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足迹鉴定科学性的反思

对足迹鉴定科学性的反思

对足迹鉴定科学性的反思
对足迹鉴定科学性的反思

35

中国司法鉴定

C H IN ESE JOUR

N AL OF FOR EN SIC SC IENC ES

学 术 沙 龙

cademic Salon

A

——————————

[收稿日期] 2003-07-04[作者简介] 傅晓海(1967-),男,副教授

涉及物证种类及其证据价值的法律、法规在我国尚属空白,指纹鉴定现有的“证据之首”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基本上是“学习借鉴”和“习惯俗成”的结果。随着对“指纹鉴定是否具有科学性”问题讨论的深入,足迹鉴定的科学性问题就自然提上了议事日程。

实际状况是,我国无论是在足迹的学术探讨还是在实践应用方面均颇具水准,但因其学习过程中的较难掌握、提取显现方法的发展滞后以及鉴定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了足迹个体识别技术在物证鉴定领域中的弱势地位。随着美国法庭因少数指纹鉴定结论无法证明自身的科学性,而在诉讼过程中被判定不能采信案例的出现,对于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尚无法与指纹相提并论的足迹鉴定而言,面临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

一、对足迹鉴定理论基础的反思

足迹鉴定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有不同的理论诠释。总的归纳起来,足迹能够进行同一认定的科学基础,不外乎特定性、反映性(包括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等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1]。

(一)特定性

1、我们知道,按造痕客体种类的不同,现场足迹可分为赤足足迹、穿袜足迹和穿鞋足迹。赤足足迹相对指纹而言现场出现率要低得多,最终提取利用率也就更低。所以其特征参数体系基本参照了指纹鉴定,赤足足迹鉴定的科学性问题同指纹鉴定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差别。

对于穿鞋足迹和穿袜足迹,情况则要复杂一些。

2、作为形象痕迹的重要组成部分,足迹所具有的特定性不能也不应该是哲学意义上笼统的特定性。而应该是能

够被鉴定人员认识和了解,通过形象特征反映足迹遗留人人身特点,并能够以某种形式准确记录的特定性。

3、证明赤足足迹具有特定性的诸如遗传学、统计学以及抽样调查所得出的足迹人各不同的结论,都是通过概率分析得出的大致结论。同指纹一样,缺乏缜密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统计建模[2],对无关变量有效控制的实验验证过程一直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得以实施[3]。赤足足迹特征体系从指纹特征体系中“挪用照搬”,显然也缺乏针对足迹特征的专项研究和充分论证。

4、足迹特征参数体系中,现场足迹在怎样的遗留条件下,足迹跟、弓、掌、尖遗留的具体部位,特征构成达到怎样的数量和质量,才能成为同一认定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始终是困惑所有足迹鉴定人员的首要问题。我国的鉴定领域除了“行规习惯”外,从来没有明文规定的特征数量和质量标准。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模糊、变形、残缺、重叠的局部现场足迹, 这个问题变的更加尖锐。反过来考虑,对于不同的足迹遗留人,局部出现相符特征的概率究竟如何?同指纹一样,也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在穿袜足迹鉴定过程中,利用人足遗迹的各部长宽距离和边缘形状组合特征,就可作为足迹鉴定中认定同一的条件。但是如果在没有其它证据“相互印证”的前提条件下,可能很多的鉴定结论都会因为对特征参数体系特定性的顾虑而不会做出。

6、对于反映鞋生产加工特征和穿用特征的穿鞋足迹,是否会因为越来越高的制作工艺水平,穿用周期的缩短,地面遗留条件状况不佳,提取显现方法发展滞后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之人足通过鞋底、鞋垫和袜底才能反映出人身特点的穿鞋足迹,其特定性在各种遗留条件下的反映程度究竟怎样?

7、根据足迹动力学、人体解剖结构特征以及实践经验等建立起来的,能够反映足迹遗留人身体结构和行走规律特点的步态特征的特定性,除了已成定论的诸如在步法追踪、现场分析中的作用之外,能否作为直接认定人身的依据?例如在分析足迹遗留人的年龄时,肯定存在的误差阈值[4],是否源于我们对足迹随年龄变化规律的认识程度尚有欠缺之故?

傅晓海,俞文,雷中坚 (甘肃政法学院公安分院,兰州 730070)

对足迹鉴定科学性的反思

中国司法鉴定

C H IN ESE JOUR N AL OF FOR EN SIC SC IENC ES 36

学 术 沙 龙

cademic Salon A

 (二)反映性

1、虽没有经过精确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遗留在犯罪现场的足迹往往是不完整的,或模糊、或残缺、或变形、或重叠的情况占了现场足迹出现率的绝大多数,其特定性常常得不到充分反映。足迹特有的连续性的特征,也会因为足迹遗留地面条件,犯罪分子反侦查手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犯罪现场的反映状况不佳。

2、在足迹个体识别技术中,鉴定人员常常利用诸如深浅、虚实、增减、明暗、浓淡、干湿等诸类形式的反映性来确定足迹的主体特征和伴生特征。这种依靠形态学的分析推断或检验鉴定过程、通常是依靠人的感觉和经验来实现的。所以确定足迹特征反映性的状况,在实践中存在难于准确把握的和言传身教的“短处”。这也是造成足迹个体识别错误率较高,和这方面专业人才相对较少的原因。

3、足迹提取显现方法的落后,使穿鞋足迹的利用大多局限在诸如干燥细腻的土质地面,或有浮尘的硬地面等遗留条件非常好的情况下。足迹伴生痕迹的反映对遗迹人所穿鞋种类、遗留地面等条件的依赖程度则更高。这种苛刻的反映条件,严重制约了鉴定人员认识和利用足迹特征的程度。

(三)相对稳定性

1、一般认为,正常赤足足迹的乳突花纹同指纹一样,也具有终生基本不变的特性。除了皱纹、细点线、老茧等特征,以及由于病变、外伤等引起的特征变化外,赤足足迹特征体系具有较佳的相对稳定性。

2、但在人整体运动制约下,反映人足动态平衡功能各个形态具体形象的步法特征则不是这样。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会由于人的主观意志或身体条件等诸条件的影响或改变,其动力定型可能会发生十分显著的变化。

例如足迹鉴定中利用的磨损面特征。作为穿用过程中反复摩擦造成鞋底表面物质剥落而形成的缺损痕迹,对同一人在怎样的时间段内才会保持其这种相对稳定性,也缺乏科学意义上的研究和论证。

总之,对足迹特征相对稳定性变化规律的认识和研究尚有欠缺,也是影响足迹鉴定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对足迹鉴定方法的反思

(一)鉴定方法是指鉴定人员在鉴定理论的指导下,实施鉴定的具体手段、方式和过程。鉴定方法对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如果采用的鉴定方法有缺陷,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错误的鉴定结论。

(二)鉴定结论是鉴定人的科学认定和判断性意见。在对指纹鉴定科学性的研究中,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均得出了结论:即使是指纹鉴定的专家也可能对同一份鉴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说明对指纹特征点的认识与鉴定人员鉴定能力和水平的差异密切相关,对于错误率明显高于指纹的足迹鉴定而言则更是如此。尤其在基层的足迹鉴定中,有些是在侦查人员“破案”后,在“已成定论”的前提条件下,为诉讼过程提供的补充证据,这种按需鉴定结论的客观性,更会受到鉴定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

(三)缺乏相应的行政管理标准和技术管理标准。技术管理标准则主要包括质量控制标准、实施标准和方法标准。对足迹鉴定过程中所涉及的鉴定人员、方法、程序,以及实施标准和方法标准的原则性规定,是所有环节可靠性的保障,也是实现足迹鉴定结论科学性的可靠保障。

