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改革的调查报告

高考改革的调查报告

高考改革的调查报告
高考改革的调查报告

高考改革的调查报告

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高考或许就是改变自己命运的一次人生考试,或许就是自己走向人生成功第一步的考试,或许就是自己为理想拼搏奋斗的一次考试。太多的或许让高考承载了高考学生过于沉重的负担与梦想。高考作为人生的转折点,意义非凡。因此高考一直是中国教育的热点问题。本次调查是采用采访形式,采访河北省某高中不同年级100名高中生。

一、调查计划

调查方法及内容:采访了解、讨论三个问题。

问题一:高考文理是否应该分科?问题二:高考对每一个人是否公平?

问题三:考生对于高考改革方案及未来动向看法。调查地点:河北省某高中

样本数量:100份

接受调查人结构:年级结构:高一占30%,高二占30%,高三占40% 性别结构:男生与女生各占5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高考文理是否应该分科高中阶段一般在高二进行分科,分科后,文科生便不再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理科生不再学政治、历史和地理。调查显示,赞成保留文理分科的占53%,希望取消文理分科的占到47%,赞成保留文理

分科的学生普遍认为一旦取消文理分科,学生将面临着9科以上的学习任务,文理分科时6门功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累得要命,再增加3门,学生肯定吃不消,增加的

内容学生肯定无法消化。希望取消文理分科的学生普遍认为文理分科会严重导致偏科降低了综合素质,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高考对每一个人是否公平?

“裸分状元”还是“加分状元”的争论一直是高考后的热门争议话题,一些省市相当一部分的高考状元靠加分“夺魁”,加剧了人们对高考公平性的质疑。在调查中,很多学生认为高考各种加分政策很不公平。此外,资源分布不均,京津沪轻轻松松80%多、90%多的

升学率,而很多地方学生经过每天至少12小时的奋斗拼杀也只有20%多、30%多的升学率的现状也让很多学生觉得高考不公。在调查中,某些同学还提到考试作弊的行为让其感觉不公平。但仍然有少部分学生认为高考是公平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基于这点,部分学生认为高考还是公平的,高考给每一个人一次转变的机会。(三)考生对于高考改革方案及未来动向看法?

对于自己当前的学习状态,主动按兴趣学习的仅占三分之一,一半同学靠的是责任,当然也有部分同学是完全按照个人喜好行事,有点不对自身未来负责。应试教育的功利性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报告范本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的调查 报告范本 指导老师:张建南 小组组长:王秀娟 小组组员:洪鑫张丽萍吴惠婷陈月燕吴茜娟 问题提出: 改革开放是一次伟大的决策,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决策。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贯彻改革开放的方针,我国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具有跨时代进程的政策,使我们的国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也是一场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如何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国策?这三十年来,珠海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我们小组讨论时: 提出设想: 通过本次小组同学之间的对红旗的调查研究以及研究性学习报告成果交流,使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质疑能力及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最终方案: 分工查阅网络及书籍资料、以及红旗镇的实地调查,从而整理出相关材料,写一篇有关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

变化的报告。 红旗镇的新楼(实地调查): 研究步骤: 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实地调查——总结展示成果——反复修改——得出结论。 组员分工任务负责: 1: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及经验(陈月燕)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吴茜娟) 3:珠海改革开放30周年政治、经济大事件 ( 联系珠海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吴惠婷) 4:负责照片的处理(张丽萍) 5:资料整理和组合,与各组员交流和反馈。 (王秀娟) 6:后期修改,负责上交作业和反馈老师的建议。 (洪鑫) 成果展示: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持续高速发展了30年。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以11%的年增长率高速度持续维持30年,中国是一个奇迹。以西方工业化发展道路在看,会出现经济循环,中国好像打破了此经济循环的命运,一直持续发展且没有减慢的迹象。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下面XX 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关于教育改革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

