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教育政策法规(西北大学2011年2月第1版)

2011教育政策法规(西北大学2011年2月第1版)

2011教育政策法规(西北大学2011年2月第1版)
2011教育政策法规(西北大学2011年2月第1版)

1是强化依法治教、依法管理意识的必然要求2教师岗位规范的法律保障和要求 3做好学校各项教育管理工作需要

4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程,是教师在教育政策法规方面应知应会的主要内容.

就是指依据法律来管理教育,即用法律来规范教育管理、协调教育关系、指导教育活动、解决教育纠纷,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

各级权力机关(人大)、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和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政府其他有关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

不能把依法治教仅看成是政府的事情,更不能只看成是学校的事情

,凡是和教育相关的政府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都可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参与管理、监督教育事业和有关教育的工作。 ①国家机关管理教育的有关活动②国家、集体或个人

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工作机构活动③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办学活动④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教学活动⑤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接受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⑥社会组织或个人从事和参与教育的活动即:举办学校、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教育经费拨款、捐资助学等教育活动均应纳入依法治教的范围

依法治教的依据不仅包括专门的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也包括其他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①具备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

1)宪法、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

位条例等教育法律。--全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2)幼儿园管理条例、

扫除文盲工作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教师资格条例、普通高校设置条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等教育法规。---国务院制定3)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教育行政规章。---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4)陕西省教师资格考试办法、陕西省中小学保护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地方权力机关及行政机关制定

②具有严格、公正的教育执法制度——实现依法治教的基本保证。

(包括: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教育申诉及教育仲裁等制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③具有高素质的教育执法队伍。 (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

1)教育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队伍;2)教育行政执法队伍;3)教育督导队伍;4)教育司法队伍;5)教育法律服务队伍。

④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法律意识。包括对教育法律实质的理解、对教育法律事实作用的评价、对教育行政执法和司法的信任程度以及遵守教育法律、运用教育法律的自觉性以及向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认识程度等。

⑤具有健全的有关教育的民主与监督制度。依法治教的

根本任务:充分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为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关系变化以及民办教育的兴起等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都需要依法治教。

3.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

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使教育事业在微观上搞活,在宏观上健康有序发展。

4.是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

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提供强有力保证。

①起点上的平等②过程中的平等③终点上的平等 3.

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对个人或小集团负责。②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③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②权利与义务相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

③权利与义务相联系,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义务,也就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①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权只能由国家机关在各自的职责权限范围内行使;执行权只能有国家机关或有关机构依法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均无权行使。②下位法要服从上位法③后定法优于前定法④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1.提高教育法律意识,树立依法治教的思想观念,养成依法治教的自觉行为。

2.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教育法规网络,保证有法可依。

3.运用法律手段,推动、促进和深化教育改革。

4.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提高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5.继续推进教育法律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司法监督、政府系统的层级监督、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等) 1.教育法律与教育政策的异同: A 、相同(本质是一致的)

①在内容上的一致性——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在教育领域中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②根本任务上的一致性—为了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着和接班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B 、区别:①制定主体不同——法律只能由特定的国家机关制定,而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各级国家机关都可以成为政策制定的主体。

②表现形式不同——法律是以规范性的法律文件表现的,政策则是以决议、纲要、通知、意见等形式表现的。 ③实施方式不同——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并且违法必究;而政策只对部分人员具有约束力,且是通过宣传教育和表率、影响作用来实现。

④发挥作用不同——法律具有规范性作用;政策则具有指导作用。

①政策是法律的基础和灵魂。法律是政策的特定表现形 式,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在政策指导下进行。 ②政策和法律有着共同的本质,但有时也会发生不一致、甚至想抵触现象。应及时总结经验,按照政策要求,对法律依照法律程序,适时进行“废”、“改”、“立”,使

法律和政策保持一致。

③政策和法律在调整社会关系上具有各自特定的优势。既要发挥政策对法律和实践的指导作用,又要维护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办事,发挥法律的规范性作用。 第二章、教育法基本理论

①广义:是指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并公布的所有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包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和制度 ②狭义:专指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法律。

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是统治阶级教育意志的反映,体现了教育规律和国家绝大多数人民的教育利益。

我们一般从广义上使用教育法的概念,教育法○1是一种行为规范;○2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3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行为规范。

1)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公认而确定的效力)2)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强制性(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3)教育法具有多变性的特点(立法主体的多元性所致)4)教育法没有统一的法典(散见于宪法、民法和行政法等法律、法规之中,

没有统一的法典和完整的系统)

一、法的规范作用: 指引 \评价\ 教育 \预测 \强制 二、法的社会作用○1保障教育的正确方向

2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3保障按教育规律办教育○4保障有关各方在教育上的合法权益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通过一定的法律条文表现出来的、具有自己内在逻辑结构的一般行为规则。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教育法律文件及教育法律条文的基本内

容,是组成教育法律的基本细胞。具有概括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教育法律规范是教育法律的基本内容,是构成教育法律的基本细胞,而教育法律则是教育法律规范的载体。 ②教育法律规范与其他教育法律文件的区别:

