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人因工程复习试卷题库

(全)人因工程复习试卷题库

(全)人因工程复习试卷题库
(全)人因工程复习试卷题库

人因工程学课程总复习[工业工程]

第一章人机工程概论

第一节概述

人机工程学的定义:(Man-Machine Engineering)在书中共说了三个定义

人机工程学的形成和发展

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经验人机工程学;2.科学人机工程学;3.现代人机工程学。其特点在书中

第二节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容和方法

一. 研究容

‘人’是指作为主体工作的人;

‘机’是指人所控制的一切对象的总称;

‘环境’是指人、机械共处的特殊条件,它既包括物理、化学因素的效应,也包括社会因素的影响。

人-机-环境系统示意图,每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人-机-环境系统示意图

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容有两种表述方法:

1.在国家军用标准GJB-90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术语’中的表述方法;

2.与欧美国家类同的系统功效(system ergonomics)的表述方法;

二. 研究方法(共7种)

第三节人机工程学与工业设计

第二章人机工程学系统分析

3个基本要素,即系统的功能、系统的经济性和系统的安全性

第一节人—机—环境系统的分类

人—机—环境系统分为以下3种类型

1.简单人—机—环境系统

2.复杂人—机—环境系统

3.广义(或大规模)人—机—环境系统

第二节系统分析的目的

功能、经济、安全、舒适

第三节系统功能分配及评价

当系统经历方案设计而进入设计阶段后,成功的人机系统设计往往要遵循以下过程:

(1)进行人、机功能分配;

(2)进行人、机组合;

(3)设计人—机界面和作业工具等;‘

(4)对系统进行评价,在不满足系统要求情况下重返过程(1);

(5)系统最终设计。

一、根据人、机的各自特点,合理分配人、机功能

二、系统评价

第四节经济性、可靠性及安全性分析

一.经济性分析

一般说来,系统的经济性能包括3个方面:

(1)生产费用;

(2)运行、管理和维护费用;

(3)训练费用。

为了提高系统工作效率,应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

(1)根据人、机的各自特点,合理分配人、机功能,这对系统效率的提高影响极大。

(2)人—机界面的合理设计。

(3)通过选拔和训练,提高人的工作能力,这对系统工作效率的提高影响极大。

(4)在机器设计时,应尽量改善它的可操作性,使其符合人的要求。

(5)确定适当的环境条件。

二.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1.可靠性的基础理论

F(t)=n f(t)/n0

2. 系统的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度则为R S=R H R M

3.人为失误

人为失误与大脑的意识水准有关,大脑的意识水准可分为5个层次:

人的行动可以分为以下5个阶段:

(1)发现事物或信号; (2)分辨信号; (3)解释信号的含义;

(4)判断系统的状态; (5)最后作出行动决策。

4.人—机界面与人为失误

第五节系统分析的基本步骤

定义一个综合评定值Q,有

Q=a*安全+b*经济+c*舒适

式中a,b和c分别为对各指标的加权系数,并有a+b+c=1

加权系数的选择取决于3种因素:

(1)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

(2)人—机—环境系统的种类

(3)人—机—环境系统的工作状态

第三章人体测量与数据应用

人体静态测量参数、人体动态测量参数

第四章人的感知特征

一、概述

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鼻、舌和皮肤,产生视、听、嗅、味和触觉五种感觉。此外还有运动、平衡、脏感觉。综合起来。可谓八种感觉。

二、视觉特征

三、听觉特征

四、肤觉、嗅觉和味觉

人的信息传递与处理

一、信息

二.人体接受信息的途径及能力

三、影响人体信息接受、处理的主要因素

疲劳

一、疲劳的特点与分类

二、引起疲劳的原因及某些规律

三、降低作业疲劳的措施

人为差错

一.人为差错的原因

所谓人为差错是指操作者实际完成的职能与该工作所要求完成职能之间的偏差,亦称人的失误。这个定义包含五种情况:

①未执行分配给他的职能;

②错误地执行了分配给他职能;

③执行了未赋予的份外职能;

④按错误的程序或错误的时间执行了职能;

