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保险学系鲁元春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的进程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并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不同的医疗保险模式的经济效应,同时结合若干案例的具体分析指出了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并就此发表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扣除保险(有免赔额的保险)共同保险(coinsurance) 限额保险起付线封顶线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

【引子】:

国家统计局2000年底发布的“2000年百姓关心的十大生活话题排行榜”显示,医疗卫生改革是人们目前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把1996年国务院成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作为正式起点的话,那么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已历经五、六载,这是一场涉及医疗服务、保险筹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将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因为能否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那么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它又如何真正体现它的优点呢?在改革之后运行之初,又存在哪些弊端?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正文】: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到1979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其经费来源个人和社区集体共同负担。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而跌入低谷。到1991年覆盖面占农村人口的10%1。在本文我们重点谈中国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问题。

对于中国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来说,其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4年。在长达40年时间里,城市的医疗保险具有极浓的福利色彩,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完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无偿供给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这期间,依据保障对象的身份不同分成两个独立的医疗保险系统。一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另一个是国有企业职工实行的“劳保医疗制度”。其他的城市居民或由于是上述的受保对

1来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分析》曾弦 2001

象的亲属而享受“半劳保或统筹医疗”,或是完全自费医疗。所以在城市实际实行的是二元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后的制度创新阶段。1994年12月国务院在江苏省的镇江市和江西省的九江市率先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俗称“两江医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城市内按属地原则,将原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享受对象合并,并扩大到三资企业、个体企业一级自营职业者,共同享受统一的医疗保险政策。我们把这一做法称为“属地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

到此,医疗保险改革提上日程。尽管这之前,由于干部结构老化等因素公费制度对国家财政的压力日渐增大,不少地区有过积极探索。如辽宁的丹东、吉林的四平、湖北的黄石和湖南株洲四市在1989年3月进行公费医疗社会保险改革,同时深圳市和海南省也成为社会综合保障改革的试点。但真正有成效的或者说引起推波助澜效应的应是“两江医改”。在此之后,国务院在1998年又召开全国城镇职工医疗改革的会议,广州、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也跨入医改行列。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进入医改浪潮之中。

截止1998年底,中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全民保健制度,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建康保险制度。中国的社会医疗保障是以全民保健为基础,以公费和劳保医疗为主体,以合作医疗和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障为补充的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2

其中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是指对国家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实行的医疗保障制度。享受对象包括各级政府、党派、团体工作人员以及科教文卫、经济建设等企事业单位职工和高等院校的学生、残疾军人、现役军人。这部分医疗保险的享受者不到中国居民人口的20%,根据享受者的群体不同又可分为公费医疗制度,劳保医疗制度及军人免费医疗制度。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加公费医疗,企业职工参加劳保医疗,现役军人享受军人免费医疗制度。

传统城市医疗保障制度

我国传统的医疗保障模式是50年代初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它包括两部分:公费医疗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二者均由国家各级财政拨款或由患者所在企事业单位出资对患者的医疗进行保障。40多年来它对于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维护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飞速发展,我国现行的传统的医疗保障模式的诸多弊端也愈发明显的显露了出来。

我国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主要不足有:1.医疗费用由国家和企业包揽,对供需双方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由此引起诱导需求和过渡利用医疗服务的现象,导致“小病大治长年住院,一人公费全家享用”在我们调查之中,有54.5%的人员认为医疗费用缺乏有效机制会造成严重浪费3。2.缺乏合理的经费筹集机制和稳定的经费来源,使职工的基本医疗得不到保障。3.医疗保障的覆盖面及社会化程度低,出现“一个病人托垮一个厂”的现象,而部分劳动者(城镇小集体、民企、外企及个体工商劳动者)的医疗难以保障。有约15.6%认为旧的医疗覆盖面狭窄,不利于劳动人员流通因此也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健全。44.解决了公平性的问题,但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及卫生服务的提供效率较低。5.只强调公平性和

2来源《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许正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来源《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医疗保险改革-----北京大学00级保险班暑期实践论文集》2000 鲁元春主编

4来源《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医疗保险改革-----北京大学00级保险班暑期实践论文集》2000 鲁元春主编

互助共济,没有考虑积累问题,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激化,现收现付制度受到挑战。

6.医疗保障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

下面我们将以公费医疗制度为例,对传统医疗保障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Y1 Y2

图1、由于第三方付款的存在,消费者的预算线从Y1 外移至Y2,消费量由Q1扩大到Q2

在公费制度下(如图1),实行第三方付款。每一个消费者都能在预算约束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如果预算是软约束的,或者说第三方付款的存在使得消费者的预算线外移(外移的幅度取决于制度的规定),消费者就会选择在新的预算线上实现效用最大化。这等于说,第三方付款制度刺激消费者过度的消费医疗服务量。根据劳动部统计,1993年全国公费、劳保医疗费总额为415亿元,仅过两年1995年全国公费、劳保医疗费总额为653.8亿元。把它与1978年总支出27亿元比,17年里增长竟达24.2倍,年均增长1.4倍。5

进一步,我们可以表示补贴额的大小。在图2中,如果完全由消费者自己支付成本,则均衡点为E0,价格为P0,消费量为Q0,由于第三方付款存在,消费者需求曲线外移。均衡点为E1,价格为P1,消费量为Q1,消费者实际支付的价格为P2,补贴额度为(P1—P2),此时需要的补贴为(P1—P2)(Q1—Q0)。在分析中,我们假定医疗服务是正常的商品,消费的越多效用越大。但是在实际中,由于机会成本不同和个人的效用函数不同,在同一制度下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增加医疗消费。这样,这种制度就倾向于那些机会成本比较小的人群,一般来说,有利于低收入者或者老龄人口。这与我们观察到的排长队的多是老头老太太和穷人,以及“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现象是相吻合的。并且,这种大规模的政府补贴,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5 来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分析》 曾弦 2001

其他消费品 Q1 Q2

图26、

同时我们也可以分析到,这部分实施公费医疗及第三方付费的政策下引起的政府补贴应该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应该为原来制度下无力支付的急需用药的病人,另一部分则是贪利的占便宜者。于是,传统医疗制度的第三方付费弊端暴露无疑:这部分多余补贴资金来源回加重政府负担;二多余资金与无效补贴(占便宜者得到的好处)直接联系;三有效补贴与无效补贴此消彼长。而这些弊端正是我们改革的切入点。

现行城镇医疗保障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后简称《决定》),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是:基本医疗保险的水平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7而改革的目标为:低费高效,引入竞争,医费分担。具体实施细则《决定》规定: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及其职工,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原则上以地级以上行政区(包括地、市、州、盟)为统筹单位,也可以县(市)为统筹单位,北京、天津、上海3个直辖市原则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统筹。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8随着经济发展,用人单位和职工缴费率可作相应调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构成。9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要划定各自的支付范围,分别核算,不得互相挤占。10有一句顺口溜来可大体上说明新制度的运作方式:个人账户管门诊,社会统筹管住院,慢性疾病有小补,高额费用有救助,特殊人群另照顾11,困难企业皆欢喜。

