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师教材14年

中小学教师教材14年

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

中小学教师

(2010----2014)

第五年专业科目学习教材

黑龙江大学

2014年3月

目录

第一讲基础教育视阈的教学研究新探索

一、什么是教学研究

二、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改进教学实践(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行动研究(二)校本研究(三)叙事研究(四)案例研究

第二讲教师如何撰写科研论文

一、教育论文的类型与特点

(一)研讨型论文(二)经验型论文(三)述评型论文(四)报告型论文(五)叙事研究报告(六)学位论文

二、教育论文的结构

(一)论文题目(二)作者姓名、单位(三)摘要(四)关键词

(五)引论(六)本论(七)结论(八)引文与参考文献

三、教育论文的写法

(一)教育论文撰写的一般步骤(二)教育论文写作的注意事项

第三讲重构课程文化——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新思路

一、课程文化的内涵

(一)课程文化的概念(二)课程文化的结构(三)课程文化的特征

二、传统课程文化的解构

(一)课程中的应试文化(二)课程中的控制文化

(三)课程中文化主体性的缺失(四)课程文化内容的一元化倾向

三、新型课程文化的建构

(一)新型课程文化的内容(二)新型课程文化的特质

(三)新型课程文化的建构原则(四)新型课程文化的建构路径

第四讲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新态势

一、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

(一)经验型评价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

(二)评价的科学化和定量化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后期

(三)评价理念的全面更新时期: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

二、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的新拓展

(一)评价思想取向:从实用工具到价值判断

(二)评价主客体关系:从相互对立到合作融合

(三)评价功能:从关注选拔到关注发展

(四)评价标准:从单一、统一到多元、丰富

(五)评价方法论:从“实证-量化”到“阐释-质化”

(六)评价模式:从评议描述到互动建构

三、国外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新策略

(一)英国教学评价新体系:宗旨、理念与标准

(二)美国教学评价透视:标准、方法与实施保障

四、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评价新态势:走向理解

(一)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二)强调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三)注重多样化的结果信息(四)在理解中开展教学评价

第五讲中小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

一、学习障碍

(一)学习障碍的表现特征(二)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对策

二、学习倦怠

(一)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二)学习倦怠的预防对策

三、考试焦虑

(一)考试焦虑的影响因素(二)考试焦虑的治疗——系统脱敏疗法

第六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新规范

一、法律中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相关规定(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相关规定

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演进四、实现中国梦对中小学教师的新要求

五、《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内容解析

(一)行为类型(二)处分类型(三)处分权限(四)程序合法支持申诉(五)领导责任

第一讲基础教育视阈的教学研究新探索

【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员了解什么是教学研究、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以及进行教学研究的具体方法;通过本讲主要内容的学习,促进学员在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中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助力。

【教学内容】本讲主要介绍有教学研究的概念;进行教学研究的意义以及教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在教学论的理论发展过程中,对教师教学研究的探讨确切地说是近年来一个逐渐成为热点的问题。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改革更加强调改革由下而上的发生,希望校长、教师、甚至学生、家长都要参与改革的过程,大家一起协商,共同讨论;发现问题,一起解决,对教学研究的强调也正是因应了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

一、什么是教学研究

什么是教学研究?这里分析学界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王嘉毅认为教学研究在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价值活动和艺术活动,并概括出教学研究的四个特征:1.师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贯穿于教学研究的各个方面;2.侧重于微观的、心理层面的研究;3.多因素相互交织;4.结果的概括性较低。裴新宁认为教学研究是“以教学问题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依托,以探索教学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认识活动”,相对强调了教学研究对“规律”的探索,强调教学研究的认识功能。李定仁认为,教学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教学领域中的现象进行研究,以探索和认识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裴娣娜认为教学研究就是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教学研究具有复杂性、创造性、科学性和探索性的特点,它对改进和完善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学界对于教学研究的理解其关注的焦点基本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上面。1

二、教学研究的意义

(一)改进教学实践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和试金石。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的教学已经开始逐步转向素质教育,并且出现了很多的研究成果。但从整体上看,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被动学习、个性受到压抑等顽疾均未能从根本上

1教学研究[EB/OL].百度百科.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

得到改变。教学实践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认识我们的教学,转变我们的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注重教学的结果,而且要注重教学过程;不仅要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而且要强调教学方法的伦理性;不仅要关注学科,而且要关注人;不仅要衡量学生的终结性结果,而且要衡量终结性结果的合理性。唯有如此,才能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展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组织形式。1

教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探索教学实践过程的规律、原则、方法以及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的科研活动。教研论文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职业取向、教育观、知识观、学生观等重要问题,教研论文也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以及表达水平。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架起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行为之间相互转化的桥梁。2

(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是常议常新的话题,空有行政指令性推动机制,缺少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机制,会使改革陷入困境。改革有其理想,更要有其手段。改革需要国家层面、地方层面、学校层面在改革理念及具体行动上的默契合作。改革强调权力的下放,积极开展自下而上的改革实践,国家授权给地方,地方授权给学校,学校授权给教师,这需要教师很强的专业能力。真实的教学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不是必在的而是偶在的。所以,教师面对真实的教学,要想避免单调和重复,要想过一种有意义的教学生活,除了智慧还是智慧,教学研究是教师获得教学智慧、形成教学理论、提升教学境界、实现教学意义的重要保证。教师对教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消极认识,例如:一是无需论。认为教学研究都是理论工作者的事情。二是无用论。认为理论是好的,但它对教师的实践却起不到指导的作用,因而是无用的。三是无暇论。认为科研需要大量的时间,教师除了教学,还要从事大量的无间隙的事务性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搞科研。四是无能论。认为进行教学研究需要专门的方法技能,而教师对这方面全然是一个门外汉,不是不想为,而是不能为。3

1裴娣娜.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0-341.

2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EB/OL].百度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

3裴娣娜.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2.

通过教学研究可以突进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促进提炼先进的教学经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促使教师的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认识自身价值、体现自身价值、体验教学工作的收获和乐趣。如果一个教师不重视研究,或许他可以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但一定难以成为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应该说,教学研究理应成为现代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教学研究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的因素。1

三、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这里介绍教学研究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行动研究

20世纪50年代,行动研究思想被引入教育领域,教育行动研究在美国曾风靡一时,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渐渐衰落,但其间在英国迅猛发展,掀起了“教师即研究者”运动,70年代后行动研究在许多国家兴起。行动研究既是一种研究思想,又是一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研究的主体是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注重反思,强调自我批判;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边行动边研究边修改,边产生研究结论边应用,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动态生成性。行动研究法一般遵循以下六个步骤:

1.提出问题:对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预诊,提出研究的初步构想。

2.分析问题:对诊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初步探讨,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的范围,制定计划。要求研究小组成员有资料(与所要研究的问题相关的文字、数据、图片、音像等资料,以用于对问题的分析)。

3.拟定整体计划:计划包括研究目标、研究成员任务分工、研究假设、资料搜集的方法等。

4.制定具体计划:根据总计划再制定具体措施,通过有计划的干预活动,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现状。

5.行动实施:在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具体计划的指导下,落实具体计划。其中包括,对参与研究的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研究技术;按计划采取干预行动;应用有关的方法,如观察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测试等,深入现场、收集资料,对行动后的结果进行评价。通过结果反馈来验证设想和计划是否可行有效,是否需要进一步地修改、调整。在修改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第二步的具体计划和行动。总之,行动研究是不断扩展的螺旋式结构,核心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1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作用[EB/OL].百度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

6.提出报告:在全部研究完成之后,对整个研究工作做出总结。应以客观、求实、严谨的态度,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处理,得出研究结论,并对研究结果作出评价。1

(二)校本研究

校本研究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一种研究方法,就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方法。它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践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在校本研究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三个核心要素,他们构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体关系。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缺一不可。

校本教研的具体流程我们不妨总结为以下几种:

流程一、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反思。

在这一流程中,首先是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现相关问题,这一问题促使教师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个人针对该问题搜集相关资料,通过搜集资料和反思解决原有问题,并在新的教学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引起教师的新的反思,如此反复,以致无穷。

流程二、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资料----不能解决----教研共同体研讨----解决问题。

这一流程是在上一流程进行过程中,当教师发现的问题通过自我反思和搜集资料不能解决时,则通过教师共同体共同研讨,以致解决问题。由此,教师再在教学实际中发现新的问题,同时引起教师的新的反思,如此反复,以致无穷。如果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则进入流程三。

流程三、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教师反思----搜集材料----不能解决----教研共同体研讨----不能解决----教育专家研讨----提出共识性方案----教师实施验证----修订方案----解决问题。

1行动研究的六个基本步骤[EB/OL].和龙教育信息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jyxh/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45.

