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人物评论

改革开放人物评论

改革开放人物评论
改革开放人物评论

改革开放人物评论

邓小平:

国外学者认为一个身高只有157厘米的人改变了一个国家的前进方向,事实也正是如此。今天,这个国家和1978年相比,变化让人难以想象。邓小平时代,已经超越了老人家的生命局限。在邓小平已经去世多年的今天,我们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国人把邓小平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设计工作,需要事先有一个蓝图,规划好应该怎么走,但在当时社会阻力空前的情况下,邓小平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试试看,一边走。

邓小平是改革的最大后台,90年代,针对左倾势力压制改革开放的情势,这位老人以88岁高龄南巡,不计个人荣辱,最终力挽狂澜,救改革事业于危难。时日无多之时,老人扼住了历史的命脉,最后推了中国一把。今日,面对改革步子滞缓,细思过去,依旧想说一声——小平,您好!

华国锋:

时常有人说,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源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其实不少做法始于1977年华国锋领导时期,而他提出的政策,也并非由他首创。华国锋和邓小平所推行的,是被很多中共干部是为中国必由之新路的政策。

华国锋虽然缺少邓小平的英雄革命事迹、宏大历史眼光和群众威信,但是他的温和谨慎,是团结毛泽东追随者和改革派的最好选择,避免了国家在毛泽东去世后发生分裂混乱的局面。他不但推动了国家的迅速开放,甚至因为在他的“洋跃进”中走得太远而受到尖锐批评。

虽然他的“两个凡是”口号饱受批判,但却是他作为毛泽东接班人不得不有的立场,否则他无以立身。华国锋虽然自称是毛泽东的追随者,却不搞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他要推动中国快速发展、加快引进外国技术的整体目标,与包括邓小平在内的其他许多领导人是一样的。

作为从毛泽东时代到邓小平时代的过渡型领导人,华国锋主席对改革开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胡耀邦:

改革开放不仅限于经济,更是一扫文革流毒,在这片有着数千年专制传统的土地上刮起一股唤作民主的东风。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老人,胡耀邦,外媒称之为“中共的良心”。

知识分子常念起胡耀邦的“民主”。他的民主,不在口头,而在身体力行。身为党的总书记,他并没有专门给民主下过定义,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民主,以个人的言辞实践民主。胡耀邦支持“集体领导”和“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中共十二大,正是胡耀邦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但当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写入党章,他是最高兴的一个。

耀邦一生,可谓老马负重。早在主持“平反冤假错案”之时,耀邦就有“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之语。老人也用了一生的时光去践行自己的诺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落实干部政策”等事件他敢于亮剑,不以个人荣辱为意,在任上,他马不停蹄地奔波调研,足迹遍布1600多个县,下野后,老人仍不忘民生疾苦,主张“藏富于民,让人民富起来”。

耀邦同志堪称救苍生于水火,解民于倒悬。怀念胡耀邦,怀念他的无私无畏、光明磊落。

吴敬琏:

在他自己看来,他只是个坚守基本职业操守的普通知识分子。但在我们这些末学后进眼中,“高山仰止,景行景止”是他留给我们的背影。他希望自己的国家能走向理性而持续的繁荣,也渴盼自己的同胞都能过上幸福而自由的生活。

正是对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前瞻性思考及深刻的影响力,使他成为转型时期中国极负盛名的经济思想家。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他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

几乎于改革的每一步,都能听见他关于建立一个好的法治的市场经济的疾呼。至今,年逾八旬的他依然时常与人公开争论改革的方式及步伐。

作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方案设计的重要参与者,辜鸿铭所描绘的“中国人的精神”——在温良的外表下,隐藏着成人的智慧和赤子之心——也成为吴敬琏最真实的写照。

陈云:

