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计算能力过关测试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计算能力过关测试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计算能力过关测试卷
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计算能力过关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上册计算能力过关测试卷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6分)

1.

2.按顺序填数。

3.右图中,盘子里有( )颗草莓。

4.比多( )。

比少( )。

5.再添( )个珠子,就有2个十。

二、计算大闯关。(共58分)

1.细心算,别粗心!(每题1分,共18分)

8+6=3+9=6+7= 5+8=

0+8=4+7=18-7= 9-5=

9-7=10-5=2+9= 10-8=

6+7-10= 14-4+9=5+4+8=

3+9+4= 8+8-5= 1+8-2=

2.在○里填上“+”或“-”。(每题2分,共16分)

0○8=8 6○3=3 7○7=14 5○2<4

6○2=4 3○5=8 12○2=10 7○5>10

3.比一比,看谁先到目的地。(每空2分,共12分)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每题2分,共12分)

8-=4 10+=12 3+=9

15-=10 +6=13 -7=11

三、我会解决有趣的生活问题。(每题13分,共26分)

1.原来有多少颗糖?

2.还有几辆没坏?

附:参考答案

一、1. 2. 3.8 4.2 2 5.5

二、1.14 12 13 13 8 11 11 4 2 5 11 2 3 19 17 16 11 7 2.+ - + - - + - +

3.

4.4 2 6 5 7 18

三、1.6+8=14 2.14-4=10

1

0 11 1

2 1

3 1

4 15

1

6 0 2

4 6 8

1

三年级乘法计算练习题一

1×30=70×4=3×90=70×8=20×9=9×50=60×6=1×80=9×60=30×6= 10×5= 5×40= 8×90= 4×30= 70×7= 30×5= 10×6= 10×3= 7×90= 50×9= 9×90= 8×20= 7×70= 60×4= 9×40= 9×30= 4×40= 20×3= 5×50= 2×30= 50×2= 10×1= 1×70= 90×1= 9×10= 90×9=

2×70=90×8=8×80=80×1=80×5=90×5=80×6=70×9=8×50=80×7= 4×50= 1×60= 40×1= 10×2= 60×3= 80×2= 80×4= 90×2= 50×8= 30×7= 6×90= 4×10= 50×7= 2×20= 60×1= 90×4= 40×4= 40×2= 5×80= 2×80= 5×90= 50×3= 3×10= 4×70= 5×60= 40×3=

90×7=5×10=40×7=30×8=5×20=30×4=20×4=4×60=60×5=8×30= 60×7= 70×3= 4×90= 30×1= 7×60= 20×8= 7×10= 70×3= 4×44= 9×65= 7×52= 1×84= 3×58= 6×70= 7×51= 6×39= 5×49= 3×57= 3×63= 6×88= 9×35= 7×14= 8×35= 7×68= 1×45= 2×57=

7×20=2×70=3×23=7×56=8×28=3×65=2×52=9×47=9×22=9×55= 2×24= 4×99= 5×58= 7×69= 4×48= 6×99= 8×81= 7×57= 7×99= 7×35= 2×43= 8×53= 1×42= 3×49= 2×93= 8×98= 7×85= 6×17= 9×54= 9×20= 8×25= 5×99= 5×16= 9×70= 2×51= 2×65=

一年级计算过关测试

班级: 一、口算(20分) 8-4= 10-7= 4+3= 5-4= 8-8= 9-8= 5+4= 0+9= 5+3= 6+3= 8+2= 6+7= 9+8= 7+5= 14-3= 15-5= 10-8= 6+8= 12-5= 5+8= 二、计算我最棒(20分) 4+9= 19-7= 0+13= 19-9= 17-10= 11+8= 6+13= 18-5= 7+7= 8+8= 6+9= 9+11= 9+1+8= 8+2+6= 9-9+7= 8-5+9= 9+9+2= 10-8+9= 15-5+9= 12-0+3= 三、填空(30分) 5< 13> + =9 - =7 + =8 - = 6 6 + 7 = 8 +9 = 5 + 8= 姓名: -4=6 9- =7 +5=18 -5=4 -3=6 15- =11 6+ >12 17- >9 +6 <11 -4<7 9+ >14 四、比一比(填上“>”“<”或“=”)(10分) 14 13 11+2 13 6+3 9 16 9+8 18-8 18 6+9 13 18 19 20 6+9 18-6 10 8+6 9+6 五、看图列式计算(10分) △△△ △△△ △△△△ ? △△△△ △△ △△△ ? 一共有18个 = = 涂一涂,填一填 ●●○○○○○○○ 2+7= 9-2= 一年级计算过关测试

