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底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底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底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底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海南省道S336琼中县营根镇至中平镇南坵段公路改建工程

路面底基层首件工程

编制:

审核:

审批人:

四川君林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省道S336营南线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0一六年七月十八日

目录

1、路面底基层首件工程开工报审表‥‥‥‥‥‥‥‥1页

2、路面底基层首件工程方案报审表‥‥‥‥‥‥‥‥2页

3、路面底基层首件工程施工方案‥‥‥‥‥‥‥3~14页

4、施工技术交底记录表‥‥‥‥‥‥‥‥‥‥‥15~19页

5、施工安全技术交底记录表‥‥‥‥‥‥‥‥‥20~16页

6、级配碎石配合比试验检测报告‥‥‥‥‥‥‥31~45页

7、施工放样报验单‥‥‥‥‥‥‥‥‥‥‥‥‥‥46页

8、施工放样测量记录‥‥‥‥‥‥‥‥‥‥‥‥‥47页

9、水准测量记录‥‥‥‥‥‥‥‥‥‥‥‥‥‥‥48页

10、进场设备配件报验表‥‥‥‥‥‥‥‥‥‥‥‥49页

省道336琼中县营根镇至中平镇南坵段公路改建工程

路面底基层首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省道336琼中县营根镇至中平镇南坵段公路改建工程起止里程为k1+900~k25+353.82,线路全长23.454km。K1+900~K6+000路段采用双向两车道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40Km/h,路基宽度10米,路面宽度7.0米;路肩宽度硬路肩2×1.0m+土路肩(硬化)2×0.5m;K6+000~K25+353.82路段采用双向两车道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20Km/h,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6.0米;路肩宽度土路肩(硬化)2×0.25m。公路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二、施工依据规范及设计文件

1、《施工招标文件》

2、《施工投标文件》

3、《海南省省道336琼中县营根镇至中平镇南坵段公路改建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5、《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J E51-2009)

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7、《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三、首件工程目的和内容

选取K6+140~K6+400段作为路面底基层试验段(首件工程),通过现场有效的施工方法进一步优化拌合、运输、摊铺、

碾压等施工设备组合和工序衔接,并修正施工方案,完善施工组织。确定施工集料配合比、材料的松铺系数及一次铺筑的厚度、正确的压实方法,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所需压路机的类型、组合方式压实遍数等试验参数,形成总结报告上报,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作为今后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

四、施工组织管理

1、施工工期

计划开工时间2016年7月20日,完工时间2016年7月21日,工期2天。

2、技术人员和设备配置

①、现场管理人员:

生产副经理:彭育明负责全面技术工作

现场负责人:刘万胜负责安全、生产

现场施工员:李开负责施工技术工作

安全负责人:杨小萍负责施工的安全

试验负责人:郑小兵负责试验、检测

测量负责人:李建宁负责放样、测量

质检工程师:刘建华负责质量安全

机械负责人:叶发杰负责机械调配

辅助民工:8人

②、主要机械设备

为保证该首件工程的顺利进行,明确责任,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工期,该工程配备以下机械设备:

五、施工方案

1、施工准备

①、对原路基进行检验,包括路基的压实度、弯沉、宽度、高程、横坡度、平整度、中线偏位等;

②、清扫路面上的杂物,确保摊铺工作面清洁;

③、用龙工20T压路机对路床强震碾压2遍,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适当洒水

2、测量放样

①、于施工前一天对拟铺筑路段按10m一个断面进行标高与中边桩测量,放样分两段进行,第一段100米,第一段的高程按松铺系数为1.25~1.35控制,另一段根据前一段施工后检测的松铺系数及其它指标进行调整。

②、用石灰放出施工边线,严格控制施工宽度超过设计宽度10cm,并控制施工位置符合规范要求。

③、在路线两侧设置指示桩,打好导向控制线支架,间距10米,挂好导向控制线。

3、材料要求

①、粗集料

碎石的压碎值不大于26%,碎石的形状接近于立方体,针片状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选材做到质地坚硬、耐磨、洁净。

②、细骨料

采用粗集料加工过程中的石屑,小于0.075mm以下含量不大于7%。

③、水

用于底基层的水洁净,不含有影响混合料质量的物质。

4、进行技术交底及安全施工交底

召开交底会议,按照规范要求和安全生产要求向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辅助施工人员、安全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和安全技术交底,并以书面形式发到各部门、施工班组、施工操作人员。

5、施工方案

(1)、施工工艺

(2)、厂拌混合料及运输

(一)拌和

①、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料,用水量视天气情况,干燥天气混合料含水量应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以补偿运输及摊铺过程中水分的蒸发,潮湿天气含水量可控制到等于或略小于最佳含水量的1%,防止水分过多产生“弹簧”现象,且第一次的拌和料由实验室在现场对摊铺后碾压前混合料检测

含水量,结合气候情况调整配合比含水量。

②、在正式拌制混合料前,必须先调试所用设备。

③、调整配合比,在拌和混合料之前,测定集料的含水量,根据集料的含水量进行调整,确定配置混合料的施工配合比。

④、混合料级配检测:由试验室现场取样,进行筛分试验,测定其级配是否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

⑤、混合料的试拌:用装载机分4档将集料装入配料斗,启动拌和机后按事先设定的投料顺序投料,所有过程有电脑控制,在拌和楼的控制室由一名控制员对整个拌和场的上料、拌和、卸料进行控制操作,在拌和楼开盘后的第一斗料装车时,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查,若发现水量过大或过小,拌和不均匀,对第一车料予以废弃,再检查第二车,直到拌和均匀,质量稳定可靠为止。

