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财政学_郭庆旺_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1. 税收的基本属性

税收的基本属性,同其他经济范畴一样,通常要从两方面来剖析:一方面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特殊规定性,即不考虑税收所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差别,剖析税收的一般属性;另一方面是剖析不同社会或不同国家的税收的特殊性。

2. 税收的"三性"

处于两难的选择,因此,把税制的设计同本国的具体情况和长远发展战略结合起来的税收原则,才是对公平与效率两者更深层次和更高层次的兼顾。

2. 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又分为:受益原则,是指各社会成员应按各自从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中享用的利益来纳税,或者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成本应按各社会成员享用的份额来承担;能力原则,是指征收以各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为标准,而不考虑各自对公共物品的享用程度。

(2)效率类税收原则,又分为: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又称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是指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在保证筹集财政收入的同时,应有利于经济发展,力图

对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涉及税制本身问题,所以又称税收的制度原则。

3. 税收中性问题

(1)概念。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2)明确税收超额负担或称无谓负担问题是理解中性的一个重要途径。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法律法规课件)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的是()。 A.征税人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的。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务院 D.国有税务总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4.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A.工商行政管理局 B.国家税务总局 C.财政部 D.房地产管理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 5.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免征额税基式减免 B.起征点税额式减免 C.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 D.起征点税基式减免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超率累进税率 D.全额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7.下列税种的纳税期限中,属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是()A.企业所得税 B.契税 C.耕地占用税 D.营业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一般采用的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缴纳。 8.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来划分区段,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A.差别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额 C.超倍累进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C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建国以来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掌握分税制的内容、功效和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本章提要:预算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上下级政府“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关系。我国1980年以前实行计划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转轨初期实行“分灶吃饭”的预算包干制,1994年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我国分税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1994年以1993为基期年,将中央净上划数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后税收返还额在1994年基数上实行逐年递增返还的方法。1994年以后按当年全国(或各地区)“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分税制的突出特点:一是保护既得利益;二是地方从增量中所得急剧下降。 分税制功效:一是淡化政府对企业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的控制。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化。三是财政收入划分的办法规范化,强化了各预算主体的独立性,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中央财力扩大。四是税收返还形成了普遍补助格局,初步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尚不十分明晰。二是地方税建设相对滞后,财力层层集中,地方财政体制不统一,导致基层财政困难。三是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四是地方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不断膨胀。 所得税分享改革的意义:一是体现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二是淡化企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市场封锁和市场保护;三是维护所得税制的公平与统一。 本章关键词:预算体制,分税制,所得税分享。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分税制。本章难点:税收返还的计算。 课堂设计: 1、在第一节开始学习时,注意:结合历史,谈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 2、在第二节讲课开始之前,提问:根据所学的知识,请简单谈谈对我国分税制的认识? 3、在第三节讲解分税制的改革时,提问:根据所见所闻,请问是否还有其他的改革措施? 4、在第四节讲解后,提问:思考我国所得税分享的改革思路。 5、在第五节讲解后,提问:思考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教学手段主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 教学过程: 第一节我国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 一、1980年以前高度集权的计划型财政体制 (一)统收统支体制的调整历程 1.1949~1952年的中央高度集权型的财政体制及其主要特征。 2.1953~1978年间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 对几次财权变动的主要历程进行简单的介绍,并说明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政体制的主要做法。 (二)高度集中财政体制的作用

