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观性原则探疑

直观性原则探疑

直观性原则探疑
直观性原则探疑

直观性原则探疑

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学,对于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的中国教育有重大影响。这些影响并不都是消极的。例如,他的教学原则曾为中国的教师广泛熟悉并在教学中运用。这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有帮助的,至少是使教学活动走上了一个更为自觉的探索道路。

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解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和自觉性原则,称为五项原她。有些中国学者扩展为六项、七项甚至八项,但基本框架、基本内容还是那五条。

现在,我们仅就直观性原则作一点讨论,分析它的积极和消极的意义。

其实,直观性原则更早来源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那是17世纪就有了。这一原则强调,教师所讲述的事物,若能放在眼前,就尽量放在眼前看一看;若是有味道,就尽量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若是发出了声音,就尽量放在耳边听一听;若是可进之食物,就放在口中尝一尝。总之,充分调动人的感觉器官的作用。这就是它的积极意义。但如果只是这样,那么就跟动物差不很多。许多动物也能听,也能看,也能闻,也能尝。论看,论视觉,人可能不如高空飞翔的鹰;论闻,论嗅觉,人可能不如小狗;论听觉,在某些方面,我们可能不如蝙蝠,它能利用自己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论奔跑,我们不如小狗、小虎、小豹、小鹿……

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差别在于大脑,人有高级神经活动,人能想善思。因此,人的手,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在配合着思维时,就是任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直观性教学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区分

直观性教学原则与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区分 在历年的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原则都是教育学部分考察的一个重点知识。但很多考生对于直观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常常会出现混淆,本文在此对其知识点进行对比总结,希望对各位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1.直观性教学原则 直观性教学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这一原则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夸美纽斯曾经说过:"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看看、摸摸、听听、闻闻。"这就是建立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复杂知识的理解。比如,一开始上数学立体几何课的时候,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正方体,所以老师一般会拿一个实体给学生观察,让学生对正方体能有一个直观的感知。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此原则可以分两部分进行解释。 (1)前半句强调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比如,老师为了区分"燥"和"躁"的时候,会说"干燥必防火","急躁必跺脚",这是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 (2)后半句强调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即学懂之后要会用,比如学完了某个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课下根据所学内容去行动,这就有了学以致用的作用,而直观性教学原则没有强调这层含义。 简言之,直观性教学原则更多借助感官,获取感性认识来理解抽象概念;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更多借助生活经验理解知识,同时能够学以致用。 例1.一位地理老师在讲解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时,做了这样一个比喻:假如我们从地球出发去太阳的话,若乘火箭得3年时间,坐超音速飞机需要15年,坐火车需要85年,步行的话至少也得需要3500年。教师的这一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下面哪一教学原则?(B) A.启发性教学原则 B.直观性教学原则 C.循序渐进教学原则 D.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例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总结 直观是为了了解抽象,从知识的表象去学习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是为了解决问题。比如老师给大家讲解正方体的时候,学生不知道到底正方体是一个怎样的形状,然后老师拿出了一个正方体这就属于实物直观;

