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周地理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381.06 KB
- 文档页数:8
第三部分中国地理(一)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大致被北回归线居中穿越。
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领土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各地时间采用“北京时间”(东8区的区时)
领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我国的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2、行政区划
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简称“三字经”:京津沪,黑吉辽,内蒙古,晋陕甘,青新宁,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川黔滇,桂粤闽,藏琼台,渝澳港(掌握部分省区的形状及以河流和历史为简称的省区)3、人口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为13亿多,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人口分布:东多西少,以黑龙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腾冲县为界
4、民族
(1)我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分布最广的是回族,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
(2)民族分布: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西南等边疆地区。
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3)民族节日: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维吾尔族、回族——开斋节;藏族——雪顿节;白族——三月三。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地形
(1)东西走向:天山—阴山—燕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2)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主要地形区
二、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1、气温:
(1)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冬季风。
(2)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气温最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冬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南海诸岛,气温最低的地方是漠河。
(3)温度带(自南向北):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2、降水
(1)分布:(空间上)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时间上)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年际变化大(南小北大)
(2)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3、几条特殊的线:
A、1月份0℃等温线――秦岭---淮河;
B、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4、我国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
夏季风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风,冬季盛行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的西北风
夏季风的进退:推进迟缓,徘徊在南方——“南涝北旱”;
推进迅速,在北方滞留时间长——“北涝南旱”
5、我国的气候灾害
寒潮:急剧降温、霜冻、大风和雨雪天气;
梅雨: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即长江中下游地区),时间为6月初
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春季,集中分布在西北、北方地区
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7、8月),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
洪涝:主要发生在夏季季节,此时降水多。
干旱: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西北和华北地区最为严重
洪涝和干旱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1、外流河: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珠江、辽河、黑龙江、淮河等。
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青海湖等。
2、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流经11个省,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丰富、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的第一大河。
3、长江干流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其中自源头至宜宾是长江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
4、长江洪水对中下游平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九曲回肠”——荆江河段),因此,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而另一方面,由于其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被称为“黄金水道”。
5、长江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湖北宜昌和江西湖口。
水电:长江三峡工程和葛洲坝。
长江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汉江和赣江
6、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9个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7、黄河的综合治理:一方面在上、中游,特别是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控制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另一方面在下游(地上河)修堤筑坝,加固黄河大堤。
8、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地点:内蒙古河口和河南旧孟津
水电:小浪底、龙羊峡黄河主要支流:湟水、汾河、渭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自然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不足。
种类: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
2、水资源:河流水和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其中农业耗水量最大。
分布:南多北少。
(而耕地分布却是南少北多)
①解决这种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跨流域调水,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南水北调。
②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差异大,我们可以加大兴修水利工程(如修水库等)。
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
3、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现状: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因此“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A、耕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B、草地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
C、林地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的山地。
4、矿产资源:我国矿产资源具有分布广泛,相对集中的特点。
北方以煤、铁、石油等矿产为主,而南方则以有色金属矿产为主。
我国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目前,在我国能源资源中,煤的储量和产量均居首位。
知道:煤矿:大同、阳泉―山西开滦―河北平顶山—河南神府—陕西鸡西、鹤岗—黑龙江
油田:大庆―黑龙江胜利―山东华北―河北辽河—辽宁中原—河南克拉玛依—新疆
铁矿:迁安――河北鞍山、本溪――辽宁攀枝花――四川马鞍山—安徽石碌—海南
有色金属:大余钨矿、德兴铜矿―江西锡矿山锑矿―湖南白云鄂博稀土矿―内蒙古
5、海洋资源: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和乌贼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和北部湾渔场,其中舟山渔场为我国第一大渔场。
四大盐场:长芦盐场、淮北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其中长芦盐场为我国最大的盐场。
矿产分布:海岸带——滨海砂矿;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和海洋生物资源;深海海盆——锰结核
保护“蓝色国土”:海洋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占80%)、石油污染
赤潮——对近海养殖业是毁灭性灾害
6、气候资源:太阳辐射量最多的是青藏高原,最少的是四川盆地。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一、秦岭——淮河线
1、1月份0℃等温线和800mm年等降水量线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一线、400mm年等降水量线和青藏高原边缘线等三条地理界线相结合,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1、比较
2、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
3、南方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
(淡水鱼产量居全国之首)
4、四川盆地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有“紫色盆地”之称,其中的成都平原素有“天府之国”之称。
5、东北平原——“黑土地”,长城以北为春小麦,长城以南为冬小麦
三、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
(1)、青藏高原地势高,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
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2)、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3)、能源资源:太阳能资源(拉萨有“日光城”之称)、地热能、水能。
(4)、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钾盐、铅锌矿等,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
(5)、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涵养区,也是一些动植物的栖息地,因此,这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6)交通: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和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7)农业: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农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2、西北地区
(1)、气候特点:干旱是本区的主要自然特征。
(2)、依靠黄河,在其沿途地区形成灌溉农业: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合称为“塞外江南”);在内陆地区,依靠高山的冰雪融水,发展种植业:如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3)、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大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畜种:三河牛、三河马、细毛羊等。
补充:我国四大工程
(1)南水北调:长江流域西北、华北地区
(2)西电东送:黄河、长江、珠江水电华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3)西气东输:新疆轮南上海
(4)青藏铁路:西宁——拉萨
背背就能拿高分:
1、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主要山脉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祁连山脉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山脉――阴山山脉昆仑山脉――秦岭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脉―武夷山脉台湾山脉
2、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青藏高原的特征:冰川广布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最优越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梯田)。
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纬度最高的盆地是(准噶尔)盆地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盆地
3、●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
●工业的空间分布:
(1) 京广、京哈、京沪等铁路沿线的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2) 黄河流域的(能源开发)工业带。
(3) 长江沿线的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4) 沿海地区的(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 特征:从业的科技人员比重大;开发研究的费用比例大;产品更新快。
(2) 分布特点:大多依附大城市,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附于大城市,分布特点呈(大分散)、(小集中)
4、秦岭-淮河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1月份0℃等温线
2、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3、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5、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6、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甘蔗与甜菜的分界线油菜与花生的分界线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的分界线
8、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9、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10、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有结冰期
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无结冰期
11、陆运与水运的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