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3201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03201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03201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03201护理学导论名词解释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基本概论

1、 1、护理学:(国际护士会)护理学是帮助健康的人或患病的人保持或恢复健康,预防疾

病或平静地死亡的一门科学。

2、南丁格尔时期: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使护理学逐步走上了科学的发展轨道。这是现代护理学的开始,也是护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国际上称这个时期为南丁格尔时期。

3、ICN:是世界各国自治的护士协会代表组织的国际护理人员群众团体,于189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是国际组织者最早的组织之一,其目的是促进各国护理人员的交流,使各国护理人员能够彼此沟通,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并能共同为促进人们的健康,预防及治疗疾病,努力发展护理事业做出贡献。

4、独立性的护理功能:指护理人员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来决定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服务。

5、依赖性护理功能:指护理人员需要按照医师的处方及其他医嘱对服务对象所实施的护理。

6、类专业性:指一些简单性、常规性护理工作。护理人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有一定的理论及技能来实施护理。

第二章健康与疾病

1、WHO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但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生存质量(WHO的定义):生存质量是不同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生活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事情的有关生活状态的体验,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3、患病:指病人本人或他人对其疾病的主观感受,常常是病人对身体上、心理上的不适、厌恶、不愉快或难受的一种自我感觉和体验。

4、疾病:是客观的存在,一般是指根据医学科学知识及理论对疾病状态所作的病理生理学的解释和说明。

5、身体心像:是在一个人的脑海中具有的对自己身体的一种影像。

6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从病因上防止健康问题的发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主要采取自我保健方法及特殊保护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7、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处理健康问题,即“三早”预防。

8、三级预防:又称临床期预防,即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并采取各种促进身心健康的措施,以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和各种伤残的发生,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健康这一目的,即把健康问题的严重程度压缩到最低限度。

9、疾病状态:是对自我感觉或他人认为患病的人的各种症状进行测量或测定的一种表述,或者是用病理生理等各种医学术语概况及解释可观察、可感知的现象。

第三章护理相关理论及模式

1、需要:是有机体、个体和群体对其生存发展条件所表现出来的依赖状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2、社会性需要: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个体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理想和抱负的需要。

4、成长:由于细胞增殖而产生的生理方面的改变,表现为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的改变,是量的变化,可用量化指标来测量。

5、发展:是生命过程中有顺序、可预测的功能改变,包括身、心两个方面。

6、压力: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紧张性、非特异性反应。

7、压力源:是引起全身系统反应的各种刺激。

8、适应:是生物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一种生存能力及过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保证自己能应对压力源以及健康生存的基础。

9、转移:将一种情绪从一个目标转移到另一种可以接受的目标上。

10、危机的概念:是一个人重要的生活目标遇到障碍,利用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无法解决问题时,引起的日常生活中的混乱及瓦解,是人的一种紧急压力反应。

1

第四章护患关系与人际沟通

1、人际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狭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2、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是指交往的双方在首次接触时,根据交往对象的外显行为等做出综合性判断与评价而形成的最初印象。

3、心理方位:是人际交往的双方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主导性及权威性的差异,是评价及衡量人际关系的基本指标之一。

4、人际关系的心理距离:是指人际交往中,双方按照情感亲疏程度来保持和调整彼此的距离。

5、人际吸引:也称为人际魅力,是人与人之间在情感上相互接纳和喜欢的现象。

6、护患关系:是指护理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在彼此尊重、接受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交感互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7、护患沟通:是护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 8、人际沟通:指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包括人与人面对面地交流和非面对面地交流。

第五章文化和护理

1、文化:文化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文化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劳动产品,涵盖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广义的文化包括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能力,以及物质的与精神的全部产品。

2、亚文化:当一个社会的某一群体形成一种既包括主文化的某些特征,又包括一些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文化要素的生活方式时,这种群体文化被称为亚文化。

3、文化休克:又称为文化震撼或文化震惊,指生活在某一文化环境中的人初次进入到另一种不熟悉的文化环境,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所产生的思想混乱与心理上的精神紧张综合症。

4、跨文化护理:指护理人员根据病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了解其生活方式、道德信仰、价值取向,向病人提供多层次、多体系、高水平、全方位有效的护理,使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和护理。

5、文化关怀调适:是指通过帮助性、支持性和促进性的专业文化行为或决策,帮助特定文化人群或个体适应其他文化,或者在不同文化环境里与他人协作,从而对其健康产生有利的、有效的和积极地影响。

6、文化关怀重建:是指通过帮助性、支持性和促进性专业文化行为和决策帮助服务对象改变其生活方式,或塑造一个全新的单有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

第六章科学思维方法与临床护理决策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属于认知过程的高级阶段。

2、评判性思维:也称为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复杂情景中,在反思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能够正确进行取舍。

3、决策:是对不确定的问题,通过一些定量分析方法,从众多备择方案中选定最优方案的过程。决策的基本含义有两层:一是备选答案多样,二是通过选择消除

不确定性状态。 4、风险型临床护理决策:是指在事件发生的结局尚不能肯定,但其概率可以估计的情况下做出的临床护理决策。

5、科学思维:是人类智力系统的核心,是人类在学习、认识、操作和其他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理解、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推理、讨论等所组成的综合思维。

6、.临床护理决策:是指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做出关于服务对象护理的专业决策的复杂过程。