把握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把握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杨之京 我国目前的教学原则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我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制定的。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把握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合理的运用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文根据自己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对把握这一教学原则作一些探讨。 一、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贯彻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性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习活动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依据这一理论,把握好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恰当地运用直观性教学可以更好地创设学习情境;注重引导学生的抽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所要解决的是知识的抽象性与认识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学生所要认识的教材是高度简约化和概括化的。而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充分发展,也不具备相应于教材内容的大量感性经验,这必然要求教师运用各种方式的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直观性教学为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认知工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从而建构知识习得技能。例如,在进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教学时,教师通过演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型或用多媒体显示细胞亚显微结构、细胞膜模式图等,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并且提出目标,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准确把握直观性教学手段服务于抽象性的教学目的 1 明确直观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直观不是目的,仅仅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教师要围绕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自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这是教学的根本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都必须是科学的。不能向学生传播错误的观点和内 容,一旦发现教学中的错误,应及时纠正。 (2)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里说的根据教材的特点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教材,各学科教材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各学科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应有不同的特点。二是同一学科各部分 教材有各自的特点,也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语文为 例,有的课文是通过对自然界的描绘来陶冶情操,有的课文是通过人物 的刻画来歌颂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有的课文时通过论述来阐明某个观点 批判某种错误等。为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努力发掘教 材内容的思想性,并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实际,结合知识进行教学,恰 当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一原则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的讲授和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于实践,做到学懂会用。 (1)要以理论为主,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力求把知识讲清讲透。 (2)要恰当的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是很广泛的,一般包括: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兴趣、品行的实际;联 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联系当代科技尤其是高新 科技成就的实际等。 (3)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 三、启发性原则 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的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被苏格拉底称为“产婆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与学的统一性的起点就在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护和培养儿童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自信心。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发扬教学民主 四、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的思维是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转化的,教学中运用直观手段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身感触的具体实物或形象,可以减少学生

课程与教学论第九章教学原则试题及答案

第九章教学原则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A.小步子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高难度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 答案:D 3.要处理好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顺序的关系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D 4.“杂施而不逊,则坏乱而不修”是违背了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D 5.使学生“跳起来摘桃子”的教学原则是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B 6.“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是坚持了 A.因材施教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A 7.需要“教育会诊”的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答案:A 二、填空题(每空1分) 1. 原则反映了认识活动中感知与理解、具体与概括、形象与抽象的关系。 答案:直观性 2.提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人是。 答案:朱熹 3.“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是坚持了原则。 答案:因材施教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 1.启发性原则 答案要点: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人格。 2.系统性原则 答案要点: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思想、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这条原则要解决好教学活动顺序、科学知识的体系、学生掌握知识和智力发展顺序

教学原则体系及其要求

教学原则体系及其要求: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要求:a切实保证教学的科学性b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C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求:a理论联系实际地讲授课本知识。b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C 根据教学需要,适当的补充乡土教材。 3. 直观性原则 要求:a根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及学生年龄的特点,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各种直观教具。b直观要的讲解相结合 4. 启发性原则 要求:a切实调动学生的主动性b启发学生独立思考c确立学生主体地位d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5. 系统性原则 要求:a按照学科课程的顺序进行教学b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及繁。c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6. 因材施教原则 要求:a充分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b尊重学生的差异 7. 巩固性原则 要求:a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b保证巩固的科学性c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 班级教学制的基本特点: a.在教学人员安排上,以班为基本活动单位b在教学的活动的程序安排上,以课为组 织单位c.在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以课时为基本单位 班级教学制的优缺点: 优点:a.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b有利于彰显教师的主导作用c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d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 缺点:a妨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b缺乏灵活性c不利于因材施教d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教学过程规律: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b.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c.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d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要渠道的交往过程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4.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直观性原则的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312490968.html, 直观性原则的探析 作者:吴惠玲 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26期 【摘要】对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作过非常精辟的阐述。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直观教学的运用也更为广泛和重要,使直观对象本身和人的感官本身的局限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为直观教学原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直观性;原则;教学 1 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 1.1 荀子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抽象说教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也有类似直观原则所要求的方法和思想。中国古代一些蒙养教材就有“图文并茂”的特点。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廖”,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做到闻之更宜见之,才能博而不谬。但是,明确地把直观性作为教学原则,主要是由于近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由资产阶级教育家在改革中世纪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2 夸美纽斯 在西方教育史上,一些教育思想家或教育家如伊拉斯谟、莫尔、康帕内拉、拉伯雷等人曾经谈到过直观性原则,但那只是在经验上运用直观,并未给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夸美纽斯第一次以法兰西·培根的感觉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对直观性原则作了论证。他认为事物的存在先于认识,认识是存在的反映,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容易、迅速、彻底。他认为只有通过学生亲身感觉得来的知识,才是确切的知识;从书本上和教师的讲解得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不是真实的知识。 1.3 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也十分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但他不同于夸美纽斯,他还强调必须把直观得到的感觉印象上升为概念,而且认为应该把直观教学作为感官训练的手段。他创造的算术教学的直观教具——算术箱,至今仍有现实价值。 在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过程中,裴斯泰洛齐“确立了一个最高的教学原则,即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绝对基础”,即直观性原则。 1.4 第斯多惠

