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设计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设计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设计
科粤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教学设计

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涵义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 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对应元素和相关信息,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领会化学用语美,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元素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会正确写出应掌握的27 种元素符号。

难点: 元素概念的理解,27 种元素符号的记忆。

教学策略选择

创设学习情境、讨论思考、归纳、启发、对比

教学过程

一些食品的商标 , 让学生找出有关成分的含量,如铁元素、钙元素等。

你知道什么是元素吗 ? 引人课题。

§ 3.4 辨别物质的元素组成

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的原子是哪种? 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元论氧分子中的氧原子还是二氧化碳中的氧原子,核电荷数都是 8,凡是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 )为 8 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即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一、元素

1. 元素的概念 :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课文第 82 页 , 了解元素的种数及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2. 地壳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 前四位 ): 氧、硅、铝、铁。

课文“知识视窗”, 了解生物赖以生存的元素。

课文第 84 页 , 了解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 元素符号

(1) 书写元素符号的注意事项 :

①只有一个字母的,字母大写。如碳――C 、氢――H 、氧―― O等等。

②有两个字母的 , 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如铜一一 Cu 、锰――Mn、镁――Mg等等。

(2) 元素符号的意义 :

①表示一种元素 ; ②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 S, 表示硫元素 , 表示一个硫原子。

(3) 第 84 页表中常见的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下课后 , 同学们之间通过制作卡片加深对元素符号的记忆。

课文第 85~86 页 , 了解元素周期表及其结构 , 完成第 85 页的“讨论与交流”, 加深对元素和元素符号的理解。

比较以下两组纯净物的元素组成 , 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

第一组 : 氧气 (02) 、氩气 (Ar) 、碳 (C) 、铁 (Fe) 、汞 (Hg)

第二组 : 二氧化碳 (C02) 、氨气 (NH3) 、氯化氨 (NH4Cl) 、硫酸 (H2S04)

{ 结论 } 不同点 : 元素种类的多少不同 , 第一组仅一种 , 第二组分别是两种或多种。

图 3-26 和“长话短说”, 引导学生归纳单质和化合物的有关知识。

二、物质的分类

1. 单质和化合物

(1) 单质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碳等。

(2) 化合物 :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氧化隶、高锺酸锦等。

(3) 氧化物 :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如氧化镁、二氧化碳。

前面我们学习了混合物 , 那么化合物与混合物有什么异同点 ?

课文第 87~88 页中的“整理与归纳”, 理解物质的分类。

2. 物质的分类

1.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 核内质子数 )一类原子的总称。

2.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 当组成物质的元素只有一种时为单质 , 当组成物质的元素有两种或多种时是化合物。

3. 什么叫氧化物。

4. 要求记忆常用元素的名称及其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的意义。

1. 习题 3.4 的第 1 、 2 、 3 题。

2. 记住元素周期表前 20 位的元素及其元素符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