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蒙德里安藏在格子与线条中的智慧

蒙德里安藏在格子与线条中的智慧

蒙德里安藏在格子与线条中的智慧
蒙德里安藏在格子与线条中的智慧

蒙德里安是20世纪荷兰著名画家,风格派创始人、他以代表性的几何抽象绘画享誉世界,一战期间,蒙德里安以非常明确的简化方式使荷兰进入了前卫艺术的轨道。1914年,蒙德里安回到荷兰,开始了自己十分严谨的创作,并且影响了列克、杜斯堡等人,形成“风格派”。风格派对理性的强调使他们取得了独特的效果和成就,一时成为各流派之中的英雄。如今,提到蒙德里安,我们马上会想到那些代表“风格派”元素的格子与线条。

《红、黄、蓝的构图》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我们可以从画面中的色彩、构图、线条中去体会蒙德里安所崇尚的绘画哲学。《红、黄、蓝的构图》更是深深地烙印在当时乃至如今见过此画的人们的记忆轨迹之上,他用独特的思维、巧妙的色彩与构图把这些本来毫无生气的格子与线条赋予美的意味,同时他的艺术理论与艺术设计实践也对后世的时装设计、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等不同领域都产生了微妙影响,对现代主义在形式探索上起到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性的作用。本文旨在对蒙德里安的红黄蓝作品进行一定程度的简析,结合蒙德里安相关理论主张,以此来总结蒙德里安的绘画特征、绘画思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看着大海、天空和星星,我通过大量的十字形来表现它们。自然的伟大深深打动我,我试图表达那种浩瀚辽阔、宁静和谐、协调统一。”在蒙德里安的眼中,自然界的事物虽然变化万千,活泼任性,但都是以宇宙赋予的规律在运行。他认为自然虽然在变化中显得活泼任性,但是基本上走势一绝对的规律来经常执行任务的,也就是以造型的规律性来起作用。他的艺术观念如此鲜明,他认为自然中相对应的各种元素,如积极与消极、男与女、黑暗与光明等等,都可以简化为水平线和垂直线,这些简单的线和面深谙了世界的所有因素。

他的作品所呈现的已完全不是我们所眼见的世界,他把绘画语言限制在最基本的因素: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和黑、白、灰上,创作出抽象的“纯粹”的绘画,并称这种风格为“新造型主义”。他把新造型主义解释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自然的丰富多彩就可以压缩为有一定关系的造型表现。艺术成为一种如同数学一样精确的表达宇宙基本特征的直觉手段。”正如蒙德里安说:“纯粹是在只能通过纯粹的造型来达到,而这种纯粹造型在本质上不应该受到主观感情和表象的制约。”

从1917年起,他画了大量这种“纯粹”的作品。《红、黄、蓝的构图》亦是如此,该作品创作于1930年,是他的绘画主张的生动再现。我们看到,画面上水平、垂直的粗重的黑色线条交织成七个大小不同错落有致的黑色方框,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比例与分割应该是蒙德里安最擅长的设计方式,他努力寻找形状长短、面积大小的构成规律,运用黄金分割和等比数列将画面或图形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分割排列,形成富有节奏的秩序美和均衡美。如果一定要说出画面的主题,我们不得不说中间占了画面大部分位置的红色方块,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其次是,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以及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它们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让极具张力的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保持平衡、和谐。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这一切都显得纯粹而有力。正如他所说:“我一步步地排除着曲线,直到我的作品最后是由直线和横线完成,形成诸如十字形,各个相互分离和隔开,直线和横线是两相对立力量的表现,这类对立物的平衡到处存在着,控制着一切。”《红、黄、蓝的构图》这幅作品给人感觉单纯而有力,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 水平与垂直)、三原色( 红、黄、蓝) 和三个非原色( 黑、白、灰),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蒙德里安的艺术风格极其独特,他只采用水平和垂直两种线条,构成各种不同的矩形,蒙德里安抛弃了现实世界的复杂表象,回归到原始的颜色和直线。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设计的三大元素,他的用色是极其单纯的,只有红黄蓝三原色及黑白灰。这样的绘画核心旨在