浅析直观性原则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浅析直观性原则的优越性和局限性 姓名:朱曦 培训学校: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培训班级:一班 学号:122

在传统的教学理论中,常讨论教学原则,其中有一条被称为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这些书本知识的真理性固然毋庸置疑,但它们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必然是存在相当的差距的,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正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本文拟从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及其优越性及直观性原则对教师的要求等方面加以分析探讨。关键词:直观性原则历史考察优越性要求

摘要 (2) 关键词 (2) 一.引言 (4) 二.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 (4) (二)1.荀子 (4) (二)2.夸美纽斯 (4) (二)3. 凯洛夫 (5) 三.直观性原则的优越性 (6) 四.直观性原则对教师的要求 (6) (四)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7) (四)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7) (四)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9)

一.引言 教学活动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种间接认识,学生在教学中是以学习前人经验即书本知识为主的。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他们自己的个人经验必然是存在相当的差距的,有些甚至是完全陌生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完全没有感性认识和具体形象做基础和支撑,是不可能真正掌握纯粹理论知识的。由于书本知识与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距离,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必然地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直观性原则的意义正在于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通过提供给学生直接经验或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帮助他们掌握原本生疏难解的理论知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接知如接枝”,正是这个道理。本文拟从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及其优越性及直观性原则对教师的实践要求方面加以分析探讨。 二.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 (二)1.荀子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抽象说教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也有类似直观原则所要求的方法和思想。中国古代一些蒙养教材就有“图文并茂”的特点。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廖”.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做到闻之更宜见之,才能博而不谬。但是,明确地把直观性作为教学原则,主要是由于近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由资产阶级教育家在改革中世纪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2.夸美纽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 数学学科侧重于思维的训练,抽象的数字、没趣的算理,琐碎的定理、公式等,总是让尚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扑朔迷离。所以,当我们期望孩子能够顺利地在头脑中自主建构这些抽象的理论的时候,我们必须依赖一些实实在在的、形象生动的媒介。 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上,我们运用直观性教学的实例比比皆是:教具的使用:在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时,我们需要借助实物钟表,观察并拨动分针、秒针,让孩子感受这些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认识方向“东、南、西、北”时,我们会把孩子带到空旷的操场,感受方位变幻;当学习“面积”和“周长”时,我们会利用课本、书桌、黑板、树叶等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孩子感知;学习“鸡兔同笼”时,我们会借助鸡、兔的图片来分析;乃至于黑板上解题思路的板书,几个惟妙惟肖的简笔画等等,都是直观性教学的生动的佐证。 学生的动手操作:在计算时,我们鼓励低年级孩子灵敏地利用自己的手指;在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引导孩子运用一个个小正方形片去铺满整个图形,来探索长方形面积与长、宽的关系;感受三角形的三条边关系时,我们会让孩子各自剪裁三个一定长度的纸条,拼一拼,发现有的同学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拼接成一个统统的三角形,从而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奥秘……学生利用学具或周边的事物去观察、操作、分析、发现并逐步解决问题,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欢乐,又将知识在脑海中深入内化,脑力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赫训练。 具象的数学图示:在帮助孩子理解乘法竖式计算算理时,我们会利用“点子图”或用一根根小棒来表示;在练习解决问题的题目时,我们会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画应用题”的方法提炼其中的数学信息,在草稿纸上用文字、符号、字母来标明这些信息及其相互关系,其中,“线段图”、“列表格”是我们最为熟知的方法。 新鲜形象的教学语言:数学语言讲究精准、严格、扼要,可当我们在设置情境,引导孩子发现问题并思考时,不妨利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让孩子身临其境去感受其中的狐疑,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当我们讲解一个抽象理论时,联