在新的医疗保险的制度下,实行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相结合的。实行保健储蓄计划。从需求角度分析,医疗保险享受者事先从工资中扣除某一比例用于当作医疗保险储蓄基金,该基金归属于个人,并且产生利息。参保者的医疗费用首先从个人账户中扣除,个人账户扣除后的剩余部分归属于个人。因为这种约束,参保者就会爱惜自己身体,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现象也会大幅减少。从而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与分配不均,达到了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从供给角度分析,因为付费方问题的解决,供给方(医院,医疗诊所)的问题也能解决。首先解除了价格管制,价格由医疗市场决定,根据微观经济学理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这种价格至少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利润。医院如果能够实现正常的利润,那么其提高医疗费用的动机就会消失。医院必须考虑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因而有动力维护自己的声誉,也会加强对医生的职业道德约束。同时,由于在大病计划中保

6来源《从经济学角度谈医改》何忠虎鲁元春等2001

7来源《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

8说明:《决定》中规定用人单位缴费率控制在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职工缴费率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

9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统筹基金,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划入个人账户的比例一般为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根据个人账户的支付范围和职工年龄等因素确定。

10统筹基金具有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用,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个人也要负担一定比例。超过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可以通过商业医疗保险等途径解决。

11《决定》中对离退休人员、老红军、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人员、公务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等均有特殊说明。

险公司将支付医疗费用的大头,保险公司有足够的动力来监督医生的诱导需求行为。信息不对称仍然存在,但是有效监督和有力约束的建立,效率将较公费制度下大为提高,并且因为国家的财政负担或者企业的负担大为减轻,医疗保险将更为普及。具体特点如下:

单位个人一起出保费:医改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由个人账户资金和社会统筹基金组成。个人账户资金有两个来源,一是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2%,其余来自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占职工人均工资总额126%)的约30%;社会统筹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70%构成。由此来看,个人账户基金和社会统筹基金共同组成了支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物质基础。在现实中的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对于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分开管理和使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3:一种是按照医疗费用发生数额划分支付范围,个人账户支付小额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大额医疗费用,这种方式的优点在制定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的支付依据时比较容易,但由于以实际发生数额作为结算依据,不利于促使参保人员和顶点医疗机构树立费用控制意识。第二种方式是按门诊和住院划分支付范围,个人账户支付门诊医疗费用,统筹基金支付住院医疗费用。这种方式简便易行,实际中大多数统筹地区都使用此方法,不过在对待门诊就医的慢性病患者和老职工的费用负担较重,而且容易诱发门诊治疗转为住院治疗的问题时,他们大多制定了相应政策,将一些在门诊就医的慢性病纳入了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第三种方式是按病种划分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这种方式需要深厚的医学管理经验,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比如有人根据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对不同诊疗项目进行筛选,并用线形规划法对部分支付项目进行筛选得出了基本诊疗项目和支付标准。14

少数人享受公费医疗

据悉,原公费医疗享受人群中的老红军、离休人员、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在校大学生等不参加基本医保,按原管理体制不变(只收实际发生药费的10%)。

大额医疗费用的支付

根据国务院文件说,封顶线以上的医药费可通过补充医疗保险解决。据报道,宜昌、仙桃、襄樊,在基本医疗保险金外,每人每月多收5元钱,用作大病和大额医疗费用保障。宜昌用这5元钱将统筹基金支付上限提升至15万元。

从以上我们初步了解了医疗保险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实际中是如何操作的。下面我们将从经济学中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对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缴费的三种模式及有免赔额的保险(Deductibles)、共同保险和限额保险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分析与说明。

按照经济学的原理,购买“适量”的保险是指被保险人增加保险范围的边际效益等于购买保险边际成本,所以,为了简化问题,在以下的分析中,我们将有一个假定:保费为纯保险金,不包括保险公司的管理费用和利润。这是因为只有当购买最后一个单位的医疗保险的价格小于最后一个单位的医疗保险的收益时,消费者才会购买最后一个单位的医疗保险,而在保费中包含管理费和利润将会导致最后一个单位医疗保险的总价格大于其边际收益。

12按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职工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它包括6个部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13来源《中国卫生经济》:《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孟伟2002 1 14来源《中国卫生经济》:《城镇职工基本诊疗项目的筛选及其支付标准的确定》陈俊峰等2002 7

另外,如果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是没有价格弹性的,如图3所示,患者的个人需求曲线是D1,服务的需求量是Q1。在道德风险存在的情况下,如果某个人患病,他所需的量部分取决于他需付的医疗价格。如果全部费用由保险公司负担,他的需求曲线为D2,所需服务量是Q2。所以,在道德风险存在的情况下,被保险人会过多地消耗掉Q1Q2的服务量。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人账户,这是由个人年工资的2%和用人单位年人均工资的1.8%(6%×30%)组成。在社会统筹基金起付线以下的医疗费用可以用个人账户支付,也可以自付。由于统筹基金的起付线是用人单位年人均工资的10%左右15,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讲,占其单位年人均10%-2%-1.8%=6.2%的医疗费用需要自己另掏腰包。但是由于个人账户中也包括个人工资的2%,而用人单位年人均工资的1.8%,

图3 不过几百块钱,可以看作单位发的津贴。所以,社会统筹基金起付线以下的部分实际上就是有免赔额的保险(Deductibles )中的免赔额。

建立采取有免赔额的保险的理由有三点:一、在许多小额索赔的情况下,采用有免赔额的保险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为了几十块钱的门诊费而索赔,对多数人来说往往是得不偿失,而且像这种发生频率高且造成损失小的风险完全可以自留。二、如图4所示,一年中有少量或没有医疗费用的人所占的百分比较高,而支付大笔医疗费用的人所占的百分比较低。由于图中A 部分所占比例较大,如果在A 部分有免赔额的的话,将会使支付医疗费用的整个保险成本明显下降。三、如果免赔额比医疗费用高,就会激励消费者寻找便宜医疗服务。尤其是那些贪利者,由于其此时价格需求弹性较大,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制止了无效补贴的发生。

图416

然而也有部分学者反对设立有免赔额的保险。他们认为从效率的角度出发,

15《决定》中规定起付标准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原则上控制在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从个人账户中支付或由个人自付。 16 来源《卫生经济学》讲义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2001

