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旋挖钻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打印版)55938

旋挖钻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打印版)55938

旋挖钻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打印版)55938
旋挖钻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打印版)55938

旋挖钻孔灌注桩监理实施细则编制:

审批:

小星星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xxxxx广场项目监理部

二0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重难点分析

四、监理工作流程

五、质量监理控制措施

六、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监理措施

七、资料

一、工程概况

xxxx广场工程位于xxxxx,拟建工程地下室两层,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和独立基础相结合的形式,其中靠基坑北端为筏板基础,靠基坑南端为独立基础,开挖深度约为±0.000以下9.3m,地上局部5层裙楼商业及住宅和公寓,共27层。建筑物±0.00标高为163.200m。基坑顶地面标高约为163.00,基坑标高按153.90m考虑,开挖深度为9.4~20.9m;工期120天。

建设单位:xxxxx广场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xxx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xxxx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xxxx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地勘单位:xx土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二、工程技术要求

1、钻孔灌注技术要求:

①、桩基施工必须先进行试成孔,数量不少于2个,以便核对地质

资料,并且检查所选设备、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是否适宜。②、钻孔灌注桩施工时,要求桩底沉渣<100㎜,清孔后及时浇灌混

凝土,桩身混凝土强度C30。

③、钢筋笼加强箍、螺旋盘和主盘必须电焊连接,28以上钢筋宜

采用机械连接。

桩基设计参数

二.监理细则编写依据

1、国家及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

2、本工程监理合同、监理规划、施工合同及招投标文件;

3、工程桩施工图纸、技术说明、设计变更及地质勘探报告等;

4、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2-2007《钢筋焊接与验收规范》JGJ18-2003T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三、重难点分析:

干作业旋挖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流程:

注:干作业旋挖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素填土、粘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及风化岩层;

针对施工的程序监理工作应从如下方面进行控制:

1、审查桩基础图纸是桩基础工程施工的重要程序,是桩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基本依据,设计的桩基础施工图纸须经总设计单位的签证认及并加盖公章并经过图纸会审,确认后方可作为施工依据;

2、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和质量管理内容,对桩基础工程审查内容主要有: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验制度,施工技术企业标准、专业技术管理和专业工种岗位证书、施工资质和分包资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检验仪器设备等;

3、查看甲方提供的材料确认单;

4、钢筋笼的材质、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钢筋进场应具备钢材出厂质量证明书,并及时取样送检出具试验报告和钢筋试件的见证取样复试;

5、现场对旋挖机成孔后的验收:稳定液的制备、使用及管理,护筒的埋设,孔径孔深及清孔的检查确认;

6、现场巡视检查钢筋笼制作和安装、旋挖机挖孔作业过程、原材料保管和存放、验收过的钢筋笼存放和成品保护、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

7、旁站监理:

根据本工程专业特点,旁站部位是桩身混凝土的浇筑,旁站监理的工作内容是:

①检查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到岗及施工机械、材料准备情况;

②检查混凝土配合比和坍落度,见证取样混凝土试块;

③混凝土浇筑时是否执行施工方案以及过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旁站监理记录,与施工单位质检员共同签认后,做为监理控制依据保存。

四、监理工作流程

1、监理工作流程:

(1)施工组织、桩基施工方案

(监理审核) (2)进度计划(监理审批) (3)施工准备、原材料材质检验、施工设备、场地布置(监理检查) (4)劳力计划,实际投入量(监理检查) (5)桩位放线(监理验收 )——(6)挖孔护壁(监理检查、验收) (7)钢筋笼加工绑扎(监理检查、验收) (8)桩砼灌注(监理旁站)— (9)验收成果资料(监理审核验收) (10)成品质量检测(监理跟踪)。

2.、监理工作流程图

五、质量监理控制措施

1、审查施工单位的相关单位资质: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施工人员资质等文件;

2、审核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临时用电专项方案》、《施工应急救援预案》;

3、审查施工单位机械设备资质及特种作业人员资质等情况;

4、检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桩基施工图、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单及材料代用通知单等;

5、检查施工单位是否进行了技术交底,交底是否明白;并应把书面交底记录交监理工程师审核;

6、检查施工条件是否准备充分,人员、机具、材料等是否有能力执行并保证工期和质量目标,特别是安全保证措施是否到位;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且切实可行;

7、施工前,应督促施工单位准备好各种施工报验表格;检查验收记录表格等是否齐全,并符合报验和归档要求;

8、检查材料进场后的复检情况,施工单位填写《工程材料/构配件/ 设备进场报审表》,并应附有产品合格证及技术说明书和材质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由施工单位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的检验或试验报告,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准进场;监理工程师也可以组织进行复检或见证取样试验,作为施工控制依据;

