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MoS2基复合润滑薄膜制备研究

MoS2基复合润滑薄膜制备研究

MoS2基复合润滑薄膜制备研究
MoS2基复合润滑薄膜制备研究

MoS2基复合润滑薄膜制备研究

摘要: 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在不锈钢基体上制备了MoS2/Ni薄膜并通过添加DLC中间层研究了中间层对于MoS2/Ni薄膜的影响,初步探讨了复合润滑薄

膜的减摩机理。EDS与XRD试验结果显了MoS2复合薄膜中的主要成份以及主

要晶面为平行于基面的晶面(002),摩擦系数检测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摩擦

系数在0.06~0.18之间,复合薄膜在高速重载的环境下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和更

高的摩擦稳定性;而且硬质中间层的加入进一步降低了薄膜的摩擦系数达到

0.04左右。

关键词: 复合润滑薄膜磁控溅射类金刚石薄膜摩擦系数

1 概述

MoS2基复合润滑薄膜是指以MoS2为主体添加少量软金属或其合金、稀土等的复合材料为靶材,在高真空中溅射沉积到指定基体上而形成的具有自润滑性能的薄膜[1]。

MoS2是一种传统的固体自润滑材料,由于其很低的摩擦系数与金属良好的结合能力以及真空、重载条件下的优异性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经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等各项领域。然而由于MoS2在400℃左右开始慢慢氧化,在潮湿环境中迅速失效等缺陷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一些特殊条件如高温,潮湿等条件下的应用[2]。近几年来已经有不少学者研究通过在MoS2中加入Au, Ti,Ta, Cr等金属元素或陶瓷材料TiN或TiB2制备MoS2基复合薄膜来增强MoS2的抗湿抗氧化性能[3~6]。

本文就是研究在MoS2中添加Ni用磁控溅射的方法制备MoS2/Ni复合薄膜并且通过增加DLC中间层研究其对于薄膜性能的影响,并且初步探讨了MoS2复合润滑薄膜的减摩机理。

2 实验过程

2.1 靶材的制备

首先将纯度为99%的Ni粉与MoS2粉末充分混合以后进行球磨。球磨采用氧化铝磨球,磨球直径分别为5、7、10mm,数量比为4:3:3,球料比是10:1。用湿磨的方法,选用无水乙醇作为球磨介质,球磨转速为60r/min,时间为30h,将所得混合粉末在100℃,24h条件下进行烘干。然后使用WE-100型液压式万能试验机,在63.7MPa的压力下用专用模具压制成Ф78mm×5mm圆盘,保压时间10min。最后在RJS型真空烧结炉中烧结,烧结温度为600℃,时间为1h。

复合薄膜的制备

2.2 MoS

2

薄膜制备所采用的设备为PSII型双放电腔微波ECR等离子体全方位注入装置。基片采用不锈钢材料,将基片抛光放入溅射室中进行100W,20min反溅清洗后制备了MoS2/Ni复合薄膜并添加了DLC中间层。薄膜制备的工艺参数:本地真空度为7.0×10-4Pa,工作气压为

0.1~0.8 Pa,氩气流量为80~100sccm,溅射功率为100W~190W,溅射时间为2小时。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薄膜成分与结构分析

用JXA-840A型能谱仪对薄膜的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复合薄膜成分分析图2 薄膜XRD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复合薄膜中除了Mo、S、Ni以外还含有少量的O元素。O的少量存在则可能是两个因素:一是靶材制备过程当中少量MoS2被氧化所致;二是溅射过程中真空室极少量的水蒸气被激发。

在证明了薄膜中Mo、S、Ni元素的存在后,接着就对薄膜的结构和物相进行了分析,所使用的设备是D/max2500VB型X射线衍射仪。图2即为薄膜的XRD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复合膜中的MoS2的主要晶面为(002)晶面,同时也存在少量的(100)和(110)等棱面。由于MoS2的层状结构特殊,棱面的活性远高于基面[7],所以棱边上的Mo容易被氧化生成MoS3导致润滑性能急剧下降。复合膜中MoS2晶粒的(002)晶面平行于衬底择优取向,晶粒的这种取向生长,将有利于减少棱边上的Mo暴露于大气中的几率,从而提高了膜层的稳定性。

3.2 薄膜的摩擦系数测定

本实验摩擦系数测定采用的是美国CETR公司研制的UMT-3多功能摩擦试验机,能精确测定薄膜的摩擦系数。首先为了考查MoS2/Ni复合膜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性能的变化,对复合膜在不同载荷下进行了摩擦测试,实验转速为400r/min,载荷为100g-800g,对磨件是直径为3mm的不锈钢小球,旋转半径为20mm,时间为3min,其摩擦系数曲线如图3所示。随后继续考查MoS2/Ni复合膜在不同转速下的摩擦性能的变化,对复合膜在不同转速下进行了摩擦测试,实验载荷为700g,转速为100r/min-1000r/min,对磨材料与旋转半径不变,其摩擦系数曲线如图4所示。

图3复合薄膜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系数曲线

图4复合薄膜在不同转速下的摩擦系数曲线

从图3中可以看出,随着载荷的增大,薄膜的摩擦系数从0.187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在0.052,而且摩擦系数曲线的稳定性也逐渐提高,波动随载荷增大而减小,与此可见MoS2/Ni 复合膜在相对高载的工作环境下有更优越的性能。

图4说明随着转速的增大,薄膜的摩擦系数从0.132逐渐减小,最后趋于稳定在0.051,而且摩擦系数曲线的稳定性也逐渐提高,波动随转速增大而减小。而且随着转速的逐渐增加,摩擦系数曲线的稳定性也逐渐增强,波动逐渐变小,所以可以得出MoS2/Ni复合膜在相对高转速的工作环境下可以发挥更优越的性能。

为了进一步提高MoS2/Ni复合膜的润滑性能,采用了添加较硬的薄膜作为中间层的办法。在基体上先沉积了一层DLC硬膜作为中间层,然后再在上面沉积MoS2/Ni复合膜,其摩擦性能测试如图5所示。。

图5 不同基体上复合薄膜摩擦系数曲线

图5中显示了在加入了DLC中间层之后,薄膜的摩擦系数进一步降低,稳定性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3.3 薄膜润滑机理探讨

从摩擦产生的原因来看,根据目前大多数人认可的粘附理论:摩擦力之所以与负荷成正比是因为摩擦力是与真实接触面成正比,而真实接触面又与负荷成正比,最后表现为摩擦力与负荷成正比的关系[8],公式如下:

