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doc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doc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doc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doc

专题讲座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XXXX年版)》修订理念及课标结构

宋心琦(清华大学,教授)

胡玉娇(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

一、义务教育化学课标十年所取得的显著进展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义务教育化学课标十年所取得的显著进展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于 XXXX 年颁布以来,对于全国的初中化学课程建设、教材研发、课堂教学、考试评价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教育部在 XXXX 年至 XXXX 年期间,针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大型问卷调查和系列座谈调研。在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中,广大教师高度评价化学课程标准实施后带来的新变化:化学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科学探究已经走进初中课堂,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有所增强,化学学习评价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整体提升。

显著进展:

(一)确立以科学素养培养和三维目标落实为特征的化学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以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理念,具体包括激励学生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体现化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巨大贡献;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等。课程标准将这些课程理念进一步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

( 二 ) 构建主题导向的三级三维课程内容结构,整合知识、过程和情境

建立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具体知识内容的三级内容框架;五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设计了包括内容标准、活动探究建议和学习情景素材三个维度的整体课程内容。

( 三 ) 多版本教材生动诠释化学新课程,促生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新课程理念在教材中得到充分体现,课标内容和水平要求在教材中得到较好落实。十年来,化学教材的多样化大大激发了理论界和实践界对于教材 ( 课程及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编排及教材呈现方式 ) 的研究热情,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一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国家化学教育领域在教材编制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内容及资源的建设、教与学的过程和策略设计、形成性学业成就评价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对化学教育研究及实践的未来可持续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 ) 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积极变化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十年来,广大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了可喜的积极变化,这种判断在我们 XXXX 年的网络调查中获得了支持。在备课时认真从三维目标出发思考教学问题的教师多了;认真做学情分析的教师多了;能够努力思考学生的认识障碍点,并努力在课堂中予以突破的教师多了;教学中重视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师多了;重视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教师多了;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的教师多了;感觉化学教学有意思的教师多了;努力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多了;整体感觉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强了。教师还感觉到教研活动多了,听课、评课活动多了。

( 五 )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下列新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1) 体现三维目标的融合; (2) 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 (3) 合理准确地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定位; (4) 将知识用真实而有价值的情景“包装”起来; (5) 探索观念建构为本的教学; (6) 从以定义为中心的概念教学到基于认识转变和发展的概念教学; (7) 从内容讲解的教学转为问题驱动、活动展开的教学; (8) 实现高水平的探究教学; (9) 从线性教学设计到整合教学设计; (10) 从课时备课转向单元整体备课。

新课程对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第二,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要尽量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发展规律,贯彻“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超越具体性知识传授,重视观念建构和认识发展”等先进教学理念;第三,开展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倡导开放性与实效性兼顾的有效教学等。从 XXXX 年大连成为首个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区开始,21 世纪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从文本课程

正式转人实践课程,从设计者的课程转为教师的课程和学生的课程。调查结果显示,广大一线教师认为新课程实施以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例如,与实施新课程之前相比,现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解释、质疑的机会;化学课堂中学生开展实验活动的机会多了;化学课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机会多了;化学课堂中教师更重视讨论生活或生产中的化学问题;教学中重视化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方法的教师多了;日常教学中,对学生采用多元评价的教师多了。此外, 48.46% 的教师自称平均每周开展一次探究活动, 33.64% 的教师平均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探究活动,11.31% 的教师平均每个学期开展 3-4 次探究活动。

( 六 ) 基于课程标准改革中考,实现从知识本位到能力立意的转变

新课程中考化学试题呈现出以下特点: 1. 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凸显对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查。 2. 关注过程与方法,积极探索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3. 重视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反映化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渗透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4. 试题的形式多样,主观、开放性试题适当增加,试卷编排图文并茂。

2.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十年,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面临持续发展的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综括而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初中化学课程基本是在九年级 ( 初中三年级 ) 开设,教学受到中考的严重影响,一年课程用了半年的时间完成,应试教学和大题量训练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观念陈旧、课时紧张、实验员缺少、硬件条件差等多种原因,实验和探究更多地停留在课标、教材和考试题上,学生分组实验没有得到基本保障;常规课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比较单一,存在教学实效性问题。

此外,还存在如下问题:

( 一 ) 化学实验及其教学亟待得到切实重视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 ( 实验稿 ) 》中专门设置探究主题,增设活动探究建议,明确提出实验技能培养要求,淡化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界限等。其初衷是为促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多让学生动手实验,多开展探究性实验,发挥实验的全面教育功能。但是,从具体的实施情况看,很多地方和学校与过去相比,非但没有多做实验,反而是少做实验了,特别是学生实验的数量呈减少的趋势。这种情况是课程标准设计之初始料未及的,也是十分严重的。其原因包括教师观念和学校管理思路存在偏差、经费和硬件条件不足、教学

时间紧张、很多学校没有或缺少化学实验员等。为此,大家强烈呼吁化学课程标准要明确规定必做的学生实验。

( 二 ) 课堂教学期待开放与实效双赢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这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要条件。这种教学观念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和支持,所以很多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之初都积极尝试。但是开放性教学是需要时间的,是会增加差异和不确定性的,这与教师习惯了的封闭式计划性教学形成冲突。加之实施开放性教学,教师需要更高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课堂教学一放就乱、知识落实不了、教学走过场、教学实效性不高等现象。教师对此感到非常不安,于是转回采用传统的单向传授的教学方法。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开放性教学方式浅尝辄止,教师还未真正掌握就废弃不用了。这对于新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如何实现课堂教学开放与实效的双赢,需要在课程标准修订以及今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 三 ) 知识教学需要转变观念和范式

