 (33)

(四)建立健全节水减排机制 (34)

(五)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34)

六、重点工程项目 (35)

(一)农业节水重点工程项目 (36)

(二)工业节水重点工程项目 (36)

(三)城市节水重点工程项目 (38)

(四)非常规水源利用重点工程项目 (38)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 (39)

(六)能力建设项目 (40)

七、环境影响分析 (41)

(一)农业节水环境影响 (41)

(二)工业和城市节水环境影响 (43)

(三)非常规水源利用环境影响 (43)

八、保障措施 (44)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 (44)

(二)完善法规政策,强化执法监督 (44)

(三)加强用水管理,强化基础工作 (44)

(四)加大政府投入,拓展融资渠道 (45)

(五)严格绩效考核,扩大公众参与 (46)

(六)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 (46)

(七)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 (46)

(八)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47)

一、现状与形势

(一)“十五”成就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十五”期间,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各地、各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工作,有力地促进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发展观念发生深刻转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方式主要由资源投入带动转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思路。用水观念发生深刻转变,从浪费水资源、污染水环境的粗放式用水向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型发展思路转变;从强调供水管理向加强需水管理转变;从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转变。

法规政策和节水标准逐步完善。修订了《水法》,制定颁布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加大了推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力度,农业、工业和城市节水技术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发布实施了火力发电、石油石化、钢铁、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等高用水行业的取水定额国家标准,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了用水定额;国家先后发布了两批《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技术、设备(产品)目录》,鼓励发展节水高效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展了节水产品认证,将节水产品纳入了政府采购目录;实行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限制在缺水地区盲目建设高耗水项目;对主要江河湖库水域进行了水功能区划,核定

了重要江河的水域纳污能力,提出了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节水改造和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大了对节水设施的投入力度。“十五”时期,农业节水灌溉投资达826亿元,启动了306座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实施了99个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6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和1000多个节水示范项目;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约7400万亩,全国累计达到3.2亿亩;建设了一大批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成1000万亩左右旱作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深耕深松、蓄水保墒、覆盖保水、农田护坡拦蓄保水等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及非充分灌溉节水灌溉方式得到广泛应用。完成20万人口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改造4400公里,管网漏失率平均下降约2个百分点,年漏失水量减少10亿立方米。建成污水处理厂281座,形成日处理能力4912万立方米,污水再生利用量达17亿立方米;沿海地区年海水直接利用量达330亿立方米,替代淡水17亿立方米,日海水淡化能力达到12万吨。

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全国万元GDP用水量从562立方米(采用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修订后口径,下同)下降到371立方米(2000年可比价)。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从479立方米下降到448立方米,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43提高到0.4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291立方米降低到169立方米(当年价),火电、钢铁、石油石化、造纸等高用水行业主要产品单位取水量平均下降20%~40%左右;城镇用水效率有所提高,用水过快增长的速度得到一定程度控制。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先后确立国家和省

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100多个,重点推动了河西走廊、东部沿海、南方水污染严重地区和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深入开展,18个城市通过了全国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带动了一批省级节水型城市的创建工作。节约用水宣传教育广为开展,全民节水意识有了较大提高。水价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大部分地区改革了水价定价模式和计收方式,有15个大中城市实行了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517个城市开征了污水处理费;改革了水利工程供水水价计收方式,实行“容量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丰枯不同水价等;农业用水推行了用水计量收费和面向农民的终端水价制度,末级渠系水价管理得到加强。

(二)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

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2841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0%,且分布不均,黄河、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的人口、GDP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38%、37%和41%,而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9%,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516立方米,其中海河流域不足300 立方米。近20年来,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呈减少趋势,其中黄淮海辽地区年径流量减少幅度超过了10%,更加剧了供需矛盾,水资源短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全国现状国民经济需水量约为6180亿立方米,而可供水量仅5830亿立方米1,缺水达350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水需求将不断增加,若不采取强有力的节水措施,按照目前外延式发展的用水增长速度,2010年国民经济需水量将增加到7340亿立方米,而可供水量仅能增加到6430亿立方米,届时,缺水将扩大到910亿立方米。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资源开发潜力有限,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我国水资源总量中,扣除最低生态环境需水要求和人类难以控制利用的洪水,水资源开发潜力十分有限,水资源可利用量仅为8120亿立方米,仅相当于水资源总量的29%。由于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差别很大,如海河现状耗用的水量已相当于其水资源可利用总量的121%,黄河也超过100%,辽河达94%,北方大部分地区已无进一步开发的潜力,部分地区已超过其合理开发利用的极限,必须依靠节水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南方地区虽然尚有一定的开源潜力,但开发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建供水工程涉及的移民、环境保护等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供水工程建设的成本和难度越来越大。

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低。我国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用水浪费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2005年我国每万美元GDP用水量为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国际先进水平的5~10倍;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5,远低于以色列、法国等先进国家0.70以上的水平;

12005年全国总用水量5633亿立方米,其中农业3580亿立方米,工业1285亿立方米,生活675亿立方米,生态环境93亿立方米。

200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69立方米,约为发达国家的5~10倍;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部分城市甚至超过30%。

部分区域水污染严重,水生态与环境形势严峻。由于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低,大量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许多河段远远超过水体的纳污能力,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辽河、淮河、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江河水质较差,部分河段污染严重,太湖、滇池和巢湖大多数水体水质为劣Ⅴ类。全国有25%的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未达标,其中还有一部分有机污染物含量超标。