流程三则是在通过一、二流程都不能解决所发现问题时,把所发现的问题转入教育专家研讨这一程序,教育专家通过共同探讨提出共识性的方案,然后把这一方案交给教师进行实施验证,一直到问题解决。

从以上流程我们不难看出,在校本教研中,只有教师才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其他人员只能起辅助作用,是作为课程具体实施者、开发者的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了问题,而后引发出了研究课题,即而展开了一系列地研究活动。1

(三)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又称“故事研究”,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叙事研究被作为教师的研究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是20世纪80年代的事情,是由加拿大的课程学者F.迈克尔.康纳利(F.M.Connely)和D.琼.克兰迪宁(D.J.Clandinin)倡导的。他们认为,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最好的方法是说出和不断地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目前,这种研究方法被逐渐运用于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研究中。这样的叙事研究,是教师了解教育教学和向别人讲述其所了解的教育教学的重要的途径之一。它比较容易被一线教师和研究者所掌握和使用,不像量化研究那样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

叙事研究的基本特点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它只是给读者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教育叙事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教师自身同时充当叙说者和记述者,而当叙述的内容属于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解决某些教育问题的过程时,教师的叙事研究就成为“教师叙事的行动研究”。这种方式主要由教师自己实施,也可以在教育研究者指导下进行。它追求以叙事的方式反思并改进教师的日常生活。另一种是教师只是叙说者,由教育研究者记述。这种方式主要是教育研究者以教师为观察和访谈的对象,包括以教师的“想法”(内隐的和外显的)或所提供的文本(如工作日志)等为“解释”的对象。上述两种研究方式以不同的形式表达教育叙事的意义和价值。教师本人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活史,形成教育的自我认识,达到一种自我建构的状态。教育研究者则更关注教师叙述的教育事件之间的关联,尽量使他们所叙述的教育现象呈现出某种理论框架或意义,促进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

下面分析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叙事研究首先要有“事”可“叙”,这就需要选择、观察、收集、整理故事;叙事研究还要对“事”进行“研究”,这就需要理论的准备和理性的视角;叙1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什么[EB/OL].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information/center/StudyGuide/zhuanti/jyyj/lljs/311210121601. html.

事研究还要对研究成果进行撰写,这就需要具备流畅洗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简洁明快的文字写作能力。唯此,研究的结果才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如果用一条研究路径来表现其过程的话,教师的叙事研究包含了这样的流程: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现场——进行观察访谈——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研究问题

确定研究问题是进行研究的前提。教师的叙事研究虽然已明确了总的框架是教师研究,但是,教师研究的范围仍然很广泛,教育观念、教育机智、素质结构、日常生活、体态行为、课堂教学等都可能成为研究的问题。教师的叙事研究更注重以“小叙事”来繁荣“大生活”,更关注微观层面细小的普通的教育事件,更强调对教育中特殊现象的描述和体察。

教师叙事研究的问题应是有意义的问题。所谓有意义的问题起码有两重含义,一是研究者对该问题确实不了解,希望通过此项研究获得一个答案;二是该问题所涉及的地点、时间、人物和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对被研究者来说具有实际意义,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只有当研究者确定了问题后,教师叙事研究才有了适当的边界,研究也才有了宽窄的界限。

2.选择研究对象

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得以进行的保证。由于这样的研究充满着对教师的关怀、对教师过去及现在的生活故事的关注,对教师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的感受,因而它需要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与合作;首先,研究者要有敏感的心灵,能够细致入微地把握研究环境和研究对象,真正理解研究对象,才能赢得研究对象的信任和合作;同时,研究者对研究本身要有足够的热情,真正成为“热情学术”的探究者;再者,研究者的研究活动要得到被研究者的认同、理解与合作,双方应有从研究中共同进步的要求。没有这样的前提,叙事就无法获得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研究也就无法顺利进行。

选择研究对象是抽样的需要,样本的选择不仅与要研究的典型问题相关,也与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相关。年龄、空间、性别、个性、地位等等都对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选择好的合作伙伴,真正实现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互动是教师叙事研究的重要一步。

3.进入研究现场

研究现场是研究者观察、了解研究对象的真实环境。由于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主要是在校园、在学生中,因此,进入研究现场就意味着走进教师活动的时空,与教师一道同呼吸、共生活。没有这样的现场研究,就难以获得“原汁原味”的现场资料,就无法把握教师的行为、

观念所赖以产生的深层原因;没有对教师生活的现场观察,就无法理解教师做法的背景。因此,研究现场是教师叙事研究获取真实资料的真接来源。

进入研究现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轻松地融入,也可以创设特殊的情境快速地融入;可以直接通过他人的介绍而走进现场,也可以间接地在观察中逐渐走进现场……但是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得到研究对象的许可,这不仅是研究伦理的要求,也是叙事研究需要研究对象多方面合作的要求。

4.进行观察访谈

观察访谈是在研究现场收集资料的过程,是清理研究者的纷繁思路、使研究更加清晰明确的过程,也是促使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的过程。对于教师的叙事研究来说,观察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在课堂、操场上进行的自然观察为研究者提供了来自视、听、嗅、触、味等的五宫感觉或眼、耳、身等多种渠道获得的经验。它是形象的、生动的、活泼的,它为教师的叙事研究带来了真实感、情境感、现场感,叙事研究也因此具有了不竭的源泉;访谈则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进行的有目的的谈话,双方在教室、走廊、办公室、小树林围绕着专门问题进行的访谈,又使研究者在观察中获得的外部感受得以深化,使外显的行为得到意义解释,使研究由表及里、由外至内,从而将叙事研究推向更深处。

观察访谈是围绕着研究问题而进行的。观察力求客观,尽量悬置研究者先前已有的主观偏见,避免“先见”或“前设”对研究的干扰;访谈力求开放,使访谈者在研究者设计的系列开放性问题中轻松思考并回答问题。观察访谈主要是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因而研究者一方面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够捕捉有意义的事件作为所叙之事;另一方面要具有亲和力,能较快地为研究对象所接受,使访谈顺利进行。这显然与研究者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密切相关。

5.整理分析资料

“资料有它自己的生命,具有当我们与它呆在一起到一定的时间,与它有足够的互动以后,它才会相信我们,才会向我们展现自己的真实面貌。教师的叙事研究离不开对所收集事件的整理分析,而整理分析资料就是与这些事件的生命进行对话的过程:每一次清理资料、阅读资料的过程,都是研究者与这些事件的遭遇,都会令研究者产生对事件的新感受和新体悟,进而产生新的意义解释。所以,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是叙事研究极为重要的环节。

整理分析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研究者原有偏见的影响。研究者要尊重事实,尊重研究对象的声音,要让资料自己说话。当然,每个研究者都会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体系,都会有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但是,叙事研究强调的是对事件本身的分析,是基于资料事实进行的符合