例如足迹鉴定的过程就是对现场足迹和样本足迹特征符合点和差异点性质的评断过程。足迹鉴定技术标准的缺位,就可能导致对符合点和差异点性质评断过程的随意性和自由化。

(四)足迹鉴定的特征体系尚待完善。例如足迹鉴定过程中有时利用的是重压面特征,有时利用的是磨损面特征。鉴定人员通常是依托对现场足迹某种形象变化的感觉或经验,根据现场足迹所反映出来的明显或潜在的轮廓线[5],来认识和判断足迹遗留人的重压面和磨损面。但受到诸如所穿鞋的新旧程度,鞋底厚度,鞋底制作材质,地面遗留条件、负重、鉴定人员的专业水平、犯罪分子伪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足迹重压面和磨损面特征的利用,只能停留在侦查阶段对足迹遗留人人身特点分析和推断的层次上,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大体上的和不太准确的;虽然也不乏应用的成功案例,但就是足迹鉴定的权威专家也可能作出错误的鉴定结论,这就是特征体系尚存缺陷的证明。

三、构建足迹特征参数体系的思考

(一)足迹特征参数体系应是足迹个体识别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在特征参数定量化的基础上,体现出特征参数反映性、稳定性、实用性的选取和运用原则,充分反映足迹特定性的必然产物。也是弥补现有足迹特征体系不足,使足迹鉴定过程实现自动化、数字化、鉴定结果准确化的必然途径。

(二)反映足迹特定性的足迹特征参数体系的构成,则应是足迹种属鉴定(种类特征)或足迹同一认定(个别特征)的判断标准体系。故其应是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参数的综合体;也该是充分利用足迹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参数的组合体。只有如此,才能够保障足迹特征参数体系的稳定性,进而提高鉴定结论的准确性。例如在分析遗迹人的年龄时,就可依据足迹遗留情况,将可以运用的目前所有方法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评断。

(三)按足迹所反映的几何状态来分类,构成足迹特征参数的不外乎点、线、面、体四种几何形态。点的运动形成线,线的运动形成面,面的运动形成体。因此足迹特征参数最终都可视为通过能够反映遗迹人身体结构特征和动力定型规律的,存在各种内在联系的参数点的总构成。

(四)足迹特征参数体系的使用还取决于足迹特征(足迹特征参数点)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扫描和录入系统。

37

中国司法鉴定

C H IN ESE JOUR N AL OF FOR EN SIC SC IENC ES

学 术 沙 龙

cademic Salon

A

这也是利用足迹特征参数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工作。通过对扫描和录入时光线、角度的科学操控,可以准确确定遗留在不同客体上,足迹所反映出来的各种形式的变化特征[6];运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对几何变形足迹进行矫正,对模糊足迹和重叠足迹进行处理和分离,提高各种遗留条件下对足迹特征的认识能力。

(五)由于如前文所述各种因素的影响,足迹大多情况下是模糊的、残缺的、重叠的和变形的局部足迹。足迹特征参数体系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不同部位的足迹特征参数只要综合起来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水平,采用全面的、系统的鉴定方法,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鉴定结论。使很多原来鉴定条件不佳的疑难足迹,也可能可以通过足迹特征参数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实现获得侦查线索和提供诉讼证据的功效。当然,这一定是以充分的科学论证和实验验证作为前提。

(六)以足迹特征参数体系为基础,最终建立足迹分析系统,实现足迹鉴定工作的自动化。所谓足迹分析系统是指:建立在足迹鉴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积累基础上的,模拟足迹鉴定专家解决相关问题的,对足迹特征参数体系所反映出的足迹遗留人的特定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评断的计算机程序[7]。

(七)足迹特征参数体系还应包括伤残、病变、鸡眼等特殊特征,因为他们本身的特定性与稳定性都很强,所以至少视为一个或数个特征组合。对各种遗留足迹中的各种附着物特征,则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运用。

总之,足迹特征参数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足迹鉴定自动化的基础研究工作。也只有如此,足迹鉴定的科学性才能更好地体现,作为诉讼证据的足迹鉴定结论其客观性、相关性和法律性才能够得到更加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吴旭芒,高以群,等.足迹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2]罗伯特?爱波斯坦,胡卫平编译.指纹鉴定科学之迷[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1

[3]B?H?坎特威茨等.实验心理学[M].华东师范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2002.[4]同[3].

[5]张翠玲等.穿鞋足迹鞋底磨损定量化分析[J].中国刑警学院学报,2002.3

[6]刘树权等.足迹个体识别技术自动化[J].刑事技术,1998.1[7]王昆翔、张桂花.智能理论与警用智能技术[J].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本文编辑:钱煌贵)

(上接22页)

形成的,但这与人们的个性、师承和年龄有密切的关系。

1、与人的个性有关。这就是人们的性格可分为急性子人、慢性子人和稳重老练、不紧不慢的人。急性子人说话做事快人快语,动作节奏快、表现在写字上运笔速度快、节奏感强、写出的笔画多为重起轻收、呈针尖状,运笔的来回幅度大、挥力猛、笔画刚直有力。慢性子人的运笔笔速慢,写字如画字,缺乏轻重快慢的节奏,其写出的字迹拖泥带水,如“蜘蛛爬”,缺乏阳刚之气。欧美国家更是根据字迹笔画的压力的轻重、笔速的快慢、线条的曲直三个要素,来分析人们的性格特点,形成了笔迹心理学。在我国这门科学正在兴起。我想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2、与师承有关。汉字的传统书写工具是毛笔,写字强调“用笔为上”,横、竖、撇、捺、钩、挑、点、折都有一定的起笔、行笔、收笔的法则,“书圣”王羲之创立了“永”字八法讲的就是汉字八个基本笔画的运笔法则。有人认为写好了毛笔字,有了一定的运笔功底,就自然能写好硬笔字,因此我国中小学仍保留练习毛笔字的课程。有些孩子未上学就进少儿书法班练习写字,须知毛笔字最讲究提、按、顿、挫的运笔法则,因此,一些经过书法训练的人其运笔的轻重快慢的节奏就强。

3、与年令有关。就一般而言,人们在青壮年时期,精力旺盛,思维敏捷,笔画强劲有力,富有节奏。待步入老年后笔力衰退,思维迟钝,写出的笔画如老藤枯枝,运笔

轻重快慢的节奏将逐步消退。

八、笔节奏特征在笔迹鉴定中的地位与作用

在当今的笔迹鉴定中,最难检验的是高水平的摹仿签名字迹。因为签名字迹少、暴露的特征就少、再加上字少便于“精加工”,可悉心练习摹仿。其中就字的形体特征、写法特征、笔画搭配比例特征等方面都较易摹仿,唯字的运笔节奏特征最难摹仿。因为字的线条是在力度与速度的并驱下完成的,摹仿者注意了力度,速度就跟不上去;注意了速度,轻重的分寸又难把握得准。固笔者认为“笔法易学、笔力难摹”,这就是运笔节奏特征在笔迹鉴定中所应有的特殊地位与作用。

(本文编辑:凌敬昆)