人数百分比 医疗费用

医疗服务量

不管扣除金额是多少,都会阻止人们去享受必须的医疗服务。另外,从公平的角度讲,如果不按家庭收入设定扣除金额,就会对低收入者造成负担。比如上海学者胡苏云认为,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设计起付线、共付比例和封顶线是用来制约消费者道德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这一需方制约手段的致命弱点是提高了需方风险,从而削弱了医疗保险人群中风险分担这一基本功能的发挥。17对此,我认为,制度设计中强调对需方的制约,虽然提高了个人对医疗费用风险承担比例。但由于起付线以下的医疗服务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特别是那些享受无效补贴者,他们是占造成政府无效补贴中很大的比例)并不会因对社会行为造成扭曲而损失效率。这从而制约人们在对自身小病时会做出更加谨慎的选择,不会动不动就去求医,可以有效节约资源。相反,如果不实行扣除,医疗服务提供者的成本得到充分补偿,患者又不需支付任何费用,供需双方都没有控制成本的动力。公费医疗下的“小病大看,无病也看”的现象必然再度出现,这才会造成资源浪费。至于第二条反对理由,我认为虽然是成立的,但也很好解决。由于个人账户由年个人工资的2%部分组成,所以个人收入的信息已经掌握,根据收入状况划分不同的起付线,交易成本应该不是很大。

图5 没有保险时,需求曲线由D1表示,患者在P1价格下消费Q1数量的医疗服务,完全保

险时,此人消费Q2数量的服务。如果采用了有免赔额的保险,在P1价格下使用Q3数量的服务之

前患者将自付医疗费用。在自付了P1×Q3数量的扣除金后,再增加利用服务的价格为0,患者将

消费Q2数量的服务,如果消费者决定消费不超过扣除金,即P1×Q3,他的行为如同无保险。在

患者健康没有受到切实威胁或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消费者是否支付扣除金,并消费Q2

数量的服务,将取决于图2中A 与B 的大小。如果A>B ,患者的消费将不会超过Q3。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第二部分就是社会统筹基金。由于个人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所以这通常被称为共同保险(Coinsurance)。医疗保险采取共同保险的的优点在于降低了医疗服务的价格,同时仍能促使病人去寻找较便宜医疗服务。价格下降,更多的人在得了大病之后有条件享受必须的医疗服务。由于共付率的存在,由道德风险引起的过度消费会受到限制。同时,治疗大病的价格弹性相对较小,即使对社会弱势群体来说,对起码的救治服务也会有需求。但是从公平出发,共付率也需要按人群收入水平分别确定。同有免赔额的保险一样,因此而付出的交易成本也不会太大。

17 来源《中国改革》:《我们到底能做什么》 刘海英 2002 4

价格 医疗服务量

图6,假设某人一年中不患病的概率为50%,医疗费用保险金等于服务量Q2乘以价格P1 (乘

以概率50%)。自我保险的成本等于Q1×P1(乘以概率50%)。共同保险使价格从P1下降至P2。共

同保险成本为Q3×P2(乘以概率50%)。由于共同保险的保险成本介于全保和自我保险两者之间,从而降低了保费。

由于社会统筹基金只负责年人均工资的10%到最高4倍的医疗费用保险,所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第三部分就属于限额保险。限额保险把巨额开支转嫁给遭受损失的病人,而不是在所有投保人之间分摊。而此类病人可以采用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再次进行费用转嫁。

图7 图7中的B 部分表示患者支付部分。美国蓝十字(Blue Cross )保险一直

规定了这种限额。例如,蓝十字保险规定偿付30天以内的住院费用,超出部分由患者自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之所以也采取这种形式,我认为这样做可以减少公众的保费负担,同时也满足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低水平,广覆盖”的要求。如果公众对更高水平的医疗保险有需求的话,可以自主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或者像宜昌、仙桃、襄樊的做法,采取再次团体集资的办法分担高额费用。

图8

总的看来,如图8所示,医改所建立的新制度结合了三种保险形式,形成所谓的混合保险。通过对现行医疗保险制度主要特点进行了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制度实行补贴与个人费用挂钩,有效制约无效补贴的现象,改掉了传统医疗制度资源严重浪费的局面,在这一点上说新制度是比较优越的。

医疗费用

医疗服务量

Q1

在实际中,主要有三种医疗保障形式。分别是两江(江西省九江市和江苏省镇江市)模式,海南模式,上海模式。两江模式实行大小病都保的方法虽然可以轻松的解决病人的看病费用负担,然而却会产生“个人账户积累越多距吃统筹越远、多用快用才能早日进行统筹账户”的负面作用,容易导致统筹基金收支失衡。海南模式克服这一缺点,采用双轨运行的基金管理方法,但产生了慢性病人负担过重的现象。上海模式则把重点放在建立新的机制上。这些机制包括:(1)覆盖全体职工的医疗保障机制;(2)符合各方承付能力的费用统筹机制;(3)控制医疗资源浪费和费用过快增长的费用约束机制;(4)体现政事分离和精简高效的医保管理机制。通过实践,该模式运行平稳,医保的支付方、提供方、享受方利益关系协调良好,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同。18然而,现实中存在医疗制度改革的配套问题。首先,从我国前一阶段的改革实践来看,医疗制度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对医疗服务需求方产生了新的积极的制约作用,但对供给方却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由此而导致的医疗费用增长过快,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不断上升。以药养医的现象难以彻底根除。有数据表明: 1998年与1993年相比,城市自付医疗费的比例从27 28%增加到44.13%,农村从84.11%增加到87.44%。19其次,“统账结合”医疗保险模式是在总结我国医疗保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随着改革的全面铺开,在“统账结合”制度模式与统账分开管理的运行机制下,出现了很多问题如门诊特殊病种的确认标准与支付范围缺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门诊特殊病种就医管理如诊治记录和监督机制缺乏规范性;门诊特殊病种结算管理仍存在个人先行交费负担和起付线比较高的现象。再有就是医院服务质量缺乏监督和管理,病人满意度低,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统计,医疗事故已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之一。20还有就是一些弱势群体的就医难问题,这涉及到保障覆盖范围方面的措施。

下面我们通过在实践中的案例具体在政策实际操作方面讨论一下人们对改

革的看法。

个案一:认可城镇医保的国企职工

被调查人男,50岁,身体状况良好,月收入1000至2000元之间,在国有企业工作。参加大病统筹,起付金额2000元,超出此金额保险公司支付比例按就医医院等级而定,等级越高,保险公司支付比例越小;超过1万元,保险公司全额支付。被要求在指定医院就医,指定医院包括一家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和一家一级医院。不分甲乙类药。

认为医疗保险的推荐用药较好,完全满足需要。对于用药,他完全听从大夫的安排。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加重他的经济负担。对于常见病他从原来的综合性大医院转向社区小医院就医。他对就医的现状和医疗费用都很满意。

