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剧与京剧有什么区别

川剧与京剧有什么区别

川剧与京剧有什么区别
川剧与京剧有什么区别

川剧与京剧有什么区别?

川剧角色简介生指的是不挂“口条”的部分男角色,扮演戏中的青年或少年男子

文小生是小生类角色的核心,扮演剧中人物大都是文人墨客、王孙公子,多数都为

少年英俊、知识识礼的正面人物。

《红梅阁》中的裴禹,《玉簪记》中的潘必正,《琵琶记》中的蔡伯喈等

武小生武小生就是有武功、武艺的小生。《三战吕布》中的吕布,《长坂坡》中的

赵云《夜奔》中的林冲,《十字坡》中的武松

大小生大小生是川剧中较为重要的男青年角色。《柳荫记》中的梁山伯,《彩楼记》中的吕蒙正

二小生小生中的次要人物

三小生较二小生年龄小,作用也较低

扒扒生也叫“娃娃生”,扮演少年或儿童。

旦俗称“小旦”,指剧中的女子角色,青衣旦多为中年以上的妇女,有身着青衣,

性格善良,端庄贤淑,道德情操高尚等特点《琵琶记》中的赵五娘,《铡美案》中的秦

香莲等闺门旦在川剧舞台上扮演妙龄女郎。阶级地位、生活环境和个性特征文化教养的

不同分为“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两种。《花田错》中的刘玉蓉,《牡丹亭》中的

杜丽娘《法门寺》中的孙玉姣,《柜中缘》中的玉莲

花旦扮演勇敢热情、性格开朗、语言明快的中青年妇女或姑娘。《牡丹亭》中的春香,《西厢记》中的红娘

摇旦扮演中年以上较为诙谐、幽默、风趣、明快、辛辣等特点的妇女,媒婆之类

武旦扮演会使枪弄棒、精通武艺的妇女。《战洪州》中的穆桂英,《拦马》中的杨

八姐老旦扮演老年妇女,他们是剧中的老太婆。

仙狐旦扮演神话或鬼狐故事中的年轻、漂亮而多情的女子

奴旦扮演为奴作婢的女孩子

净在川剧中常称为花脸,扮演较为特殊的一类男性人物

靠甲花脸“大花脸”,扮演戏中猛将,是花脸行中的当家角色。《霸王别姬》中的

项羽,《造白袍》中的张飞

袍带花脸扮演穿蟒袍、佩玉带的文职角色。《铡美案》中的包文正,《风仪亭》中

的董卓草鞋花脸扮演直率、鲁莽、急躁、粗犷、豪壮一类的人物。《芦花荡》中的张飞,《铁笼山》中的牛乃臣

末在川剧中叫做“生角”或“须生”,即戴口条的男性角色

正生扮演有气度、有气派、举止潇洒的中年男子。《长生殿》中的唐明皇,《梅龙镇》中的正德王

老生扮演老年男子。《马房放奎》中的陈容,《三击掌》中的王允

老末在川剧舞台上主要扮演家院一类角色

靠把须生扮演穿靠子、戴头盔的中老年武夫。《定军山》中的黄忠,《天水关》中

的姜维红生主要扮演一忠二公的人物。《单刀会》中的关羽,《斩黄袍》中的赵匡胤

丑小丑的含义,顾名思义,就在“丑”字上,外貌丑。它表现的多是幽默滑稽或庸

俗浅薄的人物。

蟒袍丑扮演帝王将相之类穿蟒袍挂玉带的有地位的人物。《问病逼宫》中的杨广,《反冀州》中的殷纣王

官衣丑扮演封建社会中的大小官僚人物

龙箭丑主要扮演穿龙箭衣戴软王帽插野鸡翎子的无道昏君。

褶子丑主要扮演公子王孙、大小衙内、纨绔子弟这种庸俗、浅薄的人物

方巾丑主要扮演谋士、师父、书史之类官府附庸,吹牛拍马的家伙。

烟子丑扮演热情、诙谐、风趣的劳动人民

襟襟丑扮演叫花子一类人物

老丑扮演性格善良、诙谐风趣、助人为乐的老年人。

丑旦扮演中年以上的特殊妇女。

武丑扮演有武艺的丑角

京剧的角色是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京剧的行当,划分为“十行角色”,即:生、旦、净、末、丑、副、外、杂、武,流行当,以演历史故事为主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

“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老生又称“须生”、“正生”、“胡子生”。一般都是富有正义感的男性中年或老年