追求内在精神的和谐,在规矩与自由之间探索平衡,在平衡状态中表现对立的元素。其“在艺术中赋以精神力量”的主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不可抑制在艺术界争相效仿的风潮,在家具设计、环境艺术、建筑设计以及时装设计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与现代流派的许多艺术家一样,蒙德里安在创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理论思考。这位艺术家在40 岁时开始撰写理论文章,一生撰写的文章有数十篇之多,其中既有长篇大论,也有短小的随感、札记,著述可谓丰厚。此外,他热衷于参与创办艺术期刊如《风格》,这份有影响的评论杂志自1917年6月16日创刊以来,为风格派的思想传播和作品汇合作出了很大贡献,风格派的名称亦源自于它。通过这份杂志他积极把自己及同道们的理论见解公之于世,也使后世对他的艺术主张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播,也是后人对其所坚持的理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蒙德里安的作品,某些美术评论家认为只适用于广告设计、家具、印刷品和建筑装潢,根本谈不上“绘画”二字。这种批评其实是脱离实际的,正如贡布里希所说的,脱离了当时时代特征去谈论那时的艺术的优劣,是偏颇的,甚至荒唐的。当时蒙德里安认为,他一步一步地走上绘画几何学的抽象构图道路,是沿着立体派和未来派的单纯化结构而来的。蒙德里安及其荷兰“风格派”,作为一种艺术运动,这种运动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绘画。它对当时乃至现在的建筑、家具、装饰艺术、服装、印刷业乃至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蒙德里安的作品的作品是那样的简洁和纯粹,他把世界的万事万物都以直线、矩形表现,世界的色彩也简化成红、黄、蓝和黑、白、灰。似乎就在实践着克莱夫·贝尔口中的“有意味的形式”,他的作品所呈现出的超凡面貌,均出于他对艺术心存特殊的理想,他渴望找到艺术中一种普遍的规则性的东西,能以一种方式反映宇宙和客观法则,他试图用艺术去揭示世间万物外形不断变化的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不变的实在,他用这种极度的简化和纯粹是可以表达着他所倡导的世界观。蒙德里安,坚持用他的格子和线条表达着他眼中的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纯粹和简化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慧眼独具以及对艺术创作执着的信念。

中班美术欣赏:蒙德里安和他的画

中班美术欣赏:蒙德里安和他的画 中班美术欣赏:蒙德里安和他的画 活动目标: 1、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感受画作中线、形、色组合变化所构成的各种格子的韵味。 2、能根据画作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3、欣赏作品的内容美,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引入活动。 请幼儿讲述生活经验:自己找到的格子 二、出示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让幼儿自由观看和谈论。 提问:1、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2、让你想到了什么?3、你的感觉怎样? 三、分析“格子画”的形式美,介绍作者及其绘画风格。 1、引导幼儿从形、色、线三方面进行观察,从中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2、提问:你喜欢这些画吗?看完了这些画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3、介绍画家,小结画家的绘画风格。 四、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1、师:蒙德里安爷爷也用这些风格画了许多的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其中的一幅吧!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 五、用格子画《红、黄、蓝构成》与《百老汇的爵士乐》相比较,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1、师:我们用这两幅画来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他们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想表现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2、请为这幅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六、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通过感官和肢体动作感受画家绘画风格及意图。 1、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中表达的意思。 2、听一段爵士乐,引导幼儿用感官和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3、根据画家的绘画风格对《百老汇的爵士乐》进行小结。 七、交代要求,幼儿绘画。 师:小朋友,蒙德里安爷爷用了这些线、形、色来表现自己对百老汇和爵士乐的感觉,你又可以用这些东西表现什么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后用水粉颜料把它画下来,等一会把你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吧! 八、评价幼儿绘画作品。 师:你画了什么?用了什么表现出来的?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小结:其实我们都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图形、色块来表现自己不同的感受,同时我们也可以运用蒙德里安爷爷的绘画风格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活动评析 1、从确定以“几何风格抽象派”为重要代表人物的蒙德里安和他的格子画,作为活动内容。再从网上查找所要欣赏的作品及音乐,最后将许多生活中格子实物(制成课件)。我们认真的准备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欣赏环境。在此过程中我们老师也积累了相关知识和经验。 2、通过开放式的提问、画作的对比等方法,给了幼儿自由表达的空间,更好地引导幼儿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活动中能体现师幼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老师像朋友般聊天式的引导给幼儿提供了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引发了他们大胆、富有个性的表达,不存在人云亦云或不敢说、怕说错的现象。 3、课件中的实物无论从造型、颜色等方面去欣赏都让人感到新颖别致,真是太美了,幼儿的情感被一幅幅精美的画面激发了,他们“肆无忌惮”地表达自己的激动与兴奋。这些都是幼儿审美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幼儿审美理解具有情感性的特点。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精编WORD版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严胡伟学号:162 【摘要】基于马克思文艺理论对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进行赏析,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最后对这件作品赏析得出来几个结论首先是这件作品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蒙德里安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战争。再者就是在创作这幅画的目的就是进行艺术与设计的探索实践。不像其他艺术家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可能更多的侧重于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观念的表达。所以相对于《蒙娜丽莎》来说《红黄蓝构图》的受众要少很多,因此知名度也不及这类艺术作品之名气。 【关键字】:马克思文艺理论社会背景受众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 对于这样一幅画作,大多数受众会提问这究竟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它没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罗中立的《父亲》那样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受众体会。那么我们从这幅画作中究竟能读到什么呢?我将从马克思文艺理论的角度对这件作品进行赏析。

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答案

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答案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它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它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惟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攀登。很快,它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摔得重,比哪一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它们才喘过气来。一只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刚才,咱们离胜利不只差几步了吗?”说罢,它又重新开始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它到底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最后一点儿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盯着,看着,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目光……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触探 摔疼 2、按照文中“△”的分段标记,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3、文中的“围墙”指的是什么?这样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写杯子里的蚂蚁“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目光”? 5、对杯外的小蚂蚁你会说些什么? 6、读了这篇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画面是什么?杯内的小蚂蚁命运如何?请你展开想象写片段,并给片段起个题目。 参考答案: 1、chùshuāi 2、写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它们几次攀登想爬出来都失败了。 3、“围墙”指的是杯壁,这样比喻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4、因为谁在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会获得成功。 5、我会说:“你真是好样的!面对困难不丧失信心,我会像你一样的!” 6、成功往往只差一步 两只小蚂蚁误入了玻璃杯,一只坚持不懈爬了出去,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另一只在快爬到杯子口时失败了,它没有再往外爬。看到爬出去的同伴,它心里多羡慕呀!这时,杯子的主人过来了,他想喝水,看到杯子里有一只小蚂蚁,抬起大拇指轻轻一按……有时,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而命运的结束往往就在于这一步……

