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先学后教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先学后教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先学后教
小学语文如何进行先学后教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先学后教

出处: 晋江市教育虚拟社区网作者:何玲玲《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并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基本理念,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过程,其捷径是进行先学后教。它既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一、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

“先学后教”是让学生在自己参与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是由教师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自学课本,互相讨论,依靠自己的努力,通过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自己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的难点和教材的重点,有针对地进行讲解,它最终表现为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权利,追求人性化、个性化,尽可能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激发学生自己探究的兴趣。

二、培育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学生在充分自学后,便有许多疑难问题。课堂上就应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去阅读、思考、发表见解、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这样以独立为基础的合作学习达到了优势互补,效果不言而喻。如何进行有效合作?

㈠课堂讨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合作交流的大舞台。教学时,教师围绕学生从自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主要问题,有目的、有选择地分配学习任务给各小组,各小组密切配合,分析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题目与中心的关系,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交换进行的立体型的交流网络,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课堂呈现出精彩纷呈的多元化感悟。

㈡小组合作

课堂教学中,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更多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中,自主地探索,获得知识。小组合作式学习是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相互合作,人人参与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其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方合作,各施所长。课堂信息交流多向,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创新发展。小组合作性学习,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在开展小组合作时,我认真编设学习小组,按座位就近四人一组,按学习能力有机组合,指定组长负责本组学习讨论活动的开展,发挥“小能手”作用。集体交流时,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四名成员先后分别汇报发言,也可以先由组长主要发言,其他成员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因此,在课堂上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多地为每位学生创设展示的机会,提供展示的舞台。如:在教学《美丽的武夷山》时,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式散文,很适合朗读,可是要怎样读才能把文中的重点句子读出感情呢?我把这个问题交给了四人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来把课文读得有感情。在小组中,每个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且范读给同学听,最后讨论总结谁读得最好,就采用了谁的读法。整个过程在想、说、读、讨论的协作中进行,从而达到推陈出新,自主探索,自得其知。但是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一定要体现“合作”,而不能随意的走过场,所以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要虚心地倾听同学的发言,特别要认真地去思考和自己的想法不完全一致的意见,善于吸取其正

确的部分,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在发表意见时,要做到以理服人,使交流的内容不断地深入。教师还要及时纠正发言不普遍的现象,进行课堂调控。当个别学生胆小或有自卑心理,羞于启齿时,则要教育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励他们不要怕说错,暴露错误则有利于进步。

三、促进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体验机会,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资源,因此需要:㈠在学习中质疑

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才能促进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有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相反,课堂教学过程风平浪静,学生学会知识完全按教师预设计划进行,这种看似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的“没问题”的课,其实本身就存在问题。问题在于:学生被老师牵着走,没能大胆超越发挥,没能体现出创造性思维,没有学生的个性化的东西。学生只知道学会,不知道“会学”。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渗透方法,学会质疑。

㈡在探究中发展

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要求学生要做到:问自己、问工具书、问材料。其次,要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深入研究。

1、引导“标新立异”的探究。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培植了学生不迷信,敢于标新立异、独立质疑的思想。如《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就有11处之多,但只有一处写到了诸葛亮是“笑着说”。让学生体验到了诸葛亮仅此一笑,笑得不易,也不简单。教师在导读课文句子时向学生提出:“你们说说,诸葛亮在笑谁?”学生在揣摩之后,议论十分踊跃:一是他在笑鲁肃太忠厚老实了;二是他在笑曹操生性多疑,是一定会中计的;三是他在笑周瑜的阴谋又要落空,真是不自量力。这里有宽厚智慧的笑,潇洒胜利的

