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集体备课(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集体备课(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集体备课(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集体备课(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要求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组将以“群策群力一教案”的指导思想为指引,建立“个人粗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教案复备”的备课制度。在步调一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力求各具特色、突现个性。 二、工作重点 认真开展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抓住三个结合:与新理念相结合,与集思广益相结合,与课堂高效相结合。开展“一课、一议、一思、一得”的教研活动。组里若有亮点的教学设计将及时发到教学网上供其他教师查阅。 三、备课时间、地点、组员 集体备课时间:每周三下午 集体备课地点:各年级办公室 集体备课成员:申庆云王忠波张云涛亓鑫解同宝李玉凤张盼盼 四、集体备课目标、措施: (一)目标 1、以学生为本:我组将以学生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以集体为重:我组将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以方法为主:备课时主要考虑抓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活跃课堂的目的。 (二)措施 1、由面到点:集体备课时,我们将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并选中其中一课时集体备好教案。 2、实现教案的重组:各成员自觉把事先设计的简案纳入到群体中去,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集思广益后的相关内容整理好后,以便参考、设计,重组教案。 3、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根据商定建议,再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4、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抽一定的时间交流上周教后感。 五、具体实施步骤: 1、严格执行“个人粗备—集体齐备—个人细备—反思复备”的步骤。 2、备课组成员必须在集体备课前先行备好简案,以及在心中想好自己的设想。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积极查找相关资料,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4、参照以下依据备课: (1)三定:定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 (2)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 (3)五备: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4)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 (5)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章节汇总练习题及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章节汇总练习题 1.1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1.被称为“海中之花”的海葵靠固定在其他物体上生活,不能自由运动,它属于( ) A.动物 B.植物 C.非生物 D.微生物 2.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海葵、海蜇是腔肠动物 B.腔肠动物都有刺细胞 C.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D.腔肠动物只有一种细胞 3.在海边游泳被海蜇蜇伤后,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可缓解疼痛。下列有关海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蜇的身体有内、中、外三个胚层 B.海蜇蜇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 C.海蜇的消化腔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D.海蜇与水螅、涡虫同属腔肠动物 4.海葵、海蜇、华枝睾吸虫的共同点是( ) A.都属于寄生虫 B.都是用鳃呼吸 C.都有口无肛门

D.都生活在陆地上 5.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这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物质 B.涡虫的口长在腹面,咽呈管状,可以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C.华枝睾吸虫的消化器官很复杂,它们的生殖器官也特别发达 D.我国南方部分地区流行的血吸虫病是人进入体内含有血吸虫的钉螺水域而感染的 6.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_______、水草繁茂的清洁_______中。它的身体是由_______和_______两层细胞构成的。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它们分泌的_______。由内胚层细胞围成的空腔称为_______,它与________相通,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_______排出。外胚层有_______,它是腔肠动物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_______处尤其多。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C 6.缓慢淡水内胚层外胚层胶状物质消化腔口口刺细胞触手 1.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1.下列不属于蛔虫和秀丽隐杆线虫的共同特点的是( ) A.身体细长 B.体表有角质层 C.有口有肛门 D.营寄生生活 2.蚯蚓在干燥的灰尘里和沙里很快会死去,是因为( ) A.体表黏液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B.体内水分蒸发,失水过多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集体备课是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师备课能力和上课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开展集体备课活动能够营造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氛围,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本备课组教师能很好的驾驭教材,现将集体备课计划制定如下: 一、加强备课组的集体协作。 明确集体备课时间、地点:每周二、周四第6节,三楼小会议室。每周二中午静校时间定为每周的周测时间。 在周二的集体备课活动中,交流上周教学当中的特色环节;讨论本周的教学安排设想,以某个教师发言为主,只说1—2个课时的设计;交流一下下周周测的范围及设计要求。 在周四的.集体备课活动中,主要是交流本周周测情况;以及将打印出的4份下周周测做一下,交流讨论题型、难易程度、覆盖面等,做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二、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我们将结合学习新课程标准,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工作。本学期本组4位教师开校级公开课,以备课组为活动单位,认真组织听课、评课,不断吸收各人在教学中的经验与