⑤执行职能不全面。

第五章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心理现象、行为构成

行为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特征

注意与记忆的特征以及特点

想象与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心理特征

第六章人机的信息界面设计

显示装置设计

一、仪表显示的类型与特征

二、模拟式显示仪表设计

三、数字式显示仪表设计

荧屏显示设计

信号灯和听觉报警装置设计

图形符号指示

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因素与设计原则

(一)设计中人机工程因素

(二)仪表显示设计的基本原则

操纵装置设计

操纵装置的类型与特征分析

一、操纵装置的类型

二、操纵装置的用力特征

三.操纵一显示相合性

四、操纵装置的特征编码与识别

五、操纵装置的空间位置设计

手动操纵装置设计

一、旋转式操纵装置设计

二、移动式操纵装置设计

三、按压式操纵装置设计

四、摆动式操纵装置设计

脚动操纵装置设计

一、脚动操纵装置形式及操纵特点

二、脚动操纵装置设计

操纵装置设计与选择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一、操纵装置设计与动作节约原则

二、操纵装置的选择原则

第七章人与环境的界面设计

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振动环境、毒物环境

明白各种环境的特点以及对人的影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同时,会对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法。

试题类型(开卷)

名词解释(20分)、说明题(20分)、叙述题(20分)、解说题(20分)、论述题(20分)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试卷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课号101109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实验(开卷)适用班级(或年级、专业)07级工业工程

考试时间120 分钟班级学号

一.下面是某教学场所的微气候测量数据,测试时间:2010.11.29,下午:15:30-16:30,当日天气:晴,17摄氏度,室外风速:2-3m/s,请根据微气候评价指标对所测环境微气候状况作出评价,你认为是否达到人体舒适感受的要求(提示:无风情况适应不舒适度指数,考虑季节与天气状况),如果没有,应如何改进?并提出改善方案。数据如下:(25分)。

二.下面是某教学场所的照度测试数据,通过实验对教学照明环境的测量数据分析,你认为是否达到学习环境照明的要求(提示:考虑季节与天气状况、国家标准),如果没有,应如何改进?测量时间:9:30-10:30,天气:晴。(25分)

照度测量数据

三.下面是某教学场所的噪声测试数据,解释各测量数据的含义(不含:SD、E两项),通过实验对教学噪声环境的测量,你认为目前噪声水平是否达到学习环境的要求并分析评价,提出改善意见和建议。(提示:考虑国家标准)。(25分)

噪声测试数据结果:时间9:00-10:00

Ts=1h t=0.1

Leq=51.4dB L5=55.9 dB

Lmax=69.5 dB L10=54.1 dB

Lmin=40.1 dB L50=49.1 dB

L AE=87.0 dB L90=45.9 dB

SD=3.4 dB L95=45.2 dB

E=0.00Pah dB

四.下面是一组“作业心率测定”的测量数据,分析不同作业强度的心率与劳动强度的关系,如果连续作业,作业强度控制在多少为宜?如果进行“疲劳测试”试测试形式如何调整?(25分)

测试形式是用跑步机测试。

A、以每分钟2km/h,延续5分钟,记录其心率;

B、以每分钟4 km/h,延续5分钟,记录其心率;

C、以每分钟6 km/h,延续5分钟,记录其心率;

D、以每分钟8 km/h,延续5分钟,记录其心率;

E、以每分钟10 km/h,延续5分钟,记录其心率。

每次测定后,休息5分钟,再做下一次实验。

心率数据:心率:次/分

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考试试卷A卷

课程名称:人因工程考试形式:开卷

考核对象(专业或班级):工业工程

学号::

人因工程学总复习题

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二、计算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 总复习题 一、人因工程学概述 (1)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和研究目的 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中人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的工作、生活中怎 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科学。美国的人因工程学 命名多采用人因工程学。 人因工程学研究目的是:研究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学科。特别突出系统设计中以人为主体的设计原则。人因工程学在实现工业工程的效率、质量、 成本、安全和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2)人因工程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 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 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 2) 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容 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 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3) 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 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 4) 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 的特殊作用。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容 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 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 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4)人因工程学有哪些研究方法 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 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

人因工程厨房案例

人因工程课程设计 基于人因工程理论的厨房设计实例 The design for kitche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rgonomics 指导教师:孙林岩 工硕51班 张敏娇 05083009 2007年11月