笑,也有讽刺轻蔑的笑。教师这一于无疑处求疑,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层感悟。

2、引导“据理争辩”的探究。真理越辩越明。提倡“据理争辩”,有利于学生通过争论来求得统一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其提问的层次性和连续性,提高探究学习的策略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手段,变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语文的实践中掌握了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促进质疑探究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教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不仅得益于眼前,而且会受益终身。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麻城三中金涛 作为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课程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等新的历史课程理念。为历史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1 理清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差异 传统的课堂观和教学观以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教师“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教与学表现为两方面:以教为中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给,生收;使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最终遏制了学生学的“力量”。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历史新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传统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地事实,教科书记载了一系列地科学结论,学生的学习就是了解这些科学事实和结论,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则往往被忽略。而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过程和方法”培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判断、决策的机会。这种既重结论又重方法、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 3 新《课程标准》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人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课堂上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人格养成,以及关注人的结果。前苏联教

浅析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06-15T10:31:58.8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8年7月作者:叶莉[导读]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更新教学观念,将先学后教思想,有效贯彻并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之后,教师进行一定指导和教学,通过师生合作,完成语文教学。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有效分析。 叶莉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义亭小学 322000 【摘要】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时,应注重更新教学观念,将先学后教思想,有效贯彻并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之后,教师进行一定指导和教学,通过师生合作,完成语文教学。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展开有效分析。 【关键词】先学后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7-155-01 前言:语文是小学时期重点学科,同时也是实现小学生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关键性学科。在新时期语文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对课堂形态进行有效创新,充分发挥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再由教师进行统一指导教学,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先学后教,作为素质教育背景下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具体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先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探究,掌握一些简单的课程知识,之后,再由教师统一讲解。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灌输法,所呈现的课堂效果更加显著。利用先学后教模式,能够转变语文课堂形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主体地位逐渐显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1]。通过自主预习、学习,实现语文知识内化与吸收,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可见,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有多显著,教师对此应加强重视。 二、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为了有效开展先学后教语文课堂,教师应该为学生自主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教师应该合理设置导学案,引导学生就语文课本中的知识,进行自主预习,从而有效克服语文教材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学生结合导学案,进行自主预习,能够自主消化和掌握一部分知识点。之后,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巨人的花园》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通过自主预习,掌握“洋溢、允许、冷酷、覆盖、凝聚”等词汇发音与书写,并且掌握《巨人的花园》此篇文章所描述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巩固和记忆。 (二)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想象和联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建立课堂情境,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比如说,教师在讲解《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桂林之景。同时,教师结合文章内容,合理提出问题“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作者笔中,获得了哪些与桂林山水有关的景物?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你印象最深的一处景物,并模仿作者写作方法进行语言编排与组织。”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联想与想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三)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习认知 教师为了先让学生主动探究语文知识,可以组建学习小组,先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在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组[2]。之后,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合理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幸福是什么》时,可以合理提出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样子的。”之后,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学生表示身体健康,便是幸福,也有学生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并进行扣题,要告诉学生珍惜生活中的幸福,感恩生命,珍惜生活。 (四)角色表演式朗读,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在落实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3]。通过角色表演,情感朗读,体会文章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比如说,教师在讲解《将相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廉颇、蔺相如等人物,并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关系,进行角色朗读。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文章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即要以一颗宽松、包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五)扩展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落实先学后教语文课堂教学时,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组织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让小学生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摘录优美语句,在此基础上进行续写、仿写训练,丰富小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小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同时,在学生课外阅读期间,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对某一篇著作的理解和看法,以便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阅读情况,并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计划。 结论: 综上,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总重要学科。在新时期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采用先学后教方法,展开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先掌握一部分课堂知识,再由教师进行统一指导,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更加高效。参考文献: [1]衣静波.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431. [2]李云.“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159. [3]宋俊桥.先学后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05):111.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部编版语文小学各学段阅读要求(新课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原10条,现7条,更紧凑)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原属第一学段要求)。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 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原10条,现9条)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调整,原第8条) 3、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 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调整)? 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 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 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

