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全部课件WORD文档第二章学习心理概述

教育心理学全部课件WORD文档第二章学习心理概述

教育心理学全部课件WORD文档第二章学习心理概述

第二章学习心理概述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冷英

课程大纲

第一节学习概述

第二节学习理论简介

第三节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学习概述

一、什么是学习

广义的学习:

定义: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

理解:

①是人与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

②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③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一、什么是学习的定义

狭义的学习:

定义: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理解一:人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①内容:间接经验为主

②方式:以语言为中介

③性质:有目的、积极主动

理解二:学生的学习特点

①掌握间接经验

②在教师指导下

③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按学习的层次分(加涅)

1.信号学习:指有机体学会对某个信号或刺激作出概括性的反应,即

经典性条件反射。

例如,向角膜吹气--立即眨眼(无条件反射)

卡塔声--半秒--向角膜吹气--立即眨眼

卡塔声--立即眨眼(S卡塔声R眨眼)

2.刺激-反应学习:个体只对特殊的刺激作出某种特殊的反应,即工具

性条件反射。

这种学习关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单一联结,而不是多重联结或连锁的

形成。(婴儿使用奶瓶、使身体和四肢处于适当位置、发出声音)

3.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动作的联合。

动作连锁(动物在迷津中急转弯、儿童扣纽扣、系鞋带、用铅笔、用剪刀、绘画、写字、投球、接球、踢球、开锁、打开电脑、驾驶汽车)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按学习的层次分(加涅)

4.语言的联合:一系列语言单位的联合。

言语连锁(从A到Z的字母表;看见"狗",可能会想到猫;认识四面体:S客体-R观察-S四面体-R四面体)。

5.辨别(或多重辨别)学习:指在一组相似的刺激中能辨别各刺激所属

的反应,个体变得能对相似的但仍然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6.概念学习:把各种各样的刺激分成类别,并根据各类别作出反应。(三块凹陷的木块)

7.规则学习:规则一般由几个概念所组成,由于规则的内容不同,其

类型也多种多样,规则学习实际上就是各种定理、原理的学习。

8.解决问题的学习:指能根据过去习得的规则,经过内在思考过程而

创造新的或更高级的或更高层次的原则。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按学习的结果分(加涅)

1.言语信息:言语信息指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于学习者记忆中的有

关事物和组织化了的知识,这种学习结果是学习者能够再现以往所贮存的

信息。(陈述性知识)

2.智力技能:指学习者掌握概念、规则并将其应用于新情境,这是使

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程序性知识)

3.认知策略:指学习者籍以调节自己的注意、记忆和思维等内部过程

的技能。(注意策略、记忆策略、思维策略等)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按学习的结果分(加涅)

4.动作技能:指能够为完成有目的的动作使骨骼、肌肉、筋腱有组织

地活动,是平稳、精确、灵活而适时的操作能力。(穿针、扔铅球、打网球、跨栏、做8字形溜冰)

5.态度:态度是情感的或情绪的反应,形成学习者的态度指使学习者

形成影响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或倾向。(空闲时间出去游玩或在家读书) 克劳斯梅尔提出的态度学习的目标(1975

尊重别人的个性及时完成学校作业

承担自己行为的责任爱护自己和别人的财产

喜爱一定的学科内容与别人合作工作

对同学的积极态度对别人有礼貌

对教师的积极态度小心遵守安全规则

对工作热情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布鲁姆的学习分类

(一)认知领域

1.知识:仅仅记忆或再认某个项目,不需要理解、使用或改变它。

2.领会:理解材料,但不需要与其他的材料相联系。

3.运用:使用一般的概念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4.分析:把需要学习的材料分解成部分。

5.综合:通过结合不同的观点,创造某个新的项目。

6.评价:判断材料或方法在特定的情境中被应用时的价值。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布鲁姆的学习分类

