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风词韵咏兰花——中国十大名花系列之四

诗风词韵咏兰花——中国十大名花系列之四

诗风词韵咏兰花

中国十大名花系列之四

点击翻页背景音乐古筝演奏曲《兰花草》

王者之香——兰花

兰花被尊为“花中君子”,成为超凡脱俗, 高雅纯洁的象征。“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千百年来,兰花以其简单朴素的形态,高雅俊秀的风姿,文静的气质,刚柔兼备的秉性和“在幽林亦自香”的美德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孔子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他还将夫兰(蕙兰和白芷称为一对,合名:蕙芷)称之为“王者之香”,足以证明中国兰花和伞形科白芷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评选“中国十大名花”,兰花位列第四。

清·郑板桥《山顶妙香》

身在千山顶上头,

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

来不相知去不留。

唐·韩愈《幽兰操》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

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

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唐? 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

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

不觉鸟啼喧。

唐?唐彦

《谦兰》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

《谦兰》

谢庭漫芳草,

楚畹多绿莎。

于焉忽相见,

岁宴将如何。

唐?马戴《秋思》

亭树霜散满,

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

楚老徒悲歌。

唐? 李世民《芳兰》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李白《孤兰》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非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 张九龄

《感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无可《兰》

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唐·李峤《兰》

虚室重招寻,

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

雪丽楚王琴。

广殿清香发,

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

谁肯访山阴。

幽植众宁知,

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唐·

崔涂《幽兰》

唐· 杜牧《兰溪》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

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西北秋风凋蕙兰,洞庭波上碧云寒。

茂陵才子江陵住,乞取新诗合掌看。

·

刘商《与于中丞》

万倾荒林不敢看,买山客足拟求安。

田园失计全芜没,何处春风种蕙兰。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

轼《

蕙本兰之族,依然臭味同。

曾为水仙佩,相识《楚辞》中。幻色虽非实,真香亦竟空。云何起微馥,鼻观已先通。

《题杨

次公蕙

》宋·

苏轼

宋·释文兆《幽兰》

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兰芳人未捋,花发蝶先知。草密封闲径,林疏露短篱。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

自古文人咏兰花——集录古诗词

兰花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极具观赏价值,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香”。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花高雅、圣洁,代表中华民族的气质与文化,自古以来人们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屈的象征。古人对兰花情有独钟,素以“兰章”来比喻诗文之美,以“兰交”来形容友谊之真,为许多的诗词歌赋所赞颂。 【春秋末】《猗兰操》孔丘 习习古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定处。 时人暗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老。 【战国时楚】《九歌》屈原 绿叶兮素权,芳菲菲兮龚余。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三国】《会酒诗》稽康 猗猗兰蔼,植彼中原。绿叶幽茂,丽藻丰繁。 馥馥蕙芳,顺风而宣。将御椒房,吐薰龙轩。 瞻彼秋草,怅矣惟骞。

【晋】《幽兰赋》牛中书 绿叶丛丛兮,向云汉而发荣。索萼皎皎兮,披霡霂以呈英。细洒兮濯香蒂,沆瀣兮涤紫茎。柔姿俏丽兮,昭仪新浴,联艳淹濡兮,贵妃洗缨。玉蕊含漿兮,晶艳香滴。 溢径兮折萦,溥江阳之天泽,转伊蒲之化工。 【晋】《郡东山望冥海诗》谢灵运 开春献初岁,白日出悠悠。荡志将愉乐,瞰海庶忘忧。 策马步兰皋,绁空息椒丘。采蕙遵大薄,搴若履长洲。 白花皓阳林,紫虈哗春流。非徒不弭忘,览扬情弥遒。 萱苏始无慰,寂寞终可求。 【晋】《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谢灵运 昔闻兰金,载美典经。曾是朋从,契合性情。 我违志概,显藏无成。畴建于心,托之吾生。 【晋】咏兰诗《游南亭》谢灵运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情,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岐。择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药铒情所止,衰疾忽在斯。逝将侯秋水,息景堰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诗风词韵】清风白莲诗词选