基于人因工程理论的厨房设计实例 The design for kitchen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Ergonomics 摘要: 厨房的设计是整个住宅设计中最复杂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厨房设计能够减轻主妇的疲劳与损伤,提高工作效率,为整个家庭带来和谐、愉快的气氛。本文运用人因工程的主要原则与理论,利用真实具体的数据,为一套商品房的厨房进行了个性化设计,涉及布局、尺寸、选材、环境、色彩、照明与通风等各个主要方面,充分体现了人因工程的核心“以人为本,提高效率”。 Abstract: The design of kitchen is the most complicated but also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t of the design of the whole room. An appropriate design will alleviate the fatigue and decrease the hurt of housewife, improving efficiency and bringing harmonica atmosphere to the family. In this paper, author designs the arrangement, measurement, materials, circumstance, color, illuminance and aeration for a kitchen with all real data,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and rules of Ergonomics. The whole design embodies the core of Ergonomics——people oriented and increase of efficiency. 关键词: 厨房设计、布局、尺寸、工效学 Key words: Design for kitchen, arrangement, measurement, Ergonomics 背景: 亲戚家最近买了一套新的商品房,正在准备装修。恰逢我学完了人因工程课程,需要做一次设计,考虑到在整套房子中,厨房是最需要考虑人体工效学的房间,因为一天大概有3至4个小时,家庭主妇需要待在厨房里为一个家庭烹调食物。如果厨房的设计及装修不合理,会大大影响主妇的工作效率,并且有损于主妇的健康。于是我就针对亲戚家的厨房,运用所学的人因工程知识进行设计,具体的尺寸(如厨房面积尺寸及主妇的身体尺寸)均取实际尺寸。 一、厨房客观环境 如图1。 m,实用面积为6.582m,窗户面向厨房总长2.9m,宽2.5m,高3m,总面积为7.252 北方,厨房紧邻起居室和餐厅。

山东大学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I)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 1、美国的人因工程学命名多采用()。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一般认为,短时间大强度体力劳动所引起的局部肌肉疲劳是()所致。 4、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5、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6、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7、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8、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9、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照度(),避免频繁的适应。 二、判断题(10分) 1、工效学研究应注意测试方法的有效性,有效性是指测试结果能一致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2、个体或小组测试法是一种借助器械进行实际测量的方法。() 3、劳动强度不同,单位时间内人体所消耗的能量也不同。因此作业均可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 4、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5、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6、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7、不用视觉的情况下,对垂直布置的控制器的操作准确性优于水平布置的。() 8、意识层次模型将大脑意识水平分为5个层次,第0层次表明无意识或神智丧失,注意力为零;第1层次为意识水平低下,注意迟钝。因此,层次越高,意识水平越高,注意范围越广泛()。 9、大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doc

《人因工程学》课后复习思考题答案 郭伏、钱省三主编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r萌芽时期(2。世纪初期) J 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1940年) ] 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1940—1960年) I 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I960年以后)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己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玷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 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笫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人因工程学案例

人因工程学案例 积极的案例 1、过去路标牌是用一般的油漆作为涂料的,现在路标牌全部用反光油漆, 夜间司机可以借助路标牌反射自身车灯的光线,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看 见路标牌,提醒时间提前,使司机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该油漆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射光线是有特定方向的,司机只能看到自己车灯 的反射光。这样避免其他汽车光线产生的眩光伤害司机眼睛,使之不能 看清前面的路况。 2、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点的设施布置是很人性化的。例如洗手间水池一高 一低,考虑了儿童实际身高条件。另外,他们均设置了单人的就餐环境, 面向墙或窗外的餐桌适合单个顾客就餐,符合人的心理需要。 3、汽车是人因工程应用比较多的地方。首先座椅是根据销售地人群的实际 身体条件设计的,还具有调节功能,司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次, 汽车的紧急制动是用手来操作的,而脚只负责非紧急情况下的制动,由 于手动比脚踩要迅速的多,所以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手动制动。 4、卫生间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当前流行卫生间装修,马桶的颜 色选褐色,蓝色等,但是人体的尿液是通过颜色来反映人身体是否有某 种疾病的,用彩色的马桶会掩盖尿液的颜色,从而不能及时发现身体的 疾病。 5、楼层日光灯的开关以前是灯绳控制的,这种开关的缺点是灯泡怀掉需要 更换时不知道开关是通的还是断的,未切断电源更换灯泡更容易造成危险。现在采用按钮式开关,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开关的通断情况,避免 上述危险的发生。更先进的开关还有声控式开关,这类开关仅在有声音 的情况下自动接通电源,声音消失自动切断电源。这样省去了人的操作, 而且更加节约能源。 6、手机是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手机来电铃声会打扰别人 的工作和休息,带有震动功能的手机就很容易避免这种问题。 7、在机动车道拐角出的建筑物通常会有圆角或斜角,对于要转弯的司机来说,看不见弯道的路况,容易发生事故,图 二布局,司机视野开阔,可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8、过去的笔记本是固定装订的,记不同课程的笔记不得不按照笔记本的顺 序记录,这样到复习时,各科笔记混在一起,非常不便。现在笔记本是 活页的,记笔记只需要拆下一张活页纸,到复习阶段,很容易把各科笔 记整理在一起便于阅读。 9、微软公司的word 文字处理系统非常人性化。其中它可以自动保存当前 所编辑的文档,在断电或电脑故障后还能提取最新的文档,不用从新编 辑所有文档。 10、城市里的步行街也考虑了盲人行走的需要,设置了盲人专用的道路,用有特殊纹路的瓷砖铺设,并且取消一切台阶,收到盲人的好评。 消极的案例 1、原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大楼内,教室门上没有透明的玻璃窗,来上自习的 同学必须推开门才能看到该教室有没有空座位。这样打扰了室内同学的