在传统的教学价值观中,知识传授比什么都重要,都实在。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知识教学,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知识传授。但是反思长期以来我们的知识教学现状,却存在着十分严重的问题。比如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大量的具体性知识,却没有得到智慧的启迪、能力的提高,即便是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没有得到教师的认可。如何转变这种状况 ? 不是简单地采用探究式教学、创设真实情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等就可以解决的,需要我们转变知识教学的基本观念和范式。我们需要更加深刻地反思:为什么要教这个知识;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科学家为什么要建立这个知识;这个知识结论是人们面对什么样的问题挑战,采用了什么不一样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从而发现和获得的;有了这个知识之后,人们看待物质世界的角度和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学习它可以让我们具备什么能力,解决什么新的问题;等等。对知识及其教学本质的重新思考将引起知识教学范式的变革。

( 四 ) 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要求常态化

新课程实施十年来,广大教师通过对探究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从观摩他人到自己亲身实践,从模仿到创造,使探究教学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极大的宣传和普及。各级各类教学评优活动和课堂教学展示观摩交流活动中的化学课例都体现出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的特点,这是令人极为欣喜的。但是在常态课中探究教学的落实状况却非常不尽如人意。很多教师的平时课堂教学,甚至连启发式讲授都做不到。所以新课程课堂教学内涵质量的提高需要长期深入的努力。有关探究教学以下一些问题特别值得进一步研究:如何以问题情境驱动科学探究活动,如何以主体知识的获取进行核心设计和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如何

根据实施条件设计不同的探究活动,如何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设计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探究活动,以及如何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等。

( 五 ) 多样化发展性评价任道重远

在实践层面,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除“五四”学制的学校之外,都是在九年级开设。加之不少地区的中考命题,强调选拔性功能,为提高区分度,考题的认知水平要求有过高倾向,这对仅有一年时间的初中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产生了负面影响。化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中考应考复习的严重冲击和影响,很多地区和学校用半年就教完新课,以便尽早开始中考复习。教师普遍在新授课教学中渗透中考要求,在平时教学中就加大习题训练难度,关注基于习题的探究训练,而忽略基于真实实验的探究能力培养,致使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平时学习的难度、水平要求、习题训练量、纸笔测验答题的严苛程度都出现不正常增加的现象,这是导致初中生化学学习实际负担比较重的主要原因。

另外,新课程所倡导的多样化发展性学习评价理念虽然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但尚未转化为普遍的评价实践。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成为初中化学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瓶颈。综上,化学新课程的评价改革远不止中考改革这一项内容,它要求系统地实施基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全面提升的多样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为此,广大一线教师要在每一章、每一节、每个课题的教学中都能够开展积极、有效、多样化的评价,并能够妥善处理好评价与教学的关系、作业习题评价与阶段测验考试的关系、平时评价与毕业升学考试的关系等。

( 六 ) 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与先进的教学观念保持一致

各方面都反映,新课程实施十年来最大、最积极的成就就是广大一线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在教育理念、教学观念上发生的积极变化。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教师对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具有强烈的渴求。他们感到缺乏高水平教学活动的观摩机会,教学观念不够先进,缺少科学探究的体验和组织探究教学的经验,缺少了解学生已有认识和学习障碍的策略和方法,缺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同时教研活动水平不高,教师培训活动失效,学校领导不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等等。

教师可以选择的新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比以往更丰富了,但需要注意的问题和需要处理的矛盾关系也比以往增加了,需要拥有更多的教学自主能力和教学智慧。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化学教育研究工作者都需要积极面对和认真研究以下矛盾关系:现代科学教育和化学教学理念与以往的教学行为习惯之间的矛盾关系;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与教材、考试中对具体内容的深广度的把握与处理之间的矛盾关系;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和落实教学目标的要求与有限的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关系;多版本教材带来的对知识的不同组织和处理模式与教师教学设计决策之间的矛盾关系;以探究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的开放性与教师教学控制能力及

预设的教学实效之间的矛盾关系;观念建构和认识方式转变与具体的知识传授之间的矛盾关系;等等。

二、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修订理念

1. 突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需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课程当中。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进一步加强了德育。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修订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渗透。本次课标修订突出了能力为重。坚持能力为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例如,加强了探究教学的指导力度,将科学探究 - 核心知识建构 - 高级思维能力培养 -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突出化学学科特点,加强了化学实验教学,要求所有学生完成必做的 8 个化学实验等。从未来社会对公民科学素养的要求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趋势出发,进一步审视学生发展所需的化学核心知识、过程方法和实践能力,立足课程目标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 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负担

降低课程内容的学习要求。《标准 (XXXX 年版 ) 》严格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微观知识主要限于对分子、原子的认识,对离子、电子的具体作用不作要求;元素化学以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物质为主,不要求建立复杂的知识系统;化学定量要求只涉及有关公式含义的理解和最简单的计算。还降低了一些核心知识对应标准条目的要求。

例如修订后降低学习水平的内容

在“课程内容”部分,《标准 (XXXX 年版 ) 》列出了“活动与探究建议”,虽不要求硬性执行,但作为一种导向,也直接影响教材编写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本次修订力求降低实验探究活动的难度,使之更适合初中教学实际。删去了一些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降低了一些实验活动的要求,从而达到既合理安排科学探究活动,也不弱化探究要求的目的。

“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修改了有关的探究案例,使探究活动的指向更为明确,要求更为合理。

例如《标准( XXXX 年版)》降低要求的实验

3. 课程内容变动不大,加强探究性和实用性

针对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实施中经验和问题,提炼指导性意见或问题解决策略,增强课程标准的实用性。

进一步明确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标准 (XXXX 年版 ) 》对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作了更为准确、具体的描述:有的将综合的内容分条目具体阐述,有的对学习内容作了一定的限制,使学习的目标更为明确,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如:进一步明确要求的课程内容