教训,减少教学失误,提高教学质量,精心选择例题、练习题,做到取舍得当。本学期每人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备课组长每2周听课不少于3节。 三、做好周测工作。 每周进行一次周测测验,统一评分标准,并利用周四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进行测后总结分析,每周的周测试卷的命题由备课组老师轮流负责,全组数学老师一起分析,分析统计内容主要包括: 1、各班和全年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 2、哪些知识学生掌握比较好,哪些知识掌握比较差,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3、提出需要补救的问题和今后教学上要注意的事项。 四、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措施: 1、成立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活动进行培优。 2、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3、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4、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5、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

八年级生物上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教材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动物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所作出的适应活动,包括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动物的一切状态。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是十分重要的,与人类的生活也极为密切,动物的运动依赖与一定的身体结构,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所以课本首先以家兔为例讲述运动系统的组成,以人的屈伸时动作为例讲述骨,关节,肌肉的协调性,作为本章的铺垫。第二、三节分别举例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在学习本章时,要领会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是密不可分的,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 (2)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概述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肌肉、关节的与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意义。 3、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用具】: 1.准备多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视频资料。 2.准备运动系统各成分模型或标本。 3.肌肉骨骼运动的课件。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一、复习提问 二、导入新课 三、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的外形和作用 2 、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3 骨骼肌的结构和功能看动物的运动方式图,回忆学 过的相关知识。 观看一些动物的一些行为。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 认识长骨的结构特点 分析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运动需要骨、 骨连接(关节)和骨骼肌共同 完成。 ①动物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 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 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 和繁殖) 观察人体骨骼标本多媒体给出人体 骨骼标本,学生观察人体的上肢骨和 下肢骨,认识与运动有关的重要关节 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提供关节运动的动画, ①多媒体课件演示骨骼肌的结构,观 察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骨上的特 征。 ②多媒体课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缩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事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导学案 一、考标要求 1、概述教材所列动物类群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识别各动物类群中的代表动物及其动物种类; 3、实验:观察蚯蚓。 二、知识梳理。 见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比较。 三、练习提高。 1、根据体内有无,将动物分为和无脊椎动物。 体内有的是,体内没有的是无脊椎动物。 2、对号入座。 青鱼、章鱼、鳄鱼、鲨鱼、大黄鱼、娃娃鱼、海蜇、海象、海龟、墨鱼、金鱼、鲸鱼、鳖、石鳖、海葵、水螅、水母、水蚤、涡虫、绦虫、丝虫、、蛲虫、丝虫、钩虫、秀丽隐杆线虫、血吸虫、蛔虫、蚯蚓、水蛭、沙蚕、蜗牛、蟋蟀,蝉、螨虫、蝗虫、乌贼、蝾螈、蜥蜴、蛇。 其中属于腔肠动物的有()属于扁形动物的有() 属于线形动物的有() 属与软体动物的有() 属于环节动物的有() 属于节肢动物的有() 属于鱼类的有() 属于两栖动物的有() 属于爬行类的有() 属于哺乳类的有() 人类研究遗传、发育、衰老等过程的重要实验动物是() 3、节肢动物目前已命名的有120万种以上,占已知动物的,怎样判断节肢动物中的 昆虫呢?依据是昆虫的基本特征。昆虫身体分为、、腹部三部 分,翅和足都生在。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有一对,一般有两 对,三对等。昆虫是能飞翔的节肢动物。昆虫的起到防止水 分蒸发的作用,但它会限制昆虫的发育和长大,所以昆虫需要定期。 4、连一连。 气管蚯蚓、沙蚕 肺(书肺)蝗虫、蟋蟀、蜜蜂、蝴蝶等昆虫 鳃河蚌、乌贼、文蛤 潮湿的体壁蜗牛、蜘蛛、蝎 体表水蚤 虾、蟹 5、直击中考 (2013、益阳中考)29. (6分)下面是三条有关动物的谜语,请你猜猜并回答相关问题。 ①像鱼不是鱼,终身海里住,远看似喷泉,近看像岛屿。 ②头上两根须,全身毛茸茸,跳舞传信息,采蜜又传粉。 ③会飞不是鸟,有翼无羽毛,双耳能“探路”,捕蚊本领高。 (1)三个谜语的谜底指的动物分别是、、。