9、对桩孔的测量、定位复核

9.1要求施工单位对甲方提供原始基准点的坐标、高程、等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

9.2必须仔细核对桩位的数量,桩孔中心线的偏差不得大于±10mm;桩顶标高由控制点引测相对标高±0.00m,根据自然地坪标高,算出实际挖孔深度;

9.3根据旋挖成孔灌注桩的专业特点,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质量预控计划。针对各施工环节易出现的质量通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做好中间验收工作;质量通病主要有孔底虚土、桩孔倾斜及桩顶位移偏差大、吊放钢筋笼及浇筑混凝土不当等;所以应做好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工作,控制点到来前施工单位应提前通知监理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验收,如果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不得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10、旋挖成孔灌注桩护筒应满足下列要求:

a 护筒宜选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板制作,护筒内径宜大于钻头直径200mm~300mm,钢护筒的直径误差应小于10mm。护筒下端宜设置刃脚。多节钢护筒连接宜采用焊接。焊接接头应满足强度、刚度、及防漏的要求,必要时可焊接加肋筋;

b 护筒的埋置深度,应穿过松散的透水层和软弱土层,在粘性土中不应小于1.5m,在软土和砂性土不应小于3.0m,或直接穿过软土和砂性土进入粘性土不应小于1.0m;

c 护筒埋设时,应确定钢护筒的中心位置。护筒的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mm,护筒倾斜度不得大于1%。护筒就位后,应在四周对称、均匀地回填粘土,并分层夯实,夯填时应防止护筒偏斜移位;

d 旋挖钻机埋设钢护筒时,应先采用稍大口径的钻头钻至预定位置,提出

钻头后,再用钻斗将钢护筒压入到预定深度;

11、钻孔过程监督:在每次钻孔前应该重新复核该桩位及标高,确保无误;旋挖钻机成孔应采用跳挖方式,钻斗倒出的渣土距桩孔口的最小距离应大于6m,并应及时清除外运。成孔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钻杆应保持垂直稳固,位置准确;

b 钻进速度应根据地层变化情况及时调整;

c 钻进过程中,应随时清理孔口积土,遇到地下水、塌孔、缩孔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应进行清孔,对孔口应予保护,并应做好记录。检查是否已经达到设计持力层以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施工中如果遇到地质变化,必须满足进入持力层1米及设计桩长,以保证达到设计承载力2200kN;

12、对钢筋笼制作及安装的检查

12.1 钢筋笼的材质、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

12.2 钢筋笼上部的第一道、第三道、第六道和最后一道加强筋与所有主筋焊牢,防止吊装变形;

12.3钢筋笼吊装前,在第一道和最后一道加强筋外侧用Φ16钢筋做成环形保

护层R=800㎜(外皮),用不少于6根Φ16钢筋与加强筋焊牢;中间部分的保护层控制采用反“U”形筋焊接,保证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每隔一道加强筋设4个且错开45度;

12.4 钢筋笼制作加工完后,按当日成孔数量做为一个检验批;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监理工程师按《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规定全数检查;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合格后,予以签认,施工单位应将验收合格的钢筋笼集中标识堆放,并做好成品保护;

12.5 钢筋笼吊装时应保持垂直度,严禁弯曲;采用汽车吊吊装,并有专人指挥;吊装下笼时要慢、稳,防止碰桩壁使钢筋笼变形或将土带入桩底;

12.6 钢筋笼制作安装由质量员检查合格后,向监理工程师报验,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并同意后,方可签批浇筑混凝土申请;如果验收不合格或未验收,不得同意浇筑混凝土;

12.7 焊接搭接长度,帮条焊接、搭接焊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3、检查导管的安装和使用

13.1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试压、不得漏水,并编号及自下而上标示每节长度。

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得大于孔深的0.5%,不宜大于10cm,试压的压力不

小于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

13.2施工人员应根据孔深合理配置导管,导管底口距离孔底应为30cm~50cm,并自下而上记录每节导管长度,导管应居中放置。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导管总长是否满足要求,距离孔底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

13.3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

14查验并旁站商砼浇筑:

14.1浇筑商砼前,施工单位应报验商砼的合格证及《混凝土浇筑申请》,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14.2灌注水下混凝土的首批需用量,须用大于2m3储料斗,保证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小于1m,混凝土的初灌量根据现场桩径实际尺寸及封底砼数量确定,灌注混凝土前对混凝土漏斗和导管洒水润湿;

14.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同步留置试块;试块组数根据设计和规范要求;即每颗桩应有2组试块并随时抽检材料计量和检测坍落度。;砼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应在砼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14.4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14.5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对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14.6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0.8~1.0m,凿除泛浆后必须保证暴露的桩顶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