人因工程学课后习题及解答

课 后 习 题 集 解 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 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发 世纪初期)萌芽时期(20 1940—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1910 展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着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

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要是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 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首先在军事领域开始了与设计相关学科的综合研. 究与应用,使人适应机器转入到使机器适应人的新阶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来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的问题。 此外,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先后成立了学会。为了加强国际间交流,1960年正式成立了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以后,人因工程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有三大基本趋向。 (1)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领域扩大到:人与工程设施、人与生产制造、人与技术工艺、人与方法标准、人与生活服务、人与组织管理等要素

人因工程学总结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掩蔽效应:不同的声音传到人耳时,只能听到最强的声音,而较弱的声音就听不到了,即弱声被掩盖了。这种一个声音被其它声音的干扰而听觉发生困难,只有提高该声音的强度才能产生听觉,这种现象称为声音的掩蔽。被掩蔽声音的听阈提高的现象,称为掩蔽效应 2. 人机界面:人与机之间存在一个互相作用的“面”,所有人机交流的信息都发生在这个作用面上,通常称为人机界面。 3. 大小编码:以相同形状而不同大小来区别控制器的功能和用途,这种形式的编码应用范围较小,通常在同一系统中只能设计大、中、小三种规格。 4. 局部照明:是指增加某一指定地点的照度而设置的照明。 5. 强度效应:是指光的刺激强度只有达到一定数量才能引起视感觉的特性。因此,可见光不仅可以用波长来表示,也可以用强度来表示。光的强度可用照射在某平面上的光通量,即照度来表示,其单位是勒克司 1.作业空间:人体在作业时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等),人体自由活动所需要的范围。 2. 视野:指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一般以角度表示。视野按眼球的工作状态可分为:静视野、注视野和动视野三类。 3. 局部照明:为满足某些部位(通常限定在很小范围,如工作台面)的特殊需要而设置的照明。 4. 反应时指从刺激呈现,到人开始作出外部反应的时间间隔,也称为反应潜伏期。 5. 感觉阈值外界刺激都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人感受到,这一强度下的刺激量值称为该种感觉的感觉阈值。 1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的角度和着眼点,运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人机结合面的安全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 2、人机结合面:就是人和机在信息交换和功能上接触或互相影响的领域(或称“界面”)。 3、人机功能分配: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或“对人和机的特性进行权衡分析,将系统的不同功能恰当地分配给人或机,称为人机的功能分配。”) 4、反应时间:人从接收外界刺激到作出反应的时间,叫做反应时间。它由知觉时间(ta)和动作时间(tg)两部分构成,即 T=ta+tg 。(或反应时间是指人从机械或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分析发出指令到运动器官开始执行动作所需的时间。)

人因工程案例

人因工程案例 工双学01班宫宇 00082008 积极的案例 1、过去路标牌是用一般的油漆作为涂料的,现在路标牌全部用反光油漆, 夜间司机可以借助路标牌反射自身车灯的光线,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看见路标牌,提醒时间提前,使司机有更充足的准备时间。并且,该油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射光线是有特定方向的,司机只能看到自己车灯的反射光。这样避免其他汽车光线产生的眩光伤害司机眼睛,使之不能看清前面的路况。 2、肯德基麦当劳等快餐点的设施布置是很人性化的。例如洗手间水池一高 一低,考虑了儿童实际身高条件。另外,他们均设置了单人的就餐环境,面向墙或窗外的餐桌适合单个顾客就餐,符合人的心理需要。 3、汽车是人因工程应用比较多的地方。首先座椅是根据销售地人群的实际 身体条件设计的,还具有调节功能,司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其次,汽车的紧急制动是用手来操作的,而脚只负责非紧急情况下的制动,由于手动比脚踩要迅速的多,所以在紧急情况下,需要手动制动。 4、卫生间的设计应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当前流行卫生间装修,马桶的颜 色选褐色,蓝色等,但是人体的尿液是通过颜色来反映人身体是否有某种疾病的,用彩色的马桶会掩盖尿液的颜色,从而不能及时发现身体的疾病。 5、楼层日光灯的开关以前是灯绳控制的,这种开关的缺点是灯泡怀掉需要 更换时不知道开关是通的还是断的,未切断电源更换灯泡更容易造成危