八年级生物动物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动物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 为了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小编准备了这篇八年级生物动物主要类群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识别和区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 2.原生动物特征:身体微小,是最低等,结构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寄生在动物体内。 应用:1.可以净化污水;2.过量繁殖可以引起赤潮现象;3.能使人患病 3.腔肠动物特征:有口无肛门,体内有消化腔,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事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生活在水中,如水螅。有触毛。 4.线形动物特征:身体细长,有口有肛门,如蛔虫、蛲虫,寄生在牲畜体内使人患病。 5.扁形动物:身腹扁平,有口无肛门,两侧对称,有些寄生在人或动物体内可使人患上寄生虫病。 6.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蚯蚓),细长柔软,蠕动,肌肉收缩加刚毛支持进行运动 呼吸:靠体表皮肤呼吸(分泌黏液),

应用:1.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2.促进物质循环;3.可作为药用 7.棘皮动物:生活在海水中,五辐射对称,如:海星、海胆、海参。 8.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螺等) 9.节肢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一个类群。分为昆虫纲(蝗虫)、甲壳纲(虾)、蛛形纲(蜘蛛)、多足纲(蜈蚣)。昆虫的特征: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生在胸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里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1)鱼纲 主要特征:鱼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鱼类适于在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1。躯干和尾部肌肉发达,鳍维持身体平衡,鳔调节身体比重。2。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觉作用,3.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腹、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平塘县克度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工作计划 开展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促进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为把我校集体备课工作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我校本学期工作计划要点,为此,我们制作本备课组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我们以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和教研组工作计划,认真贯彻“先学后教”精神,加强课堂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学上坚持精讲精练原则,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牢固树立“先学后教”的观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开阔头脑,转变观念,指导教学实践。 2、提高教研质量,切实开展备课组教研活动 (1)把每节的内容落实到人,以主备老师为主,写出学案,制作配套课件,集体修改补充,优势互补,形成用集体智慧形成的教学方案; (2)备课组内互相听、评课(要求:每人一星期至少听一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开设的一节公开课以便加强组内教师之间的交流,争取做到优势互补; (3)做到每节课后及时交流课堂上收获; (4)对组内教师参加备课活动及时记录,了解组内教师的备课情况和作业批情况(看备课笔记和学生作业本),探讨平时学习、复习的有效方法,寻求提高学习效率的对策,注意收集本学科新的教学信息。 3、树立全局观念,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和教辅用书。定期组织备课组教师开展磨题活动,并通过学情分析,发现问题,寻找对策,及时解决,确保本备课组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4、不断努力探讨好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尽力变学生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还学生以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努力提高本学科成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类群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类群同步练习题(含答 案) 初二生物第十四练习 一、选择题(每题一分,共二十题) 1、鱿鱼、鲫鱼、娃娃鱼、甲鱼这些动物中真正属于鱼类的有() A.1种 B.2种 .3种 D.4种 2、“美人鱼”的字名叫儒艮,是由于母兽给幼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就像人类的哺乳,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A、鱼类 B、软体动物 、哺乳动物 D、两栖类 3、采集昆虫时要携带毒瓶的目的是( )。 A、便于存放昆虫 B、及时处死有毒的昆虫,以防不测 、使昆虫保持形态的完整 D、防止昆虫腐败变质 4、下列哪个生物不属于甲壳类动物() A、珊瑚虫 B、虾、蟹D、水蚤 5、昆虫的身体表面包着一层坚硬的() A、表皮 B、角质层、外骨骼D、皮肤 6、能用气囊辅助呼吸的是() A、大象 B、乌龟、鸽子D、鲫鱼