(二)情感领域

1.接受:关注或参加某个活动。例如,一个人去听音乐会但并不承诺喜欢它。

2.反应:因为经历过而表现出一些新的行为。在这个水平上,一个人在聆听音乐会之后可能会鼓掌或第二天会哼一哼曾经听到的曲子。

3.价值化: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参与或承诺。在该水平上,一个人可能选择去听音乐会而不去看电影。

4.组织:将一个新的价值整合进个人一般的价值系统里,并把它放在优先的位置。例如,一个人可能开始经常去听音乐会。

5.价值化并使之成为个人特征:按照新的价值观念行动。在这个最高水平上,一个人将坚定地成为音乐爱好者并且公开地、一贯地表现出对音乐的爱好。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布鲁姆的学习分类

(三)动作领域

1.整体运动

2.协调细致动作

3.非言语交替

4.言语行为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学习方式:接受、发现

新旧知识的关系:机械、意义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分布于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接受学习之间的学习举例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学习

4.行为规范的学习

三、学习的一般分类

第二节学习理论简介

联结派

试误学习理论(桑代克)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华生等)

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斯金纳)

观察学习理论(班杜拉)

认知派

完形学习理论(柯勒等)

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

发现学习理论(布鲁纳)

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1874-194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

1891-1895,Wesleyan University学习英美文学

1895-1897,Harvard University学习心理学(W.James)

1897-1898,Columbia University获博士学位

1912,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立者。

主要著作:《动物智慧》1911、《教育心理学》1913-1914、《人类学习》1931等

一、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1.桑代克简介

2.经典实验

桑代克迷箱(Puzzle Box)

饿猫实验(桑代克)

3.基本观点

(1)学习的实质: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学习的过程:形成一定联结的过程。

一定的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的过程而建立。

3.基本观点

(2)学习的规律:

效果律(Law of effect):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如果猫逃出后等待它的不是鱼而是被追赶)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如果猫并不饥饿)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律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如蒙着眼睛画线,扫雷游戏)

4.评价

贡献:

(1)学习理论的第一人。

(2)首次注意到了行为的影响(效果律)。

(3)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不足:

(1)把复杂的学习简单化。

(2)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

(3)抹杀了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

"应当承认,在科学领域中,批评是颂扬的最高形式。微不足道的理论很少受到批评,它们只能受到轻视,在冷落中悄悄离世。"(希尔加德)

(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

反射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

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

(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

反射学习理论

约翰·布鲁德斯·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

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主要著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婴幼儿心理教养》。

巴甫洛夫关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

训练前:US-UR

训练中:CS-US-UR

训练后:CS-CR(UR)

人和动物的一切智慧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程序

建立前:

US UR

食物唾液分泌

建立中:

CS+US UR

铃声稍前,食物随后唾液分泌

建立后:

CS UR

铃声唾液分泌

华生关于恐惧形成的实验:

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Little Albert"实验:将经典性条件反射运用于学习领域,将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发展成为学习理论。

巴甫洛夫

1、习得律: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引起条件反射。

2、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3、泛化和分化律: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它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称为泛化。

4、高级条件作用律:

灯光--唾液分泌

铃声+灯光--唾液分泌

铃声--唾液分泌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华生

频因律:在其它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形成得就越迅速,即练习的次数在习惯中起重要作用。

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反对桑代克的效果律。

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评价

贡献: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揭示了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

华生:将巴甫洛夫的理论引进学习领域,促成了该派学习理论的形成局限:

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不适用于复杂的学习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B.F.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创立人,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Hamilton University获文学学士

Harvard University获硕士、博士学位(1930,1931 1.经典实验

2.关于行为的分类

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S-R

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R-S

不与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研究对象。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工具性条件反射)。

3.操作条件反射的含义

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该反应与情境的联系工具性条件反射)。

4.操作反射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关于学习实质的看法

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

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正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正强化物。

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撤走某一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就是负强化,该刺激物就是这一反应的负强化物。