陈云是经济专家,解放初,曾成功地收拾了内战所遗留下来的中国经济“烂摊子”,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依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把中国比作一家企业,邓小平是董事长,陈云就是监事会主席,小平踏油门,陈云踩刹车。邓小平希望大踏步前进,陈云的工作是要考虑实际情况是否允许这么做,考虑人才和国家财政。陈云一辈子都认为,前进应该要踏实,应该按照实际情况,不能太快。对中国来说,陈云和邓小平就是天平的两个托盘,都重要,都需要,离了谁中国都不能稳定发展。

历史表明,陈云在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保改革事业稳步向前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改革,陈云平衡发展和稳步推进的思路,为人们正确看待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较好地掌握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产生过和仍在产生着积极影响。

习仲勋:

提起他,不是因为他是谁的父亲,而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虽历经沧桑,改革之心仍不动摇。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14岁参加学生运动,21岁当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总理工作长达10年,被誉为国务院的“大管家”。“文革”期间,习仲勋蒙冤十余年。改革开放时期,他临危受命,主政南粤,带领广东“杀出一条血路”。,为全国“把守南大门”。

习仲勋有句流传甚广的自我评价:“我一辈子没有整过人,一辈子没有犯‘左’的错误。”在左倾盛行的年代,做到此点,弥足珍贵。这位三秦之地的才子晚年说“现在我退居二线了,就要在深圳住下去,在深圳恢复我的健康。深圳是我的家,我要看着深圳发展。”在30年特区发展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他重重的笔墨。

北岛:

北岛,一位天才的诗人,一位灵魂的歌手。他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写诗,他的诗影响了一代人,凝成了知识分子灵魂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数当代朦胧诗人,他是最亮的星。他的诗里凝聚了一个自己的世界,评论家称“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从未或缺,只是一直以来被套上了精神枷锁和组织枷锁。北岛的诗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反映了整整一代青年觉醒的心声,是与已逝的一个历史时代彻底告别的“宣言书”。

朱镕基:

退休后,朱镕基不谈工作为原则,但坊间对他的评论并未减少。施帝格得茨是很有名的经济学家,曾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说朱镕基光是凭1990年代,把中国的经济从一个很过热的状态给它软着陆,光是这一个表现,就足以有资格拿一尊诺贝尔经济学奖。

朱镕基主持国务院工作期间正处于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处于关键时期。如果说邓小平领跑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棒,那么朱镕基就完美的接下来第二棒。面对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严峻考验,朱镕基以优秀的能力辅以巨大的魄力整顿经济秩序,人民币跟外汇的对接、国有企业改革、三角债等等难题都在他手下迎刃而解。正如他自己承诺办实事,解决具体问题,他努力了,人民更认可了,相信他的功绩自有历史宣判。

厉以宁:

一个“厉股份”、总理和副主席恩师,几十年来笑看风云的改革派人物,都只是厉以宁的对改革开放进程特殊贡献的一个方面。在今日中国他可谓家喻户晓、备受关注,无数官员和成功商人以“我是厉以宁的学生”的介绍方式彰显自身的地位。

其实套上无数光环的厉以宁只是一个衣着朴素但敢为人先的老人。他认为自己的贡献只有四个:第一个贡献,股份制。第二个贡献,就业问题。第三个贡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第四个贡献,提出了城乡二元体制的改革。

树欲静而风不止。近年来,所谓的“社会公知”大有将厉以宁钉上耻辱柱之势,手段不过是断章取义和转换嫁接,制造出一个站在人民利益对立面的“厉以宁观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坚信在“厉股份”“吴市场”为代表的改革派经济学家的智力支持下,今日中国定能走出改革深水区。

杜润生:

杜润生这个名字和五个中央1号文件联在一起。20世纪80年代,他主持了农村问题五个中央1号文件的起草,他在其著名的“一号文件”中主张农村实施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所有权交还给农民,一锤定音,结束了包产到户长达30争论。