7、下列动物中没有飞翔能力的是() A、鸵鸟 B、天鹅、大雁D、蝙蝠 8、下列哪个不属于环节动物() A、沙蚕 B、水蛭、青蛙D、蚯蚓 9、下列哪个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A、鲫鱼 B、猩猩、蜜蜂D、海蛰 10、填古诗词:“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上青天。” A、白鹤 B、白鸟、白鹭D、百灵 11、下列叙述中不是鱼类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A.身体呈流线型 B.用鳃呼吸 .身体两侧大多有侧线 D.身体背面有脊椎支撑 12、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 A. 哺乳动物 B.环节动物 .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13、下列动物中有“活化石”之美誉的是() A.扬子鳄 B.丹顶鹤 . 大熊猫 D.白暨豚 14、某同学捉到一只活青蛙,并把它放到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第二天青蛙就死掉了,青蛙死亡的原因是( )。 A.缺氧 B.饥饿 . 惊吓 D.水质有问题 15、水螅排出食物残渣的方式是()

八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计划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计划 ———孟冬梅 一、指导思想 集体备课要求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必须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要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组将以“七彩阳光”教学模式为指引,建立“个人精备,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在步调一致,保持共性的基础上,力求各具特色,实现个性。 二、工作重点 认真开展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中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方言人),“五个统一”(统一要求、统一进度、统一难点、统一资料、统一练习测验)。 三、集体备课目标、措施 (一)目标 1、以学生为本:我组将以学生实际为切入点,集体探讨一种学生易接受,易掌握的教学方法,努力使绝大部分同学都理解并掌握,力争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