建立操作反应时,在有机体做出一个操作反应后,如果呈现或撤走某一后继的刺激物,有机体的操作反应概率降低,那么该刺激产生的作用称为惩罚。

1、小华一按时完成作业,妈妈就不再批评她,使她逐渐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无强化

D、惩罚

2、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

B、对成绩的认可

C、表扬

D、改善学习

E、给予学习和成长机会

3、小刚上学经常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刚一次参加春游的权利,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行为原理的()

A、惩罚

B、正强化

C、负强化

D、无强化

4、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能增加反应概率的条件作用范型包括(

A、惩罚

B、消极强化

C、积极强化

D、无强化

E、负强化

5、一般来说,课堂上良好学习行为的强化物主要有()

A、学习需要的满足

B、教师的表扬

C、同伴的肯定

D、厌烦、疲劳的解除

E、提供学生喜欢的活动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认知-完形学习理论

马克斯·韦特海默

沃尔夫冈·苛勒

库特·考夫卡

1.人物简介

2.经典实验之棒子系列

2.经典实验之箱子系列

3.基本观点

(一)从学习的结果来看,

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二)从学习的过程来看,

第一,学习不是简单地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系活动,而是头脑

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这种组织的方式遵循着知觉的规律。

第二,学习过程这种知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因此,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

而获得成功。

所谓顿悟(insight),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

(三)从学习的条件看,

没有提出过多的条件,仅仅提到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是通过意识形成的。

4.贡献与局限

贡献

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

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

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激发了随后一系列研究。

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

把知觉经验组织的作用归因于脑的先验本能,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

神秘主义色彩。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1915-),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

布鲁纳在众多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是一位在西方心理学界和

教育界都享有声誉的学者,他在1959年任美国科学院科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主持了著名的伍兹霍尔中小学课程改革会议;1960年任总统教育顾问;1952年当选为社会心理学研究会理事长;196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2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的结果: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编码系统。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2.学习的过程:

是主动积极地进行类目化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类目化活动就是将新

知识形成新的类目,并将新类目纳入原有的类目编码系统中去。

3.如何促进学习:

a、知识的呈现方式:类目化过程应该是自下而上,从具体到一般,从低层到高层。应该向学生提供较、较低层次的类目或事物,让他们去"发现"新的类目与类目关系。

b、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要使学生真正能愈来愈自觉地、持久地学习,必须使学生得到"内在奖励"。所谓"内在奖励",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习本身对学生产生"诱惑力",使学生能通过完成学习任务本身获得满足和愉快。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4.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1)强调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作为教材,强调基本结构的早期获得。

(2)强调发现学习,让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布鲁纳和数学家迪因斯(Z.P.Dienes)合作设计了一个发现教学法的经典例子。

教学任务是引导儿童发现二次方程式的因式分解的规律。

实验教学步骤:

首先让儿童熟悉表示数量的积木块,即迪因斯积木块。儿童可以玩弄这些积木,以获得知觉经验。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然后,告诉他们,大正方形是正方形,它的边长不知道,可以用x表示,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长方形的长边边长为x,短边边长为1。让学生用这些积木拼成一个比大正方形积木更大的正方形积木块,并要求儿童记下每个大正方形所需各种积木块的数量,儿童会搭出一系列正方形并进行记录。

第三,学生会描述上图为"这个新拼正方形面积是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x2)加上两个长方形面积(1x+1x),再加上一个小正方形面积(12)。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第四,学生会描述新图为"这个更大的正方形面积是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x2)加上四个长方形面积(1x+1x+1x+1x),再加上四个小正方形面积(12+12+12+12)。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第五,这时可以告诉学生有另一种表示新拼正方形面积的方法,即(x+1(x+1)。学生很快会列出:

x2+2x+1=x+1(x+1)

x2+4x+4=x+2(x+2)

x2+6x+9=x+3(x+3)

x2+8x+16=x+4(x+4)