此个案具有普遍意义,即年龄不太大、没有重大疾病的人,对于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按照医院等级不同,采取不同的共付率的办法,使常见病从原来的综合性大医院转向社区小医院,对患者进行了合理分流,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看病扎堆儿的现象有所减少。

个案二:沉重医疗负担下的退休人员

被调查人,女,64岁,国有企业退休职工,现月收入700元左右。医保改革后她需要在自主选择的指定医院就医,每年医疗费用超过1500元以上的部分

18来源《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分析》曾弦2001 8

19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统计年报》1999

20来源《中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的问题与解决路径》胡苏云2001 9

本人支付40%,不足1500元自己承担。她身体状况不好,几年前曾患乳腺癌,后基本康复,有心脏病,常年需要治疗心脏病的药物。

她认为医保改革后经济负担加重了很多,并对现行的医保制度表示不满。改革前她手术费用和药物费用都基本全部报销,而现在她每年需要多支付2000元左右的心脏病药物的费用。她的年收入8000-9000元,因此,虽然参加了医疗保险,但她每年的医疗保健费用仍占了总收入的20%以上。

从这个案例看来,目前医保制度对中低层次收入者来说,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获得经济补偿的需要。这类人群认为,改革后医疗消费加重了经济负担,平常小病去医院就诊的次数减少,用药检查时也常顾忌费用问题。这个现象可能是由于医疗价格过高造成的。医疗价格与其他生活消费价格相比异常昂贵,因此根据平均收入估算出来的医保补偿办法,对于中低收入者的福利不能有效地保障。比如目前的起付线是1500元,不要说相对城镇最低收入者的每月230元来说基本十分昂贵,本例中的患者也反映难以承受,而且这也是许多企业退休人员共同反映的情况。被调查人还反映其邻居有人因承担不起医疗费用而自杀。因此降低医疗费用、制定多层次保障不同人群福利的医保政策是当务之急。我们可以举一个实际中的例子:1998年研究人员对某医院门诊就诊量第一的常见病“感冒”进行案例分析,在该医院调阅1000份病历,平均费用95元,其中挂号费1元,诊疗费4元,药费85元,且解热止痛药、抗生素以及与感冒无关的药费各占1/3。另外,2000年调查,200例阑尾炎住院手术的病例,平均费用3800元,其中床位费100元,手术费300元,麻醉费200元,检验和检查费400元,护理费100元,其余2700元为药费。21

个案三:被城镇医保遗忘的私营企业工人

被调查人男,20多岁,身体状况良好,私营企业工人,外地户口,没有参加城镇医保。有工伤保险,单位承诺报销在定点医院的全部医疗费用。

然而,所谓的定点医院只有大兴县医院一家,因他身体较好,也很少去看病。他对自己应享受的医保福利很不了解,只知道可以报销,而且是在单位效益较好的情况下。但是他还提到“每次看病也就几块钱,我们也懒得和单位算。如果有小病,就自己买点药吃,大病(工伤除外)就不知道了,估计单位不会给报。”

从他描述的情况看,他们这类流动性人口属于被医疗保险遗忘的一群人,即所谓“弱势群体”。能否有医保完全取决于单位的效益。然而现有的城镇医保制度实际上对一些私营企业而言是一个额外负担。尤其在它们雇佣的人员常常是年轻力壮,在现阶段没有太多的医疗消费的情况下,一些私营企业往往选择不参加医疗保险,或者以一些“变相”的保险来代替:如上面提到的以一家县医院廉价的服务来充当医疗保险。我在替一家小型私营企业当市场咨询时了解到,一方面由于这类企业自身资金规模难以支撑这类“额外”费用,使得企业主对《劳动法》讳莫如深;另一方面,也由于在这类企业中的员工,多数为教育水平较低的一族,他们的医疗保障意识很淡薄,甚至根本都不知道有这方面的权利,从而出现了医保中薄弱的一面。其实这也是完善城镇医保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因为对于这些相对流动性较大的城市人口,他们的保险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虽然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医疗消费很少,这个问题还不是很显著。但是一旦等到他们年纪渐长,需要医疗保险来支付的时候,他们就会被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让他们享受和普通人一样的福利,但是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按照规定交纳保金;将他们排除在医保支付之外,那样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隐患,而城镇医保也实际上没有完全建立。

21来源《中国改革》:《众说纷纭话医改》2002 4

应当注意:这类人群占有很大比例。他们主要有四部分构成:一是下岗和失业人员。这部分人中,女工多、年龄大、知识层次和再就业能力较低。二是“体制外”的人多及那些从来没有在国有单位工作过,靠打零工、北小摊养家糊口的城市居民,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上述两类人约占总人口的3.1%。三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约占总人口的6.78%。这部分人收入低且不稳定,大多没有享受到城里劳动者的同等待遇,劳动却以往往得不到保障。四是较早退休的“体制内”的人员约占总人口的0.23%这部分人当初退休时工资水平非常低,加上各种补助总收入也不过300元左右,生活在城市中,这点收入刚能够维持基本生活。22

个案四:不愿参加任何医疗保险的自由职业者23

被调查人,女,37岁,身体状况良好,自由职业者,本市户口,无任何医疗保险。

了解城镇医疗保险的政策和一些商业医疗保险,但是不愿参加任何种类的医疗保险。原因是保险的手续麻烦,报销不及时,对于什么病的费用可以报、病到什么程度可以报、采取什么治疗手段可以报规定得太多,还不如拿着钱自己来看,想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商业医疗保险则感觉就象是来骗钱的,一交上保险费保险公司就换了一副面孔,需要赔偿时原来的承诺都不兑现。当被问道要是得了比较重大的疾病怎么办时,她说:“现在身体好,没考虑以后的问题。”

虽然被调查人没有透露她的收入情况,但从她找院长看病推断她属于较高收入者。可以看出城镇医保制度不能满足高收入者的需求,而作为其补充的商业医疗保险由于我国保险行业操作的不规范和保险公司信誉较差,没有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当然也不排除这一个案的特殊性:调查时她丈夫也在一旁,她丈夫是公务员,仍实行公费医疗。

上面是我从历年的有关数据中,运用Eviews计量软件进行简单回归分析,

C -468.3014 112.7029 -4.155186 0.0089

YB -0.084395 0.052431 -1.609647 0.1684

E 7.749157 2.239885 3.459622 0.0180

I 0.519151 0.487766 1.064344 0.3358

N -0.000950 0.000567 -1.675138 0.1548

R-squared 0.984449 Mean dependent var 406.0180 Adjusted R-squared 0.972009 S.D. dependent var 306.2415

S.E. of regression 51.2357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1.01760 Sum squared resid 13125.49 Schwarz criterion 11.16890

Log likelihood -50.08802 F-statistic 79.13314 Durbin-Watson stat 3.245718 Prob(F-statistic) 0.000104