险。现在采用按钮式开关,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开关的通断情况,避免上述危险的发生。更先进的开关还有声控式开关,这类开关仅在有声音的情况下自动接通电源,声音消失自动切断电源。这样省去了人的操作,而且更加节约能源。 6、 手机是现代化的通信工具,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手机来电铃声会打扰别人 的工作和休息,带有震动功能的手机就很容易避免这种问题。 7、 在机动车道拐角出的建筑物通常会有圆角或斜角, 建筑物 建筑物 建筑物建筑物 图一 图二 图一布局,对于要转弯的司机来说,看不见弯道的路况,容易发生事故,图二布局,司机视野开阔,可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8、 过去的笔记本是固定装订的,记不同课程的笔记不得不按照笔记本的顺 序记录,这样到复习时,各科笔记混在一起,非常不便。现在笔记本是活页的,记笔记只需要拆下一张活页纸,到复习阶段,很容易把各科笔记整理在一起便于阅读。 9、 微软公司的word 文字处理系统非常人性化。其中它可以自动保存当前 所编辑的文档,在断电或电脑故障后还能提取最新的文档,不用从新编辑所有文档。 10、 城市里的步行街也考虑了盲人行走的需要,设置了盲人专用的道路,用

人因工程学 期末考试 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1. 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 2. 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3. 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4. 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 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5. 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 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 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 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7. 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8. 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 9. 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多少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敏感? 10. 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11. 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12. 作业位置与视距的关系? 13. 建立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4. 开环人机系统的特征是什么?15. 什么叫系统评价?16. 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 17. 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方法? 18. 描述你所熟悉的一个车间或办公场所的色彩环境,说明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19. 请提出如何才能克服体力劳动中单调感的方法,并举出具体的应用例子。 20. 试比较感觉与知觉。 21. 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2. 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哪些? 23.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立位操作? 24. 立位工作有哪些缺点? 25. 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坐姿操作? 26. 坐姿操作有哪些缺点? 27. 简述噪声的控制方法。 28. 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 29. 照度与事故有何关系? 30. 简述系统的功能。 31. 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2. 信号显示有何特点? 33. 信号装置有什么作用? 34. 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何优点? 35. 简述目标的视见度与呈现时间之间的关系。 36. 控制器为何要进行编码?常见的控制器编码方式有哪些? 37. 何谓控制–显示相合性? 38. 简述事故的特性。 39. 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对策是什么? 40. 何谓系统安全分析? 41. 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内容。 42.对人体有影响的振动因素有哪些? 43.请简述噪声控制方法 44.简述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 45.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 46简述适应域与百分位的关系 47依据右图简答人机系统的运行过程 48照度和亮度的关系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 2.色彩调节 3.人机系统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2

《人因工程学》单元检测二 一.选择题 1、物体具有一定的亮度,才能在视网膜上成像,引起视觉感觉。这种视觉感觉的清楚程度称为()。 A.照度 B.光强 C.视度 D.亮度 2、( )是指不考虑特殊的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被照面积而设置的照明。 A.一般照明 B.局部照明 C.综合照明 D.特殊照明 3、下面不是控制和防止眩光的措施是()。 A.限制光源亮度 B.合理分布光源 C.光线转为射线 D.适当提高亮度,增大亮度对比 4、下列哪个条件要求照度标准值分级提高一级()。 A.进行很短时间的作业时 B.视觉能力低于正常能力时 C.作业精度或速度无关紧要时 D.建筑等级和功能要求较低时 、照度均匀的标志是:场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均匀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A.1/2 B.1/3 C.1/4 D.1/ 1、不属于环境中的有害气体的是() A硫氧化物 B氢气 C氮氧化物 D卤化物和有机物质气体 7、悬浮颗粒物又称飘尘,是漂浮在空气中粒径在()以下 A1 B 11 C17 D18 8、以下不属于车空气污染主要来源的是() A新车装饰材料 B 汽车发动机产生的 C 外界污染 D人体自身的污染 9、当儿童体铅含量超过()时,儿童脑发育就会受不良影响,称为铅中毒 A0ug/L B80ug/L C100ug/L D120ug/L 10、以下不属于从建筑物中的天然材料里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是() A镭 B苯 C钍 D钾 1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嗅觉异常、刺激、过敏和肝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异常等 A甲醛 B苯 C丙酮 D氟化氢 12、体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称为() A 能量代 B基础代 C 安静代 D 机能代 13()是人在绝对安静下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A 基础代量 B 安静代量 C能量代量 D 代量 14、基础代量的符号() A R BBCSDM 1、安静代量与基础代量的关系() AR=1.2BBR=BCR=0.8BDR与B无关 11常用()指标衡量劳动强度 A安静代量B能量代量C基础代量D相对代量 17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叫做() A 养需 B养债 C 养耗量 D养耗 18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及紧程度。 A、体力消耗 B、脑力消耗 C、体力活动 D、脑力活动 19、依作业时的相对代率(RMR)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RMR的值为()时可以持续作用。 A、小于4 B、4 C、4到7 D、大于7

