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

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

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
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

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

导读: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我当年在江浙一带就看到人们视中元为大节,这一天家家团聚,如除夕一般热闹,还要吃一种专门用青树叶包裹的菜团。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

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各地习俗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

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

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称为“度孤”。

四川省:

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

浙江省:

嘉善县以中元节下雨为水稻丰收之兆。桐庐县民中元节晚上鸣锣撒饭于野,称之“施食”。浙东的盂兰盆会,请廿四位老太太“走八结”,一边念经。天台中元节吃“饺饼”,筒类似春卷。又有放路灯的习俗,以六个壮丁为一组:一人敲锣、一人打梆、一人提灯笼、一人沿途撒盐米、一人沿途摆设香烛(插在一片蕃薯或芋头上),一人沿途摆设一块豆腐及一饭团(置于一片大树树上),大约每隔百来步设一处祭品。

江西省:

吉安人中元节焚纸,锭然而禁止孕妇折纸锭。据说孕妇折的纸锭,焚化后鬼拿不动,送到阴间也无益处。放焰口时,法师向台下掷包子、水果。传说妇女抢取包子一个,次年就可得子。小孩抢得包子,一生可不受惊吓。安远县祭祖,先于七月十二日起焚香泡茶,早晚上供。至十五夜烧楮衣冠,纸钱祭送。

福建省:

永福县中元节,已嫁之女子须回家祭祖。福州方言称中元为“烧纸衣节”。已嫁之女准备父母之衣冠袍笏置于箱中,以纱笼之,名为“纱箱”,送父母家。闽中中元有普度之俗,无论城乡必定举行,其经费则由人沿门募集。即使极贫穷之家,也会想尽办法筹款来应付。有谚语道:“普度不出钱,瘟病在眼前。普度不出力,矮爷要来接”。举行普度时,也有子弟乐团之演出。

广东省:

曲江县猺族人七月十五日祭祖,又祭狗头王,以小男童及女童穿花衣歌舞酬神。归善县民以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据传因当年元兵南下,为了避兵灾,故提早一天过节。澄海县中元节祭祖先及灶神。德庆州中元以冬叶裹粉作饼,名为“架桥”,用以祭祖。古代的潮阳县施孤时,有钱人家还会买下犁耙、水车,甚至穷人家的女孩,分别写在纸片上,施食时也把纸片撒下。买不起农具或娶不起老婆的,可以凭单领取。

广西省:

桂林地区的人多以月十四为鬼节,整个节日应该是以七月七开始到七月十四晚上,其过程就是迎接祖先和送祖先,追祭祖先的过程;有的地方从七月七开始迎接祖先,有的是七月十三迎接祖先,但是七月七也是都要“恭饭”(就是祭祀);七月十四晚送别祖先,晚饭前祭祀后到晚上十点左右进行送祖先仪式,同时将写有祖先名讳(关于写多少代祖先各个家庭不一)的“钱包”及担夫、引路大王的“钱包”纸钱等物于路口烧去洒米水饭等仪式送别祖先;其过程繁杂严肃是当地仪式最为复杂的节日,是当地人相当重视的节日,其重视程度是除春节(当地观念中元宵节也属于春节,包括小年)外,是和中秋、清明、端午一样重要的节日。阳山人以七月十四日为目连节,多杀鸭祭祖,当日路无行人,名为“躲鬼”。在广西省,中元节也称“鸭子节”,人们认为亡灵可以站在鸭子上,通过鸭子的运载在阳间和阴间自由穿梭。另外也有的“烧包”习俗,一般是先祭祖,然后是给孤魂野鬼烧衣物。祭祖的酒菜是必须要放在扁平笸箕内,意为野鬼不得抢夺。

云南省:

腾越人祭祖后焚包,又用黄瓜一只,刻成船形,叫“黄瓜船”,与包一起焚化。

湖南省:

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

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湖北省:

麻城人每逢农历七月十五前后,必宰牲畜,接本姓之姑姑团聚过节,焚烧纸钱祭拜逝去先人。祭祀当天,先献上荤食与白酒,并“馒头”饭,竹筷平摊于饭菜之间,灯火齐明,还要诉接祭之言。各家男丁亲自在纸钱上打印制作纸钱,烧纸毕,跪拜先人。之后合家聚筵。节日可以选择七月十三到十六日间的任一天进行。