由于持续干旱和水资源短缺,北方大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严重。据估算,北方地区近些年国民经济用水年平均挤占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达149亿立方米,全国不合理的地下水资源开采量达248亿立方米,造成部分河道断流、湖泊和湿地萎缩甚至消失、草原退化和沙化,地面下沉等生态环境问题。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节水和治污进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将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够。部分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不够,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与水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协调,在一些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盲目建设高耗水、重污染的项目,“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产出”问题突出,破坏了生态环境,加剧了水危机。

促进节约用水的法规体系不完善。全国性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尚未出台,现行节水法规的配套措施不健全,只有少数省(区、市)出台了地方性节水管理办法,难以有效规范和监督管理经济社会用水活动;节水执法监督检查薄弱,取水、用水和排水计量和监测设施不健全;大部分江河尚未建立以流域为单元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和省区水量分配方案,难以控制过量超用水资源;各类用水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缺乏严格的用水管理制度;废污水排放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我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尚不健全,尚未建立水资源价值核算体系,市场在水资源配臵中的基础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无偿使用水资源、浪费水资源严重;一些地区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形成,供水水价和再生水的价格严重背离价值,难以调节用水行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主体缺乏节约保护资源的内在动力和激励机制,造成在缺水的同时用水浪费严重。缺乏推广应用节水产品(设备)的激励政策。

节水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及推广力度不够。我国大部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农业用水设施,因建设标准较低、配套不完善,维修更新不及时,造成设施老化失修、利用效益低下,难以适应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由于缺乏扶持政策,水价偏低,开发难度大,投入不足,使节水设备和新技术研发与推广的内在动力不足;节水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经济实用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关键技术。

全社会节水意识亟待加强。一些地区和民众对我国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水忧患意识不强,对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性和意义认

识不足,一些地区没有把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中,节水工作不到位、投入不落实、措施不得力;节约用水宣传和社会监督力度不够,激励公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机制不健全,全民节水意识有待加强。

二、目标与任务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为保障,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臵的基础性作用,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体系,综合采取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等手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相协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资源保障。

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合理配臵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制度创新,规范用水行为。通过改革体制、健全法制、完善机制,建立完善的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规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利用。

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

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的节水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

坚持节水减污,促进循环使用。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以节水促减污,以限排促节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抑制用水过快增长,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和生态恶化的状况。

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设施;大力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淘汰落后、低效的用水设备和技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以流域为单元,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晰各级行政区域的初始水权,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分类指导,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地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二)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逐步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发展科学的节水型社会。到2010年,节水型社会建设要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取得明显成效,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单位GDP用水量比2005年降低20%以上。“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指标见表2-1。

表2-1 “十一五”期间节水型社会建设主要指标

注:指标属性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类。

农业节水目标。到2010年,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5提高到0.50左右;农业亩均灌溉用水量比现状减少10~20立方米,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不增长的情况下新增灌溉面积2000~3000万亩。

工业节水目标。到201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低于115立方米,比2005年降低30%以上;高用水行业主要产品单位用水量指标总体达到或接近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大型企业达到本世纪初国际先进水平(见表2-2)。

表2-2 高用水工业行业主要节水指标

城市节水目标。到2010年,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以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的改造,全国设市城市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

15%。生活节水器具在城镇得到全面推广使用。北方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污水处理量的20%,南方沿海缺水城市达到5%~10%。

(三)主要任务

建立健全以水资源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水资源优化配臵和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以及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完善促进节约用水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制度建设规范用水行为。开展流域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提出水资源宏观分配指标和微观取水定额指标,推进国家水权制度建设,全面实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严格取、用、排水的全过程管理,实行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的管理;强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全面推进计划用水,加强用水计量与监督管理;加强水功能区和退排水管理,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体系。

完善节水激励政策。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经济杠杆对用水需求进行调节,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手段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臵。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形成“超用加价,节约奖励”的机制,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逐步建立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国民

经济体系。建立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机制,在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中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控制用水总量,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废污水排放,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水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对水资源短缺地区要实行严格的总量控制,控制需求的过快增长,通过节约用水和提高水的循环利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挤占生态环境用水的地区,要通过节约使用和优化配臵水资源,逐步退减经济发展挤占生态环境的水量,修复和保护河流生态和地下水生态;对水资源丰富地区,要按照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的要求,严格用水定额,控制不合理的需求,通过节水减少排污量,保护水环境;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要按照保护优先、有限开发、有序开发的原则,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严禁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发行为。

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加大对现有水资源利用设施的配套与节水改造,推广使用高效用水设施和技术,完善水资源高效利用工程技术体系,逐步建立设施齐备、配套完善、调控自如、配臵合理、利用高效的水资源安全保障体系,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工程措施合理调配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对地表水与地下水,本地水与外调水,新鲜水和再生水进行联合调配。通过采取调整用水结构、提高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等多种调控手段,促进水资源配臵结构趋于合理,逐步控制地下水超采。

加大力度推进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灌溉用水计量设施。因地制宜,在有条件的地区

积极采取集雨补灌、保墒固土、生物节水、保护性耕作等措施,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对高用水行业的节水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逐步淘汰技术落后、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按照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加快对跑冒滴漏严重的城市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降低管网漏失率;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完善再生水利用的设施和政策,鼓励使用再生水,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加强城镇公共建筑和住宅节水设施建设,普及节水器具,推广中水设施建设。