教育法是教育的全部行为规则总和教育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指的行为规范

教育法律文件包括教育法律规范、立法目的、立法依据和有关概念解释。

教育法律规范是各种教育法律文件的基本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

教育法律规范用教育法条文表述 教育法律条文未必都是教育法律规范

法律文书是适用于法律规范结果的特殊法律文件,法律文书不是法律规范本身 ①法定条件

-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情况 ②行为准则(行为规则的基本要求) ③法律后果、法律责任(处罚条款)

国家根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宪法、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地方性教育法规、教育规章以及教育条约和协定等。 原则性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规定了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

1)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3月18日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9月1日施行)

2)教育单行法律——四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 《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一条例(《中

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五届人大十三次会议通过,1981年1月1日施行)。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规定制定的、实施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规范性文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包括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等。 1)国家教育行政法规;2)地方性教育法规;

制定并发布的、对教育法律法规的补充性文件。通常称之为:规定、办法、规范、大纲、标准等。 1) 地方性教育规章;2) 部门教育规章;

行政法、民法、刑法、教育政策、 教育判例等。

在没有国家政策或法律的情况下,党的政策实际上起着法律的作用。

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表现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与义务联系的社会关

系。

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

2)由教育关系和教育法律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是一种思想、意志的社会关系,属上层建筑范畴。3)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社会关系。

4)

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为前提。

a 教育行政法律关系(纵向法律关系

b 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横向性关系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 11.①概念:教育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者(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②范围:可以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自然人和法人有:教育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者、受教育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其他公民等。

③资格: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必须具有教育法上的权利和行为能力。包括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力能力。

教育法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起始于依法成立或注册登记之日,终止于建制撤销,其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不受法定代表人的限制。 12①涵义: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权利主体指向的客体与义务主体指向的客体具有一致性。)

②教育法律关系客体一般包括物、行为以及与人身相联系的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和其它智力成果)等。

包括动产(资金、教学仪器设备)与不动产(场地、房屋和其它建筑设施、场馆等);

作为;

包括各种教材、著作以及各种具有创性并行之有效的教案、教法、教具等发明。

13. 权利与义务

①涵义:教育法律关系内容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依法成立的关系中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应承担的某种必须履行的责任,它由法律规范所确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教育法律关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

法所规定的权利主体依法享有的某种利益,表现为权利主体可以作为的行为。权利主体有权在法定范围内根据个人的主观愿望行使权利或放弃权利。权利主体有权要求他人作为或不作为一定的行为,以保证自己权利的实现或至少不影响自己权利的实现。权

利的行使是以其他人履行义务作为保障的。 教育法律规范对其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章,又称法定义务,它以法律规定

为前提,不履行者将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 四、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教育行政机关、学校、学生、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①★涵义:依照宪法和行政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

使国家在教育方面的行政职能、且独立的承担自己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的国家行政机关。 ②行政主体地位:

1)行政主体资格:教育行政机关是独立的行政主体,具有行政主体地位,是政府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行政主体

2)行政主体的体现:不对称性、单方意志性、主体确定性、内容法定性。

③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固有职权和授予职权)a 创制权b 决定权c 命令权 4)执法权5)处罚权6)监督权g 奖励权8)物质帮助权 9)行政复议权

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的场所。从法不视角看:是经主管机关批准成立和登记注册的教育机构,是享有一定权利并承担一定义务的社会组织。是事业法人单位。

学校与企业法人有明显不同:

设置目的、经费来源、调节手段等均不同于企业。 ①学校是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

享有国家权力的法律、法规授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独立承担行政法律责任。 ②学校具有民法上的法人地位

③学校是行政相对人.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并实施奖励或者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

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它职工的合法权利4)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

法接受监督

在依法成立的或国家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

并在其中接受教育的公民。

1 1)师生关系由尊卑发展到平等,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学习的主体;

2)师生关系变为民主、平等关系,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

3)法律法规对各类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做出了明确规定; 4)学生法律地位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法律地位的特点不同;作为受教育者与教育者的权利义务不对等性。 21)学生的基本权利

a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b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或助学金;

c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的权利和在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d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

e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人身权利。 2)

特殊学生群体特殊教育权利 (女生,经济困难学生,残疾人学生) 3a 、遵守法律、法规;

b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c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d 遵守所在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1、年龄特点2、心理特点3、生理特点

5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教师享有一定的对学生管理权 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评价权 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权 教师对学生的权力进行维护 2)平等关系: 人格上的平等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成绩、品行)要公正客观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及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职业特征)的专业人员(身份特征)○2教师必须从教于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形式特征)○3教师具有特定的权利和义务(教师的权利义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并有教育法律规范所设定;教师的权利义务始与其取得教师资格并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任职,终于解聘;教师的权利义务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要求和基本保证;

教师的权利义务是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予以保证的。)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教师的平均工资应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有权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2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享有教师法所赋予的权利,是国家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可以为或不可以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①教师作为普通公民的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宗教信仰自由权、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监督权等

②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特有的权利

1)教育教学权: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试验的权利;

2)科学研究权: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的权利; 3)管理学生权: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并就学生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

4)获取报酬待遇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

5)民主管理权: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

6)培训进修权: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

7)申诉权: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所属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申诉并要求作出相应的处理。 1)遵纪守法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教育教学义务。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爱

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品德、文化、科学知识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参加和开展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

4)尊重学生人格义务。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5)保护学生权益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抑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提高思想业务水平义务。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