痕迹检验学

注意:大纲主要看每个章节的第二部分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简述以及考核目标。考核目标中主要看加黑部分、尤其是后面加以说明或标有页码的部分。 另外注意看本大纲50页中关于命题的说明。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 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及范文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及范文 一、概念及作用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刑事案件,报请领导审批立案侦查的书面报 告。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具有确定案件成立、指导侦查活动的作用。根据公安部有关文件规定,对于案情复杂的重大、特大刑事案件要制作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凡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都需填写刑事案件立案报告 表。 二、格式、内容及写作方法 刑事案件立案报告书由以下三部分内容组成: (一)首部 1.标题 在文书顶端正中,一般采用公文标题。如“关于李××被杀案的立案报告。” 2.编号 在标题右下方,由机关代字、年号和顺序号组成。如“×公刑字[19××]38号”。(二)正文 由五部分内容组成: 1.案件发生、发现情况 简要写明何时接何单位或何人报案,所报案件的基本情况,接报案后公安机关采取的处理措施。若案件是检举、控告的,要写明检举人、控告人的姓名、性别、职业、住址等。 若案件是群众发现报告的,应重点写明报案人对案件发现的经过,包括时间、地点、主要情节、细节、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或可能隐藏的地点,犯罪嫌疑人和受害人的关系,犯罪嫌疑人以及现场保护等情况。 若案件是公安机关发现的,要写明发现的简要经过和主要案情。 若为犯罪嫌疑人自首或被当场抓获的,要写明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有无前科等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主要犯罪事实以及被抓获的简要情况。 2.现场勘查情况 立案报告书中的“现场勘查情况”不能照搬“现场勘查笔录”的内容,一般是根据某一具体案件的“现场勘查笔录”,从中选择最能突出该案件特征的现场勘查内容,主要应写清以下内容:现场位置、环境状况。应写清现场的自然位置、地形地物、通道和周围环境等。如现场发生在室内,则要写明该处所在街道居民区或乡、村、组的位置,以及相邻的居室、房屋、楼层、通道等情况。这样,可以使侦查人员了解分析罪犯作案的环境条件、活动情况、来去踪迹和受害人被害时的处境以及他人知情的 可能。 现场状况。应着重写明现场的勘验实况,发现的证明犯罪的各种实物和痕迹。如现场家具、物品的布置状况和有无移动、翻动或破坏;现场有无搏斗、挣扎、翻滚等情况;有无犯罪嫌疑人遗留或抛弃的作案工具、凶器、衣物等其他物品;犯罪嫌疑人遗留在现场的各种痕迹、指纹等;财物的损失情况;犯罪嫌疑人在出入、来去路线上留下的痕迹;现场出现的反常现象。 如果是凶杀案件,应写明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或身份等;如系无名尸体,要写明性别、年龄(估计)、体态、衣着和容貌;尸体(或伤者)躺卧的具体位置、方向、姿态等;死者是否正常死亡、尸体有无移动迹象,是否第一现场;致死、致伤的手段、部位、尸僵、尸斑的部位、颜色、状态和尸体腐变等情况; 血迹分布、喷溅的形状、面积等情况;作案工具、凶器和有关物品、附着物等。 上述内容应根据具体案件的现场,据实择要写清现场勘查的有关情况、搜集到的有关证据和线索,以利于侦查人员对案件的分析、研究和判断,确立侦破方案。 有些刑事案件无现场可查,仅靠重大嫌疑线索立案的,现场勘查就不写,就着重于侦查对象的记写。 3.现场调查(访问)情况 现场调查是一种走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也是获得犯罪信息、侦破案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现场调查,

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车体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车体痕迹是车辆在事故中与其他车辆、物体、人体碰撞而形成并遗留在车体的印痕。 最常见的车体痕迹有:刮擦痕、撞击痕、撞折痕、分离痕迹、刺沟痕迹等。 车体痕迹是交通事故鉴定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车体痕迹的形成、研究内容及其体系来看,具有如下特点: ①多变性:车体痕迹在事故中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有的是第一次碰撞形成的,有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碰撞形成的,还有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碰撞共同形成的等等。这一点要求鉴定人员刻苦钻研痕迹理论,掌握痕迹的形成机理和变化的因素,提高检验水平。 ②广泛性:车体痕迹在交通事故现场出现的频率很高,几乎所有的碰撞事故都有车体痕迹的出现:这为我们对车体痕迹的检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主体性:车体痕迹一般都为主体痕迹,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有清晰可见和不易被破坏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在检验鉴定时要对痕迹的表面、底部和侧面进行全面的检验。不仅要横向观察,还要顺向观察,要检查痕迹的轮廓形态,还要检查痕迹中不同部位上的形状反映和特征表现。 ④遗留物和附着物多:检查车体痕迹时,经常会在痕迹中或痕迹的周围发现遗留物和附着物。它一般来自于另一车辆或受害者身上、衣服上遗留下来的残留物质,在尸体或人体的损伤部位也会遗留下痕迹、客体分离出的附着物。对其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有利于痕迹物证的全面利用。 从总体上说,对车体痕迹的检验,可以确定肇事

车辆的肇事过程,为正确确定事故责任和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一、车体痕迹的形成机理 任何物质的分子都是按一定规律、一定密度排列起来的:当固态客体受到外力的作用时,分子的正常排列受到压缩力和拉伸力的作用,分子间将产生恢复原来排列的相互作用力,这种力叫做内力。当外力不大时,内力可以抵抗外力的作用,恢复客体的正常状态而产生弹性变形,当外力大到足以突破客体的组织结构时客体将产生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就是形成车体痕迹的主要原因。 1.体痕迹的形成因素 车体痕迹形成的因素有:肇事车辆、破坏的客体、作用力。 1)作用力 车体痕迹中所指的作用力是通过事故车辆的行使碰撞客体所反映出来的,主要有拉伸力、压缩力和扭转力。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力的大小对痕迹形成的范围、深浅程度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作用力越大、接触面越广,则痕迹越深,特征反映越多;只有车体的突起部位与被破坏的客体接触,则痕迹越浅,特征越少。 若作用力的方向垂直于被破坏的客体表面,则出现纵向痕迹;作用力的方向与被破坏的客体表面近似平行时,则出现横向痕迹。作用力的方向发生变化,痕迹的形态也会发生变化。

小班主题活动教案:花园里的脚印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主题活动课程计划:园内足迹教学 计划(反思教学) 小班主题活动园区的足迹教学计划(反思教学)主要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了解小动物的足迹特征,如小动物,学习观察认真,愿意大胆表达,适合幼儿园老师参加小班主题活动课,来看看花园里的脚印。活动目标: 1.了解几种小动物和小动物的足迹特征。 2.认真学习,并愿意大胆说话。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行分享您的想法。 4.在活动期间展示孩子可爱的一面。 5.培养幼儿的敏锐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PPT; 2.手工印制的动物足迹。 活动程序: 首先,语言导入 几天前,很多雨继续下去,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 踩着湿草会留下我的脚印。在美丽的小花园里,草是湿的,所以无论谁来,都会留下脚印,让我们看看,谁来了?