材料实际的分析。切不可脱离资料另起炉灶,或是撇开事实主观臆测,否则,研究就偏离了叙事研究规范的要求。

6.在整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研究者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从所收集的大量资料中寻找出“本土概念”,“即那些能够表达被研究者自己观点和情感感受的语言,将这些概念作为登录的符号,…本士概念?应该是被研究者经常使用的、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的概念”。唯此,研究才具有了独特的“个性”的特征,研究报告才具有了个性色彩。这是扎根理论的要求:概念必须来源于原始资料,扎根于其中。在此基础上才能建构起叙事的基石。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的撰写是在前面大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性归纳。它既包含研究者对所观察到的“事”的故事性描述,也包含研究者对“事”的论述性分析,两者并行不悖,相映相成,构成了研究报告中细腻的情感氛围和浓郁的叙事风格。教师叙事研究所分析的根基便来源于事件,论述过程也是对事件的论述。叙事研究强调细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写作采取人类学的深描,工笔画般的繁复翔实的叙事方式,力图在具体的偶然的多变的现场中去透析种种关系,去解释滑翔在事实表面的实证研究所看到的“想象的事实”、“数字臆造的事实”、“你所期望的事实”之后的“社会隐蔽”。这使教师生活故事得以更丰富地呈现,也因此而具有教育研究中不可替代的意义。

叙事研究报告既要详尽描述,又要整体分析,特别要创设出一种“现场感”,把教师的生活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教师的生活故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智慧的魅力,使教师的生活情界走向人文的殿堂、灵魂的升华。1

(四)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在19世纪70年代最早被运用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大学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以来,案例研究思想使西方的教师教育获益匪浅,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案例研究再度进入兴盛时期。跨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

国内学者郑金洲博士关于案例的描述如下: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成为案例的事件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这个事件必须是真实的,是在现实生活或者说是在自然情境中真实发生的,决不能为了所谓的研究而胡编乱造、无中生有。其次,这个事件必须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最好还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第三个基本条件就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

1教育叙事研究[EB/OL]宜兴教育信息网.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show.aspx?id=39543&cid=313.

型性,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思考一下如果自己遇到同样或类似的事件将会如何应对。这才是案例的价值所在,也是开展案例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

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作为案例的故事应具备至少四个条件:首先,要强调故事的真实性,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其次,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背景,也就是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在什么人身上发生的,以便于让读者能够明白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特定理论和实践背景下讲述故事、讨论问题的。再次,要有鲜明的主题。主题鲜明,这是对任何文章的要求,案例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章形式,也应该符合这一要求。最后,要有完整的情节。也就是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断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是不能作为一个案例的。

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事件的描述,但并不是所有对事件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要把一个事件写成一个案例,除了要符合上述条件外,在写作方法上主要以描述为主。一定要揭示出矛盾的冲突;要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要有生动具体的情境描述。

案例书写的格式:

1.事实描述+点评。这类案例的书写分为二至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精彩片段的描述,其描述性语言应该是实录性质的,不带任何个人感情色彩。第二、三部分为分析和思考,这部分内容才是理性的思考点评过程,应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2.问题+描述+点评。这类案例的书写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可以提出建议思考的问题,供读者在学习时定向思考。第二部分是案例实录,第三部分是作者的观点。与第一种格式相比,多了“建议思考的问题”这一部分,其他内容都差不多。

3.全程描述+反思。这类案例的书写分多部分,描述的是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准备、设计、活动、反思等。它是目前教育界比较提倡的新颖的教学设计模式。

所谓全程描述,就课堂教学来说,应该包括教材分析、学生分析、设计理念(即指导思想)、教学目标等前期准备过程的描述,以及教学流程或教学过程等教学活动的进行过程的实录性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原汁原味的客观性的,也可以在每一步骤后用括号或小号的字作一简要说明。

所谓反思,就是对过程中的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问题或者是困惑,也可以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深刻的反思。

4.教学日记。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刻反思,这也可以作为案例的书写格式。不少教学专家都提倡教师要写教学日记,认为教学日记可以提高教师的

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但以日记方式来描述案例,仍要注意事实描述与分析点评两项内容都不可废弃。否则,就不是好的案例了。1

教学研究是动态的、变化的、情境的,所以教学研究也要随时做相应的变化和调整,这种变化,教师的教学研究要做到随时地相应的变化和调整,这种变化和调整很大程度上就是方法的调整,如何将教学研究的不同方法进行组合运用、合理掌控是关键。2

本讲主要参考文献:

1.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裴娣娜、李长吉.教学论思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3.钟启泉.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J].教育研究,2008(1)

4.刘茜.当代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EB/OL].

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Education/080606/11093529.html

5.案例研究法[EB/OL].范文先生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jy/HTML/jy_20090715230124_183982.html

6.教育叙事研究[EB/OL].宜兴教育信息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show.aspx?id=39543&cid=313

7.校本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什么[EB/OL].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information/center/StudyGuide/zhuanti/jyyj/ll js/311210121601.html

8. 行动研究的六个基本步骤[EB/OL].和龙教育信息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jyxh/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45

第二讲教师如何撰写科研论文

1案例研究法[EB/OL].范文先生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jy/HTML/jy_20090715230124_183982.html.

2裴娣娜.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349-360

【教学目的】撰写教学科研论文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的反思的基础上的一项工作,对于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教学科研论文的价值在于反思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员了解什么是教育论文、类型与特点、教育论文的结构、撰写好教育论文的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本讲主要介绍教学论文的类型、特点、结构、撰写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见,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减少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成就感、价值感。教育论文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体现教师的专业成长。但现实中,很多深处一线的教师,有许多教育思考,却不知如何书写成文,更不知如何发表出去。为此,本次继续教育培训,我们编写了《教师如何撰写科研论文》的部分,旨在提升广大教师写作论文的能力。本专题以解决广大教师撰写教育论文的困惑为着眼点,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育论文的写作进行详细的阐述和介绍,对广大教师写好教育论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首先强调的是,撰写教育论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的、反复的结合、提升的过程。许多有价值的、发表在高水平杂志上的一线教师的论文,以及许多优秀的教学名师,不是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因此,一线教师的教育论文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参加我们继续教育学习的教师,都有很丰富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等实践工作,但缺乏的是写的过程。在此,我为大家先粗略的介绍几点:

一、教育论文的类型与特点

教育科学研究的对象具有复杂性的特点。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复杂决定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教育研究成果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以及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达逐渐被定型,类型有:研讨型论文、述评性论文、报告型论文、学位论文以及叙事研究报告。

(一)研讨型论文

针对教育实践以及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过程中的问题或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作者的间接和解决问题的论文。研讨型论文的关键是“立论”。撰写研讨型论文需要遵循的步骤是:第一,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出发。第二,以确凿可靠的材料为论据。第三,论证过程要以事论理。第四,结论要符合教育教学的客观实际情况,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审视与对策》中,作者首先指出并分析了当前农村小学作文缺乏“农”味儿,个性不强,起步较晚,数量不足,训练无序,方法不当,恶性循环、质量不高等。接着在对策中提出了改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办法是要实现三个转变,并提出了对策。

《“慕课”对基础教育意味着什么》以及《“放养”学生:险招还是妙招》《“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孩子”》等文章,都在讨论问题。基本上都是陈述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模式,是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确立既符合教育规律、又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立场。如果再能契合家长的成才观,则更好。

(二)经验型论文

经验型论文是中小学教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经验型的论文是教师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经验、体会,进行分析与提炼,把自身的经验认识提升为理论。撰写经验型论文需要遵循的步骤是:第一,要注重经验的普适性。第二,要注重经验的独创性。第三,要注重经验的理论性。

撰写经验型论文,要把自己在经过认真实践、探索、实验中得出的成绩、效果、体会和认识,在总结经验、选择经验、分析经验、论证经验的基础上,把收获最大的一点、体会最深刻的一点,做法中最有成效的一点,抓住其本质进行思考和发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形成论点,并在论证后,是原有的“经验”转化为具有总结性、独创性、理论性的论文。