蒙德里安作品赏析

蒙德里安作品赏析 分享 黄淼 11-29 19:19分享 红黄蓝的构成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这些有限的图案意义与抽象相互结合,象征构成自然的力量和自然本身。”

百老汇爵士乐 《百老汇爵士乐》是蒙德里安在纽约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一生中最后一件完成的作品,它明显地反映出现代都市的新气息。依然是直线,但不是冷峻严肃的黑色界线,而是活泼跳动的彩色界线,它们由小小的长短不一的彩色矩形组成,分割和控制着画面。依然是原色,但不再受到黑线的约束,它们以明亮的黄色为主,并与红、蓝间杂在一起形成缤纷彩线,彩线间又散布着红、黄、蓝色块,营造出节奏变换和频率震动。看上去,这幅面比以往任何一件作品更为明快和亮丽。它既是充满节奏感的爵士乐,又仿佛夜幕下办公楼及街道上不灭灯光的纵横闪烁。这是蒙德里安艺术生涯的最后一个新发展。 彼埃·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1872年3月7日-1944年2月1日),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

数字图书馆练习题(有答案)

数字图书馆练习题(有答案) 14.数字图书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解释()疲惫()不堪抖擞()念叨()忐忑()不安如愿以偿()二、补全词语。人()人()()()欲试五()四()()千()万不可()()情不()()三、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与传统的图书馆不同的是,“数字图书馆”收藏的是“电子图书”,而不是一本一本纸质图书。() 2.所谓的电子图书,就是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文字、图像和声音进行压缩处理……传播和接收。()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每 天都有不同的人来借不同的书,每天我们也都在等待着、期盼着、羡慕着、叹息着。请说说“等待”“期盼”“羡慕”“叹息”的具体 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内容回顾。文中的“我”是 ____________,每天都在等待着被读者买走,可是来图书馆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它与传统图书馆的区 别在于:①_____________的到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_______________。最后“我”也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阅读大舞台。蚂蚁和玻璃杯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他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一个缝隙爬出来。不一会儿,他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惟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了,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 往上攀登。很快,他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最后几步却()了。(),这一次比 哪一次都跌得重,比哪一次都跌得疼。好半天,他们才喘过气来。 一只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跌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咱们离胜利就只差一步了。”说罢,他又开始重新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他终于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羡慕地问快告诉我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杯子外的蚂蚁回答

幼儿园中班美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教案

幼儿园中班美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教案 中班美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参考教案,活动目标是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和含义,能利用格子画的特点去设计物品。 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蒙德里安的格子画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和含义。 2、能利用格子画的特点去设计物品。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课件-蒙德里安的名画 活动过程 一、欣赏蒙德里安作品的特点。 1、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你们看见了图画上有什么?哪些颜色构成? 2、出示第二幅作品纽约城市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说说它与 第一幅作品的区别。 提问:这幅画上有什么呢?它与第一幅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 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3、出示第三幅作品《构图C》,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色块,说说 它与上面几幅作品的区别。 提问:这幅画上又有什么呢?它与前面两幅画有什么区别呢? 二、简单了解作品的作者。 你们知道刚才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谁画的吗? 三、想像蒙德里安作品的含义 1、你们还想不想看看画家的作品呀?出示蒙德里安作品《百老汇 的爵士乐》 2、提问:你从这幅画里看到了什么?你感觉画家他在画什么呢? 这幅画的名字叫做《百老汇的爵士乐》你们知道什么叫爵士乐吗? 3、欣赏音乐《爵士乐》

4、简单小结:画家蒙德里安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出了百老汇中的音乐。 四、了解作者绘画风格的运用欣赏作者的其他一些作品。 1、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和格子有关的东西,你看到哪些东西呢? 2、播放图片,幼儿欣赏。 五、今天我们欣赏了蒙德里安的作品,那我们学一学蒙德里安的风格,设计一幅格子画。 以后也可以在生活中运用你设计的格子画。 幼儿设计格子画。