7、.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以证据为基础的护理,是循证医学在护理专业者的应用。循证护理的基本含义是以有价值、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并运用证据,对服务对象实施最佳的护理,其核心思想是批判性地接受现有的专业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证据,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易变性,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向以科学为

2

基础的有证可循的现代护理发展。

8、系统评价:是针对某一具体临床护理问题,系统全面地检索文献、按照科学标准筛选出合格的研究,通过统计学处理和综合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用于指导护理实践。

第七章护理程序

1、护理程序:是一种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目的是确认和解决服务对象对现存或潜在健康问题的反应。

2、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它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

3、信息论:是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的应用数学学科。

4、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

5、护理评估:是指有组织地、系统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及判断的过程。

6、护理诊断:是关于个人、坚挺、社区对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及生命过程反应的一种临床判断,是护理人员为达到预期的结果选择护理措施的基础,这些预期结果应能通过护理职能达到。

7、潜在的护理诊断:是指服务对象目前尚未发生,但因为有危险因素存在,若不进行预防处理就一定会发生的问题。

8、护理计划:是护理人员在评估及诊断的基础上,对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护理目标及护理人员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一种书面说明,通过护理计划,可以使护理活动有组织、有系统地满足服务对象的具体需要。

9、首优问题:是指对生命威胁最大,需要立即采取行动予以解决的问题。

10、护理措施:是将护理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11、护理评价: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和不断进行的活动。

第八章护理专业理论及模式

1、理念:是指引个人思维及行动的价值观与信念。

2、护理理念:是引导护理人员认识及判断护理及其他相关方面的价值观及信念。护理理念将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人、健康、环境及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理念体系进行研究。

3、概念:是人们对周围环境中的某种物体所形成的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属性及本质的理性认识,是理论的直接组成部分,概念为人类认识事物及相互交流提供了途径。

4、理论:是人们对自然界及人类社会现象的规律的系统性认识。每个理论都由一个以上的概念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并列、相关、因果等关系)而组成。

5、护理理论:是对护理现象及本质的规律性认识。

6、主要刺激:指环境中引起个体反应的直接原因,即当时面对的,需要立即应对的刺激。

7、治疗性自理需要:是针对个人当前正面临的自理需要,即需要采取行动予以满足的需求。

8、部分补偿系统:服务对象有部分自理能力,但需要护士提供不同程度的帮助,才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9、总结性概念:是对客观事物总结性的认识而产生的概念,一般具有抽象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第九章健康教育

1、健康教育: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能,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

2、知信行模式:是认知理论和动机理论等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是有关行为改变的较成熟的理论模式。

3、行为的意向:指对实施某种行为有指向明确的打算。

4、行为的评价:指对实施某种行为后相应结果的价值判断。

5、行为的信念:指对实施某种行为会得到某种结果的相信程度。

6、社会规范的信念:指对相关重要人物赞成社会规范的相信程度。

7、健康教育干预:是在明确健康问题和健康相关行为,以及实施健康教育干预的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开展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8、专题讲座法:是就某个健康方面的问题以口头语言系统(课堂讲授的形式)向学习者传

3

授知识的方法,一般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讲授,适应于学习者人数太多,需要了解某种基本知识时。

第十章希望、失望与丧失、悲哀

1、希望:是一种内在的能量及渴望的感觉,以未来为导向,是个人面对外界刺激时理性的积极期待,具有特定的目标。希望是人们生活的力量源泉。

2、失望:是希望的负向极端,是指个体内心对想要达到的某种目标失去信心,感到没有希望或因为希望未实现而感到不愉快的一种心灵体验。

3、丧失:是指个体曾经所拥有的有价值的或重要的人、物或其他东西现被剥夺、丢失或改变。

4、悲哀:指是个体面对丧失所产生的情感反应,这种反应通常表现为个体行为上难以抑制的哭泣、极度的焦虑、不安、不思饮食、失眠等。

第十一章临终关怀

1、临终:是临近死亡的阶段,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人体重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将要走向终点的状态。

2、临终病人:从医学临床角度讲,临终病人定义为患有在医学上已经判明在当前医疗技术水平条件下治愈无望的疾病、估计在3-6 个月内将要死亡的病人。

3、濒死:即临终,临近死亡的阶段,是生命活动的最后阶段。临终阶段的病人是在接受治疗性或姑息性的医疗之后,病情仍继续恶化,尽管意识还清楚,而各种征象已显示生命即将完结。

4、脑死亡: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干的不可逆死亡。

5、.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为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所提供的特殊服务,而且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社会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学科。

6、临终关怀教育:是将有关临终关怀与死亡及其生活关系的知识,传递给人们及社会的教学过程。

第十二章护理伦理与法律

1、伦理:系指人群关系应有的行为法则,是一种有关辨别对与错的行为素养,它涵盖道德层面,也是一种自律性道德。

2、.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它是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社会舆论来维持。

3、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道德规范、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

4、法律: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5、护理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护理人员执业过程中应遵循的,根据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以善恶为标准的,用以调节护理人员与其他人员及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意识的总和。

6、医疗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我国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7、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行贿人谋取私利,而非法索取、接受其财务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8、职业保险:指从业者定期向保险公司交纳保险费,一旦其在职业保险范围内突然发生责任事故,则由保险公司承担对受损害者的赔偿。

9、根本法:即宪法,它规定了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普通法的立法基础。

10、成文法:是指有权制定法律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所制定的具有条文形式的法律文件,即规范性文件。

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