《解开儿童快乐高校学习的秘密》中,文章总结了作为情境教育的探索者、创立者——李吉林老师35年如一日的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情境教育的实践策略与理论体系。35年的情境教育可以概括为“一个主旋律、三部曲、八个台阶”:其中三部曲是指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过程;一个主旋律是“儿童快乐、高效学习、全面发展”。35年,情境教育迈上了八个台阶:第一阶,让儿童学习与真实世界相通;第二阶,美的学习情境给儿童带来愉悦;第三阶,发现儿童情境学习的核心秘密;第四阶,“五要素”体现儿童情境学习的普适性。(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第五阶,多角度构建最佳组合的儿童学习环境;第六阶,情境课程的四大领域开发。第七阶,归纳情境课堂操作“五要义”(以美为境界,以思维为核心,以情味为纽带,以儿童活动为

途径,以周围世界为源泉);第八阶,从学习科学、脑科学中找到理论依据和应对策略。在学习中,李吉林老师的团队找到了儿童情境学习的具体策略:策略一是基于学习知识的复杂性——利用艺术之美,经验之可贵,在情境中整合知识;策略二是基于学习过程的不确定性——驾驭情感生成的驱动之力,推进学习过程;策略三是基于学习系统的开放性——让儿童在活动中,在践行中建构知识;策略四是基于开发潜能的不易性——不失时机地发展想象,培养创造力。

(三)述评型论文

述评性论文包括综述性论文和评析性论文。述评性论文是在归纳总结前人在某一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综合述评,进而发表自己的见解。如读后感、文献综述等等。撰写述评性论文需要遵循的步骤是:第一,要有述。即叙述前人的观点。第二,要有综。即要综合前人的研究的观点。第三,要有析。即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撰写述评性论文的关键点是“瞻前顾后”。“瞻前”表示要看前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或研究成果;“顾后”表示要关注未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成文的过程中要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新构想。

如《素质教育研究综述》,这是以评述素质教育研究为对象的评述型论文。述的部分包括了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兴、起、热为线索写了“素质教育兴起的背景”、“研究的现状和热点”、“研究发展的趋势”等部分,并在每一部分后面都讲了自己的新发现、新见解,同时,又进行了评述。

(四)报告型论文

报告型论文包括调查报告、教育经验总结报告和实验研究报告。

调查报告包括题目、导言、主题、讨论建议、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教育经验总结报告是在对教育经验的理论提升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把所“经历”、所“体验”成熟的教育经验提升为教育理论并将之推广。教育经验总结包括:绪论、主要措施、实施过程、主要效果、实施效果的理论分析以及完善经验的设想与建议。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教师所进行的教育实验研究的总结。(尽管中小学一线的教育实验研究是准实验,不是真实验,但仍轰轰烈烈,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从发表的报告或论文看,必须包含的要素有:第一,对研究背景、对象、变量、假设的交代;第二,说明实验效果的数据资料。如果缺乏数据资料,可以用许多事实来说明效果。第三,对教育措施、步骤、方法的交代。在实验报告中,要以简洁的语言把教育措施、步骤、方法作为自变量交代。也可以详尽的介绍过程、方法。第四,研究结论与理论的思考。

(五)叙事研究报告

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类:教学叙事、生活叙事、研究叙事。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典型事件:包括人物、事件、情境对话和氛围的现场情境。第二,问题叙事,有关与问题的产生、解决方法与结果。第三,反思,对教育事件的理性思考,以阐述某种教育理论、观点、方法或策略。

叙事研究报告的标准有:第一,所叙事件具有研究意义和可借鉴性。第二,反映了教师的心路历程,并提供其他教师反思自己;第三,叙述对叙述事件的认识、看法、判断、理解。

写好叙事研究报告的诀窍在于重在思考、注意观察、能够提出问题、注意学习、研究过程、交流与讨论。

(六)学位论文

目前,在职攻读硕士、教育硕士学位的老师越来越多,并开始关注学位论文的写作。撰写学位论文,选题要求比较严格,论点是对论题的创新见解,材料要翔实、新颖、重新,且内容要具有理论性、创造性、论证性。从结构上看,学位论文包括:封面、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目录、正文、附录、参考文献、致谢。其中正文部分包括:引言、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结论。

二、教育论文的结构

论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的结晶,是严肃的学术讨论、研究的报告,使得读者在短时间内能迅速领悟。因此,必须陈述规范、语言精练、观点鲜明、推理严密、结论清楚。因此,教育论文不是流水账、不是叙事、不是满天星。论文的写作时有其基本结构的,但不同的论文,其基本结构也有所不同。在诸多教育论文的类别中,我们详尽介绍的是一般结构,希望对打算撰写发表在国内公开发表的刊物上的论文的教师有所帮助。教育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要素: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绪论、本论、结论、引文或参考文献。下面一一介绍:

(一)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高度的凝练了论文的主题、核心。题目,又称题名或标题。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句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在文章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有人说“题好一半文”。因此,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1.准确得体

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关键问题在于题目

要紧扣论文内容,或论文内容和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即题要扣文,文也要扣题。这是撰写论文的基本准则。

2.简短精炼

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少题目的字数要合乎要求,一般论文的题目不超过20个字。若不能显示论文或反映出属于系列研究的性质,则可利用正、副标题的方法解决,以加副标题来补充特定的实验材料、方法及内容等信息,使标题成为既充实准确又不流于笼统和一般化。

3.外延和内涵要恰如其分

外延,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每一个对象;内涵,是每一个概念对象特有属性的反映。如果外延和内涵表达不恰当,则会出现文不对题等现象,文章的质量就会下降,甚至锐减。

4.醒目

论文的题目的醒目,不是因为论文的题目放在了最醒目的位置,而是因为题目的所有字句及其所表现的内容是否醒目,其产生的效果会相距甚远。很多的标题的表达是错误的,如省略主语、省略介词、标题冗长、问题不符、重复、歧意等都有。

(二)作者姓名、单位

这是论文的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但关于作者,会涉及第一作者、第二作者等。重要的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其余类推。著名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

有些论文为了国际交流,还有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评论。摘要应包含以下信息:

1.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3.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4.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练,内容亦需充分概括,把文章最精华的部分呈现出来。篇幅方面,公开发表的论文一般要求200—300字,即篇幅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撰写摘要的目的,是让读者无须通读全文,就能得到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及课题研究的结果。根据“学术论文应有所创新”的要求,文章的摘要应明确列述

论文的创新点。其中创新点包括: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新理念、新方法、新模式、新问题等。

摘要中的常见毛病有: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一级标题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不凝练。

(四)关键词

关键词,一般要写3到5个。关键词是对论文主旨提炼的另一种方式;也是为了方便同行专家索引用的。选择关键词的方法是找出能代表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一般而言,可以从标题中找2—3个,再从文章正文中找2—3个,共3—5个。

(五)引论

引论,又称绪论,即问题的提出。换言之,选题过程、提出问题,是引论部分的核心部分。说明研究这一问题的理由、意义。写作要求是要简洁、明确、具体。主要说明谁做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在公开发表的论文中,用几百字即可,所占论文的比例较小。

(六)本论

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论证观点的主要部分,也是最能实现作者的研究水准的重要部分。由观点和材料结合,尤其是将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以观点统帅材料,以材料证明观点。一般情况下,是先摆观点、后列材料;有时也是先列材料,再摆观点,还可以边摆材料边列观点。一般议论文的本论安排,有所为直线推论(又称为递进式结构。即提出一个论点之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和并列分说(又称为并列式结构,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下位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成为混合型。

(七)结论

结论,就是文章论证的结论。论文的结构应包括:第一,写论证得到的结果。结论必须是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论文最忌论证不充分。要首尾贯一。第二,对本论研究的展望。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论题研究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这部分在有些文章中以“余论”二字呈现。