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国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形势以及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性,宣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发展战略,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等,使每一个公民逐步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强化节水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约束,建设与节水型社会相符合的节水文化,倡导文明的生产和消费方式,逐步形成“浪费水可耻、节约水光荣”的社会风尚,建立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制度。通过建立机制、积极引导,鼓励成立各类用水户协会,参与水量分配、用水管理、用水计量和监督等工作;要规范用水户管理制度,形成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

三、总体布局

(一)规划节水量

节约用水是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水资源合理配臵的重要内容。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有关成果,1980年以来全国总用水量年均增长率约为1.2%,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如果未来需水按目前用水增长方式外延式增长,在正常来水情况下,2010年全国需水量将达到7340亿立方米,而届时即使在充分采取各种可能开源措施的情况下,全国可供水量也只能达到6430亿立方米,因此必须加大节约用水的力度抑制需水的过度增长。

根据对各地区节水量和可供水量的研究,到2010年,通过规划的节水措施约可减少年需水量690亿立方米,将外延式发展情况下7340亿立方米的需水量降低到6650亿立方米,届时供需缺口可从现状的350亿立方米降低到220亿立方米,在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及退减部分挤占的河道湖泊生态用水的同时,有效缓解部分地区的供需矛盾。在690亿立方米需求减少量中,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等措施,可减少水资源需求增量338亿立方米;通过各类节水工程建设,年节水量352亿立方米,其中农业节水工程200亿立方米,占工程节水量的57%;工业节水工程节水量134亿立方米,占38%;城镇生活节水工程节水量18亿立方米,占5%。全国及各区域2010年工程措施节水量见表3-1。

表3-1 2010年全国及各区域工程措施节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注:各区域范围见(二)区域重点。

(二)区域重点

我国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水资源条件及承载能力差异较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侧重点也有所区别。总体而言,北方水资源紧缺和生态脆弱地区,要根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行严格的用水总量控制,以水定发展规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严格控制高用水和高污染项目;推广先进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南方水资源丰富地区,要从重视水资源开发利用向重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优化配臵转变,要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控制单位产品和服务的取水量,严格控制废污水排放。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以下不同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方向和重点。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个省。该区土地资源丰富,水资源分布不均,北丰南欠,东多西寡,人均水资源约1400立方米。辽河流域和辽宁沿海城市群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地下水超采和海水入侵等问题突出,是该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点。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中要把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作为重要的任务。阜新、大庆、伊春、辽源等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要加大以节水为重点的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着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老工业,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技术,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节水改造。沿海城市要抓好海水利用等非常规水源的开发利用。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和大豆生产基地,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继续加大力度对现有大中型灌区进行以节水为重点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新建灌区要按照节水要求进行建设;地广人稀和西部水资源紧缺地区要推行保墒固土、雨水利用、旱地坐水种等抗旱补水技术;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的小型灌区以管道输水为主,适度应用喷微灌技术。要合理开发北部和东部地区丰富的水资源,建设必要的水资源配臵工程,缓解区内中部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局面。

到2010年,通过节水工程措施,东北地区年节水量39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节水26亿立方米,占66% ;工业节水12亿立方米,占30%;城镇节水1.6亿立方米,占4%。

黄淮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6个省(市)。该区人均水资源仅35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最少的地区,现状用水已接近或超过水资源可利用量。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已成为该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要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快对高用水行业的节水技

术改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优化升级,重点发展低用水高附加值产业。调整产业布局,鼓励大型高用水企业向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和沿海地区搬迁,严格控制建设新的高用水和高污染工业项目。加强水污染防治,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再生利用率,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沿海地区要积极发展海水利用。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应根据水资源条件,压缩耗水量大的作物种植比例,发展耐旱高产小麦品种,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继续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建设,大力推广以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深耕深松、蓄水保墒、覆盖保水等为主的节水技术;井灌区积极推广管道输水,适度推广喷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山区要依托小水窖等集雨补灌、保墒固土、农田护坡拦蓄保水等工程建设,发展多种形式的节水技术;城市郊区蔬菜、花卉、果树、苗木等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的灌溉要以喷灌、微灌为主。

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合理调配地表水、地下水,本地水、外调水和再生水,加强受水区节水防污和生态修复,采取有力措施逐步退减挤占的河道湖泊生态环境水量,合理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退减地下水超采量,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到2010年,通过节水工程措施,黄淮海地区年节水量43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节水22亿立方米,占50% ;工业节水18亿立方米,占43%;城镇节水2.9亿立方米,占7%。