诗风词韵】清风白莲诗词选 作者简介】张磊,字子嘉,网号清风白莲。皖天长 人氏。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红袖添香文学网站诗词编辑,与诗友结集出版数本诗集。现在某教育单位任职。 清风白莲作品】西陆偶吟佳期何易过,秋窗风雨声。谁解易安苦,徒留打马名。盆菊开灿灿,思君独把盏。南山隐青霭,舟维杨柳岸。廛居难免俗,所贵存本真。人生多歧路,无意问果因。寒蛩泣荒草,峥嵘寻古道。春冬自轮回,且去啖红枣。 困虎(拟牛汉《华南虎》意) 中心长作堵,笼锁百兽主。趾爪皆铰尽,徒剩力孔武。搖撼铁栅栏,鲜血溅如雨。啸声遏行云,川谷波同怒。森林莽苍苍,孑然魂梦舞。可怜观者众,麻木远相侮。余威尚凛凜,谁敢近移步。卑微省自身,亦作无聊顾。茫茫问昊天,岂忍作强虏。山风恻恻吹,霜月悄飞度。长尾如钢鞭,难敌劲弓弩。纵能驭彩虹,委弃若瓦釜。金刚双目凝,炯炯寒光吐。 瘦骨虽嶙峋,豪气贯灵府。蝼鼠何能久,终将烟霭去。他日沉香来,奋起挥利斧。雷霆势万均,余响荡天宇。抖擞凤涅槃,复向危峰踞。文节吟--为纪念黄庭坚诞辰九百七十周年而作 江右自古出奇才,山谷送风扑面来。夺胎换骨点玩铁,超凡瑰伟绝尘埃。夙慧能诗称千里,俨然饱读真名士。杏花疏影笛声扬,长安古道笑名利。孝亲之行配古贤,不厌洗涤奉母前。筑庐守墓啼泣血,雏鸦老木日低旋。诗宗子美成别格,字必有稽合珠璧。心得锦机月澄江,千山落木飞魂魄。亦师亦友羡苏黄,瘗鹤铭中共徜徉。长枪大戟任挥舞,以禅悟书菡萏香。宦海沉浮若鹭鸥,不苟附进驱迷雾。朱弦堪有几人闻,美酒聊对斜阳暮。震旦角石细藏收,名垂千载话风流。 今时不惜真灵杰,复对后人遗愧羞。仙履游踪登快阁,青天朗润听涧壑。翠羽啾啾竹海深,云烟翰墨恍如昨。 蕉窗听雨才赏中秋月,复听蕉雨声。流年追朔雁,芳意付瑶筝。南浦丹枫落,西园苦竹生。空余董狐笔,毋使负佳名。

古代诗歌意象 植物篇

古代诗歌意象(植物篇) 一、课前导入 二、知识点、例题讲解 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例 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 附:“杨柳”:伤别情怀 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2、梅花

咏物词的常见手法

咏物词的常见手法 提到词,人们一般习惯于这样的一种思路,即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者发议论感慨。咏物词亦如是,上片描写、状物,下片议论感慨抒情。其实这种写法不错,但终究属于一种比较传统的思路和写法,易流于单调老套,读多了便觉乏味。故印象中按这种写法的精品似乎不多。现代人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可能是因为太熟悉的缘故,很适合做例子。 咏物诗不能单纯咏物,这在过去讨论咏物诗的境界问题时已经提到过。咏物词亦然。上面说的那种写法其实是可以成立的,但如果设一比喻,大致相当于咏物诗的第二层境界,取法于中耳。咏物词在南宋词中已经手法千变万化,技巧达到了空前高度,后人难再逾越。我个人以为,宋词的最高成就在南宋,而南宋词的最高成就在咏物,故下面讲一些我在读宋人咏物词时就手法结构方面的感受。 一、循环往复法: 宋词至周邦彦,其手法已颇繁复,章法细腻多变,虽身在北宋,实开南宋诸家之先河。继之白石、梅溪、草窗、碧山、玉田诸人终于将长调的技巧发挥到极致。而颇能代表这一切的,就是咏物词。在这些词中,作者往往独运匠心,把时间、空间表面上打乱,实际上又思路缜密,把错综复杂的情感变化用若连若断、细腻而绵长的一股潜气来贯穿,使读者紧紧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连绵起伏,循环往复式地层层递进,最终达到欣赏和融合的境地。 咏物词中,这种手法的运用似乎从清真始。其花犯《咏梅》实堪代表,白石的《暗香》亦是如此。碧山的花犯《苔梅》、玉田的红情《荷花》大抵如是。以清真之花犯为例,“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是写眼前景,是现在,依然二字交代清晰。“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是继之的状物和抒情。“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转入对过去的回忆。下片开头“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又转回眼前,“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是眼前景继之。“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是从眼前想到未来,而不仅时间上变化,场景亦变,是为空间之变也。“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是想象于未来时空之人的幽思,而这个未来时空里的人思的却还是异时异地之人事也。如此循环往复,真真是百转千回。而表面上写梅花,都是在梅花的大背景下写人事,写情事,梅与情交替反复,美不胜收。 这种写法的特点,是咏物中穿插感情变化,故时空交替正好有助于此。它往往是以时间线索为主,穿插空间线索,最后达到咏物、叙事、抒情的目的。 二、四面环绕法: 这种方法于咏物词中特别常见。以物为中心,从四面八方来描写,中间穿插感情变化,看上去散乱,实际上条理非常清晰,中心突出。苏轼的水龙吟《扬花》、清真的水龙吟《梨花》、稼轩的贺新郎《赋琵琶》皆为此例。其余白石的疏影《梅花》、齐天乐《蟋蟀》,碧山的齐天乐《蝉》、《萤》,玉田的疏影《梅影》以及南宋末期诸多同题咏物诗《春水》、《红叶》等等莫不如此。现以玉田之《梅影》为例:“黄昏片月”,起笔先交代影的环境,继之连续用七笔来描写七种影子的状态。“似碎阴满地,还更清绝”写清绝影。“枝北枝南,疑