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同理,我们高校也要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来把控最后一关。我认为最后这一关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还可以鞭策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温习原先知识。最后一关可以説很关键。我建议以综合性论文加三个月实践体会和感受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就要做这事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偏爱在本专业的范围内进行自由研究(论文必需有水平,对某个行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题目自拟。这样可以发掘人才在同一专业领域的多样性,也可以为就业的方向提供依据。综合素质高的可以报送研究生,合格优良者可以调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关于改革实施情况的调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 新课程是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众多的学者、专家、行政人员、教科研人员、校长与教师代表以及部分社会人士持续对话的过程中产生的,也是在处理国际化与本土化、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中产生的。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一个高节奏、高科技、高竞争的社会,教育只有着眼于未来,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对此,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就特别强调,课程既要实现儿童的“认知”与“情意”的整合,还要实现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与文化发展的整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超越现行的“学科”课程典范,实现课程典范的重构。 1、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评价体系的改革等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它不只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而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即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点:一是新课程规定了未来国民素质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二是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育人为本,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三是突破学科中心,基于“四基”选择课程知识,体现了面向全体,切实关怀每一个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四是建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六是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合理设置课程门类和课时

高中新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一

高中新课程改革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在新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三周之后,我们做了这次调查,目的是为了及早发现课改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了解课改进程对师生带来的有益的影响,收集学生的良好建议,调整步伐,增强信心,鼓足干劲,走好课改之路。 二、调查基本情况 发出问卷862份,收回问卷786份。问卷回收率91.18%。 三、问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学生对我校课改实施情况的总体感觉和评价感到非常满意的占15.6%,表示满意的占54.1%,认为一般的占27.8%,觉得不满意的占2.3%。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课改实施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满意。新一轮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为了新高一能够平稳地进入课改,整个暑假,大部分行政领导都放弃了休息时间,策划制定各种管理方案。所有新高一的教师都接受了市级校级课改培训,并在开学之初,还对所有学生进行课改培训,自上而下地传达了课改精神。开学以来,师生们则积极地投入到课改之中。81.3%的同学表示自己会积极、主动适应课改要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二)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情况 新课改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体现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并重;既要重视预设目标,又要重视可能出现的非预设目标。学生认为科任教师做得很好的,占30.6%,良好的占53.6%,认为一般的占15.2%,觉得不满意的占0.5%。经过新课程改革,认为教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变化,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占23.9%,有非常大变化,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占11.1%,有较大变化,以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57.1%,有非常大变化,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主8.0%。对教师新课程教学,学生表示很满意的占14.7%,满意的占58.1%,认为一般的占25.5%,不满意的占1.4%。 以上结果表明,老师们都已经积极地投身到课改实验中去,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在课堂上渗透现代教育新理念。老师们清楚地知道,此次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调整、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改变,无不渗透着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如果没有对新课程理念的透彻理解,很难把握好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改变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也看到,还有近三层的学生认为课堂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新课程改革下,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新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是师生共建新知识的过程。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三)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情况 新课改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后,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很明显的占12.7%,较明显的占49.4%,不明显的占33.7%,认为自己的学习方式没有变化的占4.2%。 新课改在教学的组织上,应尽可能多地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加强合作与交流。学生能经常、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占23.6%,偶尔提问或讨论的占54.95,还不习惯的占17.2%,不敢提问的占4. 3%。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转变了学习方式,但是,能主动提问,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还是占少数,这个结果表明,我们老师引导得还不够。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关于高考改革的研究学习报告