○○○○○○○○ +=-= 六、(1)把2、3、4、5分别填入。(每个数在每个式子里只能用一次)(5分) +-= +-= (2)把0-10的数分别填入括号里面(5分) ()+()=()+()=()+()=()+()=()+()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两套)

小学数学教师新课程标准考试测试(一) 一、填空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3、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5、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6、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7、评价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法)的有力手段。 8、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 9、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10、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11、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二、选择题 1.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③)的过程。 ①交往互动②共同发展③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②)。 ①教教材②用教材教 3.算法多样化属于学生群体,(②)每名学生把各种算法都学会。 ①要求②不要求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③) ①联系生活学数学②培养学习数学的爱好③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5.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不再单独出现(①)的教学。①概念②计算③应用题 6.“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数学思考②过程与方法③解决问题 7.《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①)的动词。①过程性目标②知识技能目标 8.建立成长记录是学生开展(③)的一个重要方式,它能够反映出学生发展与进步的历程①自我评价②相互评价③多样评价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②)的过程。 ①单一②富有个性③被动 10.“用数学”的含义是(②) ①用数学学习②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③了解生活数学

一年级口算过关测试题口算不用愁 非常实用

29-11= 52-50= 17- 7= 24-13= 18+11= 12+5= 16+13= 19-6= 12+17= 20-10= 28+6= 18-15= 50-20= 15+53= 56-40= 17-( )=0 19-( )=13 16-( )=12 10+( )=50
87-3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口算题(一)
16- 4= 24-13= 19-12= 15+14= 28+2= 28+11= 24+4= 29+10= 60-40= 70-50= 16+44= 88+12= 87-7= 16+13= 66-20= 17-14= 27-14= 65-33= 65+( )=70 16-6=
89-24= 10+20= 98-80= 90-10= 29+1= 25+12= 19+11= 72-10= 17-17= 50-30= 20+44= 66-16= 80+9= 14+22= 99-33= 15-3= 18+( )=20 65+25= ( )-20=50 80-( )=0
29- 8= 14+25= 25-4= 20+8= 25+25= 23-3= 17-12= 20+30= 90-40= 60+30= 50-50= 90-30= 18-13= 89-80= 66-46= 80+4= 14+( )=27 24+24= 40+( )=60 75-25=
98-77= 31-11= 99-23= 25+33= 26-10= 12+10= 18-8= 99-98= 16+54= 12+33= 19-18= 65-25= 13+17= 14+26= 19+60= 26-16= 67-12= 8+( )=16 20+( )=30 30+30=

2019小学数学教师水平能力模拟测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水平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第14-16小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503469007读作(),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2)814 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得到最小的质数。(3)2.4时=(时分)1米5分米=()米5.2立方分米=()升1. 4平方米=()平方分米(4)有一个数缩小10倍后,小数点再向右移动两位得到的数是 5.21,原来的这个数是()。 (5)甲数比乙数多25%,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6)2008年元月30日是星期三,这年的3月6日是星期()。(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3,根据角的分类,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8)(8)一个圆柱体的高是3厘米,侧面积是18.84平方厘米,这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9)如果甲数为a,乙数比甲数的2倍多5,那么乙数是()。 (10)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5。这三个自然数中,最小的是(),最大的是()。(10)A=2×3×7,B=2×2×7,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11)△+□+□=44△+△+△+□+□=64那么□=(),△=()。(13)1、1、2、6、24、120,按照这6个数的排列规律,第7个数应该是()。 (12)在一幅地图上用2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2千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13)一个数增加它的30%是5.2,这个数是()。(14)陈老师把5000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定期为一年,年利率是 2.25%,到期他能取回利息()元。(利息税为20%)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7分) (1)比0.3大而比0.5小的数只有1个。()(2)a是b的15 ,a和b成正比例。()(3)六年级9 9人的体育成绩全部达标,六年级的体育达标率是99%。()(4)学校气象小组用统计图公布一周每天 气温的高低和变化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5)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每一节课都必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6)《数学课程标准》“评价方式多样化”,这并不等于不要进行考试。() (7)新一轮课改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但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都没改变。 () 三、选择(第1-5小题为单选题,6-8小题为多选题,每题1分,共8分) (1)一堆钢管,最上层有5根,最下层有21根,如果是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多能堆()根。A、208B、221C、416D、442 (2)把一个较大正方体切成8个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是较大正方体表面积的()倍。 A、1B、2C、4D、8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1)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和( 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小学五年级(下)数学能力测试卷