关于植物的诗句

关于植物的诗句 【篇一】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____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____志南《绝句》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____郑思肖《画菊》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____佚名《桃夭》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____刘方平《春怨》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____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____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____苏轼《惠崇春江晚景/惠 崇春江晓景》 【篇二】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____卢梅坡《雪梅·其一》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____黄巢《不第后赋菊》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____刘彻《秋风辞》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____马戴《灞上秋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杜甫《登高》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____黄巢《题菊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____苏轼《蝶恋花·春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____杨万里《小池》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____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 少府贬长沙》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____王安石《梅花/梅》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____佚名《江南》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____纳兰性 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诵读主持词精选

诵读主持词精选 主持词种类主持词大体上可分为会议主持词、文艺演出晚会主持词、赛事活动主持词、节庆活动主持词、婚庆礼仪主持词等。下面是由推荐的诵读主持词,欢迎大家阅读。 诵读主持词(1) 开篇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xx同学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是他努力学习的结果,是她辛勤汗水的结晶。此时此刻,xx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她的父母和大家说,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xx同学发表金榜 题名之后的肺腑感言! 合:大家好! 男: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深厚底蕴的华夏文明女:源远流长的古典诗文,筑 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男:它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女:它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男:我们走进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女:我们走进经典, 让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合:“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中淳 于小学第一届经典诵读展示活动现在开始。 3:接下来的节目,校民乐团的乐手们将引领我们体味古典,进入篝火和歌舞的欢乐 世界。掌声有请林翰老师与校民乐团同学为我们带来琵琶合奏《彝族舞曲》。请欣赏! 1、《古诗连诵》 女: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男: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 风骨铿锵。女:诵读经典古诗,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男:下面请欣赏五年级二班 带来的《古诗连诵》。 2、《弟子规新唱》 女:我国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男:知恩图报、尊老爱 幼这些优良传统传承至今。 女:翻开《弟子规》就仿佛置身于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道理 当中。

男:请欣赏三年级二班带来的《弟子规新唱》。 3、《三字经》 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们知道以什么为耻男:“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我们懂得以什么为荣! 女:请欣赏四年级二班带来的《三字经》诵读。 4、《拥抱四季》 女:天地有四方——东南西北, 男:自然有四季——春夏秋冬, 女:人生有四味——酸甜苦辣。 男:聪明的诗人们,往往把人生的不同体验寄寓在四季的不同风 光中。 女:赞美四季就是赞美我们美好的生活。 男:请欣赏三年级三班带来的《拥抱四季》。 5、《明日歌》 女:有一首诗,自问世以来不知给多少人以警醒和启迪,男:他告诉我们今天的事今天做,明天还有明天的事, 女:如果非要等到“明日”才开始,只能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男:而“春去秋来老将至”,至死“万事成蹉跎”。女:请欣赏五年级一班带来的歌曲《明日歌》。 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女:从古至今,多少诗人望月抒怀,借月咏怀之作,世代不绝。男:千百年来,我们吟咏着它,在花前月下与朋友相聚,在异地 他乡思念故乡的亲人。 女:它承载着世间诉不尽的豪情和思念,勾起游子浓浓的乡愁。男:接下来请欣赏四年级一班同学为我们带来的《水调歌头明 月几时有》。 7、《读唐诗》 女:唐诗,以它美妙非凡的风采,在中国诗歌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

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 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

有关兰花的诗词(2)

有关兰花的诗词 【明】《兰》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明】《明上人画兰图》王冕 吴兴二赵俱已矣,雪窗因以专其美。 不顾百亩树芳菲,霜毫扫动光风起。 大花哆唇如笑人,小花敛眉如羞春。 翠影飘飘午轻浪,正色不染湘江尘。 湘西雨冷暮烟寂,欲问三闾杳无迹。 忾慷不忍谈《离骚》,目极飞云楚天碧。 【明】《兰花》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 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明】《着色兰》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明】《兰花》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明】《兰花》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明】《兰花》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皖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明】《画兰》李日华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著意寻香又不香。 【明】《垂兰》李日华 从风不猎香,俯溪自怜影。空山狼藉春,半属野憔领。 【明】《王楚玉画兰》陈继如 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憔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 【明】《写兰》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明】《香妃怨》李梦阳