摩擦力F=Aτ=W/σs·τ

摩擦系数?=τ0/σs式(1)式(1)中:W为载荷;τ0为材料的抗剪切强度;σs为金属的屈服强度

根据摩擦系数?=τ0/σs的原理,可以在硬质薄膜上面覆盖一层软膜来降低摩擦系数。因为硬质薄膜敷上软薄膜后,承载负荷的能力仍决定于硬质薄膜,亦即硬质薄膜的屈服强度,而剪切是则发生在软薄膜层,取决于软膜的抗剪强度,这时摩擦系数就为:

?=τ0(软)/σs(硬)式(2)于是根据式(2)在覆盖的相同MoS2/Ni复合膜的前提下,中间层的加入使得“基体”的屈服强度得到了提高,降低了摩擦系数。此外,在摩擦的过程中,中间层加入后硬质薄膜提高了“基体”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因此摩擦对磨件压入变形比较小,真实接触面积也就变小,于是相对来说就减少了黏附及犁沟形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减摩效果。

所以可以得出,在使用较硬的薄膜作为中间层后,再沉积MoS2/Ni复合膜,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减摩性能。

4 结论

(1) X射线衍射试验证明了复合膜中的MoS2的主要晶面为平行于基面的(002)晶面,同时也存在少量的(100)和(110)等棱面。

(2)复合薄膜在更高的载荷和更快的转速下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和更好的稳定性。

(3)硬质薄膜中间层的加入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复合薄膜的摩擦系数。

参考文献

[1]王桂平,李宁刚.MoS2固体润滑薄膜的空间应用概述[J].红外.2005(10):34

[2]M. Steinmann, H. Meerkamm.Anew type of tribological coating for machine elements based on

carbon, molybdenum disulphide and titanium diboride[J].Tribology International.2004,37:879

[3]单继宏,宁桂玲,林源.MoS2的润滑应用及新的合成技术[J].化工科技.2002,10(3):44

[4]Xiaodong Zhu,https://www.doczj.com/doc/d33873848.html,uwerens, P. Cosemans, et al.Different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MoS coatings

under fretting and pin-on-disk conditions[J]. 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2003,163:423 [5]V.Bellido-Gonzaleza,J. Hampshirea et al.Tribological behaviour of high performance MoS2

coatings produced by magnetron sputtering[J].Surface and Coatings Technology.1997,97:688

[6]李永良. MoS2/Ti复合膜的摩擦磨损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5,25(5):379

[7]石淼森.固体润滑技术[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8.27

[8]董浚修.润滑原理以及润滑油[M].第二版,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 1998.7

STUDY ON FABRICATION OF MoS2 COMPOSITE LUBRICANT

FILM

ABSTRACT:MoS2/Ni lubricant composite films were fabricated on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s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influence of interlayer film(DLC) on films were studied and the mechanism of reduce friction was also introduced. The results of EDS and XRD tes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films tend to be formed with the (002) basal plane parallel to the base level. Friction test show tha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mposite film is between 0.06~0.18.The wear properties of the films were improved in the condition of heavy load and high rotate speed.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composite film with hard interlayer can ulteriorly reduc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composite lubricant film which is about 0.04.

KEYWORDS:composite lubricant film, magnetron sputtering; DLC film; friction coefficient

镁合金的发展及应用

1 / 8 镁合金的发展及应用 摘要:综述镁合金的特点及其在交通、航空航天、兵器方面的应用情况,并结合兵器零件的使用特点和性能要求,分析了镁合金在兵器装备中的应用前景, 展望 关键词:镁合金,特点,发展,应用 1 引言 镁合金的密度很小,是钢的四分之一、铝的三分之二,但镁合金的比强度却大于钢和铝,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因此,镁合金在电子产品、汽车、航空航天等需要高比强度金属材料的领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镁合金的化学活性高,在有机酸、无机酸和含盐的溶液中均会被腐蚀,且腐蚀速率较高,使得镁合金的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镁合金是重要的有色轻金属材料,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减振性、电磁屏 蔽和抗辐射能力强,易切削加工,易回收等一系列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2 镁合金的特点 (1)重量轻:镁合金的比强度要高于铝合金和钢/铁、但略低于比强度最高的纤维增强塑料;其比刚度与铝合金和钢/铁相当,但却远远高于纤维增强塑料。比强度(强度/密度之比值)、比耐力(耐力/密度之比值)则比铝、铁都要高。在实用金属结构材料中其比重最小(密度为铝的2/3,钢的1/4)。这一特性对于现代社会的手提类产品减轻重量、车辆减少能耗以及兵器装备的轻量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的阻尼和吸震、减震性能:镁合金具有极好的吸收能量的能力,可吸收震动和噪音,保证设备能安静工作。镁合金的阻尼性比铝合金大数十倍,减震效果很显著,采用镁合金取代铝合金制作计算机硬盘的底座,可以大幅度减轻重量(约降低70%),大大增加硬盘的稳定性,非常有利于计算机的硬盘向高速、大容量的方向发展。 (3)良好的抗冲击和抗压缩能力:其抗冲击能力是塑料的20倍;当镁合金

【CN109763040A】一种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39737.1 (22)申请日 2019.03.27 (71)申请人 亚太轻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26600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经济开发 区海防路29号 (72)发明人 浦俭英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616 代理人 刘玉珠 (51)Int.Cl. C22C 21/02(2006.01) C22C 1/03(2006.01) C22C 1/06(2006.01) C22F 1/043(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材料,按照重量份 计,铝合金材料包括以下组分:Zn 0.1~1份;Si 1~2份;Fe 0.5~1份;Cu 0.05~0.1份;B 0.04 ~0.06份;Y 0.02~0.2份;Al 80~100份。本发 明的铝合金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拉强度和伸长 率,其导电性能和0.2%弹性极限应力Mpa也有较 大的提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铝合金材料 中还含有Ce和Lu元素,Ce和Lu可协同作用,进一 步提高铝合金材料的抗腐蚀性,使得该铝合金材 料还具有优异的抗腐蚀性,能够在含有腐蚀气体 的环境下正常工作。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4页CN 109763040 A 2019.05.17 C N 109763040 A

