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散剂工艺流程

分散剂工艺流程

分散剂工艺流程
分散剂工艺流程

阻垢分散剂作用原理说明

阻垢分散剂作用原理说明 阻垢分散剂作用机理可分为鳌合、分散和晶格畸变三步。且在实验室评定试验中,分散作用是鳌合作用的补救措施,晶格畸变作用是分散作用的补救措施。 鳌合作用 由中心离子和某些合乎一定条件的同一多齿配位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配位原子键合而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的过程称为鳌合作用。鳌合作用的结果是使得成垢阳离子(如ca2+,Mg2+等)与鳌合剂作用生成稳定的鳌合物,从而阻止其与成垢阴离子(如co32一,5042一,Po4,一和51032一等)的接触,使得成垢的几率大大下降。 分散作用 分散作用的结果是阻止成垢粒子间的相互接触和凝聚,从而可阻止垢的生长。成垢粒子可以是钙、镁离子,也可以是由千百个CaCO3和MgCO3分子组成的成垢颗粒,还可以是尘埃、泥沙或其他水不溶物。分散剂是具有一定相对分子质量(或聚合度)的聚合物,分散性能的高低与相对分子质量(或聚合度)的大小密切相关。聚合度过低,则被吸附分散的粒子数少,分散效率低;聚合度过高,则被吸附分散的粒子数过多,水体变浑浊,甚至形成絮体(此时的作用与絮凝剂相近)。与鳌合作用相比,分散作用是高效的。实验表明,1 mg分散剂可使10

一100 mg的成垢粒子稳定存在于循环水中,在中高硬度水中,阻垢分散剂的分散功能起主要作用。 1.3晶格畸变作用 当系统的硬度、碱度较高,所投人的鳌合剂、分散剂不足以完全阻止它们析出的时候,它们就不可避免地析出。如果没有分散剂的存在,垢的生长将服从晶体生长的一般规律,所形成的垢坚固地附着在热交换器表面上。如果有足量的分散剂的存在,由于成垢粒子(由成百上千个CaCO3分子组成)被分散剂吸附、包围,阻止了成垢粒子在其规则的晶格点阵上排列,从而使所生成的污垢松软、易被水流的冲刷而带走。 根据阻垢分散剂的作用机理,阻垢分散剂常被用在锅炉水处理、循环水处理等行业中。

增稠剂介绍

增稠剂 简介: 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不仅可以使涂料增稠,防止施工中出现流挂现象,而且能赋予涂料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对于黏度较低的水性涂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助剂。 增稠剂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分类: 增稠剂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无机增稠剂(以膨润土为主)和有机增稠剂(纤维素类、碱溶胀型丙烯酸乳液类、缔合型聚氨酯类等)。但其中用量最大的还是羟乙基纤维素、缔合型聚氨酯、碱溶胀丙烯酸乳液3类产品。 1. 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增稠剂(HEC)及憎水改性纤维素型增稠剂(HMHEC)是涂料中用得最为广泛的增稠剂种类。纤维素及其他的多糖类增稠剂常以粉状形式存在,应用时常和颜料一起研磨成颜料浆。当后添加时,纤维素和其他无机粉状增稠剂会给涂料带来更多的问题。以液体形式供货的HEC和HMHEC产品为涂料的生产带来了方便。 2. 缔合型聚氨酯 第二类经常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非离子缔合型的聚合物,最常见的为憎水改性的乙氧基化聚氨酯及相似的含脲、脲-氨酯及醚键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非离子缔合型的增稠剂通常以水/共溶剂溶液或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此当其用于涂料时较难分散,且需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碱可溶或溶胀的乳液,有2种基本类型:传统的丙烯酸酯类(ASE)和憎水改性缔合型聚丙烯酸酯类(HASE)。此类增稠剂需加适

分散剂

分散剂 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 种类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石蜡类 金属皂类 低分子蜡类 分散剂机理 基本原理 选择分散剂 双电层原理 位阻效应 简介 解释 种类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石蜡类 金属皂类 低分子蜡类 分散剂机理 基本原理 选择分散剂 双电层原理 位阻效应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Dispersant(分散剂):一种化学品,加入水中增加其去颗粒的能力。Documentation(文件编制):关于装配的资料,解释基本的设计概念、元件和材料的类型与数量、专门的制造指示和最新版本。使用三种类型:原型机和少数量运行、标准生产线和/或生产数量、以及那些指定实际图形的政府合约。 编辑本段解释 工具书中的解释 促使物料颗粒均匀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稳定悬浮体的药剂。分散剂一般分为无机分散剂和有机分散剂两

