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偏瘫患者患肢肌力几级可以步行训练

偏瘫患者患肢肌力几级可以步行训练

偏瘫患者患肢肌力几级可以步行训练
偏瘫患者患肢肌力几级可以步行训练

偏瘫患者患肢肌力几级可以步行训练?

以往认为,肌力至少为3级方可行步行训练,但前不久接受了一些专家的观点,认为不必等到肌力达3级便可行,这样可以改善患者ADL能力,并且适应中国国情。最近手头几个病人发生膝痛,考虑与肌力不够及肌力不协调造成关节肌肉韧带扭伤有关,想大家讨论一下偏瘫患者患肢肌力几级可以步行训练?碰到这种过用病人,各位是怎么处理的?

康复要提早原则,我想病人能站得话就要开始练习步行了

--在减重步态机下可以尽早进行起码要3及啊

开始步态训练不能光看肌力,还要看分离动作怎样,如果没有分离动作,那么开始步态训练肯定会加重痉挛,形成错误的步态,包括膝关节过伸等,这样也容易出现膝痛。

如果单纯从肌力看,至少患肢能够负重达到体重的80%以后开始。同时特别关注膝关节稳定性,因为如果膝过伸一旦出现,纠正起来就很不容易了。

如果有减重设备,那么可以早期开始步态训练,患肢的运动可以由他人协助,这样能够使患者不“遗忘”如何步行,同时在心理上获得成就感。-

临床上,步态训练有如下几点要求:

1.患肢能够负重达到体重的2/3以上;

2.动态平衡3级以上;

步态训练,本人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

临床上,步态训练有如下几点要求:

1.患肢能够负重达到体重的2/3以上;

2.动态平衡3级以上;

减重训练另当别论。

步态训练,本人认为不能操之过急,应该循序渐进。

同意您的观点,在临床上步态训练除您讲述的二点外,还要具备一点:

3,患肢要具有主动屈\伸膝,屈\伸髋的功能!

不赞成对偏瘫患者做减重训练,原因是负重可刺激下肢抗重力肌的收缩,提高患侧的本体感觉。减重训练对患侧负重和重心转移不利,如果负重不够,可先做负重练习。

肌力3级是没有道理的。首先对偏瘫患者测肌力是测不准的,其次3级指的是那块肌肉?

对于步行训练是早是晚,各家现在还有很大争议,本人认为尽早训练,先让患者走起来,同时再纠正和训练屈髋,踝背屈等功能,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知识作为后盾。至于何时可以训练步行,主要看患侧负重能力,一般来说如果患侧单腿负重能持续3min以上(双杆内,患侧膝关节微屈,健侧可置于20cm台面上,健手可少量借助),就可以开始训练了。

不赞成对偏瘫患者做减重训练···减重训练对患侧负重和重心转移不利

本人认为该提法值得商榷。

减重训练(partial weight suppoort system, PWS)目前已经在康复医学中的广泛临床应用研究。

减重可以不同程度地减少上身体重对下肢的负荷,在理论上有利于支撑能力不足的患者早期进行各种步行训练:

1.有利于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从而提高患者步行的稳定性;

2.有利于患者的早期下床活动,虽然患者下肢肌力不到3级;

3.有利于提高了步行速度,因为减重平板训练后患侧髋关节的伸展活动范围增大,步幅相应加大;

4.有利于促进正常步态恢复,提高步行能力,避免和缓解下肢伸肌协同运动异常模式、足下垂、内翻等病理性步态;

5.有利于提高患者安全性(在减重装置的保护下),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治疗师的治疗,同时帮助步态训练的治疗师由2人减少为1人。

传统康复治疗已采用减重的方式进行早期步行训练,例如利用水的浮力进行水中步行,利用各类拐杖或助行器减少下肢负重等。正是PWS针对无步行能力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步行训练,临床上常常有佳效。

研究发现,PWS可以使患者步行对称性改善,髋关节摆动相的伸展能力提高、抗重力肌肉的兴奋促进,股二头肌活动增加,同时非受累侧胫前肌活动降低。如果将PWS与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则可以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步态训练效果

何为抗重力肌?

flb0072002 wrote:

何为抗重力肌?简单地说,抗重力肌就是屈肌。骨骼肌一种。

根据骨骼肌在机体关节运动的效应,将其分为两类:一类在直立姿势中起特殊作用,主要是使机体各部分抵抗重力作用,生理上称为伸肌;另一类为与伸肌相反方向作用于关节的肌肉,称为屈肌或抗重力肌。二者互为拮抗肌。

但一方处于主动运动状态时,我们称之为主动肌,另一称为拮抗肌。

一块肌肉在不同的运动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如股四头肌在伸膝动作中作为主动肌,在屈膝动作中则为拮抗肌。

请问:

抗重力肌绝对是屈肌吗?

好象不是很理解.请劳驾解释一下.

抗重力肌和非抗重力肌,应是根据主要功能是否为维持姿势来划分的。一般情况下伸肌含大量慢肌纤维,是主要的抗重力肌。但有的动物,比如猴子,由于长期挂在树上,它们的肱二头肌成为维持姿势的抗重力肌,上肢的半屈状态是肌紧张增强的表现。人体直立行走后,上肢肱二头肌(屈肌)成为抗重力完成作业的关键肌肉,故应为抗重力肌;对于下肢而言,臀大肌(主要作用是使已屈曲的髋伸直,尚有使大腿外旋)、股四头肌(主要作用伸膝,不会说它也是屈肌吧?)、小腿三头肌也是抗重力肌,在重力环境中它们主要执行抗重力维持姿势的功能。

我是一名康复科的新兵,这篇讨论非常好,我谈谈我有限的一点体会。

我由神经内科转到康复科,对于康复理论没有系统的学过,理论问题不甚理解,在此不作感想。原来我是非常遵循步行3原则的(即支持3/4体重、3级平衡、屈髋屈膝踝关节背屈),但是病人在康复训练有进步时,未待达到3原则时就自己下床走路,虽然步态不甚正常,但是经过在走廊再矫正(具体见步态训练的一些方法,光杆司令一个,没有什么人和设备),步态也还可以。

我的体会时,如果在训练时设计过于保守,病人(还有大多的医护人员)会觉得走路是他自己的功劳,并不是你训练的功劳,这样在牵涉到收费、出入院、门诊随访时都会很被动。

一点浅见,不一定正确,还望各位大哥大姐指正!

更深入的问题是,在康复医学未被广泛接受的阶段,草创阶段如何摆正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Brunnstrom分级到4级时先下地,然后再矫正,虽然走弯路,但是容易被接受,大家都有成就感,落草为寇,不是专业出身,书看得不多,希望各位老大指正!

呵呵,步行训练不只和肌力有关的。大家学了那么长时间的各种各样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到了改用的时候就忘了。好像只要肌力够就可以走了了似的。

应该说和肌力没有太大关系。即使要考虑支持作用,也要考虑具体的肌力,而不是泛泛的说。别的肌力都好的,患侧臀中肌力1级会怎么样?下肢肌力都3级以上,患侧脊柱张力过高会怎么样?

步态要综合考虑的。

(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