1.一种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 所述铝合金材料包括以下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1~1份的Ti。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005~0.01份的M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01~0.03份的T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01~0.03份的Ce。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02~0.04份的P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001~0.003份的Lu。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0.005~0.01份的W。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材料的抗拉强度为155~170MPa,伸长率为13%~18%,0.2%弹性极限应力为70MPa~100Mpa,耐冲击性不低于15j/m。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称取原料,将纯铝锭、纯锌锭、纯铜锭投入熔炼炉进行熔炼,熔炼温度725~740℃,熔炼过程中采用电磁搅拌器进行充分搅拌,随后投入Si、Fe、B、Y、Ti、Mo、Ta、Ce、Pm、Lu、W的各中间合金原料,调整温度为800~820℃,待完全熔化后取样分析化学成分,看是否满足成分控制要求,如有必要进行成分控制调整得到铝合金熔体; 2)加入精炼剂对熔体进行精炼,以消除熔体内气体、氧化膜及夹杂物; 3)将所述原料精炼后,采用半连续铸造方法在700~730℃下浇注,铸造速度为50mm/min~70mm/min,冷却水强度为0.13MPa~0.15MPa,获得铸锭; 4)对所述铸锭进行双级均匀化处理,第一级均匀化的温度为300℃~320℃,时间为4~6h;第二级均匀化的温度为450℃~460℃均匀化时间为16~24h; 5)对经过均匀化处理的铸锭进行热挤压、热轧制或锻造工艺,加工成指定形状的半成品; 6)对半成品进行淬火、时效热处理,以获取上述铝合金产品。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2CN 109763040 A

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镁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罗文昌2013121532 摘要:镁基复合材料因其轻量化和高性能而成为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最富竞争力和最有希望采用的复合材料之一。本文将综述镁基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及其对复合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并提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基体镁合金;性能;应用;发展 1.引言 现代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对材料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往往希望材料具有某些特殊性能的同时,又具备良好的综合性能。复合材料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不同形态的组分材料通过复合手段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材料。近年来,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已有很多,并在铁基、镁基、铜基、铝基、钛基等金属基复合材料中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功。镁基复合材料是继铝基复合材料之后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主要特点是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高温性、耐冲击性、优良的减震性能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铸造性能等;此外,还具有电磁屏蔽和储氢特性等,是一类优秀的结构与功能材料,也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最有希望采用的复合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军工产品制造、汽车以及电子封装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根据镁基复合材料的特点,结合原有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材料工作者尝试了多种新的适合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方法与工艺,对研制、开发镁基复合材料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 相对于传统金属材料和铝基复合材料,有关镁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的研究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不够全面深入,力学性能数据分散性也比较大,仍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材料工作者对镁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和疲劳断裂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围绕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做了一些工作。力学性能主要集中于复合材料的拉伸与压缩性能,时效特性,以及低温与高温超塑性等方面;物理性能有阻尼性能和储氢性能等研究内容。储氢镁基复合材料一般采用球磨法制备。高能球磨后,颗粒活化,镁颗粒与增强相颗粒以及颗粒内部的大量相界、微观缺陷的存在是材料具有优异氢化性能的主要原因。通过机械合金化工艺可以制备出具有优良储氢性能的复合材料,典型体系:Mg—Mg2Ni,而且若在研磨过程中辅以某些有机添加剂对提高材料的储氢性能有很大帮助,但较高的脱氢温度以及相对较慢的吸放氢速度限制了镁基合金实际应用。另外非晶态镁基复合材料的优良性能更是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兴趣。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镁基复合材料过硬的性能,镁基复合材料在在各领域中被广泛应用。镁基复合材料组织特征为增强体分布在基体合金中,同时引入了大量的界面以及高密度位错缠结,其晶粒度较基体合金也小,无论是高密度位错引起的位错强化,还是细化晶粒的作用都将提高和改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刚度等力学性能。另外,挤压变形、固溶时效以及其它一些工艺的运用和调整都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镁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镁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减振性能)、电磁屏蔽性能和储氢特性,是良好的功能材料,还具备密度小、贮氢容量高、资源丰富等优点。镁基贮氢复合材料正被日益重视,主要制备方法有多元合金化、机械合金化、多元复合等。 3.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从近期发展看,镁基复合材料并没有大规模地应用于常规结构件中,但它们在航空航天和汽车电子工业中的众多构件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美国TEXTRON、DOW 化学公司用SiC /Mg复合材料制造螺旋桨、导弹尾翼、内部加强的汽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 方法 xxx级 xxx专业xxx班 学号:xxxxxxx xxx

高分子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xxx (xxxxxxxxxxx,xx) 摘要:膜技术是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亦是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膜分离技术在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高分子分离膜材料较成熟的制膜方法(相转变法、熔融拉伸法、热致相分离法),而且介绍了一些新的制膜方法(如高湿度诱导相分离法、超临界二氧化碳直接成膜法以及自组装制备分离膜法等)。 关键词:膜分离,膜材料,膜制备方法 1.引言 膜分离技术是当代新型高效的分离技术,也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之一,目前在海水淡化、环境保护、石油化工、节能技术、清洁生产、医药、食品、电子领域等得到广泛应用,并将成为解决人类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重要手段。目前在膜分离过程中,对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膜材料、膜的制备及膜过程的强化等三大领域;随着膜过程的开发应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研究膜材料及其膜技术的重要性,在此对膜材料的制备技术进行综述。 2.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2.1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1963年,Loeb和Sourirajan首次发明相转化制膜法,从而使聚合物分离膜有了工业应用的价值,自此以后,相转化制膜被广泛的研究和采用,并逐渐成为聚合物分离膜的主流制备方法。所谓相转化法制膜,就是配置一定组成的均相聚合物溶液,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改变溶液的热力学状态,使其从均相的聚合物溶液发生相分离,最终转变成一个三维大分子网络式的凝胶结构。相转化制膜法根据改变溶液热力学状态的物理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溶剂蒸发相转化法、热诱导相转化法、气相沉淀相转变法和浸没沉淀相转化法。 2.1.1 浸没沉淀制膜工艺 目前所使用的膜大部分均是采用浸没沉淀法制备的相转化膜。在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制膜过程中,聚合物溶液先流延于增强材料上或从喷丝口挤出,而后迅速浸入非溶剂浴中,溶剂扩散进入凝固浴(J2),而非溶剂扩散到刮成的薄膜内(J1),经过一段时间后,溶剂和非溶剂之间的交换达到一定程度,聚合物溶液变成热力学不稳定溶液,发生聚合物溶液的液-液相分离或液-固相分离(结晶作用),成为两相,聚合物富相和聚合物贫相,聚合物富相在分相后不久就固化构成膜的主体,贫相则形成所谓的孔。 浸入沉淀法至少涉及聚合物/溶剂/非溶剂3个组分,为适应不同应用过程的要求,又常常需要添加非溶剂、添加剂来调整铸膜液的配方以及改变制膜的其他工艺条件,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构形态和性能的膜。所制成的膜可以分为两种构型:平板膜和管式膜。平板膜用于板