作为80年代最负盛名的农村经济和农村政策专家。他说:“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最大的问题是土地问题。”位卑未敢忘忧国,党内农村问题改革派代表印象贯穿了他的革命生涯,多次向中央谏言,主张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达则兼济天下,改革开放初期,他成了农村改革重大决策亲历者和倡导者。因此杜润生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之父。

如今,杜润生已经过了期颐之年,老人仍旧心系农民,笔耕不辍,让人钦佩。

袁庚:

袁庚,这位穿越了中国近代史的老人,这位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大老板”,创造了改革重要的试管——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从1978年起,改革开放让中国走进了阳光明媚的春天,而记录“春天里的故事”的第一幕,则是从蛇口开始的。

坊间称其为“近代招商之遗脉,当代深商之肇始”。在他的坚持下蛇口尝试了许多个第一:实行择优招雇聘请制、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公开的民主选举和信任投票、首次尝试“工程招标”等等。为此,在那个思想僵化的年代,袁庚的脑门上扣上了无数顶帽子,人们以为他将“独善其身”,他却明确支持“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袁庚,心系祖国,中国改革事业的领头羊,功勋卓越,肃然起敬。

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oc

Impact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of the Chinese culture 教育学(对外汉语教学) 龚莎莎 11110691026 Thousands of people of knowledge is the most subtle, the most shy, and then accept the past Confucius Three Character Classic, moral education, the impact of China's thousands of years of culture. Concept of chastity, it is set in a women's body yoke is pressure on the body of the mountain. It also makes some unhealthy or wrong knowledge influences and interfere with normal adolescent sexual attitudes imprison thousands of years, leading people to talking about sex. For Western countries in terms of Western culture, by its very nature is merely an open sexual culture is a culture of human individuals to play a perfect freedom collection. Embodies the rule of law and respect for human rights thinking, but also shows respect for human consciousness physiological laws of nature. Before the reforming and opening, China is not only in the spiritual realm of ideology , or even the provisions of the legal system , has been in the repressive cultural development , suppression of liberation , taking a bundled sex education, contrary to the nature the laws of nature rule. However,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ing and opening up , as well as

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改革开放给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使得它却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阻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为了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促进社会的进步,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就是1978年中共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也是解放思想,它激发了各行各业的劳动积极性,使得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具有历史性的转折点,为我国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基本的动力。 改革开入三十多年来,不仅为我国的城市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促使我国农村的经济有了飞一般的改变,以前的农村是落后封闭的,现在的农村是开放而先进的,下面我就从我所感受到的几个地方谈谈改革开放对我的家乡带来的变化。 我所能感觉到的最多也就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变化,更早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可能只能从别的资料上得来一些,但就我所能知道的事实已经足以说明改革开放给我国农村带来了很多的益处!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的税负很重,且当时的科技还不够发达,同样的土地上,由于种子的好坏、种植的方法、肥料等因素,在当时得到的农产品于交税之后几乎只能勉强供一家人生活,根本不可能对外输出;而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科技有了较大的进步,农民有了更好的种子,更科学的种植方法,单位面积上所得的农产品是之前的几倍,加上之后国家富强,对农业税的减免至最后的免除,现在的家乡,不仅能够自给自足,还能对外输出农产品,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的改善,改革开放让国家变得富强,从而国家有力量来扶持农村,最大量地减轻农村的负担,现在不仅不用交税,国家为了缓解城市压力,甚至利用各种政策鼓励大家