2、以集体为重:我组将发挥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并保持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3、以方法为主:备课时主要考虑抓学生的学习方法。 (二)措施 1、由面到点:集体备课时,我们将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并选中其中一课时集体备好教案。 2、实现教案的重组:各成员自觉把事先设计的简案纳入到群体中去,每次集体备课时均由组内教师轮流发言执笔,以便参考,设计,重组教案。 3、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根据商定建议,再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四、备课时间、地点、成员 集体备课时间:双周周三下午 集体备课地点:八年级组办公室 集体备课成员:孟冬梅、叶红、黎贤友、谢启忍、汪远进、李义佑、张元诀 附:集体备课安排表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练习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选择题 1.(2013?淄博)天空中飞翔的蝙蝠和老鹰,有关它们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能用肺呼吸B.都能用肺和气囊呼吸 C.都能用气管和气囊呼吸D.分别用肺、气囊呼吸 2.(2013?绵阳)你捉到了一些蚯蚓,但明天上实验课时才会用.那么今天晚上你用下列哪种处理方法能够让蚯蚓存活时间最长() A.将蚯蚓放在装有干木屑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B.将蚯蚓放在留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中,并拧紧瓶盖 C.将蚯蚓放在装有小石子的花盆中,并喷洒大量的水 D.将蚯蚓放在装有湿润土壤的烧杯中,用纱布盖上 3.(2013?济宁)“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A.鱼类B.软体动物 C.哺乳动物 D.两栖类 4.(2013?无锡)下列从土壤中捕捉到的小动物中,属于昆虫的是() A.蜈蚣B.蚂蚁C.蜘蛛D.鼠妇5.(2013?湘潭)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是() A.海葵B.河蚌C.螃蟹D.蚯蚓 6.(2013?黑龙江)鱼的呼吸器官是() A.鳔B.鳃C.口D.肺 7.(2013?荆州)有关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 B.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和气囊 C.胸肌发达能有力地扇动两翼 D.食量大,为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 8.(2013?玉林)冬天到了,蛇要冬眠,而兔子不需要冬眠,主要原因是()A.蛇的体表没有毛,兔子体表被毛 B.蛇没有四肢,兔子有发达的四肢 C.蛇是变温动物,兔子是恒温动物 D.蛇的身体小,不耐冷;兔子身体大,耐冷 9.(2013?百色)在无脊椎动物中,昆虫分布范围最广泛,活动范围最大,主要原因是昆虫有()A.足B.外骨骼C.触角D.翅 10.(2013?天津)下列动物中,体内有脊柱的是() A.海葵B.梭子蟹C.蜻蜓D.大熊猫 11.(2013?怀化)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的动物是() A.大熊猫B.昆虫C.丹顶鹤D.螃蟹 12.(2013?娄底)生物名称真难认,名称里面有“鱼”的不一定是鱼,名称里面没有“鱼”的倒有可能是鱼.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下列动物中哪一种是鱼?() A.鱿鱼B.鲍鱼C.海豹D.海马 13.(2013?娄底)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和③都能进行气体交换B.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C.①是器官②是肺③是气囊D.家鸽的呼吸方式是双重呼吸 14.(2013?威海)下列关于不同动物体结构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果关系的叙述,不一定的是() A.家兔有发达的大脑,能适应陆地复杂多变的环境 B.蚯蚓的身体分节,适于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 C.蛇的体表有鳞片,能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 D.鱼类有鳃,适于生活在水中 15.(2013?百色)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是() A.心脏四腔B.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用肺呼吸 16.(2013?保定)关于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家鸽的前肢变成翼适应空中飞行生活 B.鱼用鳃呼吸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C.家兔用肺和气囊呼吸适应多变的环境 D.昆虫的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的生活环境 17.(2013?常德)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变形虫的运动器官是伪足 B.动物通过运动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C.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 D.球星詹姆斯扣篮的能量由ATP直接提供 18.(2013?湘潭)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类的是() A.鲫鱼B.海马C.鲸鱼D.鲨鱼 二、情景综合题 19. (2013山东聊城)(8分)下面是几种常见动物的呼吸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的运动》教案及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举例说明运动器官在运动中的协调作用;说明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观察关于运动系统的图片和模型、观察自身相应的运动系统结构,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体验运动过程自身运动系统的变化和其它系统的参与情况,认识运动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系。尝试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发展交流与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关注运动系统的健康。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骨、骨骼肌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关节的结构;骨骼肌与骨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 3.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设计 温故知新:播放“动物的运动”视频,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概括动物的运动,过渡到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1.骨:形态结构、分布、功能 小活动 请你摇摇头或抬抬手,想一想,人的运动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 引导学生答出:骨、骨骼肌、(骨连结)关节 观察与思考一(展示家兔骨骼标本和人体骨骼模型) 1). 对照 P29家兔的骨骼图,观察家兔的骨骼标本和人的骨骼模型,重点观察四肢的骨组成。思考:骨具有哪些功能? 2).对照自己的四肢,找出相应骨的位置 上肢:肱骨、桡骨、尺骨、腕骨、掌骨、指骨 下肢:股骨、腓骨、胫骨、跗骨、蹠骨、趾骨 3).家兔和人的四肢骨的形态结构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骨的功能的关系? 点评学生的回答。 展示小资料“长骨的解剖结构”、“骨折” 归纳:骨的形态多样,坚固而轻便,主要具有支持、保护的作用。 2.关节:结构、分布、功能 观察与思考二 1).观看有关“”的视频;填出关节各部分结构名称 2).活动活动你的四肢关节, 上肢: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 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趾关节

八年级生物教案-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一节。2.教材分析2.1 教材分 析本节内容与原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借用多媒体手段,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2.2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同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一定的结构的观点,理解运动对动物生存的重大意义,从而真正理解运动和行为的关系,为今后学习动物的行为打下基础。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③情感目标: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严谨的生活态度,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2.3 教学重难点①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运动需要 身体各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对动物的生存有重大意义。②难点:运动是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2.4 教具准备:①教具:多媒体课件、猪的胫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条形木棍(一头钻洞)、小铁钉1个、玩具汽车、细绳。②学具:20 cm×2 cm纸板(或木板)2块、皮筋2根、小铁钉1个。3.教学过程3.1 复习提问①动物 的运动方式有哪些?②动物为什么能运动?教师稍作引导。 3.2 导入新课提供一组动物捕食、迁徙、求偶的视频材料。提问:①这些动物在做什么?②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生存和繁殖)③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④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不一样)⑤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