变量假设: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Yb ;北京人均医疗保健支出pb ;

22来源《中国卫生经济》:《对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的初步探讨》詹长春周绿林2002 7

23来源《关于北京市医疗制度改革及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和初步分析》王倩周宁等人2001

卫生机构数目N ;财政卫生事业费支出(亿元)E

北京医疗保健服务价格指数I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

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pay ;全国医疗保健价格指数CI

从上面的表格我们可以看到仅仅考虑北京地区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以及医疗费用价格指数做出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

Pb = -468.3014- 0.084395 * YB + 7.749157 * E + 0.519151 * I - 0.000950 * N (-4.155186) (-1.609647) (3.459622) (1.064344) (-1.675138)

其医疗保健支出是与收入成反向相关的,而与我们所关心的价格变动却不甚敏感,这一点可以从它的t统计量可以看出来,对此,我猜想,这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医改刚刚进入范围内开展,价格整体变化不是很大,人们对于价格的关心远远不及对医疗补贴多少那么明显,当财政支出中卫生事业费用这块加大时,人们对医疗费用的支出也会加大,这说明医疗改革中的统筹基金尤其社会统筹这一块在人们心目中是至关重要的,政府应该注意到社保基金的增值。

下面我们在对全国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作一回归分析:

C -143.6129 41.03286 -3.499949 0.0173

N -0.000270 0.000314 -0.858837 0.4297

CI 0.436529 0.618573 0.705703 0.5119

E 1.589144 0.697783 2.277420 0.0718

R-squared 0.978911 Mean dependent var 211.0770

Adjusted R-squared 0.962040 S.D. dependent var 121.5598

S.E. of regression 23.68396 Akaike info criterion 9.474326

Sum squared resid 2804.651 Schwarz criterion 9.625619

Log likelihood -42.37163 F-statistic 58.02258

可以看出来,这里的t统计量出了卫生费用的比较大外(以5%灵敏度检验),其余都不是很好的估计量,换句话说,卫生费用支出对全国的医疗保健费用人均支出有很大影响,这是因为,从医疗改革踏上正式试点日程,目前,还并为全国各省市所全部推广,有的地方医疗保障还处于解放前后的水平,自然,人们对医疗保障费用的支出还主要依靠政府的卫生事业财政支出,所以,我建议,各地政府应配合中央措施,应该不同程度的有所改变原有医疗保障落后局面。因为,一个完整的公共卫生系统,应该从城市和农村双管齐下,否则留下农村这个缺口,任何先进的城市疾病防线也会倾倒崩溃。(数据来源:见附表)

从这次SARS危害来看,财政费用的确不可小看,北京市政府为度过这次突发性灾害虽然采取了暂时性的减税政策为刺激经济,但是对卫生事业单项费用的拨款却有很大增加。相反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暴露了中国的公共卫生体制、医疗体系,传染病院都有很多问题存在。

所以,总的看来,医疗保险制度是相对于传统医疗保障制度而言更科学、更完备、更公平、更节约的一种新型医疗保障模式,但是鉴于它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医改的设计者与操作者的相关经验有比较有限加之医保制度本身的一些固有的弊端,所以,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险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

总结一下,有如下方面:

1.宣传力度不够。大家对医保的实施细则不甚了解,有的根本不知这回事。导致广大群众对医疗体制改革存在很多误解,认为这是国家在变相为自己减轻负担而将其转嫁于普通老百姓身上。

2.手续繁琐。现阶段医保体制尚不完善,各项就诊及报销手续繁杂要求甚多,患者报销一次药费可能要跑上好几趟,而一点疏忽就可能不能报销。所以,很多群众认为社保单位在故意刁难,从而对医保产生抵触情绪.

3.道德风险(moral hazard)对于有免赔额的保险的患者一旦医疗费用超过了起付线,医疗价格便对其失去了约束力,导致医疗价格完全无弹性,病人就诊不再考虑价格因素从而导致大药方及各种非必需检查项目的重新出现。

4个人负担比例过高。在调查中我们的对象提出这样的意见:作为政府公务人员和国企人员已经付出的劳动和收入不成比例国家欠个人太多按现行医保改革试行个人支付比例还是很高应对机关事业和国企工人分别对待加大国家负担部分。24

5基本医疗的疾病划分也是一个问题。一般划分为风险性疾病,日常性疾病,现在设立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让个人账户来负担日常性疾病,不允许随意跨入统筹基金。那么日常性疾病的具体划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比如有些慢性病很难确定归属。

从北京市的一些情况,再结合我国其他城市的资料来看,我们觉得我国的医疗保险有这样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牵涉到单位、医院、个人和药业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虽然都不可缺少,但是影响力依次减小。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由于医院和药业的特殊关系,有时候应该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即在医疗市场中,他们都是医疗费用的流向者。现行的城镇医保的另一个特点是保险方没有影响力,而政府作为医保的组织者、监督者和最终保障者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无论从医

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都不能算是成功的。

图9. 城镇医保各方的关系,箭头指向表示资金流向,空心箭头表示非正常流动25针对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大胆的提出一些建议,不一定十分有说服力,

24来源《站在十字路口的中国医疗保险改革-----北京大学00

级保险班暑期实践论文集》2000

25来源《关于北京市医疗制度改革及医疗保险的调查报告和初步分析》王倩周宁等人2001

甚至不一定正确,但是敢于提出来,就是和大家一起讨论,希望能找出解决的办法,至少能更明晰问题的所在。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总结为“三个分离,一个介入”。

1医保监督者和运营方的分离

城镇医保之所以有如此之多的问题,效果如此的不尽如人意,非常重要的在现阶段,医疗其中北京是个人交纳月工资的2%,相应的,单位交纳总工资的9%(上海分别为2%和10%,天津是2%和9%)。我们知道的一个数据是天津市制定这一标准的时候给出的解释是1997年至1999年全市职工和退休人员实际报销的医疗费约占工资总额的9.5%,在参保率和征缴率均为85%的情况下,医保基金基本上可以做到收支平衡。上海市的数据是医疗支出占全市工资总额20%,虽然医疗费用有所下降,但是还是难以达到收支平衡,所以估计亏损的可能比较大。然而已经仍然有很多的单位以不同的方式不参加保险,使得保险金来源更不充足。与此同时,保险金的运营也很没有效率,仅仅依靠银行活期存款的利息来“增值”——运营的问题下面还要讨论。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即现行的保险制度缺乏监督,运营不合理。所以我建议将这两者分割,现有的医疗劳保部门只负责监督,可以协助收缴,但是不参加资金的运营。