人物小生主要扮演青少年男子,化妆不戴胡须,扮相清秀、英俊。小生演唱用尖音假嗓,念白兼用真假嗓

武生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分为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两类,俗称“墩子武生”、“撇子武生”,“墩子”是指穿厚底靴子,“撇子”是指穿薄底靴子

红生指勾红脸的老生,主要扮演关羽、赵匡胤等角色,演唱嗓音高亢浑厚,表演具

有特殊工架和造型,扮演者要有坚实的武功和特殊的训练

娃娃生戏中专门扮演儿童的角色。大都由童伶(儿童演员)扮演,头戴孩子发,身

穿茶衣,运用本嗓演唱,多采用老生腔。

京剧旦行扮演各种不同年龄、性格、身分的女性角色。旦行又分为正旦、花旦、花衫、刀马旦、武旦、老旦等专行

正旦俗称“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着短衣裳,如褂子、裤子、裙子、袄;有时穿长衣裳,

也绣着色彩艳丽的花样。

刀马旦大都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妇女

武旦扮演擅长武打、勇武的女性。

花衫是本世纪20年代以后,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发展而成的新

的旦角类型

老旦专门扮演老年妇女角色的行当。扮相、身段、台步都与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

年人的特点

净又称“花脸”、“花面”。主要扮演在性格,品质或相貌等方面具有突出特点的男

性人物。正净俗称“大花脸”。因以唱功为主,又称“唱功花脸”。

副净俗称“二花脸”。因以工架、念白、表演做功为主,故又称“架子花脸”、

“架子花”。武净俗称“武花脸”、“武二花”。因表演时以跌扑摔打为主,又称“摔

打花脸”。丑行,俗称“小花脸”。因化妆时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故而以“丑”为名。丑行分为文丑、武丑两种

文丑京剧中的各类诙谐人物均由文丑扮演

武丑俗称“开口跳”,扮演擅长武艺、性格机警、语言幽默的男性人物

京剧脸谱的色彩含义

京剧脸谱的色彩: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脸谱的分类: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复杂美丽,五彩缤纷,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以为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脸谱的色彩: 京剧脸谱色彩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的脸谱品来却巨细有因,决非仅仅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脸谱的通用色彩含义为: 红脸——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大多用于富有血性的人物,如关羽、姜维、黄盖等; 黄脸——表示人物性格猛烈,如宇文成都、廉颇;表示文士内有心计; 黑脸——表示人物的公正无私,暴躁、鲁莽、耿直,如包拯、张飞; 白脸——表示奸诈、阴险、居心叵测,如曹操、赵高; 蓝脸——表示粗犷、勇猛,教黑脸更有强烈性格,如马武、窦尔敦; 绿脸——表示顽强、暴躁; 紫脸——表现骁勇、刚毅、正直、坚强、胆大,如杨延昭; 赭色脸、粉红色脸——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

昆曲《牡丹亭》与京剧《智取威虎山》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昆曲《牡丹亭》与京剧《智取威虎 山》艺术表现形式的不同 《牡丹亭》讲述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杜丽娘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在弥留之际要求葬在花园的梅树下,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三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庵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杜丽娘就是他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前往临安。杜丽娘的老师陈最良看到杜丽娘的坟墓被发掘,就告发柳梦梅盗墓之罪。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受杜丽娘之托,送家信传报还魂喜讯,结果被杜宝囚禁。发榜后,柳梦梅由阶下囚一变而为状元,但杜宝拒不承认女儿的婚事,强迫她离异,纠纷闹到皇帝面前,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智取威虎山》讲述的是:1946年冬,我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取得辉煌胜利,某部团参谋长少剑波率一支追剿队进入深山,以便消灭逃进威虎山的座山雕土匪武装。少剑波派侦察排长