八年级数学下第10章分式全章集体备课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下第10 章分式全章集体备课教案(苏科版)本资料为woRD 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章分 式 一、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分式的概念。 2、会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3、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4、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序正确性方程中的分式 不超过两个)。 5、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的分式方程,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能力目标: 、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乘除运算法则、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与恒等变形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发展学生的求同求异思维,使他们能在复杂环境中明 辨是非. 。 4、能列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能解 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情感目标: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激发学生联系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以及热爱数学的情感. 2、通过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相互合作,并能对不同概念进行区分,培养大家的团队精神,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为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而做准备,使他们能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成为各方面的佼佼者. 3、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养成教育,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克服困难和创新精神 二、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分式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运算法则;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2、难点是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运用分式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三、单元教学课时: 本章教学时间大约需10 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1节 分式 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检测题

第一章检测题(动物的主要类群) 1.下列动物中,哪个是线形动物动物?() A.水螅 B.蚯蚓 C.涡虫 D.蛔虫 2.下列这些水中生活的动物中,哪一组都是无脊椎动物?() A.海龟、鱿鱼; B.海蜇、青蛙; C.蜘蛛蟹、章鱼; D.鲤鱼、河蚌。 3.鲫鱼在水中前进的动力主要来 自() A、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B、尾部和尾鳍的摆动 C、躯干部和尾鳍的摆动 D、胸鳍、腹鳍和尾鳍的摆动 4.观察了蚯蚓的外部形态后,小青同学对蚯蚓的外部形态做了下列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身体由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B.身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C.身体腹面粗糙,有刚毛; D.体表不湿润。 5.蝗虫是比较常见的昆虫,它危害玉米、高粱和水稻等多种农作物,是有名的农业害虫。蝗虫的呼吸是靠: A.气管; B.肺; C.体表; D.头部。 6.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不但可以疏松土壤,还可以:() A.作中药材; B.作蛋白质饲料; C.提高土壤的肥力; D.前三项都对。 7.下列哪一组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A.蜥蜴和大猩猩; B.喜鹊和斑马; C.海龟和虎; D.眼镜蛇和狮。 8.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这些气囊的作用是() A.可减轻身体比重; B.有利于双重呼吸; C.有利于散热降温; D.以上 A、B、C都对。 9.课堂上,许多同学对鸟类体温恒定的原因做了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鸟类所生活的环境温差不大; B.鸟类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 C.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 D.羽毛有保温作用。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没有肛门; B.水螅的内胚层和外胚层都有刺细胞,但外胚层刺细胞最多; C.蛔虫的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D.华支睾吸虫、绦虫、钩虫、血吸虫、蛔虫、绕虫都是寄生虫。 11.小孙同学家养了五条漂亮的金鱼。在观察金鱼时,他注意到金鱼的口在水中有节奏的张开、闭合,鳃盖也一张一合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你帮小孙同学解释,鱼不停地用口吞水,再从鳃孔排水的意义是:() A.进行呼吸; B.排出废物; C.交换体内外的水分; D.摄取食物。 12.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有关软体动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很多种类的软体动物都可以食用; B.软体动物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的; C.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所以体外都有贝壳保护; D.软体动物都有外套膜。 13.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同学们发现蚯蚓的体表是有黏液的,这有利于蚯蚓:() A.吸收营养; B.保持水分; C.进行呼吸; D.在土壤中运动。 14.下列动物中,不都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A.鲸和家兔; B.家鸽和虎; C.猫和狗; D.狮和家鼠。 15.人类的哪些活动会使水域环境遭到破坏?() A.向水域中排放生活污水; B.向水域中排放各种工厂污染物; C.农田中农药和化肥随雨水流进水体; D.以上三项都是。 16.鱼离不开水的主要原因 是() A.鱼离开了水就不能游泳 B.缺少水分会使鱼体表干燥 C.鱼要不断喝水和吐水 D.缺少水分会使鱼鳃丝粘连,不能进行气体交换 17. 水由鱼的口流入,由鳃孔流出,水中成分的变化 是() A、氧浓度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B、氧浓度上升,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C.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下降 D.氧浓度下降,二氧化碳浓度上升 18. 下列动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属于鱼类的 是() A.娃娃鱼 B.鳄鱼 C.鲨鱼 D.甲鱼 19. 下列动物,不属于软体动物的 是()A.乌贼 B.海蜇 C.缢蛏 D.鱿鱼 1