关于高考制度改革的研究学习报告 ---296班荆成蹊为了解群众对目前高考制度的态度,同时提高自身研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我们通过对身边老师、家长、同学进行采访调查的形式,对高考制度改革做了一点小小的研究和思考。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高考,对于一个18岁的青年人来说,既是对12年寒窗苦读的终极检验,也是走向广阔的成人世界的第一个重要阶梯,或许更是人生的转折点。高考,不仅凝结了莘莘学子的辛勤汗水,更聚集了多少个家庭的期待和希望。因此高考一直是中国教育的热点问题,吸引着民众广泛关注的目光。调查结果显示,大家普遍对当前高考制度表达了认同和理解,80%的被采访对象对教育部新近推出的高考制度改革方案予以了充分肯定。但认为作为一项几乎影响全国每一个人的重要制度,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针对调查了解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认为教育主管部门更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不断做好高考制度改革。 1、长期以来,地域间的不平等已广为人们诟病,京津沪等地区的录取比例甚至超出某些地区的数倍,导致高考移民、户口买卖等问题愈演愈烈,建议改进资源调配手段,适度缩小地域间过大的录取比例差距。 2、一次性考试往往存在很强的偶然性,尤其不能反映学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建议对个别考试科目尝试采取多次化的考试方法,并可

以适度参考综合评价成绩。 3、高考作为最受人瞩目的考试,公平公正是最重要的原则。建议推广和完善考生诚信档案系统,对各种类型的作弊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保证考试的程序正义和结果公正。 4、此外,对于高考录取专业,由于高中阶段许多学生对专业内容和方向仍缺乏足够的认识,建议大学录取专业中增加综合专业的人数比例,以利于学生再深入学习大学课程后,更好地做好专业选择。 同时,作为学生,我们既要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更要知道它并不是决定人生道路的唯一标准。所以在积极争取最佳成绩的同时,更应该做到:一方面树立诚信理念,不以任何形式作弊;另一方面,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努力增加知识,开拓视野,全方位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2020-04-18 调研报告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之间的差异。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

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建构知识、寓学于实践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如林召凯老师在讲授《幻灯片的制作》时,通过“展示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想去做的冲动,于是老师做出简单的“讲解演示”后,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 师生角色的.变换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知识不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更多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自己获得的。老师的使命应该是:一个热情的“指导者”,一个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最有益、最有力的“教学工具”,一个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强有利的“引导者”。如在学习《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初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上网查找资料的能力,第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硬件的组成,包括名称、生产厂商、图片、作用等以表格的形式保存下来,发到教师的邮箱里,第二课时让学生观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的视频,并当场拆开主机让学生观看,第三课时让学生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并进行质疑讨论,我在一旁进行指导,效果相当不错。 4、上课实行网络教学,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独特优越性。因为网络教学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管理学科知识和各种教学信息,目前在Internet 上按这种方式组织建构的知识库、信息库浩如烟海,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即促进学生关于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是非常有利的,也是其他的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二、存在的问题: 1.分组、分层教学实施的不够好,各环节的落实不到位。 2.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往往是被动地按照教师要求的步骤操作、练习。 3.课时少,时间短,对上机实验遇到的问题很难一一解答。 4.重点和难点有时把握不准。 5.教师授课不够精练。三、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1.利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课堂设计适当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深度,只有深度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潜能。 2.利用好“学案”。让学生通过“学案”引领他们自主的学习。 3.可采用基于网站式的教学,进行资源共享,便于师生交流,同时可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作品展示的平台,激

2019年新高考分析报告

2019年新高考分析报告 一、推进历程:预计于2022年全部省份完成改革 (3) 二、成绩构成:语数外+3门选择性考试+学业水平合格考 (4) 三、选科:“3+3”转为“3+1+2”,本科专业高度挂钩 (7) 四、赋分:取消细分评价等级,采用大等级按比例赋分 (8) 五、影响:利好教育信息化,K12培训侧重点有所调整 (9)