大类。常用的无机分散剂有硅酸盐类(例如水玻璃)和碱金属磷酸盐类(例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等)。有机分散剂包括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等。 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分散剂的定义是分散剂能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的物质。在制备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时加入分散剂和悬浮剂易于形成分散液和悬浮液,并且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的功能。 化工词典中的解释 能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助剂。固体染料研磨时,加入分散剂,有助于颗粒粉碎并阻止已碎颗粒凝聚而保持分散体稳定。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分散剂后搅拌,则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其主要作用是降低液-液和固-液间的界面张力。因而分散剂也是表面活性剂。种类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和高分子型。阴离子型用得最多。编辑本段选择 一个优良的分散剂应满足以下要求: 1、分散性能好,防止填料粒子之间相互聚集; 2、与树脂、填料有适当的相容性;热稳定性良好; 3、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好;不引起颜色飘移; 4、不影响制品的性能;无毒、价廉。 分散剂的用量一般为母料质量的5% 编辑本段种类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硬脂酰胺与高级醇并用,可改善润滑性和热稳定性,用量(质量分数,下同)0.3%-0.8%,还可作聚烯烃的滑爽剂;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也称乙撑基双硬脂酰胺(EBS),是一种高熔点润滑剂,用量为0.5%~2%;硬脂酸单甘油酯(GMS),三硬脂酸甘油酯(HTG);油酸酰用量0.2%~0.5%;烃类石蜡固体,熔点为57~70℃,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树脂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热稳定性均差,用量一般在0.5%以下 石蜡类 尽管石蜡属于外润滑剂,但为非极性直链烃,不能润湿金属表面,也就是说不能阻止聚氯乙烯等树脂粘连金属壁,只有和硬脂酸、硬脂酸钙等并用时,才能发挥协同效应液体石蜡:凝固点-15 ̄-35℃,在挤出和注射成型加工时,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添加量一般为0.3%-0.5%,过多时,反而使加工性能变坏 微晶石蜡:由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有许多异构体,熔点65-90℃,润滑性和热稳定性好,但分散性较差,用量一般为0.1%-0.2%,最好与硬脂酸丁酯、高级脂肪酸并用。 金属皂类 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类,称为金属皂,如硬脂酸钡(BaSt)适用于多种塑料,用量为0.5%左右;硬脂酸锌(ZnSt)适于聚烯烃、ABS等,用量为0.3%;硬脂酸钙(CaSt)适于通用塑料,外润滑用,用量0.2% ̄1.5%;其他硬脂酸皂如硬脂酸镉(CdSt)、硬脂酸镁(MgSt)、硬脂酸铜(CuSt)。 低分子蜡类 低分子蜡是以各种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其他高分子改性物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和作用过程 轻化0802 12号黄卓英 能使固液悬浮体中的固体粒子稳定分散于介质中的表面活性剂称为分散剂。分散就是将固体颗粒均匀分布于分散液的过程,分散液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用原理: 机理:1.吸附于固体颗粒的表面,使凝聚的固体颗粒表面易于湿润。 2.高分子型的分散剂,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形成吸附层,使固体颗粒表面的电荷增加,提高形成立体阻碍的颗粒间的反作用力。 3.使固体粒子表面形成双分子层结构,外层分散剂极性端与水有较强亲合力,增加了固体粒子被水润湿的程度.固体颗粒之间因静电斥力而远离 4.使体系均匀,悬浮性能增加,不沉淀,使整个体系物化性质一样 以上所述,使用分散剂能安定地分散液体中的固体颗粒。 选择分散剂 在我们涂料生产过程中,颜料分散是一个很主要的生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涂料的储存,施工,外观以及漆膜的性能等,所以合理地选择分散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环节。但涂料浆体分散的好坏不光和分散剂有关系,和涂料配方的制定以及原料的选择都有关系。分散剂顾名思议,就是把各种粉体合理地分散在溶剂中,通过一定的电荷排斥原理或高分子位阻效应,使各种固体很稳定地悬浮在溶剂(或分散液)中。 双电层原理 水性涂料使用的分散剂必须水溶,它们被选择地吸附到粉体与水的界面上。目前常用的是阴离子型,它们在水中电离形成阴离子,并具有一定的表面活性,被粉体表面吸附。粉状粒子表面吸附分散剂后形成双电层,阴离子被粒子表面紧密吸附,被称为表面离子。在介质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称为反离子。它们被表面离子通过静电吸附,反离子中的一部分与粒子及表面离子结合的比较紧密,它们称束缚反离子。它们在介质成为运动整体,带有负电荷,另一部分反离子则包围在周围,它们称为自由反离子,形成扩散层。这样在表面离子和反离子之间就形成双电层。 动电电位:微粒所带负电与扩散层所带正电形成双电层,称动电电位。热力电位:所有阴离子与阳离子之间形成的双电层,相应的电位. 起分散作用的是动电电位而不是热力电位,动电电位电荷不均衡,有电荷排斥现象,而热力电位属于电荷平衡现象。如果介质中增大反离子的浓度,而扩散层中的自由反离子会由于静电斥力被迫进入束缚反离子层,这样双电层被压缩,动电电位下降,当全部自由反离子变为束缚反离子后,动电电位为零,称之为等电点。没有电荷排斥,体系没有稳定性发生絮凝。 位阻效应 一个稳定分散体系的形成,除了利用静电排斥,即吸附于粒子表面的负电荷互相排斥,以阻止粒子与粒子之间的吸附/聚集而最后形成大颗粒而分层/沉降之外,还要利用空间位阻效应的理论,即在已吸附负电荷的粒子互相接近时,使它们互相滑动错开,这类起空间位阻