杨子荣改扮土匪,打入威虎山。自己则率领追剿队进驻夹皮沟,发动群众恢复生产,组织民兵。杨子荣凭借丰富的战斗经验,多次战胜凶恶狡猾的座山雕的盘问与试探,取得了座山雕等人的信任,被封为威虎山老九。他利用“九爷”的身份,以“练兵”为名,送出情报。 当追剿队得到情报整装待发时,被我方逮捕的土匪栾平在被押送途中逃到威虎山,给杨子荣造成了严重威胁。但杨子荣临危不惧,机智沉着,抓住栾平的弱点主动进攻,最后亲手处死栾平。借为座山雕祝寿之机,杨子荣将全部匪徒集中在威虎厅用酒灌醉,追剿队和民兵及时赶到,与杨子荣里应外合,彻底消灭了这股顽匪。 下面对这两部曲剧在艺术表达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进行分析: 《牡丹亭》杜丽娘为情而死,又因情而复生,最后人世两和谐,可以说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首先,贯穿整个作品的是杜丽娘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其次,艺术构思具有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使情节离奇,曲折多变。再次,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剧本还展示了未来是“理之所必无,情之所必有”的世界,充满了对理想的追求和激情。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中国京剧脸谱知识介绍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京剧脸谱教案京剧脸谱教案课时:1课时一.教学目标设计: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起源,脸谱文化,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1.准确的掌握到脸谱各方面的知识,对中国民间艺术有更深一步的了解。2.通过课堂对京剧脸谱特点,色彩的学习,临摹或设计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二.课业类别:欣赏课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京剧脸

谱赏析。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3.难点:对京剧脸谱知识的掌握。四.教学具:1. 学生:脸谱资料。2. 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视频、ppt课件。五.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京剧脸谱

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

说课《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 南城一中陈妍 一、说大纲 我的课堂教学内容是《京剧》。京剧在我国戏曲中居于首要地位,被称为国粹、瑰宝。根据《大纲》要求,京剧是高中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在欣赏时要兼顾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京剧的同时,喜欢京剧,从而继承、弘扬我国的京剧艺术。 二、说教材 本节课是高中音乐欣赏教材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根据新课程理念,我筛选了《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及《智斗》两段京剧,从传统京剧的了解过渡到现代京剧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京剧艺术的特征,了解京剧艺术发展的里程。 三、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2、让学生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发展、唱腔、行当以及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等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及《智斗》,了解唱段内容,感受、体验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程要求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主要采用了学生课前预习,查找有关资料,综合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音乐,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准确的感受和理解音乐。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学的互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和品德三者的统一。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是什么?

老师概括:在世界上,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曲,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经历了八百多年的革新与发展,现存剧种有三百多种。其中,京剧具有最强的代表性,同学们对京剧了解多少呢?它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故名京剧,也是我国的国粹。(课件)国之瑰宝——京剧 设计意图:提升高度,引起学生重视,带动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教学 1、老师检查同学们课前的预习情况,让学生讲述他们对京剧的了解和认识。如:京剧的起源、声腔、板式、伴奏、行当等。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2、(出示课件)老师进行归纳。 3、(播放图片)让学生指出图片中人物所扮演的行当。 设计意图:运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了解京剧中的各种人物行当。 4、欣赏传统京剧《包龙图打坐开封府》 由学生简单讲述剧情,老师出示思考题:剧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净行大花脸)里面运用了哪种唱腔?(西皮)这个唱段表现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包拯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正义形象),请同学们听后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欣赏。 5、播放视频《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老师概括并对作品进行分段演唱和详尽的分析。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板式、行腔和韵味。 6、欣赏现代京剧《智斗》 学生简单讲述剧情《智斗》,老师出示思考题:剧中表现了什么人物形象?各属于哪些行当?阿庆嫂(机智、勇敢—正旦);刁德一(阴险、狡诈—老生);胡传魁(粗鲁、愚蠢—正净)。运用了哪种唱腔?(这段唱腔均为西皮,多用摇板和流水板两种板式,摇板指节奏自由,流水板代表一拍。)

论昆曲最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论昆曲对中国戏曲发展的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一种高雅精致的表演艺术,深刻地表现出那个民族的精神与心声,希腊人有悲剧,意大利有歌剧,俄国人有芭蕾,英国人有莎剧。他们对自己民族的“雅乐”都极端引以为傲。我们中国人的“雅乐”是什么?是昆曲。 戏曲诞生以来,能做二百多年的舞台霸主,又具有四百多年艺术生命力的剧种,迄今为止,只有昆剧了。所以,昆曲又被称为“百戏之祖”,不仅因为她在现存的二三百个剧种中最为年长,还因为许多剧种,如川剧、京剧、秦腔、越剧等都接受过她的哺育。比如,京剧的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也是在昆曲奠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戏曲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以及演出的身段、程序、伴奏乐队的编制等等,都是在昆曲的发展中得到完善和成熟的。昆曲的曲文具有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传统,昆曲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之中,都是诗、书、琴、画、舞、乐融成一体而升腾成的舞台景象。可以说,一部昆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国戏剧的发展史。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吴新雷说,昆曲凭借其丰厚的文化含量、鲜明的艺术特色,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成为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即使在昆曲已经成为隔世遗音的今天,我们也不难从昆曲的代表作中真切地体味到当时中国上层知识界的集体文化心理。社会政治道义感、取义成仁的牺牲精神、历史沧桑感、人生孤独感、兴亡感、苍凉感以及从人本立场出发,对人生、至情、生死的感叹,而所以这些,不仅仅是上层知识界的真诚吐露,也体现着中国封建时代晚期全社会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风韵。或许这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其情有独钟的至关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总之,昆曲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最杰出的“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它的优秀。深厚的文学造诣,独特的声腔系统、完整的表演体系以及在历史长河中起过的广泛、深远的影响,都不得不使人相信,昆曲确实能无愧地站在世界戏剧艺术的颠峰。