采兰湘北藏,搴木澧南浔。渌水含瑶彩,微风托玉音。云起苍梧夕,日落洞庭阴。不知篁竹苦,惟见泪斑深。 【明】《题画兰》陈献章 阴崖百草枯,兰蕙多生意。君子居险夷,乃与恒人异。 【明】《子昂兰》史鉴 国香零落佩纕空,芳草青青合故宫。 谁倒有人和泪写,托根无地怨东风。 【明】《兰》董其昌 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澜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 《兰》明董其昌 无边蕙草袅春烟,谷雨山中叫杜鵑。 多少朱门贵公子,何人消受静中缘。 【明】《水墨兰花》徐渭 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 【清】《咏兰》郑燮 留得根棵大,何怨叶短稀。春雷潜夜发,香气入云飞。【清】《峭壁兰》郑燮

浅谈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点感悟

浅谈幼儿古诗教学的几点感悟 摘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幼 儿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比校厚实的文化积淀,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幼儿学古诗,要把重幼儿的个体感悟作为促进学生养成发展的 抓手,才能达到古诗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古诗教学感悟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 明古国,其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为华夏子孙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遗产。古诗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泱泱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厦儿女。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使幼儿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比校厚实的文化积淀,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幼儿学古诗,要把重幼儿的个体感悟作为促进学生养成发展的抓手,才能达到古诗教学的目的。怎样教幼儿学古诗呢?下面谈谈自己的

一些感悟。 一、讲故事学古诗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把古诗的内容变成故事讲给幼儿听来启发幼儿 想象与思考,也是教幼儿学古诗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幼儿学孟浩然的《春晓》时,我先讲这样一个小故事: 古代有一个诗人,他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写诗写累了,就睡觉了。春天不冷不热,正好睡觉。所以他半夜里听到外面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也没有去管它。他不知不觉就睡到了天明。当他醒来的时候,听到外面处处传来唧唧喳喳小鸟的叫声。他就赶忙起床,想到外面去看看。他走出门一看,呀!夜来的风雨可不小啊,花园里许多花被打落了,满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这位诗人看到这个情景,觉得春天的小鸟很可爱,春天的花朵叫人疼,于是他就拿起笔,写了一首题为《春晓》的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幼儿听完故事,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再学这首诗也就感觉到容易了。

两宋咏物词的审美特征

两宋咏物词的审美特征Ξ 周 晴 分类号 I20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743(2000)04-0043-02 咏物,作为一种“曲径通幽”的艺术表达方式,自有其不可替代的美学意义———它以含蓄、委婉、朦胧、隽永的艺术风格,复杂、有趣的多重意象,为文学之园提供了一种美的形式。 自然美的形象往往是单向性的,但在咏物词中,它却往往表现为丰富多彩的意象,使人浮想联翩,趣味盎然。咏物词不仅能对自然美进行精工细刻,而且能巧妙地把社会美揉进自然美之中,把人类的情感、社会价值、道德观念和自然物的某些特征联系起来,使自然物发生种种变化,使鸟虫花木皆具灵性,春风秋月亦通人情。这样本无感情可言的自然物就变成了可近、可亲、可感、可知的审美对象了。这种转变,不是自然科学原理的演绎,而是个人的主观联想的产物。 词人表现自然物的美,是多层次的。在词中,物象的审美结构并不是艺术创造的终极旨趣,它只是情感传达的中介形式,起着传递与再创造功能。二者的融合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情语的加入;二是与人物的相思相爱相关的“以物拟人”。 情语的加入在两宋咏物词中是非常宽泛的,它涉及到咏物词的方方面面,表现最多的当属花卉草木,禽鸟鱼虫。苏轼《水龙吟》咏杨花词中有“寻郎”、 “离人泪”等情语;其《定风波?红梅》中有“好睡”、 “冰脸”等情意;史达祖的《双双燕》从成双作对的燕子“栖香正稳”带出“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的闺怨;王琪咏柳词《望江南》有“愁黛空长描不似,舞腰虽瘦学难成”的怨情。这些情语的加入,是词人心态的转变,即由纯闲适的审美状态向情感召唤的转变。 其次是“以物拟人”,咏物即咏人,或词面写物,词底写人;或物与人交融写去。比如苏轼在惠州的《西江月》: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 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这是一首咏梅词,实际上是借梅来赞颂其侍妾朝云的。据《词苑丛谈》引《冷离夜话》云:“朝云者姓王氏,钱塘名妓也。苏子瞻宦钱唐,绝爱幸之,纳为侍妾。朝云初不识字,既事子瞻遂学书,粗有楷法,又学佛,亦通大义。子瞻贬惠州,家妓多散去,独朝云依岭外,子瞻甚怜之,赠之诗云:‘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未几,朝云病且死,诵金刚经四句偈而绝葬惠州栖禅寺松下。子瞻作咏梅《西江月》以悼之云:……。”词中用“玉骨”、 “冰肌”、 “芳丛”、绿毛么凤”、 “唇红”、“高情”等写梅花,同时也是喻指朝云梅花般的端丽、莹洁,“高情”二句着重写梅花亦是写朝云的高洁品格,表达了作者对朝云的深切爱恋。黑格尔在谈到抒情诗的审美观照时说过:“诗却只是使人体会到事物内心的观照和观感,尽管它对实在的外表形状也须加以艺术处理。从诗创作这种一般方式来看,在诗中起主导作用的是这种精神活动的主体性,即使在进行生动鲜明的描绘中也是如此……”(黑格尔《美学》第三卷)。黑格尔所谓“精神活动的主体性”,是主体“我”的情感、理知、想象、感知等审美心理要素,所谓“实在的外表形状”则是指客体“物”。作为抒情诗的咏物词,其审美主体与客观对象的关系,我国古代词论家也有明确的识见:刘熙载说:“昔人咏古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其中有我在也。”(《艺概》卷四)词中有“我”在,物象、景观不单是客观描写,而“我”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肯定了主体性艺术创造的必要性。故词人往往通过写物把自己的情感世界表现出来。如姜夔不少咏梅、咏柳之作,题为咏物,但并不着 第19卷 第4期2000年7月 曲 靖 师 专 学 报 JOURNA L OF QU J I NG NORM A L C O LLEGE V ol.19 N o.4 July2000 Ξ收稿日期:1999-05-15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山东曲阜 273165)