分散剂的作用

分散剂的作用 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可平均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 分散剂顾名思议,就是把各种粉体合理地分散在溶剂中,通过一定的电荷排斥原理或高分子位阻效应,使各种固体很稳定地悬浮在溶剂(或分散液)中。在涂料生产过程中,颜料分散是一个很主要的生产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涂料的储存,施工,外观以及漆膜的性能等,所以合理地选择分散剂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生产环节。但涂料浆体分散的好坏不光和分散剂有关系,和涂料配方的制定以及原料的选择都有关系。 安阳市龙泉化工有限公司(原安阳荧迪化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 年,是生产分散剂系列产品的专业厂家,具有五十多年化工生产历史。公司坐落于甲骨文的发源地---七朝古都之首---河南安阳,境内资源丰富。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公司专业生产染料用分散剂NNO、分散剂N、扩散剂NNO、分散剂MF、分散剂CNF、分散剂S、改性木质素磺酸钠等系列助剂,印染用分散剂,渗透剂T,建筑用减水剂,水煤浆添加剂等。 分散剂的作用是使用润湿分散剂减少完成分散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和能量,稳定所分散的颜料分散体,改性颜料粒子表面性质,调整颜料粒子的运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缩短分散时间,提高光泽,提高着色力和遮盖力,改善展色性和调色性,防止浮色发花,防止絮凝,防止沉降。 1、提升光泽,增加流平效果光泽实际最主要取决涂料表面对光的散射(即一定的平整度即可.当然需检测仪器决定是否够平整,不但考虑原生粒子数目,形状,并考虑他们的结合方式),当粒子粒径小于入射光1/2(这个数值不确定)时,表现为折射光,光泽不会再提高,同理遮盖力依靠散射提供主要遮盖力的遮盖力也不会增加(除碳黑主要靠吸收光,有机颜料忘了)。注:该入射光是指可见光的范围流平说不好;但注意粒子原生数目减少,是减少其结构黏度,但比表面的增加会使自由树脂的数量减少,是否有平衡点说不好,但一般粉末涂料流平并不是越细越好。 2、防止浮色发花 3、提高着色力注意着色力在自动调色系统中并非越高越好 4、降低粘度,增加颜料载入量 5、减少絮凝是这样的,但越细粒子表面能越高,需要越高吸附强度的分散剂,但吸附强度太高的分散剂可能造成对涂膜性能的不利、 6、增加贮藏稳定性其实原因和上相似,一旦分散剂稳定强度不够,反而贮藏稳定性变差 7、增加展色性,增加颜色饱和度 8、增加透明度(有机颜料)或遮盖力(无机颜料)

涂料分散剂的概述

涂料分散剂的概述 在涂料的组成部分中,有成膜物质,溶剂(水)、顔填料及助剂,其中涂料助剂占涂料组成部分中比重是最小的,但是它也是涂料产品中很重要的组成材料,对提高和改善涂料和涂膜的性能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中常见的涂料助剂有分散剂、流平剂、乳化剂、防腐剂(防霉剂)、润湿剂、成膜助剂、消泡剂、增稠剂、多功能助剂等等。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涂料助剂中的分散剂。 分散剂是一种能够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涂料助剂,是一种高聚物表面活性剂,它具有很高的抗絮凝能力。在固体涂料研磨时,加入分散剂,有助于颗粒粉碎并阻止已碎颗粒凝聚而保持分散体稳定。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分散剂后搅拌,则能形成稳定的乳浊液。加入分散剂的作用就是通过降低液体表面张力效应、起泡倾向和润湿作用使涂料在高固形物含量下具有较低的粘度,从而保障涂料具有好的流变性。 分散剂的种类的很多,据初步估算,现存世界上有10000多种物质具有分散的作用。如果按其结构来区分,可以分为阴高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两性型、电中性型、高分子型(包括高中低分子量)。而阴离子是用得最多的。 而涂料中常用的顔料分散剂有合成高分子类、多价羧酸类、偶联剂类、硅酸盐类等。在涂料中使用顔料分散剂,可以增加涂膜的光泽,改善流平性,提高涂料的着色和遮盖力,防止浮色、沉降,提高生产效率和涂料的贮存稳定性。 虽然说分散剂在涂中使用量很少,但是它的效果是很显著的,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应该怎样选择一种适合涂料用的分散剂呢?怎么样才能选择到一种质优价廉的涂料分散剂产品呢? 涂料用的分散剂应该要具备以下条件: 1、分散性能好,防止填料粒子之间相互聚集; 2、与树脂、填料有适当的相容性;热稳定性良好; 3、成型加工时的流动性好;不引起颜色飘移; 4、不影响制品的性能;无毒、价廉。 5、分散剂的最佳分散浓度(ODC)为5%。 而要想选择到一款质优价廉的涂料分散剂,那么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了:1,不能完全以最低剪切粘度对应用量确定好坏,而是应该以最少的用量获得最低的粘度为最优;2,要考察分散涂料的放置稳定性的耐老化性。根据以上两点就可以很快选择出质优价廉的涂料用分散剂了。 (关于本公司的涂料分散剂的更多产品资料,欢迎进入公司网站浏览https://www.doczj.com/doc/d310801738.html, )

陶瓷分散剂原理

一、澳达陶瓷分散剂的重要性: 随着陶瓷工业的发展,用在陶瓷生产中的化学添加剂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从粉体制备,浆料、可塑坯料的制备,到成形、干燥、烧成、后处理、冷加工等各道工序都能见到它的存在和作用,它的加入量很少,作用却很大。用在陶瓷工业中的化学添加剂统称为陶瓷添加剂,它的组成是无机或有机物质及二者的复合物、衍生物。化学添加剂在陶瓷工业中的应用,标志了陶瓷工业与化学工业特别是与精细化学工业的联系和合作,其中各种新型陶瓷添加剂包括纳米材料是现代化学工业中最新技术的产物,其优异的使用性能有力地促进了陶瓷工业向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成为陶瓷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关键原料。陶瓷添加剂的应用和对各种新型添加剂的开发已成为陶瓷工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陶瓷分散剂生产原理: 在陶瓷工业生产过程中,为提高陶瓷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常在泥浆中加入分散剂以改善泥浆的性能。高分子分散剂性能优异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主要利用空间位阻效应和静电效应对泥浆起到了分散作用。根据高分子分散剂作用机理及结构设计原理,以羟乙基纤维素,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和阴离子单体丙烯酸作为接枝共聚单体,合成出了两性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三种高分子接枝分散剂 三、适用范围: 陶瓷分散剂广泛应用于各类高档陶瓷,绝缘陶瓷,卫浴陶瓷等 四、性能特点: 陶瓷分散剂用于陶瓷原料磨粉和打浆中添加,可以增加陶瓷胚体密度、强度和亮度。 五、用法及用量: 陶瓷分散剂建议加入量为0.1-0.5%,具体情况可根据贵司产品体系酌情调兑。 六、注意事项: 本品所述技术性能及应用方法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而并非对使用效果之承诺,凡新使用产品及改变工艺,须先做严格的可行性测试,以求最佳使用效果。