试析中国京剧脸谱的色彩文化蕴意

试析中国京剧脸谱的色彩文化蕴意 摘要:中国京剧脸谱色彩鲜艳、热烈,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京剧脸谱的色彩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讹传会附等影响,颜色的运用代表着民族的情感、民族的文化。对其颜色进行深入研究,对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解析,能够更多的了解中国特有的民俗民风及其文化蕴意。 关键词:京剧脸谱;色彩;文化蕴意 脸谱是戏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语言表现符号,也是中国艺术形式之一。中国京剧脸谱是戏曲人物最重要的造型手段之一,但大多学者认为脸谱是由面具逐渐演变而来,在《中国面具》一书中,讲近现代面具衍化物时严世善先生把面部文化的发展归纳为“文面——代面——绘面”或“文面——面具——脸谱”,很清楚的交代了面具与脸谱之间的关联。 中国京剧脸谱艺术形式多样,能够准确、真切的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脸谱可以直接让观众辩别角色的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京剧脸谱的创立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对生活中的自然规律加以概括。京剧脸谱勾谱精巧、色彩鲜明、绘画性较强、富有图案特色。对京剧脸谱的内在文化研究,了解京剧脸谱的色彩思想寓意,探寻出京剧脸谱的用色规律,对阐解民族的、民间的特殊色彩具有文化意义。 一、京剧脸谱色彩的形成 京剧脸谱色彩的形成是从京剧演员对化妆艺术的注重而产生的。在色彩的使用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用色广泛、色彩鲜艳的特点,运用颜色来体现人物的性格,既体现了传统的审美观,又符合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其京剧脸谱色彩形成的依据为: 1、人物名字或特点进行联想。 2、讹传和附会。 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以写实、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通过化妆来产生装饰性的图案,富有极强的欣赏价值。京剧脸谱的色彩多为鲜明的原色,一个脸谱最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来表现,各种颜色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其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旦”为女性人物,其它都是男性人物。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的人物形象。表现在形、神、意三个方面,寓意褒贬,爱憎分明。表现出人物的忠、奸、善、恶等。 二、京剧脸谱用色的传统观 (一)传统“五色观”的认知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教案

面具(京剧脸谱)设计制作教案 南昌十四中周玮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错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四、教学建议: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

物感兴趣。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 1、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2、教法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