小学五年级(下)数学能力测试卷一、填空(32分) 1、分数b a (a不等于0),当()时,它是假分数;当()时它是真 分数;当()时,它是这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当()时它是最简分数。 2、120平方分米=() () 平方米 625毫升=() () 升 750厘米=() () 米 3、3米长的钢筋,锯成每段一样长的小段,共锯6次,每段占全长的() () ,每段 长() () 米。如果锯成两段需2分钟,锯成4段共需()分钟。 4、一台碾米机30分碾米50千克,照这样算,碾1千克米要() () 分。 5、王华从1楼主爬到4楼用了分钟。如果用同样的速度从1楼爬到10楼,需要()分钟。 6、分母是a的最大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分子是10的最大假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7、某工厂第一车间有150人,第二车间有工人90人,要使第一车间的人数是第二车间的2倍,需要从第二车间调()人到第一车间。 8、甲乙两数的和是,把甲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和乙数相等,甲数是(),乙数是()。 9、11只李子的重量等于2只苹果和1只桃子的重量,2只李子和1只苹果的重量等于1只桃子的重量,那么,一只桃子的重量等于( )只李子的重量。 10、5米长的绳子价值4元, 1米绳子()元,1元可以买()米的绳子。 11、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12,这两个数分别是()和()或者()和()。

12、有两个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4,最小公倍数是42。这两个数是()和()。 13、如果a=b-1,(a、b为自然数),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54,其中最小的一个是()。 15、连续五个自然数的和是60,这五个连续的自然数分别是()。 16、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6,最小公倍数是120,其中一个数是30,另一个数是()。 17、有两桶油,第二桶的重量是第一桶油的倍,如果从第二桶中取出2千克放入第一桶中,这时两桶油的重量相等,第一桶原来有油()千克。 18、已知A×B=C,那么3A×4B=();×6B=()。 二、巧算下面的题(8分) ×+×9××+ ×+×72 ÷+×8 三、解决问题(60分)(写出解题过程) 1、甲、乙两人到图书馆去借书,甲每6天去一次,乙每8天去一次,如果3月5日他们两人在图书馆相遇,那么下一次都到图书馆是几月几日 2、光明小学五年级学生,分为7人一组、8人一组或6人一组排队做操,都恰好分完,五年级至少有多少学生 3、红星小学五年级有学生280人,比四年级学生人数的倍多10人,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经典)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计算复习题 班别姓名成绩 1、三步式题 【知识要点精讲】 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与两步式题的混合运算一样,都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有小括号就要先算上括号里面的;如果小括号中又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时,也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这里要注意:不要认为“先算乘、除法”,就就是不管乘、除法谁在前,总就是先算乘。要瞧谁在前,就要先算谁。即有乘、除混运算时,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式题中有两步计算就是乘、除法,但这两步运算被加、减法运算隔开,在计算时可以同时计算乘、除法。在同一个算式里,如果有两个小括号,在计算时,也可以同时计算。 一、口算。 84÷42= 600-50= 500×3= 0×930= 27×30= 84÷12= 420÷3= 910÷3= 320-180= 30×40= 40+580= 560÷4= 72÷4=8000÷2= 102+20= 4000÷50= 125-25×2= 50×0×8= 75+25÷5= 32÷47×12= 45+55÷5= 70×(40-32)= 90÷5×3= 10÷10×30= 6×(103-98)=7+3×0=51-4×6= 420÷2×8= 750-(70+80)=300÷2÷5= 二、笔算。(乘法不用验算,除法要验算) 54×63= 25×38= 774÷8= 508÷2= 19×47= 900÷5= 23×34= 392÷4= 360×5= 4+0、6= 7、3-2、9= 10-0、7= 8、2-5=