八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0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陈家湾中学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活动地点327办公室 科目数学年级八年级 课题最短路径 主持人王艳芳记录人闫秋亮主备人王向荣参加人员 学情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轴对称图形及其性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及其性质,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角、三角形等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本章内容既是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又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章的教学重点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教材分析 随着课改的深入,数学更贴近生活,更着眼于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于是就出现了为省时、省财力、省物力而希望寻求最短路径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垂线段最短”,由于所给的条件的不同,解决方法和策略上又有所差别。初中数学中路径最短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数学应用性。

教研纪实一、由王向主任讲此次活动的意义及目的。 二、有主备课老师讲述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及设计: 1、说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处理) 2、说学生(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 3、说教法 4、说学法 5、说教学手段 6、说教学过程(包括引入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板书设计)。 三、集体评课: 闫秋亮:本节课引用动画导入新课很好,富有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王艳芳:本节课李老师充分体现了科学课“做中学”的思想,设计思路简洁明了、教材重组适当合理,充分体现了“用教 材教”的新理念。 闫秋亮:教学中,李老师很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并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求知欲 极高的学习状态中,同时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而有结构 的教学课件,重视直观生活经验的情景,把更多的时间 交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 提高。。 王艳芳:1、在导言之后,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激发学生的 思考兴趣。 2、关于“最短路径”可以简单介绍,拓宽学生视野。 3、轴对称的性质,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引出。 王向荣1、给学生自主讨论的时间,充分理解。 2、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的过程。 3、教学中预设的教学环节应该丰富 4、合理拓展教才内容。 小结 闫秋亮:通过讨论,全面把握整节课的教学方向及教学目标、重难点。利于自己进行个性化设计,使整节课目标落实更到位、有效。收到了预想的效果。 集体讨论教学设计(教案)附后。

八年级(初二)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

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2.通过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认知目标 1.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2.了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分类及依据。 3.初步了解动物界的组成。 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对动物的简单分类。 2.学会对动物内部结构的观察和分析。 情感目标 1.认识观察、比较在生物分类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动物学的兴趣。 了解一些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明确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依据是有无脊椎。 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可将脊椎动物分为鱼类、两栖类等五类,将无脊椎动物分成原生动物等七类。 通过对各类代表动物形态结构特点的认识,就可知道各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懂得各类动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都是与其自然环境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生物的分类、各类生物的特征以及对自然环境的适应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生物的分类,认识动物界的组成。 教学过程: 当今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已经确定名称的大约有200多万种。人们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异,把它们分为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几大类,每一大类生物又可分为许多类群。 其中自然界的动物有150多万中,我们可以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区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 出示挂图,进行逐个观察比较。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类的身体的背部都有一条脊柱。以鱼的骨骼为例:出示脊椎(鱼骨),鱼体的主要骨骼之一。发现脊柱是由一块块脊椎骨前后连接而成。可以把鱼骨一块块分开,用一条棉线将之串联起来,此白棉线可理解为脊髓。脊椎骨中有脊髓,它受到脊柱的保护。脊柱既可以作为身体的支柱,又能使全身灵活弯曲,这就保证动物体能做各种运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因为此骨骼在身体内部,故称内骨骼,是一种生命的组织结构,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思考:脊柱的出现,对动物进化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脊椎有何作用呢?回答:1、支持身体;2、保护脊髓。 [板书] 我们把具有脊柱骨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综合测试卷01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 综合测试卷01 一、选择题(40分) 1.涡虫和水螅都有口无肛门,但它们却分别属于不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这两种动物的主要区别是() A.身体呈两侧对称还是辐射对称 B.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 C.身体有无分节 D.体表有无外骨骼 2.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动物。下列有关昆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昆虫体表覆盖着外骨骼,属于甲壳动物 B.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躯干四部分 C.昆虫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 D.昆虫一般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3.俗话说“蛙满塘,谷满仓”,青蛙是“田园卫士”。青蛙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青蛙体表无覆盖物,失水较快 B.青蛙的呼吸依赖肺和皮肤两种器官 C.在水中或陆地都没有足够的食物 D.身体散热差,不能长时间留在水中 4.鸟类区别于其他各种动物的最显著特征是() ①体表有羽毛;②前肢变为翼; ③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④心脏四腔; ⑤体温恒定;⑥卵生、体内受精。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5.为了适应空中飞行生活,家鸽在其内部构造上出现了一些变化,你认为下列不属于家鸽适应飞行生活的特点是() A.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直肠很短,不存粪便 C.无膀胱,不存尿液 D.体温恒定,适应能力强 6.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下列动物和蚯蚓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蛔虫 B.菜青虫 C.蜈蚣 D.蛇

