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训练学题库

运动训练学题库

运动训练学题库
运动训练学题库

运动训练学习题集

体育科学学院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第一章

1 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性的体育活动。

2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搞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

1运动训练原则:是指运动训练系统内部各构成因素之间,以及它们与系统外部各相关因素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2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根据项目比赛的特点和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取满意运动成绩的需要,从实战出发,定向地科学安排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及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负荷等因素的训练原则。

3集群训练与区别对待原则:运动员以组、队形式共同训练,同时依运动项目、个体特征、训练任务、训练条件、训练阶段等方面的不同而分别做不同训练安排的训练原则。4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是指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激发运动员主动从事艰苦训练的动机和行为,并与运动训练活动实施积极有效的训练原则。

第五章

1运动训练方法:是在运动训练活动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方法。

2重复训练法:是指多次重复同一练习,两次(组)练习之间安排相对充分休息的练习方法

3间歇训练法:是指对动作结构和负荷强度、间歇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以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4持续训练法:是指负荷强度较低,负荷时间较长,无间断地连续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5变换训练法:是指对运动负荷、练习内容、练习形式以及条件实施变换,以提高运动员积极性、趣味性、适应性及应变能力的训练方法。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指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竞技水平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2想象训练法:是在运动员大脑内部语言和套语的指导下进行战术表象回忆,能过帮助运动员在大脑中建立丰富而准确的战术表象。

第九章

1运动员心里能力:即指运动员与训练竞赛有关的个性心理特征,以及依训练竞赛的需要把握和调整心里过程的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运动智能:是智能中的一种,是指运动员以一般智能为基础,运用包括体育运动理论在内的多科学知识,参加运动训练和运动比赛的能力,是运动员总体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第一章

1.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可以归纳为生物学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学)因素三个方面。

2.运动训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

第二章

1.按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分类,可将所有运动项目分为(体能主导类和技能主导类)两大项群。

2.依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划分,400米跑属于体能主导类速度性项群,400米游泳属于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群。

第三章

1.竞技水平是指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

2.在竞技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与对手的发挥程度取决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与比赛条件)。

3.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一般从技术的(合理性和稳定性)两方面给与判定。

第四章

1.(成功动机)是激励运动员长期、艰苦参加竞技运动训练的内部原动力。

2.运动负荷是由(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两个因素构成的。

第五章

1.短时间持续训练法的心率强度应该在(170左右),长时间持续训练法的心率强度应该在150左右。

2.模式训练法具有(信息化、定量化)等特点。

第六章

1.提高移动速度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力量训练;另一个是反复进行(专项练习)。

2.儿少耐力训练必须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

3.发展灵敏素质主要采用(变换训练法)。

第七章

1.所谓技术流派,指不只一个运动队,而是若干运动队都具有(相似的技术风格)。

2.运动技术评价的指标:生物学、(社会学指标和质量与数量指标)。

第八章

1.竞技战术是在比赛中为战胜对手或为表现出期望的比赛结果而采取的(计谋和行动)。

2.在战术观念影响下,根据比赛具体情况提出的战术运用的活动准则称为(战术指导思想)。

3.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取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称为(战术行动)。

第九章

1.依心理训练的内容与专项训练的关系可将心理训练分为一般心理训练和(专项心理训练)。

2.运动员心理训练常用的方法有意念、(诱导和模拟)。

3.情绪消极是运动员在激烈竞争的刺激下,对(超限心理负荷)所产生的一种失常的心理体验。

第十章

1.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一部分由先天性遗传途径获得,一部分由(后天性训练与生活)途径获得。

2.(运动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也是竞技体育活动的核心。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第一章

1.竞技体育由运动选材、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三部分构成。(×)

2.竞技体育的竞争性主要表现在“竞”和“技”两个方面。(√)

3.运动训练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的独立指导下完成的体育活动。(×)

第二章

1.运动技术对标枪项目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

2.田径运动中的所有项目,都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

3.体能主导类项群的项目同时也都属于测量类项群。(√)

4.排球既属于多元动作结构项群,又属于评分类项群。(×)

第三章

1.运动训练过程的始发点是确定训练目标。(×)

2.运动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使运动员获得最佳竞技能力。(×)

3.人体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即竞技能力。(×)

4.赛前训练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

第四章

1.训练过程的负荷―恢复―提高循环往复是系统性训练原则的重要依据之一。(×)

2.获得经济效益是现代运动员训练的原动力,传统的教育手段意义已经不大。(×)

3.运动负荷实际上主要指的是生理负荷。(×)

4.机体的适应性具有长期性与稳定性。(×)

第五章

1.持续训练法主要用于提高运动员的动作技术。(×)

2. 分解练习法多用于简单动作的训练,而完整训练法则更多的适用于复杂的技术动作。(×)

3. 重复训练法对于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无氧及有氧混合供能能力的提高都有良好的促成作用。(√)