(八)引文与参考文献

任何科学研究活动都是在前任研究的基础上前进和发展的,教育科学研究也不例外。凡

是引用了他人的材料或研究成果,都必须加以说明,注明出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正文中引用他人观点时不注明引文的出处。如果不注明引文的出处,就无法考证引文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引文,是作者为增强论证力度和论证逻辑而引用的其他专家的话语。一般用引号加以表示。用来表明引文来源的则被称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查、验证、著作权保护、链接等多种功能,是对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也是学术研究依据的重要体现,对研究内容起到支持、强调和补充作用。参考文献应力求系统、完整、准确、真实、规范。参考文献一般分为脚注、尾注。在学术期刊上的论文中,参考文献一般用尾注加以表示。还有是对某一词语的说明,则被成为注释。注释既可以是脚注、也可以是尾注。但为区别起见,注释一般用“①”这样的圆圈数字表示。而参考文献则可以用“[1]”表示。而具体在格式上,则需要符合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要求。

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标志:普通图书(包括教材等)——M,会议录——C,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包括科研报告、技术报告、调查报告、考查报告等)——R,标准——S,专利——P,汇编——G,参考工具书(包括手册、百科全书、字典、图集等)——K,法规——L,古籍——O,对于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建议采用字母“Z”,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及其标志,建议采用双字母表示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报——EB,并以[文献类型标志/载体类型标志]表示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志。如[M/CD]——光盘图书,[DB/MT]——磁带数据库,[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DB/OL]——网上数据库,[EB/OL]——网上电子公告

1.普通图书、会议录、文集、汇编、学位论文、报告、参考工具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例:

[1] [美].小威廉姆斯·E.多尔,[澳]诺尔·高夫.课程愿景[M] .钟启全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85.

[2]王策三.教学论稿(第二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3.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日报社,1993.

2.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 .刊名(外文刊名后可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例:

[3] 石中英.当前加强青少年价值教育的几点建议[J] .中国教育学刊,2014(1):1—4

3.报纸文章

遵义市2016年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工作

附件1: 遵义市2016年在职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 考试报名及考务细则 一、报名要求 (一)报名时间以及方式 时间:2016年8月29日—9月8日。 方式:以学校为单位设置报名点,参考教师在所在学校报名。报名点学校将参考教师信息录入《遵义市2016年在职中小 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报名表》(见附件2 Excel表)。 (二)准考证号编制规则 准考证号码由各县自行编排。编排规则采用10位数字,前 3位为县(区、市)代号,第4位为学校层次代码,第5、6位为 科目代码,最后4位为流水号。如:某县小学语文为9??1010001, 小学数学9??1020001,……某县初中语文为9??2010001,初中 数学9??2020001,……某县高中语文为9??3010001, 高中数学9??3020001,… (1)县(区、市)代号为: 红花岗——901 播州区——902 桐梓县——903 绥阳县——904 正安县——905 道真县——906 湄潭县——907 凤冈县——908 务川县——909 余庆县——910 仁怀市——911 习水县——912 赤水市——913 汇川区——914 新蒲新区——915 (2)学校层次代码为:小学-1 、初中-2、高中-3

(3)科目代码:语文-01 、数学-02、外语-03、思品(政治)-04、历史-05、地理-06、物理-07、化学-08、生物-09、音乐-10、体育-11、美术-12、信息技术-13、科学-14 (三)数据报送 各县(区、市)教育局汇总报名数据、编排考场、统计试卷数后,将附件2于9月10日,附件3、4于9月12日前通过电子邮件上报至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 二、考务要求 (一)试卷(答题卡)的运送和保管 1.9月22日各县(区、市)教育局按领取试卷的有关规定,派人到市教育局制定的地点领取试卷,参加试卷(答题卡)运送和保管人员,必须是工作认真负责,严守纪律,保密观念强,身体健康的在职人员2人以上。 2.试卷(答题卡)保密室必须存放在县招生办保密室,2人以上24小时昼夜值班,保持电话畅通,确保试卷(答题卡)的安全保密。在运送和保管过程中如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市教育局报告。 3.试卷(答题卡)在启用前,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启封。开考前,考点负责人和监考人员要仔细检查试卷(答题卡)密封是否完整。 (二)考点设置 1.考点由各县(区、市)设置,每个考点设主考一人,副主考一至二人。考点考务、监考人员在主考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考点布置要规范有序,在考点醒目处张贴《考场安排示意图》及相关注意事项。

教师自编教材、讲义管理办法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教材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为规范我 校的教材管理,认真做好教材的编写、选用、更新和征订工作,更好地为 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特做以下规定 第一章教材建设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第一条教材建设是学校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工作,为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由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的教材规划和建设工作。学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三基、五性”原 则,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把教材建设搞活,努力选编出质量较高、适用 面较广,符合我校特色教学的教学用书,确定教材管理的基本原则,保证 教学用书和学生用书。 第二条教务处下设教材科。教材科在教务处领导下负责全校教材日常的管理工作。教材建设规划、教材采购计划等主要事项由分管校长、教务处处长及分管副处长负责,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由教材科具体负责实施。 第三条教材建设规划。根据不同阶段的各专业教材使用现状制定我校教材建设规划。为了便于教材规划和科学管理,根据我校情况将教材分为 两大类:一类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省级重点教材。二类为校校协作和自编

正式出版的教材及非正式出版的自编自印教材(包括配套教材的实验、学 习指导、实习指导、教学实习大纲、补充讲义材料等)。一类教材不纳入我校自编教材规划选题范围,我校规划的选题范围只限于二类教材。 第二章教材的选用 第四条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荐、选用优秀教材和引进国外先进教材的精神,原则上应优先选用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和面向二十一世纪规划教材。 第五条新办专业如没有规划教材,可选用协编教材,或组织教师自编教材。 第六条教材的选用应形成制度化,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对现用教材不满意的,如教研室有更好的教材可选用者,对所选用教材应写出书面申请,简要介绍该书的特点、使用对象和预期的教学效果,由所在系(部) 审核,报教务处和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 第七条教材科应建立教材资料室(设在图书馆),最大限度地陈列各学科多种版本教材样书和最新教学参考资料,为教师选用优秀教材、借鉴 和吸收多种教材的优点和精华,提供便利条件。 第三章教材的编写 第八条我校应把自编教材的重点放在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所编教材要有特色,并能客观反映我校教学和科研的最新成果。 第九条自编教材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我校教学的要求,注意解决个别专业教材短缺与陈旧问题。对有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材或面向二十一世纪规划教材的课程,原则上不自编,也不提倡不具编写能力的教研室或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 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

中小学教师应知应会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新课程改革部分 一、如何理解“课程”这一概念? 课程分为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中;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也就是广义的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所规定的显性学习内容,也包括学生的课外活动及学校中潜在的各种文化教育因素;它不仅指书本知识,也包括学生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个人经过系统的整理由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的经历产生的情感体验。 二、贯穿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贯穿“课改”的基本精神,是“课改”的灵魂。“课改”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往以学科为主,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动的、甚至被窒息的人。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强调了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强调了课程要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良好品德;强调了课程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三、“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意味着(1)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

体验。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使学生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4)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四、课程改革将“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 ,这一改变包含什么意义? (1)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课程标准” 是国家指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应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它是一个“最低标准” ,这样才能保证让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是大众教育。(2)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素质的提高本次课改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是教师教学关注的焦点,而课程标准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4)课程管理从刚性走向弹性国家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及教材编写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给教学和评价的选择余地和灵活空间都很大。