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之间的相容性 摘要 : 通过分散剂与缔合型增稠剂的匹配使用 , 可以尽量避免因其相互作用而出现涂料的稳定性问题。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增稠剂与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配合使用时效果最佳 , 而疏水改性碱溶性乳液增稠剂建议与多元酸均聚物分散剂配合使用。 关键词 : 分散剂 ; 增稠剂 ; 缔合型 ; 稳定性 ; 相容性 ; 嵌段共聚物 ; 均聚物 0 前言 缔合型增稠剂控制乳胶漆的流变行为的卓越能力主要来自于它们能起到类似“ 聚合型表面活性剂” 的作用。一方面 , 它们能以表面活性剂相同的方式与涂料中其他组分相互作用 ; 另外 , 这些流变改性剂中的疏水基团相互缔合的方式也与表面活性剂的疏水性基团形成胶 束的方式类似。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不仅具有类似的行为方式 , 而且还与相同的组分发生相互作用。两者都是通过吸附到涂料组分的颗粒表面而起作用 , 因此某些情况下 ,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不同的涂料性能。 表面活性剂与缔合型增稠剂会相互影响从而引起涂料性能的变化应引起涂料生产商的重视。例如 , 配方中表面活性剂用量过多会导致缔合型增稠剂从乳胶颗粒表面置换出来进入连续 相 , 从而抑制了缔合型增稠剂产生缔合作用的能力。发生这种现象时 , 缔合型增稠剂会类似于传统的羟乙基纤维素 (HEC) 型增稠剂导致涂料流平性、光泽以及遮盖性能的下降。 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两者相互作用而可能导致的潜在问题已在许多科学文献 ( 如Peter R. Sperry et al. Ad. Org. Coating Sci. & Technol ,Series 9 ,1987) 中进行过详细的探讨。相比之下 , 分散剂对缔合型增稠剂的性能产生类似的影响所受的关注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 , 导致乳胶漆不稳定的一个常见原因可能是分散剂与增稠剂间的不相容性。从实验结果中我们也发现 :2 种最常用的缔合型增稠剂疏水改性环氧乙烷聚氨酯嵌段共聚物(HEUR) 增稠剂与疏水改性碱溶性丙烯酸乳液 (HASE) 增稠剂能最有效地与不同类型的分散 剂作用 ; HEUR 类增稠剂对应于多元酸共聚物分散剂 ,HASE 类增稠剂则对应于多元酸均聚 物分散剂。 1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的相容性 分散剂与流变改性剂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影响。实际上分散剂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界面活性剂 , 它们能与涂料中其他组分包括流变改性剂相互作用。在涂料中分散剂具有基本相同的作用机理 , 它们能吸附到配方中颜填料颗粒的表面 , 通过电荷排斥、空间位阻或两者共同作用来防止颜填料颗粒聚结。

陶瓷分散剂的功效

澳达牌水水性陶瓷助磨分散剂 陶瓷分散剂的功效: 陶瓷分散剂是新一代电解质型,高效的陶瓷助磨减水剂和增强剂,能迅速,彻底分散各类陶瓷浆料,如:瓷土,黏土,碳酸钙,钛白粉,滑石粉等高效混合分散。即可保证陶瓷浆料有良好的分散流动性,同时又可以降低其含水率,用途广泛,与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及氨水类分散剂相比,具有强力高效,稳定,适应性强,:外观:无色透明液体;粘度:30 mPa.S (25℃);PH值:5—6;密度:1.115-1.118g/m 灼烧残渣:0.001%;溶解性:水性.无毒无腐蚀无异味。本产品良好的分散稳定性能和效果,在电子陶瓷,特种陶瓷行业里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也在纳米粉体稳定剂,军用产品的生产和科研中得到重视和应用。 陶瓷助磨分散剂作用机理: 本品是较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每个分子有多个极性基团,它在无极粉体表面的吸附是部分极性基团朝无极粉体表面,另一部分则朝溶液,并通过分子间力或氢键与溶液产生缔合,从而形成立体屏障防止颗粒间接触聚集,起到粒子间分散作用.作为分散剂和抗絮凝剂,本产品可以用来降低高含量浆料的黏度以及保持高度分散颗粒分散的稳定性能。对卫生陶瓷泥浆性能的影响:与在泥浆中加入同量水玻璃,电解质相比,可提高流动性和稳定性,降低稠化系数5%,降低干燥收缩率20%左右,增强坯体强度20%,同时可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陶瓷助磨分散剂适用范围: 本品适用于各种无机粉体,如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高岭土、二氧化硅、滑石粉和其他粘土的表面分散改性. 用本品改性轻质碳酸钙熟浆,层降体可提高15—20%,用本品改性的轻质碳酸钙吸油值下降了8-10%.陶瓷助磨分散剂用法及用量 用法与一般粉体的改性方法相同,出料温度控制在110—130℃,也可与其他表面活性剂或助剂混用,但不能同时加入,需先加入本品,再加入其它组分. 加入量根据客户的不同要求,以粉体固含量计算,加入粉体的0.1%—0.5%. 陶瓷助磨分散剂储存方式: 在10-25℃的条件下,避光、密闭贮存可达6个月以上。 陶瓷助磨分散剂注意事项: 1、如与其他助剂一起使用,应先加入本品,再加其他组分. 2、本品所述技术性能及应用方法仅供专业人士参考,而并非对使用效果之承诺,凡新使用产品及改变工艺,须先做严格的可行性测试,以求最佳使用效果。