二,分析和判断(了解小动物的不同足迹特征) 演示PPT 鸡足迹 问:嘿,谁来了?你怎么知道它即将来临? 孩子们可以自由地讲述。 老师:我们一起打招呼吧?如果我们猜对了,它就会出来和我们一起玩游戏。(X X您好!) 总结:哦,我的脚印就像竹叶。 2.小鸭子的脚印 问题:谁在前进?它的足迹是什么样的? 简介:哦,我的脚印和枫叶一样美丽。 3.小狗的脚印 问题:你怎么在这里开花?这是一朵花吗? 后续行动:它的足迹是谁?它是一种有几条腿的动物吗? 简介:王望旺,我的脚印就像梅花。 小马的脚印 问题:看看这个足迹是谁? 追问:它会是一条有几条腿的动物吗?怎么这么快?你怎么知道? 简介:小马的脚印就像月亮。

摘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足迹,有些像竹叶,有些像枫叶,有些像李子,有些像弯曲的卫星。 三,加强巩固 - 游戏:《我爱我的小动物》 老师:现在,小动物必须和我们一起玩。它们为每个宝宝提供了一些足迹,让我们玩小动物吧。 1.现在用两只脚(像枫树/竹叶子的脚印)来问动物。 2.集体游戏,并检查孩子是否符合游戏规则。如果错了,该小组会帮助他纠正错误。 老师:小花园里的风景很美,我们去散步吧。 活动反映: 1,背景的选择 老师的教具制作精美,PPT生动,但背景是草。在现实生活中,草不一定会猜测脚印,因此可以用泥土代替,这样可以更容易踩踏脚印,这有利于孩子们自己的探索。活动。 2.目标定位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总是集中在一起。他们积极参与观察和讨论,并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目标可以改为“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等等。

公安机关刑事司法鉴定机构出具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示例

XX省公安厅 法医学人体损伤程度鉴定书 X公伤鉴(法)字[20××]××号 一、委托单位 ××县公安局 二、委托时间 20XX年1月4日 三、检验对象 赵××,女,61岁,汉族,文盲,住××县×城镇利民小区,身份证号××××××××××××××××××。 四、送检材料 XX市××医院住院病历、赵××右侧髋关节X线片。 五、简要案情 20XX年11月6日,赵××因纠纷致右下肢损伤,到XX 市××医院进行诊治。 六、鉴定要求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 七、检验时间 20XX年1月4日 八、检验地点 XX省公安厅

九、病历及相关材料摘抄 XX市××医院住院病历(住院号:×××××)记载:20XX 年11月6日,赵××以“右髋外伤半余天”入院。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右髋处活动受限,压痛,未扪及骨擦感,右下肢无明显内收外旋畸形。 20XX年11月6日摄X线片(号:49231)见:赵××右股骨颈骨皮质欠连续,右侧髋关节间隙正常。11月14日摄X线片(号:49689)见:右侧股骨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11月19日摄X线片(号:××××)见:右侧股骨颈骨折,断端对位尚可。12月1日摄X线片(号:××××)见:右侧股骨颈短缩,骨皮质不连续。诊断:右侧股骨颈骨折。 20XX年12月5日,在气管内麻醉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十、检验情况 20XX年1月4日,我们邀请XX省高级人民法院吴××主任法医师、XX省人民检察院李××副主任法医师、XX医学院附属医院秦××教授共同详细查阅了所送检的赵××在XX市××医院的住院病历及四张X光片。 审阅赵××的X线片(号:××××、××××、××××、××××)显示:20XX年11月6日,右股骨颈骨皮质欠连续;11月14日,右侧股骨颈骨折,对位对线良好;11月19日,右侧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完全离断,断端移位。12月1日,右侧

痕迹鉴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痕迹鉴定 篇一:碰撞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在这里,需要单独说明痕迹的概念。痕迹是事物运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影像或形象。公安、司法部门所研究的痕迹是专指犯罪行为所留下来的各种影像或反映形象,这些统称为犯罪痕迹。这些痕迹,有的反映着作案活动过程和手段,有的则反映着作案人本身以及使用工具(如车辆)的形貌和 特征,且均可用来证明犯罪事实,甚至证实犯罪人。 1、痕迹类型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主要有车辆轮胎的拖印、压印和擦印;车身在路面上凿划印痕;车身和其他物体上被撞、挤压、砸、擦刮、刻划以及人体被撞击、碾压、撮擦所留下的各种痕迹与伤痕。再就是车身、路面,人体和相关物体上因某些附着物涂污而形成的痕迹等。 这些痕迹在形状、尺寸、颜色上各有不同,往往是交通事故发生过程的一个侧面反映。 2、车体痕迹的提取

勘查车体痕迹时,应测量车体上各种痕迹的长度、宽度、凹陷的程度、痕迹上下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和痕迹左右两端与车体相关一侧的距离。对于较小的痕迹,可以测量其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和与车体相关一侧的中距。自行车车身痕迹还需应注意测量零部件的歪斜、弯曲、变形、断裂等尺寸。 ⑴照相 ⑵绘制现场图 ⑶制作堪查笔录 测量时,应注意记录痕迹的部位、形态、面积和相关的尺寸。例如:“经勘查,汽车的挡风玻璃大面积破碎,在玻 璃上粘有血迹和毛发,经鉴定是人的毛发和血迹。前保险杠的中间部位距地面垂直高度为0.538米处有一凹陷痕迹,凹陷长度5厘米,宽度8厘米,中心距左侧边缘距离为1.5米。” 3、碰撞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碰撞会留下各种痕迹,根据痕迹可以判断车辆接触点和行驶方向。在事故现场对于接触点的判断非常重要,具此可以推断车辆的行驶路线和分析交通事故原因,从而认定事故各方的事故责任。 车辆与车辆的碰撞,必然造成车体不同程度的破损,通过对这种碰撞机理的分析,可以推断事故的成因和形成过程。 ⑴汽车与固定物(如电杆、树木、砖墙或桥梁)碰撞时,刚性大的物体所能吸收的冲击动能比刚性小的物体少。

小学一年级语文《寻找春天的足迹》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寻找春天的足迹》教学反思小学一年级语文《寻找春天的足迹》教学反思 春天,是希望的萌动;春天,是活动的涌动;春天,是新生的搏动;春天,正踮着脚尖、跳着芭蕾舞轻轻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看 到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我忍不住和孩子们聊起“春姑娘”来。 聊这个话题前,我有点担心小豆丁们说不到点子上,毕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体验浅,但我又想,我何不把自己也当成一个孩子, 去感受他们的童真世界呢?不要在乎他们讲得有多好,只要他们能 开口说,自己喜闻乐道的事情就行了,这不也是一个新的起点吗? 于是,我抛出话题,让孩子们讨论“春天在哪里?”只见他们议论 纷纷,有的说:“春天在树上,那一小片一小片的新叶就是春天的 影子。”有的说:“春天来了,到处能见到盛开的花儿。”有的说:“我总是听到很多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叫,它们感觉天气变暖了,都 出来活动了。”还有的说:“我知道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雪会融化。”也有的说:“我还知道大狗熊、青蛙它们睡醒了。”多可爱 的孩子们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很热闹!不知不觉,一节课就 这样愉快地过去了。下课铃打响了,他们热情未尽,继续讨论,我 也被这种热情感染了,于是,我决定接下来的那一节课,带他们去 校园里“寻找春天的足迹”。得知这个消息后,孩子们兴奋得跳了 起来!很快,我们来到大操场,我讲完要求后,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带着目的开始行动。他们三五成群在一起观察植物、翻泥土、 吹蒲公英……多开心呀。孩子们通过寻找,发现了新叶、发现了从 土里偷偷钻出来的小草、发现了躲着泥土下面冬眠的'小肥虫……他 们一边寻找一边讨论,是那么的轻松、自由与开放。相信这两节课 一定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两节课,虽然不像往常那样端坐在教室里讲授,而是走出教室,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我想,与其让他们在教室里枯坐接受知识,还 不如让他们置身于校园这个真实的环境,自由呼吸,放松心情,用

枪弹痕迹鉴定书

刑事技术鉴定书 ()公痕技字号枪弹痕迹鉴定书 一、绪论 (一)委托单位: xx公安局xx分局刑警支队。 (二)委托日期: 2012年06月09日。 (三)案情简介: 2012年6月6日在甘肃政法学院9号楼101室发现枪击现场,提取到弹头、弹壳数枚。 (四)送检材料: 1、检材 现场提取的弹头、弹壳 2、样本2012年06月09日,利用64式手枪抓弹器中制作了样本弹头、弹壳各两枚,作为检验之样本。 (五)鉴定要求: 要求鉴定提取到的弹头、弹壳为何种枪发射,是否为同一种枪发射以及枪支使用情况。 (六)鉴定日期: 2012年06月10日。 (七)鉴定地点: xx政法学院xx中心。