人因工程学课后郭伏习题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 课后习题集解答 第一章 一、简述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二、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 1.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泰勒(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进行了著名的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他还对工人的操作进行了时间研究,改进操作方法,制定标准时间,在不增加劳动强度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 与泰勒同一时期的吉尔布雷斯夫妇开展了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在这一时期,德国心理学家闵斯托伯格倡导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其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提出了心理学对人在工作中的适应与提高效率的重要性。 20世纪初,虽然已孕育着人因工程学的思想萌芽,但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由于机器进步很快,使人难以适应,因此大量存在着伤害人身心的问题。 2.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 这一阶段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工作效率研究提供了重要背景。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组织因素、工作气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3.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 这一阶段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60年代。二战以前,人与机器装备的匹配,主

人因工程学学习指导与习题

人因工程学 学习指导与习题 2007.9

目录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1) 第二章人的因素 (6) 第三章微气候环境 (12) 第四章环境照明 (17) 第五章色彩环境 (23) 第六章噪声及振动环境 (27) 第七章空气环境 (35) 第八章体力工作负荷 (42) 第九章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54) 第十章脑力工作负荷 (65) 第十一章人体测量 (69) 第十二章作业空间设计 (75) 第十三章人机系统 (81) 第十四章人机界面设计 (100) 第十五章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107)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 一、要点与要求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学习人因工程学,以及应用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一些共性知识。 1.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命名、起源与发展。虽非本章的重点,但应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有利于本学科的学习。 2.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定义。这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在众多定义中,要求能认知和表述《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人因工程学定义。 3.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了解它有助于理解人因工程学的定义,所以了解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是必要的。 4.了解人因工程学的内容与应用领域。了解它将有助于了解学习的目的。 5.掌握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掌握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步骤,是应用本学科的基础。 6.人因工程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这是本章的又一个重点。希望能学会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7.了解人因工程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这将有助于拓展相关学科的学习。 本章主要是基本概念,考核将以单项选择题、判断改正题和名词概念解释为主,其次是少量的简答题。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1.人因工程学的命名。由于世界各国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存在差异,以及研究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故导致学科名称的使用亦不相同。如,该学科在美国称为“Human Factors Engineering”(人的因素工程学)或“Human Engineering”(人类工程学),西欧国家称为“Ergonomics”(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是希腊文,意为“工作法则”。由于该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科本质,词意比较中立,因此,目前许多国家采用希腊文“Ergonomics”作为该学科的命名。日本采用该词的音译,称为人间工学。 2.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定义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其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所以,尽管各国学者所下的定义各不相同,但在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两个方面却是一致的。在学习过程中能了解《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的定义即可,一方面它按中国语言方式定义,便于学习;另一方面它的典型性强,即“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 3.人因工程学的研究任务。一般把生产系统或作业系统,都理解为广义的概念,人便是人-机-环境系统的主体,因此,工效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对人-机-环境系统进行综合分析,

人因工程十个例子

人因工程作业 运用人因工程积极解决问题的十个例子 1.电脑屏幕、教学用的白板都使用宽屏,因为人的视野左右向要比上下向长多,便人的观察;此例还有PPT可以使用16:9的宽屏,要比用4:3的屏幕更舒服。 2.所有手机都带有振动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醒人注意未接消息而不会因铃声的嘈杂打扰到他人。 3.一些计算机软件,比如微软的office能够在编辑的过程中自动保存文档,以防没有及时保存由于突然断电等原因带来文档丢失。

4.汽车皮质的座椅可以有效地提高座椅的舒适感,因为皮质的座椅可以增加受力面积,使得人臀部的压强更小,此外皮质不易传热,可以使得座椅保暖。于此相同的是部分汽车可以安装座椅加热器,保证了驾驶人员的舒适感。 5.城市里的步行街也考虑了盲人行走的需要,设置了盲人专用的道路,用有特殊纹路的瓷砖铺设,并且取消一切台阶 6.在马桶上安装扶手与靠背,可以给人带来更舒适的感觉。 7.灯座按钮上的荧光点,可以在未开灯前黑暗中看到开关的位置