“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和目标要求更为具体:为保证科学探究学习的顺利进行,本次修订将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由 3 方面扩展到 4 方面。增加了“ ( 四 ) 完成基础的学生实验”,明确提出“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安排和组织学生至少完成下列实验活动”的要求: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③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④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⑤燃烧的条件;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⑦溶液酸碱性的检验;⑧酸、碱的化学性质。强化“实验安全”和实验中的“环境保护”意识。与课程目标相呼应,在科学探究主题的内容之三“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中增加了“化学实验应高度关注安全问题,避免环境污染”。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增强科学探究学习实例内容的准确性和指导性。“有关科学探究学习的实例”部分删去了难度较大的活动,修改了有关的探究案例,使探究活动的指向更为明确,要求更为合理。增加少量的“活动与探究建议”,加强实验的针对性。如增加了主题四 ( 二 ) :①实验:镁条燃烧、高锰酸钾加热分解;②设计实验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

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指导。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建议。具体内容将在课标内容解读专题中讲授。

4. 突出基础性和时代性

坚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社会发展新动向,恰当吸收科技发展的成果。修订应坚持突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性和启蒙性,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密切结合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和领悟化学学科的价值。更新主题 ( 单元 ) 的“学习情景素材”。本次修订从四个视角考虑学习情景素材的更新,即化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元素化学知识;化学实验情景 ( 见表 4) 。每个主题 ( 单元 ) 增加的学习情景素材不仅与时俱进地体现了化学的发展和应用,而且更贴近了实际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删去某些针对性不强的情景素材。如“红墨水的纸上层析”、“服装干洗”、“制造自来水管材料的变迁”、“照相底片的感光”、“光化学烟雾”等。

三、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结构

1. 义务教育化学(新)课标简介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结构

义务教育化学课标的内容标准:建立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具体知识内容的三级内容框架。五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首次将科学探究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作为化学课程标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了包括内容标准、活动探究建议和学习情景素材三个维度的整体课程内容。这样的课程内容框架很充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具体诠释科学素养和“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融和反映学生发展、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对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共同需要,同时也为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体系奠定重要、连贯和具有持续发展性的基础。

2.在义务教育(新)课标指导下把握好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宋先生)

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和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是教育改革推动力。化学可以应用,但是化学不是应用科学。法拉第指出:“蜡烛的火焰能把暗处照亮,而金刚石的璀璨在没有火焰照亮时却什么都没有”,法拉第名言很好地揭示了科学和技术的关系,是一个潜移默化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范例。

初中化学课程体系特点:教学中要始终把握好课程体系中两条互相平行的认知脉络:联系生活,由近及远,由简至繁:空气→水→溶液→金属与冶炼→有机物质与燃料→环境与人体健康。情景设计和取材更容易接近学生的生活经历。

学科基本概念 : 由 O2→ H2O → CO2 ,CO →金属→酸碱盐,有机物(化学元素、化学式、化合价、化学计量关系、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结构式)。从单质→化合物(不变价到变价;非电解质和电解质;金属;有机化合物)气体混合物→分散系→溶液(浓度,溶解度,饱和溶液→结晶成为一种有效的分离、提纯方法)化学反应的基本形式→离子反应→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冶炼、腐蚀和防护。

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观念,从学科角度可以简化为以下 4 个方面,即元素观,微粒观,结构观(静态)和组分动态观(决定了变化的可能起因和途径)。理解和把握化学学科的定义是初等化学教学的要点,它包含了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和理论。组成: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离子的数目(以及形态、化学环境和结合方式)。典型元素的教学应当突出它们的特点和差别,特别是它们的典型性。教学实验的要点亦在此。物质由微粒构成是化学的最基本概念。可以扩展到电子、质子、中子、光子等。化学以原子分子为核心概念,在原子结构理论的基础上,离子概念是不难建立的。由组成结构来认识分子,才能够真正掌握分子概念,加上微粒观,才能够正确地理解化学现象。处于稳定结构的原子分子,是了解和预见所有不稳定物种,如自由基、分子离子、原子分子的激发态等的基础。研究化学结构的要点是全部组成元素原子核的排布方式。分析化学反应时,从静态结构出发,基于动态结构的概念。就能够比较容易地解决学习诸如H2SO4、 HNO3、 CH3COOH 、 C2H5OH 、两性氢氧化物等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变化方式。并且把握住化学键的作用力本质。分子的化学结构不仅可以代表分子组成各部分的拓扑关系(静态),而且可以预示分子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所有可能性(动态)。

如何强化对物质化学变化的认识? 1. 表现为组成和结构的变化,组成回归到元素及其形态;结构回归到元素组成、化学键和某个元素或基团所处化学环境的变化。 2. 变化本身属于物质性质,变化改变了物质,也就改变了它的性质。变化提供了识别物质的途径。

改进化学教学的建议:备课时始终都要把初中化学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情景的设计和取材有引领作用,但是仅此而已。主要精力和课时要用于化学的基本内容。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当符合历史事实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具体建议数则:从氧与二氧化碳的教学和实验中应当和能够学到什么?建立化学元素观;元素组成相同,但存在形式和化学环境不同时,物质性质不同。加上水的电解,镁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为四类基本反应提供了鲜活的事例,有助于建立宏观描述和基于微粒的化学变化之间的联系。构建探究复杂过程的化学模型——自然界氧元素和碳元素循环的化学模型。应用物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与物质的识别、分离、提纯和转化是化学的主要特点。从溶液和溶解度概念延伸到结晶法提纯物质的原理和应用,金属活动次序和金属冶炼方法的关系。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化学认为,物质的质量、形状、空间位置的变化,物质的基本性质未变,不能认为发生了物理变化。金属的活泼性不能用反应激烈程度来判断。因反应的激烈程度更多地依赖于浓度、温度、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和活性、固体产物的溶解度或疏密度、液态或气态反应物的混合效率、以及是否存在催化剂等因素。铝和铜在硝酸中的反应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中,并没有规定必须是已知反应。只要求化学式正确和符合化学计量关系。

