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剧《青春之歌》观后感

歌剧《青春之歌》观后感

青春之歌,唱响中国梦

3月20日19点30分响彻新清华学堂的歌剧《青春之歌》,激昂又压抑、灰暗又光明、凄婉又奋发,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

民族歌剧《青春之歌》改编自杨沫的同名小说《青春之歌》,讲述了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如何挣脱命运的枷锁、生活的桎梏,最终蜕变成为一名为解放中华民族而奉献自己全部青春的共产主义战士。故事从林道静因为反抗包办婚姻投水自杀开始,遇到余永泽结为夫妻后,林道静逐渐对丈夫只顾小家不顾同胞不顾家国的自私和懦弱感到深深的失望,她觉得无助又彷徨,直到遇到卢嘉川,这个引导林道静的独立意识进一步觉醒的灵魂导师,在收到卢嘉川牺牲的消息后毅然追随“卢兄”的脚步走上了革命道路。

主人公林道静向往光明、知性温柔;卢嘉川坚毅刚强、激情豪放;余永泽谨小慎微、敦厚保守;胡梦安老谋深算,阴险毒辣;王晓燕单纯活泼,命运曲折。每一个演员生动、真实、有感染力的演出,配合他们饱满而富有张力歌声,运用合唱、重唱等多种音乐形式的相互融合,将剧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林道静面对青春抉择“舍小我为大我”的精神。而“诗、歌、舞、乐”女声四重唱,作为旁白,把章节和人物最需要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出来,勾连起了整个剧情,带给我视觉和听觉的双重震撼。激情洋溢的表演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让我欣赏到了精彩绝伦的歌剧之美,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与激情。

整部剧最让我震撼、回味、思考的是林道静身上展现的女性为自身信仰而奋斗的、真正的芳华。在那个女性被严重“物化”,婚姻被当做改善家庭条件的筹码,婚后成为家庭附属品的年代,受过新学教育的林道静,不甘于过这样的生活,在经受种种波折与考验后,冲破了生活的束缚,最终选择了追求自由、追求信仰。林道静在苦难中没有退缩,勇往直前的精神,为一代代的青年做出了榜样与表率。

直到此刻,林道静、卢嘉川二人贯穿全剧的音乐主题《上弦月》的旋律还一直萦绕耳边。

上弦月,月半圆,清辉熠熠挂天边。

上弦月,月半圆,众星拱月星灿灿,照亮了心田。

我感受到了冰冷的夜空升起了暖暖的光,这道光拂去了林道静的无助与彷徨,照亮了她人生的方向。党的灯塔始终照耀着征途上的人们,就像从黑暗中升起的上弦月,照亮了昏暗的天空,让人们在为幸福生活而奋起斗争不平坦的道路上,看到了光明的未来。我真正的明白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党的光辉照亮了前方的路,不忘初心跟党走,定能昂首迈进新时代,唱响中国梦。

歌剧本身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更多的是精神素养的提高,让我明白了青春的意义以及自己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五四”运动99周年来临之际,《青春之歌》反映了战争年代青年为民族命运寻找出路的自觉担当,向广大青年传递了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使青年学子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相结合,唤起了当代人特别是青年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决心。不管在哪个年代,青春的激情、理想都是一样的,不管年龄多大,每个人都有自己宝贵的青春。点燃青春,承担起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将自己全部的力量奉献给党和国家,全力去做该做的、能做的、想做的事,在最美好的年龄绽放出自己最美丽的花朵。

上弦月,月半圆,初心灼灼勇向前。

上弦月,月半圆,服务育人珠烁烁,光耀你心间。

撰稿人:刘蕴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