小学语文小古文 低段30篇

低段30篇 言物篇 第1篇 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第2篇 芦花 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 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 花飞如雪。 第3篇 乡村 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第4篇 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5篇 雪人 大雪之后,庭中积雪数寸,群儿偕来,堆雪作人形。目张、口开,肢体臃肿,跌坐如僧。有顷,日出雪融。雪人亦消瘦,渐化为水矣。 第6篇 雨 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第7篇 日月星 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 星又次之。 第8篇 日时 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9篇 雨雪霜露 天热则下雨。天寒则下雪。热天夜有露。寒天夜有霜。雪为雨所变;霜为露所成。雨雪霜露,随天之寒热而异也。 第10篇 猫捕鱼 缸中有金鱼, 一猫伏缸上,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第11篇 猫斗 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第12篇 幼学琼林五岳五湖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之谓五岳;饶之鄱阳,湘之青草,巴之洞庭,润之丹阳,苏之太湖,此之谓五湖。

第13篇 不倒翁 不倒翁,状似老人。头大。身短。须长。发秃。耳、目、口、鼻皆全。上轻下重。以手推之,随倒随起。 第14篇 湖 四面陆地,水潴其中。小者曰池,大者曰湖。湖水深阔,巨舟可以往来。水中产鱼虾,多菱藕,而灌田尤便。故湖滨之田,收获恒丰。智慧篇 第15篇 孔融让梨 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第16篇 王戎七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级段主要教学任务

联系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试谈谈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及各年级段主要教学任务。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各个学段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相互渗透,融为一体。语文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目标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学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方面提出要求,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小学语文学科的总体目标是: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正文: 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一致。因此,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模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缩影。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市课改的逐步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出来的新课堂,会深深地体验到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师生的角色正在发生大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为丰富而个性飞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得到了真正的培养;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一、新课程倡导师生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或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给学生思想上的支持与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苏霍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各学段写作的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3-4年级习作: ①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③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④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⑤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⑥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⑦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 ①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②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③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④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⑤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3、习作教学建议: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写作知识的教学务必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策略 推荐阅读是语文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现在如何按照课改精神、课程理念、课标要求上好阅读课,也就成了我们广大基层教师研究的重点。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老师曾经:“小学生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阅读。”那么一个儿童在他初学语文的起始阶段,怎样帮助他们学习阅读呢?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特点采取以下操作进行。 一、教会孩子预习课文 新课程的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新规定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学会解放自己,但更应该充分指导孩子的自由空间。低段孩子自主预习的难度相当大,我们主要是依靠家长的参与,因为一、二年级的家长对孩子希望和热情是最理想的状态,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资源,一开始就召开家长会,明确预习指导的要求:1、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字,并用符号标出;2、借助拼音和字典认识生字;3、标出自然段序号,尽可能的多读几遍课文;4、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教师的检查则采用抽查,看家长是否签字。但现在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监管。面对此类学生,抱怨和放弃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自己,住得比较近的孩子可以一起预习,相互监督,教师则重点帮扶不主动的学生。同时教师要适时教会学生查字典,这样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就这样长期坚持,到一定的时间,我们所面临的预习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教师自己也相对轻松一些。 二、指导孩子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就阅读教学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强调了朗读教学。这是学习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才能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不断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应按照以下三个不同层面的要求帮助学生学习阅读。1、借助于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3、在正确、流利基础上再有感情朗读 因面向的是低年级学生,教师在这三个层面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每一个环节都要交代明白,阅读落实。例: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不会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你们已经能正确读课文了,现在提一个新要求,把课文的每句话读通顺,读流畅。 ●同学们真行,把课文读得那么正确、流利,下面提个更高的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这样一步一步要求清楚,朗读的三个层面才得以实施、落实。长期坚持下去,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有助于思想情感的熏陶,有助于学生对篇章样式的积累。 三、帮助孩子不断加深阅读中的感受和体验 书是读懂,而不是讲懂的。同一本书,不同的人其感受与体验是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又离不开读文的。前面提到三个层面阅读,要在不同层面的阅读中,不断地帮助学生提升对阅读认识的水平,就要注意: (一)、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新教材所选的课文为我们展现了很多优美的意境,课文中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这些都必须经过学生反复朗读、吟诵、想象才能理解和感受。