与老师们共勉:读书每到情深处,先哲教诲更入神。弱肩强项担铁义,风流倜傥世纪人。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文献综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建筑要求的提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日益增多,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其界面高度小自重轻,刚度大,承载能力强、延性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国工程中,特别是桥梁结构、高层建筑及大跨度结构等领域,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自重轻等优点,可以形成较大的使用空间,易于满足多功能的使用要求,因此,框架结构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框架结构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2.现行主要研究 2.1预应力装配框架结构 后浇整体节点与现浇节点具有相同的抗震能力;钢纤维混凝土对减少节点区箍筋用量有益,但对节点强度、延性和耗能的提高作用不明显。与现浇混凝土节点相比,预应力装配节点在大变形后强度和刚度的衰减及残余变形都小;节点恢复能力强;预制混凝土无粘结预应力拼接节点耗能较小,损伤、强度损失和残余变形也较小。装配节点力学性能受具体构造影响很大,过去进行的研究也较少,一般说,焊接节点整体性好,强度、耗能、延性等方面均可达到现浇节点水平;螺栓连接节点刚度弱,变形能力大,整体性较差。因此,这一类节点连接如应用于抗震区,需做专门抗震设计。 2.2地震破坏 钢筋混凝土在地震破坏过程中瞬态震动周期逐步延长,地震动的低频成分是加剧结构破坏的主要因素,峰值和持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瞬态振型的变化与结构的破坏部位直接相关。结构破坏过程中,瞬态振型参与系数变化不大。结构瞬态振动周期延长加剧时,结构的整体耗能能力增大,结构濒临倒塌时,基本失去耗能能力。结构破坏过程中,位移时程与破坏构件百分比的变化与地震的峰值的出现密切相关。破坏构件百分比是表征结构破坏与倒塌的指标。地震动的几个特征对结构破坏影响均很大。 2.3异性柱框架结构抗震性能

钢结构最新设计规范方案

钢结构设计规GB50017-2003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在钢结构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本规适用于工业与民用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结构设计。 第1.0.3条本规的设计原则是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CBJ68-84))制订的。 第1.0.4条设计钢结构时,应从工程实际情况出发,合理选用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结构在运输、安装和使用过程中的强度、稳定性和刚度要求,宜优先采用定型的和标准化的结构和构件,减少制作、安装工作量,符合防火要求,注意结构的抗腐蚀性能。 第1.0.5条在钢结构设计图纸和钢材订货文件中,应注明所采用的钢号(对普通碳素钢尚应包括钢类、炉种、脱氧程度等)、连接材料的型号(或钢号)和对钢材所要求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成分的附加保证项目。此外,在钢结构设计图纸中还应注明所要求的焊缝质量级别(焊缝质量级别的检验标准应符合国家现行《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第1.0.6条对有特殊设计要求和在特殊情况下的钢结构设计,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的要求。 第二章材料 第2.0.1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工作温度等不同情况选择其钢号和材质。承重结构的钢材宜采用平炉或氧气转炉3号钢(沸腾钢或镇静钢)、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其质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标准《普通碳素结构钢技术条件》、《低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和《桥梁用碳素钢及普通低合金钢钢板技术条件》的规定。 第2.0.2条下列情况的承重结构不宜采用3号沸腾钢: 一、焊接结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轻、中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以及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30℃时的其它承重结构。 二、非焊接结构: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的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 注:冬季计算温度应按国家现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中规定的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确定,对采暖房屋的结构可按该规定值提高10℃采用。 第2.0.3条承重结构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或屈服点)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承重结构的钢材,必要时尚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t的中级工作制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应具有常温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但当冬季计算温度等于或低于-20℃时,对于3号钢尚应具有-2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16Mn钢、16Mnq钢、15MnV钢或15MnVq钢尚应具有-40℃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对于重级工作制的非焊接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的钢材,必要时亦应具有冲击韧性的合格保证。 第 2.0.4条钢铸件应采用现行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中规定的ZG200-400、ZG230-450、ZG270-500或ZG310-570号钢。 第2.0.5条钢结构的连接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手工焊接采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标准《碳钢焊条》或《低合金钢焊条》的规定。选择的焊条型号应与主体金属强度相适应。对重级工作制吊车梁、吊车桁架或类似结构,宜采用低氢型焊条。

33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多晶体结构和亚结构

3.3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一、多晶体结构和亚结构 实际使用的工业金属材料,即使体积很小,其内部的晶格位向也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包含着许许多多彼此间位向不同的、称之为晶粒的颗粒状小晶体。而晶粒之间的界面称为晶界。这种实际上由许多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结构(polycrystalline structure)。一般金属材料都是多晶体(图3-12)。通常测得的金属性能是各个位向不同的晶粒的平均值,故显示出各向同性。 图3—12 多晶体结构示意图 实践证明,即使在一个晶粒内部,其晶格位向也并不是象理想晶体那样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更小,位向差也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嵌镶成一颗晶粒。这些小晶块称为亚结构。可见,只有在亚结构内部,晶格的位向才是一致的。 二、晶体缺陷 实际晶体还因种种原因存在着偏离理想完整点阵的部位或结构,称为晶体缺陷(crystal defect)。晶体缺陷的存在及其多寡,是研究晶体结构、金属塑性变形的关键问题。根据其几何特性,晶体的缺陷可分为三类: 1.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 实际晶体未被原子占有的晶格结点称为空位;而不占有正常晶格位置而处于晶格空隙之间的原子则称为间隙原子。在空位或间隙原子的附近,由于原子间作用力的平衡被破坏,使其周围的原子离开了原来的平衡位置,即产生所谓的晶格畸变。空位和间隙原子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这对于热处理和化学处理过程都是极为重要的。 2.线缺陷——位错 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有规律的错排现象称为位错(dislocation)。有刃型