8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税收的基本属性 马克思把税收界定为:“赋税是政府机器的经济基础,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西方经济学关于税收的学说,一般认为主要溯源于17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Hobbes)的“利益交换说” (Benefit-Exchange-Theory)。 霍布斯认为:“人们为公共事业缴纳的税款,无非是为了换取和平而付出的代价”:“间接税和直接税就是为不受外敌入侵,人们以自己的劳动向拿起武器监视敌人的人们提供的报酬。” 后来,经过洛克、休谟、边沁以及斯密等人提出的社会契约说、利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利益交换说”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学界逐渐提出了新税收学说,认为国家征税除了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供给筹措经费之外,还发挥调节经济的功能(如矫正外部效应、协调收入分配、刺激有效需求)。 税收的“三性” 1. 税收的强制性 在社会产品分配中存在两种权力即所有者权力和国家政治权力。 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强制性是税收作为一种财政范畴的前提条件,也是国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必要保证。 2. 税收的无偿性 政府征税以后,税款即为政府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同政府债务所具有的偿还性不同。 税收的无偿性与财政支出的无偿性并存。 3. 税收的固定性 征税前就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的固定性实质上是指征税有一定的标准,而这个标准又具有相对稳定性。税收的“三性”可集中概括为税收的权威性,税收的权威性来源于国家政权的权威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税收术语--- 纳税人 纳税人,又称为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法人是指依法成立并能独立行使法定权利、承担法定义务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各 类企业。 与纳税人有关的一个概念是负税人。负税人是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什么是税收 二、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三、税收原则 四、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第一节什么是税收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1、从两个方面来剖析税收的基本属性 2、马克思主义对税收的界定 3、税收的源泉(剩余产品) 4、税收的定义 霍布斯“利益交换说” 20世纪30年代后的定义 二、税收的“三性” 一、税收的强制性 二、税收的无偿性 三、税收的固定性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一)纳税人(纳税主体) (二)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三)课税标准 (四)税率 1、比例税率优缺点 2、定额税率优缺点 3、累进税率 (1)全额累进税率 (2)超额累进税率 (3)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的区分 (4)小计算 若一个人的纳税所得为75001元,则按照全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75001*50%=37500.5元,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纳税额为 25000*20%+25000*30+25000*40%+1*50%= 4、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五)起征点、免征额 两者的区别 (六)课税基础(税基) 税收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二、税收分类 (一)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二)直接税与间接税 (三)从量税与从价税 (四)价內税与价外税 (五)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我国的五大类税种 商品课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关税 所得课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农业税 财产课税:车辆购置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辆使用税、车辆使用牌照税、契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资源税制:资源税(包括盐税) 行为税制: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三、税收中性问题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一)税收原则的提出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二)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1.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2.征税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3.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公平类税收原则 (二)效率类税收原则 一、税收的效率原则 (一)充分且有弹性 1.充分是指税收应能为政府活动提供充裕的资金,保证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2.有弹性是指税收应能使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以满足长期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组合效率的要求。 (二)节约与便利 节约就是要求税收尽可能地减少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与税收效率的关系 (1)在大多数场合,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与税收满足配置效率的要求是一致的。 (2)降低税收成本的要求有时也会与实现税收效率的要求相矛盾。 (3)从效率方面来考虑,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进行权衡:降低税收成本的好处是否足以抵消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便利”要求税收制度能方便纳税人,尽可能地减少缴纳成本。 税收的节约与便利原则有时会与税收的其他原则发生冲突。它需要以社会的福利为准则,与其他各项原则相权衡。 二、税收的公平原则 普遍接受的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1)横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相同的人交纳相同的税;2)纵向公平是指税收应使境遇不同的人交纳不同的税。 (一)受益原则

财政学第八章税收制度下练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练习题 一、判断以下各陈述的正误 1、社会保险税(又称社会保障缴纳),是发达国家为了推行其社会保障制度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税收。一般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收入为课税对象,采取比例税制,在税金的使用上具有专税专用性,而在税负担分配上通行谁纳税谁受益的原则,又具有有偿性。() 2、财产税包括两种,对财产占有的征税,对财产转移的征税。前者主要是遗产税与赠与税,后者称为一般财产税。() 3、在市场经济不甚发达时,对所得课税就比对财产课税更为容易一些,所以财产税不是最古老的税种之一,并且一直没有成为各国政府税收制度中的主体税种。() 4、如果一国国内各地区的财产税税率不统一,那么任何一个地区变动其财产税税率,从全国范围看,不是部分社会资本承担了这一额外的财产税税负担,而是全部社会资本都要分担这一变化了的财产税税负担。() 5、如果纳税人可以从国外取得收入,或者可以同时从若干个国家取得收入,那么他的收入就属于跨国所得。() 6、如果纳税人要向一国政府就其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所得交纳税款,该纳税人即是有限义务纳税人。如果纳税人要向一国政府仅就其源于该国境内的所得交纳税款,他便是一个无限义务纳税人。() 7、社会保险税具有明显的累进性,个人所得税则具有明显的累退性。 ()