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 镁及镁合金虽具有密度低、比强度大、比刚度高和抗冲击性强等诸多优点。但是也有一些固有缺点,如硬度、刚度、耐磨性、燃点较低、不是一种良好的结构材料,使其应用受到相当大的制约。若向镁基体中添加陶瓷颗粒或碳纤维制成复合材料,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镁的力学性能,提高耐热和抗蠕变性能,降低热膨胀系数等。可作为复合材料增强相的颗粒有: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石墨和碳纤维等。制备镁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主要是:铸造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沉积法。铸造法 铸造法是制备镁合金复合材料的基本工艺,可分为搅拌混合法、压力浸渗法、无压浸渗法和真空渗法等。 搅拌铸造法(Stiring Casting) 此法是利用高速旋转搅拌器浆叶搅动金属熔体,使其剧烈流动,形成以搅拌旋转轴为中心的漩涡,将增强颗粒加入漩涡中,依靠漩涡负压抽吸作用使颗粒进入熔体中,经过一段时间搅拌,颗粒便均匀分布于熔体内。此法简便,成本低,可以制备含有Sic、Al2O3、SiO2、云母或石墨等增强相的镁基复化材料。不过也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在搅拌过程中会混入气体与夹杂物,增强相会偏析与固结,组织粗大,基体与增强相之间会发生有害的界面反应,增强相体积分数也受到一定限制,产品性能低,性价比无明显优势。用此法生产镁基复合材料时应采取严密的安全措施。 液态浸渗法(Liquid infiltration process) 用此法制备镁基复合材料时,须先将增强材料与黏接剂混合制成预制坯,用惰性气体或机械设备作用压力媒体将镁熔体压入预制件间隙中,凝固后即成为复合材料,按具体工艺不同又可分为压力浸渗法、无压、浸渗法和真空浸渗

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几个主要问题

镁合金压铸技术的几个主要问题及其使用前景 1前言 镁合金材料1808年面世, 1886年始用于工业生产。镁合金压铸技术从1916年成功地将镁合金用于压铸件算起,至今也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人类在认识和驾驭镁合金及其制品的生产技术方面,经历了漫长的探索历程。从1927年推出高强度MgAl9Zn1开始,镁合金的工业使用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1936年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开始用压铸镁合金生产“甲壳虫”汽车的发动机传动系统零件,1946年单车使用镁合金量达18kg左右。美国在1948~1962年间用热室压铸机生产的汽车用镁合金压铸件达数百万件。尽管如此,过去镁合金作为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空领域,在其它领域,世界上镁的主要用途是生产铝合金,其次用于钢的脱硫和球墨铸铁生产。 近年来, 由于人们对产品轻量化的要求日益迫切,镁合金性能的不断改善及压铸技术的显著进步,压铸镁合金的用量显著增长。特别是人类对汽车提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降低燃耗和排放、提高驾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镁合金压铸技术正飞速发展。此外,镁合金压铸件已逐步扩大到其他领域,如手提电脑外壳,手提电锯机壳,鱼钩自动收线匣,录像机壳,移动电话机壳,航空器上的通信设备和雷达机壳,以及一些家用电器具等。 镁主要由含镁矿石提炼。我国辽宁省大石桥市一带的菱镁矿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0%以上,矿石品位高达40%以上。我国生产的镁砂和镁砂制品大量用于出口。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镁砂资源进行深度开发,结合我国汽车、计算机、通讯、航天、电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镁合金压铸件的生产和使用,是摆在我国铸造工作者面前的一项任务。 2、压铸镁合金的研究 镁合金的密度小于2g/cm3,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其比强度高于铝合金和钢,略低于比强度最高的纤维增强塑料;其比刚度和铝合金和钢相当,远高于纤维增强塑料;其耐腐蚀性比低碳钢好得多,已超过压铸铝合金A380;其减振性、磁屏蔽性远优于铝合金[1];鉴于镁合金的动力学粘度低,相同流体状态(雷诺指数相等)下的充型速度远大于铝合金,加之镁合金熔点、比热容和相变潜热均比铝合金低,故其熔化耗能少,凝固速度快,镁合