8.一般键盘上的F键与J键都设计有一个小突起,可以让使用者迅速找到各个键位。 9.通过简单的折叠变换形状,使得人们更便地晾衣服。不需要拉开衣服的领口或依次伸入衣架两端,将衣架折叠成剪刀形状就可以直接将衣架两端一次伸入领口,然后再展开,就可以挂上衣服了

10.鸡蛋保护架,可以便的取用鸡蛋又能避免鸡蛋的破损 没有积极运用人因工程的十个例子 1.学校寝室处于成本的考虑,没有设计任的隔音装置,相邻的寝室之间存在互相影响的状况。 2.微软windows系统中所有的桌面应用的启动都需要双击,造成了很不便的交互体验,造成这样的状况是由于微软沿用了早期的设计而做出改变。 3.室墙上的插座主要是两和三插座组合成的,但是因为这两种插之间的距离太短了,而且一般来说两或三插头的体积和大小已经是固定的,所以导致只能插一种插头。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静态作业的能量消耗不会超过氧上限,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迅速降到安静状态时的耗氧水平()。 3、色彩之间的区别主要以色调对比为主()。 4、RMR和劳动强度指数Ⅰ主要反应体力劳动强度()。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将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量()。 6、综合温标WBGT能评价环境微气候条件,但有效温度是最简单和最适当的方法 ()。 7、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立体感觉,从而提高作业效率,因此,增加照度值与作业效率的增长相关() 8、耳塞和耳罩可以降低人耳对噪声的感觉,而有利于听清楚对方的谈话内容()。 9、一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打开收音机开关,选择所需节目这一过程是人机对应连接()。 二、填空题(15分,每题1分) 1、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2、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能量程为()。 3、用能量消耗划分劳动强度,只适用于以()为主的作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着大量的()和环境因素等。 7、视觉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意识第Ⅱ层次是正常意识的()。 9、不考虑特殊局部需要,为照亮整个假定工作面而设置的照明,称为()。 10、把频率与强度的对应关系所表示的图形成为()。 11、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2、彩色系列可以根据色调、饱和度和()来辨别。 13、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采用 ()浓度表示法。 14、狭义的人机系统是指()。 15、视觉显示装置按显示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和指针显示两大类。 三、名词解释(10分,每小题2分) 1.人因工程学 2.色彩调节 3.人机系统 4.人为失误 5.人体测量 四、简答题(25分,每题5分) 1.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人因工程》试题及答案

工程学院《人因工程》课程期中考试试卷2013—2014 学年第2学期 考试时间:100分钟任课教师: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不属于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方法的是( D )。P17 A 调查法 B 实验法 C 测量法 D 工作分析 2、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 A )。P46 A.准确 B不准确 C 一样 3、误读率最小的仪表表面和刻度的配色哪对最佳( C )。 A 黑和白 B 白和黑 C 墨绿和白 D 深蓝和白 4、选择下列哪种形式的仪表误读率最低( D )。P204 A 圆形 B 水平直线形 C 竖直弧形 D 开窗式 5、人体长期处于低温条件下,会产生以下生理反应( D )。 A 神经兴奋性提高 B 人体机能增强 C 代谢率提高 D 神经传导能力减弱 6、以下哪种表盘的设计最合理( B ) A B C D 7、模拟显示大都是靠指针指示。指针设计的人机学问题,主要从下列几方面考虑,但其中( A )不属于重点考虑范围。

A.材质 B.宽度 C.长度 D.形状 8、作业人员观测仪表盘是,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观察效果优劣依次为( A ) A 左上限右上限左下限右下限 B 右上限左上限右下限左下限 C 左下限右下限左上限右上限 D 左上限左下限右上限右下限 9、人体测量的主要统计指标( C )。 A.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 B.平均值、标准差、百分比变换系数 C.平均值、标准差、百分位数 D.样本值、公差、百分位数 10、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像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D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5 B.50 C.80 D.99 11、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远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运动幅度的作业,宜采用( A )作业。 A 立姿 B 坐-立姿 C 坐姿 D 卧姿 12、站姿作业工作台高度应以( B )尺寸为依据设计。 A 站姿眼高 B 站姿肘高 C 站姿肩高 D 站姿腰高 13、在作业环境中的光源,( C )是最理想的。 A.白炽灯 B.荧光灯 C.自然光 D.霓虹灯 14、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做出特定的反应,这时获得的反应时间称为( C )。 A.复杂反应时 B.选择反应时 C.简单反应时 D.刺激反应时 15、长排放置的多人座椅,中间不加分隔,即使落座者旁边有空位人们通常也不愿意坐上去,如果加上扶手,就可以提高座椅利用率。这体现了作业空间设计中的( A )理论。 A.个人心理空间 B.捷径反应 C.躲避行为 D.立姿作业 16、计算机操作人员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遭受更多的( C )损伤。 A.背部 B.手部 C.颈部和腕部 D.肩部 17、刻度盘指针式显示属于( C )。 A.屏幕式显示 B.直接显示 C.模拟显示 D.数字显示 18、操纵控制器的类型很多,按操纵控制器的身体部位不同划分,可分为( D ) P212 A. 手动控制器和声动控制器 B.调整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 C.开关控制器和转换控制器 D.手动控制器和脚动控制器 19、下列( B )不符合人机功能合理分配的原则。 A.笨重的、快速的、持久的由机器来做 B.快速的、持久的、可靠性高的由人来做