二、检验 1.对现场弹头、弹壳的检验 通过对现场提取的弹头的测量发现弹头直径7.85mm,弹头长12.00mm,弹头重4.8g,弹头形状为圆头,弹头构成材料为复铜钢披甲、铅心,是我国 64、77、 52、67式枪支的配用弹。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弹头上有4条阳膛线痕迹,其旋向向右,阳膛线宽度约为2mm,阴膛线宽度约为4mm,可能为国产64式手枪所发射。 通过对现场提取的弹壳的测量发现弹壳长17mm,壳重2.6g,底座直径 8.5mm,弹壳形状为柱形,无凸缘有底槽,进一步检验发现弹壳壁上有4条右旋的短螺旋槽型弹膛内壁痕迹,底座上有圆点状的指示杆痕迹,近九时位有1.2×1.1mm2的长方形抛壳挺痕迹,确定为64式手枪发射。 2.对样本弹头、弹壳的检验 我中心利用嫌疑枪支在抓弹器中试射制的样本弹头、弹壳各8枚,发现射击弹头上的线膛痕迹数量和宽度与检材弹头上的痕迹基本相符,弹壳上的弹膛内壁痕迹数量和旋度也与检材弹壳上的痕迹特征基本一致,且线膛痕迹、击针痕迹、抛壳挺痕迹、指示杆痕迹及弹底窝痕迹都较稳定可靠,出现率高,具备检验鉴定的条件。 3.对检材和样本弹头、弹壳的比较检验 我们从上述制得的样本中分别抽取两枚弹头和弹壳通过特征比对法、特征重合法和特征结合法等方法对检材和样本弹头、弹壳进行比较检验,如附图所示。 三、论证 经过分别和比较检验后,我们发现膛线痕迹中的小线纹痕迹通过结合比对的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实现结合,有少部分线条不能结合不是本质差异,是由于光照和枪管内壁新形成的金属颗粒所造成,结合的部分为本质的符合点;通

痕迹鉴定的时间

痕迹鉴定的时间 痕迹鉴定的时间是法律规定时间内进行的痕迹鉴定的时间,痕迹鉴定必须 要在可鉴定时间内鉴定,鉴定结果才有可靠性,在案件审判中才有说服力,对此,当事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痕迹鉴定。 在诉讼活动中,最常见的痕迹鉴定主要有指纹鉴定、足迹鉴定、工具痕迹 鉴定和枪弹痕迹鉴定等。指纹是指手指上的乳突线花纹。指纹具有人各不同, 触物留痕、排列规律和终身不变的特征。由于指纹上布满了汗腺并不断分泌着 汗液,往往还从其他物体上沾有油脂、油漆、灰尘、血迹等,当其接触物体时,就必然留下指纹,而且指纹的稳定性非常突出,一旦形成,终身都不会改变。 指纹在诉讼中有“证据之王”的誉称,通过指纹鉴定可以直接认定遗留指纹的个人。 近些年来,虽然一些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增强,但随着计算机、激光等高科 技仪器的发展和运用,指纹发现、显现、提取和比对技术也有了飞跃,大大提 高了指纹在司法活动中的证据作用。在刑事诉讼中,通过对指纹的分析和识别,可以为分析案情、为串并联案件,以及为认定犯罪嫌疑人提供方向和证据。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经过勘验、检查现场的交通事故应当在勘查现场之日起10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鉴定结果确定之日起5日内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通知当事人领取扣留的事故 车辆、机动车行驶证以及扣押的物品。对事故认定书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事故认 定书之日起三日内为向上级交警部门申请复核。 2、交警没有证据,认定你母亲有责任的原因应该是“离开事故现场,导致 事故原因无法查明”。 3、对于主次责任的认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主次责任因该是2::8或者1:9的比例。 4、没有认定书,法院应该会不予立案受理,这种案件的时效是一年。 5、医疗费的数额根据医院的收费凭据和病历确定。 1

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

车辆碰撞痕迹的鉴别与分析 1.车辆碰撞的概念和成因 车辆碰撞痕迹概念:车体碰撞痕迹是车辆发生碰撞事故后,在上造成的变形、擦划、或破裂印痕。 车辆碰撞痕迹-成因:车体碰撞的部位、、大小可用以推断碰撞时的相对、确定碰撞点、痕迹成因等。对于碰撞,应将一次碰撞与二次碰撞区别开来。一次碰撞与事故构成有关,而二次碰撞则是事故的一部份。

2.车体上的碰撞痕迹 车辆互撞或车辆碰撞固定物体,一般都会造成车体变形或破损。在一般碰撞事故中汽车前面的保险杠、叶子板、水箱护栅等部位,可找出凹陷的痕迹。凹陷的位置和大小对判断碰撞对象及碰撞接触部位十分有用;从凹陷的程度也可推断碰撞时相对速度的大小。对于碰撞痕迹,应注意将第一次碰撞与其后的第二次碰撞区别开来。第一次碰撞与事故成因有关,而第二次碰撞则是事故的后果。 1?车体碰撞痕迹是车辆在事故中与其他车辆、物体、人体碰撞而形成并遗留在 车体的印痕。 2?最常见的车体碰撞痕迹有:刮擦痕、撞击痕、撞折痕、分离痕迹、刺沟痕迹 等。 3.车体碰撞痕迹是交通事故鉴定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1车体痕迹的形成特点 ①多变性:车体痕迹在事故中的形成机理十分复杂。有的是第一次碰撞形成的,有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碰撞形成的,还有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碰撞共同形成的等等。这一点要求鉴定人员刻苦钻研痕迹理论,掌握痕迹的形成机理和变化的因素,提高检验水平。 ②广泛性:车体痕迹在交通事故现场出现的频率很高,几乎所有的碰撞事故都有车体痕迹的出现:这为我们对车体痕迹的检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主体性:车体痕迹一般都为主体痕迹,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有清晰可见和不易被破坏的特点。这要求我们在检验鉴定时要对痕迹的表面、底部和侧面进行全面的检验。不仅要横向观察,还要顺向观察,要检查痕迹的轮廓形态,还要检查痕迹中不同部位上的形状反映和特征表现。 ④遗留物和附着物多:检查车体痕迹时,经常会在痕迹中或痕迹的周围发现遗留物和附着物。它一般来自于另一车辆或受害者身上、衣服上遗留下来的残留物质,在尸体或人体的损伤部位也会遗留下痕迹、客体分离出的附着物。对其进行物理和化学分析,有利于痕迹物证的全面利用。 从总体上说,对车体痕迹的检验,可以确定肇事车辆的肇事过程,为正确确定事故责任和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成长的脚印教学反思

篇一: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第四册《成长的脚印》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纪晓燕 教材分析: 《成长的脚印》是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在长大》的第一个主题。学生从入学到现在,即将顺利地完成了小学低年级的学习任务。在这两年里,他们有了很多变化与进步:不仅是身体、身高等身体素质的变化,还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变化。本课的编排,及时地让学生回顾、发现自己的成长,为成长而兴奋,以使他们充满信心地迎接中年级的学习;并让他们体会到自身成长离不开很多人的关爱,懂得要做个关爱他人的好孩子。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小学生活,在各方面都有了进步。与一年级相比,他们参加的集体活动、接触的人更多,对周围的事物有更多的兴趣。他们活动能力强了,收集信息的渠道也宽了,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二年级学生总结自身生活经验的能力较弱,教师如何帮助他们系统地回忆、交流、展示,则显得很重要。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立足品德课的活动性与生活性,从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生活作背景、铺垫,逐层深入:从成长概念的直观引入,到从学习、品德方面发现成长;从“展示自己的本领”进一步体验“成长快乐多又多”到“对家长说句话”懂得感恩,强化学生“长大”的体验,最后再顺势引导他们体会长辈、他人的爱,做个懂事的好孩子。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感悟成长。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很多人,特别是父母、老师对自己成长倾注了很多的爱,培养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做个懂事的孩子。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与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与长处。知道长大的含义。 行为与习惯: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善于欣赏和表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资料、讨论交流、展示作品、诉说心里话等活动,使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感受到成长,体验成长的乐趣。 教学重点: 深入挖掘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个“脚印”,使他们为成长感到快乐。 教学难点:把握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于细微处入手,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乐于表达、探究。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1)找一找小时候的相片及用过的东西,在家里与父母开展“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回忆