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

1.中元节的习俗

2.关于中元节的作文:中元节习俗

3.中元节的由来及习俗

4.中元节的习俗有哪些

5.中元节的由来与习俗

6.日本中元节的习俗

7.中元节的习俗汇总

8.中元节的习俗介绍

上文是关于中元节的习俗是什么,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中元节怎样写包

中元节怎样写包 【篇一:中元节(七月半)封包写法】 孝家称呼烧袱子火单写法 九代:称鼻祖故鼻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耳孙 八代:称远祖故远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云孙 七代:称太祖故太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孝乃孙 六代:称烈祖故烈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五代:称天祖故天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四代:称高祖故高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三代:称曾祖父故曾祖(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二代:称祖父故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一代:称父亲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妣(姓)老孺人正魂收用 父之兄:称伯伯故伯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弟:称叔叔故叔考公老大人收用孝胞侄 父之堂兄:称伯伯故堂伯公老大人收用孝堂侄 父之侄:称兄或弟故堂兄或弟老大人收用堂兄或弟 母之父:称外祖父故外祖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孙 母之兄或弟:称舅故舅考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外侄 母之伯爷:称堂外祖故堂外伯祖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堂外孙 母之堂兄:称堂母舅故堂母舅公讳老大人收用堂外侄 父之姐夫:称姑父故姑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内侄具 父之姐妹:称姑母故姑母府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 父之姑爷:称故姑公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叩 父之姑娘:称姑婆故姑婆府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叩 同父母之姐:称胞姐故胞姐府氏收用胞弟叩 胞姐之丈夫:称姐夫故姐夫收用内弟叩 孝弟孙孝来孙孝玄孙孝曾孙孝孙孝男 母之姐夫:称姨父故姨父府老大人收用姨侄叩 母之姐妹:称姨母故姨母府老孺人收用姨侄叩 妻之父:称岳父故岳父公讳老大人收用孝婿叩 妻之伯爷:称伯岳父故伯岳考公讳老大人收用侄婿叩

考试顺利的祝福语

考试顺利的祝福语 考试顺利的祝福语 1. 师生莫等闲,协力齐心,共同铸就新辉煌。 2.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要做哪些事情来改善它! 3. 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4. 三年载卧薪尝胆欲酬壮志;一百天刻苦攻读誓闯雄关。 5. 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我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好! 6. 祝愿所有的学子们:金榜题名!相信自己,你们是最棒的! 7. 又到年末了,马上就要迎来期末考试了,让我鼓励你,祝福你,祝你考出好的成绩。 8. 期末考试顺利,身体健康,一切都好!相信自己,你们一定是最棒的! 9. 希望考试卷上的题目都是你似曾相识的,并建立了深厚感情,让你可以迎刃而解! 10. 真心地祝福你考试取得好成绩!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你是个聪明和头脑灵活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成功!!! 考试顺利的祝福语

1. 嗨,你还有空看短信呢?证实你没用功进修:不外既然你看到的这条短信,我仍是想把我一向想说的话告诉你:考试顺利,一起勉力! 2. 忠心的祝愿你能取得優異的成绩,如愿以偿,金榜题名。因为这一年你付出了好多,也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累。我们想,“天道酬勤”是对的。老天不负有心人嘛!通知书一定会飛到你的手上的! 3. 这是一个考试顺利符哦,考试的人收到后会考出理想的成绩,愿你带着我的祝福,怀着一个好心情,轻松面对考试! 4. 考试装备别忘带,证件和笔提前揣;防止堵车提早走,时间充裕不犯愁;注意休息多放松,按时睡觉书莫碰;决战高考你最强,金榜题名创辉煌! 5. 短信祝你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中状元,好运伴你发财得银元,幸福健康增元气,愿你心中美好的梦想中能元,让中元节给你带去美梦成真的心愿! 6. 似曾想过,这个缤纷的童年里什么事最有趣:考试得满分的惊喜;一句发自内心的夸奖;又或是成功的欣慰????可有一件事仍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7. 总得分手,总得追求。明天将来方长,我们总有重逢的时刻。

中元节的黑板报内容中元节各地习俗(终审稿)

中元节的黑板报内容中 元节各地习俗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中元节的黑板报内容:中元节各地习俗 以下是节日作文频道为大家提供的《中元节的黑板报内容:中元节各地习俗》,供大家参考! 相关推荐:建军节作文 |建军节来历作文|七夕节作文 |教师节作文 贵州省 毕节地区、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烧包”时,以包砌塔,用香烛绕包塔一圈,留一缺口排成阵型,寓意亡者领取纸钱之路,纸钱包均为寸厚,每两包之间夹上画有骏马的纸片一张,称之为“驼钱马”。烧包前,于圈外置金属质盆一个,内盛半盆清水。盆上搁有贵州用来夹取煤炭的“夹钳”一个(也称“火钳”,类似北方的“火筷子”)以及菜刀一把。寓意为防止无主的孤魂野鬼靠近。 河北省 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 山西省 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