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doc

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文章写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它们几次攀登想爬出来都失败了。蚂蚁与玻璃杯的故事揭示了成功往往只差一步的道理。下面由我为你带来关于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蚂蚁和玻璃杯阅读材料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它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它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惟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光滑,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攀登。很快,它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摔得重,比哪一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它们才喘过气来。一只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刚才,咱们离胜利不只差几步了吗?"说罢,它又重新开始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它到底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最后一点儿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盯着,看着,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目光...... 蚂蚁和玻璃杯阅读题目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触(chc)探 (2)摔(suāishuāi)疼 2、按照文中"△"的分段标记,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3、文中的"围墙"指的是什么?这样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写杯子里的蚂蚁"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目光"? 5、对杯外的小蚂蚁你会说些什么? 6、读了这篇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画面是什么?杯内的小蚂蚁命运如何?请你展开想象写片段,并给片段起个题目。 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答案 1、chshuāi 2、写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它们几次攀登想爬出来都失败了。 3、"围墙"指的是杯壁,这样比喻更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4、因为谁在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会获得成功。 5、我会说:"你真是好样的!面对困难不丧失信心,我会像你一样的!" 6、成功往往只差一步 两只小蚂蚁误入了玻璃杯,一只坚持不懈爬了出去,回到了自己生活的地方,另一只在快爬到杯子口时失败了,它没有再往外爬。看到爬出去的同伴,它心里多羡慕呀!这时,杯子的主人过来了,他想喝水,看到杯子里有一只小蚂蚁,抬起大拇指轻轻一按......有时,我们离成功只差一步,而命运的结束往往就在于这一步......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色格子布》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色格子布》 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色格子布》适用于中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用色块进行装饰格子布,体验创造美的乐趣,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作品,大胆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美术公开课《彩色格子布》教案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作品,大胆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 2.用色块进行装饰格子布,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教学准备: 相关的PPT、操作画纸、调好的颜料、排笔、黑色油画棒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用色块装饰格子布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运用法、观察法、示范讲解法、操作法 教师活动 一、引导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引出主题。 1.通过课件出示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1)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图画,请你们看看这幅画上有什么?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你还发现画里有什么?(黑线)

2.教师小结 师:这些画都是一个名叫蒙德里安的画家画的,这些画上虽然只有黑色的线条和几个彩色格子,但看起来非常漂亮,真神奇! 3.组织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人们都很喜欢蒙德里安的画,就把这种绘画风格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出示他人参考蒙德里安作品风格设计的服饰、建筑物等图片,如:格子衣服、格子鞋子)师:你还看过怎样的格子物品? 二、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操作方法。 师:许多人把蒙德里安的作品变成了可以穿的、用的东西,老师也设计了几件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说说老师是用了什么方法?怎么画的? 三、教师示范操作用黑蜡笔打出线条,用色块进行装饰。 四、组织幼儿操作指导幼儿先用油画棒设计格子,要求用横竖直线从最顶端画到最末端;涂色块时注意不混色及颜色之间的间隔。 五、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设计的格子布可以做什么。 幼儿活动幼儿仔细观察大师的作品,并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幼儿听教师的小结幼儿欣赏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问题。 观察老师的范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幼儿说出用油画棒画格子,用颜料涂色块。 幼儿观察老师的操作方法。 幼儿操作幼儿操作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格子布可以做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帮助幼儿了解大师的作品,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考试卷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考试卷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15分) méng lóng xiāo sǎ jì jìng róng máo xiù huā jīn huī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乖________ 贪________ 孤________ 菜_______ 掏________ 乘________ 贫________ 狐________ 采________ 淘________ 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15分) (_____)头并进(_____)风(_____)雨(_______)不平 (_____)疲力竭(_____)疲(_____)尽人(___)人(____)写出两个与画“ ”词语结构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上面的词语中,“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是一对近义词。 四、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10分) 虽然……但是……如果……就……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不是……而是…… (1)(_____)你这次数学考了满分,(_____)大家选你做数学课代表。(2)(_____)你对班长有意见,(_____)提出来。 (3)这件好事(_____)小华做的,(_____)同桌小强做的。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列车穿过山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祖国的千山万水多姿多彩。(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异口同声地一起说:“坚决完成任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5分) 蚂蚁和玻璃杯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它们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它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它们开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的唯一路径。然而,玻璃杯的表面实在太光滑,它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它们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攀登。很快,它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了,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这一次比哪一次都摔得重,比哪一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它们才喘过气来。一只蚂蚁对另一只蚂蚁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蚂蚁说:“刚才,咱们离胜利不是只差几步了吗?”说罢,它又重新开始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它到底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

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半期考试试题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步履蹒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今天,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美、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国家还是中国吗?别无选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1956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随后30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1985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客厅容得下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让各种文明以礼相待,推杯问盏。这是我们的文化自信。我们不反对引进外来语,经过汉化的外来词汇同样能丰富中国词库,但我们反对取之无度、用之过滥;我们不反对让流行的网言网语进入汉语的传统家庭,但要注意汉字的规范,不能玷污汉字的纯洁,消解汉语的魅力。这是我们的文化自觉。 今天的汉字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下的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书写和阅读习惯,屏幕化、碎片化、快速化、浅层次阅读盛行;各种键盘消解了我们的书写技能,层出不穷的智能终端让我们患上输入法依赖症,提笔忘字;网络词典让我们在享受便捷轻巧的同时失落了追根溯源的乐趣和咬文嚼字的味道;网络俚语带来简明晓畅、通俗风趣的同时,削弱了汉字的美好。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文化的崛起,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文化的复兴。在继承中发展,在革新中坚守,呵护母语,就是留住民族文明的根。 1.下列各项中,其性质不属于原文所论述的“汉字变革”的一项是()(3分)A.公元1605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1625年,金尼阁借鉴利玛窦的注音方案写成《西儒耳目资》注音书。 B.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第11400号部令,向全社会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计324个简体字;还公布了《推行简体字办法》。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设计—蒙德里安的格子画