比较小学语文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

比较小学语文各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 词语结合上下文和生 活实际了解词语 的意思,借助读 物中的图画阅 读。 能联系上下文理 解词语的意思, 借助字典、词典和 生活积累,理解生 词的意义。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 的意义,能联系上下 文和自己的积累,推 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 意思,辨别词语的感 情色彩,体会其表达 效果。 朗读学习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有感 情地朗读课文。 用普通话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默读学习默读。学会默读。(做到 不出声,不指读) 快速默读。(每分钟不 少于300字,把握文 章要义) 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 不同语气。 体会句号与逗号 的不同用法,了解 冒号、引号的一般 用法。 体会顿号与逗号、分 号与句号的不同用 法。 积累积累自己喜欢的 成语和格言警 句。 积累课文中的优 美词语、精彩句 段,以及在课外阅

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诵读儿歌、童谣 和浅近的故事, 展开想象,获得 初步的情感体 验,感受语言的 优美。背诵优秀 诗文50篇(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 意在诵读过程中 体验情感,展开想 象,领悟内容。背 诵优秀诗文50篇 (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 通过诗文的声调、节 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 和情感。背诵优秀诗 文60篇(段)。 课内阅读向往美好的情 景,关心自然和 生命,对感兴趣 的人物和事件有 自己的感受和想 法,并乐于与人 交流。 能初步把握文章 主要内容,体会文 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能对课文中不 理解的地方提出 疑问。能复述叙事 性作品的大意,初 步感受作品中生 动的形象和优美 的语言,关心作品 中人物的命运和 喜怒哀乐,与他人 交流自己的阅读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 序,体会作者的思想 感情,初步领悟文章 基本的表达方法。在 交流和讨论中,敢于 提出自己的看法,作 出自己的判断。阅读 叙事性作品,了解事 件梗概,能简单描述 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景、人物、细节,说 出自己的喜欢、憎恶、 崇敬、向往、同情等

学校教育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学校教育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改十几年来,伴随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由传统的教育转变为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下面我结合我校实际就学校教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观念的变革 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是前提,理念关系到教学,过去我们的教学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认为“学习是反映的强化”,受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因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就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理解为“讲”、“练”“考”,今天在反思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下,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的重要教学观念,这一观点是基于情景认知和情景学习,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意义学习和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这样的理念要求教师把教育的关注点从教学转向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着力于学生学习中的知识建构。这样课程与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线性的连续过程,成为一个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变革过程,如今的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是把教的过程转到学的过程上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主体。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流动,是一种单向注入式的,缺乏双向互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就是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

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转变为终身教育;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让绿色成为学校的底色”的办学理念,制定了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了“打造绿色教育特色学校为目标”的工作思路,以“绿色、规范、质量、品牌”为主题词,抓实言和行两大教育主线,“言”:语言的熏陶,“行”:行为的感染。进一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全面提升绿色教育内涵,凸显绿色教育特色,打造绿色生态校园。着力和谐团队培养,致力绿色课堂研究,协力学校特色发展,聚力校园文化建设。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让每一位教师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家长收获希望。 二、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学习方式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行为、情感以及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其中学生的行为方式是载体,而认知和情感因素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机的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结果和目的。 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忽视了发现和探究的价值,窒息了学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先学后教”教案

识字一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识1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去看它的美丽景色吧,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大声地说出笔画名称(板题)并口述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会认识13个生字。 本节课咱们要通过4场比赛来达到学习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一)先学 首先,咱们来进行第一场比赛,比读课文,看谁的课文字音读得最准确(请大家注意自己的读书姿势) 生自由读课文 (二)后教 1、指名读并及时地纠正错音 Chūn sū zhēnɡ r?ng 春苏争融 2、齐读易错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认字) (一)先学 课文字音读得这么准了,那咱们开始进行第二场比赛比识记生字,看谁能把课文中的12个生字记得又快又牢。 生用卡片自由记忆,不会读的字可以借助卡片后面的拼音。 (二)后教 1、同桌用卡片互查 2、指名读 3、同桌互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4、师用卡片检测 万——方复(复习)(重复)(复苏)鸣——口+鸟 柳(柳树)(杨柳)歌——哥+欠(歌曲)(唱歌) 冰——冫+水泉——白+水百——白+一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要求流利)