2医药分离

这个问题对现有医疗体制的冲击可谓伤筋动骨,所以虽然很早就有人提出了,但是一直没有办法实现。主要是由于医院医药不分,以药养医。一个三级医院的药品收入在医院收入的50%以上。但倘若医院不能以药养医,公立医院的支出或亏损只能落到国家财政头上,但是国家财政哪有这笔钱?所以我们特别关注了医疗保险中分甲乙类药的问题,我们建议一些常用的药应该从医院中分离出来,同时建立对医院和医生的合理的补偿机制。逐步推进,最终达到医药分离的目标。

医疗制度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个可喜的新现象是中医医院病源增加,受到更多患者认可。这一方面是由于医保报销政策有利于中医医院等特色医院,因为它们不占指定医院的名额,并且以共付比例的上限报销;另一方面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中草药价格低廉。同样够一个星期的用药,成药动辄上百元或几百元,而中草药一般只需30-40元。中草药其实是把经过简单加工的原材料给患者,由患者自行加工为成品,减少许多中间贩卖环节,因此比同样的原料加工成的中成药至少便宜一半。因此虽然抓药要等很长时间,熬药也比较麻烦,还是吸引了很多低收入患者,因为他们的时间成本也较小。

3医生和医院的分离

我们觉得一个现代的医疗体制,应当是以医生为主体的体系。但是在我国,医生实际上是依附于医院的,并没有一个契约的存在。这也是医院利润率高,而医生却很多对自己收入不满,出现“走穴”现象,同时患者却非常不解的症结所在。而医生之间,不仅没有合理的分配机制,也没有可行的责任追究机制。这些都不是一个人员庞杂,效率低下,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的医院能解决的。而且,建立国家对医疗体系的合适的补偿机制,也应该是对主要医生而不是对医院的,否则在现有制度下将是一个“无底洞”。同时,医生和医院的分离,也有利于医疗规范化的发展,对市场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乃至医疗事故的控制和追究也有很大的好处。所以,我觉得可以参照新加坡医疗保障制度,在新加坡,政府实行的是医疗机构实行重组,引进企业管理理念经营医院26。在政府拥有所有权的前提下,将医院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集团机构国立医疗卫生服务集团

26来源《Chinese Health Economics Magazine 》volume 21 No:5(May) 2002 5

(NHG)和新加坡医疗卫生服务公司(Sing Health)全权经营,引进商业经营理念,使得医院更加重视运行成本,避免重复服务和资源浪费。这样更加有效的机制产生的竞争会大大抑制药费的上涨。

4多元化医保模式的介入

在新加坡政府设立的保健储蓄负责个人负担得起的手术和门诊费用;健保双全帮助付不起医疗费用的重病人群;保健基金帮助无钱付费的贫困人口。中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可借助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实现对医疗费用的缴纳:统筹基金给大病人群以保障;个人账户使自我约束医疗费用。但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费用有限,要根据人群实际情况设立补充型商业保险,支付基本保险以外的医疗费用。若条件允许,经济发达的地区可设立保健基金,用基金利息帮助无力支付医疗费贫困人群。

【结尾】

在这篇论文中,我从经济学的角度详细探讨了传统医疗保险制度的不足,以及现行保险制度的主要特色,并且结合实例分析到了它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之处是我们力争改进的地方,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一点意见。

对于医疗保险这个领域,人们正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在今年五月份刚刚结束的非典时期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来看,医疗保险这块将是人们日益关注焦点,北大经济学院保险学系最近新成立了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这也可以看出医疗保险将会成为一个逐渐被专家和学者共同感兴趣的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除文中部分引文外还有以下文献参阅:

1.《社会医疗保险:制度选择与管理模式》许正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2.《卫生经济学》讲义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1

3《医疗保险信息化管理》谭中和初细辉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

4.《卫生保健经学》保罗.J.费尔德斯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5.《Understanding Medicinal Insurance: step by step》Jo Ann C Rowell

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管理暂行条例》劳社部发[1999]14号

7.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劳社部发[1999]16号

8.《医疗保险》仇雨临孙树涵主编中国人名大学出版社2000.2

9《计量经济学与经济预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罗伯特.S.平狄克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7

致谢

中学时代就有着一种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跨入学术的殿堂,体会专研与科研的乐趣。2000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至此,北大将是我实现梦想的起点。作为一名本科学生,我很高兴也很激动,能有一次这样的学术科研机会。漫游于丰富知识的海洋,吸取知识营养;徜徉于知识的殿堂,体会着利用知识进行创造的乐趣。能把自己幼稚的想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表现成为的有理由据的观点,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真的,投身于此,我倍感一名大学生的自豪,一种北京大学学子的自豪。

衷心感谢北京大学校长基金给我这样的一次机会,使我感受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践的乐趣;

衷心感谢于小东老师以及其他各位老师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使我在不断改正中拥有着进步;

衷心感谢教务王海欣老师对我热心的帮助和积极督促,使我始终保持着一颗积极投入研究的热心。

最后,再次感谢他们中的所有人,以及我敬爱的北京大学,谢谢你!

【作者简介】

鲁元春,男,1982年2月出生于内蒙古托克托县,2000年从内蒙古托克托县一中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并在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继续学习和深造。在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德智体全面发展,多次受到各种表彰。由于感受着北大这块沃土所具有的独特的人文熏陶,对各种学术以及社会现象有着强烈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投入学术研究中的冲动。恪守的学术格言:学以致用。恪守的人生格言:只要用心就能赢得精彩。

【感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漫长的一年,在从来没有类似经历的前提下,始终保持研究的热情,体会着创作的冲动,这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实践创造,也是一种理论体验;是对一种知识的追求,也是对技能的一种检阅。

陶醉其中,我乐此不疲。学术上百无聊赖的时候,课题困难横行的时候,众多头绪堆积严前无从下手的时候,于老师亲切教导的话语,其他老师不倦的指点,使得我的思维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是一种使人兴奋的感觉。朋友们的鼓励,热心人的帮助,这些都是我继续研究下去源源不断的动力。

只要用心,就能赢得精彩。只要勤奋,就会有发现,就会有所得,就会有收获。这次科研经历,不只是学到了很多理论上知识,同时我对那些常年处于科研第一线的学者们,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由此,我对他们更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即将经过燕园短暂的四年,如果有机会能够对后来的师弟师妹们说一句话,那就是:珍惜你们的时光,体会一番科研创作的乐趣,从中你会学会很多,真的。

这将作为我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永远留在记忆深处。

【指导教师简介】

于小东,女,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1963年出生于北京。1981-1988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投资学、财产与责任保险、个人财务计划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1996-1997年作为Fulbright访问学者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进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财产与责任保险领域的相关问题、金融一体化和银保融通、保险投资、养老保险、个人理财计划的内容制定和实施等。社会保障领域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为承担中国保监会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之分课题——澳大利亚的的职业养老保险体系,担任课题负责人。社会兼职: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加研究中心理事;美国风险管理与保险学会会员;北京大学欧美同学会会员。