形容植物的诗句

形容植物的诗句 导语:有关植物的诗句,各位来学习一下吧。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形容植物的诗句,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佚名《江南》 (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三)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四)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郑燮《新竹》 (五)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佚名《桃夭》 (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七)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八)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九)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十)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晓景》 (十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十二)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十三)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十四)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十五)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十六)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十七)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十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十九)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

池》 (二十)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二十一)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二十二)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二十三)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梅》 (二十四)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二十五)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二十六)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二十七)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二十八)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玉

从苏轼、周邦彦、姜夔词看宋代咏物词的特征

从苏轼、周邦彦、姜夔词浅析宋代咏物词的特征咏物,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是一个常见的传统体裁,咏物词是宋词的一种重要的题材类型,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咏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宋词中的咏物篇数量之多,不甚枚举,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巧妙的写作技巧成为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就以苏轼、周邦彦、姜夔的咏物词为例浅析宋代咏物词的特点。 苏轼的咏物词特点 一、运用拟人化手法,充分展开想象。咏物词通常使用的手法是“拟人化”。《全唐词》所辑的苏轼的咏物词中,有11首使用拟人手法。《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将杨花比拟成一位春日思妇,全词写离别的闺怨。写杨花离枝坠地,犹如思妇被弃,貌似“无情”,实是“有思”。而思妇的柔肠百转、娇眼困酣,恰犹如柳枝的细软婉曲,柳叶的飞坠无定。杨花随风飘舞,起落往返;思妇离魂寻郎,飞越万里,莺呼梦回,既摄杨花之魂,又摄思妇之神。从“晓来雨过”着笔,去追踪杨花的最终归宿。不想唯见池萍零乱,三分春色,委身黄土,付于流水,了无踪迹。至此,思妇的惜春、恨春之情,连同“美人迟暮”之感,就被发掘得淋漓尽致了。 二、“以诗为词,虽小小咏物,亦贵得风人比兴之旨。唐五代北宋人词,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皆有寄托。”一般说,北宋咏物词重在自然明快和涵浑的意境,不甚寄托。南宋兴咏物词,重在字句的工巧和典故的运用,尤重寄托。苏轼的《卜算子》咏雁,既体现了北宋咏物词的艺术风格,又开南宋咏物寄托的先声。“幽人独往来”,是实写,但亦如飞舞于月空的缥缈孤鸿,此实中有虚。“缥缈孤鸿影”,是虚写,但亦如静夜徘徊于小院的幽人,则虚中见实,虚实映衬,人鸿合一,形神十分鲜明丰满。其实,词作反映的是作者贬黄时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词人偶见孤鸿掠影,一时景与情会,遂将无限眷恋、哀怨、幽愤之情,清高自守,自甘寂寞之志,尽借孤鸿形象倾吐而出。 周邦彦的咏物词特点 周邦彦所做的咏物词既丰富,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用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的重寄托开启了门径。 一、开创了一种人格化的咏物词

有关植物的诗词整理

菊花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晋·陶渊明《和郭主簿》阶兰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浓希晓笑,风劲浅残香。细叶抽轻翠,圆花簇嫩黄,还持今岁色, 复结后年芳。——唐·太宗《赋得残菊》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唐·白居易《咏菊》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梧桐 点缀于庭园、宅前,也种植作行道树。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经》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水仙子·夜雨》徐再思 孤桐北窗外,高枝百尺余;叶生既婀娜,落叶更扶疏——《游东堂咏桐》南朝谢眺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长信秋词》王昌龄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 根在清源,天开紫英,星宿其上,美禽来鸣, 世有嘉木,心自通灵,可以为琴,春秋和声, 卧听夜雨,起看雪晴,独立正直,巍巍德荣. ——《梧桐》宋晏殊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赠饶阳张司户燧》唐李白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云居寺孤桐》唐白居易