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 河南省 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 山东省 长岛渔民以木板秫稽制成小船,上贴一纸条「供××使用」,或供溺海者的牌位,再装上食物、衣帽、鞋袜等用具,然后点燃蜡烛,由已婚的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沾化县各各家采麻柯及新鲜草叶搭棚子,称为「麻屋」,请祖先牌位于其中祭祀。独陵县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家家吃粗茶淡饭。 陕西省 临潼县七月十五日烧纸祭麻姑。城固县中元节农家会饮,称为「挂锄」。延缓农家,中元节早晨至田间,择取、最茂密的稻穗,挂上五色纸旗,名为「田旛」。江苏省 吴县居民中元节以锡箔折锭,沿路焚化,谓之「结鬼缘」。仪征县各地尚流行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节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口,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清明节习俗+ 由来+ 传说故事 清明节十大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可以阻止鬼魂进宅。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荡秋千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蹴鞠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岀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 《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 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岀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一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3、踏青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植树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

35句经典中元节祝福语

35句经典中元节祝福语 1、^o^长得帅,罪不轻;中元节,莫出行,大鬼小鬼缠上你,紧紧抓住不放松,美女小倩就在其中,你若躲闪,她生气,踹你上天做财神! 2、^o^你鬼头鬼脑鬼精灵,古灵精怪有人疼,色鬼贪鬼都怕你,不敢对你露笑容,吓得通通现原形。今天是中元节,你快把你的任务来执行:速让它们现原形! 3、在干嘛呢?今天是中元节,如果开心的话就眨个“鬼”眼吧,烦闷的话就扮个“鬼”脸,思考的话想出个“鬼”点子,找乐的话就冒出个“鬼”把戏。最后记得:闭眼,深呼吸,气运丹田大喊救命啊!因为你已经“鬼”上身了!哈哈,中元节快乐! 4、今天是中元节,我不想装神弄鬼吓到你,就让手机短信问候你:愿所有的妖魔鬼怪远离你,幸福平安永相伴;愿短信化成一道平安符,保你好运展鸿图。 5、七月十五正值中元,辟邪短信到你身边,让开心鬼陪你一整天,好运鬼彩票帮你选,调皮鬼令你笑开颜,健康鬼保你体康健,可爱鬼让你落鱼燕,滑头鬼使你幸福连,机灵鬼祝你好梦圆。祝:中元节快乐如愿! 6、今天中元节,送你一条非常恐怖的短信,你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如果你坚持要看可千万别后悔!我要让你请我吃饭,狠狠地宰你一顿,够恐怖吧!

7、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去买祭品,看到居然有纸糊的苹果手机,便问老板:烧苹果手机,怕老祖宗不会用吧?老板白了他一眼说:乔布斯已经下去教了,你还操什么心呀?那人便买了一个,老板提醒:买个充电器吧,别忘了烧充电器,回头祖宗找你要就不好了,找你要还是小事,叫你送去就麻烦了! 中秋将至,祝你日圆、月圆、梦圆,团团圆圆;官源、财源、路源,左右逢源;人缘、福缘、份缘,缘缘不断;情愿、心愿、意愿,愿愿随心!中秋快乐! 8、中元节,大鬼小鬼一起来送福。开心鬼打头阵,让你一生微笑永不休;小魔鬼祝你身材如魔鬼,容颜更比花儿俏;穷鬼、小气鬼、大头鬼和病鬼,统统往边靠,从此无悲伤无烦恼,开心美丽伴着你。 9、中元节到了,愿你微笑常在做个快乐鬼,好运常在做个幸运鬼,事业高升做个机灵鬼,事事如意做个幸福鬼。愿你一生富“贵”,开心相随! 10、收到我的短信,烦恼小鬼远离你,幸福精灵缠绕你;收到我的短信,忧愁小鬼远离你,吉祥精灵围绕你;收到我的短信,寂寞小鬼远离你,开心精灵伴着你;收到我的短信,妖魔鬼怪远离你,福运神灵靠近你。中元节快乐! 月亮有张可爱的脸,他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圆,传说月亮微笑的时候是祝福最容易实现的时候,那么中秋节我祝福你永远快乐。 中秋月儿圆圆,故乡远在天边,亲人梦绕魂牵,爱人关爱绵绵,朋友友谊万千,祝愿此情此景,心底暖和无限!祝中秋节快乐!