专题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

专题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巨大变化(32页) 考点29. 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1978年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是历史的伟大转折?) ①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3.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中国从此进入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4.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①工作重心:经济建设 ②进入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③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 5.改革首先从农村展开,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有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6.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什么?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作用? 它极大地激发起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8.开放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后来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对外开放目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 作用:①加快了我国发展步伐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③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④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10.改革开放始于何时何事件?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1.改革开放的作用(意义)何在?(为什么说是成功的?) 正是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综合国力也显著增强。 12.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它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13.对我国对外开放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哪些? ①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国开始对外开放; ②2001年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考点30.了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奠定新中国外交事业基础的时间和事件分别是什么?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 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5.什么时候开始中国外交活动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政策又有了重大发展,提出了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 7.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新的内容是: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新战略 8.新战略提出的意义:赋予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中国外交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主动、最有利、最活跃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变化 转眼之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早已有了32个年头了。在这32年当中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大家都知道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不错,要是没有当初的邓小平一声令下喊出来改革开放的口号,谁又能知道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沿海地区,从南到北,形成了广阔的前沿开放地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建立了以珠海为中心的经济特区,使工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渐趋合理,所有制结构日益完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行业分类广泛、技术含量较高、外向度突出的工业格局。按照近几年统计显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已达246.97亿元,比1978年增长8.1倍,平均每年递增11.7%增长. 改革开放不仅仅使国内的生产总值达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也使得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推行了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发展为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工建运商服综合经营的新局面。农民们的大力发展畜牧业,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畜牧业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容忽视的就是中国的工业的建设,充分发挥了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全市经济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 中国通过调整工业结构解决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上了正确的道路,从而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且还可以促进三大产业的协调发展,进一步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其次,,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自从2001年中国申请加入WTO组织来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不可忽视的变化。紧接着就是2001年中国的申奥成功2001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 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08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也是世界给中国最大的肯定。之后神州五号,六号乃至七号的升天,是中国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都证明了中国无论是在经济上面还是在科技上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中国不再是停留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期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了。 再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吃的方面,人们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方面提高,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趋于优化。我国商品早已告别短缺,进入物质资料相对丰富的年代,七、八十年代“吃粮凭供应,副食要票证”的状况一去不复返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总量增加,在质量上面也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刚经历过十年文革,而十年文革遗留下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拨乱反正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同时,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其中,有很多地方具有很大的转变。 转变一: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 很长一个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一度把阶级的概念绝对化,把阶级同“人”割裂开来,只讲阶级,不准讲“人”。由此出发,导致忽视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权利,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等等。这种轻视“人”的思想,在“文革”中造成严重恶果,对人的轻视和蔑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轻视人,蔑视人,摧残人,是“左”的突出表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我国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社会基本人群的农民,他们没有起码的做人的权利。马克思说:“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411页)马克思讲的是德国的封建社会,但这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也是这样。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对“人”的问题的一次深刻教育,使人们懂得了要尊重人的权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落实,也是对人的权利问题的生动教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以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农业,经济,政治,教育等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0年我国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4641万吨,依然高居世界第一;同年,我国以58786亿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之而来的是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的提高,远远不是改革开放前在联合国有名无实的常任理事国能够比拟的。 其实说到变化,说再多的GDP,再高的排名,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都不如说些衣食住行,说些老百姓身边的,老百姓最关注的来得实在。 就拿我们家乡说吧,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很多人家都是自己用布料剪裁衣服,缝制鞋子,甚至有些当时不太富裕的人家里的小一点的孩子都是穿哥哥姐姐穿过的衣服再修剪做成的衣服的。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一代购买衣服是都已经有了品牌意识,像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知名品牌都已经走进了普通人家。人们对衣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改革开放前,食物匮乏、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听父辈讲,现在很常见的大米白面在他们小时候很少迟到,除了逢年过节平常很多时候都吃粗粮的。直到现在我家还留有那个时代的特色—粮票。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鸡鸭鱼肉已经不是人们的追求,大家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往往是一个家庭两三代人居住在一起,并且居住面积不是很大,房屋的性能也不是很好。改革开放后,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增大了很多,而且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明显的改善,房屋的耐久性能,抗震性能都提高了很多,大大的增加了使用价值。 改革开放前,孩子们上学都要走很远,路远一点的就要很早起床。人们出行都有很大不便,当时公共交通不发达,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甚至还有马车,牛车等畜力工具。改革开放后,公共汽车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大部分角落,特别是前几年开始的“村村通”工程,更是大大的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方便。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家已经拥有了汽车人们出行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大的自由。由于经济条件的好转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 1.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所谓对内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首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 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巡讲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而历史证明了改革开放确实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作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这是强国之路,也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2.背景 此时国内情况混乱,由文化大革命产生的错误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灾难;而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的更快发展,使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 例如在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中国都是采用计划经济,它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4]? 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人民依然贫苦,技术也比较落后,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并且失去了发展经济的动力,更关键的是,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想要与资本主义竞争中赢得比较优势,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主题的发言稿