4.有关教师的法律制度

本要求。

(1)1)幼儿园2)小学3)初级中学

4)高级中学5)高等学校教师 6)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中专)

(2)1)必须是中国公民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资格考试合格;4)具有教育教学能力;5) 身体健康。

不具备法定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得教师资格证,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考试形式:高校以下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高校受国家委托可自行举办。

考试类别:六 类;

考试时间:每年一次

初中以下\高中\实习指导\高校教师资格认定机构 (5)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全国通用,终身有效;但触犯刑律,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处罚,则依法剥夺其教师资格,不能重新取得教师资格;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或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

响恶劣的,

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相应的学术(技术)水平才能担任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它与工资待遇挂钩,并有数额限制。

--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的有关规定的总称 小学教师职务;中学教师职务

;中等专业学校师职务;技工学校教师职务高等学校教师职务:①助教②讲师③副教授④教授

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能全面履行现职务职责具备相应的学历、学位要求;身体健康,能正常工作

审组织依据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任职条件评审。 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工作制度。

在平等地位上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教师聘任制应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我国的教师聘任制度应体现教师接受学校的行政管理不同于纯粹的雇佣关系。 公开、公正,择优聘用。 双方自愿签订续聘合同。 用人单位因故不适宜继续聘 任教师,双方解除合同关系。

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法定行为。 政治思想: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 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工作态度:履行职责中所应具备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

工作成绩:工作量、教学效果、教育效果、研究成绩和论著成果等。

1)学校行使法律授权或教育行政机关委托,对教师行使管理职能;

2)教师对其权利和义务是不得随意放弃的; 3)学校与教师之间是一种行政隶属关系;

4)教师职业带有“公务性” ,有义务服从学校的命令和管理。

1)学校和教师的关系是以共同的意愿为前提,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没有行政隶

属关系;

2)学校有权依法对教师进行自主管理和考核; 3)学校有权对有违法行为的教师给予行政处分或解聘,但无权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 五、教育法律责任

育法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应承担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1

○1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与违法行为紧密相连—只有在发生了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之后才会出现的一种法律后果。

○2法律后果的承担者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

3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紧密相连。 2a 、必须有法律规范的规定(法律规定性) b 、以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国家强制性)

c 、由违法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所承担(归责的特定性)

d 、由国家专门机关或国家授权机关依法追究

(责任的专权追究性)

3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规范,

构成违法而应当依法承担的否定性法律后果。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行为人由于民事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行为人由于违反经济合同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①有损害事实

②损害行为违反了教育法 ③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④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1)制裁(承担责任的主要方式) ①对人身的制裁

②对行为的限制③剥夺财产④申诫罚 2)补救①财产上的补救②精神上的补救 ③对违法行为的否定

3)

强制

—迫使违法者履行原有的教育法定义务或新追加的作为惩戒的义务。

5.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学校、教师以及教职工 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

其他负有遵守教育法义务的公民和法人 a.国家机关——主要是补救性的,无制裁性法律责任;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制裁性法律责任和补救性法律责任; c.学校与校长——制裁性法律责任和补救性法律责任;d.教师以及教职工——裁性法律责任和补救性法律责任; e .学生——一般采用纪律处分; f. 家长(监护人)——批评教育和罚款;g.其他公民和法人

——制裁、补救和强制。

7○1扰乱教育秩序,破坏、侵占学校财产的法律责任○2使用危险教育设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法律责任○3违法办学、招生、颁发学业学位证书及向学生收费的法律责任

○4招生考试中舞弊作弊的法律责任○5使用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造成不良影响的法律责任○6教师违反《教师法》的法律责任○7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8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

9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 ----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及时修复或拆除;玩忽职守,工作责任心不强;体罚或变相体罚;安全保护措施不力;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学生自尊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低。

?管理职责与教育保护职责是两种法律制度。学校没有法定的监护职责,而有法定的教育保护职责。但学校接受监护委托时,要承担监护职责。《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年9月

1日正式实施)

学生伤害事故是在学校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或学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在学校

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发生的,造成在校学生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 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

如果学校未履行规定的义务与职责,有过错的,造成学生伤害,则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如果学校已尽到相应义务,无过错,则无责任。(“过错责任

”)

学生责任事故;

其它相关人员的责任事故;混合型责任事故。

主要由学校进行处理,教育行政部门予以指导、协助和调解。 学校应根据其在事故中的责任大小,承担相应的赔偿义务。经费来源:一是学校自筹(预算外收入),二是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学生伤害赔偿准备金,

三是鼓励学生和学校参加相应的保险。

在学校负有教育管理职责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伤害事故;在校学生发生的伤害事故;必须是人身伤害事故。

、《教育法》、《民法通则》等相关条款。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法》、

《民法通则》等相关条款、有关行政法规和现行的法律、法规定来确定。包括:常规赔偿、残疾赔偿、死亡赔偿、精神损害、抚恤金赔偿。

通过法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教育教学

律上的补救。

1○1权利受到伤害—教育法律救济的前提 ○2具有补偿性—对受损害的权力的弥补

○3实施合法权益并保证法定义务履行

诉讼渠道、行政渠道、其他渠道

依照法律、 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并请求处理的制度。

1.诉讼上的申诉制度----人民法院受理的申诉。

2.非诉讼上的申诉制度----纪检部门、监察机关、

政府部门和权力机关受理的申诉。教师申诉制度一般为非诉讼申诉。

4○1一项法定的申诉制度○2

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5a 、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时,可以提出申诉;

b 、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处理决定不服时,可以提出申诉;