7.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据此,你判断海马属于() A.节肢动物 B.爬行动物 C.哺乳动物 D.鱼类 8.下列对各种动物特征及其功能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家鸽体内有气囊,可辅助呼吸 B.蚯蚓身体分节,适于躯体灵活运动 C.鲤鱼身体呈流线型,被有鳞片,适于游泳 D.家兔盲肠发达,适于消化肉类食物 9.小明在某山区进行野外考察时找到了一种动物,经观察其具有如下特点: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则他发现该动物的环境最可能是() A.海水中 B.河流中 C.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 D.可能在B处,也可能在C处 10.有位同学捉到一只青蛙,他将它放在有较多水的鱼缸中,准备精心饲养,观察蛙的活动,可是第二天蛙就死掉了,其死亡的原因是() A.无法呼吸到充足的氧气 B.饥饿 C.受到惊吓 D.水质有问题 11.下列四种动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涡虫——背腹扁平,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 B.蛔虫——身体由相似的体节组成,有口有肛门 C.河蚌——身体表面有外套膜,用气管呼吸 D.蚯蚓——身体呈圆筒形,体壁湿润能进行气体交换 1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下面属于鱼类的是() A.娃娃鱼 B.鱿鱼 C.鳄鱼 D.草鱼 1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恒温动物,下列哪项特点与维持体温的恒定没有直接的关系() A.心脏四腔,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 B.口中无齿或牙齿有分化,消化系统发达 C.神经系统发达,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D.体表被毛或被覆羽毛,有保温作用 14.下列哪项不是节肢动物共同特点()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C.足和触角分节 D.都会飞行 15.抹香鲸生活在海洋中,但它却属于哺乳动物,主要原因是() A.用肺呼吸 B.心脏有四腔 C.体温恒定 D.胎生、哺乳

XX-XX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XX-XX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 1分式 一、教科书内容和课程学习目标 教科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 分式方程的解法。 全章共包括三节: .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16.3分式方程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三)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 .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 .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

.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 .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 四、课时划分 1分式3课时 2分式的运算6课时 3分式方程2课时 复习与交流1课时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备课人: 课题:16.1.1从分数到分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重点难点分式的概念 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是否需要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结巩固,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发现新知 在这儿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课本引例是“土地沙化、固沙造林”问题,设问是“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我将引课方式改为通过学生自己构造代数式去发现分式,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创设情境: 教师给出探究要求: “代数式”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t,300,s,n,a-x,0,180,请你任选其中的两个,分别运用整式的四则运算,合成四个代数式;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其中有新的一类代数式吗?请说一说。 作这样的改动,是基于以下考虑:原有引例不仅要求学生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还需要列出分式方程。针对我校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