关于“中国改革开放”主题的发言稿国改革开放”主 题的演讲稿 大家好!有一首歌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当新世纪的朝阳喷薄而出,当全球化的狂潮席卷而至,正面临着“入世”成功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人忽然遭遇了一场词汇系统的大震荡,熟悉的、陌生的、理解的、不理解的,一切都是那么光怪陆离,猝不及防。然而,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滴水明而知日辉煌。语言就是一种社会机制,当我们的目光还没关注到这个世界最为前沿的领域,当我们的神经还没有感受到这个世纪最为敏感的层面,我们的舌头轻易地翻卷着,妙语连珠间竟然已经把这个世界的新气象表达得淋漓尽致了。是的,新词汇展现了与时俱进的社会新思想,新词汇托起了改革开放的诗画新国。“春江水暖鸭先知”,经济状况当然是社会变化的晴雨表。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这样一种在不久之前必然被斥为败家子的生活方式,赫然间已经成为了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市民耳熟能详的最新消费观念,分期付款早已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行,到了国,却是要叫做“按揭”的,唇齿间依稀可以品出点银行借贷的意思来。外资银行虎视眈眈,民营资本后来居上,当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了“融资”“上市”“知产阶级”,国的经济界开始呈现出空前的活跃与繁荣。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然而上层建筑同样制约经济基础,

政治永远是我们关注的话题。“乡镇直选”这一说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基层百姓所熟悉,人民代表人民选,村官街官贤者上,在实行了这么多年的民主集的任命制后,善于向世界求真知的共产党人,又出台了高效的公务员体系,当然还要配合必要的社会监督机制,毕竟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道德的约束力已经不能适应法制社会的需要了。于是有了“加薪”“存款实名制”“廉政账户”等一系列新词汇,在这些新名词从初创到推广再到普及的过程,我们惊喜地看到了“行政超市”“市长热线”等各种为人民服务的新举措,我们真切感觉到了改革开放的国正在与世界同频共振,东方雄狮正在崛起于全球民族之林。 教育是立国之本,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涉及到子孙千秋的新词汇总是流传最广流传最快的。“托福”太古老了,“CRE”才具挑战性,若是去英国,考“雅思”当然是上策,“扩招”不过是放松了高考瓶颈,“考研热”显然是水涨船高的结果,要说到“MBA”这一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才无疑是知识新贵们的新宠。正是在改革开放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同时,我国也顺利进行着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的努力,并悄悄促进着知识经济下新的人才消费观的形成。一方面,随着“减负”的实际推行,“素质教育”历年来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得到了迅速的改变;另一方面,随着文理分科的取消和高考“大综合”试卷的全国实施,新一代莘莘学子具有了多元化社会所强调的广阔视野,彳艮有了几分孔圣人“君子不器”的意思,东方教育创造出的神话得以