和螺型两种位错。 刃型位错如图3-13所示。垂直方向的原子面EFGH中断于水平晶面ABCD上的EF处,就像刀刃一样切入晶体,使得晶体中位于ABCD面的上、下两部分出现错排现象。EF线称为刃型位错线。在位错线附近区域,晶格发生畸变,导致ABCD晶面上、下方位错线附近的区域内,晶体分别受到压应力和拉应力。符号“┴”和“┬”分别表示多出的原子面在晶体的上半部和下半部,分别称为正、负刃型位错。 图3—13 刃型位错示意图 螺型位错如图3-14所示。晶体在BC右方的上、下两部分原子排列沿ABCD晶面发生了错动。aa’右边晶体上、下层原子相对移动了一原子间距,而在BC和aa’之间形成了一个上下层原子不相吻合的过渡区域,这里的原子平面被扭成了螺旋面。在原子面上,每绕位错线一周就推进了一个晶面间距。显然,螺型位错附近区域的晶格也发生了严重畸变,形成了一个应力集中区。 3.面缺陷——晶界和亚晶界 晶界实际上是不同位向晶粒之间原子排列无规则的过渡层(图3-15)。晶界处晶格处于畸变状态,导致其能量高于晶粒内部能量,常温下显示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容易被腐蚀,熔点较低,原子扩散较快。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土木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常州市某培训中心实训大楼指导教师: -1-1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型析等) 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 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经过本教学环节,要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 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 有关单位工程建设从方案制定到施工组织的全过程系统性的训练。经过毕业设计这一 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 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 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 中常见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初步 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在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 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 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 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 必要的准备。 一、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土木工程在中国能够分为: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给水和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

第二章作业 2-1 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它们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有什么特点 V、Mg、Zn 各属何种结构答:常见晶体结构有 3 种:⑴体心立方:-Fe、Cr、V ⑵面心立方:-Fe、Al、Cu、Ni ⑶密排六方:Mg、Zn -Fe、-Fe、Al、Cu、Ni、Cr、 2---7 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多晶体是由很多个单晶体所组成,它在各个方向上的力相互抵消平衡,因而表现各向同性。第三章作业3-2 如果其它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所得铸件晶粒的大小;⑴金属模浇注与砂模浇注;⑵高温浇注与低温浇注;⑶铸成薄壁件与铸成厚壁件;⑷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⑸厚大铸件的表面部分与中心部分。答:晶粒大小:⑴金属模浇注的晶粒小⑵低温浇注的晶粒小⑶铸成薄壁件的晶粒小⑷采用振动的晶粒小⑸厚大铸件表面部分的晶粒小第四章作业 4-4 在常温下为什么细晶粒金属强度高,且塑性、韧性也好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予以解释。答:晶粒细小而均匀,不仅常温下强度较高,而且塑性和韧性也较好,即强韧性好。原因是:(1)强度高:Hall-Petch 公式。晶界越多,越难滑移。(2)塑性好:晶粒越多,变形均匀而分散,减少应力集中。(3)韧性好:晶粒越细,晶界越曲折,裂纹越不易传播。 4-6 生产中加工长的精密细杠(或轴)时,常在半精加工后,将将丝杠吊挂起来并用木锤沿全长轻击几遍在吊挂 7~15 天,然后再精加工。试解释这样做的目的及其原因答:这叫时效处理一般是在工件热处理之后进行原因用木锤轻击是为了尽快消除工件内部应力减少成品形变应力吊起来,是细长工件的一种存放形式吊个7 天,让工件释放应力的时间,轴越粗放的时间越长。 4-8 钨在1000℃变形加工,锡在室温下变形加工,请说明它们是热加工还是冷加工(钨熔点是3410℃,锡熔点是232℃)答:W、Sn 的最低再结晶温度分别为: TR(W) =(~×(3410+273)-273 =(1200~1568)(℃)>1000℃ TR(Sn) =(~×(232+273)-273 =(-71~-20)(℃) <25℃ 所以 W 在1000℃时为冷加工,Sn 在室温下为热加工 4-9 用下列三种方法制造齿轮,哪一种比较理想为什么(1)用厚钢板切出圆饼,再加工成齿轮;(2)由粗钢棒切下圆饼,再加工成齿轮;(3)由圆棒锻成圆饼,再加工成齿轮。答:齿轮的材料、加工与加工工艺有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而定,总的原则是满足使用要求;加工便当;性价比最佳。对齿轮而言,要看是干什么用的齿轮,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使用频率不高,强度也没什么要求的,方法 1、2 都可以,用方法 3 反倒是画蛇添足了。对于精密传动齿轮和高速运转齿轮及对强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的齿轮,方法 3 就是合理的。经过锻造的齿坯,金属内部晶粒更加细化,内应力均匀,材料的杂质更少,相对材料的强度也有所提高,经过锻造的毛坯加工的齿轮精度稳定,强度更好。 4-10 用一冷拔钢丝绳吊装一大型工件入炉,并随工件一起加热到1000℃,保温后再次吊装工件时钢丝绳发生断裂,试分析原因答:由于冷拔钢丝在生产过程中受到挤压作用产生了加工硬化使钢丝本身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那么再吊重物时才有足够的强度,当将钢丝绳和工件放置在1000℃炉内进行加热和保温后,等于对钢丝绳进行了回复和再结晶处理,所以使钢丝绳的性能大大下降,所以再吊重物时发生断裂。 4-11 在室温下对铅板进行弯折,越弯越硬,而稍隔一段时间再行弯折,铅板又像最初一样柔软这是什么原因答:铅板在室温下的加工属于热加工,加工硬化的同时伴随回复和再结晶过程。越弯越硬是由于位错大量增加而引起的加工硬化造成,而过一段时间又会变软是因为室温对于铅已经是再结晶温度以上,所以伴随着回复和再结晶过程,等轴的没有变形晶粒取代了变形晶粒,硬度和塑性又恢复到了未变形之前。第五章作业 5-3 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异同答:一次渗碳体:由液相中直接析出来的渗碳体称为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从 A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二次渗碳体。三次渗碳体:从 F 中析出的渗碳体称为三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经共晶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莱氏体中的渗碳体称为共晶渗碳体共析渗碳体:经共析反应生成的渗碳体即珠光体中的渗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录 0 绪论 (3) 1 工程概况 (3) 1.1设计资料 (3) 1.1.1 总图规划与工程位置 (3) 1.1.2 建筑物的组成及功能介绍 (4) 1.1.3 门窗使用 (4) 1.1.4 结构设计要求 (4) 1.2柱网布置 (4) 2 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 (4) 3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计算 (7) 4.横向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和侧移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 (10) 4.1.1 横向自振周期计算 (11) 4.1.2 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11) 4.1.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12) 4.1.4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2) 5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16) 5.1计算单元的选择确定 (16) 5.2荷载计算 (17) 5.2.1 恒载计算 (17) 5.3、内力计算 (19) 5.4梁端剪力和柱轴力的计算 (25) 5.4.1 恒载作用下梁端剪力计算 (25) 5.4.2 对于第四层 (25) 5.5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27) 5.5.1 结构抗震等级 (27) 5.5.2 框架内力组合 (27) 5.6框架A柱的内力组合及柱端弯矩、剪力设计值的调整 (28) 5.6.1 A柱端弯矩设计值调整 (28) 6框架梁、柱截面设计 (30) 6.1梁截面设计 (30) 6.1.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0) 6.1.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32) 6.2柱截面设计 (33) 6.2.1 已知条件 (33) 6.2.2 构造要求 (33)