第六章

1.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都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影响的。(×)

2.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的比重,以及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比例是固定的(×)

3.发展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强度一般控制在60%左右(×)

4.速度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时会出现速度障碍现象(√)

5.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

6.训练中常使用的爆发力就是快速力量。(×)

第七章

1.运动技术是以人体结构力学特征为基础的,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2.乒乓球运动员的“左推右攻”,是由两个技术动作连接组成的技术组合。(√)3.对于运动水平较低、年龄较小的运动员应多使用语言法。(×)

4.竞赛规则直接制约着运动技术的发展方向好发展速度。(√)

第八章

1.为了弘扬体育道德精神,赛前制定战术方案时不能向对手提供假情报。(×)2.集体战术以个人战术为基础,并对此加以协调配合。(√)

3.战术方案是制定赛前战术训练的基础,一旦确定就不可再改变。(×)

4.战术形式是指为达到特定战术目的而采取的动作、动作系列或动作组合。(×)5.培养运动员的战术能力是战术训练的中心环节。(×)

6.在比赛中培养运动员战术能力的方法称为模拟训练法。(×)

第九章

1.运动员广泛学习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对提高运动成绩有积极作用。(√)

2.赛前进行积极的想像,采用放松训练的一些方法,可以消除运动员的焦虑情绪。(√)第十章

1.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长期性决定了制定多年训练计划的必要性。(√)

2.儿童少年的竞技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要尽早进行专项化训练。(×)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第一章

1.从不同的实践过程中来看,竞技体育包含的有机组成部分是(ABCD)

A.运动员选材

B.运动训练

C.运动竞赛D.竞技体育管理

2.促成竞技体育形成的基本动因是(ABC)

A.生物学因素B.个性心理因素

C.社会学因素D.美学因素

3.运动训练活动的主体是(CD)

A.管理人员B.科研人员

C.教练员D.运动员

第二章

1.对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BC)

A.素质

B.技术

C.战术

D.裁判

2.对体能主导类项群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BC)

A.形态

B.机能

C.素质

D.智能

3.对技能主导类表现性准确性项群优秀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BD)

A.体能

B.技术

C.战术

D.心理

第三章

1.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评定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的要素(BC)

A.竞技状态B.竞技水平C.比赛名次D.训练水平

2.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以下哪些要素构成(ABCD)

A.体能B.技能C.战术能力D.心理与智能

3.下列因素中,用来评价训练负荷强度的因素是(ABD)

A.速度B.高度C.次数D.密度

第四章

1.下列四项因素中,不是构成负荷强度的因素是(ACD)

A.重量

B.难度

C.距离

D.组数

2.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构成负荷量度的因素是(AD)

A.高度

B.次数

C.时间

D.密度

第五章

1. 依训练负荷与间歇的关系,可将运动训练方法分为(ABC)

A.持续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重复训练法

D.完整训练法

2. 运动训练的整体控制方法包括(AB)

A.模式训练法

B.程序训练法

C.循环训练法

D.重复训练法

第六章

1.提高移动速度的基本途径(AC)

A.力量训练B.快速反应

C.反复进行专项练习D.有氧训练

2.为发展运动员耐力,可采用哪几种方法(ABC)

A.变速跑B.法特莱克跑C.越野跑

D.以无氧磷酸原代谢为主要供能途经的训练

3.反应速度训练常用的方法手段(ABCD)

A.信号刺激法B.运动感觉法

C.移动目标的练习D.选择性练习

第七章

1.影响技术的客观因素包括:(ACD)

A.竞赛规则B.动作技能的贮存数量

C.器材设备与场地D.技术环境

2.技术风格的特性包括:(ABC)

A.形成过程的长期性B.稳定性

C.独特性D.易变性

第八章

1.按战术的表现特点划分,可将竞技战术分为(ABCD)

A.阵形战术B.体力分配战术

C.参赛目的战术D.心理战术

2.按参加战术行动的人数划分,可将竞技战术分为(ABC)

A.个人战术B.集体战术

C.小组战术D.心理战术

3.按战术的攻防性质划分,可将竞技战术分为(ABC)

A.进攻战术B.相持战术

C.防守战术D.阵形战术

第九章

1.一般智能训练包括(ABC)

A.观察力训练B.思维、想象力训练

C.记忆力训练D.注意力训练

2.运动员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有(ABC)

A.意念训练法B.诱导训练法

C.模拟训练法D.比赛训练法

3.运动员克服赛前情绪消极的方法有(ABCD)

A.激励法B.转移法

C.暗示法和体验法D.升华法

第十章

1.运动员竞技能力获得的途径包括(ABC)

A.先天遗传B.生活环境改变

C.运动训练D.经济社会发展

2.下列运动项目属于“少年”项目的是(ACD)

A.艺术体操B.举重C.跳水D.技巧

五、简答题(每题5分)

第二章

1.简述项群训练理论的科学意义。5分

答:(1)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1分。

(2)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系1分。

(3)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间的有机过度1分。

综上所述:运动训练体系中这一新鲜层次的建立,使得运动训练理论内容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完整,并且将会有力地推动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2分。

第三章

1.请简要说明运动员状态诊断在运动训练中起到的作用?5分

答:(1)为运动训练过程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2分

(2)对训练工作效果及时的检查评价1.5分

(3)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重要前提1.5分

2.请简要说明建立训练目标在运动训练中起到的作用?