中元节烧包写法大全

中元节烧包写法大全 农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们中元祭祖的日子。烧包袱是由烧纸钱演化而来。民间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新亡人十四日老亡人祭奠亡灵时都要烧包袱。意在寄钱给祖先亡灵好让他们在阴间有钱用更好地庇佑子孙。将打好的纸钱用白纸封起来就成了一个个长方形的袱子了。封好后还要用毛笔字写上敬奉的字样。 男称大人女称孺人。 父母死三年内父称新逝显考母称新逝显妣。孝男:XX、XX三年后父称故显考母称故显妣。孝男:XX、XX其格式如下故显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故显妣父姓母母姓老孺人正魂收用或冥间受用或受用或收用任一都行孝男: XX孙XX时间年号六十花甲七月十四或中元其他亡亲称呼九代故鼻祖考妣孝耳孙八代故远祖考妣孝云孙七代故太祖考妣孝乃孙六代故烈祖考妣孝弟孙五代故天祖考妣孝来孙四代故高祖考妣孝玄孙三代故曾祖考妣孝曾孙二代故祖考妣孝孙一代故显考妣孝男父之兄故伯考孝胞侄父之弟故叔考孝胞侄父之堂兄故堂伯孝堂侄父之侄故堂兄弟堂兄或弟母之父母故外祖考妣孝外孙母之兄或弟故舅考妣孝外甥母之伯爷故堂外伯祖孝堂外孙母之堂兄故堂母舅堂外甥父之姐夫故姑父内侄父之姐妹故姑母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胞侄叩父之姑爷故姑公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孝内侄孙父之姑母故姑婆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孝侄孙同父母之姐故胞姐其夫姓府自姓氏老孺人收用胞弟胞姐之丈夫故姐夫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内弟母之姐夫故姨父姓府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姨侄母之姐妹故姨母夫姓府自姓老孺人收用姨侄母之祖父故外曾祖考姓公讳名字老大人收用曾外孙母之祖母故外曾祖妣夫姓府自姓老孺人收用曾外孙妻之父母故岳考妣孝婿妻之伯爷故伯岳考妣侄婿妻之伯娘故伯岳妣夫姓母自姓氏老孺人收用侄婿叩妻之祖父母故内祖考妣孙婿妻之姐夫故襟兄收用襟弟妻之姐姐故姨姐府氏收用姨妹弟母之姨侄故姨表兄收用姨表弟妻之表兄内表兄收用表妹弟乾爹娘故寄父考妣寄男乾爹之父亲故寄祖考老大人收用寄孙男后父故继父老大人收用继男后母故继母老孺人收用继男丈夫故良人收用荆室妻故贤妻收用为夫具朋友故彦兄收用世弟老庚故庚兄收用庚弟手艺与师父故恩师老大人收用孝门徒拜把弟兄故血兄收用血弟亲家故姻兄收用姻兄未婚夫与妻故结发府断弦妹收用断弦兄未婚妻与夫故淑配府无缘兄无缘妹与亲家父母故姻尊姻侄与亲家之祖故太姻尊姻内侄孙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清明节十大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民间忌使针,忌洗衣,绝大部分地区妇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门前洒一条灰线,据说能够阻止鬼魂进宅。所以,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荡秋千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但能够增进健康,而且能够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2、蹴鞠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

午、重九击球。《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宋代有“打球乐”舞队。至明代,马球仍流行。《续文献通考·乐考》记载明成祖曾数次往东苑击球、射柳。明《宣宗行乐图》长卷中绘有宣宗赏马球之场面。 当时的官员王直写的端午日观打球的诗:“玉勒千金马,雕文七宝球。鞚飞惊电掣,伏奋觉星流。炎页过成三捷,欢传第一筹。庆云随逸足,缭绕殿东头。”北京白云观前也有群众骑马击球之典。清代天坛一带也还有马球运动,直至清中叶之后,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现了仿古马球运动,使这个古老的体育运动在绝迹多年后重又出现在中华大地上。 3、踏青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表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植树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所以,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展开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放风筝 清明节习俗+由来+传说故事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但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