竹 植于于庭园、宅前,点缀山石或植于小路两侧。 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庭竹(唐)刘禹锡数径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题刘秀才新竹》唐杜甫历历羽林影,疏疏烟露姿。——《栽竹》唐杜甫 风来笑有声,雨过净如洗。有时明月来,弄影高窗里。——《咏竹》清纪琼 桂花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灵隐寺》唐宋之问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鹧鸪天》宋李清照中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紫荆 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韦应物《见紫荆花》

简介中国十大名花

简介中国传统十大名花 漫步在农大的校园中,无论哪个季节总有花的味道和身影。花,一种生命力的象征,她给予我们的是一种希望,是一种力量,还有一种独特的美丽。她将生命的积淀一瞬间绽放,我们不得不佩服她的这的一份勇气,和给予我们的无限遐想。每一种花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与寓意,给以我们不同的魅力。让我不由得想起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花,兰花、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荷花、茶花、桂花、水仙十种一直洋溢的绽放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就此我将简要的介绍这十种名花。 1.王者之香——兰花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单子叶植物。根长筒状。叶自茎部簇生,线状披针形,稍具革2至3片成一束。兰花是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兰花以它特有的叶、花、香独具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具高洁、清雅的特点。古今名人对它品价极高,被喻为花中君子。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诗文之美喻为“兰章”,把友谊之真喻为“兰交”,把良友喻为“兰客”。 由于地生兰大部分份品种原产中国,因此兰花又称中国兰,并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中国兰花主要为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有上千种园艺品种。 据记载,兰的根、叶、花、果、种子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根可治肺结核、肺脓肿及扭伤,也可接骨;建兰根煎汤服,据说为催生胜药。叶治百日咳,果能止呕吐,种子治目翳。蕙兰全草能治妇女病,春兰全草治神经衰弱、蛔虫和痔疮等病。建兰叶可治虚人肺气(一作肝气)。兰花花梗可治恶癣。素心兰花瓣可以催生。蕙兰的素心花瓣阴干亦能催生。在四川部分地区的农村称兰为“催生花”。据说妇女若遇难产,赶快搬一盆“催生花”进产房,孕妇闻到兰花香味,就会顺利分娩。这是否有科学道理,尚待妇产科专家的验证。 兰花的花语和象征及代表意义是:淡泊,高雅兰花的品种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2万多个兰花的品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蝴蝶兰、兰花、蕙兰等。其实,它们各自有各自的花语,但是,兰花总的花语就是淡泊,高雅。紫罗兰:永续的美, 小苍兰:纯真、无邪 ,嘉德利亚兰:贵妇人 ,蝴蝶兰:幸福逐渐到来 , 文心兰:隐藏的爱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 2.花中之魁——梅花 梅花原产中国西南部,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观赏梅系果梅的一个分支。野梅在中国分布的次中心有4个,即川东、鄂西山区;鄂东南、赣东北、皖浙山区;两广、赣南山区和闽、台地区,其中台湾省以台南县楠西乡梅岭风景区、南投县信义乡最多。为落叶乔木。梅喜温暖气候,花期对气候变化特别敏感。梅喜空气湿度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区可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较耐瘠薄。阳性树种,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为长寿树种。栽培的梅花在黄河以南可安全露地越冬,经杂交育种的梅花,在北京露地越冬已获成功,梅花喜温暖稍带湿润的气候,喜阳略耐荫,不畏寒,土质以轻壤、砂壤而富含腐殖质最佳,在中黏壤土上生长易生刺。四川的成都,自古以梅花著称,宋代诗人陆游《咏梅花》诗:“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如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梅花原产于中国,后来引种到韩国与日本,又从日本传播到西方国家,而梅花的学名实际上是日语的发音,这个发音据说是来自中国古代中原地区对梅花一词的发音。

可唱的唐诗宋词元曲

可唱的唐诗宋词元曲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是一张《淡淡幽情》的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戏楼),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忆故人》(玉楼深锁多情种),聂胜琼的《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和《虞美人》,欧阳修的《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烟锁重楼》还是《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鸳鸯锦》里,柳咏的《雨霖铃》,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有台湾名声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杨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是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音像世界杂志》曾将该片评为“十张最适合在夜晚用心聆听的专辑”。这张专辑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但愿人长久》,那倒是对这首古典佳作现代版诠释了。这首词其实在大陆也有多个谱曲版本,映象最深的是在83、84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张都监家的丫鬟,后来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但这些多属于声乐