镁基储氢材料

镁系储氢合金综述 摘要:镁与镁基合金具有储氢量大,质量小,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镁系储氢合金的工艺、性能、应用及发展。 关键词:储氢材料,镁基合金,储氢性能,材料复合,镁基化合物 前言氢能是最清洁且储量丰富的能源,储氢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镁基储氢合金是最有潜力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近年来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镁及其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储氢容量很高,MgH2的含氢量达到7.6(wt)% ,而Mg2NiH4的含氢量也达到3.6(wt)%;(2)镁是地壳中含量为第六位的金属元素,价格低廉,资源丰富;(3)吸放氢平台好;(4)无污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镁染。但镁及其合金作为储氢材料也存在三个缺点:(1)吸放氢速度较慢,反应动力学性能差;(2)氢化物较稳定,释氢需要较高的温度;(3)镁及其合金的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以上基储氢合金的实用化进程。近年来,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突破,本文简要介绍镁基复合储氢材料吸放氢性能的改善。 1 镁基储氢材料体系 最早开始研究镁基储氢材料的是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Reilly和Wiswall在1968年首先以镁和镍混合熔炼而成Mg2Ni合金。后来随着机械合金化制备方法的出现,揭开了大规模研究镁基储氢材料的序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人们研究了近1 000多种重要的镁基储氢材料,几乎包括了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稳定金属元素和一些放射性元素与镁组成的储氢材料。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镁基储氢材料可以分为单质镁储氢材料、镁基储氢合金和镁基储氢复合材料三大类。 1.1 单质镁储氢材料 镁可直接与氢反应,在300~400℃和较高的氢压下,反应生成MgH2: Mg+H2=MgH2 , △H=-74.6 kJ/mol 。 MgH2理论氢含量可达7.6%,具有金红石结构,性能较稳定,在287℃时的分解压为101. 3 kPa。因为纯镁的吸放氢反应动力学性能差,吸放氢温度高,所以纯镁很少被用来储存氢气。随着材料合成手段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机械合金化制备工艺的日益成熟,研究人员对单质镁储氢材料进行了新的研究。 1.2 镁基储氢合金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对300多种重要的镁基储氢合金材料进行了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Mg-Ni系储氢合金,许多研究者围绕这一系列合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制备方法上,主要研究了熔炼法、粉末烧结法、扩散法、机械合金化法和氢化燃烧合成法等,并且对镁基储氢合金采用表面处理和热处理来进一步提高其动力学性能和循环寿命。 1.2.1 Mg-Ni系储氢合金 在Mg与Ni形成的合金体系中存在2种金属间化合物Mg2Ni和MgNi2,其中MgNi2不与氢气发生反应。Mg2Ni在一定条件下(1.4MPa、约200℃)与氢反应生成Mg2NiH4,反应方程式如下: Mg2Ni+2H2=Mg2NiH4,△H=-64.5 kJ/mol 。 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中氢含量为3.6%,其离解压为0.1MPa、离解温度为253℃。Mg2Ni理论电化学容量为999 mA·h·g- 1,但其形成的氢化物在室温下较稳定而不易脱氢。且与强碱性电解液(6 mol·L-1的KOH)接触后,合金表面易形成Mg(OH)2,阻止了电解液与合金表面的氢交换、氢转移和氢向合金体内扩散,致使Mg2Ni的实际电化学容量、循环寿命差。 1.2.2 镁与其它元素组成的镁基储氢合金 除了Mg-Ni系储氢合金以外,研究者们研究得比较多的还有Mg-Al系以及Mg-La系储氢合

镁基储氢材料

镁系储氢合金综述 08材控薛凯琳 摘要:镁与镁基合金具有储氢量大,质量小,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镁系储氢合金的工艺、性能、应用及发展。 关键词:储氢材料,镁基合金,储氢性能,材料复合,镁基化合物 前言氢能是最清洁且储量丰富的能源,储氢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镁基储氢合金是最有潜力的金属氢化物储氢材料,近年来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镁及其合金作为储氢材料,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储氢容量很高,MgH2的含氢量达到7.6(wt)% ,而Mg2NiH4的含氢量也达到3.6(wt)%;(2)镁是地壳中含量为第六位的金属元素,价格低廉,资源丰富;(3)吸放氢平台好;(4)无污这些缺点严重阻碍了镁染。但镁及其合金作为储氢材料也存在三个缺点:(1)吸放氢速度较慢,反应动力学性能差;(2)氢化物较稳定,释氢需要较高的温度;(3)镁及其合金的表面容易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以上基储氢合金的实用化进程。近年来,镁基复合储氢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突破,本文简要介绍镁基复合储氢材料吸放氢性能的改善。 1 镁基储氢材料体系 最早开始研究镁基储氢材料的是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Reilly和Wiswall在1968年首先以镁和镍混合熔炼而成Mg2Ni合金。后来随着机械合金化制备方法的出现,揭开了大规模研究镁基储氢材料的序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人们研究了近1 000多种重要的镁基储氢材料,几乎包括了元素周期表中所有稳定金属元素和一些放射性元素与镁组成的储氢材料。通过研究,发现这些镁基储氢材料可以分为单质镁储氢材料、镁基储氢合金和镁基储氢复合材料三大类。 1.1 单质镁储氢材料 镁可直接与氢反应,在300~400℃和较高的氢压下,反应生成MgH2: Mg+H2=MgH2 , △H=-74.6 kJ/mol 。 MgH2理论氢含量可达7.6%,具有金红石结构,性能较稳定,在287℃时的分解压为101. 3 kPa。因为纯镁的吸放氢反应动力学性能差,吸放氢温度高,所以纯镁很少被用来储存氢气。随着材料合成手段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机械合金化制备工艺的日益成熟,研究人员对单质镁储氢材料进行了新的研究。 1.2 镁基储氢合金 到目前为止,人们已对300多种重要的镁基储氢合金材料进行了研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Mg-Ni系储氢合金,许多研究者围绕这一系列合金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制备方法上,主要研究了熔炼法、粉末烧结法、扩散法、机械合金化法和氢化燃烧合成法等,并且对镁基储氢合金采用表面处理和热处理来进一步提高其动力学性能和循环寿命。 1.2.1 Mg-Ni系储氢合金 在Mg与Ni形成的合金体系中存在2种金属间化合物Mg2Ni和MgNi2,其中MgNi2不与氢气发生反应。Mg2Ni在一定条件下(1.4MPa、约200℃)与氢反应生成Mg2NiH4,反应方程式如下: Mg2Ni+2H2=Mg2NiH4,△H=-64.5 kJ/mol 。 反应生成的氢化物中氢含量为3.6%,其离解压为0.1MPa、离解温度为253℃。Mg2Ni理论电化学容量为999 mA·h·g- 1,但其形成的氢化物在室温下较稳定而不易脱氢。且与强碱性电解液(6 mol·L-1的KOH)接触后,合金表面易形成Mg(OH)2,阻止了电解液与合金表面的氢交换、氢转移和氢向合金体内扩散,致使Mg2Ni的实际电化学容量、循环寿命差。 1.2.2 镁与其它元素组成的镁基储氢合金 除了Mg-Ni系储氢合金以外,研究者们研究得比较多的还有Mg-Al系以及Mg-La系储氢合

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论文

摘要 碳纳米管、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强度和高模量),是镁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体。如何改善碳纳米管、石墨烯在镁基体中的分散性和提高界面结合强度,是制备高性能纳米碳/镁基复合材料的关键。采用粉末冶金和热挤压工艺制备了石墨烯(GNS)增强的AZ91镁基复合材料,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并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复合材料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和分析。采用粉末冶金+热挤压工艺+T4固溶处理分别制备了CNTs,MgO@CNTs(包覆MgO碳纳米管)、GNPs (石墨烯纳米片)和RGO(还原石墨烯)增强的AZ91镁基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表面包覆MGO工艺,纳米碳材料(CNTs,Mg O@CNTs,GNPs和GO)含量对AZ91合金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增强AZ91镁基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225MPa,8%和70HV,比AZ91镁合金基体的分别提高了39.7%,35.4%和31.8%;而以石墨烯纳米片为增强相时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显微硬度分别为192MPa,7%和60HV,比基体的仅提高了18.7%,9.9%和13.5%;通过以上两组实验对比,氧化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无论在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以及硬度上都是最好的。 关键词: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片、氧化石墨烯、AZ91镁合金