2019年8省市启动高考综合改革,预计2022年全部省份完成改革。2010年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拉开新高考改革序幕,2014年9月《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实施意见出台。14年、17年前两批试点省份开展,19年新增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省市,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推迟第三批及原定第四批省份预计将于2022年实行新高考。 评价体系: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北京新高考改革明确提出“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思想品德、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社会实践将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体现的是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的方向,虽然短期难以大范围执行,但素质教育已成为长期评级趋势。新高考改革下,除语数外为原始分外,选择性考试采用等级赋分制。第三批省份取消细分评价等级,采用大等级按比例赋分。 成绩构成:“3+3”转为“3+1+2”,本科专业高度挂钩。2018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的通知,允许高校指定1-3门必考科目。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 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 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除上海、西藏为660分满分,其他省份满分为750 分。第三批新高考选科模式不再延续之前的“6选3”,将物理和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即“3+1+2”。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新课程改革中教材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前言 近年来,课程改革悄然兴起,更加人性化的课程改革无疑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更加注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师范生的我们,关注课改的发展趋势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好的组织安排教学,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改革后,合适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手段,教材的好坏关系到教师能否根据教材信息很好的去教授学生知识,扩展他们的兴趣与爱好。新课改教材和原来教材相比,要有鲜明的特色,要更加符合时代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调查对象 此调查报告对新课改教材中的某一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对教材整体信息特点进行挖掘,角度选取为人教A、B两版三角函数这一章节。在这一章节中,对章节安排顺序,章节题目设置结构上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方法 对教材进行细致阅读分析,能过比较自己以前所学的知识构架,分析比较新课程教材的不同之处。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新课改教材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调查内容 以往的数学教材由于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造成内容偏多、偏难,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重。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就经常有这样的苦恼,由于学的东西太多,重点不突出,往往要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进行机械式的记忆,完全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兴趣爱好的培养与扩展,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材做了一定的精简,并增加了新的内容,但有些知识的难度还没有降下来,符合时代的内容也没有得到完善。随着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现在新教材按照了新课标的“人人都学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的要求,精心选取了作为数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和必备的知识,对一些

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5690-91 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教育改革调查研究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

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

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调研报告

高考改革实施方案调研报告 今天我们在这里给各位亲推荐一些欢迎各位亲围观参考,想了解更多,欢迎来到。 1、确定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年份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我认为我省作为一个高考大省,考生人数众多,每年的各批 次录取分数线在全国都属于上游层次。影响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年 份的因素我认为有:一是高考改革方案的提出与我省教育现状是否相符;二是大学录取政策的调整是否及时匹配;三是试点省份咼考综合改革是否成功,社会是否认可。四是考试科目的设置是否简单可行,高中学校的可操作性如何。 2、咼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选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是否 可行?如可行,两次考试分别安排在什么时间合适? 学考选考科目参加两次考试可行,一方面多一次机会,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引起重视。两次考试的时间,分别在4月和10 月进行,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 3、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在高考录取中的使用: (1)如何设置选考科目等次?各等次的比例和分差如何划分?依据是什么? 选考科目等次以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

比例确定等级,例如可以细化为A+、A B+、B、B-、C+、C、C-、

D+、D E共11 级,分别占5%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5% 其中,A+为满分100分,相邻两级之间的 分差均为3分。等次细化以后也可以体现出学生成绩的高低,以3分为一个分差也可以体现出区分度。 (2)如何确定选考科目成绩占高考总成绩的权重(即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总成绩的分值为多少)? 选考科目以选择3门为例,我认为每一门满分定为100分,高考成绩总分为750分。 (3)如何确定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有效期? 学考成绩可以以两年为有效期。 4、高考录取批次和录取模式(如:“专业+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改革对高中教学的影响。 高考录取批次和录取模式的改革对高中教学会产生很多影 响,如走班制的实施,选考科目的选择和班级的设置,三年一体化如何实施,对于语数外和选考科目的时间如何分配,考试时间如何选择,教师如何调配等问题都要经过深思熟虑。 5、如何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有效引导中小学全面推 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录取时的参考作用。 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Research Report on education reform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 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 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 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 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 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 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 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对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质量检查,淘汰不合格的产品。同理,我们高校也要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来把控最后一关。我认为最后这一关如果把控得很好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选拔最优秀的人才,还可以鞭策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温习原先知识。最后一关可以説很关键。我建议以综合性论文加三个月实践体会和感受的形式来进行考核(在大四下半期