2016学年第二学期园级公开活动 活动名称: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大班) 设计思路: 《指南》中指出,大班的孩子能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的美感体验,而欣赏蒙德里安他的作品常常用抽象的线条来概括各种事物,简洁而大气,适合幼儿欣赏。于是我在网上寻找了大量蒙德里安的作品,让幼儿在绚丽丰富的画面中走进名画的世界,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了名家大师的作品世界,感知了色与形构成的美,发现了横线与竖线表现出的整齐的美与斜线作品不一样的风格,从而帮助幼儿获得了不同风格作品的差异和特点,初步建立了一些感知审美能力。在孩子欣赏后,再用操作装饰的方式来表达表现美,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画,感受格子画的与众不同。 2、尝试用格子画的特点装饰物品。 活动准备: PPT,盘子,杯子、颜料,音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导入 上次我路过一幢特别的房子,走进去一看更特别。请你们来看一看,觉得有什么特别? 2、小结:原来这里的,服装配饰、生活用品、通讯工具、建筑等等都是用格子画 装饰的。 3、教师:那今天我就带你们去美术馆,走进一个格子画的世界吧! 二、欣赏感受 1.出示蒙德里安的《伦敦构成》 提问:这些画跟我们刚刚看到的有点像,我们走进些瞧瞧。看看这幅画上有什么? (追问:格子是怎么画出来的?长方形、正方形是一样的吗?黑色的线多还是长方形正方形多?) 小结:这幅画的名字叫做《伦敦构成》,由密密的黑色的线条和一点点的红黄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格子组成,画家用了黑色的线条很形象的表现出了伦敦正在下暴雨的情境。 2.出示第二幅画作《构图A》 提问:看看这幅画上有什么?这幅画和前一幅画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 小结:这些有颜色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叫"色块",这些画都是由线条和色块组成的。 提问:这幅画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这些黑色的线条和红黄蓝色块让你想到了什 么? 小结:简简单单的黑色线条和色块就让你们联想到这么多东西,真神奇!

大班美术活动创意格子画教案反思.doc

大班美术活动创意格子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画作,观察其中的线条和色块,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和含义。 2.尝试借鉴格子画的形式设计装饰画,体验装饰画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蒙德里安四幅经典格子画图片《红黄蓝的构成》、《伦敦构成》、《构成C》、《百老汇的爵士乐》。 2.《创意格子画》ppt课件,创意格子画三幅。 3.各种绘画材料:自制画板若干、黑色电工胶带、画笔若干、三原色颜料、抹布。 活动重难点 欣赏、领略格子画的特点,尝试借鉴格子画的形式设计装饰画。 活动过程 一、以观察班里幼儿花格子裙子,导入活动。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发现诺诺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裙子,我们来观察一下它的裙子图案是什么样的?

过渡语:花格子裙子转啊转,把诺诺打扮得更加漂亮了。正好老师今天就带了几幅漂亮的格子画,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分别欣赏蒙德里安三幅经典格子画,引导幼儿观察格子画的线条、色彩、形状等典型特征。 (一)出示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提问: 1.你们看到这幅画上有什么?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3.你还发现画里有什么? (二)出示第二幅画作《伦敦构成》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 提问: 1.这幅画和上一幅画有什么不同? 2.这些格子是由什么画成的? 小结:这幅《伦敦构成》以黑色线条为主,点缀了几个彩色格子。 (三)出示第三幅画作《构成C》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色块。 提问:这幅画与前面的两幅相比,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这些有颜色的正方形、长方形都叫色块。这幅作品色块突出,而线条却不是很明显。

幼儿园中班美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美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三篇)目录: 幼儿园中班美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一 幼儿园中班美术蔬菜印画二 幼儿园中班美术蜗牛的家三

幼儿园中班美术蒙德里安的格子画 一 活动目标 1.欣赏蒙德里安的代表作,观察其中的格子画的特点。 2.体验尝试利用格子画的特点去大胆设计作品。 活动准备 红黄蓝颜料,幼儿每人一块画板,毛笔,ppt,剪刀,黑色长条即时贴,箩筐,小毛巾。 活 动 过 程 一、介绍蒙德里安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要来认识一位有名的画家他叫蒙德里安,是一位荷兰的画家。 二、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了解其特点。 1.出示第一幅画《红黄蓝的构成》 这幅画名字叫《红黄蓝的构成》,是由黑色线条和红黄蓝色块组成的。 2.出示第二幅画作《伦敦构成》(见图2,这幅作品以黑色线条 为主,点缀了几个彩色格子),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线条。 3.出示第三幅画作《构图c》(见图3,这幅作品色块突出,线条有粗有细),引导幼儿观察其中的色块。

三、介绍材料,幼儿操作。 1.教师讲解介绍材料。 示范怎样正确的涂颜料,要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并留有留白的地方,画才漂亮。请一个幼儿上来试一试 2.幼儿自由选择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幼儿作品,互相欣赏。 四、结束活动