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doc

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作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以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胆识、思想家的敏锐、战略家的气魄、实干家的智慧,领导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飞跃,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使其成为指引中国人民胜利前进的旗帜。邓小平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发展”的思想。在邓小平的著作中,有关发展的主张和论述随处可见,譬如“发展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等。再如,要加快发展,必须实行改革;加快发展,必须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必须两手抓,必须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解决发展战略、发展道路、发展目标等问题。可以说,这一系列关于发展和加快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支柱。 一、确立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从1958年到1978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被整整耽误了二十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此关键时刻,邓小平力挽狂澜,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行重新思考和规划。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确立了全新的战略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独立自主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三步走,实现四个现代化。他的发展战略体现在党的理论、纲领中,因而是决定全局性的战略思维。面对国际上新科技革命正在兴起,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的展开,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正在兴起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他把国内与国外相连起来,提出了两大命题:其一是现代科技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这种战略性的思维一下抓住了关键,从而迅速地制定规划,部署力量,为中国日后的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其二: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邓小平反复强调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他对世界新变化的敏锐观察起到了引导全党开创新局面的作用,从而抓住了世界范围产业大转移、大调整的机遇. 二、提出站在时代制高点上的发展观 邓小平的发展战略思维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邓小平对当代世界发展的根本问题和一系列发展理论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以高度的智慧、深邃的眼光、卓越的胆识,采取一系列正确的国内外政策,建立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环境和国际政治的新秩序。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十几年中,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行战略思维,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协调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居其最高处,势如破竹。如发展战略目标: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发展战略方针: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战略重点: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具体途径: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发展动力:全面改革;发展战略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台阶:保持一定速度,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发展条件:国际上争取和平,谋求合作扩大开放,国内政局稳定、政策不变。由此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战略体系,保证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序、持续、快速发展。在邓小平看来,中国要走向世界,必须构造和建设能够适应开放世界的内部结构,对外开放能否真正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取决于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取决于这种内部结构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关键词:吃穿住行 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正是改革开放,正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轨迹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正是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34年前得我们或许还在为吃发愁,抑或者不知道吃什么。改革开放前的合作社制度单一了人民的生活,扼杀了生活的积极性。通过我在我家乡的调查发现,以前的人们吃的是粗粮而且一成不变,鸡鸭鱼肉这些东西很少吃到,也只能在过年时可以吃顿荤的。因此当时的人民生活十分的艰苦。有些人以此还得了不同程度的疾病,根据我的走访,在村中的老人中大约有40%的人在改革开放前得过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也有些人就是在那时有了后遗症,导致了现在的行动不变。改革前玉米等是家庭的主要食物。反观34年后的今天,鸡鸭鱼肉这些以前想也想不到的食物,现在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据我调查,我村在90年代时就已经达到温饱水平,并且在21世纪初就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人民饭桌上的食物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几样素食,更多的注重营养合理搭配。我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合理健康饮食已经成为全村人的共识。34年来的改革开放真正解决了农村人的温饱问题,更有一些地区实现小康。现在的我们不仅能吃到中国菜,像牛排这种西式餐点也越来越走近人民的生活中。一些西方的营养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的飞速发展,真正给人民带来福利带来幸福。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影响 假如有一个人一觉睡了30多年,今天刚刚醒来,他一定会认为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国度,因为整个中国在30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是人们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的。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正在进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 拿福州来说,改革开放以前,福州一度被嘲笑为“纸褙小城”。因为当时福州城内木屋毗连,夏不防暑,冬不御寒,福州人又有用纸糊墙面的习惯,因此就被称为纸褙小城。而2010年,福州却被评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美丽的蓉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表现:(1)百姓生活大变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具体体现在我国人民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上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体表现在①、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升。②、科学技术突飞猛进③、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感受和启示是:(1)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成功的,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4)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5)青少年要热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出贡献。(6)最根本的热爱共产党,拥护共产党,坚决跟着共产党走。(7)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共产党的作用:(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2)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中国共产党成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表现在:(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把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5)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举的伟大旗帜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坚定不移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摘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关键词:吃穿住行 吃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正是改革开放,正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轨迹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正是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34年前得我们或许还在为吃发愁,抑或者不知道吃什么。改革开放前的合作社制度单一了人民的生活,扼杀了生活的积极性。通过我在我家乡的调查发现,以前的人们吃的是粗粮而且一成不变,鸡鸭鱼肉这些东西很少吃到,也只能在过年时可以吃顿荤的。因此当时的人民生活十分的艰苦。有些人以此还得了不同程度的疾病,根据我的走访,在村中的老人中大约有40%的人在改革开放前得过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也有些人就是在那时有了后遗症,导致了现在的行动不变。改革前玉米等是家庭的主要食物。反观34年后的今天,鸡鸭鱼肉这些以前想也想不到的食物,现在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据