6.2.3 剪跨比和轴压比验算 (33) 6.2.4 柱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7 屋盖、楼盖设计 (38) 7.1楼盖设计 (38) 7.1.1设计资料(此板为13~14轴之间的板) (38) 7.1.2 屋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38) 7.1.3 板的设计 (38) 7.1.4 单向板计算 (38) 7.1.5 双向板(B7~B9)设计 (40) 8 楼梯设计 (41) 8.1第一层楼梯设计 (41) 8.1.1 设计参数 (41) 8.1.2 楼梯板计算 (41) 8.1.3 平台板计算 (42) 8.1.4 平台梁计算 (43) 9基础设计 (44) 9.1.1 对承载力修正 (44) 9.1.2 基础底面尺寸计算(采用柱下条形基础) (44) 9.1.3 计算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45) 9.1.4 基础高度 (45) 9.1.5配筋计算 (46)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分析及设计总结 (47) 10.1技术经济措施 (47) 10.2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 (48)

钢结构规范及图集

钢结构规范及图集 【国家标准】 1、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2、GB50018-2002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 3、GB-50205-2001《钢结构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GB50191-93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5、GBJ135-90高耸结构设计规范》 6、GB50004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7、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涂装等级》 8、GB14907-2002《钢结构防火涂料通用技术条件》 9、GB-50009-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10、GBT-50105-2001《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1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修订版) 12、GB-50187-93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 1、JGJ138-2001/J130-2001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2、JGJ7-1991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3、JGJ61-2003/J258-2003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4、JGJ99-1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正修订) 5、JGJ82-9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6、JGJ81-2002/J218-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7、DL/T5085-1999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设计规程 8、JCJ01-89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9、YB9238-92钢-混凝土组合楼盖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 10、YB9082-1997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1、YBJ216-88压型金属钢板设计施工规程(正修订)12、YB/T9256-96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13、YB9081-97冶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4、CECS102:2002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15、CECS77:96钢结构加固技术规范16、YB9257-96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范17、CECS28:90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18、YB9254-1995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19、CECS159:2004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CECS24:90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21、CECS158:2004索膜结构技术规程22、CECS23:90钢货架结构设计规范23、CECS78:96塔桅钢结构施工及验收规程24、CECS167:2004拱形波纹钢屋盖结构技术规程25、JGJ85-92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26、CECS多、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27、CECS热轧H型钢构件技术规程28、CECS钢结构住宅建筑设计技术规程29、CECS建筑拱形钢结构技术规程30、CECS钢龙骨结构技术规程31、CECS 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32、CECS冷弯型钢受力蒙皮结构技术规程33、CECS混凝土钢管叠合柱技术规程34、CECS钢管结构技术规程35、CECS预应力钢结构技术规程36、CECS 建筑用铸钢节点技术规程37、CECS钢结构抗火设计规程 【地方标准】1、DB29-57-2003/J10297-2003天津市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2、DBJ13-51-2003/J10279-2003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福建省)3、DBJ13-61-2004/J10429-2004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技术规程(福建省)4、DG/T08-008-2000/J10041-2000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上海市)5、DBJ08-68-97轻型钢结构设计规程(上海市)6、DBJ01-616-2004/J10411-2004建筑防火涂料(板)工程设计、施工与验收规程(北京市)7、DBJ08-32-92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暂行规定(上