现在再来读课文,看谁的课文读得最流利 (一)先学 1、生自由读 (二)后教 2、指名读 3、齐读 五、小拓展:你能再说一些关于春天的四字词语吗? 1、指名说 2、师出示词语 春暖花开冬去春来春意盎然大地回春 3、生自由读 4、指名读 六、布置作业 熟记本课生字 七、板书设计 识字一 复柳歌舞齐争鸣 八、教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会写5个生字; 2、会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来学习识字一,请大家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口述目标:1、会写5个生字;2、会背诵课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背诵课文) 现在开始背诵课文,看谁能够背得又准又快。 (一)先学 1、生自由背 2、同桌互背 (二)后教 3、男女赛背 4、指名背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学习会写字) 现在咱们看谁的字写得端正,规范而且还要比比谁的握笔姿势最正确,写的字最端正。 (一)先学 1、生观察写字的结构,位置并说出笔顺、笔画。 2、描红、练写 3、指名上台写 (二) 后教

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1]

小学语文三个学段把握的教学重点 一、低段教学的重点是: 1、在语言环境中指导识字、理解词语。(生字的指导与词语的理解) 2、重在指导朗读,培养语感,而不要把功夫下在分析理解文章的内容上。(分析、理解就拔高要求了。) 3、在读书中识字,在识字中读书。水乳交融,融为一体。达到正确、流利。 4、识字、写字分配在两课时完成。每节课留足至少五分钟时间写字上抄本。 (一课时完成识字任务的教师是在误人子弟。腾出时间在第二课时空讲空说的教师是拔高到中段教学。) 4、二年级能自由地写一、二句话或几句话。 二、中段教学的重点是: 1、继续巩固识字成果,理解词语。(传承低段的基础知识) 2、以段的训练为重点,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习得构段方式。 3、在朗读中重点指导“有感情”。初步培养想象与联想的意境效果。(读一段文,展一幅画,悟一段情。) 4、在读写迁移、习得构段方式中,三年级能写好一个段(落)的文章。四年级能写好文章的主要(重点)内容。

5、四年级(下)渗透暗示分段。 三、高段教学的重点: 1、延续中段教学的基础知识。第一课时,整体感知后(学习分段、学习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不要一入文就学习生字、理解词义等中段的套路。)直奔重点段落,进行“立体教学”。第二课时同样按照第一课时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2、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为重点,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为难点,在理解、感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中揣摩(揣摩表达顺序)、领悟(领悟表达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体会感情与揣摩、领悟表达方法)一定要水乳交融、融为一体。 3、学生朗读以指导精读为主,不要面面俱到;思考问题以默读为主,一般不采用朗读。 4、学生在迁移读写中,学会完整而有序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好写人或记事的文体。 5、设计主问题教学,一以贯之。不要出现课堂教学“三碎”现象。(读得碎、问得碎、讲得碎) 四、这样看来,三个学段的重点可提炼为以下重点: 低段——1识字、写字;2理解词语的意思。 中段——1段的训练;2理解主要内容。 高段——1体会思想感情;2、揣摩、领悟方法。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目标