8、社会保险税仅仅对工薪这种形式的收入课税,从而将包括资本利得、股息所得、利息所得在内的所有非工薪收入完全排除在外,这便使得收入来源广泛的高收入者的社会保险税税负相对变得较轻。() 9、按照国际惯例,各国在行使独立的税收管辖权时,居民管辖权(国籍管辖权)比收入来源地管辖权处于优先地位。() 10、国际避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在不违反有关国家税法的前提下,利用各国间税法上存在的差异和某些特殊规定的不明确之处,以及税务管理上的漏洞,通过人才、资金和财产的国际流动,达到减少甚至免除纳税义务的目的。() 二、选择题(从A、B、C、D……中挑选出所有被认为是正确的答案) 1、现代各国,政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通常采取的具体筹款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A、建立社会保障统筹缴费制度 B、建立预算基金帐户 C、开征社会保险税 D、银行强行储蓄制度 2、从当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来看,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方式也不外有这样几种形式:()。 A、现收现付制 B、自由使用制 C、完全积累制 D、部分积累制 3、政府对国民征收财产税,主要出于对()的考虑。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 一、术语解释 1、个人所得税 2、居民纳税人 3、非居民纳税人 4、自行申报纳税 5、代扣代缴税款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税制。 2、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上采用和扣除并用。 3、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采用和并用。 4、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_____项个人应税所得。 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和双重税收管辖权确定的。 6、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日的个人,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______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7、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税率为。 8、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9、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减除费用元。 10、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一纳税年度的_____,减除成本、费用和_____后的余额。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个人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某人承包一个企业,虽然工商登记仍为企业,但该承包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不拥有所有权,为此,该承包者按合同规定取得的所得,按税法规定的对企事

第八章 税收原理范文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第八章 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个人所得税 一、术语解释 1、个人所得税 2、居民纳税人 3、非居民纳税人 4、自行申报纳税 5、代扣代缴税款 二、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采用的是税制。 2、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上采用和扣除并用。 3、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在税率上采用和并用。 4、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列举了_____项个人应税所得。 5、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参照国际惯例,按照和双重税收管辖权确定的。 6、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对于在中国境内无住所,但是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在中国境内连续或者累计居住不超过日的个人,或者在税收协定规定的期间内,在中国境内连续或累计居住不超过______日的个人,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7、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税率,税率为。 8、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9、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人,每月减除费用元。 10、个体工商户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每一纳税年度的_____,减除成本、费用和_____后的余额。 三、判断题(判断对错,并将错误的改正过来) 1、个人取得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等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 2、某人承包一个企业,虽然工商登记仍为企业,但该承包者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不拥有所有权,为此,该承包者按合同规定取得的所得,按税法规定的对企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

第八章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 打印本页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 负担程度的是()。 A .征税人 B .纳税人 C .征税对象 D .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税率的高低直接体现国家的政策要求,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 和那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的核心要素。 2. 税收行政法规是由( )审议通过的。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国有税务总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的 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 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 A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 B .税收法律关系的客体 C .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D ?税收法律关系的标的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B 4. 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 管理的具体规定的部门是( )。 A .工商行政管理局 B .国家税务总局 C .财政部 D .房地产管理局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 5. 我国的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A .免征额税基式减免 B .起征点税额式减免 C .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 D .起征点税基式减免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我国的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其中的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的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者超过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6. 我国土地增值税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A .比例税率 B .超额累进税率 C .超率累进税率 D .全额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7. 下列税种的纳税期限中,属于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是() A ?企业所得税 B .契税 C .耕地占用税 D .营业税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所得税(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一般采用的是按年计征,分期预缴,年终汇算清缴的方式缴纳。 8. 以课税对象数额相当于计税基数的倍数为累进依据来划分区段,并规定相应的税率,对每个级次分别计算税额的累进税率属于()。 A.差别比例税率 B .超额累进税额 C .超倍累进税率 D .超率累进税率 【您的答案】 【正确答案】C 9.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形式,假设某人当月取得工资薪金收入的计税依据为1000 元,适用的税率为10% ,当级税率的速算扣除数是25 ,该人应该缴纳的所得税为() A .100 元 B .75 元