(完整版)框架结构毕业设计

第一章设计任书 1.1.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六层办公楼,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地面积为1310㎡,建筑面积5240㎡,建筑物共6层,底层层高5.1m,标准层层高3.6m,顶层层高4.5m,总高度25.5m,室内外高差0.450m,基础顶面距离室外地面1.05m,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该办公楼主要以层为单元出租,每层为一个独立的单元,拥有接待室、会议室、档案室、普通办公室、专用办公室等。楼内设有两个电梯三个楼梯,主、次楼梯开间均为3m,进深均为6.6m,楼梯的布置均符合消防、抗震的要求。 1.1.2 设计条件 一、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防,抗震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g; 二、基本风压: 0.55KNm2,B类粗糙度; 三、雪荷载标准值:0.2KNm2; 四、结构体系: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五、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土质分布具体情况见表,II 类场地土。地下稳定水位距地表-9m,表中给定土层深度由自然地坪算起。建筑地点冰冻深度-0.5m。 表1-1 建筑地层一览表 序号岩土 深度 土层 深度 (m) 厚度 范围 (m) 地基土 承载力 (kPa) 压缩 模量 (mPa) 1 杂填土0.0—1. 2 1.2 --- ---

2 粉土 1.2—2.0 0.8 200 5.0 3 中粗砂 2.0—4.8 2.8 300 9.5 4 砾砂4.8—15. 10.2 350 21.0 1.2 建筑设计任务及要求 一、基本要求: 满足建筑功能要求,根据已有的设计规范,遵循建筑设计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造型美观的原则,对建筑方案分析其合理性,绘制建筑施工图。 二、规定绘制的建筑施工图为: 1、底层、标准层及顶层平面图:比例 1:150(图1-1) 2、主要立面图:比例 1:150(图1-2,图1-3) 3、屋面排水布置图:比例 1:150 4、剖面图:比例 1:150 5、墙身大样及节点详图:比例 1:100及1:10

钢结构设计规范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中是根据结构的重要性结构的重要性结构的重要性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荷载特性荷载特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焊缝形式焊缝形式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四条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质量等级,一共有三个等级。四条原则如下: 1 在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中,凡对接焊缝均应焊透,其质缝等级为: 1)作用力垂直于焊缝长度方向的横向对接焊缝或T形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受拉时应为一级,受限时应为二级; 2)作用力平行于焊缝长度方向的纵向对接焊缝应为二级。 2 不需要汁算疲劳的构件中,凡要求与母材等强的对接焊缝应护焊透,其质量等级当受拉时应不低于二级,受压时宜为二级。 3 重级工作制和起重量Q≥50t的中级工作制吊车梁的腹板与上翼缘之间以及吊车桁架上弦杆与节点板之间的T形接头焊 缝均要求焊透,焊缝形式一般为对接与角接的组合焊缝,其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 不要求焊透的T形接头采用的角焊缝或部分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以及搭接连接采用的角焊缝,其质量等级为: 1)对直接承受动力荷载且需要验算疲劳的结构和吊车起重量等于或大于50t的中级工作制吊车梁,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应符合二级; 2)对其他结构,焊缝的外观质量标准可为三级。 对应的就是《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JGJ 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中所要求的焊缝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包括外观和无损探伤等)。 《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中的焊缝质量分类是在对焊缝进行射对焊缝进行射对焊缝进行射对焊缝进行射线照相时线照相时线照相时线照相时,根据焊缝缺陷的性质和数量根据焊缝缺陷的性质和数量根据焊缝缺陷的性质和数量根据焊 缝缺陷的性质和数量,将该焊缝的质量分为四级: (1)Ⅰ级焊缝:内应无裂纹、未熔合、未焊透和条状夹渣. (2)Ⅱ级焊缝:内应无裂纹、未熔合和未焊透. (3)Ⅲ级焊缝:内应无裂纹、未熔合以及双面焊和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不 加垫板的单面焊中的未焊透允许长度按表10条状夹渣长度的Ⅲ级 评定. (4)焊缝缺陷超过Ⅲ级者为Ⅳ级. 对于《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所提到的三个级别焊缝,在对一级和二级焊缝进行无损探伤时,对于一级焊缝要达到《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中的Ⅱ级以上,对于二级焊缝要达到《GB/T3323-2005 金属熔化焊焊接接头射线照相》中的Ⅲ级以上。关于焊缝等级的定义的部分要求见《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的第7章连接计算。7.1焊缝连接7.1.1 焊缝应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焊缝形式、工作环境以及应力状态等情况,按下述原则分别选用不同的质量等级: 1 在需要进行疲劳计算的构件中,凡对接焊缝均应焊透,其质量等级为:1)

(完整版)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课程设计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WENZHOU UNIVERSITY OUJIANG COLLEGE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二)》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08土木工程本一 姓名:王超 学号: 指导教师:张茂雨 日期:2011年6月10号 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某三层工业厂房,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混凝土柱截面尺寸边柱为500mm×500mm,中柱600mm×600mm。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楼盖,其平面如图所示。(图示范围内不考虑楼梯间)。厂房层高分别为4.5,4.2,4.2米。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L1=8100,L2=6600) 1.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砼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 刷。 2.可变荷载:楼面屋面标准值取5.0KN m2,活荷载分项系数1.3。 3.永久荷载:包括梁、板及构造层自重。钢筋砼容重25 KN m3,水泥砂浆容重 20KN m3,石灰砂浆容重17KN m3,分项系数为1.2。 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f c=9.6Nmm2,f t=1.10Nmm2)。 钢筋柱、梁受力筋采用Ⅱ级钢筋(f y=300 Nmm2),板内及梁内其它钢筋采用Ⅰ级(f y=210 Nmm2) 二.框架梁及柱子的线刚度计算 取①轴上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E c =2.55×104Nmm2=25.5×106KNm2。框架梁惯性矩增大系数:边框架取1.5,中框架取2.0。 中框架梁的线刚度: i b 1=α b EI b l=2.0××25.5×106×0.3×0.736.6=66.28×103KN·m2 边框架梁的刚度: i b 2α b EI b l=1.5××25.5×106×0.3×0.736.6=49.70×103KN·m2