C 、

教师认为当地政府的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

《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时,可以提出申诉。

7

因被申诉主体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8a 、提出申诉 {内容包括:○1申诉人基本情况 ○2被申诉人的基本信息○3申诉要求(具体要求) ○4申诉理由(事实)○5附项}

b 、对申诉的受理:○1符合条件的受理○2不符合条件的

不予受理○3要求重新提交申诉书

c、对申诉的处理(30日内进行处理)

处理决定有:○1维持原处理结果○2责令限期改正○3责令重新处理○4撤销原处理决定

1

受教育者在其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时,依照教育法规及其他法律规定,向主管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法律救济制度。

是受教育法保证的法定的申诉制度,是具有特定的权利救济制度。

2

6项)对学校给予处分不服

的;对学校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对学校侵犯其人身权利的;对教师侵犯其合法财产权的;对教师侵犯其人身权利的;对学校或教师侵犯其知识产权的。

3、受教育者申诉的申诉人(监护人)、被申诉人(单位)

4

提出申诉、受理、处理

教育管理相对人认为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或原教育行政机关提出申诉,请求给予补救,由受理的教育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对发生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判明其是否合法、适当和责任归属,并决定是否给予相对人以救济的法律制度。

1、

对教育行政处罚不服的

对教育行政强制的措施不服的

对不作为违法的

对违法设定义务不服的

对侵犯其经营自主权的(校办企业)

对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

2、教育行政复议的程序

申请(15日内)

受理(10日内)应予受理不予受理重新申请

审理(7日内)

决定执行(15

日内)

1.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给予法律补救的法律救济活动。具有主管恒定、诉权专属、标底确定、被告举证和不得调节等特点。

2.

9项)

3.

级别管辖、地域管辖和裁定管辖

4.

属于人民法法律受案范围;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教育行政赔偿(《国家赔偿法》)

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了损害、依照《国家赔偿法》由国家给予的赔偿。

1

①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

②分机损害发生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

③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

④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⑤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2

职务行为主体

职务违法行为

损害事实

因果关系

3

侵犯人身权的违法行政行为

侵犯财产的无法行政行为

实施侵害的行政机关

法律、法规授予行政的组织

委托的行政机关

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赔偿提起受理及赔偿拒绝

EXCEL经典用法全集2011年02月01日 15

例如:在单位的人事资料,在excel中输入后,由于上级要求在原来的职称证书的号码全部再加两位,即要在每个人的证书号码前再添上两位数13,如果一个一个改的话实在太麻烦了,那么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办法,省时又省力: 1)假设证书号在A列,在A列后点击鼠标右键,插入一列,为B列; 2)在B2单元格写入:="13" & A2 后回车; 3)看到结果为13xxxxxxxxxxxxx 了吗?鼠标放到B2位置,单元格的下方不是有一个小方点吗,按着鼠标左键往下拖动直到结束。当你放开鼠标左键时就全部都改好了。若是在原证书号后面加13 则在B2单元格中写入:=A2 & “13” 后回车。 02、如何设置文件下拉窗口的最下面的最近运行的文件名个数? 打开“工具”,选“选项”,再选“常规”,在“最近使用的文件清单”下面的文件个数输入框中改变文件数目即可。若不在菜单中显示最近使用的文件名,则将“最近使用的文件清单”前的复选框去掉即可。 03、在EXCEL中输入如“1-1”、“1-2”之类的格式后它即变成1月1日,1月2日等日期形式,怎么办? 这是由于EXCEL自动识别为日期格式所造成,你只要点击主菜单的“格式”菜单,选“单元格”,再在“数字”菜单标签下把该单元格的格式设成文本格式就行了。 04、在EXCEL中如何使它象WORD一样的自动定时保存文件? 点击“工具”菜单“自动保存”项,设置自动保存文件夹的间隔时间。如果在“工具”菜单下没有“自动保存”菜单项,那么执行“工具”菜单下“加载宏...”选上“自动保存”,“确定”。然后进行设置即可。 05、用Excel做多页的表格时,怎样像Word的表格那样做一个标题,即每页的第一行(或几行)是一样的。但是不是用页眉来完成? 在EXCEL的文件菜单-页面设置-工作表-打印标题;可进行顶端或左端标题设置,通过按下折叠对话框按钮后,用鼠标划定范围即可。这样Excel就会自动在各页上加上你划定的部分作为表头。 06、在Excel中如何设置加权平均? 加权平均在财务核算和统计工作中经常用到,并不是一项很复杂的计算,关键是要理解加权平均值其实就是总量值(如金额)除以总数量得出的单位平均值,而不是简单的将各个单位值(如单价)平均后得到的那个单位值。在Excel中可设置公式解决(其实就是一个除法算式),分母是各个量值之和,分子是相应的各个数量之和,它的结果就是这些量值的加权平均值。 07、如果在一个Excel文件中含有多个工作表,如何将多个工作表一次设置成同样的页眉和页脚?如何才能一次打印多个工作表?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及教育政策法规辅导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及教育政策法规辅导 一.考试的方式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合卷考试,在分数权重中,教育学、心理学约占比重的80%—85%,教育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部分约占比重分数的15%—20%。 政策法规和时事政治会以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出现。十堰市2006年、2007年都在简答题中出现:简答1何谓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有何重大意义?(2006年,3分),简答题第二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定我国实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什么?(3分,2007年);一般不会出现在论述题中。 二.命题的范围 (一)教育学部分 1.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这类题目,命题范围范较为广泛,复习时应该全面的通读教材,力求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尤其要争取对那些再认类型的题目,即选择题、判断题少丢分数。不过也有些规律可循,那些个教育发展史上代表人物、标志(代表)性事件、重大的理论出新总会经常会出现在考题中的,例如: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孔子—启发式;我国近代颁布的第一个学制等等。 2.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论述题一般集中在教学(上、中、下)章节、德育章节、班主任章节和教师章节,因为这些章节与我们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 例如:十堰市2007年 简答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论述题(4分)试述教师的素养(教师章节)。 武汉市2010年4月考题 论述题 48.有人说:“启发式就是问答式”,也有人认为“启发性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主动性的发挥”,而更多的人则是感到困惑:“在教学中为什么总是启而不发?”那么,你认为启发性的关键或核心是什么?在教学中又应该如何贯彻启发性的原则?(教学原则)49.小王是班上出了名的“调皮鬼”,上课不专心,课后追逐打闹,乱花钱,无节制,甚至连回家的钱都向老师借,老师找他谈话后答应改过,但并无实际行动。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将如何运用有关德育规律的知识来解决这一现实问题。(德育方法)四川泸州市2010年4月考试 简答题36. 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满分10分) 37. 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四川省2010年4月考试 简答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40.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要点: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1.5分) (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1.5分)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1.5分)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1.5分) 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