《财政学》税收制度部分计算题解答参考

《财政学》税收制度部分计算题解答 周钊和 (2010年12月27日) !!特别声明:本习题解答是本人重做的课件习题,其中肯定有计算过程和 结果错误的,请教老师后还未来得及纠正,甚至哪道题解答错误本人也还不知道。但应冯梅同学要求上传,请有关同学自行甄别改错,如有误导一是深表歉意,二是改正后请及时告诉我和大家,三是继续将错就错则责任请各位自担。O(∩_ ∩)O~并祝大家考好! 1、某商品零售企业(一般纳税人),2010年3月份从某批发商处购进货物300万元,并支付了相应的增值税51万元,取得增值税发票;从某个体商贩处购进货物10万元;从某生产企业购进货物1000万元,支付了相应的增值税并取得了专用发票。3月份共取得零售收入额为3000万元(全部售给消费者个人),问该零售商店2010年3月应缴纳多少增值税? 解:当期销项税额=当期销售额×适用税率 =30000×17% =510万元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510-51-1000×17% =289万元 答:该零售商店2010年3月应缴纳增值税289万元。 2、某洗衣机厂(一般纳税人)2010年8月发生如下业务: (1)销售洗衣机1000台,取得不含税销售价款2000000元;另开具普通发票向购货方收取包装费35100元,款项均以通过银行收讫。 (2)当月购进材料若干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合计600000元,税款合计102000元(假定已通过税务机关认证并于本月申报抵扣)。 (3)上月销售的洗衣机中,有两台因质量问题在本月退回,退还购货方价款和税款合计4680元。 (4)厂部办公室购办公用品,取得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3000元,税款510元。 (5)企业将自产的最新型洗衣机10台用于奖励本厂优秀职工,已知每台洗

财政学教案——税收制度

第八章税收制度 即使被大家所公认的中性税收——人头税,也可以看到超额负担,因为它影响到纳税人对人口多少的规划。 ——西蒙·詹姆斯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管仲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掌握税收制度的类型,理解和掌握商品课税、所得课税和财产课税三大税类的特征及其主要税种的构成要素,熟悉国际税收基本理论,学会处理国家之间税收分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考核要点〗 我国现行税制的组成; 商品课税的一般特征; 我国现行增值税的基本要素; 所得课税的一般特征;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基本要素; 国际税收及税收管辖权; 国际重复征税及减除方法; 税收饶让。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税收体系的构成以及与国际税收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何?这时本章重点要讲述的问题。 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 一、税收制度的组成 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但组成的方法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可供选择的理论主张,一是单一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应由一个税类或少数几个税种构成。如单一的消费税、土地税、财产税以及单一的所得税等;它们的基本特征都是将某一类税收作为整个税收体系的基础。二是复合税制论,即认为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必须由多种税类的多个税种组成,通过多种税的互相配合和相辅相承组成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 二、税收制度的发展 1、以商品劳务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2、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3、商品劳务税和所得税双主体结构 三、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一)1953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二)1958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三)1973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四)1979—1993年期间的工商税制改革; (五)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 第二节商品课税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商品课税是对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具有以下特征: 1、课征普遍:以商品为课税对象,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商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对象,是社会生产成果最普遍的表现形式,因此,以商品为课税对象,无疑课税范围最广。 2、以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教案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教案

第八章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目的是希望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建国以来预算体制的历史变迁,掌握分税制的内容、功效和存在的问题,掌握我国所得税分享改革的原因、意义、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了解我国地方税体系的建设思路。 本章提要:预算体制的实质是正确处理上下级政府“集中”与“分散”之间的关系。我国1980年以前实行计划型的统收统支财政体制,转轨初期实行“分灶吃饭”的预算包干制,1994年后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 我国分税制按税种划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1994年以1993为基期年,将中央净上划数全额返还地方;1994年后税收返还额在1994年基数上实行逐年递增返还的方法。1994年以后按当年全国(或各地区)“两税”增长率的1∶0.3系数确定。 分税制的突出特点:一是保护既得利益;二是地方从增量中所得急剧下降。 分税制功效:一是淡化政府对企业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的控制。二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合

理化。三是财政收入划分的办法规范化,强化了各预算主体的独立性,形成了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机制,中央财力扩大。四是税收返还形成了普遍补助格局,初步建立了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 分税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间的事权划分尚不十分明晰。二是地方税建设相对滞后,财力层层集中,地方财政体制不统一,导致基层财政困难。三是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四是地方预算外和制度外收入不断膨胀。 所得税分享改革的意义:一是体现税收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二是淡化企业和政府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打破市场封锁和市场保护;三是维护所得税制的公平与统一。 本章关键词:预算体制,分税制,所得税分享。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分税制。本章难点:税收返还的计算。 课堂设计: 1、在第一节开始学习时,注意:结合历史,谈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情况。 2、在第二节讲课开始之前,提问:根据所

第八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单选题(以下每小题各有四项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 A.边际税率 B.平均税率 C.比例税率 D.累退税率 2.下列税率形式更能体现从税收公平的是 (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3.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这种税负转嫁称为( B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4.能够导致税收全部向前转嫁,落在生产要素的购买者身上的情形是( A )。 A.需求完全无弹性 B.需求完全有弹性 C.需求富有弹性 D.需求缺乏弹性 5.当某商品的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时,其税负转嫁情况是( A )。 A.易转嫁 B.不易转嫁 C. 和税负转嫁无关 D. 不确定 6.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房地产税 7.从税收效率角度看,下列税率形式作用最弱的是( B )。 A.比例税率 B.累进税率 C.累退税率 D.边际税率 8.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