⑥、拌和机出料:采用拌和机向自卸汽车直接装料,装车时,车辆前后移动,分三次装料,避免混合料的离析。

⑦、记录:记录好每日的开盘时间,终盘时间,以及中途出现的停机时间及原因,便于查询有关资料。

(二)、运输

①、混合料运输采用25T自卸汽车运料,料斗上用篷布覆盖,以减少混合料含水量的丧失。拌和完成的混合料应尽快运送到铺筑现场。

②、在平地机前配备一名熟练的工人指挥自卸汽车卸料,以避免自卸汽车撞击平地机。运料车在摊铺作业面以外调头,倒退驶入摊铺现场,避免破坏下承层。

(三)混合料摊铺

摊铺前路基表面适当洒水,保持湿润。采用徐工PY185G 型平地机进行摊铺。开始摊铺3~6米长时,现场技术人员立即检测摊铺面的标高及横坡,合格后,再继续摊铺。正常施工时,平地机每前进20米,检测级配碎石摊铺顶面标高,检测位置同路基顶面检测位置,记录检测数据,并根据之前测量的级配碎石底面标高计算出级配碎石松铺厚度及横坡度。同时设专人检测摊铺平整度,不合格时,立即进行调整并记录。摊铺施工时,松铺高度控制以两侧挂钢丝线的标高控制基准面,全幅摊铺完成后,压路机跟进碾压。

(四)碾压

经水准仪检测混合料松铺表面高程,横坡度及平整度合格后,及时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工序,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碾压,在有超高的路段上,由内侧向外侧碾压,碾压工艺的组合初定为:先静压两遍,再震动碾压五遍,最后静压光面一遍,直到混合料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碾压工序为“先低后高,先轻后重,先静后动,先慢后快”,同时每遍的轮迹应重叠1/2,不得漏压,各部位碾压次数相同,压路机靠边碾压,同时配合强夯机加强边缘的碾压,确保碾压密实,边线整齐。压路机在施工面行走时不得调头,不急刹车,防止混合料滑移或形成裂缝、松散,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弹簧”松散、起皮、臃包等现象,应人工翻开重新拌和或换填新的混合料,发现标高平整度不合适时,应及时调整,在碾压过程中适当洒水湿润。压实后表面做到平整密实,无轮迹

或隆起,不得产生:“大波浪”现象,及时用3m直尺进行平整度检测,不符合立即处理,碾压完成后,再次测量混合料高程,并计算得出松铺系数。碾压时,现场进行压实度的跟踪检测,以取得碾压组合与现场压实度的关系,为大面积施工提供参考数据。压路机的碾压速度控制为:碾压前2遍控制在1.5~1.7km/h 内,然后以2.0~2.5km/h速度控制,碾压遍数和速度安排专人负责记录。

(五)边缘整修

碾压结束后,边缘要用人工修边夯实。修边要拉线,以保证边线的线型平顺,如发现边缘料过干时应适当洒水再拍边,保证边缘无松散粒料为原则。

(六)压实度检测控制

压实度检测从碾压达第五遍开始,每碾压完一遍进行一次压实度检测,达到规范要求为准。

(七)检测

碾压成型后,要及时进行压实度、平整度、厚度、宽度、高程及横坡度的检测试验,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是否对松铺系数、压实方法进行调整。

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实测项目

六、检测结果整理及总结

施工结束后,将测量资料,相关试验资料及施工试验段所配备的机械等情况进行统计和整理并加以总结,确定松铺系数及松铺厚度、碾压遍数及施工工艺,最佳的机械配备组合。以此做为全面施工的依据,将总结报告上报总监办。

七、质量保证措施

1、施工时,严格按照图纸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

2、填筑时,严格控制填料质量及填料的含水量,并选择合适的压实时间。

3、现场试验时,认真及时地填写试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

4、严格报表制度,对工程检查项目必须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5、虚心接受监理、业主提出的指导意见,积极请教完善质保措施。

质量管理领导小组机构图

八、安全保证措施

1、设立专职安全员并建立旁站制度,及时纠正和消除施工中出现的不安全苗头。

2、对施工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知识的考核。

3、工地设立明显的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注意事项宣传栏。

4、各类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或非机人员不得上机操作。

5、场内的电路布置要规范化,电器开关设在防雨晒得电器箱柜内,距离地面不小于1.5m。

6、派出专职安全员2名,在施工的路段前后指挥疏导交通。

7、在道路上施工的一切人员,必须穿戴反光安全服,不得随意横穿过通车的一侧道路。

九、环境保护措施

1、在机械化施工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噪音、废气、废水及尘埃等的污染,以保障人民的健康,运转过程中尘埃过大时要及时洒水;

2、清理施工机械设备及机械废水、废油等有害物质以及生活污水,不得直接排放入河流、池塘或其他水域中。也不得倾泻于饮用水源附近的土地上,以防污染水源和土壤;

3、施工路段,及时清扫散落在道路上的碎石,保持原道路干净整洁,做好文明施工。

4、加强环保教育

组织职工学习环保知识,加强环保意识,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贯彻环保法规

认真贯彻各级政府部门有关水土保护、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和法令,结合设计文件和工程特点,及时申报安全环境保护设计,切实按批准的文件组织实施。

6、美化施工场地

场地废料、土石方废方的处理,应按设计要求按监理工程指定的地点处理,防止水土流失。保持排水通道畅通,工地干净卫生。施工中还尽量减少对周围绿化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