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7个省(市)。长江中下游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水质型缺水、水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结合我县水资源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大意义 我县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是全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的三分之一,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并存。水资源的匮乏,致使我县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较弱。随着工业化进程、城市步伐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水资源将成为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布局,减少取用水过程中水的损失、消耗和污染,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抑制用水量的过快增长,实现水资源、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扎实搞好我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一)工作思路。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建立与我县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全民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意识,实现生产和生活上用水的高效合理。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全县年用水总量不超过3.9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310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0.5;农业节水灌溉工程覆盖率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00立方米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50%,污水处理率达40%,污水回用率达到25%;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70升; 。 扩建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性服务楼、住宅小区等项目,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省的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用水设施,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污水采取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县城区新建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城区的生产及生活污水;逐步实现乡镇场镇的生产及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以有效改善水质。全县广场、街道人行道路面要逐步采用高透水材料和有利于渗水的施工工艺,园林绿化要建设渗水设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逐步实现中水、雨水和污水资源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六)加强供水管网和用水器具改造,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以减少城市供水管网的漏失率。按照国家《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标准》,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更换非节水型用水器具,以减少水的浪费和消耗。 (七)抓好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统筹规划,先试点后展开,加快推进农村供水、排水体系建设,保障农村集中安全供水。同时做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与水质监测,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安全后方便”的原则,优先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八)加强宣传,转变观念,树立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各乡镇、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从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大力宣传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宣传水资源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宣传节约用水的新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宣传教育,使全社会充分认识我县的水环境,掌握科学的水知识,树立节水的新观念,增强全民的水忧患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管理工作现代化。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是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开展建设节水型社会工作的重要意义 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在全世界致力于应对水问题的21世纪,我国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人口大国,面临着更为紧迫的压力。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成为未来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 国情、水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节水是一项重大国策,也决定中国必须走节水型社会之路。 我国水资源形势严峻,人均水资源量少,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与此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近年来,在国务院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国节水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总的来看,节水使农业、工业用水定额减少,用水效率提高,延缓了总用水量的增长势头。但是,目前中国节水水平与严峻的水资源形势还很不相称,从1980年到现在,中国总体缺水形势未得到缓解,水资源质量总体呈恶化趋势未 得到有效控制。节水的战略地位还不够突出,全民的节水意识还有相当差距,节水工作仍停留在传统的行政推动层面。如何在水权水市场理论指导下,改革水的管理体制,建立节水的运行机制,更多地依靠经济手段、科技进步促进全社会水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课题。建立节水型社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和道路,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能否实现全社会的节约用水、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关键。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明晰水权,培育水市场的形成,确立科学合理的水价机制,用市场配置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推进水利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只有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对新时期水利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与时俱进,把水利改革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现代化方向,把推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经验 2001年以来,汪恕诚部长发表了以《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为代表的一系列

县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县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县年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进程,努力创建全国节水模范县,根据《xx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xx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相关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XX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线,以创建全国节水模范县为目标,以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为契机,以制度建设、节水改造、技术推广、结构调整为重点,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与管理,全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总量控制目标:年内全县国民经济用水总量控制在亿立方米以内,其中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亿立方米以内,红崖山灌区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亿立方米以内。 定额控制目标:农田灌溉水定额控制在每亩415立方米以内;城镇生活用水定额控制在每人每天75升以内,农村生活用水定额控制在每人每天50升以内;万元GDP用水量降至918立方米,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降至73立方米,工业

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0%以上。 技术推广目标:农田节水技术推广面积达到75%以上;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0%以上,居民生活用水户表率达到95%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低到8%以内,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节约用水目标:通过采取工程、农艺、管理等多种节水措施,实现农业节水3000万立方米以上,城镇生产生活节水30万立方米以上,日利用城市中水5000立方米。 三、工作重点 (一)全面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 1、强化水权监督管理。一是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按照水权监管“盯住一个关键环节、落实两项控制措施、抓好三项核心工作、做到水权分配四个到位”的总体要求,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水权总量不突破。二是落实水权配置重点监管制度、预决算制度、审计监督制度和一亩一轮次节约2-3度电计划,加强水权督查监管力度,科学合理确定作物灌溉轮次用水量,实行超计划用水否决制度。三是落实水表电表联动计量措施,加强单井电度的适时监控,开展整村、整社单井作物水权优化配置试点工作。四是加大破坏智能化计量设施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正常的用水秩序。五是强化关井压田区域的后续监管,杜绝出现反弹现象。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人们可以想象得出没有水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捷。水是极其稀少的,水量与可利用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可用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出于对水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特别是在春灌、秋种期,天气干旱、降雨稀少,节约用水,合理运用,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也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优为重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束和激励,靠压力和推力,并把这种约束、压力和推力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搞节水型社会建设,固然要进行宣传教育,使得全社会都能了解我国的基本水情,了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从而增强节水的意识,自觉节水。但根本的还是要建立一整套制度,建立一种体制、机制,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而不是仅靠行政推动的权宜之计。 建设节水型社会,简单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明晰初始水权。明晰初始水权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工作基础。初始水权是国家根据法定程序,通过水权初始化而明晰的水资源使用权。通常,水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水权包括水的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转让权等。在我国,水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国家通过某种方式赋予水的使用权给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因此,我们所讲的水权是狭义的水权,也就是水的使用权。(2)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与微观定额两套指标体系。明晰初始水权是水权管理的第一步,还要建立两套控制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一套是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体系。水资源的宏观总量指标体系用来明确各地区、各行业乃至各单位、各企业、各灌区的水资源使用权指标,实现宏观上区域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水资源的微观定额指标,用来规定单位产品或服务的用水量指标。通过控制用水定额的方式,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达到节水目标。(3)综合采用法律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行政措施、科技措施,保证用水控制指标的实现。(4)制定用水权交易市场规则,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实现水资源的高效配置。(5)用水户参与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要鼓励社会公众以各种方式广泛参与,使得相关利益者能够充分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如成立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量的分配、管理、监督和水价的制定。用水户协会要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广大用水户参与水资源管理的积极性。 节水型社会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分配初始用水权;制定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和公平的水市场交易规则,监督水权交易;保障公民,特别是弱势群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一总则 (一)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和规范规划编制工作,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导 则。 (二)本导则是试点地区编制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的主要参考依据,也可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指导其它地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时参考。 (三)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分析评价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用水水平、节水状况、节水潜力,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节水标准与指标,依据不同规划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需要,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和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为主的方针,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实施 方案。 (四)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应遵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流域、区域水资源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应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重点突出制度建设。 通过制订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确定水资源宏观控制指标和微观定额指标,明晰初始用水权。通过制定水权转让的政策法规,建立用水权交易市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引导水资源实现以 节水、高效为目标的优化配置。 (六)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目标确定、体制机制建设、节水方案与工程建设、总体与分期实施方案以及保障措施。 (七)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现状水平年为2000年,近期规划水平年为2010年,远期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试点阶段3-5年,试点完成2010年。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统筹考虑流域与行政分区,以行政分区为主。 (八)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应与水资源综合规划已有规划成果相一致,并与其他相关规划相协调,以现有资料为主,视情况进行必要调查补充。资料的引用,要进行可靠性、合理性分析。(九)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试点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编制的协调。 流域管理机构负责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宏观控制指标的协调。 二基本情况 (十)基本情况即为试点地区的现状情况,是规划编制的基础。论述和分析清楚试点地区的区域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概况、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用水节水水平以及节水潜力等。 (十一)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概况。论述试点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气候气象的