6、5+4、7= 1、2-0、3= 4、6+2、4= 3、8+6、6= 三、估算。 238÷6≈ 876÷3≈ 417÷6≈ 753÷5≈ 890÷9≈ 459÷50≈ 417÷60≈ 351÷5≈ 65×11≈ 76×11≈ 27×19≈ 45×19≈ 53×21≈ 84×21≈ 38×21≈ 35×21≈ 四、计算与换算。 3日=( )小时 48个月=( )年 35天=( )星期 3时20分=( )分五月份=( )天5年=( )月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32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厘米=( )分米138秒=( )分( )秒 1元2分=( )元 6厘米=( )米 13平方千米=( )公顷1990就是( )年,2月有( )天。 9分米=( )米 6.02米=( )米( )分米( )厘米 1、6元=1( )6( ) 五、脱式计算。 439+46×7 248÷4×18 67×(96÷6) 25×17-120 (450-175)÷5 268+29×65 315-345÷3 574÷(125118) 948-13×52 17×36÷3 560-12×24 375÷5×24 七、列式计算。 1、16与24的与除以8,商就是多少?

一年级口算过关测试题口算不用愁非常实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口算题(一)
29-11= 52-50= 17- 7= 24-13= 18+11= 12+5= 16+13= 19-6= 12+17= 20-10= 28+6= 18-15= 50-20= 15+53= 56-40= 17-( )=0 19-( )=13 16-( )=12 10+( )=50
87-33=
16- 4= 24-13= 19-12= 15+14= 28+2= 28+11= 24+4= 29+10= 60-40= 70-50= 16+44= 88+12= 87-7= 16+13= 66-20= 17-14= 27-14= 65-33= 65+( )=70 16-6=
89-24= 10+20= 98-80= 90-10= 29+1= 25+12= 19+11= 72-10= 17-17= 50-30= 20+44= 66-16= 80+9= 14+22= 99-33= 15-3= 18+( )=20 65+25= ( )-20=50 80-( )=0
29- 8= 14+25= 25-4= 20+8= 25+25= 23-3= 17-12= 20+30= 90-40= 60+30= 50-50= 90-30= 18-13= 89-80= 66-46= 80+4= 14+( )=27 24+24= 40+( )=60 75-25=
98-77= 31-11= 99-23= 25+33= 26-10= 12+10= 18-8= 99-98= 16+54= 12+33= 19-18= 65-25= 13+17= 14+26= 19+60= 26-16= 67-12= 8+( )=16 20+( )=30 30+30=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测试及答案

小学数学教师能力测试及 答案 篇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测试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测试试题 (2006年) 一、课程理念。(每空1分,计20分) 1.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中,将小学数学的内容分为数、空间与图形、 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教材中“确定位置”属于统计与概率 领域的内容;“分数的基本性质”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举出一个目前国标本苏教版低年级段教材中属于“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 2.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学生要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并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

标进行了具体阐述。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现实生活性和体验性,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 ”、“”。 4.评价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二、教学评点。(每题10分,计20分) 阅读下面两则教学案例,用自己对教学的理解来进行简单评点。 1.教学二年级“认识乘法” 上课一开始,教者出示一个像动画片一样的精彩画面——“动物园的一角”。教师让学生观察画面并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有大树、房子、白云、河流、小桥。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呢!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生5:我发现小鸡的头还在一动一动的,它们是在啄米呢还是在吃虫子呢? 生6:我发现小桥上有两只小白兔,它们是要到桥这边来呢还是要到桥那边去呢?