杨文奇 2011、12、23 教育法律法规导论 教育法律救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师资格条例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 教育部等部门制定《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

教育法律法规导论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规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它是兴办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守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国家领导、组织、管理教育,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法规,是社会主义教育法律管理的手段,是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体现,制定和实施教育法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对推进我国教育管理和教育事业发展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教育法规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2、教育法规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 3、教育法规的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教育法规体系在我国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 。代表人物是日本圣心女子大学校长相良惟一。理论来源于“国家教育权”。 2、应将教育法规与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相近的几类法规合并在一起构成一项综合性法律部门。称为“文教科技法”。代表人物是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吴世英。 3、将教育法规视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逐步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秩序将教育法规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法律体系。“教育制度独立法说”

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试题

教育政策法规知识试题 选择题(共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实行领导,统筹规划实施,为主管理的体制。() A.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C.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市级人民政府 D.国务院;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 2、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批准。() A.学校 B.市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3、县级人民政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师资力量,组织校长、教师的,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 A.学习和培训 B.沟通和合作 C.培训和流动 D.交流和互访 4、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A.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B.团队合作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C.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指() A.未满12周岁的公民 B.未满14周岁的公民 C.未满16周岁的公民 D.未满18周岁的公民 7、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学生可以() A.体罚 B.变相体罚 C.辱骂 D.严厉批评 8、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A.一律不公开审理 B.一般不公开审理 C.可对学生公开审理 D.可对老师公开审理 9、下列做法,不违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是:() A.书店给未成年人出售恐怖内容的图书 B.一商场给未成年人出售战争题材的影碟 C.音像店给未成年人出租凶杀内容的光碟 D.售报亭给未成年人出售暴力内容的报纸 10、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予以保障。() A.国家 B.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二、判断题(共5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2011年1月1日执行版

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的决议 (2010年7月30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决定:批准《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由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施行。 武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十九号) 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的《武汉市物业管理条例》,已经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0年11月10日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新建物业与前期物业管理 第一节物业管理区域 第二节附属设施设备的配置 第三节前期物业管理 第四节新建物业的交付使用 第三章业主、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 第一节业主 第二节业主大会筹备组 第三节业主大会 第四节业主委员会 第四章物业管理服务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物业服务合同 第五章物业的使用与维护 第一节物业的使用 第二节车位的使用管理 第三节物业的维护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物业管理活动,维护业主、物业使用人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物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物业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物业,是指房屋和与其相配套的共用设施、设备和场地。 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和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物业服务企业,是指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具有相应资质,从事物业服务的企业。 第四条市房屋主管部门负责全市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区房屋主管部门按照职责负责本辖区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土地、建设、城管、价格、民政、环保、水务、工商行政管理、园林等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指导、协助本辖区内业主大会成立及业主委员会的选举工作,指导、监督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日常活动,配合调解处理物业管理中的投诉,协调物业管理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关系。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市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按照本条例关于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管理职责的规定,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新建物业与前期物业管理 第一节物业管理区域 第五条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应当遵循相对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并考虑物业共用设施设备、建筑物规模、社区建设等因素,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以建设项目《国有土地使用证》宗地图用地范围线为准,一个项目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但规模过大、划分为一个物业管理区域不便于管理的,或者已分割成多个自然街坊或者封闭小区的,可以分别划分为独立的物业管理区域;