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使税负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这种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C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9.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适用的税率形式是 ( A )。 A.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累退税率 D.定额税 10.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这种转嫁方式称为( D )。 A.前转 B.后转 C.消转 D.税收资本化 11.在下列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B )。 A.增值税 B.公司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2.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B )。 A.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比例税是从价税 C.定额税是从价税 D.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13.下列有关税收资本化表述正确的是( C )。 A.税负全部归宿于买方 B.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前转 C.税收资本化本质上属于后转 D.税收资本化往往发生在消费品的交易中 14.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 B )。 A.增值税 B.个人所得税 C.消费税 D.营业税 15.税收的主体是( B )。

第八章税收制度

第八章税收制度 一、基本概念 1.税收制度2.商品课税3.所得课税4.资源税5.遗产税 二、填空题 1.税收制度总是由具体的税种组成的,关于税收制度的组成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主张:一是______,二是______。 2.发展中国家税制结构的明显特点是以______为主,一般在税收总额中占______。 3.一般来说,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______。 4.所得课税是对所有以______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5.资源税的课税是以______为课税对象。 6.外资企业所得税采用______,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 7.我国1994年税制改革时确定的个人所得税法采取______、______、______的模式。 8.消费税采取______和______两种征税办法。 9.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______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三、判断题 1.计税依据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值税,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2.只准许抵扣当期应计人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的增值税,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3.资源税所得收入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 4.遗产税的功能是对遗产和赠与财产加以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 5.外资企业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与国际上对公司征税的一般做法相一致。()6.消费税实行价外征收的办法。() 7.从价定率的办法是指根据商品销售价格和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征税。() 8.营业税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属于商品课税的范畴。() 9.新中国的税收制度是在1950年确立的,我国税制变化主要是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0.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课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 () 四、选择题 1.各国的增值税制度对购进固定资产价款的处理有所不同,据此增值税可分为()。 A.生产型增值税B.收入型增值税C.发展型增值税D.消费型增值税2.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的增值税,称为()。

陈共《财政学》(第7版)配套题库 章节题库(第八章 税收原理)【圣才出品】

第八章税收原理 一、概念题 1.直接税与间接税 答:直接税是指税负不能转嫁、只能由纳税人承担的税。只要税收不再转移到商品或劳务的最终消费者身上,征税对象本身承担的税负,就可归为直接税。直接税是以个人收入、企业利润、财产价值等税基为纳税依据的税。一般将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土地税和人头税等视为直接税。在一般情况下,直接税都是累进税。 间接税是指税负可以转嫁、纳税人并不最后承担税负的税。从形式上看,间接税是由纳税人缴纳的,但纳税人可将税负转嫁给商品或劳务的购买者,即通过将税收额加在产品的价格上,由购买者承担税负。间接税实质上是不直接向承担税负的人征收的税。间接税一般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 2.中央税与地方税 答:中央税是指划归中央并由中央税务机构管理的税收。中央税的收入属于中央财政收入。地方税是指由中央统一立法或授权立法、收入划归地方并由地方财政负责管理的税收。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中央税和地方税是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划分的。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划分方法因国家政体和管理体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些国家的地方政府(州、省、县等)拥有税收立法权,可以自行设立税种,这类税种显然就是地方税;而中央政府开征的税种就是中央税,中央税与地方税的隶属关系是十分明确的。有些国家的税种是由中央政府统一设立的,但根据财政管理上的需要,特别是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划出一部分税种给地方,其管理权和使用权限也相应下放给地方,从而形成另外一种类型的地方税。此外有的国家还设立共