报告:新课程改革报告

新课程改革报告 本课题研究拟在三年内完成,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7月 1.进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的学习,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辅导,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课改的转轨,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写出学习心的,并举行校际间的交流,推行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上岗待证制,对优秀参与者颁发优秀学员证。 2.对“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推广新教材──青岛市初中语文“大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召开局属中学部分校长会议.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会议.青岛市语文中心组会议.郊市区语文教研员会议.青岛市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会议,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及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子课题的分析,同时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实验与研究之中。各个学校课题组要选择本学校的研究子课题,写出本学校的实验与研究计划,并确立具体实验步骤。 4.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考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的分析,进行全市的大集各,各区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研究新教材编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 6.由各实验学校定期出示研究课,各区片教研网络每学期出示3节研究课,青岛市课题组每学期出示5节研究课。 7.各实验学校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各区片教研网络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区片研讨,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市课题组。 8.学期终了课题组汇总全市实验与研究情况做出实验总结,各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好总结与课后记,每学期要有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举行由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听取各校的研究情况的汇报。做好课题实验与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规范,便于上级领导检查。青岛市课题组定期向课程教材研究所通报情况,并上报阶段性实验报告。 10.完成《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第七册.第八册语文教材教学光盘的制作,计划每个单元选一篇课文,由教研员分析教材,由课题组教师出示研究课,再由教研员评课。 第二阶段:2002年9月──2003年7月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调查报告 高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四川彭州中学高二学生。 调查方法:1、观察;2、问卷调查。 调查步骤:1、观察,发现问题。 2、制作问卷。 3、学生作答。 4、问卷反馈。 5、归纳总结。 调查报告内容: 在将近两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很多,开展活动时发现了学生的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中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不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以自我为中心,而对集体的活动关注程度不够,所以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现从几个方面作总结如下:第一、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很强。 现在的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到长辈的宠爱,在整个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这就导致之类独生子女从小就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周围的人都得为自己服务。当这样的孩子走出家庭,进入学校、班级这样的集体后,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思想中一时还形不成集体主义观念。

在办公室中经常听到学生与老师的谈话,谈话中学生多数是在讲:“我是怎样的”、“我想怎么做”等类似的语句;发现老师及同学的不对时,很多学生也是在强调自己的优点;在接受调查的同学中,半数以上对班级、学校的事物了解不够。 第二、中学生合作意识不够。 在班级开展活动时,为了完整得更好,常把活动分成几个板块,让学生分工完成。但分工后学生多数就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务,而没有与其他同学合作,把任务完成得更好。被调查的学生中,多数认为类似的情况是因为当时没有想到合作。 第三、人为集体哦荣辱与己无关。 在升国旗、唱国歌的庄严的氛围中,学生多数都认为是应该的,认为爱国是每一个学生都义不容辞的事情。但问及学校、班级等集体荣誉问题时,学生了解不够多,也表示平时不关心。 第四、活动多局限在小范围内。 学生喜欢自己所在的小团体,同一个小组或同一个宿舍的,只要有点共同的语言,就三五成群在一起活动,但长期观察发现,学生的活动多数局限在他(她)们自己设定的小团体内,而与其它集体联系比较少。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222-59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教育改革调研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 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修改和使用。 教育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尊重和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规律,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更要培养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才能实现“人才纷涌而出,学术百花齐放,大师引领变革。”的局面。 实现教育的公平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能读书,都能享受高等教育和优质教育,并且在就业方面没有任何用人单位的限制和歧视,在继续教育和学历教育以及国家组织的大型特种考试上都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所谓个性发展特点规律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偏爱,特性,优势,特长,长处,缺点,短处等。独立思索的创新能力和胆识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灵魂和源泉。我们国家和民族就需要这种人才,这种