直观性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性原则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其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直观性原则是教学原则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主要是解决抽象知识与具体事物形象之间的矛盾,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自从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把“直观性”作为一项教育原则正式提出后,直观教学便由教育者的一种不自觉的活动转而成为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 教育行为。 那么,怎样在物理教学中贯彻直观性原则呢? 一、实验教学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有效途径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物理概念,认识物理规律。 1设计简单的小实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例如,根据生活经验,学生普遍认为摩擦力总是阻力,而学习摩擦力这一节时教师却说摩擦力可以是动力,并

举出传送带、子弹打木块等许多例子。教师讲得很热闹,但学生却听得似懂非懂。其实。只要设计―个小实验,让学生把橡皮放在一张纸上。拉动纸,使橡皮随纸一起由静止加速运动起来。通过自己做的这个小实验获得的感性认识,学生很容易理解到是摩擦力使橡皮由静止运动起来的。让学生做小实验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某个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到物理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2演示实验的直观性。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创设一种 研究物理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物理概念,探索和验证物理规律。但做演示实验时,一定要注意直观性,一方面是要确保实验结果本身的明显性、明确性;另一方面,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观察到。如有一位教师在演示受迫振动实验时,为了让后排的学生也能看到,在讲桌上放了一把椅子,再把仪器放在椅子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念。而有的教师就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比如一位教师在讲“机械波”这一节时,也特地准备了演示实验,用若干细绳悬挂的小球(类似单摆)和连接它们的若干水 平弹簧来模拟横波的产生和传播。但这个演示实验有两个缺点,一是情境太复杂,不简明;二是小球的振动方向是与黑板垂直的,只有在装置上方的教师自己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在座的各位学生根本看不到。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直观性原则.docx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直观性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要求。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我国小学的教学原则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直观性原则 (一)基本涵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这一原则是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二)直观手段种类繁多 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 实物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进行的,包括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模象直观,指通过各种实物的模拟形象而进行的,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带等。 语言直观,是通过教师对学生作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而起到直观的作用。 (三)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教师在直观手段的使用上,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必要性,直观材料要有典型性。一般来说,选择直观手段主要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来进行。自然学科较多地使用实物、标

本、实验;社会学科较多采用图片、图表等。低年级应多提供具体的直接的感性材料;高年级则可用描述或图表、照片等。值得注意的是,直观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过多的直观不仅会浪费教学时问,分散学生的注意,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教学中的直观并不是让学生随意地看,而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的。在展示直观教具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补充讲解和说明。演示之后,教师还要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观察分析具体事物和现象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在教学中,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讲解,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唤起想象,形成表象。语言直观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拟直观所需设备和条件的限制,但它必须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教师用语言使学生的知识经验重新组合,构成新的表象或想象,以使教学顺利进行。 练习题 【单选题】闻之不若见之体现了(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A。 【单选题】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 学前儿童认知直觉行动性与形象性的方式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通过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作物体,才能逐步积累经验,获得真知。离开了活动,就没有儿童的发展。学期教育机构的教育,不能只让儿童静坐着看和听,而应该尽各种办法,引导儿童主动活动。因为,对他们来说,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教师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水平出发,以活动为基础展开教育过程。同时,活动形式应多样化,让儿童能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得到发展。 1.教育的活动性 活动性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让幼儿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幼儿在他们原有的发展水平上,通过与物体相互作用的操作活动,与教师和同伴的交互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其智力,体验和理解自我与他人间的相互关系和情感。为此,活动对幼儿的学习、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实施活动性原则的方法: A.提供活动机会和环境。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物质材料和充分的活动时间,以及与同伴、教师交往的机会。相信儿童、放手让儿童进行操作活动、交往活动,并给与不要的指导,儿童身心一定会获得自由发展。 B. 鼓励儿童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鼓励儿童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教师要做到的就是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对待周

