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古诗二首:春晓|语文S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古诗二首:春晓|语文S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古诗二首:春晓|语文S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课文古诗二首:春晓|语文S版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

计课文古诗二首:春

晓|语文S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春晓

教材分析:

《春晓》一课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春晨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性格好动活泼,注意不易持久、分神走散。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图结合诗文,直观、引导、善诱、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跃气氛。激励、尊重、赞赏学生主体的细微亮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晓、眠、落、知、少”5个字。会写“多”、“少”两个字。

2、学习部首“反文旁”。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会认及会写生字,注意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并学习部首“反文旁”。

2、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和我们一样,古时候的文人也作了很多诗来赞美春天。请看这首诗(图片(或看书)出示《春晓》诗文)。

二、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诗人。襄州襄阳人。早年隐居鹿门山。年四十,游长安,应进士不第。曾游历东南各地。诗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其诗清淡幽远,长于写景,多反映隐逸生活。

三、预习检查

1、熟读古诗,并背诵。

2、会认“晓、眠、落、知、多、少”等字。

四、读课文,读准字音:

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首诗,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拼音节、结合上下文猜字、问同学、问老师等。)

1、检查读音情况:

(1)抽读卡片指名、开火车认读:夜、落、少、、知、处。

(2)讨论认准这些字的方法:春

2、学习多音字:落、处、少

五、再读诗文:检查读音。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读。

3、指名读。

六、识字、理解、感悟、朗读:

学生自读诗句,提出不懂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具体解决问题:

(1)理解题意,学习“春”。理解“晓”。

A、学习“春”时可以采取猜字谜的形式:“三人观日”。既而理解“春”的意思,指名进行组次练习。

B、读题目质疑(如果学生初读时已经提出就直接解决):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C、结合“日字旁”理解字义——与太阳有关。指早晨。

D、再读课题,导入:这首诗表现的是春天早晨怎样的景象呢?

(2)分别朗读每一个诗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觉晓: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并读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后舒服的感觉。引导朗读:春眠/不觉晓。

B、处处闻啼鸟:通过图片演示,理解“处处”。(分别在不同的方位出现小鸟及叫声,使学生如临其境。)引导朗读:处处/闻啼鸟。

学习“处”:分析字形: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与“外”、“夜”对比记忆。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通过图片或图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学生感受诗人对落花的怜惜之情。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

D、学习“知”:分析结构,认识“失字旁”。重点指导第四笔不出头、第五笔是点。

E、学习“少”: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字容易错的地方,与小对比。第二笔是竖,不要写成“竖钩”。区别多音字“shǎo”“shào”。

F、整体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熟读成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背诵,如自由练习、指名背诵、师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诵等

八、写字:

少:独体字,注意笔画间的间架结构,位置安排。(自己描、写。互评。)

处:正方形,外边三笔老师带写,注意撇短捺长、找准斜度。

知:左右对比,可以用画线法比较:左高右低、左长右短,特别是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春:学生小组学习,讨论。教师指导(横与横之间的距离、长短。)

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首古诗,你感受到了什么?(这首诗给我们展现的是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喜爱春天、怜惜春天的真实情感。)

拓展提升:

你想给自己设计一份什么作业来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编题(语言积累、写法运用、字词巩固等)

随堂练习:

把笔画相同的字写在一起:

草居知少早多童

六画八画九画

(早多)(居知)(草)

板书设计:

见:不觉天亮 闻:处处鸟啼 声:风声雨声 想:花落多少 喜春 惜春 爱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