陶瓷分散剂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陶瓷分散剂项目 立项申请报告 一、项目发展背景 我国是世界电子陶瓷的需求大国之一。《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高端 器件国产化,包括集成电路、滤波器等器件,也包括对陶瓷外壳、陶瓷基 座等配套器件的国产化扶持。未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 电子陶瓷行业的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推动中国电子陶瓷国产化率的提高,行业规模的扩大,同时也将带动电子陶瓷分散剂的发展。2018-2022年我国电子陶瓷分散剂市场规模增速将保持在9%-15%之间,2022年市场规模或将 达6亿元。 吉林正处在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关口,处在体制机制 变革、发展活力蓄积的重要关口,处在优势充分释放、动力加快转换的重 要关口。“十三五”时期,是我们应对挑战、化解难题、爬坡过坎、滚石 上山、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有足够清醒的把握、足够紧 迫的意识、足够必胜的信心,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决破除 路径依赖,更加注重发挥比较优势,更加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更加注重结 构优化升级,更加注重质量效益提升,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更加注重 统筹协调,推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二、项目建设单位

xxx集团 三、规划设计单位 泓域企业管理机构 四、项目总投资估算 (一)固定资产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10003.08(万元)。 (二)流动资金投资估算 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3187.29万元。 (三)总投资构成分析 1、总投资及其构成分析:项目总投资13190.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0003.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84%;流动资金3187.2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16%。 2、固定资产投资及其构成分析:本期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建筑工程投资3348.6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5.39%;设备购置费3105.8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55%;其它投资3548.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90%。 3、总投资及其构成估算: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10003.08+3187.29=13190.37(万元)。 五、资金筹措

分散剂 简介

分散剂 开放分类:水处理剂 "分散剂" 英文对照 dispersant; "分散剂" 在工具书中的解释 促使物料颗粒均匀分散于介质中,形成稳定悬浮体的药剂。分散剂一般分为无机分散剂和 有机分散剂两大类。常用的无机分散剂有硅酸盐类(例如水玻璃)和碱金属磷酸盐类(例如三聚 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和焦磷酸钠等)。有机分散剂包括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 甲基戊醇、纤维素衍生物、聚丙烯酰胺、古尔胶、脂肪酸聚乙二醇酯等. "分散剂"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分散剂的定义是分散剂能降低分散体系中固体或液体粒子聚集的物质.在制备乳油和可湿性粉剂时加入分散剂和悬浮剂易于形成分散液和悬浮液,并且保持分散体系的相对稳定的功能 一种常用的分散剂: 聚丙烯酸PAA Polyacrylic Acid 【CAS】9003-01-4 一、产品性能 PAA无毒,易溶于水,可在碱性和中等浓缩倍数条件下运行而不结垢。PAA能将碳酸钙、硫酸钙等盐类的微晶或泥沙分散于水中不沉淀,从而达到阻垢目的;PAA是一种常用的分散剂,除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作阻垢分散剂使用外,还广泛应用于造纸和纺织、印染、陶瓷、涂料等行业。 二、质量指标符合GB /T10533—2000 项目指标 外观无色或淡黄色透明液体 固体含量%≥ 30.0 游离单体(以CH2=CH-COOH计)% ≤ 0.50 密度(20℃)g/cm3 ≥ 1.09 PH(1%水溶液)≤ 3.0 极限粘数(30℃)dl/g 0.06-0.10 本厂还可提供40%,50%的聚丙烯酸供客户选购。 三、应用范围与使用方法 PAA常与其他水处理剂组成配方使用,用作电厂、化工厂、化肥厂、炼油厂和空调系统等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阻垢分散剂。PAA 具体配方及用量根据现场水质及设备材质情况由试验而定。PAA单独使用,一般使用浓度为1~15mg/L。 四、包装与储存 PAA用塑料桶包装,每桶25kg。贮于室内阴凉处,贮存期为十二个月。 五、安全防护 PAA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但无急性毒性。

水性分散剂与增稠剂的选择和配伍

水性分散剂与增稠剂的选择和配伍 王春伟1,郑树军1,汤静芳1,冯炎龙2 (1.浙江华特集团,浙江临安311300;2.浙江临安市科达涂料研究所,临安311300) 摘要:以不同类型合成分散剂和缔合增稠剂进行试验,分析其乳胶漆的贮存、施工和应用性能,为优化沙发分散剂与缔合增稠剂的选择和配伍提供依据。 关键词:乳胶漆;分散剂;缔合增稠剂;耐水性;吸水率 0.引言 分散剂和增稠剂是水性涂料中不可缺少的助剂。缔合型增稠剂具有亲油亲水基团,有类似“聚合型表面活性剂”的作用[1],缔合型增稠剂与表面活性剂不仅产生类似的行为方式,而且还与相同或相似的组分发生相互作用。目前广泛采用的聚合物涂料分散剂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界面活性剂。分散剂和缔合增稠剂处于共同的水相介质并在颜料及乳液粒子表面有竞争吸附,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竞合关系[2],它们的搭配组合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乳胶漆的各项性能。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和缔合增稠剂的选择组合对乳胶漆的调色性能、黏度稳定性、涂膜光泽和吸水率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因素及产生机理,提出了水性分散剂与增稠剂选择和配伍使用的建议。 1.实验 1.1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1.1.1原材料 AC261纯丙乳液:进口;国产水溶性分散剂;国产耐水性分散剂:进口水溶性分散剂;进口耐水性分散剂;国产聚氨酯增稠剂;TT-935疏水改性丙烯酸增稠剂;NS801消泡剂;杀菌防霉剂;醇酯12成膜助剂;R930二氧化钛;1250目重质碳酸钙;丙二醇;AMP-95多功能分散剂;OP-10润湿剂;德固萨酞青蓝浆。 1.1.2仪器设备 高速盘式分散机;实验室砂磨机;NDJ-1旋转黏度仪;斯托默黏度仪;BrooksfieldDVⅡ黏度仪;刮板细度仪;颗粒图像处理仪;精度01001g电子天平;电脑光泽仪。 1.2实验过程 1.2.1分散剂滴定测试 混合33.3份R930二氧化钛、33.3份1250目碳酸钙及33.3份蒸馏水,将分散剂慢慢添加到颜料与填料分散体时,分散体黏度下降,用NDJ-1旋转黏度仪3号转子测定分散体30r/min黏度。