教师要用教材去教 而不是完全教教材

教师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完全教教材 1提出背景 我们的新版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材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实际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数学是来“源于现实,又应用于现实”的道理,并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揭示数学问题是怎样从实际背景材料中抽象出来的,又怎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教师也应该认真地钻研教材,通过自己在教学的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提出好的建议和意见。 针对新教科版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页简便计算例2的教学设计我提出一点自己的改进方法,这也是在我的教学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希望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和体会。 2原题回放 新教科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页的简便计算的例2,画面是书店的一角,题中包含两个需要综合运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问题1: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 方法一: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 ①56+31+24=80+31=111(元) ②56+31+19=56+50=106(元) ③56+19+24=80+19=99(元) ④31+19+24=50+24=74(元) 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 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 方法二:先算四本的总价,再减去一本的价钱 56+31+19+24=50+80=130(元) ①130-19=111(元) ②130-24=106(元) ③130-31=99(元) ④130-56=74(元) 其中第②③都符合要求,总价在一百元左右。 教师加以引导:看一看,还有哪些情况;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3延伸和改进 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时候还不是最简单的方法,还应该在继续一下,把最简单的方法在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这时我们可以用四本书的总价钱130元分别减去他们四个的单价后在和100元进行比较: ①130-19=111(元)————111-100=11(元)——多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籍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材】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书 籍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学习与教学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8阶段:①乳儿期(0-1岁);②婴 儿期(1-3岁);③幼儿期(3-6、7岁);④童年期(6、7岁-11、12岁);⑤少年期(11、12-14、15岁);⑥青年期(14、15-25岁);⑦成年期(25-65岁);⑧老年期(65岁以后)。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个人学习的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关键期(又称最佳学习期):是个体 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这期间,个体对某种刺 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 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人格(个性):指决定个体 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是综合心理 特自我中心:指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观点来认识事物,而不 能从客体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以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 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 认知方式分类:①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②沉思型与冲动型;③辐合型与发散型。

智力:指使人能顺利地从事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加涅的学习(层次)8分类: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 ③连锁学习;④语言的联合;⑤辨别学习;⑥概念学习;⑦原理学习;⑧解决问题学习。 加涅的学习结果(教学目标)5分类:①言语信息;②智慧技能; ③认知策略;④动作技能;⑤桑代克(美心理学家)的尝试-错误说:他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某种情境(S) 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这种联结的形成需要通过一个尝试与错误 的过程,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而养成。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尝试-错误 -再尝试这样一个往复的过程。其经典试验是猫走迷箱实验。 ④奥苏伯尔(美国)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根据学习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义的接受学习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需要(也叫学习内驱力):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 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要、④尊重的需要、⑤自我实现的需要。 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自我效能感(班杜拉理论):指人们 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关于中小学教师

关于中小学教师“说课”的四大板块技能与实例评析 1、“说教材”板块技能要点与实例评析 技能要点: (1)从编者思路和教材文本特点出发,提出执教者教学设计意图; (2)阐述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和目标构成的解说; (3)阐明重点和难点解决与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某教师在对小学四年纪语文(S版)“荔枝”的“说教材”中写了如下文字: 二期课改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学习过程、重语言训练、重知识积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知识,开发想象力,加强团队的合作意识。 结合我校的课题,实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本课是四年级的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是:理解比喻句的表达作用。本文除了单元特点外,另有自身特点:体会作者怎样一步步认识荔枝的,从而使学生了解荔枝、爱荔枝、热爱美。因而这是本教材的二条主线。 评析:“教材”是教师教学最基本、最主要的依据,教师在教“教材”的同时也要用“教材”教。因此要弄懂作者的构思,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说准说清本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也只有明确了“地位与作用”之后,教师的教学设计才能找到确切的方向。而上述例子中的第一自然段几乎是一种空洞的“学生观”,并没有切入教材本身。 一位小学教师对国家统编教材《小珊迪》课文,在“说教材的编排意图”中,是这样写的:说教材的编排意图。《小珊迪》是第六单元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共有四篇写人记事的文章,有很强的可读性、教育性。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归纳段落大意”,《小珊迪》是“读写例话”中的例文,以篇带篇,引导学生掌握此篇的读书方法,带动学好其他三篇课文。 上海教材也有《小珊迪》一课,我们可以从上述的语句中明白如何表达“编者意图”。“荔枝”一课的“说教材”中,执教者提出“实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却没有表达为什么教该教材时需要突出情感教育,又怎样进行情感教育。 另外,执教者已经点明了该单元的“重点”和本文的自身特点,但对“重点”如何在教学中占有突出地位,并予以相应的解决办法呢?在说教材中应有所交代。其实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从教学目标的维度来分,在语文教学中归为两大类即人文性与工具性目标,前者为情感体验,思想的升华,后者为文学的艺术感染力,语文文字的表达技巧等。这些或多或少者会集中在“重点和难点”之中。 “教学内容”的剪裁与加工也是“说教材”的重要部分。剪裁与加工要突出一个“精”字,以目标为宗旨,以实际为需求,“增加浓度,缩小体积”。教师以教材实际内容来确定具体的教法:如使用谈话法,可选用那些易于提问的内容与形式;使用讨论法,可以选择关键性的问题,重点突出地组织教学。例如初一《石缝间的生命》教师若布置学生讨论:“石缝间的生命是富于顽强和拼搏创造精神的,但课文和作者的思绪仅仅就停留在石缝间么?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2、“说学生说学法”板块技能要点与实例评析 技能要点: (1)学生学习本学科本教材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 (2)分析本教材本节课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心理特征以及所教班级学习风格或学风状态; (3)在此基础上点明本节课的学法与学法的应用。(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样进行的简要介绍) 某教师在对《石缝间的生命》(七年级)教材作“说学生说学法”时写了这样一段文字: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图文稿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教师如何使用新教材》心得体会 面对全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教辅,我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点滴见解。 一、要敢于重组新教材,以课标为准绳 课程标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它区别于以往的教学大纲,在知识内容、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弹性,它为教师发挥创造性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但也正因为如此,它给教师理解与把握新课标,使用新教材带来了无形的困难,所以正确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落实课程标准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使用新教材仍是教学工作的重点。其次,教材的使用与处理也应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相应的理论依据,因为教材是教材编写人员在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编制出来的。所以在教学中,作为第一线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能动性的二次加工,进行重新组合,以完善新教材给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在制定每节课或每项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彻。例如,新课程的具体目标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纬度的全面整合,在把握使用教材时就不能仅仅围绕“知识和技能”来考虑教学过程如何展开,同时还应考虑另外两个纬度的实现。又如,新课标要求应该让学生经历什么样的探究或什么样的活动,就必须给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经历,教师就不能包办代替;课标中已降低难度或不作要求的的有些知识和技能,就不能按以往的办法仍重点地去教。 二、以教材为材料,要灵活使用新教材。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因此,教材不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的,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是引起某种关系、理解智慧活动的辅助性材料,是师生对话的一个话题。教师的教学是用教材教学生学,而不是通过教学来教教材,师生既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完全可以而且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例如,理科教材中的实验,是学生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就没明确界定。在尽量让学生动手的前提下,教师可根据实验器材的具备条件、学生操作能力的强弱等方面灵活处理。教学活动不一定要严格遵循教材的顺序,可以适当灵活;教材上的内容并非所有的都要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所有的字句都要让学生学懂学会。例如,语文教材上写雨景的课文,调到下雨天去上不也很好吗下雪了,写雪的课文在后面,移到前面来上不也可以吗有些自渎课文,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可以少用点时间,生疏的就多探讨不也行吗 三、以生活为资源 新课程强调“课程是经验”,要实现从“文本课程”到“体验课程”的转变,要变“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新课程空间很大,作为农村一线的教师不能坐等现成的课例和教参,而应该从发现自己身边的材料入手,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找寻更贴切的、鲜活的、适应本地区学生学习的材料和课程资源。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围绕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加开放,让学习内容更加有血有肉,让学生喜闻