建立节水型社会

建立节水型社会 0901012402 乔洪蕾

建立节水型社会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人均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8。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全国每年缺水近400亿立方米,耕地每年因旱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全国660多座城市中大约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6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预计届时用水总量为7000亿~8000亿立方米,而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4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06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我国在污水处理回用、海水、雨水利用等方面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

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节水型社会的主要特点是: 1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是节水型社会在体制上的本质特点。有利于推进节水技术开发,吸引节水投资,推广节水产品,促进自觉节水的机制。仅以政府行政手段推动的节水活动,由于缺乏节水的内在机制,至多只能称为群众性的节水活动或群众性的节水运动,而开展这种活动或运动比较好的社会组织只能称为节水先进城市等社会组织单位,不能称为节水型社会。 2促进水资源的高效率利用,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是节水型社会的内在要求。节水型社会通过内在的节水机制的运行,可以实现水资源宏观优化配置和微观的高效率、高效益利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全面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需求。 3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是节水型社会的基本目标。节水型社会通过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面满足社会生产、生活、生态的用水需求,从而能够实现资源、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协调发展。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4节水型社会是全民资源价值观念普遍确立,节水活动普遍参与

节水型社会建设题目及答案电子教案

通过节约用水,可以达到以下()目的:[5分] A. 解决或缓解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 B. 产生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C. 减少废水和污染物排放,取得良好的环境生态效益 D. 进一步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合理调整,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 7. 凡采取工程节水技术、农艺节水技术和化学节水技术组装配套,达到()的农业,都可称为节水型农业:[5分] A. 节水 B. 增产 C. 增地 D. 增效 我的回答:ABCD 8.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方面内容:[5分] A. 建设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 B. 建设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 C. 建设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 D. 形成与培养区域水资源形势相适应的用水与节水意识形态 我的回答:ABCD 9. 西北地区水资源的条件与特点():[5分] A. 节水增产重点县 B.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 C. 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D. 节水灌溉示范市 我的回答:ABCD

我国东北部地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点是()和辽宁沿海城市群:[5分] A. 辽河中下游 B. 松花江中下游 C. 辽河中上游 D. 松花江中上游 我的回答:A 12. ()是诸多农田灌溉节水措施中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主要节水措施之一,同时又是当前农田灌溉节水工程改造的关键环节:[5分] A. 秸秆覆盖 B. 渠道防渗 C. 地膜覆盖 D. 管道灌溉 我的回答:B ()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保障:[5分] A. 用水高效 B. 制度完备 C. 公众参与 D. 生态良好 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总目标是:到()年,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节水型社会:[5分] A. 2010 B. 2015 C. 2020 D. 2025 我的回答:C 20. ()年修订的《水法》中,将“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法律形式固化下来:[5分]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摘要】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由于工农业用水、水污染、水浪费等现象严重从而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水资源管理体系的分析,明确指出要想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就必须使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并且使水权制度得以完善。 【关键词】水资源管理体制,水权,水价制度 【 abstract 】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day, because of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water, water pollution, water and waste is serious and lead to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effect on our country's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analysis, explicitly pointed out that want to promote water-saving society construction must make river basin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regional management, and the combination of establishing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water price system, and make the water right system to perfect. 【 key words 】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system, the water rights, water price system 中图分类号:TV2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及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水资源濒临危机,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和水环境恶化现象严重,这从客观上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路线。针对以上情况,需要我们不断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以资源节约为基础,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前提,完善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提供人民生活水平。