豫剧现状

豫剧是河南的第一大剧种,同时也是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它以河南话为语言基础,具有浓重的河南地方特色。唱腔好听,好学,好唱,剧情通俗易懂,整体亦俗亦雅,曾在香港演出被当地媒体这样与国剧京剧比较“京剧是城市小姐,豫剧是农村姑娘”,非常的形象贴切。也正因此豫剧受到普便欢迎。不仅在本省,在全国甚至海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且一度是全国第一大剧种。无论剧团数量、剧团分布,还是从演出人员、演出场次上来讲都一直是全国之最。 而就是这样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在这个经济迅速增长,意识形态飞速变化的时代又是处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处境呢?它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正是怀着这样的疑问,我,于宏渤,张博,陈宇,谢文飞,王一航六人来到河南郑州、开封,进行为期两周的豫剧调查,通过采访了三个剧团,郑州开封的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做了共617份问卷调查,对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了一定的认识,现分成五个方面说明如下: 一,从豫剧团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上来说明 在我国剧团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隶属于政府,一种属于民营。隶属于政府的又根据财政上是否完全依靠政府分为全供和差供两种;民营的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发组织的非营利性团体,一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剧团。我们实践期间一共采访了三个豫剧团,一全供,一差供,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现一一说明: 先说河南省豫剧三团,它是省级剧团,以排演现代戏为主,以锐意改革著称,在全国享有盛誉。它属于前面所说的差供类型,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三团的经济效益并不好,而我们的采访也印证了这一点。经济效益不好,一方面,也是最为根本的一方面,是因为豫剧身为传统戏剧在现代市场中薄弱的竞争力,演出少,演出收入低。而连省剧团都面临这样的困境,可想其他的市级剧团、县级剧团境况恐怕更糟了。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作为一个行政部门,豫剧团在很多时候是政府的代言人,很多时候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政府宣传政策,反应时政,来排那种经济效益不好但社会效益好的戏,这便加重了剧团原本就沉重的经济负担。于是,在剧团发展中,如何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成了一个重要课题,然当前尚没有公认的解决之道。 而最近,国家也加大改革力度,催促豫剧三团等省剧团拿出具体的改革举措。据称要将三个省剧团合并,推向市场。 再说郑州市豫剧院,它是市级剧团,属于全供,是在2000年由郑州市豫剧团与郑州市豫剧二团合并而成。这些同时也表明了,郑州市豫剧院的经济效益相对于河南省豫剧三团要差些,要靠政府财政才能“吃饱”,这同时也有赖于郑州市财政充裕。若是财政上不宽裕的地方,它的剧团情况恐怕就不妙了。而其经济效益不好的原因,与省剧团基本一样,但比之于省剧团,演出机会、费用要低,情况自然要逊一些。 然后是河南省夕阳红戏迷豫剧团,它属于民间组织,是有一些豫剧戏迷自发组织起来的,每周周日会固定的在郑州市人民公园进行免费演出。这些豫剧戏迷有不少是从专业剧院里走出来的。刘团长就是这样,她原来在一个地方剧团做专职演员,剧团因为效益不好解散后便走出来到郑州做生意,但放不下唱了十多年的戏,便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组织了这个剧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多地方剧团经济效益不好,地方财政补贴跟不上的话就难免合并或解散。据称,商丘市原有一百多公办剧团,现已只剩十几个了。于是,很多豫剧演员另谋出路,而把唱戏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像夕阳红戏迷豫剧团这样每周末进行免费演出,服务自己,服务大众,服务豫剧事业。而每次演出都会吸引很多人观看,显然,对这种形式,大家也是喜闻乐见。 最后要说一下赢利性质的民营剧团,不乏有成功的例子,如《小皇后》豫剧团,靠着自己在市场上的打拼,已自负盈亏,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民营剧团虽规模小,未成气候,然其成功经验,是值得公办剧团认真学习的。 总体来说,豫剧团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前景不明朗,偏于不好。且县级的必市级的差,市级的比省级的差。在这种境况下,它既需要政府的扶持资助,又需要政府放权,走向市场,将内在机制搞活,使之渐富竞争力。二,从政府豫剧事业发展的协助方面认识豫剧的生存现状和发展前景。 政府一直在豫剧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定方针引导豫剧事业发展,从财政等方面扶持豫剧团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豫剧渐处弱势的过程中,通过合并重组剧团来维持剧团的正常运作,豫剧事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更采取了不少措施来推广豫剧,其中不乏有显著成效的。 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推出了。它于1994年创办,那几年全省的豫剧发展事

歌舞伎与艺伎有什么区别

歌舞伎与艺伎有什么区别 艺伎其实算是日本的文艺人,并不等同于中国的妓女,她们很多都只是卖艺不卖身的戏子,下面是分享的歌舞伎与艺伎有什么区别,一起来看看吧。 歌舞伎和艺伎有所区别,也有所相似:艺伎历史比歌舞伎长,歌舞伎只是做歌舞方面的工作,而艺伎工作内容除为客人服侍餐饮外,也有很大一部份是在宴席上以舞蹈、乐曲、乐器等表演助兴。所以说艺伎工作范围广些。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后来结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技巧的意思。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为生活。剧目可分四种:"义大夫"狂言,通过舞蹈表演滑稽的故事剧;"时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事剧;称作"所做事"狂言的舞蹈剧,内容涉及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二般市民进行勤俭、行善、惩恶的道德教育。 目前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更受欢迎,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外国人虽然听