大师人物绝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的悲剧产物,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大众化人才,他是什么?他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教育改革这个词很早就是一个热门的争议词和讨论词。从新中国成立到现代,教育改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突破。也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科学界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我们活得更有尊严了。但是大人物并非大师,而大师是引领时代,变革时代,站在科研最前沿的领军者和开拓者。 钱老走之前给温总理説:“我们总培养不出大师级的人物”。这句话的本质就是在提醒我们——原先的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已经脱节了,教育应该改革了。而改革的本质是什么?那就是创新+学习+借鉴。对此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建立国家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委员会。 大学就好比生产企业,学生就好比原材料,只有加工才能变为合格产品,但是企业在最后一关对质量把控得很好,一般的企业都要建立质检岗位,也就是

新课程改革报告

新课程改革报告 本课题研究拟在三年内完成,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9月──2002年7月 1.进行新课程改革.新教育理念的学习,举行专题讲座,进行学习辅导,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新课改的转轨,要求每位参与实验的教师写出学习心的,并举行校际间的交流,推行参与培训的教师实行上岗待证制,对优秀参与者颁发优秀学员证。 2.对“学习新教材.研究新教材.推广新教材──青岛市初中语文“大阅读”的实验与研究”课题进行论证。召开局属中学部分校长会议.分管教学教导主任会议.青岛市语文中心组会议.郊市区语文教研员会议.青岛市青年骨干培训班成员会议,对本课题进行论证。 3.对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学校领导及全体参与课题研究的语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课题组成员要进行子课题的分析,同时要求全体实验教师端正态度,高度重视,自觉参与实验与研究之中。各个学校课题组要选择本学校的研究子课题,写出本学校的实验与研究计划,并确立具体实验步骤。

4.组织全市语文教师学习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在此基础上进行《语文课程标准》的考试,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5.课题组每月进行一次《实验教材(人教社版)》的分析,进行全市的大集各,各区片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以研究新教材编写与《语文课程标准》的关系,研究新教材的“课前提示”与课后的“研讨与练习”对阅读的启发作用,研究阅读教学的规律。 6.由各实验学校定期出示研究课,各区片教研网络每学期出示3节研究课,青岛市课题组每学期出示5节研究课。 7.各实验学校每学期写出阶段性总结,各区片教研网络针对课题研究进行区片研讨,写出阶段性总结,上报市课题组。 8.学期终了课题组汇总全市实验与研究情况做出实验总结,各学校与每位实验教师整理好总结与课后记,每学期要有相应的课题研究论文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 9.举行由各校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教改骨干教师参加课题研究交流会,听取各校的研究情况的汇报。做好课题实验与研究材料的整理与建档工作,档案工作要规范,便于上级领导检查。青岛市课题组定期向课程教材研究所通报情况,并上报阶段性实验报告。

关于高考改革态度调查报告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心理学院高考改革态度调查报告 题目:高考改革态度 学院:教育学部 专业班级:心理学院 2015 年 5 月2日

高考改革态度调查报告 高考对于考生来说可能意味着改变一生的一次重大转机,大多数考生和家长都重视高考。不仅仅因为高考是对数年学业成绩的总结,更因为高考承载了考生对未来的梦想与规划。所以高考一直是我国的教育热点问题。但是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政策引起了社会不同层级的反映,于是针对社会各个层级对于高考改革的不同态度,采用访谈的形式展开此次调查,采访不同年级高中生和不同年级的任课教师以及学校领导等。获得调查样本总共100份,有效采访记录92份。 一、调查计划 调查方法及内容:访谈并讨论三个问题。 问题一:怎样看待文理不分科? 问题二: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是不是公平? 问题三:“两根据、一参考”真的能减轻学生的应 试压力吗? 调查地点:不定 样本数量:100人 接受访谈人结构: 年级结构:高一占20%,高二占30%,高三占50% 性别结构:男生与女生各占50% 职务结构:学生占60%,学生家长、学校老师、领导等占40%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怎样看待文理不分科 以往高中阶段一般在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之后进行分科,分科后,文科生便不再学习物理、化学和生物,理科生不再学政治、历史和地理。