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

********有限公司 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 申报材料 2015年10月

一.公司简介 ********有限公司简介 ********有限公司始建于2011年,是由*****个人投资注册的**企业。********厂位于***,占地面积约30000m2,拥有3000万元的固定资产,实现年销售收入1.2亿多元,利润超过2000万元。随着全球范围对高效低毒新型农药的开发与生产日益重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本公司主营的新型农药中间体,并拥有相关产品先进成熟的工艺技术。公司已国内外市场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与下游客户建立了密切的长期合作关系,拥有良好的市场信誉。 根据市场情况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我公司在******县**产业园投资10000万元成立********有限公司,可以充分发挥********厂的生产技术优势和利用现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产品结构,增强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生产的产品有:******农药中间体。自2011年建厂以来,重视工艺改进,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协作,注重引进和培养各类技术人员,使公司的产品生产、开发技术能力大大增强。公司201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000余万元,主营收入6800余万元,上缴税收600万元,**产业园区排名前15。 我公司秉承“团结、诚信、高效、诚实”为企业宗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产品质量、建立客户良好口碑作为企业生存之本。

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前提下,我公司注重对生产工艺及设备的不断改进,以减少对各种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坚决遵守环保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职工环保节能意识;加强对水、电、煤等资源的综合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通过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确保企业生产清洁化,可持续化。 厂区建设按照“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铺设排水管网,全场共有一个雨水排口和一个污水排口。各车间管理废水,包括真空泵废水、地面冲洗水、设备冲洗水等,经过车间外集水池收集后输送至废水处理站调节池。生活污水和初期雨水均单独收集,输送至废水处理站。污水经由铁碳微电解、混凝沉淀、水解酸化、二效蒸发等设施系统处理后,达到园区排放标准,排送至污水厂。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修订稿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是人类最保贵的财富,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人们可以想象得出没有水的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因此,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社会迫在眉捷。水是极其稀少的,水量与可利用量也是十分有限的。随着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需求的提高,可用水资源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出于对水资源稀缺性的重新认识,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稀缺是长期的、全局的。特别是在春灌、秋种期,天气干旱、降雨稀少,节约用水,合理运用,科学调度,优化配置也就是建设节水型社会优为重要。 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对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制度建设,是一场革命。 节水型社会和通常讲的节水,既互相联系又有很大区别。无论是传统的节水,还是节水型社会建设,都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要看到,传统的节水,更偏重于节水的工程、设施、器具和技术等措施,偏重于发展节水生产力,主要通过行政手段来推动。而节水型社会的节水,主要通过制度建设,注重对生产关系的变革,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整个社会走上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道路。 节水型社会的制度建设要解决的是全社会的节水动力和节水机制问题。一个人做某件事情要有动力,一个社会做某件事情也要有动力。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靠社会成员内心的自觉,靠道德和良知的引导;一个是靠外界的约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

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探索 贾竑骥 (山西省水利厅,山西太原 030002) [摘要]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是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局面的根本出路,其中建设节水型社会是重中之重。以清徐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项目研究基础,按照“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指导思想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总体思路、管理措施、科技创新等具体做法,针对影响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有关问题,提出对策措施。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节水;技术创新;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S27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06)02-0009-03 未来15年将是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其中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是重中之重。2003年至2005年间,山西省水利厅确定以太原市清徐县为试点,批复投资1221.5万元,组织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队伍开展了“县域节水型社会示范建设与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调研,旨在探索和总结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的思路、方法与技术,为山西省乃至中西部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可以借鉴的样板和经验。围绕该项目我们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实现“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为核心,按照“保证生活用水、调控工业用水、稳定农业用水、维系生态用水”的水资源配置原则,以用水监测体系、节水工程体系和水权科学分配体系建设为重点,以县域水资源的分配原则、方法和方案、用水定额管理指标体系、水价改革、水权流转和水市场建设、用水计量控制、地下水动态监测、节水型社会建设信息管理、节水园区的大规模建设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和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开发和实践。 1 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县概况 1.1 社会经济情况 清徐县位于太原市南端,晋中盆地的西北边缘,属太原市管辖。全县总人口29.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33万人。全县总土地面积609km2,总耕地面积2.76

节水型社会建设计划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节水型社会建设计划

节水型社会建设计划 *县水务局: 你局上报的《*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实施计划》(怀水行…*?20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年实施计划》,按照试点方案总体要求,应于*年12月31日前完成年度任务。 二、原则同意*县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制定的*年度经费预算计划,初步估算投资为3746.3万元(其中暂定省补助资金100万元,具体实施内容以省水利和财政部门下达文件为准)。要规范资金使用与管理,本着厉行节约、注重实效的原则掌握费用支出,货物采购要按照国内招标程序进行,市、县级配套资金要足额到位,以保障各项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三、要重点抓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改善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发展棚式蔬菜3500亩,在左卫镇洪塘河灌区实行支渠衬砌4000亩、管灌工程3000亩、土地整理1000亩、大棚蔬菜微灌200亩,灌区计量设施安装7处;工业以张家口双环化肥有限公司为重点,促进污水回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生活以县城新区文苑小区为试点,建立“节水型住宅”示范小区,全部安装计量设施和节水器具,在农村生活方面安装计量设施300套。同时,要建立地下水监测点8处,地表水监测点2处。 四、要探索“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城乡一体、水权流转、建立水市场”的做法和“用水双控,计量到户,节奖超罚,协会自治”的自主 第 2 页共 4 页