附表:(单位亿元)

年份城镇居民

人均医疗

保健支出

C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

配收入Y

北京医疗

保健服务

价格指数

I

北京人均

可支配收

入Yb

北京人均

医疗保健

支出Cb

卫生机构

数目N

财政卫生事

业费支出

(亿元)E

199356.892577.4413546.7866.73175845119.38 199482.893496.24 1.025084.7101.83185004

1995110.114282.95 1.036235147.76190057 1996143.284838.9 1.037332.01217.82188803 1997179.685160.32 1.617813.16297.68315033 1998205.165425.05 2.728471.98347.88314097 1999245.595854.02 2.999182.76513.34310996 2000318.076279.98 3.3210349.7588.8324771 20013396855.9 3.3211578828.44330348 2002430.17702.8 3.2812463.9949.9306038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现况及问题

中国医疗保险问题的调查及分析 对于广大的中国人民来说,关心粉东西有很多,医疗保险绝对是重中之重。人们普片认为看不起病。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要冲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从头说起。 我国的医疗保险经历了多次改革,从整体上来讲是逐渐趋向完美,但是总不能满足所有群体,这其中也算是有历史渊源。我们就从以来哦改革制度的开始说起。 建国以后,中国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公费医疗制度,企业实行劳保医疗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这种制度的弊端愈发明显。首先,医疗费用的增长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换句话说,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跟不上消费水平。不仅如此,这种医疗制度还造成企业之间负担差距过大:新兴产业老职工少,医疗开销相对少,而老企业背上的是总也甩不掉的包袱。由此造成了一家人靠一个人看病的现象,浪费现象日益明显。 基于日益沉重的医疗费用包袱,1994年国务院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并于1998年底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低水平,广覆盖,双方负担,统账结合”。“双方负担”即基本保险由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统账结合”即保险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已实行40多年的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就此告终。到2000年底,我国已基本建立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人口5000万。 2002年4月份在哈尔滨召开的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各地加快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改革工作进程,切实保障职工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完成今年医疗保险90%以上统筹地区启动,覆盖8000万人的工作目标。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已取得相当成效,到今年6月底,全国349个地级以上统筹地区中,307个已经启动实施,占全国的88%;覆盖人数达到5026万人,占全国应参保人数的30%. 中国医疗保险改革确实有难点。承认难是为了慎重、积极地改。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会非常艰难,不会一步到位,可能经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需要不断提出适应的方案。 以药养医制度是药价虚高的重要根源,同时也贬低了医生的价值,有损医生社会地位的评价。药价高昂,尤其是医院药价比药店高出一大截,迫使众多百姓拿着医生的处方到药店里抓药,这显然对医院收入构成了重大威胁。为了对付处方外流,医院不得不想出种种对策。譬如,开完处方后,不立即告诉病人如何服用,而是等其把药买来,再坦诚相告;有的将药品用密码编号,处方上除了病人看不懂的密码,没有一个正式药名,迫使病人只能在本院购药;还有的采用电传处方,即医生通过电脑开方,处方被直接传递至药房,只有病人交钱拿药后才能明白。医院的这些措施,引发了社会的种种不满,强迫病人买药又成了医患关系的新焦点。 过去温情脉脉的医患关系已不复存在,医患冲突不断,医疗官司也层出不穷,老百姓对医生和医院的仇视正持续升温。百草止水细究之下,发现医患冲突的原因有四。一,国家极力削减对医院的投入,迫使医院只能靠病人的钱财来维持运转,这是病人负担愈来愈重的最根本原因。二,医生收受回扣和医院乱收费,致使医疗费用飞涨,令百姓的腰包不胜其荷。三,部分医生的麻痹大意或医术不精,导致了众多的低级医疗事故,让老百姓备受伤害和愤怒。四,医疗资源过于向中心城市集中,使得小城镇尤其是乡村百姓就医艰难。值得注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三大医疗保险制度 (一)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适用人群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单位的职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根据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按一定的缴费比例,由单位统一缴纳; 其中单位要承担职工工资总额6%,个人承担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2%。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职工可享受住院费用报销、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以及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的个人帐户待遇,其报销比例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高一些。在职职工住院的费用,在扣除范围外费用以后,最低起付线以上至5000元的部分,按75%报销;5000元至10000 元的部分按80%报销;1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85%报销,退休人员相应提高10%;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在职职工为80%,退休职工为85%。 (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适用人群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主要包括未成年居民,指中小学阶段学生(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学龄前儿童及其他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居民;老年居民,指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以及其他非从业的城镇成年居民。大学生将来也要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个人通过所在居委会或学校(幼儿园)缴费,同时政府在个人和家庭缴费的基础上给予补助。未成年居民、成年居民、老年居民的基金筹集标准每人每年分别为100元、360元、360元,其中个人缴纳分别为40元、280元、150元;政府补助分别为60元、60元、210元。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筹集标准要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低很多,约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人均筹资额的1/5。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可享受住院费用报销和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待遇。由于缴费费率较低,因此待遇也相对低一些。参保居民的住院费用报销,在扣除范围外费用以后,最低起付线(同城镇职工医保)以上的部分,按55%报销,每个医疗年度最高可累计报销3万元。统筹病种门诊费用,在起付线(300元)以上的,按50%报销。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12周岁(含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居民因病住院,可直接到市辖五区范围内设有儿科病房的定点医院就医,不受医院级别限制;12周岁以上的居民,首诊需在五区范围内二级以下(含二级)定点医院就医,确因技术水平所限诊治有困难的,可本着逐级转诊的原则,办理市内转诊手续后,再转至高一级别医院进行诊治。

医疗保险市场前景分析

医疗保险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一、保险市场概述 近年来保险行业快速发展源自居民财富增长与政策红利,行业发展经历了六年巨变,地貌被“重塑”。2011年-2016年,总资产从5.98万亿元增长到15.12万亿,年均增速为20.37%,2017年Q1达到16.18万亿,同比增速为16.83%,增速下滑近11%;净资产从2011年的5566亿元增加到2016年1.73万亿元,2017Q1达到1.72万亿,同比增速为6.90%,增速下滑近5%。 原保费收入摆脱2011年的负增长泥潭,2016年达到3.09万亿,年均增速为16.64%,2017Q1实现原保费收入1.59万亿,同比增速32.50%,增速下滑近10%;其中财险公司、寿险公司原保费同比增速分别为12.69%(增速上升近3%)、37.24%(增速下滑近15%)。 我国保险业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内保险相比国际平均水平存在翻番空间。2003年我国保费深度为301.19元/人/每年,约合36.39美元,2016年为2258.00元/人/每年,约合339.94美元,年均增速高达18.75%。但仍低于2015年亚洲及全球均值水平,更低于国际发达地区,如低于北美、西欧、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在保险深度方面,2003年为2.84%,2016年为4.16%,年均增速为2.98%,但仍低于2015年全球、亚洲均值水平,与北美、西欧及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差距更大,存在提升空间较大。 2014年5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