幼儿园中班美术蔬菜印画二 上海果果幼儿园:王雪梅设计思路: 前段时间我在区域活动投放了热水瓶瓶塞,让幼儿对其进行想象和印画,幼儿对此非常感兴趣,每次那里的幼儿人数总是很多。他们总是兴奋地向我介绍他们的作品,有的孩子会说:“我画的是我自己,这是眼睛和鼻子。”也有孩子会画小动物等。而最近我们在午餐前的介绍菜单环节让幼儿又对蔬菜十分感兴趣,他们总是询问我这种蔬菜叫什么名称,他有什么作用等。甚至有的幼儿自己会说:“这是胡萝卜,他有很多营养,吃了对身体好,所以不可以挑食。”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并为了让幼儿了解一些新的绘画材料,我将蔬菜与印画结合起来,于是《蔬菜印画》活动就应运而生。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猜猜和印印,大胆尝试用蔬菜截面进行印画。 2、体验蔬菜印画的乐趣。活动准备: 1、胡萝卜、藕、青椒等蔬菜,水粉颜料若干,抹布。 2、教师范画活动过程:一、通过看教师范画知道秋天许多树上的叶子变黄了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创意吧,眼前出现一幅“大树” 教师提问:你们看,这棵树是夏天的树还是秋天的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这棵树是秋天的树,因为它身上有黄色的叶子。) 小结:对了,秋天的大树叶子都变黄了,果子都成熟了。二、通过看看猜猜知道蔬菜也可以用来画画 师:你们知道吗?这幅画王老师没有用笔画,而是用了一种特殊的材料!

蚂蚁怎样走最近复习题

1.3 蚂蚁怎样走最近 一、基础达标: 1.放学以后,小红和小颖从学校分手,分别沿东南方向和西南方向回家,若小红和小颖行走的速度都是40米/分,小红用15分钟到家,小颖20分钟到家,小红和小颖家的直线距离为( ) A .600米 B. 800米 C. 1000米 D. 不能确定 2.任意三角形的三条边必须满足________. 3. 直角三角形两锐角 ,三边满足 . 4. 已知在Rt △ABC 中,∠C=90°, ①若a=14,b=48,则c=________; ②若a=8,c=17,则b=_______. 5.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圃,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 “捷径”,在花圃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 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 6.如图,以Rt △ABC 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 1、S 2、S 3,且S 1=4,S 2=8,则S 3=____. 7.在△ABC 中,∠C=900,,BC=60cm,CA=80cm,一只蜗牛从C 点出发,以20cm/s 的速度沿CA-AB-BC 的路径再回到C 点,需要 分的时间. 8.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会徽主题图案是由一连串如图所示的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 设其中的第一个直角三角形OA 1A 2是等腰三角形,且OA 1=A 1A 2=A 2A 3=A 3A 4=……=A 8A 9=1,请你计算OA 9的长. 二、综合发展: 9.五根小木棒,其长度分别为7,15,20,24,25其中正确的是( )

7 15 24 25 207 15 2024 25 157 25 20 24 257 202415 (A) (B) (C) (D) A. B. C . D. 10. 如图,在水塔O 的东北方向32m 处有一抽水站A,在水塔的东南方向24m 处有一建筑工地B ,在AB 间建一条直水管,则水管的长为( ) A. 45m B.40m C. 50m D.56m. 11.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此正方形的面积为 . 12.一透明的圆柱状玻璃杯,底面半径为10cm,高为15cm,一根吸管斜放与杯中,吸管露出杯口外5cm,则吸管长为___________cm. 13.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的腰为10,底边上的高为8, (1)求底边BC 的长;(2)S △ABC . 14.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000 米处,过了 20 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第11题

大班艺术活动:蒙德里安《格子画》(1)

大班艺术活动:蒙德里安---《格子画》 活动目标: 1.观察蒙德里安的格子画其中的线条、红、黄、蓝颜色和方形,领略格子画的特点。提升幼儿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创造力。 2.幼儿自主粘贴并在色块周围画上横竖交错的直线。学会艺术创意语言,完成属于自己的抽象艺术作品。 3.热爱艺术活动,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注重差异性的表达、提升审美情趣积淀艺术涵养。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1)8k的白色纸张,红、蓝、黄三色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贴纸,黑色马克笔,制作环节使用。(2)10张(一半A4)做好的范画(为最后的集创展示做准备)。(3)相框板最后展示使用。(4)准备马勒维奇作品最后延展展示使用。 场地布置:蒙德里安格子画及相同风格的道具(衣服-前面要有一层遮挡的布或者围巾等-还可以准备魔术帽,红黄篮三色立方体,杯子,鞋,相框等)引入环节使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感受格子作品的特色 1.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小朋友们进入一个神奇的国度,小朋友们你们发现了没嗎,老师的教室裡都有什么呢? 2.有好多的方块,有很多的颜色,还有用方块装饰的鞋子。 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今天要跟这些彩色的方格和线条成为好朋友喔,小朋友們準備好跟老師一起進入大師的世界了嗎? 3.那請小朋友們伸出兩隻手指一起跟着老師使魔法吧~大家手指往内画圈念出咒語'巧克力魔法变变变'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喔~巧克力魔法变变变~~~(抽掉外衣露出蒙德里安的衣服)发生什么变化了呀? 4.老师你的衣服也变成格子了。