学生在发现规则后不需动手,只需要视觉表象就能列出方程式。最后当学生熟练掌握规则后,仅用符号就可以运算,在此基础上很容易进一步推出

a2+2ab+b2=(a+b)2

(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5.贡献与局限

贡献

①注重将认知发展和学习的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基础。

②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者的独立思考与内在动机、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与认知结构的形成,比联结派更能说明人类学习的特点。

局限

①夸大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知识学习活动的特殊性。

②"任何科目…任何儿童"是不可能的。

③发现法运用范围有限。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论

奥苏贝尔(1918-),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1950年后先后在美国伊里诺斯大学教育研究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和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ISE)应用心理学系任教,1968年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大学任教,曾在该校师范教育部任研究和评价的主管,后来又在该校的研究生院和大学中心工作过。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有意义学习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论

学习者利用原来认知结构的已有观念,与新知识建立实质的、非人为

的联系,从而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的同化过程。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论

材料必须有逻辑意义

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

3.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论

先行组织者是指在教新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给学生一种引导性材料,

它要比新知识更抽象、概括和综合,并且能清楚地反映认知结构中原有观

念与新学习任务的联系。

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概念学习者:四年级(10岁左右)

程序:

1、提出先行组织者。

教师:同学们,我们准备学习"平行四边形"概念。我们过去已经学过了"多边形"概念,当多边形的边数是4的时候,则是四边形。今天所学的"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什么关系?

2、呈现新知识结论。

板书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并作图。

3、找出同化新知识的原有观念。

教师请一位学生作出一个一般的四边形。

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接受法教学课例

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接受法教学课例

4、分析新知识与起固定作用的原有观念的联系与区别。(精确分化,

融会贯通)

(1)教师要求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与四边形相同之处:都是四条边组成的闭合图形;重点要求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相互平行。

(2)教师提出:当四边形具有两组对边平行的性质时,它才是平行四边形,因此,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是上下位关系,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一种。当不符合平行四边形特定规定的四边形,暂称为其他的四边形。

5、将平行四边形知识放进知识系统。

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

第5册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p.95

下面的图形是什么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用三角板比比看。

1

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是四边形。它们的

每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用尺子量量看。

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

第5册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p.95

在我们周围还经常看到下面这样一些图形。它们是正方形吗?是长方形吗?

编织图案楼梯扶手篱笆

这些图形也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观察右面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

第8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142

观察下面的图形。

这些图形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

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我们学过平行四边形,你能说出周围哪些物体的面是平行四边形吗?

我国小学数学教材关于平行四边形的教学

第8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p.142

用两个三角板检查一下平行四边形的每组对边,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吗?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4.贡献与局限

(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论

贡献

立足教学实际,将认知心理学与教学相结合,提出有意义

学习理论。

倡导逐步分化的演绎教学,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局限

偏重知识掌握,忽视能力培养。

教学思想不符合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没有给发现学习应有的重视。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学习的结果:知识结构不是层次结构,而是围绕关键概念而建构起来的网络结构的知识,既包括结构性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知识。

学习的过程:信息加工活动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信息加工活动是独特的、非一致的。学生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关于知识的意义。

如何促进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我探索,强调同学间协作学习,主张教学要以师徒传授的方式进行。

(一)学习理论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2.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

3.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

4.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

(二)教学理论的基本思路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1.随机通达教学设计

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

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

2.支架式教学设计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

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

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三)教学模式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三)教学模式

3.抛锚式教学设计

教学应创设与真实任务类似的问题情境,呈现真实性任务、案例或问

题给学生(即"抛锚"),尽可能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产生

学习的需要和兴趣,并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主动识别、探索、发现和解

决问题。

4.自上而下教学设计

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同时提供用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工具,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完成任务

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在掌握

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第三节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身心发展的概念

一、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动力

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连续性

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阶段性

二、学习与身心发展的关系(一)学习对身心发展的影响

学习能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

学习可以促进成熟

学习能促进心理发展

二、学习与身心发展的关系(二)个体身心发展对学习的影响个体身心发展为学习提供了可能性学习以身心发展水平为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