搞笑的考试祝福语大全.doc

搞笑的考试祝福语大全 给你的好朋友送上幽默搞笑的祝福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搞笑的考试祝福语大全”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搞笑的考试祝福语大全【一】 1. 考试过后好好玩一把吧,用放纵的快乐把考试复习的那些功课统统忘掉! 2. 健康身体是基础,良好学风是条件,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 3. 考研的意义是在于你真正投入的过程。请务必坚持信念,守得云开见月明!祝你们成功! 4. 希望圣诞老公公能在圣诞夜,把各科期末考试答案塞到自己床头的袜子里~祝你考试成功! 5. 爱情还没有来到,日子是无忧无虑的;最痛苦的,也不过是测验和考试。当时觉得很大压力,后来回望不过是多么的微小。 6. 读书不是为了考试,本来考试是一件正确的事情,它是用来检查我们对学习过的知识是否懂了,懂了多少多深分数只是反映了我们对学过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是评价一个老师教学,或者是评价一个学生聪明、认真的标准。 7. 一场考试曲已终,几家欢乐几家忧。填报志愿需慎谨,金榜题名不用愁。十年苦读终回报,全家上下乐悠悠。一朝踏进新学府,报效国家显身手。祝各位学子学有所成,梦想成真! 8. 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 9. 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10. 终于上甲考试的时间到了。所有人都跃跃欲试。然而,我只记得,老师指着我说,对不起你没过。我的手还因磨出的水泡疼痛着,我准备了这么长时间却一无所获。旁边传来师弟师妹的欢呼声,他们比我晚来却比我提前通过,那瞬间,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11. 加油,加油,为你加油。福星为你照,好运跟你走,美好日子就在你前头。今天高考,将最好的运气、最好的问候、最好的祝福送给你:祝考试顺利!考试祝福短信 12. 短信祝你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中状元,好运伴你发财得银元,幸福健康增元气,愿你心中美好的梦想中能元,让中元节给你带去美梦成真的心愿! 13. 十年的寒窗苦读,十年的风雨历程,十年的勤奋努力,十年的书海征战,迎来今日的考试,愿学子们将十年的准备化作今日考场上的利剑,超长发挥,取得更好的成绩! 14. 没认识你之前我拿奖学金,认识你之後我考试补考。没认识我之前你补考,认识我之後你拿奖学金。 15. 最近比较烦,小儿屡无赖。贪玩迟归家,读书瞌睡多。考试排后尾,笑辩非垫底。奶奶循循教,努力争上游。小儿懵懂问:考第一干啥? 搞笑的考试祝福语大全【二】 1. 我们共同的家三年,漫长而又短暂.在这不同寻常的三年中,我们风雨兼程,肩并 HAPPY 佳佳好像越到知道成绩的时候,心里越是忐忑不安,远没有刚考完时那样一为高考的朋友所有参加高考的朋友不管怎样我们走过 2. 付出就有回报,赶紧睡个好觉。毕竟熬过十年,参加就可骄傲。别想分数高低,放松最为重要。老妈最近很累,别忘对她笑笑,老爸场场接送,给他一个拥抱。穿得漂漂亮亮,誓把监考迷倒。最后提醒一遍,检查铅笔小刀!

2015写中元节的作文:中元节的来历及习俗

2015写中元节的作文:中元节的来历及习俗 以下是节日作文频道为大家提供的《2015写中元节的作文:中元节的来历及习俗》,供大家参考! 相关推荐:建军节作文|建军节来历作文|七夕节作文|教师节作文 中元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民间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 中元、称农历7 天举行超度法会,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习俗 中元节“庙普” 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 现在,祭祖仪

中元节调查报告

从中元节思考中国传统节日现状 一、中元节的传说与由来 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放灯之习俗就是为了让鬼魂可以托生。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同时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孝亲节)。所以中元节这天,一死一生,既可以寄托对逝去之人的哀思,又让人谨记父母的恩德。 从有关传说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有一定的人情味。中元节在其发展流变中,后因种种原因,中元节逐渐被淡化,民间祭祀的习俗及其代表的意义也各有不同。 二、中元节等传统节日的过节现状 中元节的伦理文化意义:“祭祀祖先,中国人行之已久,中外闻名,举世无双,历代相传”。春节、清明节、中元节是中国人传统的祭祀日子,表达着人们慎终追远的情怀。古代中国在春节期间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要举行隆重虔诚的祭祀活动,报天地之恩,感祖宗之恩。清明和中元相似,内容都是祭祀祖先,人们在春秋两季举行祭祀活动,缅怀先人,感恩先人,因为在中国孝道和祭祀已经合二为一了。 但是,中元节在现代高速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但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过节时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在家缅怀和祭祀祖先,各种习俗与禁忌也不被他们遵守。 传统节日虽然具有重大意义,但它正在悄悄地消逝却是严峻的社会现实。洋节在中国红红火火,传统节日却冷冷清清。尤其是年轻人对洋节的热情要远远超过传统节日,如情人节和圣诞节的狂欢,实际他们不知道中国七夕就是我们传统的情人节,元宵节就是我们国产的狂欢节。 三、解决方法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会迷失自我。由于过去的百年中我们以革命态度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改革开放人们对经济利益的一味追求而忽视传统文化再加上全球化的冲击,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遇到了空前的危机。如何使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得到传承与弘扬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课题。 1.加强教育与宣传 学校的教育应多开设传统文化课程,无论民间编的,还是教育主管部门编的教材,应大量增加中国古代文化典集内容,让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通过教育使他们有一种对本国传统节日的温情和敬意感。只有让青少年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有机会去体会传统文化的优美,才能拉近他们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同时,政府与传媒应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力度、包装力度、创新力度,大力挖掘和弘扬我国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积极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 2. 年轻人应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并要有自觉保护意识 要想让传统节日文化保持鲜活永恒,除了国家层面的教育与宣传和保护的努力外,也要靠微观层面的个人修行。年轻人更要积极参与传统节日文化,通过各种方式去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通过了解传统文化,应该知道我们的前辈、祖先是怎么思考的,在每一阶段过着怎样的生活,在现代社会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和发展。