不懂它的高度风格化的舞台语言,但它强调戏曲效果的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的转变,吸引在人们去欣赏而经久不衰。 知识拓展:歌舞伎与艺伎区别的其他解释众所周知,日本的歌舞伎就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是著名的传统艺术,今天日窗君就带大家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又极具特色的歌舞伎世界。 许多来日本旅行参观歌舞伎后的朋友会说,这跟来之前所想象的歌舞伎完全不同,难道不应该是华灯初上夜色昏暗时,身着长袖五彩花纹和服、头上高高发髻上插满花朵缎带等饰物、在三味弦和鼓点伴奏中翩翩起舞的“歌舞伎”吗?其实大多数人对“艺妓”、“舞妓”与“歌舞伎”这三个身份有所混淆。 艺妓和舞妓,在古代甚至近代,都有一定的“暧昧”含义。艺妓最初的形式,其实是在高级餐厅和旅馆就餐时,客人叫来给酒席助兴的女孩子们,说起来也算是“陪酒女”的一种。 但因为毕竟艺妓和舞妓属于风雅的范围,所以服务内容和演唱“三味线”(日本风格的三弦曲调)和表演舞蹈为主,待客人兴致渐起时同客人玩一些酒席助兴的小游戏。但需要知道的一点是,艺妓并不是国人以为的那种喝多了就可以推倒的“陪酒女”,在古代和近代日本,那些卖身为生的女子反而不被称为“妓”,而是“游女”。 “舞妓”这一词几乎仅仅在京都使用,指的是尚未出师的艺妓。也可以说舞妓是艺妓的前身。一个艺妓出道前要经过严格的训练,学习包括礼仪、舞蹈、音乐在内的传统文化和教养。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结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碎花脸”、“歪脸”等。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教学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教学方法]:观察理解法、分析比较法、指导制作法、多媒体演示法 资料收集:教师、学生:戏剧的种类,脸谱的谱式及特点,脸谱图片、脸谱工艺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脸谱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的图案美及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①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②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错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三、教具学具: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 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四、教学建议: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 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 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 1、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脸谱艺术历史修久,它是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 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2、教法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针对学生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 ①、观察理解法:七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小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浴?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②、分析比较法:七年级学生有恨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寻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学意图。 ③、指导制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能越俎代疱替学生选择谱式、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谱式来绘制。 ④、多媒体演示法:本课件采用网页制作,以小结件形式融于网页之中。美术课教学需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教学多媒体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使用了CAI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有电影、声音、动画、演示过程等内容。CAI课件的使用性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卒。也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 主要内容: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古城会》。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②为什么包拯、关羽、曹操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引导学生小结: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 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 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画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讨论: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3、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 (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帅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4、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冷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①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②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③从脑门顶至鼻了尖,用黑色或其它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了,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④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⑤色彩、构图小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卫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 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①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

中国戏曲之昆曲和京剧

中国文化之我见 中国戏曲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用当今流行的话来说,它是一个普遍联系的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多层次、多结构的整体结构。若干年来,戏曲理论界对戏曲本体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创获。然而,毫无疑问我对中国戏曲文化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在此我只浅谈谈我对中国戏曲文化之京剧和昆曲的一些浅微的见识。 昆曲 前世,我走在江南水乡,带着淡淡的忧愁,浅唱低吟一场风花雪月的梦。倚窗而望,眼波流转,场景变幻,蓦然瞥见那淡雅如莲花的容颜,嫣然一笑,悄然退场,隐觅于繁华之外。 这是我最初开始接触昆曲时,内心中最大的感受,在我的心中,我总是认为昆曲是一种唯美的象征,是一种诗意的美,是一种动人心魄的美。我深深地为之心醉、为之震撼。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由于昆班的广泛演出活动,万历末年,昆曲经扬州传入北京、湖南,跃居各腔之首,成为传奇剧本的标准唱腔:“四方歌曲必宗吴门”。明末清初,昆曲又流传到四川、贵州和广东等地,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至清朝乾隆年间,昆曲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从此昆曲开始独霸梨园,绵延至今六、七百年,成为现今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传统的戏曲形态。昆山腔开始其流布区域,开始只限于苏州一带,万历年间,以苏州为中心扩展到长江以南和钱塘江以北各地,并逐渐流布到福建、江西、广东、湖北、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各地,万历末年还流入北京,到了清代,由于康熙喜爱昆曲,更使之流行。这样昆山腔便成为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昆曲的舞台上一向以《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老剧为主。古老艺术要推陈出新,除了复排传统剧目外,创作昆剧新戏已成为重点。作为中国昆曲艺术保护工程重点扶持的首个新创剧目,浙江昆剧团用十年时间创作了新编历史剧《公孙子都》。其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题思想深刻,开拓了昆曲在正剧上的表现力。昆曲传统剧目中为观众所熟知的多为爱情剧,《公孙子都》

戏曲的特点

戏曲的特点 京剧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也称东方“歌剧”。京剧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簧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它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平。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