分散剂介绍

分散剂介绍 简介: 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可均一分散那些难于溶解于液体的无机、有机颜料的固体颗粒,同时也能防止固体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形成安定悬浮液所需的药剂。分散剂吸附于液固界面并能显著降低界面自由能,使固体粉末均匀的分散在液体或熔体中,并使之不再聚集。 种类: ? 脂肪酸类、脂肪族酰胺类和酯类 硬脂酰胺与高级醇并用,可改善润滑性和热稳定性,用量(质量分数,下同) 0.3 %-0.8 %,还可作聚烯烃的滑爽剂;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也称乙撑基双硬脂酰胺(EBS),是一种高熔点润滑剂,用量为0.5 %-2 %;硬脂酸单甘油酯(GMS),三硬脂酸甘油酯(HTG);油酸酰用量0.2 %-0.5 %;烃类石蜡固体,熔点为57-70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树脂中的分散性、相容性、热稳定性均差,用量一般在0.5 %以下。 ? 石蜡类 尽管石蜡属于外润滑剂,但为非极性直链烃,不能润湿金属表面,也就是说不能阻止聚氯乙烯等树脂粘连金属壁,只有和硬脂酸、硬脂酸钙等并用时,才能发挥协同效应。 液体石蜡:凝固点15-35 ℃,在挤出和注射成型加工时,与树脂的相容性较差,添加量一般为0.3 %-0.5 %,过多时,反而使加工性能变坏。 微晶石蜡:由石油炼制过程中得到,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且有许多异构体,熔点 65-90 ℃,润滑性和热稳定性好,但分散性较差,用量一般为0.1 %-0.2 %,最好与硬脂酸丁酯、高级脂肪酸并用。 ? 金属皂类 高级脂肪酸的金属盐类,称为金属皂,如硬脂酸钡(BaSt)适用于多种塑料,用量为0.5 %左右;硬脂酸锌(ZnSt)适于聚烯烃、ABS等,用量为0.3 %;硬脂酸钙(CaSt)适于通用塑料,外润滑用,用量0.2 %-1.5 %;其他硬脂酸皂如硬脂酸镉(CdSt)、硬脂酸镁(MgSt)、硬脂酸铜(CuSt)。 ? 低分子蜡类 低分子蜡是以各种聚乙烯(均聚物或共聚物)、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其他高分子改性物为原料,经裂解,氧化而成的一系列性能各异的低聚物。 其主要产品有:均聚物、氧化均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低分子离聚物等五大类。其中以聚乙烯蜡,聚乙烯蜡的化学名为聚乙二醇,英文PEG(Poly Ethylene Glycol)最为常用。 常用的聚乙烯蜡(聚乙二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500-4000,其软化点为102 ℃;其他规格的聚乙烯蜡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0-20000,其软化点为106 ℃;氧化聚乙烯蜡的长链分子上带有一定量的酯基或皂基,因而对PVC、PE、PP、ABS的内外润滑作用比较平衡,效果较好,其透明性也好。由于分散剂的种类和实际应用的环境很多,所以选择合适的分散剂很重要。 聚乙二醇200或400(分子量约190-420)是水溶性分散体系的良好分散剂/增溶剂/润湿剂/溶剂。聚乙二醇200或400是亲油的,可以很好的跟有较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 value)的分散物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陶瓷粉体分散剂在陶瓷浆料中应具备哪些性能

陶瓷粉体分散剂在陶瓷浆料中应具备哪些性能 陶瓷浆料是一种复杂的多元体系,主料,树脂,填料,助剂等元素组成,不同的配方体系,作用也是不一样的,由于颗粒粒径比较小,比表面积比较大,吸附力比较强,容易团聚,使得浆料产生相当高的粘性,导致流动性极差,严重影响陶瓷浆料的质量,因此需要分散剂来提升陶瓷浆料流动性。 分散剂的作用原理是将具有亲油性与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经过分散剂与树脂的作用,达到相容的效果的一种界面活性剂,它不仅能将粉体颗粒充分打散,达到极佳的流动性,防止粉体颗粒沉降与团聚,从而达到稳定的悬浮浆料,因此优质的分散剂,都具备润湿,助磨,稀释,悬浮稳定性好,进行提升生产效率与降低成本的作用。