人因工程学试卷及解答3

人因工程学试卷 一、填空题(10分,每空1分) 1、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优于其他形式。 2、静态作业的特征是(),却很容易疲劳。 3、从开始该项作业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叫做()。 4、以能量消耗的相对指标评价劳动强度标准的典型代表是()。 5、在工作日快结束时,可能出现工作效率提高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6、疲劳不仅是生理反应,而且也包含大量的()和环境因素。 7、视疲劳可以通过()、反应时间与眨眼次数等方法间接测定。 8、由于计权网络测得的计权声压级称为()。 9、我国的《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基于作业者的()提出来的。 10、视觉的明暗适应特征,要求工作场所的(),避免频繁的适应。供数量识读的指针式仪表中,()刻度盘由于其它形式。 二、判断题(10分,每题1分) 1、各感觉器官对其感受信号变化的感觉,不仅取决信号变化的绝对量,还取决于信号变化的相对增量()。 2、强度作业时,氧需超过氧上限,这种作业不能持久。但作业停止后,机体的耗氧量仍可迅速降到安静状态的耗氧水平()。 3、两种色彩的三个基本特征相同,一定会产生相同的色彩感觉()。 4、能量消耗指标主要是两个相对指标:RMR和劳动强度指数I()。 5、气流速度对人体散热的影响呈直线性关系,所以,当气流速度增加时,会显著增加人体的散热 量()。 6、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是人的心理上感到满意与否的评价()。

7、眼睛的色彩感觉是视力功能的生理过程()。 8、视力不仅受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同时,由于缺少良好的对比度,视力最差()。 9、般照明方式适用于工作地较分散或作业时工作地不固定的场所()。 10、某一瞬间亮度的主观感觉不如正常值的主观亮度感觉强,所以指示灯光常用短暂的强光刺激达到醒目的目的()。 三、名词解释(10分) 1、劳动强度 2、反应时间 3、人机系统 4、作业空间 5、人体测量 四、简答题(25分) 1、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 2、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 3、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人因工程学复习资料题目和答案

选择题 1、必须适应或允许身体某些部分通过的空间尺寸(象通道、出入口、防触及危险部位的安全距离等),应以第( 3 )百分位的值作为适用的人体尺寸; A、50 B、80 C、90 D、55 2、下列(3 )不属于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A、可见度高对观察距离、观察角度、显示符号的大小,给以最佳的处理。 B、明显度高使之醒目、消除背景干扰、提高区别能力。 C、忽略少部分视力缺陷者(如视弱、色弱者)。 D、阐明力强在所处环境中显示的意义明确,推断准确可靠,掌握容易。 3、下列( 3 )不属于控制器的编码形式。 A、形状编码和大小编码 B、位置编码和色彩编码 C、形状编码和状态编码 D、符号编码和大小编码 4、在设计语言传示装置时,以下(4 )一般不予考虑。 A、语言的清晰度 B、语言的强度 C、噪声对语言传示的影响 D、地域性口音 5、工厂里一些危险品、重要开关、报警信号灯等,一般都采用(4 )色作标志。 A、蓝 B、绿 C、黄 D、红 6、只有频率在(1 )围的声音人耳才能感觉到,即才能引起听觉。 A、20~20000Hz B、10~20000Hz C、40~200000Hz D、30~200000Hz 7、温度计、速度计均属于(2 ) A、屏幕式显示 B、定量显示 C、定性显示 D、警告性显示 8、以下(b )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整体性 B、保持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9、人们从较暗的环境进人较亮环境时,人眼的适应过程称为(c )。 A、明知觉 B、明感觉 C、明适应 D、暗适应 选择题 1、(1)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英国完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