节水管理模式,完善制度建设,健立长效运行机制。加快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管理制度改革进程,继续完善和实践《*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县水权管理办法》、《关于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通告》等多项县级规章,全面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开展。 五、要按照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工作思路,及时总结试点建设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县、乡(镇)、村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领导,在左卫镇的解放街、尖台寨、刘家堡、东房子、西房子、大众等村和其他10个乡镇各成立1个农民用水者协会,同时制定《*县用水者协会章程》、《农民用水者协会节水专项资金征收管理办法》。 六、要按计划搞好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认识,依靠政府主导推动,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用水户积极参与,争取全社会的大力支持。 第 3 页共 4 页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方案

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方案 构建水资源节约型社会,改变粗放、高耗能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大力节约用水,营造爱水护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北京市节水管理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见》,针对本地水资源匮乏、节水形势紧迫的局面,大力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水、治水融入区域发展大格局,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治水理念,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在节约用水、水资源合理布局、构建和谐宜居的新北京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了加快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的新要求,增强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科学用水的力度和持续性,各用水单位需要根据节水办法进行节水型单位自查创建。创建节水型单位,是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步伐,实现节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强化节水管理、增强全民节水意识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 通过创建节水型单位工作,可对本单位节水工作进行总结,找出自身内部的潜力,得到新的提高,使节水工作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北京旭莱特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水量平衡测试机构,在节水、净水等环保领域有较强的专业性。 开展节水型单位达标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强化节约用水,完善节水管理制度,提高用水管理水平,强化广大民众的节水意识。达到节约用水、科学用水、合理用水的目的。在创建过程中,推荐使用旭莱特节水器具达到2级节能标准。 提高节水科学管理水平,运用信息现代化等先进手段和水量平衡测试等科学方法进行节水日常管理,使基础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化。 一、节水创建及水量平衡测试的目的和意义

节水创建及水平衡测试是加强用水科学管理,最大限度地节约用水和合理用水的一项基础工作。它涉及到用水单位管理的各个方面,通过节水创建及水平衡测试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单位用水现状。如水系管网分布情况,各类用水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分布及运转状态,用水总量和各用水单元之间的定量关系,获取准确的实测数据。 2、对单位用水现状进行合理化分析,依据掌握的资料和获取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评价有关用水技术经济指标,找出薄弱环节和节水潜力,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和节水规划。 3、找出单位用水管网和设施的泄漏点,找出泄漏水量,解决长年漏水问题。配合用水单位及时采取修复措施,堵住跑冒滴漏。 4、健全单位用水二级计量仪表,三级计量仪表。既能保证水平衡测试量化指标的准确性,又为今后的用水计量和考核提供技术保障。 5、可以较准确地把用水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用水单元,把计划用水纳入各级承包责任制或目标管理计划,定期考核,调动各方面的节水积极性。 6、通过水平衡测试提高单位管理人员的节水意识,单位节水管理节水水平和业务技术素质。 8、为制定用水定额和计划用水指标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9、通过节水创建及水量平衡测试帮助用水单位找出节水潜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节水方案和节水技改措施,实现节水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 二、水量平衡测试方法和原则 1、水量平衡测试方法

节水规划工作流程

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流程 1、收集区域基础资料,熟悉有关规划、水资源管理制度以及节水建设相关文件 2、至水资源管理部门、经信委、农委、住建委等部门调查收集区域有关节水情况。 住建委:城镇生活节水改造现状以及相关规划,城市节水器具普及现状,管网漏损率,中水回用现状及进展情况。 农委:区域农业种植结构和布局、灌区基本情况,农业节水设施情况,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情况,规划的节水改造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渠道防渗等改造工程设计资料、灌区渠首计量规划设计资料等。 经信委:工业企业节水改造现状、工业水重复利用利用情况,规划工业节水技术改造项目、节水载体建设等。 3、根据现状用水水平与效率分析,综合考虑当地水资源开发潜力、供需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及水价影响等因素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先进用水水平的指标与参数,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统筹需要与可能,计算节水潜力,并根据尚未规划以及各部门要求,提出节水目标与总体布局。 4、根据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统筹考虑各行业、各部门的相关工作和要求,重点围绕落实节水优先治水理念、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建设非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

5、为保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顺利推进,根据目前实际已经建立的制度,对应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提出应继续健全、完善的制度。 6、根据住建委、农委、经信委等部门的具体规划资料,针对生活、农业、工业提出规划年具体的节水重点工程建设。 6、根据重点节水工程,提出工程的投资以及资金来源,并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提出规划实施的效果评价。 7、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报告完成后经专家评审,修改完成报批稿。