2018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

2018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D),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D.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和实践能力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C )津贴。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9、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人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D)予以保障。D.人民政府 10、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 ),制定本法。 A.宪法和教育法 1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 )。B、《教师法》 1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A、“双赢”协作原则 1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1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B、三至五年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____起开始施行.( B )B、1994年1月1日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B、1995年9月1日 17、《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号令公布的。 B、主席令 18、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19、(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政策法规复习要点提纲

第一章导论 1.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加强依法治教、推进依法治教的必要性。 依法治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民族法律素质,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青少年合法权益的重要措施,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广大学生家长的迫切期望。 (1)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党的领导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和必然要求。既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领域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 (2)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教育法律关系主体间关系变化以及民办教育的兴起等教育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都需要依法治教。 (3)是教育行政部门改变领导方式、依法行政、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与水平的必然选择。使教育事业在微观上搞活,在宏观上健康有序发展。 (4)是培养新世纪一代新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保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养成守法习惯,提高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能力。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提供强有力保证。 2.我国依法治教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原则? (1)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根本性原则 (2)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原则——首先解决义务教育公平性问题。 ①起点上的平等——入学上的平等 ②过程中的平等——就学过程的平等 ③终点上的平等——学业成就上的平等 (3)教育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①教育活动必须对国家和人民负责,不对个人或小集团负责。 ②教育事业属于公益事业,不以赢利为目的。 ③教育活动必须接受国家和社会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 ④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保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4)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有什么样的义务。 ②权利与义务相依存,权利人权利的享受依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义务人如果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就不可能享受权利。 ③权利与义务相联系,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未履行义务,也就放弃了相应的权利。

2011年陕西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真题及答案

2011年陕西教师资格中小学教育政策法规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20题,共20分) 1. ( )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2.在对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理解上,所谓过程上的平等是指( )。 A.入学过程的平等 B.学业成就过程的平等 C.学习过程的平等 D.就学过程的平等 3.《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 )。 A.公共性原则 B.公办性原则 C.公立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4.Tee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正式施行是从( )开始的。 A.1993年10月3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5月15日 D.1996年9月1日

5.由国家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 )。 A.教育法规 B.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规章 6.教育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 )。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文件 C.教育法律规定 D.教育法律文书 7.对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进行规定的是( )。 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 C.宪法 D.教育基本法 8.学校在实施教育法规定的招生权、颁发学业证书权的过程中,其法律地位是( )。 A.事业单位法人 B.行政相对人 C.公务法人 D.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 9.下列不属于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的是( )。 A.法人

教育政策法规整理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年六届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二条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七条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第八条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违反本法的重大事件,妨碍义务教育实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 第十条对在义务教育实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学生 第十一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第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 第十四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 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三章学校 第十五条县级政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 第十六条。 第十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寄宿制学校,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八条经济发达地区设置接收少数民族适龄儿童、少年的学校(班)。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

2011年7月1日解释

2011年7月1日,运输货车遭遇生死大限:https://www.doczj.com/doc/d316218887.html,/news/89.html 目前很多货车驾驶员都很紧张,好像7月1日是运输业的灾难日,但是仔细研究《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却有完全相反的结论,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是国务院第593号令,由温家宝总理于2011年3月7日签发,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是基于公路安全保护的,与我们货车相关的内容就是与车辆通行有关的条款,只要我们的车辆不超过道路的限高限宽限载即可,这里的“限载“我理解成轴荷或轮胎承载不超过道路设计标准。下面是国家强制性标准GB1589-2004中的相关规定:…… 4.2 车辆的最大允许轴荷限值 4.2.1 单轴 汽车及挂车单轴的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表2规定的最大限值。 ①安装名义断面宽度超过400(公制系列)或13.00(英制系列)轮胎的车轴,其最大允许轴荷得超过规定的各轮胎负荷之和,且最大限值为10000kg; ②装备空气悬架时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为11500kg。

4.2.2 并装轴 汽车及挂车并装轴的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表3规定的最大限值。 ①驱动轴为每轴每侧双轮胎且装备空气悬架时,最大允许轴荷的最大限值为19000kg。 4.2.3 其它类型的车轴 对于其它类型的车轴,其最大允许轴荷不得超过该轴轮胎数×3000kg。 …… 这样计算自己卡车的总质量,应该与河北近日出台的政策相一致,也与2004年以来全国大多数地区执行的按轴计重的政策相一致,即最高不得超过总质量55吨的那个标准。这应该是个利好消息才是啊。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第一章 教育政策、法规概述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教育政策、法规的概念,掌握教育政策、法规的特点,理解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在理解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区别和联系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处理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关系。 第一节教育政策、法规的内涵与特点 一、教育政策的概念 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系统的一部分,是国家政策在教育领域中的反映,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策子系统。掌握政策的含义是理解教育政策的前提。 (一) 政策 政策的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多样,其作为一门科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政策的本质进行了解释和假设,大致可分三类:一类认为政策是某种有目的地进行价值分配,以处理问题或实现既定目标。如政策科学的倡导者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和亚伯拉罕,卡普兰认为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哈曼和我国学者孙光等支持这种观点。第二类认为政策是某种行为准则、计划、法规、文件、方案或者措施等,即某种由人们来执行或者遵守的“文本”。如美国学者伍德罗 ? 威尔逊认为“政策是由政治家,即由具有立法者指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我国学者王福生、林德金、陈振明等都赞同这种对政策的解释。第三类认为政策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复杂的过程。如詹姆斯 ? 安德森认为,“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者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个问题及其有关事物的有目的的行为过程”。 从中外学者对“政策”内涵的界定和解读可以看出,从广义上讲,政策是个人、团体或政府等为了达到某个目标,实现某种目的所提出的各项有计划的活动的总称。从狭义上讲,