车辆痕迹鉴定

车辆痕迹鉴定 篇一:车体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车体痕迹的鉴定与利用 一、车体痕迹 在交通事故中车辆与车辆几其他物体相接触,而造成的碰撞、刮擦痕迹,称之为车体痕迹。 车体痕迹可分为:静态痕迹和动态痕迹。一般性将碰撞痕迹是静态痕迹,刮擦痕迹都是动态痕迹。常见的痕迹有:撞击痕、刮擦痕、撞折痕、分离痕、刺沟痕等。 车体痕迹的形成及损伤程度取决于撞击方式、撞击力大小、方向、角度。从痕迹表露的形式大体可分为以下5种: 1、凹陷状立体痕迹 客体受到撞击后,在冲力的作用下,受力部位被挤压而凹陷。它一般能够准确的反映车辆凹陷部位的大小、形状、弧度和表面其他细节特征。

2、塌陷与孔洞状立体痕迹 较薄而中空的物体和塑性小而结构松散的物体,受到冲击后,形成塌陷或空洞状态。如撞击在翼子板、前围等部位。因其变形不规则,只能大体反映出车辆接触部位的形状大小等特征。 3、粉碎性痕迹 脆性强、硬度大的客体,受到撞击后即行破裂或粉碎,这种痕迹很难反映出接触部位的特性。如大灯、玻璃、反光镜等。但是这类痕迹经细心考证可以判断撞击方向、部位,为事故分析提供资料。 4、刮擦痕迹 车辆刮擦时会形成线条状、带状、片状的平面痕迹或大面积的凹陷立体痕迹。这些痕迹的形成与车辆的质量、行驶速度、接触形式、接触部位、方向,车身附着物,接触部位的材料属性(硬度、塑性、弹性、韧性、脆性)等因素有关。机动车与机动车的刮擦痕迹一般在车的前部或一侧,面积一般较大,位

子一般在翼子板外侧、脚踏板、后视镜、挡泥板、轿车的前后车门、铰接棚、车裙、保险杠的两端等突出的部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及行人的刮擦痕迹为条状锐痕。 5、整体分离痕迹 车辆痕迹的另一种形式是车辆构件的断裂或爆裂而形成的整体分离痕迹。在交通事故中常见的有转向传力构件、转向节、悬挂钢板、制动软管的折断、爆裂等,以及玻璃、塑料、木材碎片等。 二、车体痕迹的提取与测量 1、车体痕迹的提取 勘查车体痕迹时,应测量车体上各种痕迹的长度、宽度、凹陷的程度、痕迹上下边缘距离地面的高度和痕迹左右两端与车体相关一侧的距离。对于较小的痕迹,可以测量其中心距离地面的高度和与车体相关一侧的中距。自行车车身痕迹还需应注意测量零部件的歪斜、弯曲、变形、断裂等尺寸。 测量时,应注意记录痕迹的部位、

《人权的足迹》公开课教学反思

《人权的足迹》教学反思 黄檀学校:叶忠正2010-11-22 我从公开课《人权的足迹》的教学及整个准备的过程中得出了一些认识:备课中应从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置、情感的需求等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使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发展,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得到增强,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一、问题设置应有层次感 现阶段,我发现自己在课前准备时,仍有一个弊端很明显,就是提问的层次性不明显,没有由浅入深。这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会造成影响。如我在准备这堂课时,用了教多的时间准备课件,而没有试讲。这丢失了一个很重要的机会——学生是整堂课精彩与否的灵感来源。教师备下的课没有经过学生的检验,就失去了很多接受金点子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反应设计提问,哪些是容易回答的,哪些是个别优秀学生才能想到的,穿插进行。既不让课堂提问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又不让课堂提问环节成为几个积极分子展现才能的机会。正因为在设计问题上能力欠佳,所以在近现代争取人权的斗争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就是那种过于简单的提问。如果在这一环节能精心设问并升华到一定的高度,那课堂将会更精彩。今后要注重自己在这一方面的努力。 二、选用材料为我所用,应慎之又慎 提问之外,另一个感触是材料的选用。每准备公开课,我会先在脑子里把框架搭一下,然后立即着手选材。所有材料的选择应尽量挑选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充满新意的,激发好奇心的、产生共鸣的,积极向上的,但尽量避免与教参重复的。所以在最后重申上一堂课的知识点——在当代,要真正实现每个人的人权,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时,我选用了《我有一个梦想》,使学生的心灵为之深深地感动和同情,所以效果很好。但不足的是视频片段不是很清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没有试讲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所以在以后的教学选材上,我一定要慎之又慎,选材的处理也要理智。 三、学生的主体性应充分体现: 一堂教学课的好坏并不仅仅决定于教师如何精彩的表现,而更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欢迎程度,对于《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课来讲,要使学生真正

痕迹检验

课程名称:痕迹检验学课程代码:0038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痕迹检验学》课程,是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事侦查专业必考的专业课。是为培养和检验自学应考者刑事侦查相关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臵的一门专业课程。 痕迹检验学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作案人在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记录、固定、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进行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它立足本科教学层次,依据公安自修教学的特点和实战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相关边缘学科的有关原理,吸收近年来从事痕迹检验的专家学者研究的新成果,完整、准确地介绍痕迹检验的原理、基本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使之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痕迹检验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课的研究范畴,知道各类痕迹形成的原理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各类痕迹的特征系统反映形态,掌握不同现场不同痕迹的勘查、提取、分析方法和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痕迹检验学,是刑事侦查专业必设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直接影响到刑事侦查专业要开设哪些课,影响到现场勘查课、刑事摄影课、侦查课、预审课等专业课的研究范畴及相关的课程内容增设。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自标 第一章痕迹检验学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痕迹检验学研究的范畴和知识体系,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痕迹检验的任务、作用和检验程序。 二、课程内容 痕迹检验学,是研究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形成机理和分类,以及对其发现、固定、记录、提取、分析判断、检验鉴定,做出对一定人或物同一认定的理论和方法。 痕迹检验,是依据同一认定的原理,综合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对作案人实施犯罪遗留的痕迹检材同嫌疑样本进行比对鉴定,做出现场痕迹物品是否为某人或某人的某物留的一项技术。 第一节痕迹的概念 (一)痕迹的含义 痕迹,是指曾经存在于某一时空中的事物或现象,是一切事物运动所遗留的映像或迹象。 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迹象和信息。它包括广义犯罪痕迹和狭义犯罪痕迹。 广义犯罪痕迹: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一切变化而遗留的各种迹象或信息。狭义犯罪痕迹:作案人在实施犯罪活动中,一客体在力的作用下接触另一客体时形成并保留的迹象。 (二)痕迹的特点 痕迹具有客观反应性、相对稳定性、特定性和关联性的特点。