我调查,我村在90年代时就已经达到温饱水平,并且在21世纪初就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人民饭桌上的食物不再是仅仅局限于几样素食,更多的注重营养合理搭配。我们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合理健康饮食已经成为全村人的共识。34年来的改革开放真正解决了农村人的温饱问题,更有一些地区实现小康。现在的我们不仅能吃到中国菜,像牛排这种西式餐点也越来越走近人民的生活中。一些西方的营养理论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的飞速发展,真正给人民带来福利带来幸福。 穿 34年前的今天,绿色绝对是整个社会的时尚潮流。成为军人穿上绿军装是无数青少年的梦想。在我走访的村民家里,我几乎都能看到他们年轻时穿上绿色军装的黑白照片。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不过从他们的笑容里,我却读出了辛酸,在那个全民皆兵得年代,保家卫国的确是每个青年的使命,不过这却泯灭了他们的活力。青年人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心中应该有火一般的热情,更应该展现自己。过去由于社会原因,寒冷的冬天或许都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御寒。冬天也只能家人依偎在一起御寒。一年四季也没有几件衣服换洗。在我的走访中大概80%的村民冬天没有御寒的衣物,作为晚辈的我们十分惊讶。再看看34年后的我们,一年四季衣物五颜六色,绿色不再是主流,现今的我们穿衣更加多元化,牛仔等也走进千家万户。人民的精神外貌也焕然一新,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让我们有能力来展示自己。改革开放真正是为人民造福,发展社会。 住 翻着老旧照片,眼前出现的是一间间矮小的瓦房,瓦房虽然修葺一新,不过我却依旧看出了寒酸,低矮的房屋道出了当时生活的艰辛。住房一直是民生之本,若都无处安家,哪来的幸福可言,可以这么说吧,在住房上的改变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强盛与否,34年前的中国人民生活还很艰苦,一个大家庭基本上都会挤在一起生活,居住条件也是极其简陋,有时下雨天会漏水给平时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其的不便。改革开放的号角一经吹响,人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看现在,一幢幢洋房拔地而起,以前的瓦房消失不见了,新房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的农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的笑容比以前更加自信与幸福了。改革开放以来给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村的破败

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论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刚经历过十年文革,而十年文革遗留下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在拨乱反正和调节国民经济的同时,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迈开了改革开放的步伐。其中,有很多地方具有很大的转变。 转变一:对待人的态度——从见“人”就批到“以人为本” 很长一个时期中,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我们的社会一度把阶级的概念绝对化,把阶级同“人”割裂开来,只讲阶级,不准讲“人”。由此出发,导致忽视甚至否定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人应有的尊严与权利,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认为人权是资产阶级的口号,等等。这种轻视“人”的思想,在“文革”中造成严重恶果,对人的轻视和蔑视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轻视人,蔑视人,摧残人,是“左”的突出表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我国经历了长期封建社会,作为封建社会基本人群的农民,他们没有起码的做人的权利。马克思说:“君主政体的原则总的说来就是轻视人,蔑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1卷第411页)马克思讲的是德国的封建社会,但这个原则具有普遍性,中国的封建社会实际上也是这样。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是对“人”的问题的一次深刻教育,使人们懂得了要尊重人的权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各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的提出和落实,也是对人的权利问题的生动教育。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以