? 4 ?政策是政府、政党和其他政治团体等具有公共权力的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教育等各项发展目标而提出的政治性的行为依据和准则。它是一系列计划、法律、措施、规章、规则、条例、策略和方法的总称。狭义内涵的“政策”等同于“公共政策”,二者具有相同的范畴结构和方法体系。本书所讨论的政策是狭义的政策。 公共政策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对人们行为产生引导与约束作用的价值准则与规范,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正式性与强约束性。正式性是指这种价值准则与规范是由正式组织机构制定与颁布的。强约束性是指这种价值准则与规范比较稳定,对每一成员都具有约束与影响作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第二,由掌握公共权力的机构制定与组织实施。掌握公共权力的机构主要是国家机关,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第三,广泛的社会适用性。公共政策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适用性,其社会适用性大小与制定主体密切相关。 (二) 教育政策 随着现代国家的兴起和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公共性特征、教育活动的公共性质、教育问题的公共性日益增强;教育研究对象及方法论愈来愈成为公共议题,体现出复杂性思维特质;教育理论研究中公共理论的介入和教育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关联不断得到强化。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家在承办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等教育发展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日趋增大,教育政策作为国家、政府、政党利用其公共权力定制的公共政策在教育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增大。 教育政策是国家和政党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调节教育内外关系的行动依据和准则,表现为教育路线、教育方针、教育战略、教育规划、教育决定、教育法律法规等形式。 二、教育政策的特点 教育政策作为国家总体政策一部分,除了具备政策的一般性特征以外,还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特点。 (一) 政治性与原则性 政治性是教育政策的根本特征,教育作为一项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和统治阶级接班人的社会事业,具有鲜明的上层建筑特质。任何国家和政党的教育政策,都必然以满足其自身的利益和政治意图,它规定人民应做什么,不应做什么,提倡或鼓励什么。 (二) 目的性与可行性 教育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是人们主观意识的体现和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明确的目的性是教育政策的基本特征,没有目的性的教育政策是不存在的。同时,要使教育政策的目的变成现实,就要充分考虑教育政策的可行性。因为,再好的目的,如果脱离了现实条件,是难以实现的,是注定要失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必须把其目的性和可行性联系起来考虑,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011年《教育政策法规》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政策法规》历年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共20题,共20分)?1.(B)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2.在对教育机会平等概念的理解上,所谓过程上的平等是指(D).? A.入学过程的平等 B.学业成就过程的平等?C。学习过程的平等?D.就学过程的平等3.《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A)。 A.公共性原则?B.公办性原则 C。公立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4.Tee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正式施行是从(B)开始的。?A.1993年10月3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5月15日?D.1996年9月1日?5。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实施、管理教育事业,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称为(C). A。教育法规 B.教育法律?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规章?6.教育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A).? A.教育法律规范?B。教育法律文件 C.教育法律规定? D.教育法律文书?7. 对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教育 立法的基本思想以及教育活动的基本法律规范进行规定的是(C )。?A.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C.宪法?D.教育基本法 8.学校在实施教育法规定的招生权、颁发学业证书权的过程中,其法律地位是(D)。? A。事业单位法人?B。行政相对人?C.公务法人 D.法律、法规的授权组织 9.下列不属于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的是(A)。?A。法人? B.教师C.经费 D.组织?10.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我国对学校设立、变更和终止的管理,实行审批制度和(C)。?A。报批制度 B.备案制度?C.登记注册制度 D.批准制度 11.在现阶段,我国学校与社会各种组织和个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调整,最突出地反映在所有权关系、邻里关系和(B)上。?A.协作关系 B.合同关系 C.知识产权关系 D.财产关系 12.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B)。 A.公务人员?B.专业人员 C。非专业人员? D.自由职业人员 13.将中小学教师列入公务员职务的国家是(D)。 A.美、法 B。英、美? C.中、韩?D.德、法 14.根据《教育法》等的规定,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 1 / 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施行 中新网3月20日电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已经2011 年2月16日国务院第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公布该条例,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全文如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002年1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44号公布 2011年2月16日国务院第 144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化学品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适用本条例。 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处置,依照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公安、环境保护、卫生、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民用航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化学品危险特性的鉴别和分类标准确定、公布,并适时调整。 第四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生产、储存、使用、经营、运输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统称危险化学品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具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安全条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应当接受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作业;对有资格要求的岗位,应当配备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人员。

2021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库及答案(精华版)