最新对京剧和昆曲《断桥》的比较与赏析

对京剧和昆曲《断桥》的比较与赏析

对京昆《断桥》的比较赏析 欣赏戏曲一向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对于刚刚接触戏曲的标准门外汉我来说,对京昆《断桥》进行专业新颖的点评比较是不大可能的,只能说说我看的“热闹处”和一些浅显的见解。 对比看完京剧、昆曲的《断桥》后,觉得二者最大的不同就是唱腔了。昆曲的唱腔缠绵温柔,如同江南的温婉女子在你的耳边侬侬细语,感情抒发的比较含蓄,听起来非常优美;京剧则是爽利刚强的女儿,唱腔铿锵有力,干脆利落,起伏的感情抒发的酣畅淋漓,让人爽快极了。 昆调行腔优美,其“水墨腔”很有特色。昆曲《断桥》中运用细曲,拍子放慢,节奏延缓,旋律进行中较多的运用装饰性花腔,听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此外,昆曲《断桥》在演唱技巧上很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然而昆调按律填词,又受谱限制,曲律对作词者和演员束缚的很紧,不能发挥演唱者之个性,且“有时剧情到了激越之处,而曲调却是悠扬平和,无铿锵过门相配合,唱腔又不高昂,显得特别瘟”。不能动人,亦不能传情,比如青、白二人与许仙相遇后,白娘娘一旁哭诉时,虽然此时她的感情应是十分激动的,但唱出来却仍是四平八稳没有大的起伏,不免让人觉得无味寡淡。就配乐来说,昆曲《断桥》丝竹、笛声相伴,以人声为主。青白二位娘娘的唱腔均十分柔美,就连惊呼也是连绵婉转,很符合江南含蓄婉约的水乡情怀。 相比之下,京剧《断桥》的皮黄板腔,有琴、鼓衬托,鼓板响处,其声清越激昂,琴亦能适应各种声调唱腔,两者结合完美。同时,皮黄板腔板式众多,过门多样,《断桥》一出戏中就运用了西皮散板、快板和摇板,并辅以西

中日文化比较之京剧与歌舞伎

从京剧与歌舞伎中看中日文化差异 曾读过晚清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一首小诗:“玉箫声里锦屏舒,铁板停敲上舞初,多少痴情儿女泪,一齐弹与看芝居。”当时不理解“芝居”的意思,后来经过查阅得知,“芝居”是一个日语词,意为戏剧,自此,对比较中日戏剧的异同兴趣浓厚。 中国的戏剧以京剧为国粹,而日本的戏剧又以歌舞伎为国粹,所以,经过一学期的中日文化比较课程的学习,特此以京剧和歌舞伎的异同来比较中日文化差异。 黄遵宪把歌舞伎看作“异境里遇故知”没错,歌舞伎和京剧确实有着很多的共同点。 日本的歌舞伎与中国的京剧都属于举世闻名的传统艺术和古装喜剧,两者均是以歌舞为主体的综合性的艺术类型。京剧虽然是形成于北京,但它是多种戏剧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演变出来的产物。京剧是在“徽剧”“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弋腔”“秦腔”和一些地方小调的精华,又结合了老北京的语言特点,经过融合,才发展成现在的京剧。而歌舞伎的发展,是在江户时代初期,一位叫做阿国的年轻巫女,在京都表演歌舞伎舞蹈。当时身着男装翩翩起舞的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之后慢慢各地都出现了追随和效仿者,因而歌舞伎便流行了起来。歌舞伎后来经过几次日本幕府的禁止与修改,最终演变成由成年男性演出的形式。歌舞伎也由最开始的注重美貌来吸引观众,转变成追求演技,并且只由男演员进行的纯粹演艺。因此,京剧和歌舞伎都不是简单而纯粹的艺术形式,而是融合了多个剧种,兼容和包含了多个艺术形式而发展形成的,这儿体现了以他们为代表的中日文化各有的文化包容,都博采众长,大胆吸收、存留、扬弃并且自成一体。 但是,中日艺术上的差异有在这两者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不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们又有着极大的不同之处。 比如,在表演方面,两者演员面部均绘有脸谱,脸谱的着色均有道德意义上的象征性,但歌舞伎脸谱比京剧更有写实性。演员表演上,两者均有自成一格的程序化规定,但京剧的程式化区域审美化,美观在于程式自身的表现性,歌舞伎的程式仍有较强的写实性,处于程式性与写实性之间,被称为“程式的自然主义”。相较于京剧在舞台表现上重在唱、念、做、打并重 , 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歌舞伎华丽的舞台装饰 , 写实的舞台制景极具写实性。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以写意为特色,不仅在国画、书法、刺绣上有体现,对比发现,在戏剧上也有极其鲜明的体现,京剧运用虚拟、象征的表现手法,超越舞台的限制,形成其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而日本的歌舞伎舞台表现就相当豪华了,结构独特的“花道”与旋转舞台,是歌舞伎舞台艺术的独特性,同时也是两种戏剧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之一。(“花道”是从舞台左边的前沿, 穿过观众席延伸到入口,尤如一道长廊, 它不仅仅是剧中人物上下场的必经之路,而且是整个舞台的一部分,是导演设计舞台调度的最好区域之一。) 就像我们不得不感慨“京剧和歌舞伎从古以来就有很深的姻缘”一样,由于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像中国全面学习所致,我们不得不承认,中日两国文化具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其地域、制度、经济等方面长久的差异,又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比如老师所说的,日本人欣赏烟花般的美,向往强大又自卑的心理,而中国文化中大多是长久的、圆满的的美。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国土面积不大却能够迅速崛起的日本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了,它虽然有些苛刻却极具工匠精神的企业制度,它对创新和高质量的追求等,都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歌舞伎和京剧都拥有悠久的历史,都代表了两国戏剧的最高境界,作为各自的国粹,作为一种综合艺术,都比较集中的体现了各自国家的风格和魅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国