框架结构 毕业设计讲解

合肥工业大学 毕业设计 题目某社区服务中心 建筑及结构设计 学院名称: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班级: 2012级本科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2014年05月

摘要 本工程为某社区服务中心,主体6层,建筑面积约为4915㎡。 建筑方面:建筑设计是根据任务书所规定的任务,认真贯彻“适用、安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按照建筑功能要求,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办公楼的设计,设计包括总平面图设计、各层平面图设计、立面图设计和剖面图设计等。 结构方面:结构设计是在完成建筑设计的前提下进行,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是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安全可行、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施工方便,及工程所在的地区等因素,并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计算设计,设计计算包括各层平面结构布置、楼板的计算、楼梯的设计、框架的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框架结构

Abstract This project is a central office, the main 6 floors, floor area of approximately 6,000 square meters.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tasks stipulated in the specification, earnestly implement the \"applicable, security, economy, and attention to beauty in Ma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olicy, according to the architectural functional requirement, refer to the literature for the design of office building, including total floor plan design, each layer of floor plan design, elevation and profile design, etc. Structure: structure design is completed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under the premise of structure form is frame structure. Structure design is on the premise of meet the use requirements, considering safety and feasible,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advance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is convenient, and the project area, and access to relevant data to calculate design, design calculation including the flat structure arrangement, calculation of floor of each layer, the design of stair, the framework of independent foundation under column design. Keywords: training center, architectural design, structural design, frame structure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参考

毕业设计

目录 摘要(中文) 摘要(英文)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书-------------------------------------------------------------------------------------1 1 设计题目----------------------------------------------------------------------------------------------------1 2 设计目的及要求-------------------------------------------------------------------------------------------1 3 建筑功能及要求-------------------------------------------------------------------------------------------1 3.1建筑功能要求----------------------------------------------------------------------------------------- 1 3.2建筑等级----------------------------------------------------------------------------------------------- 1 3.3规划及设计思路------------------------------------------------------------------------------------- -1 4 设计内容图纸及归档要求-------------------------------------------------------------------------------2 4.1建筑部分---------------------------------------------------------------------------------------- -------2 4.2结构部分---------------------------------------------------------------------------------------- -------2 4.3图面要求------------------------------------------------------------------------------------------------2 第二部分结构设计说明-------------------------------------------------------------------------------- --3 1 设计的条件及基本内容--------------------------------------------------------------------------------- -3 1.1 设计基本条件------------------------------------------------------------------------------------------3 1.1.1 气象条件--------------------------------------------------------------------------------------- 3 1.1.2 抗震设防--------------------------------------------------------------------------------------- 3 1.1.3地基土承载力--------------------------------------------------------------------------------- -3 1.1.4 其它条件----------------------------------------------------------------------------------------3 1.1.5 钢筋混凝土-------------------------------------------------------------------------------------3 1.2 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3 2 结构类型------------------------------------------------------------------------------------------------------4 2.1 设计方案-------------------------------------------------------------------------------------------------4 2.2柱网布置图----------------------------------------------------------------------------------------------5 3 框架结构内力计算------------------------------------------------------------------------------------------6 3.1 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确定----------------------------------------------------------------------6 3.1.1初估截面尺寸-------------------------------------------------------------------------------------6 3.2 荷载计算-------------------------------------------------------------------------------------------------9 3.2.1 屋面及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9 3.2.2 屋面及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9 3.3 梁柱自重计算------------------------------------------------------------------------------------------9 3.4 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10 3.4.1 顶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0 3.4.2 其它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1 3.5 横向框架侧翼刚度计算-----------------------------------------------------------------------------11 3.5.1 计算梁柱的线刚度---------------------------------------------------------------------------11 3.6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和侧移计算-----------------------------------14 3.6.1 横向自震周期的计算-------------------------------------------------------------------------14 3.6.2 水平地震作用下及楼层地震剪力的计算-------------------------------------------------15 3.6.3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16 3.6.4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和侧移计算----------------------------------------------17 3.7 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 ---------------------23 3.7.1 计算单元的选择和确定-------------------------------- --- ----------------------------------23 3.7.2 荷载计算----------------------------------------------------------------------------------------24 3.7.3 恒载内力计算----------------------------------------------------------------------------------27 3.7.4 活载内力计算----------------------------------------------------------------------------------27 3.7.5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内力------------------------------------- ------------28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土木工程框架结构毕业 设计开题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所在学院:土木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 设计(论文)题目:常州市某培训中心实训大楼 指导教师: 2013-1-1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或设计方案比较、选 型析等) 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教学环节,要加深学生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设计创新精神,使学生得到有关单位工程建设从方案制定到施工组织的全过程系统性的训练。通过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毕业设计要求我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系统的完成一项工程设计,解决与之有关的所有问题,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着特点。因此毕业设计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完成本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感性和理性知识去把握整个建筑的处理,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观和结构两个方面。还需要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内外建筑设计的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更多的关注这方面的学术动态,以及我们在以后的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的方向。同时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也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必要的准备。 一、研究现状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的总称。土木工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设施反映出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之一。土木工程在我国可以分为:建筑工程、桥梁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铁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给水和排水工程、环境工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深知土木工程设计范围之广,以及和社会生活联系之密切。我们在校只是学习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