三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计算练习题 正面 (1)432÷6 396 ÷9 332 ÷4 185 ÷5 297 ÷9 (2)128÷2 628 ÷8 425 ÷5 332 ÷4 354 ÷6 (3)263 ÷4 954 ÷9 763 ÷9 172 ÷7 226 ÷4 (4)654÷2 678÷6 312÷4 567 ÷9 422 ÷5 (5)899÷9 368 ÷4 441 ÷5 799 ÷8 321 ÷7 (6)615÷3 624÷6 631÷7 340÷5 804÷4 (7)560÷4 832÷4 615÷5 562÷4 520÷5 ` (8)973÷9 693÷8 796÷5 517÷5 310÷3 (9)847÷8 405÷2 339÷7 533÷5 814÷4 (10)524÷5 630÷6 410÷4 783÷7 832÷4 (11)948 ÷ 2 ÷ 6 324 ÷ 6 ÷ 3 930 ÷ 5 ÷ 3 882 ÷ 7 ÷ 9 728 ÷7 ÷2 (12)840 ÷4 ÷7 54 × 4 ÷ 9 183 ÷ 3 × 6 612 ÷ 9 × 7 318 ÷ 6 × 8 (13)30+305÷5 (126+34)÷5 394+294÷7 (631-251) ÷5 (900-496) ÷3 (14)(97+36) ×8 (230+17) ÷6 (36+48) ÷7 250+125÷5 (575-450) ÷5 (15)549-450÷5 600-198+359 945÷5÷3 645÷5÷3 252÷3+134 / (16)543÷9 954÷9 263÷4 840÷4÷7 (200+402) ÷7 (17)399÷9 525÷5 420÷5 728+109×2 728÷7÷2 (18)307÷5 328÷3 225÷6 105×7-218 782-605÷5 (19)431÷4 353÷7 410÷2 750÷5÷2 (684-309)÷5 (20)842÷4 255÷8 715÷7 708÷2÷2 728÷(2×4) (21)24×12 44×21 32×33 27×11 43×22 (22)32×23 24×21 11×26 22×33 34×12 (23)24×53 28×23 38×13 48×24 65×15 ` (24)28×32 27×42 14×29 82×25 24×27 (25)58×23 39×71 68×59 68×91 44×23 (26)29×81 56×63 46×51 38×23 36×15 (27)18×34 27×14 14×28 78×15 56×32 (28)35×24 46×27 28×29 23×47 29×54 (29)64×32 43×39 83×54 69×36 47×34 (30)48×55 85×36 36×36 38×34 22×15 (31)43×24 35×62 58×32 66×22 18×36 & (32)42×56 98×29 37×24 48×49 64×23

一年级阅读理解过关测试

阅读理解过关测试 一、一年级语文下册阅读理解练习 1.课内阅读。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1)妈妈是如何教育贝贝的? (2)“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A.比喻 B.拟人)的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我也会说:________。 (3)选文这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 【答案】(1)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2)B;小鸟在枝头唱歌 (3)示例:爱护学习用品 【解析】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树医生 一棵老树生了病,有些叶子黄了。 一个医生飞来,落在树上。他用嘴这里敲敲,那里敲敲,找到了生虫子的地方,就啄一个洞。他伸进长舌头,把虫子一个一个地钩出来吃。吃完虫子,张开翅膀飞走了。 老树的病让医生治好了,慢慢地长出新叶子来。 这个医生就是啄木鸟。 (1)这篇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动词。 ________舌头 ________虫子 ________叶子 (3)为什么说啄木鸟是医生呢? 【答案】(1)四;四 (2)伸;吃;长 (3)因为啄木鸟吃树里的虫子。 【解析】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 (三)春天来了

2018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与答案

2018年度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试题 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2014年全国小学生数学六年级学习能力测评及答案

2014年全国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测评(初评)试题 六年级组 (试题总分:100分 答题时间:60分钟) 温馨提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 知识大本营。(每题3分,共18分) 1.自然数1至50中有( )素数。 2.甲数和乙数的比是9:4,乙数和丙数的比是8:7,那么丙数是甲数的( ) 3.马小虎做题总是粗心大意,在做一道除法算式时,误把除数59 看成56 来计算,算出的结果 是24,这道算式的正确答案是( ). 4.规定当A>B 时,则 (A ?B )2 =A ?B ;当A=B 时,则 (A ?B )2 =0;当A