1、润湿分散的作用 润湿通常指颗粒与颗粒之间的界面,被外力打散,然后分散剂的包覆被打散的过程。粉体在比其自身的临界表面张力低的溶液中分散性较好,即在同一表面张力的分散介质中,粉体的表面张力越高,介质与颗粒的接触角越小,润湿分散性就越好。为了提高粉体的分散性,必须采用有效的添加剂来降低介质的表面张力。 2、助磨作用 原料粉碎是陶瓷制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粉碎到微米级的粒径耗能费时较多。在湿法球磨过程中,由于分子或粒子的相互撞击、靠近、吸引,粉料往往容易产生团聚,出现“逆研磨”现象,即在粉碎过程中,当物料达到一定细度后继续研磨下去,就会出现越磨越粗的现象。加入分散剂可牢固地吸附在颗粒的裂缝上并能深入到裂缝深处,颗粒粉碎过程中形成的新界面,迅速被分散剂包裹,阻碍了新生界面的重新结合从而加速粉碎过程,明显地缩短粉碎时间,节约能耗,提高研磨效率。 3、稀释介质的作用 陶瓷浆料要求兼备高固体含量和良好的流动性,加入一定量的分散剂,可以有效的减小浆料的黏度,同时可以适当地减少介质的使用量,有利于减少后序处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4、悬浮稳定的作用 在没有添加分散剂的情况下,粒子在水中主要受到以下四种力的作用:重力、浮力、粒子/水界面张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导致颗粒容易沉降,浆体稳定性变差;加入分散剂后,由于分散剂吸附在粒子的表面,原有颗粒表面被分散剂部分或全部覆盖,阻碍颗粒团聚,提高浆体的悬浮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分散剂是陶瓷浆料中必不可少的助剂,为后续下游的生产,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分散剂工艺流程

1、亚硝酰硫酸(重氮化试剂) 1)工艺原理 该产品生产较为简单,主要原料为硫酸、硝酸和二氧化硫,反应中加入少量水作为稳定剂,硫酸作为溶剂,把硝酸加到硫酸和水的混合液中配成混酸,然后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控制反应终点得最终产品。 反应的机理方程式如下: HNO 3 + SO 2 NOHSO 4 该步反应中,硝酸、二氧化硫投料比为1:1,硫酸和水不参入反应,无副反应。 2)工艺流程框图 3)工艺过程简介 亚硝酰硫酸在本项目中作为分散蓝79#、分散蓝291#:1 、分散紫93#和分散橙61#的重氮化试剂大量使用,其生产过程较为简单,大体分为两步:混酸的配制和合成产品的生产。 首先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开启循环水进出口阀门,在降温的情况下滴加98%浓硫酸,在20℃下滴加硝酸,配制混酸,搅拌均匀后在30℃以下缓慢加入气化的二氧化硫发生反应。反应达到终点后,滴加适量的硝酸将釜内二氧化硫全部吸收,用泵将釜内物料输送到亚硝酰硫酸储罐内。滴加硝酸、硫酸及反应过程中均密闭反应釜,反应中由于放热而挥发出的微量酸雾均经釜顶放空管输送至车间废气处理系统集中处理。 98%硝酸 40%亚硝酰 硫酸产品

2、分散剂MF 1)工艺原理 分散剂MF 为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是以洗油(2-甲萘为主要成分)为原料,经磺化得到甲基萘磺酸,再与甲醛缩合而制得的。分散剂MF 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棕色粉末,易溶于水,易吸潮,不燃,具有优良的扩散性和热稳定性。 2)工艺流程框图 浓硫酸 洗油 甲醛 氢氧化钠 成品 残渣 3)工艺过程简介 生产过程首先在磺化缩合釜中加给定量的洗油,开启搅拌,升温到60-70℃,滴加给定量的硫酸,时间为1h ,再慢慢升温到115-120℃,抽真空,负压为0.05MPa,保温为2h 。然后降温至70℃,滴加给定量的甲醛,时间为0.5h ,加完后密闭设备,慢慢升温到80-90℃,保温3-4h 。保温结束,导入中和锅,加液碱调PH 为6-7,调好后导入压滤机,滤液进入MF 成品储罐。 3、分散蓝291#:1 1)工艺原理 首先以氯丙烯和2-甲氧基-5-乙酰氨基苯胺为原料,通过发生烷基化反应制备偶合组分2-甲氧基-5-乙酰氨基-N,N-二烯丙基苯胺,

增稠剂种类

增稠剂种类 目前市场上可选用的增稠剂品种很多,主要有无机增稠剂、纤维素类、聚丙烯酸酯和缔合型聚氨酯增稠剂四类。纤维素类增稠剂的使用历史较长、品种很多,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等,曾是增稠剂的主流,其中最常用的是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酯增稠剂基本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溶性的聚丙烯酸盐;另一种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乳液增稠剂,这种增稠剂本身是酸性的,须用碱或氨水中和至pH8~9才能达到增稠效果,也称为丙烯酸碱溶胀增稠剂。聚氨酯类增稠剂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缔合型增稠剂。无机增稠剂是一类吸水膨胀而形成触变性的凝胶矿物。主要有膨润土、凹凸棒土、硅酸铝等,其中膨润土最为常用。 实际使用的增稠剂按作用机理可分为水相增稠剂和油相增稠剂两大类,前者品种很多,后者相当少。 增稠剂有如下一些类别: (1)无机增稠剂(气相法白炭黑、钠基膨润土、有机膨润土、硅藻土、凹凸棒石土、分子筛、硅凝胶)。 (2)纤维素醚(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 (3)天然高分子及其衍生物(淀粉、明胶、海藻酸钠、干酪素、瓜尔胶、甲壳胺、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大豆蛋白胶、天然橡胶、羊毛脂、琼脂)。 (4)合成高分子(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氧化乙烯、卡波树脂、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酯共聚乳液、顺丁橡胶、丁苯橡胶、聚氨酯、改性聚脲、低分子聚乙烯蜡)。 (5)络合型有机金属化合物(氨基醇络合型钛酸酯)。[2] 增稠机理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其增稠机理是增稠剂溶于水中,通过羧酸根离子的同性静电斥力,分子链由螺旋状伸展为棒状,从而提高了水相的黏度。另外它还通过在乳胶粒与颜料之间架桥形成网状结构,增加了体系的黏度。 缔合型聚氨酯类增稠剂A.J. Reuvers对缔合型聚氨酯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作了详细的研究。这类增稠剂的分子结构中引入了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使其呈现出一定的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当它的水溶液浓度超过某一特定浓度时,形成胶束,胶束和聚合物粒子缔合形成网状结构,使体系黏度增加。另一方面一个分子带几个胶束,降低了水分子的迁移性,使水相黏度也提高。这类增稠剂不仅对涂料的流变性产生影响,而且与相邻的乳胶粒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如果这个作用太强的话,容易引起乳胶分层。 无机增稠剂膨润土是一种层状硅酸盐,吸水后膨胀形成絮状物质,具有良好的悬浮性和分散性,与适量的水结合成胶状体,在水中能释放出带电微粒,增大体系黏度。 各类增稠剂的特点及其选择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涂料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pH范围大。但存在流平性较差,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稳定性不好,易受微生物降解等缺点。由于其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所以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但另一方面造成流平性较差。有研究表明,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胶涂料的飞溅性也增加。纤维素类增稠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易产生飞溅。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果,对颜料和乳胶粒子极少吸附,增稠剂