2021年教育政策法规考试试题库及答案(精华版)一、单项选择题(共 10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 2分,共 20分) 1.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______( D)。D、校长负责制 2.教师资格证书的适用的地域范围是:______( A)。A.在全国范围 适用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______。( C)C权利和义务 4.学校不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根 据有关法律规定,______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D学校负责 人和有关直接负责人 5.教师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自知道具 体行政行为之日起______日内提起行政复议申请,法律、法规规定超 过此时限的除外。(D)D.60 6. ____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 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A)A.义务教育 7.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____( A) A、过错责任原则 8.学校____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担任工作 人员。( B)B.不得

9.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次日起____内作出处理。(C) C.30日 10.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____( C)。C.民事责任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题,每题有两个以上正确选项,每题 2分,共20分) 1.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分为:(ABC)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社会救济 2.以下哪些处罚种类属于教育行政处罚:( ABCD)。 A.警告、罚款 B.责令停止招生 C.撤销教师资格 D.吊销办学许可证 3.李某是一名教师,可以行使的权利有:( ABC) 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在寒暑假期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4.学生伤害事故的处理途径有:(ABC) A.自行协商解决; B.申请调解; C.伤害事故的赔偿; D.不予理睬 5.根据现有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依法提起学生行政申诉的对象和内容包括:( ABCD)

教育政策法规

教育政策法规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基础知识 (一)识记:1、教育政策、教育法规的概念 2、我国教育政策、法规的体系、类型、结构及特征 3、教育法律规、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本概念 (二)理解:1、教育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法规中的地位,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 2、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价、调控与教育法规的制定、执行(适用)、监督等过程程序 3、有关教育法律规、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适用、教育行政执法、教育司法、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等教育法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和基本理论 (三)运用:1、能够辨析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的联系与区别 2、能够运用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或教育法学)基本理论分析小学教育中的政策、法律问题案例 一、教育政策 (一)概念:教育政策是政党和国家为实现教育目标、任务而制定的行动准则,是教育方针、政策的统称。(主要容有教育体制政策、教育质量政策、教育经费政策、教育人事政策、国家学制政策、课程与教学政策、学历与学位政策、教师教育政策、考试与评价政策、招生与就业指导政策、学校语言文字政策) (二)类型:1、依据制定政策主体的不同,可划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国家的教育政策和社会团体的教育政策;2、依据政策容与层次的不同,可划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3、依据政策效力围的角度,可划分为全局性政策和区域性政策;4、依据政策所起作用的不同,可划分为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填空) (三)基本特征:1、政治性与原则性;2、目的性与可行性;3、稳定性与阶段性;4、合法性与权威性;5、系统性与多功能性(简答) (四)体系结构 (1)概念:教育 (2)文件(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党中央制定和批准的文件、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决议、决定、党中央各部门和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所属部分制定或批准的文件);2、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有立法权的市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各部委制定或批准的文件、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件);3、党和国家机关联合制定发布的文件(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制定发布的决议和指示、党中央各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联合制定的文件、县级以上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联合制定的文件); 4、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问题的讲话和指示) (3)教育政策的纵横结构: 纵向结构(从不同角度出发就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如依据政策阶段性过程划分的长期教育政策、中期教育政策、短期教育政策和即时教育政策,依据政策空间系列划分的教育总政策、基本教育政策和一般教育政策 横向结构:高等教育政策、普通教育政策、职业和成人教育政策,以及少数民族教育政策、残疾人教育政策等 一、教育法规 (一)概念:教育法规是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的总称,即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条例、规章等规性文件的总和,是现代国家管理教育的基础与和基本依据。(名词解释)

10.学校开展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六盘山镇第二小学 2011年开展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学习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师风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经学校研究,决定今年在学校开展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学习活动。现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组织机关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熟悉掌握法律知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制度创新,促进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不断提升教育法治化水平,努力开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二、任务目标 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全体教师全面熟悉掌握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依法治教水平明显提高,行政决策和管理制度更加完善,职能进一步转变,履行法定职责严格、规范、高效,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切实落实,依法治校深入推进。 三、方法步骤 法律法规学习活动具体分宣传发动、学习教育、建章立制、总结验收等四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发动阶段。学校召开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学习活动动员会,提高对加强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开展集中学习活动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具体要求,动员教师积极投身学习活动; (二)学习教育阶段。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学习教育活动要合理安排,灵活组织,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讲课辅导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每人要做好学习笔记,写好心得体会。各教研组要结合实际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组织法律法规政策集中学习大讨论,讨论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章立制阶段。全体教师结合工作实际,梳理有关的法律法规条目,建立依法施教的长效机制。 (四)总结验收阶段(。在校班子组织一次教育法律法规政策考试,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考试结果在全校进行通报,考试不及格者要进行补课。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活动领导小组将对学校教师学习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依法治教是21世纪我国教育事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完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以法制为基础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法行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目标,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正确行使权力,严格依法办事;全面推进

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全文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年1月1日

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全文 国务院令第586号(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2003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5号公布根据2010年12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第三条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第二章工伤保险基金 第七条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第八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2031943466

教育政策法规试题及答案 一、简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 (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14、义务教育法规定由哪一级政府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5、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6、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对社会力量举办的义务教育学校采取什么政策? (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在当地人民政府统一管理下,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举办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各类学校。) 17、按照义务教育法规定,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对义务教育是怎么保护的? 城市和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必须包括相应的义务教育设施。 18、义务教育法对接受义务教育学生的收费是怎么规定的?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 19、义务教育法规定,谁承担“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