二、快乐ABC。(每题3分,共12分) 7.李华开车从A地到B地旅游,根据车载导航系统,他先按东偏北30度方向行驶40千米,随后沿正北方向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30分钟,最后因路程坎坷速度降为每小时 40千米,沿西偏北30度方向行驶3 4小时,到达B地。正确的导航路线是() 8.水结冰,体积要增加1 10。那么冰化成水,体积要减少()。 A.1 12B.1 2 C.1 10 D.1 11 9.已知△和☆分别表示两个自然数,并且△ 5 + 11 =37 55 ,那么△+☆的和是() A.4 B.5 C.6 D.7 10.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五角星按一定规律组成,其中第①个图形共有2个五角星,第 ②个图形共有8个五角星,第③个图形有18个五角星,…,则第⑥个图形共有() 个五角星。 A.50 B.64 C.68 D.72 三、小小神算手。(每题3分,共12分) 11.计算:8?7.14×1 3?22 9 ÷2.5+0.1 ☆ ★★图① ★★ ★★★★ ★★ 图② ★★ ★★★★ ★★★★★★ ★★★★ ★★ 图③ …….

三年级下册数学计算测试题

三年级下册计算练习1 姓名: 一.口算 6000÷3= 120×4= 3500÷7= 12×7= 80×80= 404÷4= 32×10= 80×40= 18×5= 400×6= 13×4= 25×20= 300÷5= 720÷9= 12×3= 720÷9= 180÷2= 0÷90= 85÷5= 57÷3= 0+8= 32×0= 70÷5= 25×4= 238÷6≈ 876÷3≈ 417÷6≈ 417÷6≈ 89×30≈ 32×48≈ 二、计算(带*的要验算) 848÷4 638÷3 912÷6 *735÷9 *309÷3 750÷5 603÷5 23×13 24×14 15×48 396÷3÷2 25×8÷4 985-168÷4 648+480÷3 124-735÷7

三年级下册计算练习2 姓名: 一.口算 18×6= 862÷2= 60÷4= 800÷4= 360×3= 56×40= 6000÷3= 160×4= 3500÷7= 0÷6= 108×7= 0×80= 405÷5= 45×4= 125×8= 200÷4= 640÷8= 32×3= 760÷8= 180÷2= 82÷5= 67÷3= 10×18= 44×5= 120÷6= 260÷5≈ 68×12≈ 432÷6≈ 555÷9≈ 71×18≈ 二、计算(带*的要验算) 639÷3 840÷4 548÷5 745÷8 *308÷3 20×35 46×87 25×18 23×24 *25×38 523+248-475470÷5-28459÷9×17 294+399÷7 44×12+29

三年级下册计算练习 3 姓名: 一.口算 3×10= 80×40= 18×5= 40×50= 360÷6= 13×4= 25×20= 160×4= 300÷5= 720÷9= 16×6= 720÷9= 1800÷9= 0÷90= 10×14= 0×50= 85÷5= 57÷3= 32×30= 70÷5= 25×4= 630÷9= 450÷5= 500×3= 148÷6≈ 616÷2≈ 317÷6≈ 415÷5≈ 89×21≈ 39×48≈ 二、计算(带*的要验算) 248÷2 611÷3 900÷6 736÷8 *803÷4 18×65 56×47 24×50 24×15 *23×48 78×3÷9 203-135÷9 234÷(205-199) (75+315)÷5 (10+25)×44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及答案

于都县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150分钟完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 1.在40克的水中加入10克的盐,盐占盐水的( B )。 A .25% B .20% C .80% D .10% 2.学生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 B )。 A .基础 B .核心 C .方法 D .要求 3.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哪几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A ) A .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B . 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C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D .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 基本活动经验 4.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表示如右图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C ) 5.为一年级学生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先计算,再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12-3 = 12-4 = 12-5 = 12-6 = 12-7 = 12-8 = 12-9 = 12-10 = 在这道练习的设计中,主要渗透了( D )数学思想。 A .分类 B .化归 C .极限 D .函数 6.下面描述中,体现过程目标的是( D )。 A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B .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C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D .体验某些实物(如土豆)体积的测量方法。 7.“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达到的结果目标是( B )。 A .了解 B .理解 C .掌握 D .运用 8.已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a ,8,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C )。 A .4 C .b a -> D .a b > A .30° B .36° C .45° D .72° (第10题图)F E N M D C B A (第4题图)b a