教科书含义教材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

教科书含义教材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应该是最熟悉不过的了。教师天天与教材打交道研究教材教授教材在许多教师的心目中教材内容就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为了真实了解化学教师对教材的看法我们于2002年10月在山东省泰安市通过问卷调查了100多位初中化学教师归纳起来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主要有以下观点·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知识经验的概括总结与系统化。教材是学科知识的凝聚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教师讲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教材是学生了解生活现象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教材是教和学的载体是向学生提供知识的平台是探究活动的素材而非结论。教材能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知识信息、科学的思维方法能给学生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教育。教的知识来源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有限的知识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源泉。·教材是教之本学之源但是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应以教材为基础多角度辐射由点及面扩大学生的视野。由此可见不同的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有着不同的看法。那么教材究竟是什么特别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如何认识教材教材作为构成教学系统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教材涵义的理解却有着诸多歧义①。目前关于教材最普遍的广义的界定是“教材”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教科书、教师参考书、学生练习册、阅读材料等形形色色的书面印刷材料也包括围绕教学内容开发的录像带、光盘、教学软件等视听教材、电子教材和多媒体教材。对于广大教师和学生来说最为熟悉的教材就是人手一册的教科书所以通常情况下人们往往把教材和教科书又称课本当作一回事并没有严格区分。但实际上教材并不仅仅指教科书它是一个涵盖教科书比教科书更宽泛的概念。教科书是教材系列中最规范、最具代表性的印刷材料。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有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以及其他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即时或潜在的影响。国家对基拙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中。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佑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拙。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主要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教材是成套化的系列不仅限于教科书。教科书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为了学习的需要而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理念是学校教育中最重要的教材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教育水准的重要标志之一。如图展示了课程、教材、教科书三者之间的涵盖关今天的教材改革已经扩展为以教科书为核心的一系列教学资源的开发包括各种配合教科书使用的印刷资料、多媒体音像资料、网上教材等。教材已不再是单纯“知识点”的代名词作为一定学科内容的载体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一是“典型性”学生是通过教材学习学科内容的教材必须反映学科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知识、方法和观念二是“具体性”教材是学生旨在习得一定学科内容而直接分析、操作、综合的对象教材必须准确、具体并有助于引导学生展开智力活动。因此从本质上说教材不仅仅是一种信息资源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在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中教材被看作是学科知识的浓缩和反映是具有一定深度和范围的学科知识体系。这种教材观的实质是“教材即知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要求必须是定论、共识排除有争议的问题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和研讨的余地很少。因此教材就是罗列学生应掌握的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法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强调课程的功能要从过分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课程功能的转变必然导致教材观念的转向这种转向的根本特征就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案例或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的中介。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新教材有哪些新功能所谓功能是指事物在特定的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或发挥的作用教材的功能就是指教材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目标得以体现并最终实

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初中物理

绥化管理局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 初中物理试卷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2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部于2012年2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2、教师岗位练兵纪实手册中教师岗位专业能力必练模块中包含:、 、、教研、科研能力。 3、2013年中央一套节目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 . 4、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的自然科学。 5、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包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 科学素养 B.知识储备 C.道德品质 D. 探究能力 2.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3.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4.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5.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 A.机械能B.电和磁C.电磁能D.能量守恒 6.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 A.经历B.认同C.内化D.计算 7.以下不属于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四大方法的是() A. 作业评价 B. 实验评价 C. 作品评价 D.成长记录 8.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态度D.教学效果 9.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下列科学探究能力不属于猜想与假设要素的是:()A.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B.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C.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D.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

教师与教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3040219.html, 教师与教材 作者:杜威 来源:《新教师》2017年第12期 经验有两方面:一方面为经验发展或变更之程途,即是关于经验如何进行,系属方法论;另一方面为经验之内容或其所含物,即是论及经验之究竟,系指教材方面。 由此再回到原来的问题:学校之学科须如何方能与经验相联络?此问题前节已略涉及,兹再详细论之。试考察任何小学校之课程表,其中所有学科皆不外国文、数学、地理、历史、修身、理科、习字、诵读等等,此等学科总称之为教育的材料或教材。但是,试一研究,往往觉得此等学科似与学者之实在经验并无何等联络,有时甚至与之相反。所以,我们所有第一问题即是指出学科如何方能与学生经验相联络。 前言教师与学生之立足点时,已指出教师对于教材已有充分预备,完全熟悉,但是良好的教师同时还须顾及智能的问题。此种教师特殊问题,简言之,即是注意教材与生徒之需要及才量交互作用之方法(The way the subject-matter interacts with the pupils needs and capacities), 即是注意教材如何影响于儿童心灵及教材相互间彼此的接触。 凡良好的教师在实施教授时,当注意儿童心理上所起之反应。有时,生徒对之若漠不关心,不起反应,即当竭力发现其原因,看其弊病究竟在方法上或教材上。最不幸者,即通常教育者每不肯虚心研究此事实,遇见儿童对于某学科无兴趣或无相当的反应时,不知反求诸己,而将一切罪过统归于儿童,责彼等粗率、怠惰、不知用思想、顽皮等等。此等责备诚所谓厚于责人而轻于责己,且未尝计及致生徒于怠惰粗率者究为何物。此种解释谓学生不读书由于彼等怠惰,而不能解释其所以然的道理,实是循环往复,无有终极的辩论。良教师遇见此等情况时,当设法察出教材何故不能引起学生之相当的反应,不当仅归咎于儿童之粗心、怠惰。 讲到此层,教材与儿童经验相联络之重要愈为明显。通常所用教科书往往与儿童自己的经验完全无联络,而欲儿童真实学习时,又非教材与经验间有多少联络不可。故教师欲确保教材与儿童心灵间之交互反应,即不可不寻出如何使教材与儿童经验联络之方法。吾人若欲使教材成为儿童经验之一部分,即当注意此节,否则至多不过使之为机械的记忆,不能于经验有所增益。须知儿童心理本已成定形,并非空洞的,所提示之教材,若是与心灵背拗太甚,将反养成不良的习惯。教材不能引起正当的反应每由于不曾得到正当的材料,或此材料未以合适方法提示于儿童。

小学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教师对教材的解读 小学教师对教材的解读二、课题设计论证(限5000字内,可附页)(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课题的核心概念:小学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先决条件。 但是,由于教材解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个性化特点,再加上教师在专业素养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教材解读一直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瓶颈。 具体表现在: 课本理应成为学生自己赖以学会学习的文本。 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往往很少让学生看书,一个好的数学教师不是教数学,而是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给学生读数学课本的方法,使学生会读数学课本,读懂数学课本,从小养成认真读书、仔细思考的良好习惯。 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致力于提高学生解读教材能力。 所谓能力 , 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 因此,本课题主要是依托广大课题参与教师通过大量的日常教学、教研活动的不断实践,不断积累,最终形成教师解读教材的习惯、思维、能力。 1 / 7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㈠国内外研究现状⒈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 古代大教育家孟子说: 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必须用自学的方法达到。 这样,他的学问就扎实,积累就深厚,应用起来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数学有其学科特点: 逻辑性、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 自学是一种自主、探究、发散式的学习方法,它会使学生更能掌握和理解数学的真谛。 ⒉陶行知先生说过: 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著名中国科学院卢仲衡教授指出: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这些都道出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智育和德育的双重职能,既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可增强学生学习毅力和学习品质,把学习的主动权、

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教学教材

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

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 小学教师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教育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立足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眼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服务于课程改革,培养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师队伍,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组织。 二、总体目标: 、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教育行为。 、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切入点,促进全体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知识更新与拓展。 、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 、建立健全有效合理的机制,实施“青蓝工程”,加强青教师培训,促进青教师尽快成为“青骨干教师”。 、以教育科研改造课堂教学,引导教师向学术型、科研型的转变。 三、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教师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政治思想与师德教育。 方式:讲座、研讨会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每周周前会议政治学习分钟。 职能部门:校长室、大队部。 (二)新课程标准培训: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以学科组为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时间:每周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活动时间。 (三)教师信息化培训: 目标: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方式:、定期开展教师电脑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