5.师:真的啦,我也变成了格子的好朋友,今天,巧克力老師要带领小朋友去认识一位有名的艺术大师喔,他的名字叫蒙德里安,他非常喜欢用红、黄、蓝三色的格子和线条来创作喔,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视频欣赏 1.师:哇,蒙德里安格子画好神奇啊,不仅可以成为绘画作品还可以运用到生活各个地方,(展示格子作品)那我想考一考小朋友,你们还记得蒙德里安是哪个国家的藝術大師嗎?他的《格子画》都出現了哪些颜色?这都是些什么形状了?除了彩色的小方块还有什么? 2.小结:蒙德里安是荷兰画家,他的《格子画》都出現了红色、蓝色、黄色,正方形、长方形、黑色线条,对,我们大师蒙德里安,他就擅长把红、黄、蓝彩色的方块,加上黑色的线条组合在一起。 3.想象思考:那请小朋友帮老师想想,如果这些方形代表着我们城市,比如:红色的是房子,那你们觉得蓝色的会是城市里面的什么了?(天空、大海、湖泊)小朋友的想象力真是丰富,那黄色的你们又会想到是城市里面的什么了?(幼儿园的沙坑、黄色草地)那我们城市里面除了房子,河流,沙坑,还有什么了?(还有树、马路) 4.小结:小朋友说的很棒那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吧,游戏的名称叫《走走走》,老师拿出红、黄、蓝彩色卡纸,我们把他放到地上,想象成为楼房、河流、草地,那我们来看看小朋友都怎么从一个地方走到另一个地方的呢。 三、游戏体验线条的不同 (请小朋友来走一走,有的小朋友走的直线,有的小朋友走的是竖线,有的小朋友走的斜线、有的小朋友走的曲线,可以从红色出发再走回来要路过黄色和蓝色,一个接一个,然后线上老师互动说说自己怎么走的,走的什么样的线是横线、竖线还是斜线。红黄篮彩纸不要摆在同一水平线上,间距大于1米。请老师选2-3个小朋友参与,2-3分钟) 师:哇小朋友真厉害,原来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有那么多种方法。但是你们会发现,在蒙德里安的世界里面,它只有横线和竖线(老师在书空,请小朋友来说出横线和竖线) 思考:小朋友想不想做一副属于自己的格子画地图了?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吧! 四、幼儿大胆创作 提出注意事项:(1)撕的时候,小朋友们用左手拿住我们贴纸,右手用大拇指和食

2019-2020-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答案word版本 (2页)

2019-2020-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答案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蚂蚁和玻璃杯阅读答案 非常不幸,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开始,它俩慌慌张张地在杯底四处触探, 想寻找一个缝隙爬出去。不一会儿,它们便发觉这根本不可能。于是,他们开 始沿杯壁向上攀登。看来,这是通向自由惟一的路。然而,玻璃的表面实在太 光滑,他们刚爬了两步,便重重地跌了下去。 揉揉摔疼了的身体,爬起来,再次攀登。很快,它们又重重地跌到杯底。三次、四次、五次……有一次眼看就快爬到杯口,可惜,最后几步却失败了。而且, 这一次比哪一次都摔得重,比哪一次都摔得疼。 好半天,它们才喘过气来。一只对另一只说:“咱们不能再冒险了,否则,会 摔得粉身碎骨的。” 另一只说:“刚才,咱们离胜利不只差几步了吗?”说罢,它又重新开始攀登。一次又一次跌倒,一次又一次攀登,它到底摸到了杯口的边缘,用最后一点儿 力气,翻过了这玻璃的围墙。△ 隔着透明的墙壁,杯子里的蚂蚁盯着,看着,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目光……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触(chùcù)探 (2)摔(suāishuāi)疼 2、按照文中“△”的分段标记,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3、文中的“围墙”指的是什么?这样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写杯子里的蚂蚁“不时闪现出羡慕的目光”? 5、对杯外的小蚂蚁你会说些什么? 6、读了这篇文章,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画面是什么?杯内的小蚂蚁命运如何?请你展开想象写片段,并给片段起个题目。 参考答案:

幼儿园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色格子布》

幼儿园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彩色格子布》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蒙德里安作品,大胆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 2.用色块进行装饰格子布,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教学准备:相关的PPT、操作画纸、调好的颜料、排笔、黑色油画棒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用横竖直线设计格子布,用色块装饰格子布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运用法、观察法、示范讲解法、操作法教师活动 一、引导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引出主题。 1.通过课件出示蒙德里安的《红、黄、蓝的构成》,引导幼儿观察画中的线条和色块。 (1)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图画,请你们看看这幅画上有什么? (2)它们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你还发现画里有什么?(黑线) 2.教师小结 师:这些画都是一个名叫蒙德里安的画家画的,这些画上虽然只有黑色的线条和几个彩色格子,但看起来非常漂亮,真神奇! 3.组织幼儿欣赏蒙德里安的"格子"在生活中的运用。 师:人们都很喜欢蒙德里安的画,就把这种绘画风格用到了生活的各个地方。(出示他人参考蒙德里安作品风格设计的服饰、建筑物