作品的范畴,与流行隔着一段距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了经典诗词与音乐的融合性。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也正说明了,艺术其实并无雅与俗不可逾越之鸿沟,关键在于融合的手段了。 要说的是,很多拿来主义的诗词歌曲,较为普遍地被运用在反映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恰到好处来表现或烘托剧中人物的一种情绪或胸怀。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岳飞的《满江红》,在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和其他一些与岳飞相关的影视作品中都曾被谱曲配唱,最有名的可能要数张明敏的那个版本到了。香港的武侠剧和历史剧中是最爱用这类作品的。而大陆方面,则多在表现某一主题的文艺活动中,喜欢讲一些相关的唐诗宋词谱曲演唱,比如孟郊的《游子吟》等,来表现一种既定的主题,籍诗词的影响力与歌曲的感染力来引导听众进入状态,从而受到预定的效果。另外一首广为传唱的则是徐小凤的那首《别亦难》,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与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 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表达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体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希望

论苏轼的咏物词

论苏轼的咏物词 11涉外1班20111001121 卢文静摘要:苏轼的词题材广泛,其中的咏物词颇具特色。苏轼的咏物词多为借物抒情,体现了词人复杂的思想和矛盾的世界观。其词常用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手法构成其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咏物词虽不始于苏轼却盛于苏轼,苏轼的咏物之作达三十余首,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亦颇高。本文将对苏轼的咏物词进行大略的艺术分析。 关键词:苏轼,咏物词,艺术分析。 《全宋词》中所辑录苏轼的词共358首,其中咏物词30首。且咏物的题材涉猎广泛,极具代表。咏物词的托物言志在苏轼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在咏物词中多次借梅荷、榴花、孤雁、月光等表现自己的清高、孤傲性格。苏轼的词风少见词的艳科俗流,其旷达风格及其艺术特色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苏轼的咏物词明丽雅致,可以说并非豪放词风。“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是其词作《蝶恋花》中的上阙,残红,青杏,燕子,人家,这些意象更近乎于婉约词风。“枝上柳绵”二句广为传诵的佳句。王世贞《花草蒙拾》说:“‘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东坡公但解作‘大江东去’耶?”苏轼词风格的多样性表明,他革新词风并非单纯地反对婉约一派,而是要改变婉约风格独占词坛的局面,使词的风格由一元化朝多元化方向发展。 《蝶恋花》的上阕写暮春之景,景中有情,喜愁交错。下阕写人,墙外行人,墙里佳丽,创造了一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境界。下阙的“多情却被无情恼”,笑者不知而无情,思者多情而不能传情,因而陷入更深的惆怅烦恼之中。作者在这微妙的心理刻画中,给人留下了富有人生哲理的联想。其缠绵婉约的情思、少年男女之间的淡淡情愁说不尽、道不明,这其中的感情自然不是豪放词情。 “文似看山不喜平”,词亦忌直露。苏轼的咏物词有些不直接描写所咏之物,

与植物的相关诗词

碧桃: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樱花:三月群花如雾一瓣樱花在街灯下独舞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杜鹃: 宋,杨万里 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成锦栏,清溪倒照映山红。 紫薇: 晓迎秋露一枝新,不占园中最上春, 桃李无言今何在?向风偏笑艳阳人。 荷花: 天连碧叶舞红莲, 叶舞红莲绕紫烟。 烟紫绕莲红舞叶, 莲红舞叶碧连天。 桂花: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有丹桂,自古发天香

滴露研朱染来秋,轻黄淡白总是羞 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 黄槐: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羊蹄甲: 香江女孩临水而立 黑瀑布的发丝 白桦树的流苏和裙裾 迎风舞蹈飘扬着 水晶琥珀煤精 挚爱聚集而成的项链 命题什么包容什么 江珍的耳环丁当着 谁的序曲 江枫的胸饰沉浮着 谁的哑剧 母性光辉青春冷艳

祖藉图腾永恒亮丽 二 香江女孩临水而居五彩贝壳的门楣 七色石的栅栏和屋子开朗而又不乏含蓄风车风铃风旗 热忱构建的三维格局轮回什么细语什么鱼骨的窗帘曼动着谁的情趣 龟甲的响板铭刻着谁的仇视 千种风韵初春檐滴万态风姿盛夏泳衣 扶桑: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 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船风。 香江女孩谁的情侣 临水而立临水而居 紫荆花的美喻 杏眼桃腮樱唇 古典的格律 现代的警句和程序 顶一轮红日的阳伞 披一弯银月的雨具 乘一叶归帆 瞩目与盼望的归帆 欣然驶近驶进 谁渴望百年的梦中 谁颂歌千古的诗集 峡谷行车高复低,杉林密处过山梨。岗峦千里茫茫雪,长野春原景更奇。