13种常见刑事案件主要证据规格

13种常见刑事案件主要证据规格 为指导各级公安机关的执法活动,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特制定以下13 种常见刑事案件主要证据规格。 一、共性证据规格 在审理刑事案件中,为了能准确、及时查清案件事实,使违法犯罪嫌疑人得到应有的处罚,使无罪的人免予追究,采集、获取证据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只有证据充分、确实,才能将犯罪嫌疑人交付审判。刑事案件应具备的共性证据,主要有: ( 一) 报案登记。侦查单位( 包括派出所) 的报警记录应记清发案时间、详细地点、简要案情、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如特征、价值等情况,报案人自然情况及与被害人的关系等等,如报案人见过犯罪嫌疑人,则应问明并记录犯罪嫌疑人的性别、年龄、身高、外貌、衣着等情况。填写受理报案人的姓名、时间、地点及初步处理意见。 ( 二) 犯罪嫌疑人投案自首材料。犯罪嫌疑人作案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的,受案的公安机关应作详细的讯问并就投案情况写出说明。 ( 三) 案件来源。应写明何时、何地、何部门接何人报案,报案的内容及措施,以受案单位名义填写。对当事人以书面材料举报的,公安机关也应按要求如实写明。 ( 四) 抓捕经过。由具体承办人写明接报案后,采取何种方法于何时在何地抓获犯罪嫌疑人,如有同案犯的可依次列出。 ( 五) 犯罪嫌疑人的自然情况。包括盖有户籍所在地派出所户籍专用证明章( 不可用公章) 的户籍复印件和住所地派出所或居( 村) 民委员会出具的现实表现证明材料。 ( 六) 犯罪嫌疑人的前科劣迹和其他材料。包括刑事判决书( 裁定书) 、劳动教养决定书、释放证明、假释证明、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等复印件或抄件,并加盖印章,且有证明该材料的出处。 ( 七) 有关物证的保存。对赃款、赃物、作案工具等有关物证应制作扣押手续,如实填写品名、数量、特征,并妥善保管,不得损坏、遗失或调换。对无法保存的物品,应拍摄照片,制作销毁物品清单。 二、类案证据规格 除以上共性证据外,几种常见刑事案件的主要证据规格要求如下: ( 一) 故意杀人案件 1 、被害人陈述或目击及知情人的证明,由办案人员就案件的具体情况制作询问笔录,从中获取案件的有关证据。 2 、通过询问案发现场的邻居、过路群众、犯罪嫌疑人或被害人家属、亲戚朋友等,获取案发前后的情况。 3 、现场勘查卷。包括现场图、现场照片、现场勘查笔录,提取现场遗留物及有可能与侦查有关的物证、书证,复查现场的照片及笔录。 4 、法医、技术鉴定卷。(1) 解剖被害人尸体。确定死者死亡时间、血型、伤口位置( 包括受损伤程度及由何凶器形成) 、致死原因;(2) 被害人受伤情况。包括受伤程度、形成原因、与凶器比对检验、鉴定记录、结论,提取被害人病志;(3) 精神病患者应当由指定的医院做出鉴定;(4) 与案件相关的技术鉴定材料。包括血型、毛发、唾液、指纹、足迹、遗留物、痕迹、排泄物、毒性等检验都应作出详细的鉴定报告; (5) 作案工具的鉴定材料。如刀的长短、宽度与伤口的比对鉴定,枪杀案件的子弹、弹道、弹壳的鉴定;(6) 尸体腐烂或碎尸的,应作颅像重合鉴定或DNA 同一认定。 5 、作案工具。包括犯罪嫌疑人作案时遗留于现场的凶器,如刀、匕首、斧头、棍、棒、毒物、爆炸物,交通、通讯工具等实物和照片( 刀、匕首的照片放比例尺) 。有辨认能力的,由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及知情人辨认凶器,制作辨认记录。 6 、讯问犯罪嫌疑人。(1) 问清杀人动机,如仇杀、奸情杀人、图财杀人、义愤杀人、流氓杀人等,并进行查证核实;(2) 问清作案手段,确定是刀杀、电击、溺水、活埋或闷死( 伤) 、勒、掐、冻死( 伤) ,

论痕迹检验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yjm)

论痕迹检验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 摘要:交通事故处理中,通过痕迹的检验与鉴定,应用科学技术和专门知识,我们可以解决一些专门问题,它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 作用。痕迹检验鉴定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交通事故案件的性质, 直接揭露交通事故真相,审查、判断言词证据的真实可靠性。 这无异于扩大、延伸了办案人员的感知能力。另外,痕迹的检 验与鉴定还有助于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侦破。本文中,我结合 了基础理论和实际案例,对痕迹检验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中的 重要作用以及其如何发挥作用作以理解、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痕迹检验鉴定交通事故处理作用 现如今,道路上的车辆逐年增多、道路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各种道路交通问题不断凸现。其中,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让我们尤为担忧。道路交通事故是一种破坏性事件。不论发生在车辆之间、车辆与人员之间、车辆与物体之间的事故,还是车辆自身发生的事故,都将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在交通事故现场必然存在事故痕迹,痕迹的检验鉴定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处理交通事故的关键,是交通事故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痕迹检验鉴定在交通事故处理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科学办案中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对于提升执法办案水平、提高事故处理效率,正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一.交通事故痕迹 交通事故痕迹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过程中,车辆与其他车辆

或物体相互作用时,在彼此间的作用面上形成的印迹。主要分为地面轮胎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路面痕迹和其他痕迹。 二.交通事故痕迹物证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是指交通事故现场或从交通事故现场带走能证明交通事故真实情况的物品、物质和痕迹,主要包括在事故车辆、人体、现场遗留的固定物、附着物、散落物或各种痕迹。 痕迹物证的意义在于:可以通过肇事现场上各种形象痕迹的位置,如车辆轮胎的印痕,破碎玻璃,车辆掉下来的各种零件,以及尸体的姿式、位置、分布情况和痕迹形成的特点,来判断案件的性质;可以为缩小侦查范围提供依据;可以为查找肇事车辆提供有效证据,利用现场轮胎印痕,车辆肇事时掉下的各种零件,可分析车辆的种属;可以为发现、提取固定痕迹物证提供技术方法;可以为侦查破案、起诉、审判提供重要证据。 其作用在于:分析事故的形成和认定交通事故的责任;判断肇事车辆种类和驶离方向;认定肇事车辆;为分析事故责任和法庭诉讼提供证据;调解轻微和一般事故。 三.地面轮胎痕迹、车体痕迹、人体痕迹、路面痕迹和其他痕迹(一)地面轮胎痕迹 地面轮胎痕迹是指车辆轮胎相对于地面作滚动、滑移等运动时,留在地面上的印痕。根据轮胎相对地面的运动形式不同,地面轮胎痕迹分为滚印、压印、拖印、侧滑印和搓压印等五类。 地面轮胎痕迹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痕迹之一。道路交通事故现场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 《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教学反思800字 用情境引发问题。情境是产生问题的根源,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炼问题,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让问题紧扣单元主题。在教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时,我充分利用远程资源创设图片欣赏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思考自己向人类祖先提的问题,进而提炼出新的问题。如,盼盼小组在欣赏中就把“人类祖先吃什么?住哪里?穿什么?”等零碎的问题综合成“人类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这样一个新问题;星星小组就把“人类祖先的好看吗?”这样无价值的问题,改成了“人类祖先是什么样子?”这样,用情境引导学生整理与提炼研究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还为学生探究问题指明了方向。 用问题引入探究。问题是探究活动的航标,有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就有了探究的目标,学生自然就会围绕目标走进探究。学习《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时,在图片欣赏、资料引路、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中明确了小组的研究问题,围绕问题有的自己到图书馆查资料、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去访问这一方面的`专家、有的电话向远方亲人咨询……每个同学都不甘落后的获得丰富的一手资料,课堂上的小组交流活动,在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中,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用展示深入探究。展示是探究活动升华,教学中创设学生展示交流的平台,不仅能满足学生好胜心和表现欲,而且能将探究活动引向