答:(1)有效地激发运动训练活动主体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3分

(2)制定运动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2分

第四章

1.简要说明有效控制原则的科学基础5分

答:(1)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要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控制2分

(2)现代控制论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理论基础1.5分

(3)训练信息是实施有效训练控制的必要条件1.5分

2.你如何理解三从一大训练原则?5分

答: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训练理论中,在学习、借鉴前苏联的运动训练理论的基础上1分,80-90年代我国女排训练总结适合自己的训练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1分。其具体内容是:“从难、从严、从实战学要出发,大运动量”。3分

第六章

儿少运动员进行力量素质练习时应注意的问题?5分

答:(1)掌握儿少力量发育的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力量训练。1分

(2)儿少骨骼系统中软组织多,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但坚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儿少不可进行大强度训练1.5

分。

(3)儿少力量训练应以动力练习为主,少用或不用静力性练习,特别要尽量避免出现憋气动作,以免因胸内压的突然变化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发育。1.5分(4)儿童力量训练,不要过早强调与专项运动技术相结合,应着重身体全面发展的力量训练。1分

第七章

简述运动技术训练常用的方法?5分

答:1.直观法与语言法1分

2.完整法与分解法1分

3.想象法与表象法2分

4.减难法与加难法1分

第八章

1.战术训练有哪些方法?5分

答:(1)分解与完整训练法1分

(2)减难与加难训练法1分

(3)虚拟现实训练法1分

(4)想象训练法0.5分

(5)程序训练法0.5分

(6)模拟训练法0.5分

(7)实战法0.5分

2.战术训练中,如何培养运动员的战术意识?5分

答:(1)系统了解专项竞赛基本规律与战术特征1分。

(2)明确比赛中战术变化的规律及正确的应变措施1分

(3)了解专项技术的发展趋势1分

(4)积累专项战术理论及经验知识1分

(5)大量而熟练的掌握基本技术1分

第九章

1.运动员在比赛前及比赛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有哪几种?

答:(1)心理紧张0.5分(2)心理胆怯0.5分(3)情绪消极0.5分(4)情绪激动

0.5分(5)心理淡漠1分(6)盲目自信0.5(7)注意分散1分(8)心理焦虑0.5分

五、论述题(每题15分)

第四章

1试述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的释义、科学依据以及在训练中贯彻这一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释义: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负荷后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的疲劳,通过生物适应过程,提高机体能力和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3分

科学依据:

(1)人体技能能力的适应性机制2分

(2)机体在过度负荷影响下的劣变性2分

(3)训练调整时机与恢复时限要求。2分

训练学要点:

(1)正确理解运动负荷的属性1分

(2)准确掌握运动负荷与运动性疲劳的评价方法1分

(3)科学地探求负荷量度的临界值1分

(4)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a、训练学恢复手段b、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c、营养学恢复手段d、心理学恢复手段。3分

2试述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的释义、科学依据以及在训练中贯彻这一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释义:根据运动训练结构的特点、竞技状态呈现特征和重大赛事安排规律,系统持续地、周期性地组织训练过程的训练原则。3分

科学依据:

(1)人体生物适应的长期性2分

(2)竞技能力形成的连续性与训练效应的不稳定性2分

(3)人体生物适应过程的周期性。2分

训练学要点:

(1)健全多级训练体质,为运动员实现多年系统训练提供有力保证2分

(2)分段组织系统训练过程的实施2分

(3)处理好训练安排的固定因素与变异因素的组合。2分

第五章

1. 试述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主要区别?15分

答:重复训练法是通过同一动作或同组动作多次重复不断强化条件反射,有利于运动员掌握巩固技术动作1分,而间歇训练法是通过严格控制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1分。重复训练运动员心率恢复到80%--90%之间,而间歇训练的运动员心率降至120—140∕分钟时,就可以进行下一次练习。2

2论述速度障碍的产生原因及克服的手段?15分

答:(1)原因:速度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常会出现进展停滞、难以提高的现象,称为“速度障碍”。4分

A.训练方法不正确1分

B. 训练手段运用不合理1分

C.训练后的恢复不科学1分

D.运动员自身原因1分

(2)克服手段:

A. 掌握儿少速度自然发展敏感期和发展趋势,以便科学地安排速度训练。3分

B. 由于移动速度具有多素质综合利用的特点,移动速度的发展与力量、耐力等其他身体素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儿少进行速度训练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4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