赞成新改革的占,普遍认为以往的文理分科导致学生严重偏科,降低了综合素质,思维狭窄,没有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希望取消文理分科。高三在校生认为文理分家事实上严重影响结题思路,理性与感性分道扬镳的思维模式不能全面理解问题,结题没有创新,总是继承延续前人总结的方法。目的也只是为了答案,几乎很少考虑问题本身的价值所在。家长认为文理不分科不仅让孩子了解更多,还为以后的就业拓宽发展空间。高三班主任觉得虽然老师学生家长都会增大压力,但一时的辛苦却能受用终身,提倡文理不分科。大二学生认为文理分科的结果严重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和发展,尤其体现在上公共课和社团问题处理上。高校老师认为基础知识面不宽广并不利于以后专业学习的定位和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其中,男生明显多于女生,高三以上层级的多与高三在校生。主要观点在于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不赞同新政策的占,认为学生将面临着9科以上的学习任务,不分科时的6门功课学习,已经让学生心身俱疲,再增加3门,不论从内容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让学生轻松地接受,事实上,不能真正消化的知识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三学生认为分科能减轻学习压力,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为以后的专业选择提供捷径。家长担心学生身体体质跟不上,影响知识接受效果,还担心心理承受能力。高三班主任老师担心学习的知识不系统,学的东西多却都只是了解皮毛,实用性不强,不利于培养发现问题的明确性与指向性,思维模式混乱不稳定。大二学生认为专业知识不扎实不利于研究,许多知识还需要重新强化学习。高校老师认为越早培养方向意识越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研究。主要观点在于建立发展捷径,减轻学习压力。(二)更多省份使用“全国卷”是不是公平 新的高考改革提出将有更多的省份使用“全国卷”,对此,广泛的声音认为不公平。大多数观点认为,“全国卷”应用于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而经济发展快速稳定的省份实行自省出题这样的模式比较好。首先,“全国卷”比地方卷简单,经济发展不快的地区相应的教育质量并不很高,两地学生在所受教育基准上就不平等。同时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众多高分考生之间,并不能明确的体现出能力上的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简易版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 告简易版 温馨提示:本报告文件应用在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 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 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 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 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 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 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们初中信息技术教研组进行了一些课堂 教学改革的具体实现措施和方法如下: 1、建立研究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拉近学生 之间的差异。

我们把所任教的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分成12小组一般一个小组有5个学生,相对有二位低层生,两位中层生和一位高层生。高层学生当组长,中低层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小组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教学任务都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学生所熟悉和感兴趣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真正为学生营造一个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报告

课程体系改革总结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在深化课程体系改革的过程中,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在专业教师、企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等共同参与下,以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为前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更新了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形成较为完善的项目课程体系,为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提供依据。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传统的以“学科本位”课程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的弊端,建立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瞄准职业岗位实际需要,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一定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的具体目标是: 第一,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体系重构的基础,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习得的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 第二,强化基本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训,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力。 第三,解决职业教育课程中长期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切实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第四,增加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项目化的课程体系,在整体上适应行业和社会对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

二、项目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 1.以项目结构的课程模式为主导。新的课程体系是以项目课程模式为主导,广泛吸取现有多种课程观之所长,考虑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为价值取向。项目课程模式主要体现在:①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努力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的束缚,按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需要来精减课程内容。②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农业生产项目为载体重组课程内容,重新整合课程内容。 2.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在改革旧课程体系、开发新课程体系时,我们强调课程的针对性,克服旧课程体系存在的内容太多、程度偏深、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弊病。课程内容紧扣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对应职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定位在果蔬花卉生产技术专业所覆盖的就业岗位,如果树生产工、蔬菜生产工、花卉生产工、植物保护员、农资营销员、物业绿化管理员等岗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能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各门项目课程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能力训练的范围比以往有所拓宽。 3.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改革同步推进。把项目课程体系改革与行动导向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进行,项目课程以一个个真实的农业生产项目整合工作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转变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工作任务完成的全过程,把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同以实践能力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