小学数学教师解题能力大赛试题及答案-

。 云亭实小“整体把握教材与数学解题能力”测试卷(时间:1小时) 校区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 一、整体把握教材部分50分 1、填空:17分 (1)、第二学段各册都有解决问题策略单元,请写出各册解决问题策略(方法) 四上:_____________法 五上:_____________法 六上:_____________法 四下:_____________法 五下:_____________法 六下:_____________法 (2)、小学阶段学运算律有5个,请写出其字母式子。如:乘法交换律: a ×b=b ×a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上主要观察生活中常见、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物体;三上主要观察由_______个同样 小正方体摆成物体;三下主要观察由_______个同样小正方体摆成物体,四上主要观察由_______个同样 小正方体摆成物体。 (4)、角知识分两次进行教学。第一次在_________年级,第二次在_________年级。 (5)、“认数”知识体系中,一年级认_________以内数,二年级认_________以内数,三年级认_________以内数,四年级认识万级和_________级数。 2、选择7分 (2)间隔现象规律__________ ; 简单搭配和排列、组合现象__________; 常见、有固定周期规律现象__________; 图形覆盖现象__________。 A 、四上 B 、四下 C 、五上 D 、五下 (4)有关面积教学中,先教学_________,再教学_________,最后教学_________。 A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B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 C 、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 3、连线9分 (2)小学里有关时间知识学习主要是在第一学段。 4、请按照教学先后顺序把下列计算知识点序号进行排列7分 ①三位数乘一位数 ②表内乘除法 ③三位数加减法 ④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年级(下册) 二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下册) 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相对位置。 从方向和距离两个方面确定物体所在位置 用“数对”确定物体在平面上位置。 认识钟表 时分秒 24时记时法 年月日 一年级 三年级 二年级

一年级下册计算题过关测试

班级---------姓名--------用时-------成绩----------50+20=30+40=20+10=80-40=60-10= 35+3=92+6=4+25=3+27=4+44= 25+30=36+50=40+29= 89+7=36+5=4+29= 20+15=0+65=3+23= 7+25=46+4=63+8= 93-30=79-7=35-5= 63-30=72-2=58-6= 15-3=29-4=86-50= 39-4=81-50=37-10= 92-7=52-8=86-8= 50-2=45-7=44-6= 34-5=90-9=22-6= 29+6?10=74?50+7= 50+(20+9)=23?(8+12)= 47+20?5=72?60?6= 87?(60+20)=50?(8+12)= 50+8=6+43= 53+8=6+47= 16+50=34+5= 9+39=37+4= 38-6=93-3= 72-2=72-60= 42-10=65-3= 78-60=93-30= 91-8=21-7= 65-6=42-8= 62-8=65-7= 71?6?60= 48?9?20= 38+7?40= 65?9?30=

班级---------姓名--------用时-------成绩----------8+9=11-5=5+8=3+9=7+7= 11-8=15-7=13-6=16-8=11-7= 12-7=8+9=16-7= 17-8=13-6=14-6= 11-3=13-4=12-5= 4+8=54-4=2+22= 55-5=90+6=6+70= 20+7=39-30=89-9= 40+50=20+60=50-20= 35+6=35+605+31= 27+6=6+54=38+7= 5+47=59+2=36-8= 57-4=75-4=89-7= 7+5=18-9= 7+9=3+8= 14-5=12-3= 2+20=65-5= 35-3=68-60= 44-4=66-3= 8+90=70-40= 3+21=30+21= 23+8=67+2= 30-7=51-9= 72-50=65-6= 5+7- 4=8+4+7=54–5+20= 65–7 - 50=43-3+27=75-(10+50)=

2018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试题与答案

2018 年度小学数学教师业务能力测试试题 一、填空( 每空0.5 分,共20 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基础性) 、( 普及性) 和( 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 持续) 、( 和谐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 学教育) ,(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 主体)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 与( 合作者) 。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修改稿) 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 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 统计与概率) 、( 综合与实践) 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 、( 数学与思考) 、( 解决问题) 、( 情感与态度) 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 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 富有个性) 的过程。除( 接受学习) 外,(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与( 合作交流) 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 计算) 、推理、( 验证) 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 ( 基础知识) 、( 基本技能) 、( 基本思想) 、( 基本活动经验) ;“两能”包括( 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 、(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 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 推理与( 演绎推理) 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 教学手段多样化) 的关系。 二、简答题:( 每题 5 分,共30 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 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和实践能力。 (2)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 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 .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 .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