中元节包袱书写格式

包袱书写格式 旧俗,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是阴间放鬼的日子,亡人在此期间被阎王放出来,到阳间接受后人的祭祀。 这个有人看做是封建迷信,但是也有人将此当作一种习俗。自己把握。 引述一些民俗材料: 农历进入七月初一至七月十五日期间,每天正午前又家中男丁打印纸钱,一张八开纸裁成三张,每张纸在打印时,只能打印七、九排,成单数。打印好后,用白纸包好,三、七、九张钱纸成单数包一包。 写包袱: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竖排,写给祖人的格式,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孙曾孙玄孙祀";如果死者的儿子活着,写包袱时称呼、落款以儿子为主。即:依次写"中元化袱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孙曾孙玄孙祀"。包袱的背面写上"封"字。如若不能到坟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几个给"力夫",包袱正面写"力夫"二字即可。 有说法就是包袱背面除了写“封”字,还要写上亡故的地点,详细程度类似邮递,但无须具体门牌。 这里列出一下写包袱的格式,一般只需要写头包,后面的包袱则写以某字为号第XX。

其他网上材料: 包袱的反面都只写一个字:封。草体,压着折纸的缝写,代表封口,在邮寄的路上不要让别人拿了去。 正面的写法就较复杂了。譬如在阴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某人给故去的父亲写包袱,正面就这样写。 中元寄钱 故显考某府讳某某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子某某某某某某 孙 媳某氏某某某 如果是给故去的母亲写包袱,中间一行则改为“故显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钱”,讲的是烧包袱寄钱的原由、时间。人刚死,烧包袱过去,谓伴棺寄钱;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烧包袱过去,分别为“元旦寄钱”、“端阳寄钱”、“中元寄钱”、“中秋寄钱”。 中间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体部分,注明收钱人的称谓、姓名。“故”,死也。“显考”、“显妣”是父亲、母亲的敬称,至于父母是否“显”过,并不重要。如果是孙辈给祖辈烧包袱寄钱,则要写“显祖考”、“显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讳”要朝右挪半个字,上辈人的名字,是不能随便说随便写的。男的接着写名讳。女的写姓氏即可,不写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辈女人也没有学名,只有小名。而母亲的小名,子女并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称。无论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称呼,这是公平的。阴间与阳间价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后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后可能就要下地狱。 “魂下受用”,让人看到晚辈跪在逝者魂灵前,双手捧钱高举过头顶,孝顺地呈上。 落款看似后人名字的罗列,其实并不简单。男人的配偶只能写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写姓氏。未出嫁的女儿、孙女可以写名字,但出嫁后成了别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写了。 伴随邮给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时,人们还会写上一两个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间写“地盘业主孤魂野鬼”,右侧写“魂下受用”。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及由来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及由来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下面是收集推荐的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中元节为什么叫鬼节 稀里糊涂成“鬼节” 传统“中元节”是农历7月15日。源自佛教典籍,讲的是目莲在阴间看到去世的母亲受饿鬼纠缠,无法进食,便向佛祖求救,佛祖感其孝心,授予《盂兰盆经》,许其每年7月15日设素筵供母享用,以后传承开来,遂成“盂兰盆节”的传统。 佛教源于印度,但“目莲救母”显然是汉化后的传说,因目莲的母亲姓“刘”。 “盂兰盆节”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此节以后被道教袭用,成了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节中的“地官节”,地官主掌地狱,于是人们穿凿说:这一天领导放假,地狱无人把守,故阴间的逝者们将沿着银河的亮光,回到人间。因此家家户户放河灯,以期在人间接续银河之路,迎接先人英灵。 所以,中元节又被叫作“鬼节”。