兰花诗词

兰花诗词 兰花,四季常青,挺拔萧洒,风度翩然,姿色俊秀,幽艳吐芳,香气四溢,清雅沁人,惹人喜爱。兰花品种繁多,按开花季节分为春兰、夏兰(蕙兰)、秋兰(建兰)、寒兰、报岁兰(墨兰)。花色依时而异。被誉为“香祖”、“国香”、“空谷佳人”、“花中君子”。历来被为文人墨客所称颂。唐唐李世民《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张九龄《感遇》(其一)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陈子昂《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

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唐高蟾《楚思》 叠浪与云急,翠兰和意香。风流化为雨,日暮下巫阳。 唐唐彦谦《兰二首》(一)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唐彦谦《兰二首》(二)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唐王勃《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唐李白《赠友人》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谬接

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唐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句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唐李群玉 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李峤《兰》

咏物词变化

咏物词作为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其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所描写的对象经历了由对外在形式的描绘、借景抒情到给对象注入自己的主体意识、赋予事物以生命和情感,达到物我合一的过程;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也相应的从物我分离到物我达到初步融合,再到物我合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景物在词人的笔下经历了一个工具化、对象化到主体化以及三者并包并用的过程;在情景关系上,表现的是一个即景说情、借景抒情到情景交融的过程,并由此带来咏物词意境从纤小柔媚、圆润浑厚走向含蓄蕴藉、深沉顿挫。 [关键词]咏物词词境物我合一发展流程 咏物词[①]从咏物诗赋发展而来,就是指以自然界或社会中的某种具体的、客观的事物作为题材对象,并对其进行刻画的词作。从概念的外延来看,这类词虽以咏物为主,但由于物都脱离不了具体的自然环境,所以词中往往兼有自然环境成份的描写,只不过这种环境的描写也是为咏物服务的。从咏物词的内涵来看,咏物词须以一物为吟咏主体,通篇以此物为歌咏对象,而不涉及其他意象。虽然咏物词的外延和内涵不同,但都脱离不了以一物为中心进行歌咏,所以本文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宋代咏物词。 作为词的一个组成部分,咏物词的发生与发展与词的兴盛基本上同步,但它的真正定型是在宋代。据统计,整个宋代存词总量是19516首,其中咏物词有2852首,占整个宋代存词总量的14.61%[②]。宋代咏物词不仅数量多,而且“所咏之物有250余种,与敦煌词的19种、唐词的27种、五代词的24种相比,其发展是显而易见的。” [③]而唐五代时期,咏物词仅138首(唐五代咏物词以正编为主)因此,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所咏之物的种类上,咏物词在宋代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种状况除了咏物词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外,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其影响起了一个不可低估的作用。“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整个文学发展的中轴。” [④],咏物词作为文学这个链条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在文学中,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关系,表现在自然咏物词中便是物我关系。本文围绕人与自然关系这个中轴,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对咏物词词境的发展脉络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北宋前期——咏物词的继承期 从现存唐五代词来看,咏物词的发生与词的兴起和盛行是基本同步的。最早的咏物词可能要追溯到天宝年间,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玄宗召李白当场应制所作的三首《清平调》,主要是咏牡丹。可以说李白成为后来文人咏物词之祖。此后经过中、晚唐词人的努力,到五代时,咏物词无论是在内容、风格,还是描写手法方面,都在前代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从而为宋代咏物词奏响了序曲。 从北宋初到仁宗康定末的80余年,是宋代咏物词的继承期。此时期的咏物词注重对景物外在形式的描绘,讲求形似,曲尽笔墨以求惟妙惟肖,香艳绮丽,风格冶艳,语言柔美。从词的发展历程来看,宋初自然咏物词所咏之物虽然不少,但因创作的目的主要是助兴娱情,词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应景性和社交性,又由于宋初词人一般以花间派词为准绳,所以,这个时期的咏物词题材狭窄,多局限在艳情、闺情的狭小天地中。审美趣味主要停留在对事物的色泽、姿态、气息等外在感性因素上,所以多选择绮丽的花草为吟咏对象。如“芳春景,暖晴烟。乔木见莺迁。传枝偎叶语关关。飞过绮丛间。锦翼鲜,金毳软。百啭千娇相唤。碧纱窗晓怕闻声,惊破鸳鸯暖。”(毛文锡《喜迁莺》)再如“海棠未坼,万点深红。香苞缄结一重重。似含羞态,邀勒春风。蜂来蝶去,任绕芳丛。昨夜微雨,飘洒庭中。忽闻声滴井边桐。美人惊起,坐听晨钟。快教折取,戴玉珑璁。”(毛文锡《赞成功》)这两首词一咏莺,一咏海棠,刻画工巧细致。然而作品中看不到创作主体的影子,反过来作者在创作此词的过程中,也不曾试图让自己的主观心理体验渗透至对象之中,情与景物处于一种疏离状态,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纯粹是一种观察与被观察、描写与被描写的关系,完全是一种外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