享税,这样税收收入由中央和地方按一定比例分成。 3.税收负担 答:税收负担是指税收收入与可供征税的税基之间的比例关系。税收负担可分为宏观税负和微观税负,前者指税收总收人占GDP的比率,也称税收比率;后者指纳税人的纳税额占计税依据的比率。税收负担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4.课税对象与课税基础 答: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征税的目的物,即在税务征收发生的范围内具体的应税项目。不同的税种有不同的课税对象。根据课税对象的不同,税种可划分为不同税类,如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等。 课税基础是指税务机关开征某种税时规定的应纳税范围。税基与课税对象并不完全一致。如对收入征税,在允许对收入进行某项扣除时,扣除后的收入是税基,而整个收入这一项目是课税对象,二者并不一致。在不允许对收入进行任何扣除的情况下,税基与课税对象是一致的。一种税的税基越大,其在税收体系中的地位也就越高。在正常征收的情况下,税基牢固,税收就是稳定的;反之,则会造成税收的不稳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需要对税基进行有效的保护,无论税基大小,都应给予相应的重视。 二、选择题 1.关于税收概念,以下表述合理的有()。 A.税收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

练习(第八章税务行政法律救济)word版本

第八章税务行政法律救济 第一部分税务行政复议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你将选定的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1.某纳税人对县国家税务局的稽查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申请行政复议。 A.县国家税务局的稽查局B.县国家税务局 C.省辖市国家税务局的稽查局D.省辖市国家税务局 2.纳税人对扣缴义务人作出的扣缴税款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为()。 A.扣缴义务人 B.主管该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机关 C.主管该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 D.扣缴义务人或主管该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机关 3.对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作出的代征税款行为不服的,向()申请行政复议。A.受托单位B.受托单位的主管部门 C.委托税务机关D.委托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 4.对市国税局和地税局共同作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申请复议。A.省国税局B.省地税局 C.分别向省国税局和地税局D.国家税务总局 5.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A.60日B.90日C.120日D.3个月 6.甲市乙县国税局丙税务所在执法时给予本镇纳税人赵某20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赵某不服,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则被申请人是()。 A.甲市国税局B.乙县国税局C.丙镇税务所D.乙县人民政府 7.国税局(稽查局、税务所)与地税局(稽查局、税务所)、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联合调查的涉税案件,应当()。 A.经协商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B.经协商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协商无结果,根据各自的法定职权,分别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C.经协商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协商无结果,报请共同上级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D.根据各自的法定职权,经协商分别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得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8.下级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为被申请人。 A.下级行政机关B.批准机关 C.下级行政机关和批准机关共同D.下级行政机关或批准机关 9.纳税人对某县国家税务局征管科以自己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被申请人。 A.县国家税务局征管科B.县国家税务局 C.由申请人选择的对象D.县国家税务局征管科或县国家税务局10.行政复议机关接到纳税人税务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内进行审查并告知纳税人是否受理。

第八章++税收原理+习题

第八章税收原理习题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的强制性 2. 税收的无偿性 3. 税收的固定性 4.纳税人(纳税主体) 5. 课税对象(税收客体) 6. 课税标准(课税依据) 7. 税率8. 起征点9. 免征额 10. 课税基础(税基)11. 税目 二、判断题 1. 如果政府课税改变了消费者以获取最大效用为目的的消费行为,或改变了生产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就会改变私人部门原来(税前)的资源配置状况,这种改变就被视为税收的非中性。 2.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税收的无偿性与税收的强制性不同,它是绝对的。 3. 纳税人与负税人指的是同一人。 4.定额税率是对同一课税对象,不论其数额大小,统一按一个比例征税。 5. 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等标准对课税对象予以度量的税收称为从量税。 三、单项选择题 1. 累进税率下,每一级税率就是相应级距的课税对象数额的() A. 边际税率 B. 平均税率 C. 比例税率 D. 累退税率 2. 从税收公平角度看,()应排在较高地位 A. 比例税率 B. 累进税率 C. 累退税率 D. 边际税率 3. 下列()不属于流转税类 A. 营业税 B. 增值税 C. 消费税 D. 房地产税 4. 个人所得税税率的基本形式() A. 累进税率 B. 比例税率 C. 累退税率 D. 定额税 5. 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 增值税 B. 公司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 6. 下述有关从价税表述正确的是() A. 从价税以课税对象的数量为计税依据 B. 比例税是从价税 C. 定额税是从价税 D. 从价税与商品流转额无关 7. 在下列税种中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是() A. 增值税 B. 个人所得税 C. 消费税 D. 营业税 8. 税收的主体是() A. 税务机关 B. 国家 C. 海关 D. 工商机关 9. 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是() A. 纳税人 B. 课税对象 C. 课税依据 D. 税率结构 10. 下列税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A. 增值税 B. 资源税 C. 消费税 D. 证券交易印花税 11. 税制构成的核心要素是() A. 纳税人 B. 税率 C. 征税对象 D. 纳税期限 12. 税收的强制性依靠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