绪论 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 sp2杂化方式形成的蜂窝状平面薄膜,是一种 只有一个原子层厚度的准二维材料,所以又 叫做单原子层石墨。因为具有十分良好的强 度、柔韧、导电、导热、光学特性,在物理 学、材料学、电子信息、计算机、航空航天 等领域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目前发现 的最薄、强度最大、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 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 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 将“彻底改变21世纪”。 镁呈银白色,熔点649℃,质轻,密度为 1.74g/cm3,约为铜的1/4、铝的2/3;其化 学活性强,与氧的亲合力大,常用做还原剂。 粉状或细条状的镁,在空气中很易燃烧,燃烧 时发出眩目的白光。但极易溶解于有机和无机 酸中。镁能直接与氮、硫和卤素等化合。金属 镁无磁性,且有良好的热消散性。质软,熔点 较低。镁应用相当广泛,比如镁是燃烧弹和 照明弹不能缺少的组成物;镁粉是节日烟花必 需的原料。 目前,镁基复合材料大都主要是以镁化合物、铸镁或者镁合金为基体,以SiC颗粒或晶须、Al2O3颗粒或纤维、碳(石墨)纤维、镁合金、Al18B4O33颗粒或晶须、镁化合物等为增强相。 石墨烯(Graphene,GN),作为纳米碳材料的“明星”成员,它们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其抗拉强度都可达到钢的100倍以上(大于50GPa),弹性模量可达到1TPa以上,远远超过纳米Si C的强度和弹性模量(420-450GPa),是迄今为止,强度和模量最高的材料之一,它们超强的力学性能可以极大地改善复合材料强度和韧性。此外,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还具有超强的高温稳定性(在无氧3000℃条件下可保持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和优异的导电和导热性能,超强的高温稳定性使它们非常有利于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镁合金具有热稳定性高、导热性好、电磁屏蔽能力强和阻尼性能好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电脑、摄像机等电子产品中。在航空、航天方面,镁合金因密度小,比强度高可有效地减轻航

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2015级研究生

《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技术》作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研究生 1,在T=291K 时,水的表面张力系数(或表面能)10.07 3N m s -=?,63118.01610v m mol a --=醋,如果水滴半径810r m -=,请计算此时的蒸汽压'p (用p 表示)以及水滴内外压强差p D 。(10分) 2,从热力学的角度证明:当从过饱和(压强为p ’)的气相析出凝聚相时,凝聚 相的临界晶核尺寸r c 满足:2exp()'/B c v p p K Tr a s =;并由此得到结论:①当凝聚体晶核的尺寸rr c 时,随时间的演化,晶核将长大;③当r=r c 时,晶核随时间既不消逝也不长大。(v a 为凝聚体原子或分子的体积;p ’为过饱和蒸气压;p 为饱和蒸气压;σ为表面能)(10分) 3,当有衬底存在时,气体的形核就称作非均匀形核,证明:形核功 3** 23cos cos []4G G q q -+D =D ?均 。式中,*G D 均为均匀形核时的形核功;θ为浸润角。由此可以判断:当薄膜能够充分浸润衬底时,薄膜的形核功为0。(10分) 4,试从微观键能的观点证明:描述浸润问题的Young 方程cos LV SV SL s q s s =-可以近似写作2cos 2 LL LS u u q =(其中,LL u 为单位面积的液相原子之间的键能;LS u 为固-液界面上单位面积的固-液原子之间的键能),进而说明若A 能够浸润B ,并不能够推出B 也能够浸润A 的结论。(10分) 5,请论述真空度对成膜质量的影响。(10分) 6,衬底温度(即生长温度)是如何影响薄膜生长模式的?(10分) 7,论述晶格失配(既失配应力)与薄膜生长模式的关系。(10分) 8,论述衬底表面对形核难易程度:凹面>平面>凸面。即凹面处最容易形核,而凸面处最难形核。(10分) 9,试解释二维成核的层状生长机理与Step-flow 生长机理,并进一步论证在何种情况下薄膜倾向于step-flow 生长。(10分) 10, 自行查找文献,阐述一种流行的薄膜生长技术及其特点,并举例讲述其具体制备薄膜的实例及成膜质量。(10分) *作业可以打印。不准抄袭,一经发现,即作零分处理。作业于2016年6月1日前汇总上交。

高性能稀土镁合金及其研究进展

高性能稀土镁合金及其研究进展 镁合金作为一种轻质的绿色工程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被称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然而,大部分镁合金的力学性能(尤其高温力学性能)较差,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如何改善其力学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添加合金化元素是常用来改善镁合金力学性能的手段之一,尤其是添加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对镁合金具有“净化”“细化”“强化”“合金化”的四重作用。Mg-RE系合金因其优异的高温拉伸性能、抗蠕变性能及良好的塑性成形能力而备受青睐,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高温高强合金体系。因此,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在高性能稀土镁合金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制备高性能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加工技术、热处理工艺、强韧化机制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Mg-RE系合金 Mg-RE系合金是目前镁合金中最重要的高强耐热镁合金体系,尤其是含有重稀土元素(Gd、Y、Dy、Ho、Er等)的镁合金。Mg-RE系二元合金的时效硬化特性、强度与稀土添加量成正比关系,如在 Mg-Gd二元合金体系中Gd的质量百分含量若低于10%则合金的时效析出偏低或者无析出,直接导致合金的强度及耐热性能降低。为了降低稀土的添加量且不影响时效硬化特性效果,在Mg-RE二元合金的基础上添加其它合金化元素开发出了三元、四元等稀土镁合金。目前,稀土镁合金主要包括在Mg-Gd体系上形成的Mg-Gd-Y、Mg-Gd-Er、Mg-Gd-Ho、Mg-Gd-Dy等系列合金,在Mg-Y体系上形成的Mg-Y-Gd、Mg-Y-Nd、Mg-Y-Sc-Mn 等系列合金,为了细化晶粒稀土镁合金中常常加入Zr元素。 除了早期的WE54、WE43合金,Mordike等通过添加Sc及Mn等元素,开发了抗蠕变性能优于WE43合金的Mg-4Y-1Sc-1Mn(wt.%)合金;He等用普通铸造+挤压+峰值时效的方法制备了高强耐热Mg-10Gd-2Y-0.5Zr(wt.%)合金,其室温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分别可高达331 MPa、397 MPa、1%。最近,Li等通过轧制+时效的方法制备了Mg-14Gd-0.5Zr 合金,其屈服强度、延伸率分别可高达445 MPa、2%。Mg-RE系合金是目前最适合、最有前途的可应用在航空航天或汽车上的镁合金材料,多数单位都将此系列合金的目标性能提高到550Mpa-600Mpa,稳定使用温度在200 o C。晶粒细化、形变强化、沉淀强化是目前稀土镁合金采用的强化手段。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沉淀强化方面。Mg-RE系合金主要的时效析出强 化相为β′′ (DO 19)、β′(cbco),其中,β′′相的化学成分为Mg 3 RE, β′相的化学成分为Mg15RE3。 β′相与基体具有半共格关系,匹配较好,大量、致密、规则析出的β′相,可有效阻止位错运动,被认为是合金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的研究仍有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合金中含有大量的稀土,导致合金成本偏高;(2)合金的塑性加工性能偏差,有必要寻找改善合金塑性的新方法、新理论;(3)合金的塑性变形机制研究较少,需大研究稀土溶质原子、晶粒尺寸、晶界类型、织构等对滑移系机制的影响规律。 2.Mg-RE-Zn系合金 Mg-RE-Zn合金是现在研究的一个热点,一方面因为Kawamura于2001年用快速凝固粉/