果实对种子的感恩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传统中国一直以农耕为本,在大量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人们发现万物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一个果实的成熟,最终离不开种子的恩惠,所以,果实对种子,后人对先人,必须常怀一份感恩之情。这份浓烈的祖先崇拜情结,是中华文明所特有的。 中元节就是这样的一个节日,它表达的就是感恩。古人并不忌讳“鬼”,在古人的意识中,死亡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只是换了一种活法而已。人死了,就会以鬼的形式继续活下去,所以我们对他们,仍应保有一份虔敬之心。 在老北京,中元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日,在上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不仅北京如此,全国各地都如此。 中元节传说 传说:一:每年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

中元节的手抄报资料:中元节传说

中元节的手抄报资料:中元节传说 传说一:每年农历7月14日是中元节又叫鬼节或着叫盂兰节是祭 祀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中元节源自道,,后来佛教改为现现在俗称的鬼节。盂兰节在印度语中意指“倒悬” ,“倒悬”指的的是释迦十大 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后来得到释迦 协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 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 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 传说二: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 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 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 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个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 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 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个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 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对 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实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 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 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仅仅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 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 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所以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即使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 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下面是xx编辑收集推荐的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意义,欢迎阅读参考。 七月十五中元节的节日意义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的意义,在于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令人们慎终追远,传扬正确的孝道。 中元节是一个异彩纷呈,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拥有佛教的宗教信仰,还有着我国道教的本土文化。中元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它反映了人们的鬼神观念和宗教信仰,同时还有我国文化的精髓——孝道文化。 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

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中元节是孝道文化的传承,是人们情感的载体。作为我国古代文化核心之一的孝道,受到儒释道三家的极力推崇,即使是在今天,孝道文化依然经久不衰。重视中元节,提倡传统孝道,对于我们的社会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中元节传说 第一种说法: 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第二种说法: 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

中元节的诗歌大全

中元节的诗歌大全 中元节的历史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人关于中元节的诗作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热闹的节日场景,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中元节有感》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有感 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同是佛道两家总结批评的日子,两家都相应的考籍讲评活动;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汇报指向民众,即校籍辰。佛家的总结讲评则在内部进行。不管是对外的校籍辰还是内部的批评会,都说明佛道两家对七月十五日的重视。或者说明这个日子在佛道节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间的所谓鬼节,这个时日更显得多彩多姿。校籍辰和自恣日仅只是这个时节俗活动中极小的一部分,此外尚有祭祖荐新、放灯照冥、盂兰盆会等在一年中也属重要的节俗活动。盂兰盆会是佛教岁节仪规中重要的仪式,例在每年有七月十五举行,因此中元节也有”盂兰盆节”之称。 尽管经过千余年主动的顺俗和被动的归化,佛教的踪影还是清晰地留在一般民众的中元节俗活动中。首先是那名目。盂兰是梵语的音译,是”倒悬”意思,盂兰与盆合起来是救器,即”救倒悬器”;另外,盂兰盆也可以解释为”救倒悬盆”,突出它”安放百家味饭食”的特点。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清代诗人庞垲的《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一诗形象描绘了中元夜儿童持荷叶灯结伴游乐的情景。 长安杂兴效竹枝体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 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照佛门的盂兰盆会仪规来看,放河灯只是其中的一个小节目,并不显得多么要

紧。而在民间的中元节俗活动中,放灯则是比较重要的。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现代女作家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大概从阴间到阳间的这一条路,非常黑,若没有灯是看不见路的。所以放灯这件事是件善事。可见活着的正人君子们,对着那已死的冤魂怨鬼还没有忘记。 《日赠张尊师》 日赠张尊师(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中元日观法事》 中元日观法事(唐)卢拱 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云迎碧落都,章奏玉皇宫。 坛滴槐花露,香飘柏子风。羽衣凌缥缈,瑶毂辗虚空。 久慕餐霞客,常悲集蓼虫。青囊如何授,从此访鸿家。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 中元观法事步虚虚(唐)殷尧藩 兀都开秘录,白石礼先生。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惊鹤步虚声。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傥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中元作》 中元作(唐)李商隐 降节飘飘宫国来,中元朝拜上清回。羊权须得金条脱,温峤终虚玉镜台。 会省惊眠闻雨过,不知迷路为花开。有娀未抵瀛洲远,青雀如何鸩鸟媒。 《中元夜》