围所发生的事,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参加到活动中去。只有这样,才可以做到鼓励儿童积极参加活动。经过长期的培养,儿童才会主动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要正视儿童在活动中通过个人努力发现总结出的经验与发明,不要嘲笑儿童的探索。 C. 活动是多样的。儿童的发展需要是多样的,儿童的兴趣是活跃和多变化的,因而需要多样的活动满足其发展。活动以适合儿童的兴趣和能力、有益儿童的身心健康为最佳。 D. 活动不是装饰品。在幼儿园里,许多教师在组织一日生活活动中,往往出现以活动做点缀物的现象,这一方面说明教师对活动原则的不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 2、教育的直观性 学前儿童思维软的具体形象性和第一信号系统占优势,所以他们只有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才能理解事物。直观性原则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特殊意义,因为幼儿生活经验贫乏,幼儿主要是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世界的,是通过直接感知认识周围事物,行程表象并发展为初级的概念。 如:幼儿是在认识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新词,这是由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性和词本身的概括性特点所决定的。即幼儿是在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客观物体的特征、性质的基础上掌握词义。通过词的解释掌握新词,是幼儿掌握词的辅助手段。而词的解释只有在幼儿头脑中能引起已感知过的形象时,词的解释才能为幼儿所理解。所以依靠直观进行词汇教育,是词汇教育的基本原则。体现在:(1)结合实物出现新词(2)结合动作出现新词(3)伴随手势、表情或象声词解释新词(4)利用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词义(5)通过实物对比掌握反义词。

台湾省2017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直观性原则试题

台湾省2017年上半年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直观 性原则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教师在布置活动区域时,要考虑将一个活动区的活动延伸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这是活动区之间的。 A:界限性 B:相容性 C:转换性 D:规则性 2、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__.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3、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开展以班级__为核心的常规管理。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规章制度 D.教学规则 4、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E:重视个别差异 5、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持久的变化是。 A:实践 B:反应 C:反射 D:学习 E:重视个别差异 6、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指。 A:0~6个月 B:6~12个月 C:1~1.5岁 D:1.5~2岁 7、面对问题情境,不墨守陈规,随机应变,触类旁通的是__ A.流畅性 B.求异性

C.独创性 D.变通性 8、新《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实行()年义务教育。 A:九 B:十 C:十一 D:十二 9、”臧息相辅”即主张__ A.教与学相结合 B.学与思相结合 C.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D.教学与劳动相结合 10、是教师与全体幼儿的直接联系方式,并主要由教师选择活动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布置相应的教育环境。 A:小组教育活动 B:集体教育活动 C:自选教育活动 D:个别教育活动 1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____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2、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是____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家庭环境 C:教育的自身状况 D:社会发展状况 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 B:想象的 C:行为的 D:伦理的 14、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具有联系面大、快捷、省时、牝较容易保持等特点的联系方式是()。 A.家长会 B.家长学校 C.家长委员会 D.通讯联系 15、关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__。 A.动机越强,活动效率越高 B.动机越弱,活动效率越低 C.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 D.动机的最佳水平与活动的性质无关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有四项原则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有四项原则:(1)保护教育权利的原则;(2)有利培养人才的原则;(3)维护教育公益的原则;(4)综合为治的责任原则。我国中小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目前我国中小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是在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原则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中基本的有五条即下面讨论中的前面五条,但其内容已有我国教学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结合我国教学实践有所发展,并补充了一些新的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基本要求:(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2.启发性原则 基本要求:(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基本要求:(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4.巩固性原则 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基本要求:坚持正确的方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讲究教学艺术。 7.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基本要求: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面入手、帮助学生总结收获。 8.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要求: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