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对世界的影响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改革开放40年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绩,最合适的是“奇迹”这两个字。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按照世界银行的统计指标,1978年我国人均GDP只有156美元,一般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是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但1978年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人均GDP是490美元。与世界上其他贫穷国家一样,中国当时有81%的人口生活在农村,84%的人口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之下。 当时,中国也是非常内向的经济,出口只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进口仅占5.6%,两项加起来仅为9.7%。而且,出口的产品中75%以上是农产品或是农业加工品。 在这么薄弱的基础上,1978年到2017年,中国经济取得了连续39年平均每年9.5%的增长速度,在人类经济史上未曾看到别的国家或地区以这么高的速度持续这么长时间的增长,并且我国对外贸易每年增长的平均速度达到

14.5%,在人类经济史上也没有任何别的国家能够这么快速从封闭经济变成开放经济。 在这样的增长速度下,2009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出口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出口国,并且97%以上的出口产品是制造业产品,所以中国被称为“世界工厂”。 曾经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国家,最早是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到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世界工厂”变成美国,二战以后“世界工厂”变成德国、日本,现在变成中国。

2013年,中国贸易总额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规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去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640美元,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在此过程中,七亿多人口按国际贫困线标准脱贫,对过去40年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70%。在这段时间内,虽然中国经济崩溃论此起彼伏,但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出现金融经济危机的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 201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年来,中国由贫困走向初步昌盛,由封闭走向全面开放,由求温饱初步走向小康,发展迅速,大大超出国际上多数人的预想。30年来,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正运用他独特的魅力与激情实现着世界的和谐进步之路,实现着中国的自强发展之路。 30年过去了,中国某个乡村发生的事情成为世界媒体的报道焦点,地球某地的中国人成为全球新闻中的主角,似乎已经显得平常。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中国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起点,并用心去触摸这30年的变迁时,我们尤为深切地体会到,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一个伟大的转折已经完成,中国与世界彼此相互影响的时代已经开启。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刻历史感的民族,对于“历史性的变化”有着同样深沉的感悟。整整200年前,拿破仑率领下的法军大举用兵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狼烟四起。贝多芬于1808年完成了《命运》交响曲的创作,然而叩响中国命运之门的却是又一个多舛的百年。整整一百年,韧性的抗争书写着峥嵘岁月,当光阴又过百年之后,2008年发生的一切告诉世界,已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已经、正在并将继续主动积极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这一作用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一.中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中国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不足1%上升到2007年的约8%。中国的发展为国际资本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7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在大幅增长。 二.中国发展有力促进了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 1978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增速达到16.7%,已成为世界第三大、亚洲第一大进口市场。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对国际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2%。2001年以来,中国年均进口额近5600亿美元,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约1000万个就业机会。 三.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 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300多个国际公约。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认真履行相应的国际 责任。迄今,中国共参与22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人员上万人次,现正在执行维和任务的有1900多人,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四.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的战略抉择。这个战略抉择,立足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体现了中国对内政策与对外政策的统一、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内容摘要:自从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实诚飞跃式的发展,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6%,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00美元,相比较于1978年人均GDP为381元来说,到2011年的35181元,几乎是30年前的92.34倍,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改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从1996年以后得以迅猛发展。几乎占据国内总收入的四分之三。截止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正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虽然人均GDP仍然没有超越日本,甚至连世界第三都算不上,但是中国确实发展起来了,中国的悍然崛起,震惊亚洲,震惊了世界。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三大产业发展,国民总收入(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发展,世界第二经济体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后,中国东部地区已天时地利优势,取得众多的发展先机,经济遥遥领先于西部。二是辽阔的西部大地,由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一直处于欠发达状况,从1001年开始,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西部的大开发决定。十多年的发展,西部经济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变,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减小,尤其是在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震惊。 但其实现阶段中国的经济并不是真正的世界第二,因为人均收入连世界前20 都没有进入,现阶段物价飞涨,房价上飚,各地差距减小,但是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城乡两级分化严重,目前中国的当务之急,我认为是缩减两极分化,减少贫富差异,是中国人民整体富裕起来才是真正的综合实力的提高。 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当迅速,尤其体现在第二第三产业上,如图表(1)图表(2)所示: 图表(1)三大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