教师出版教材有哪些流程

教师出版教材有哪些流程 很多教师想评选讲师、副讲师,都需要有教材或者教科书的出书条件,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去出版一本教科书或者教材。这篇文章就是介绍一下教科书和教材的出版流程 一本图书的出版流程,不管是教材还是小说,是译著还是专著,都需要先向目标出版社投稿,当然,国内500多个出版社当然要有选择,每个出版社关于收稿,都有一定的收稿范围,比如医学的、教学的、消防的等等,安排的出版社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医学的,并不是每个出版社都能出版的,还有关于随时可以申请出书的问题,只要你的书内容没有太大的问题是随时可以找出版社或者代理出版公司出版,但是每年的书号也是有限制的,书号是归新闻出版广电局查询,就比如说去年十月份有作者找我出版晋升用的专著时,光明日报出版社当时已经没有年内的书号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安排才行。 还有关于字数的要求,每本教材出版并不是一定要求多少字,但是也不能一本书看着太薄,现在我们排版的书稿最少的也需要十万字以上,大学老师的一般要求三十万字左右,医生的有合著九十万字的。 出书流程这个问题: 出书分为你自己有书稿和没书稿的,有书稿的只要内容符合出版社范围内,当然不能牵扯政治问题,就可以找代办公司申请书号,先付一

定的定金,书稿排版批书号,书号下来后,自己上CIP查询,然后付余款,出版后快递。 没有书稿的可以选择挂名我们这边其他作者的教材,想要独著又没有书稿的,也可以找我商量,看该怎么帮你们解决。 CIP上书号下来后作者名字和书名就改不了啦。所以作者名字和顺序,还有书名一定要在出版前想清楚。 下面来说一说具体的流程 1、联系我们 2、寄来样稿 3、书稿审读 4、缴纳出版费 5、签订出版合同 6、进入出版流程 7、进入印刷流程 8、交书

2019年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资料(附答案)

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班主任要善于将学生(偶发问题)转化为促进其自我教育的契机。 2.有经验的教师,善于用学生的(闪光点)去影响、感染别的学生。 3.批评艺术中的缓一缓指的是选择合适的时间与地点,避一避指的是保护其自尊与隐私,冷一冷指是要心平气和,绕一绕指的是(正面冲突不可要,旁敲侧击效果好) 4.并不是所有的错误都需要立即(批评),有些事情放一段时间后再处理,效果比当时处理要好很多。 5.即使学生犯了再大的错误,其(人格尊严)也都应受到保护。 6.教师要以宽容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寻找学生错误中的(亮点)。 7.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批评只是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育的(目的)。 8.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9.没有爱是苍白的教育,而没有(智慧)则是愚昧的教育。 10.教师要拥有乐观的心态,积极地(悦纳)自己和学生。 11.智慧和(爱心)是班主任获得成功的法宝。 12.教师最需要的是一种源于工作的(快乐),一种发自内心的快乐。 13.班主任要善于做忠实的(听众),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 14.只有具有(童心),我们才能以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才能蹲下来和孩子玩乐一起,才能悄悄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 15.教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育人,而育心的关键是树立那些学困生和特殊学生的(自信心)。 16.教育是一种手段,但更是一个过程,是师生(相伴成长)的一个过程。 17.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 18.学生是(发展)的人,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谁也无法预测他们的未来;班主任要善于因势利导,用爱心和智慧点燃孩子生命的灯塔。 19.教育的艺术就在于将问题转化为(机会)。 20.优秀的班主任往往都懂得(放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和创造一些锻炼、成长的机会。 21.学科整合的方式有:嵌入式、延伸式缝合式、重组式。 22.课堂教学导入应具有思考启发性、趣味生动性、形式多样性、简明扼要性、知识联系性。 23.教师的教学语言表现形式主要有课堂口语、书面语言、身体语言。 24.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具有科学性、启发性、适度性、互助性、开放性。 25.板书设计的“五要”指:要有计划性、要有规范性、要有完整性、要有

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小学语文试卷

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小学语文试卷(无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看拼音写词语 ku long wan yan mai cang duan lian ()()()() 2、选词填空 宽阔宽广 东方旅行社的大轿车在()的京塘高速公路上风驰电掣般地行驶着。 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海滨城市大连市()环境优美景色怡人,()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日新月异。 3、按意思写成语 (1)、全部精神高度集中。() (2)、倚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3)、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4)、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 4、选择题 (1)、按照在字典里的先后顺序下列词语排列正确的是第()组。 A、懒辣谱 B、餐融腆 C、赢褐骤 (2)、下面音节的第()组完全正确。 A、倔jue强qiang B、呻shen 吟yin C、琢zuo磨mo (3)、"盛气凌人"中的"凌"当()讲。 A、冰 B、杂乱 C、侵犯欺压 D、接近 (4)、下面这些词,()和()是褒义词。 A、神机妙算 B、狡猾、C 顽强D、顽固 (5)、以下这些短语,表示并列关系的是() A、可爱的草塘 B、公路盘曲而上 C、排山倒海 D、选择住址 (6)、()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A、因为……所以…… B、如果……就…… C、无论……都…… D、不但……而且……(7)、"杨梅树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quot;这句话采用了()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比拟 C、排比 (8)、《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作者是() A、叶圣陶 B、安徒生 C、托尔斯泰 D、巴金 (9)、()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A、《鸟的天堂》 B、《火烧云》 C、《草原》 D、《燕子》 (10)、《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定版)》是在()年颁布的,它规定的五年制小学课外阅读的总量是()万字。 A、1999 B、2000 C、2001 D、150 E、100 F、80 5、作文 尊敬的老师,您或许是初涉教坛的新锐,您或许是饱经沧桑的老兵,您或许是年富力强的中坚,您可能历经或大或小、或难或易的考试,像今天的"教材教法考试"未准是首次经历,然而无论如何这次考试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回眸应考前夕的这段艰苦历程,想必您会思接千载感慨万千,您会有许多前所未有的作为和感受。请您以此次考试为题材,写出您的所做、

教师要成为教材的主人

小学英语论文: 浣江小学施丽丽

教师要成为教材的主人 摘要:对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来说,仅仅学习一些教学模式和教学技巧是远远不够的。那只能使教师成为一个教书“匠”。教师必须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思维,有所创新,才能使自己成为一个“艺术家”。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便是如此,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要学会使用教材、活用教材。教师应正确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要善于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对教材的内容、结构、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成为教材的主人。 关键词:教材的定义需求分析删减补充替换调整 教师和教材之间应是怎样的关系?之前参加某课题的问卷调查,看到了这样一道问卷题。问:在平时课堂教学中,你能 A.能结合教学实际,适当拓展教学内容 B.考什么讲什么 C.按照课标(教纲)规定内容授课 D.仅按教材内容授课 看了题目后,每个老师都会不假思索选择A和C,因为这是我们教学理念中所共同认可的教书育人的最佳答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因为教学进度,考试成绩等因素而不得不成为教材的奴隶,备课、施教都以教材内容为中心,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我们常常教导我们的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其实我们更应该对自己说:不要死教书、教死书。所以,教师必须学会对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与设计,学会用教材,成为教材的主人。 一、教材定义帮助教师更好把握教材

要学会对英语教材进行分析与设计,我们首先得弄清教材的定义。 一提起教材,人们往往想到学校发给学生供课堂教学使用的教科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教材确实就是那几本形孤影单的教科书。然而,现在的教材已经今非昔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作业本、活动手册、故事书、补充联系、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等等。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 狭义的教材就是教科书。当然,教科书也不是单纯的几本书,就目前的来看,教科书除了学生用书以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手册及课外读物、挂图、卡片、音像带等。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第六条: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也要求我们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而我们日常所讲的教材往往指的就是教科书。现在我们大部分学校所用的PEP 教材,统一的教科书只是课程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工作不仅需要丰富课程资源,更要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课程资源。英语教师弄清教材的含义后,便不应被教科书束缚了手脚,应从学生、学校、社会的需求出发,在现有教科书的基础上,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辅导。 二、需求分析帮助教师更好选择教材 新课标指出,“课程标准是老师进行教学和评价的重要依据,教师是完成课程标准的途径或媒介。教师应根据课程的要求,对教材进行分析,对学生的需求和水平进行深入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补充和调整教材的内,创造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