创建节水型城市知识学习资料

创建节水型城市知识

第一部分节约用水篇 节约用水,又称节水。是指通过行政、技术、经济等管理手段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特别要在全民中做好宣传,利用世界水日等节水活动,教育每个人都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科学用水,自觉节水,达到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看似是一滴水,那里面的学问很深。 一、背景与意义 水的浪费会使人吃惊,水资源往往就在“指尖”流逝。假设一个城市有200万只水龙头,130余万只马桶,如果有四分之一漏水,一年就要损失上亿吨的水!此外,地下管道的暗漏更是触目惊心,多数用水单位内部都有暗漏的发生,个别单位的每月漏水量甚至可达万吨以上!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个月可以浪费1至6升的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要浪费3至25升的水。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 .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节约用水,我们要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一滴水,微不足道。但是不停地滴起来,数量就很可观了。据测定,"滴水"在1个小时里可以浪费到3.6公斤水;1个月里可集到2.6吨水。这些水量,足可以供给一个人的生活所需。可见,一点一滴的浪费都是不应该有的。至于连续成线的小水流,每小时可集水17公斤,每月可集水12吨;哗哗响的"大水",每小时可集水670公斤,每月可集水482吨。可见,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 2二二、节水方法 刷牙:口杯接水,3口杯共用水约0.6升。三口之家每日两次,每月可节水486升。 洗衣:精选清洗程序:洗衣机洗少量衣服时,水位定得太高,衣服在高水里飘来飘去,互相之间缺少摩擦,反而洗不干净,还浪费水。在洗衣机的程序控制上,洗衣机厂商开发出了更多水位段洗衣机,将水位段细化,洗涤启动水位也降低了1/2;洗涤功能可设定一清、二清或三清功能,我们完全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洗涤水位和清洗次数,从而达到节水的目的。

节水文化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节水文化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节水文化。本文从分析节水文化的概念与涵义入手,认真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现状以及对节水文化影响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建设节水文化进行了探索。从宣传上来讲,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服务上来讲,要加强节水文化服务。从创新角度来讲,要加大节水技术创新。从基础设施来讲,要加强先进的文化水利工程建设。从法律法规上来讲,要逐步建立健全节水政策法规。通过建设节水文化,培育全社会良好的用水素质和节水、爱水的水文化理念,提高人们对用水的良好意识和价值观,为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打下基础。 主题词:节水文化节水型社会水资源现状水利工程 1.节水文化的概念与涵义 1.1节水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水文化就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并积累起来的与水有关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指导原则和行为方式。水文化的实质是人与水关系的文化。同时,水文化也反映着人类社会各个时代和各个时期一定人群对自然生态水环境的认识程度。通过以节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先进水文化的引领、教化、指导功能,对人们不合理的用水行为进行内在约束,潜移默化的对节水型社会建设产生影响。节水型社会是指在系统的节水法律和制度规则引导和规制下,社会成员形成以节约使用为原则的用水行为,社会系统在使用水资源方面具有遵循节约和可持续原则,从而使有限水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用水高效、制度完备、公众参与、生态良好,是节水型社会具备的几方面基本特征,其中用水高效是节水型社会的本质特征,制度完备是节水型社会的根本保障,公众参与是节水型社会的广泛基础。而用水高效、制度完备、公众参与的实施者均以人为主体,以水文化为纽带。 1.2节水文化的理念。节水文化理念主要是:一是人与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的理念。人水和谐,也是正确处理人水关系的重要思想基础。二是节约、保护水资源的理念。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停止对河流与水的一切不良伤害,真正担负起保护河流与水的神圣职责,并使节约保护水资源成为一种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三是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把水视作生态系统最宝贵的财富,把河流、湖泊及一切水资源视为生态系统生命活力的载体,百倍地珍惜保护。四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水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控制性要素,人类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去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现状及对节水文化影响的主要因素 2.1我国水资源现状。中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用水需求的扩张,水资源短缺对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瓶颈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出来。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 m3,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全

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灌区

构建节水型社会建设节水型灌区 【摘要】目前,石家庄市乃至全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日趋严重,建设节水型社会是缓解资源型干旱缺水问题的有效出路,是水利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冶河灌区通过节水型社会建设2007年农村示范项目的实施,水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按水收费、以量计征”得到实现。农民节水意识显著增强,形成了农民节水灌溉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节水建设;工程项目;灌溉效益 1.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人均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1/8。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全国每年缺水近400亿立方米,耕地每年因旱减产粮食280多亿公斤;全国660多座城市中大约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预测,我国人口在2030年左右将达到峰值16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预计届时用水总量为7000亿~8000亿立方米,而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000亿~9000亿立方米,水资源进一步开发的难度极大。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我国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胡锦涛总书记强调:中国要积极建设节水型社会。要把节水作为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全过程。温家宝总理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 根据2007年石家庄市水利局《石家庄市节水型社会建设2007年农村示范项目建设指

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阳泉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 2010年7月,国家水利部确定我市为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试点期为3年(2011年至2013年)。为保障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水利部《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试点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技术工作总体要求》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千亿阳泉、百万新城”的奋斗目标,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 以制度创新为动力,转变用水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培育节水型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落实“三条红线”,全面推进“体系完整、制度完善、设施完备、利用高效、节水自律、监管有效”的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务保障。 二、总体要求 把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工作,重点建立健全考核体系,严格实行问责;把加强需水管理,转变用水方式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调整用

水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体制机制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完善法规,理顺体制,健全机制;把试点建设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抓手,全面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把水资源费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最强有力的保障,加大节水投入,保障各行各业节水全面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3年,完成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节水型社会政策体系、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在水资源管理上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水量分配制度,初步形成政府调控、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在生产上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在生活上达到供水保证率高、用水效率高、普及节水型器具,鼓励利用非常规水源,在维系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逐步建成制度完备、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生态良好、发展科学的节水型社会。 (二)主要指标 1、综合目标:到2013年,全市年取水总量控制在1.89亿m3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到32m3以下,非常规水源替代水量达1800万m3/年以上,水功能区达标率100%,每年各级财政对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投入达财政支出的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