深入。在教学《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中,学生为了展示,有的小组把问题研究成果做成图画,就像一册连环画;有的制成ppt演示稿,俨然专家讲座;有的用泥土做成人类祖先的模型,演绎人类祖先的形成过程……,形式各异,将探究无限拓展。展示中,一幅幅画卷、一张张图片、一次次精彩的讲解、一个个模型展示……,同学们在欣赏、也在思考,时不时还为其他小组补充,或向其他小组提出疑惑,将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可见,科学课教学采用问题导学的方法组织探究活动,不仅能为学生探究活动树立目标、引导方法、达成效果,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满足学生好奇心、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顺其自然的引学生走进科学探究。

痕迹检验题

1、痕迹检验做出同一认定是依据痕迹具有的(特定性)。 2、(相对稳定性)为痕迹检验提供了可能性和时间上的保证。 3、构成双箕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曲线形)。 4、终身基本不变是指手纹从胎儿在母体中第(六个月)形成完成开始,到死亡后完全腐烂或火化为止,处于量变的过程。 5、构成绞形斗中心花纹的乳突线为(螺形线)。 6、箕型纹是由(三个)系统构成;其内部系统是由(箕形)线构成。 7、一条纹线分出一条长度为5毫米以内的勾状短枝,称为小勾。 1、属于广义痕迹物证的是(A伤害人身形成的伤痕、血迹 B毒害案件中的残留毒品C作案人在现场扔下的工具D 作案人在现场遗留的烟头E案犯遗留的纽扣) 2、属于狭义痕迹物征的是(A案犯留下的汗液手印B案犯留下的鞋底花纹C案犯开锁留下的撬压痕迹D案犯遗留在现场的射击弹壳) 3、痕迹的特点是(A客观反映性B相对稳定性C 特定性D关联性) 4、痕迹按造痕体的类型分类,可分为(A人体痕迹C物体痕迹D 动物痕迹) 5、按痕迹的形态分类,痕迹可分为(A平面痕迹C 立体痕迹) 6、痕迹按造痕体 与承痕体的作用 方式不同分类, 可分为(A静态 痕迹D动态痕 迹) 7、按痕迹特征所 反映的内涵分 类,痕迹可分为 (A动作习惯痕 迹C形象痕迹D 整体分离痕迹) 8、根据同一认定 的主体分类,同 一认定可以分为 (A鉴定型同一 认定D非鉴定性 同一认定) 9、根据同一认定 的客体分类,同 一认定可分为(A 人身同一认定B 场所同一认定C 物体同一认定) 10、根据同一认 定的依据分类, 同一认定可分为 (A形象特征同 一认定B习惯痕 迹特征同一认定 C物质成分特征 同一认定D时空 位置特征同一认 定E气味特征同 一认定) 11、根据同一认 定的结论分类, 同一认定可分为 (A确定性同一 认定 C非确定性 同一认定) 12、在不改变痕 迹物质成分的前 提下,增加痕迹 色差,使其显现 的方法,主要有 (A附着法B镀 膜法D光致荧光 法E不可见光摄 像法) 13、通过 化学反应改变痕 迹物质的成分和 化学性质,使其 显色的方法,主 要有(A颜色反 应C沉淀反 应) 14、痕迹鉴 定书文字部分, 正文的叙述由(A 绪论B检验C论 证D结论)组成 15、下列客体上 遗留的新鲜汗液 手印哪些可能碘 熏法显现(A白 纸D本色木E塑 料物体) 16、指头乳突花 纹的基本类型包 括(A弓型纹B 箕型纹C斗型纹 D混杂型纹) 17、依据附着物 的不同变化分 类,可以把手印 分为(A加层手 印C减层手印) 18、记录手印的 方法有(A照相 法B录像C文字 记载D绘制示意 图) 19、公开捺印的 对象通常包括(A 服刑人员B被拘 捕的在押人员C 收容劳教人员D 事主和平常可能 接触出事地点的 人员) 20、粉末显现汗 潜手印的操作方 法包括( A直接 刷显法B撒粉刷 显法C磁性刷刷 显法) 21、手印的提取 方法主要有(A 照相法B复印法 C提取实物D制 作模型) 22、寻找、发现 现场手印的原则 (A先重点后一 般B先静观后动 C先观察后处 理) 23、根据形成手 印的中介物质的 不同,手印可分 为(A汗液手印B 血液手印D油质 手印) 10、手纹 的特点(A人各 不同B终生基本 不变C触物留 痕 D认定人身) 填空题 1、痕迹形成有三 个主要因素,即 造痕体,(承痕体) 和作用力。平面 痕迹的形成还需 要(介质)的参 与。 2、提取痕迹中的 微量物质之前应 先(拍照)固定。 3、痕迹检验的基 本程序有:预备 检验、(分别检 验)、(比较检验)、 综合评断与结 论、制作鉴定书。 4、痕迹比对检验 的方法有:(特征 对照法)、特征接 合比对法和特征 重叠比对法。 5、痕迹鉴定书由 (文字)和(照片)两 部分组成。 6、特征比对照片 的放大倍数(一 致),一式两份, 其中一份不标示 特征,供审核用, 另一份标示出特 征。 7、我国是世 界上公认的最早 应用(指纹)的 国家。 8、用“502”胶 显现汗潜手印的 操作方法有自然 熏显法、加热加 速熏显法、强碱 加速显现法和 (滤纸贴附显现 法)。 9、手指掌 表面的皮肤由表 皮和(真皮)两 部分组成。 10、 汗孔是排泄汗液 的出口,分布在 (乳突线)上。 11、根据承痕体 表面形态的变 化,可把手印分 为(平面手印) 和立体手印。 12、捺印手印样 本,根据工作的 需要,可以分为: 三面捺印、平面 捺印和(局部捺 印)。 13、鉴定书中的 图片说明由三部 分内容组成:手 印在现场的位 置、现场手印和 样本手印的全 貌、特征比对照 片。 14、手印鉴 定中比较检验的 方法主要包括: 特征对照法、特 征连线比对法和 特征重叠比较 法。 15、手印鉴 定书的正文部分 包括:绪论、检 验、论证和结 论。 16、根据乳突花 纹的结构和形 态,指节乳突花 纹可分为平弧 型、倾斜型、混 合型三种类型。 17、在印痕中, 箕口朝左的多为 左手所留,箕口 朝右的多为右手 所留,单个箕型 纹分析的准确率 约占95%。 四、名词解释 1.犯罪痕迹:犯罪 行为所遗留下来 的各种迹象和信 息。它包括广义 犯罪痕迹和狭义 犯罪痕迹 2.广义犯罪痕迹: 犯罪行为所引发 的一切变化而遗 留的各种迹象或 信息。 3.狭义犯罪痕迹: 作案人在实施犯 罪活动中,一客 体在力的作用下 接触另一客体时 形成并保留的迹 象 4.造痕体:指 留下痕迹的人、 物和动物,是痕 迹的创造者。造 痕体具有一定的 形状、体积、硬 度,能把自身的 结构形态特征和 功能形态特征遗 留在承痕体上。 5.承痕体:指保留 痕迹的客体,是 痕迹的保存者。 能把造痕体与之 接触部位的形象 特征,包括外表 结构形态和动作 习惯痕迹保留并 反映出来。承痕 体具有吸附性、 渗透性、硬度、 可塑性。6.作用 力:使造痕体与 承痕体接触时相 互作用的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