农药分散剂的选择原理和简介

农药分散剂的选择原理和 简介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农药分散剂的选择原理和简介: 1.选择嵌段或接枝型具有很强的分子间亲合力的表面活性剂。 评: EO/PO的嵌段聚醚、聚羧酸盐高分子:磺酸基的存在提高产品的电荷密度,提高分散性能;羧酸基和醚为调整产品的亲水亲油平衡;亲油性单体提高产品与被分散物的亲和性。 典型产品:DISPERSE 2700,2500(L)(HUNTSMAN)、T36(RODIA)、Emulson AG TRN14105(Lamberti),WG5(TAKEMOTO)ATLOX 550S,100L,4913(CRODA),Emulson AG TP1(Lamberti),EASYSPERSE P20(ISP),SP-2700(L),2800(SINVOCHEM),GY-05,06(GUANGYUAN) 2.选择分子或链节上具有较多分叉亲油或亲水基团,并带有足够电荷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评:就看怎么理解了,具有这种结构特征的助剂大类太多了。我们有时候就是想寻找一种结构的助剂,在结构链上一边是油头,吸附在原药粒子上,另外一端全是亲水链,有很好的静电排斥作用。可惜只是想想,很少能够从助剂商那里得到结构信息,哪一个型号助剂具有这样的特点诸如琥珀酸酯磺酸盐类、随着助剂工业的发展,现在还有一些新的结构产生了,“双子Gemini”结构的。Gemini是具有两个亲水基团和两个亲油基团的一类特殊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比传统表面活性剂(只有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亲油基团)有更高,更好的表面活性剂。 3.选择HLB为9至18的表面活性剂做用于水相分散体系的分散剂(更确切说是乳化剂或乳化分散剂)。

分散剂工艺流程

1、亚硝酰硫酸(重氮化试剂) 1)工艺原理 该产品生产较为简单,主要原料为硫酸、硝酸和二氧化硫,反应中加入少量水作为稳定剂,硫酸作为溶剂,把硝酸加到硫酸和水的混合液中配成混酸,然后通入二氧化硫气体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控制反应终点得最终产品。 反应的机理方程式如下: HNO3+SO2NOHSO4 该步反应中,硝酸、二氧化硫投料比为1:1,硫酸和水不参入反应,无副反应。 2)工艺流程框图 水二氧化硫 98%硝酸 亚硝酰硫酸产品 3)工艺过程简介 亚硝酰硫酸在本项目中作为分散蓝79#、分散蓝291#:1、分散紫93#和分散橙61#的重氮化试剂大量使用,其生产过程较为简单,大体分为两步:混酸的配制和合成产品的生产。 首先在反应釜中加入水,开启循环水进出口阀门,在降温的情况下滴加98%浓硫酸,在20℃下滴加硝酸,配制混酸,搅拌均匀后在30℃以下缓慢加入气化的二氧化硫发生反应。反应达到终点后,滴加适量的硝酸将釜内二氧化硫全部吸收,用泵将釜内物料输送到亚硝酰硫酸储罐内。滴加硝酸、硫酸及反应过程中均密闭反应釜,反应中由于放热而挥发出的微量酸雾均经釜顶放空管输送至车间废气处理系统集中处理。

2、分散剂 MF 1)工艺原理 分散剂 MF 为甲基萘磺酸钠的甲醛缩合物,是以洗油(2-甲萘为 主要成分)为原料,经磺化得到甲基萘磺酸,再与甲醛缩合而制得的。 分散剂 MF 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棕色粉末,易溶于水,易吸潮, 不燃,具有优良的扩散性和热稳定性。 2)工艺流程框图 浓硫酸 洗油 甲醛 残渣 氢氧化钠 成品 3)工艺过程简介 生产过程首先在磺化缩合釜中加给定量的洗油,开启搅拌,升 温到 60-70℃,滴加给定量的硫酸,时间为 1h ,再慢慢升温到 115- 120℃,抽真空,负压为 0.05MPa,保温为 2h 。然后降温至 70℃,滴 加给定量的甲醛,时间为 0.5h ,加完后密闭设备,慢慢升温到 80- 90℃,保温 3-4h 。保温结束,导入中和锅,加液碱调 PH 为 6-7,调 好后导入压滤机,滤液进入 MF 成品储罐。 3、分散蓝 291#:1 1)工艺原理 首先以氯丙烯和 2-甲氧基-5-乙酰氨基苯胺为原料,通过发生 烷基化反应制备偶合组分 2-甲氧基-5-乙酰氨基-N,N-二烯丙基苯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