等图片,如:格子衣服、格子鞋子) 师:你还看过怎样的格子物品? 二、出示范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操作方法。 师:许多人把蒙德里安的作品变成了可以穿的、用的东西,老师也设计了几件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谁来说说老师是用了什么方法?怎么画的? 三、教师示范操作用黑蜡笔打出线条,用色块进行装饰。 四、组织幼儿操作指导幼儿先用油画棒设计格子,要求用横竖直线从最顶端画到最末端;涂色块时注意不混色及颜色之间的间隔。 五、结束活动: 展示作品,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设计的格子布可以做什么。 幼儿活动幼儿仔细观察大师的作品,并根据教师的提问做出回答幼儿听教师的小结幼儿欣赏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问题。 观察老师的范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幼儿说出用油画棒画格子,用颜料涂色块。 幼儿观察老师的操作方法。 幼儿操作幼儿操作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格子布可以做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帮助幼儿了解大师的作品,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进一步帮助幼儿了解大师的作品。 将大师的作品延伸到生活中,为后面的操作做铺垫。 出示范作,激发幼儿操作的欲望和兴趣。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 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蒙德里安《红黄蓝构图》赏析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严胡伟学号:162 【摘要】基于马克思文艺理论对蒙德里安的《红黄蓝构图》进行赏析,运用马克思文艺理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理论,最后对这件作品赏析得出来几个结论首先是这件作品创作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蒙德里安对于战争的反抗,创造一种中性的、理性的新形式,以对抗狂暴的、非理性战争。再者就是在创作这幅画的目的就是进行艺术与设计的探索实践。不像其他艺术家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样可能更多的侧重于作者自己内心的情感、观念的表达。所以相对于《蒙娜丽莎》来说《红黄蓝构图》的受众要少很多,因此知名度也不及这类艺术作品之名气。 【关键字】:马克思文艺理论社会背景受众 这幅作于1930年的(红、黄、蓝的构成)是蒙德里安几何抽象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我们看见,粗重的黑色线条控制着七个大小不同的矩形,形成非常简洁的结构。画面主导是右上方那块鲜亮的红色,不仅面积巨大,且色度极为饱和。左下方的一小块蓝色、右下方的一点点黄色与四块灰白色有效配合,牢牢控制住红色正方形在画面上的平衡。在这里,除了三原色之外,再无其他色彩;除了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外,再无其他线条;除了直角与方块,再无其他形状。巧妙的分割与组合,使平面抽象成为一个有节奏、有动感的画面,从而实现了他的几何抽象原则,“借由绘画的基本元素:直线和直角(水平与垂直)、三原色(红黄蓝)和三个非色素(白、灰、黑)。 对于这样一幅画作,大多数受众会提问这究竟有什么可以欣赏的?它没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罗中立的《父亲》那样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的受众

蚂蚁和玻璃杯读后感作文

蚂蚁和玻璃杯读后感作文 今天,读了一篇叫《蚂蚁和玻璃杯》的文章。 短文讲的是:两只蚂蚁误入玻璃杯中,一只蚂蚁不断的向上爬终于爬出了玻璃杯。而另一只蚂蚁半途而废,永远的留在了玻璃杯中。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颇深。 “谁在最困难的时候,不丧失信心,谁就可能赢得成功。”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啊!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困难中只要不放弃,就会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这让我想起自己:有一天做数学题,一道题无论我怎么想,怎么算都做不出来,于是决定要放弃了。妈妈见了,笑着对我说:“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这么一道难题就顶不住吗?”听了妈妈的话,我坚定了信心,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把这道数学题做出来了。顿时,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在生活中,总是有这样的,那样的困难。我们不能带着放大镜去看它,想办法去战胜它,我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不久前,我偶读了一篇文章,叫《蚂蚁和玻璃杯》。这篇文章讲的是两只不幸的蚂蚁误入了玻璃杯中,它们想爬出杯子,可杯壁太滑了,爬上去一点,就会重重跌下去。其中的一只蚂蚁灰心了,而另一只蚂蚁却没有放弃,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爬出了杯子。

小蚂蚁这种顽强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这让我联想到了斯帕拉捷,他做了多次实验都没有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仍然坚持实验,最终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 想想我们,有些人嫌家庭作业多,如果再坚持一会儿,作业很快就可以完成了,但就是做不到。这些人不是连一只小蚂蚁都不如吗? 在人的一生中,一定有数不清的障碍。小小的蚂蚁,它们是那么渺小,竟比我们还有信心,还有毅力,难道我们受了一点挫折就可以自暴自弃、玩世不恭吗?即使是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甚至是命运的卑微,这些都不可怕,它们不能决定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自己,坚持不下来。 我们应该自信、自强,应该严肃地对待人生,对待生活,积极向上。我们也要爬过一个又一个“杯壁”,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是最困难时不丧失信心,坚持不懈! 今天,我读了一篇蕴涵着深刻哲理的文章《蚂蚁和玻璃杯》。 文章写的是:两只蚂蚁落入玻璃杯中,它们便在杯底寻找出路,杯口是唯一的出路。它俩一次一次的失败了,其中有一只被困难击倒了,永远困在了玻璃杯里;另一只却坚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