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性能及应用发展概况

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性能及应用发展概况 摘要:镁基复合材料因其轻量化和高性能而成为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最富竞争力和最有希望采用的复合材料之一。大致笔述了常用镁基复合材料研究概况、制备技术、性能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性能应用 Fabrication,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M agnesium—matrix CompositesDONG Qun CHEN Liqing ZHAO Mingjiu BI Jing(Institute of Metal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enyang 110016,China)Abstract Magnesium—matrix composites with lightweight and high performance are becoming one of themost competitive and promising candidates in the applications of high—tech fields.An overview is made on the fabri—ating techniques,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for the typical magnesium—matrix composites,and theresearch trend is proposedKey words magnesium matrix composite,fabr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 0引言: 镁基复合材料是继铝基复合材料之后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E1】,主要特点是密度低、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高温性、耐冲击性、优良的减震性能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铸造性能等;此外,还具有电磁屏蔽和储氢特性等,是一类优秀的结构与功能材料,也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最有希望采用的复合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军工产品制造、汽车以及电子封装等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构成镁基复合材料的基体合金主要分为铸造、变形和超轻等系列。铸造系包括Mg—AI、Mg—Zn、Mg—AI—Zn、Mg—Zn—Zr、Mg—Zn—Zr—RE等,侧重于制备铸造镁基复合材料;变形系包括Mg—Mn、Mg —AI—Zn、Mg—Zn—Zr、Mg—RE等,偏重于挤压性能的复合材料应用;Mg—Li系是目前最轻质的合金系,具有较强的抗高能粒子穿透能力,以及能显著降低构件重量、节约能量和满足某些高性能的要求。增强体可以分为颗粒、晶须、纤维等几种,增强体的选择要从复合材料应用情况、制备方法以及增强体的成本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其中,界面相容性和界面间存在的可能反应类型是镁基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从镁基复合材料中界面反应类型与润湿性、制备技术、组织性能和应用等几个方面对镁基复合材料发展概况进行介绍,并对其今后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1》镁基复合材料中界面反应与润湿性

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

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摘要: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兼具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特点。介绍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分类、制造工艺、性能及应用等几个方面,最后对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铝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性能,应用 Abstract: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as in capacity of structure materials and function materials for its high specific strength and high specific modulus and low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The classification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ere introduced and the preparation process、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was expounded,and then the domestic research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composite were summed up. Key words: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preparation process,properties,application. 1.发展历史 1.1概述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理和化学性质不同的材料通过先进的材料制备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多相固体材料。根据基体材料不同,复合材料包括三类: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金属基复合材料(MMC)和陶瓷基复合材料(CMC)[1]。金属基复合材料在20世纪60年代末才有较快的发展,是复合材料的一个新分支,其以高比强、高比模和耐磨蚀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先进武器系统和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国内外十分重视发展的先进复合材料。 在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基体合金选择范围广、可热处理性好、制备工艺灵活、比基体更高的比强度、比模量和低的热膨胀系数,尤其是弥散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各向同性特征,而且具有可加工性和价格低廉的优点,更加引起人们的注意[2]。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并且已有部分铝基复合材料成功地进入了商业化生产阶段。 铝基复合材料是以金属铝及其合金为基体,以金属或非金属颗粒、晶须或纤维为增强相的非均质混合物。按照增强体的不同,铝基复合材料可分为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比模量高,尺寸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异性能,但价格昂贵,目前主要用于航天领域,作为航天飞机、人造卫星、空间站等的结构材料。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可用来制造卫星及航天用结构材料、飞机零部件、金属镜光学系统、汽车零部件;此外还可以用来制造微波电路插件、惯性导航系统的精密零件、涡轮增压推进器、电子封装器件等[3]。 然而不管增强物的类型和形状尺寸如何,大多数铝基复台材料具有以优点: ①重量轻、比强度、比刚度高。 ②具有高的剪切强度。 ③热膨胀系数低,热稳定性高,并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 ④具有卓越的抗磨耐磨性。 ⑤能耐有机液体,如燃料和溶剂的侵蚀。 ⑥可用常规工艺和设备进行成型和处理。 1.2分类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知识点