五年级京剧脸谱美术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 五年级美术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习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及动手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理解掌握脸谱的绘制方法,提高其观察、分析及设计制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国粹——京剧、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脸谱谱式、色彩及其与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范画工具。 学具准备: 油画棒、水粉、毛笔、调色盘、水杯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激趣引课1.播放课件《唱脸谱》,提出问题:你获得了哪些关于京剧脸谱的有用信息?带着问题听歌曲,欣赏京剧人物及脸谱。学生回答问题:(1)京剧脸谱的由来;(2)只有净角和丑角勾画脸谱;(3)脸谱色彩与人物性格有内在联系……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自主学习京剧脸谱知识利用课本学习京剧脸谱知识并提出问题:1.小组讨论:京剧脸谱有哪些特点?人物分别是谁?小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全面,下面我们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来考察脸谱的美感。(1)色彩丰富(课件展示)京剧脸谱色彩讲究,红、黄、蓝、白、黑、紫、金、银等色寓含了人物性格,忠奸善恶一目了然。说一说脸谱色彩所代表的性格。色彩搭配:除了主色,黑色和白色用在哪里?其他颜色起什么作用呢?(2)欣赏课本下面的四幅作品,体会谱式特点:图案严谨(对称)、纹理细致(留边)、写意传神(表情线条)。小结:以上各种谱式均为净角所常用。丑角谱式较少,主要有“豆腐块脸”、“枣核脸”几种。有一种“象形脸”,特点是把动物形象图案化,如孙悟空,孔宣等,十分写意传神。(展示范画)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本,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问题。1.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色彩丰富、图案严谨、纹理细致、写意传神。人物分别是:上——隋末瓦岗寨单雄信;左——《水浒》黑旋风李逵;右——孙悟空;下:春秋时代被伍子胥推荐给吴公子光刺杀吴王僚的专诸、三国张飞、周仓、关羽。(1)分析脸谱色彩与人物性格关系:A.红脸——忠勇(关羽)B.黄脸——骁勇(宇文成都)C.绿脸——暴躁(程咬金)D.蓝脸——刚强(窦尔敦)E.水白脸——奸诈(曹操)F.黑脸——刚直不阿(包公)G.金银脸——神佛鬼怪脸谱色彩以三种颜色为主;“黑”勾画眼窝嘴窝。“白”在色彩之间,使色彩明显。其他颜色起衬托作用。(2)脸谱设计有不同的谱式:A.三块瓦脸(色块整体)B.十字门脸(十字区分左右)C.碎花脸(各种花纹)D.整脸(表情纹)E.歪脸(象形纹)欣赏范画,说说是他具有那种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讨京剧脸谱的表现程式与细节,学习表现方法。认识京剧人物。体验京剧脸谱美感。分析色彩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了解色彩的用法。明确色彩的不同作用。深化感知京剧脸谱的谱式知识,为绘制脸谱打好基础。 分析脸谱绘制方法2.请同学分析京剧脸谱绘制方法。提示:可以用油水分离法、彩纸剪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