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目标(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316048207.html, 教育信息化助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作者:蔡强 来源:《天津教育·上》2019年第08期 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原动力。在“十二五”期间的“三通两平台”建设中,天津市北辰区搭建起服务于教育管理和教学应用的信息化环境,100%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全体中小学教师“一人一空间”,所有中小学生加入班级空间。“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在做好保障机制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措施,并在信息技术如何助力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上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通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交互式电子白板引入课堂,丰富了师生、生生的互动,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电子书包”资源丰富且随时可用,游戏化学习让学生获得即时反馈,在线评价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情,学生互动促进同伴激励,随时记录学习轨迹让学习更加个性化……总之,这一工具让课堂学习活动更加自主,使学习活动向课堂以外的时间、空间拓展,实现了真正意义的泛在学习。 一、实践研究的主要做法 (一)以校本研修为基础,问题引领,组建团队,制订计划,培训先行 以北辰区模范小学为例,该校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于2015年成立了由主管副校长、主任和学科教师组成的“电子书包”研究团队,并按学科分为语文、数学、英语3个小组,明确各小组负责人。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每学期确定内容专题,尤其在教材的内容重构上做文章;确定研究时间,将每周二确定为小组研讨时间,每周四为试验教师上观摩课时间。这样安排,有效地增强了“电子书包”研究活动的目的性。研讨后再上课,教师有了指引,目标更加明确,使“电子书包”研究活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启动之初的有关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采用读书自学、笔记交流和专家辅导等形式,开展信息化教学、学习心理学等理论学习;产品设备的功能使用介绍等。在实践过程中,培训、实践、研讨、反思是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使研究团队从认识上对研究的目的、意义不断提高,对方法、手段的运用越来越熟练。 (二)以课堂实践为重点,实施重点课例观摩研讨与常态应用并行 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目的在于改变教学方式,进而促进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教学无疑是学习发生的主要场所,因而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场景。在先后参与到实践研究中的有关中小学中,都是从课堂教学入手,有的是在校内学科组开展研究,有的是邀请学科教研员、骨干

小学语文各学段的学情分析

总特征: 1.感知觉的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 2.注意力不够稳定,不易持久。 3.机械记忆占优势,擅长具体形象的记忆。 4.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5.情感易外露,日渐具有社会性。 6.意志薄弱,自制力较差。 7.自我意识发展较明显。 一年级: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第一,有语文学习基础,虽然学习的不多但较为正确,能顺利适应学习;第二,几乎没有学习过语文,基础较弱;第三,有语文学习基础,但之前的学习内容不规范,对初期的语文学习影响较大。第四,能认较简单的汉字,但知识迁移较弱。在词中能够认识汉字,但换成其他词明显较难分辨。 表达方面:1.学生具备了听说的基本能力。2.学生说话无条理,句子不完成。4.部分学生属于“倾诉型”,喜欢表达,也喜欢让别人听他发言,但难于成为“倾听型”表现为课堂不认真听取同学发言,随意打断老师的话,同学发言时注意力不集中,随意说话。 教情分析: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积累习惯、迁移习惯,切实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充分发挥书写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把朗读作为学习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课文人物的思想感情、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还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积累习惯。为了让学生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词、好句摘抄下来,并利用早读时间互相交流、反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尽力为学生创设交际的情境,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容易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体验,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二年级后,在识字方面突破识记的难关,孩子们记字的速度加快,但由于识字量加大,同音字混淆有时会出现。孩子们主动识字的愿望非常强烈,已基本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孩子们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部分孩子愿意与人交流的意识,认真听别人讲话,能听懂主要内容,能主动与别人交谈,讲述简短的故事和见闻。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语句较连贯。但是也有极少数学困生学习态度差,基础差,需要重点加以训练。 1、识字: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识记字的基本笔画、笔顺和偏旁部首。但是,由于识字量的不断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现,学生经常会出现混淆,识字的准确性不够。 2、阅读:通过阅读,学生们都有了简单的句型概念,认识了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知道阅读课文时要做到: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想。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课文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到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但是由于一些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加之本身拼读又不熟练,因此朗读时不连贯、读破句,没有自己的感悟等现象也较为严重。

小学语文学段目标与内容

学段目标与内容 识字与写字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第二阶段(3-4年级)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御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三学段(5-6年级) (1)有较强的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 第一学段(1-2年级)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想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境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文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第二学段(3-4年级)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任务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面对新课程、新课标,就要有新教法、新学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活动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说:一个学生两只手,两个学生几只手?学生很快的计算出来。我又问:五个学生呢?十五个呢?学生用加法计算就慢多了,我说:我用乘法很快就能算出,学生一听有好方法,就催我快点说出来。这样,就让学生产生了自主学习的愿望。

二、学以致用,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 新课程提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面积一知识后,我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面积,算一算铺某种型号的地板砖需要几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师生共同探讨,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