中元节是在哪一天

中元节是在哪一天 中元节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下面是收集推荐的中元节是哪一天,欢迎阅读参考。 中元节是哪一天 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有在七月十四日的。这天,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如仪。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过去,民间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五日送回为止。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定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著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於七月 十五日,而固定於这一天。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也有称天、地、人三才者),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中元节的由来和起源

元宵节灯谜来历

元宵节灯谜来历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GC。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猜灯谜也源于民间传说,说是一位势利的财主,侮辱一位家境贫寒的书生,书生一怒之下在元宵节以诙谐的灯谜巧妙地痛骂了财主,后来就演化成了元宵节猜灯谜了。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1关于灯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

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2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

有关元宵节祝福语.doc

有关元宵节祝福语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中元节(盂兰盆节)﹑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以下是栏目我为您整理有关元宵节祝福语,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元宵节祝福语1 1、再美的日子假如没人牵挂也是种遗憾!也许祝福只是一种形式,但却能给心灵带来温馨,所以我们都把关心发给彼此,一样的打动,一样的祝福:元宵节快乐! 2、元宵节到了!朋友,我对你的思念,就像这元宵一样,塞得鼓鼓的,捏得圆圆的,煮在锅里沸了,盛在碗里满了,含在嘴里,呀,太甜了! 3、把思念揉成面,用快乐来作馅,加一勺甜蜜水,点一束平安火,真心守护,熬成碗生活美满如意汤圆,送给你,祝你幸福到永远。元宵快乐! 4、元宵节祝福语:你圆面嫩外表白皙,多情含蓄心甜如蜜,肤靓美体蕊红艳绿,温柔甘饴令我痴迷,十五灯夜吻你吃你!祝亲爱的你元宵节快乐! 5、千万个祝愿,在寒风中凝固,但元宵节的灯笼,元宵节的汤圆,元宵节的短信祝福却在温暖中传送,愿温馨温情温柔在祝福中停留,祝你元宵节快乐! 6、元宵节祝福语:你是馅我是面,不如做个元宵大团圆;你是灯我是纸,不如做个灯笼生活火;你情我愿庆佳节!欢欢喜喜闹花灯!你我爱情比元宵甜! 7、品着鸡年元宵的甜蜜,打开心扉的惦记,问候的短信为你邮寄,祝愿你快乐又如意,让心怀飞翔着我的记忆,祝福给你最深切最真挚,祝愿你元宵快乐如意。

8、鸡年赏月,观灯,我等你!花灯,月下,我想你!月圆,汤圆,缘梦圆! 9、十五春暖闹元宵,千家万户欢声笑。大街小巷花灯展,秧歌狮子踩高跷。农家小院歌声飘,酒香情浓度元宵。欢聚一堂亲友情,高兴无眠全喝高。愿你元宵甜蜜蜜,酒醉心明笑嘻嘻! 10、浓浓的情,粘粘的面,擀成薄皮包汤圆;深深的爱,甜甜的馅,裹在心里意绵绵;欢乐的水,快活的翻,煮出美味暖人心;白白的元宵,滚滚的圆,吃在嘴里香又甜。元宵节,愿你快乐度过,吃美满汤圆,走幸福人生! 33月如盘,灯无眠,又到元宵佳节时;观灯会,赏狮舞,开开心心乐无忧;吃汤圆,品美酒,自在逍遥福无边;放烟花,猜灯谜,其乐融融笑开怀;发短信,送祝福,情谊绵绵暖你心:祝元宵节快乐! 11、心情还舒畅??工作还顺心??身体还健康??家人还……罗嗦了半天,最后问候一声:元宵节快乐!! 12、正月十五闹花灯,多姿多彩耀民生,灯笼映出万年红,元宵甜进百姓心,老人白发银似雪,孩子快活赛神仙,佳节美景照天地,华夏同庆盛世年! 13、新年的钟声已经响过,过去的岁月已经走过,发生的故事已经说过,美好的希望还在眼前,真心的祝福还在耳边,愿你元宵节快乐,永远幸福! 14、清风徐徐拂明月,烟花灿灿映天空;灯笼红红添喜庆,汤圆腾腾暖人心,又是一年元宵到,愿君花好月圆财运源源,如日中天好梦连连! 15、汤圆圆,月圆圆,我的祝福也圆圆:梦圆圆,财圆圆,寿圆圆,情圆圆,福圆圆,运圆圆,家圆圆,人圆圆,愿圆圆--元宵节愿你吉祥如意万事皆圆圆! 有关元宵节祝福语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