薄膜材料制备原理、技术及应用知识点1 一、名词解释 1.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自由程是指一个分子与其它分子相继两次碰撞之间,经过的直线路程。对个别分子而言,自由程时长时短,但大量分子的自由程具有确定的统计规律。气体分子相继两次碰撞间所走路程的平均值。 2. 物理气相沉积(PVD):物理气相沉积(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PVD)技术表示在真空条件下,采用物理方法,将材料源——固体或液体表面气化成气态原子、分子或部分电离成离子,并通过低压气体(或等离子体)过程,在基体表面沉积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薄膜的技术。物理气相沉积的主要方法有,真空蒸镀、溅射镀膜、电弧等离子体镀、离子镀膜,及分子束外延等。发展到目前,物理气相沉积技术不仅可沉积金属膜、合金膜、还可以沉积化合物、陶瓷、半导体、聚合物膜等。 3. 化学气相沉积(CVD):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CVD)是反应物质在气态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固态物质沉积在加热的固态基体表面,进而制得固体材料的工艺技术。它本质上属于原子范畴的气态传质过程。 4. 等离子体鞘层电位:等离子区与物体表面的电位差值ΔV p即所谓的鞘层电位。 在等离子体中放入一个金属板,由于电子和离子做热运动,而电子比离子的质量小,热速度就比离子大,先到达金属板,这样金属板带上负电,板附近有一层离子,于是形成了一个小局域电场,该电场加速了离子,减速电子,最终稳定了以后,就形成了鞘层结构,该金属板稳定后具有一个电势,称为悬浮电位。 5. 溅射产额:即单位入射离子轰击靶极溅出原子的平均数,与入射离子的能量有关。 6. 自偏压效应:在射频电场起作用的同时,靶材会自动地处于一个负电位下,导致气体离子对其产生自发的轰击和溅射。 7. 磁控溅射:在二极溅射中增加一个平行于靶表面的封闭磁场,借助于靶表面上形成的正交电磁场,把二次电子束缚在靶表面特定区域来增强电离效率,增加离子密度和能量,从而实现高速率溅射的过程。 8. 离子镀:在真空条件下,利用气体放电使气体或被蒸发物部分离化,产生离子轰击效应,最终将蒸发物或反应物沉积在基片上。结合蒸发与溅射两种薄膜沉积技术而发展的一种PVD方法。 9. 离化率:被离化的原子数与被蒸发气化的原子数之比称为离化率.一般离化装置的离化率仅为百分之几,离化率较高的空心阴极法也仅为20~40% 10. 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是一种用等离子体激活反应气体,促进在基体表面或近表面空间进行化学反应,生成固态膜的技术。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高频或直流电场作用下,源气体电离形成等离子体,利用低温等离子体作为能量源,通入适量的反应气体,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使反应气体激活并实现化学气相沉积的技术。 11. 外延生长:在单晶衬底(基片)上生长一层有一定要求的、与衬底晶向相同的单晶层,犹如原来的晶体向外延伸了一段,故称外延生长。 12. 薄膜附着力:薄膜对衬底的黏着能力的大小,即薄膜与衬底在化学键合力或物理咬合力作用下的结合强度。 二、填空: 1、当环境中元素的分压降低到了其平衡蒸气压之下时,元素发生净蒸发。反之,元素发生净沉积。 2、在直流放电系统中,气体放电通常要经过汤生放电阶段、辉光放电阶段和弧光放电阶段三个放电过程,其中溅射法制备薄膜主要采用辉光放电阶段所产生的大量等离子体来形成溅射。 3、溅射仅是离子轰击物体表面时发生的物理过程之一,不同能量的离子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不同,不仅可以实现对物质原子的溅射,还可以在固体表面形成沉积现象和离子注入现象。 4、溅射法所采有的放电气体多为Ar气,主要原因是惰性气体做为入射离子时,物质溅射产额高,从经济方面考虑,多使用Ar做为溅射气体。 5、直流溅射要求靶材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否则靶电流过小,靶电压过高,而射频溅射方法以交流电源提供高频电场,高频电场可经由其它阻抗形式进入沉积室,不再要求电极一定是导电体,使溅射过程摆脱对靶材导电性的要求。 6、磁控溅射存在的缺点。 1 微观永远大于宏观你永远大于人类今天永远大于永远■■■■■■■■纯属个人行为,仅供参考■■■■■■■■勿删■■■■■■■■■

镁合金到底加了哪些元素

镁合金加了哪些元素 我们经常说的镁合金都含有哪些金属非金属元素?不同的元素会如何影响合金的性能?带着这个问题探究一下: 最早和镁形成合金并且最普遍使用的是金属铝元素。最具代表性的镁铝锌合金AZ91,主要含有铝和锌元素。铝可以提高合金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锌加入镁铝合金可以增加铝在镁中的溶解度,提高铝的固溶强化作用。以上三种金属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探索形成了较合适的掺加比例,目前AZ91和AZ84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镁锌合金(没有铝)的缺点是晶粒粗大,加锆(Zr)元素可以细化晶粒,改善性能。 加入Mn的镁铝锰合金AM60、AM50具有较高的伸长率和韧性,常用于抗冲击载荷及安全性较高的场合,如车轮、车门、座椅等。 AM60等合金工作温度不能高于120℃。在AM50中加入一定量的钙(Ca)后,合金中形成了热稳定的三元金属间化合物,新合金工作温度提高到150℃。 镁铝硅合金AS系列是大众汽车公司开发的压铸镁合金。175℃时,AS41合金的抗蠕变性能明显优于AZ91和AM60。但是AS镁合金由于在凝固过程中会形成粗大的Mg2Si相。损害了合金的铸造性能和力学性能。研究发现钙的添加能够细化Mg2Si颗粒,提高AS合金的组织和性能。 镁锌合金加入稀土(RE)元素形成稀土镁合金,典型代表是ZE41

和AE42。稀土元素的加入可改进镁铝合金的高温性能比,有效提高合金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因此稀土在镁合金中应用十分广泛。 镁锂合金密度只有1.25~1.35g/cm3,具有很高的弹性模量。镁锂合金比强度高、振动衰减性好、切削加工性好,是用于宇航工业理想的材料。事实上,LA141镁锂合金就是由美国NASA于1960年开发并用于制造人造卫星及航空器部件的。 镁基复合材料是由镁金属基体和强化颗粒或纤维组成,具有优异的性能;高温蠕变稳定性好,热疲劳抗力高,热扩散系数小;表现弹性极限、刚度、抗拉强度和疲劳强度高。镁基复合材料是不同于镁合金的研究领域。 其他还有些镁合金含有铜、钛甚至银等元素,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镁合金的工业应用已有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期间经历了几次兴衰。作为结构材料,现有镁合金的某些性能缺陷是其应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例如镁铝合金的耐高温蠕变性能差;稀土镁合金铸造性能差且成本较高;几乎所有镁合金的抗接触电化学性能差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合金元素对提高镁合金性能的影响,以开发出适合不同使用性能要求的镁合金新品种。我国丰富的镁矿、稀土资源为发展高性能镁合金提供了原料基础。镁合金的研究和开发符合汽车、航天航空等工业的发展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