三、说教法 1、自学法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和以前知识又较类似,因此我采用了自学法,这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范例教学法 此法主张精选素材、创新素材,它强调教学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操作过程中该法也融合了直观演示法和讲授法,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演示和讲授的过程中可将教师演示与讲授和学生的演示与讲授相结合,一来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个别或普遍问题,以便教师及时纠正。 3、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以系统连贯的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4、比较学习法 因为Excel与Word属于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以相互借鉴,通过他们之间相互比较就可以缩短学生的认知途径,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心理。 四、说学法 1、尝试操作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试错反思,才能形成具有自我特征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提高自己的技能。 2、互帮互助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是很普遍的现象,水平好的同学必然比水平低的同学做得快做得好,我利用水平好这部分学生的剩余时间,让他们帮助操作较慢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荣誉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不能全体皆顾的矛盾,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3、自主探究学习法

教学基本原则

教学基本原则 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知识,教学基本原则是教育基础知识高频考点之一,那么教学基本原则有哪些呢? 一、直观性原则(对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直观手段种类繁多,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对应:双边性规律,即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统一规律) 教学的启发性原则是根据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提出来的。教学活动要靠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处于积极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三、巩固性原则(名言俗语,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 四、循序渐进原则(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顺序性规律) 教学要按照学科基础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过程。循序渐进原则反映了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智力发展的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原则,就应当按照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按照学生认识活动的顺序进行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五、因材施教原则(对应: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个别差异性) 中学生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的学习要求,促进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又要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措施,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贯彻这一原则,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能力水平,然后坚持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对应: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中要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

直观性原则的探析

直观性原则的探析 【摘要】对教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古今中外教育家都作过非常精辟的阐述。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直观教学的运用也更为广泛和重要,使直观对象本身和人的感官本身的局限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为直观教学原则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直观性;原则;教学 1 直观性原则的历史考察 1.1 荀子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中,抽象说教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也有类似直观原则所要求的方法和思想。中国古代一些蒙养教材就有“图文并茂”的特点。中国古代教育家荀况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闻之而不见,虽博必廖”,提出了在学习中不仅要做到闻之更宜见之,才能博而不谬。但是,明确地把直观性作为教学原则,主要是由于近代朴素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由资产阶级教育家在改革中世纪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1.2 夸美纽斯 在西方教育史上,一些教育思想家或教育家如伊拉斯谟、莫尔、康帕内拉、拉伯雷等人曾经谈到过直观性原则,但那只是在经验上运用直观,并未给其提供理论上的依据。夸美纽斯第一次以法兰西·培根的感觉论为基础,从理论上对直观性原则作了论证。他认为事物的存在先于认识,认识是存在的反映,直观性的教学可以保证教学来得容易、迅速、彻底。他认为只有通过学生亲身感觉得来的知识,才是确切的知识;从书本上和教师的讲解得来的知识是不可靠的,不是真实的知识。 1.3 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也十分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但他不同于夸美纽斯,他还强调必须把直观得到的感觉印象上升为概念,而且认为应该把直观教学作为感官训练的手段。他创造的算术教学的直观教具——算术箱,至今仍有现实价值。 在教学原则和方法心理学化过程中,裴斯泰洛齐“确立了一个最高的教学原则,即感觉印象是一切知识的绝对基础”,即直观性原则。 1.4 第斯多惠 第斯多惠在《德国教育教育指南》一书中论述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直观性原则。第斯多惠反对当时学校中所实施的空洞无用、脱离实际的教学,要求任何教学都必须从直观出发,认为直观性原则是“革新课堂教学的主要的原则”。第斯多惠还认为直观的手段可以多样化,不仅象夸美纽斯那样重视运用实物、模型、图画进行教学,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经历与经验。 1.5 乌申斯基 直观性原则在乌申基教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看来,直观教学,并不是以抽象的观念和文字为基础,而是以学生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为基础的。他把直观性看成保证学生获得牢固而有充分价值的知识的条件之一。他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乌申斯基制订了在小学实现直观性原则的教学法。同时,他正确地预告要避免过份地迷恋于直观性,指出在教学中从具体过渡到抽象,养成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必要性。 1.6 凯洛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