提出,研究制定鼓励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位医保经办。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积极开发儿童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 2014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健康商业保险,并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 2014年8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发展商业保险,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会议确定,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改保险经办服务。 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2014)及《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5)都明确提出到2020年保费密度与深度目标分别为3500元及5%左右。 二、医疗责任险概述 医疗责任保险是指,投保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保险期内,因医疗责任发生经济赔偿或法律费用,保险公司将依照事先约定承担赔偿责任。可谓是将医患关系中的突出矛盾统统包揽。 医疗责任保险是职业责任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成为现代医疗保险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保险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极具开发价值。

医疗保险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年医疗保险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作者:————————————————————————————————日期:

2016年中国医疗保险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 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01923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doczj.com/doc/d26885534.html,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d26885534.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投资机会 市场规模 市场供需 产业竞争 行业发展 发展前景 行业宏观 重点企业 行业政策 行业研究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年中国医疗保险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801923←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d26885534.html,/R_YiYaoBaoJian/23/YiLiaoBaoXianWeiLaiFaZhanQuShi.ht 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医疗保险,传统意义上就是指由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经办,通过带强制执行的政策法规或自愿缔结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参保人群中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在参保人(被保险人)因疾病而招致健康和经济损失时实施经济补偿的一系列政策、制度与办法。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医疗保险行业现状研究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认为,在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保险市场保持了相对较为稳定的发展速度。2013年,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3658.3亿元,全国保险公司利润总额达到991.4亿元。 目前,中国保费规模已在全球排名第四位。 2014年医疗保险相关指引扶持政策频出。2014年5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 014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研究制订鼓励健康保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保经办。加快发展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积极开发儿童保险、长期护理保险以及与健康管理、养老等服务相关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鼓励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各类医疗、疾病保险和失能收入损失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产品,并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2014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助力医改、提高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会议确定,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鼓励医疗机构成为商业保险定点医疗机构,降低不合理医疗费用支出。 2015年1月底,人社部、财政部联合印发通知指出,2015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将提高。2015年底所有地级以上统筹地区全面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逐步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标准。

2017-2021年中国医疗保险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17-2021年中国医疗保险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中投顾问对中国医疗保险行业发展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医保基金不足,促使商业保险快速发展 近年来,在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医保基金与养老保险基金一样,也面临越来越大的支付压力,支出增幅高于收入增幅,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省份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状况。医保基金的不足会促使政府加大对商业保险的扶持力度,政府为构建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除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加强医保基金监管等措施外,还会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将得到快速发展的机会。 (二)“互联网+”的发展 目前互联网正从销售渠道和医疗服务体系两方面同时影响着今天商业医疗险的发展。2015年互联网的总保费收入达到了2,234亿,从2011年到2015年总保费互联网保险增长超过了69倍。其增速远高于行业的整体水平,互联网保险在保险行业当中的市场占比也逐年攀升,2015年已经高达9.2%,互联网作为新兴的保险销售渠道正在快速发展,互联网医疗行业也正在蓬勃发展中。如果能够做到结合远程医疗服务,创新产品,同时提高理赔服务时效性和便捷性,整合互联网医疗及互联网保险的资源,就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满意度更高的服务,加快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 (三)老龄化发展提升了对于医疗保险的需求 我们国家老年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46.6%,远高于全国18.9%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全国人口两周患病率是18.9%,而老年人口两周患病率为46.6%,这样直接导致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急剧上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以及对于医疗消费水平的上升,人们对于医疗保险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了,消费意识也越来越强了。人们对医疗与养老的充分保障有了更多的追求,对医疗保险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为商业保险参与医疗服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二、不利因素 (一)相关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行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风险频频出现,与之相关的带病投保、诱导需求等现象屡见不鲜。而多数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在风险控制这一方面往往将商业医疗保险作为寿险的从属加以控制,没有结合医疗保险本身的风险特点和控制手段的特殊性来考虑,从而导致医疗保险的赔付率一直居高不下,许多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益不容乐观。此外,医疗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缺乏有效监督,商业医疗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相互独立,大量关键信息无法实现共用,从而无法对医疗费

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

【摘要】医疗保险改革是社会保险改革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这是因为,医疗保险不仅涉及到医疗供需双方、医疗保险机构,而且涉及到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所以医疗保险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还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医疗保险改革新医疗制度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1.公费医疗改革。公费医疗改革始于1984年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医疗费用改为以国家财政为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医疗费用。在具体操作上各地形式不一,实践表明比较好的做法是,患者负担一定比例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年负担的比例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或者患者本人1个月的工资额,超支部分由单位负担。但是,这种做法一方面没有全面推开,许多地方仍在沿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由于政府拨款不足而使公费医疗出现赤字时,还需自己筹措资金予以弥补,但是这种责任分担是极其有限的,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政预算拨款是公费医疗唯一的筹资渠道的特征。此外,公费医疗的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也相应进行了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对公费医疗享受范围、经费开支、机构职责、监督检查等作了明确规定。公费医疗经费管理改革主要是将原来由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改为多种管理形式并存,从全国来看,多数选择由医院管理的办法。 2.劳保医疗改革。劳保医疗改革始于1990年11月劳动部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劳保医疗制度改革会议。会议确定的改革方向是: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大病统筹虽然只在企业进行,没有涉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它为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积累了经验。 3.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并在九江和镇江进行试点,之后不断扩大试点城市,到1998年已有50多个城市进行了医疗改革试点。在多年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共同负担、统帐结合、多层次”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之后,全国范围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会带来医疗风险 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1.8%,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中等水平的职工个人账户只有不到300元。这就是他一年的门诊医疗费用。社会统筹还好,可是,要是得一场大病个人帐户的资金就很捉襟见肘了。 另外,新制度中没有把小孩包括进去,而以往的劳保医疗和公费医疗孩子的医药费用基本是父母所在单位共同承担的。 新医疗制度对预防问题准备也是不足的。以前的医疗重视预防,单位有定期的体验,有固

中国医疗保险业研究与预测报告.doc

中国医疗保险业研究与预测报告 北京汇智联恒咨询有限公司 定价:两千元 第一部分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章国内保险业状况分析 第一节中国保险业政策环境 一、国内保险公司政策环境 二、外资保险政策 三、保险资金管理 第二节中国保险业状况 一、保险业概况 二、保险市场发展动态 三、保险中介业务状况 第三节全球保险业概况 一、保险业发展走强 二、寿险业收益复归 三、非寿险业收益持续增长 四、发展预测 第四节医疗保险模式的国际比较 一、社会医疗保险模式及分类 二、各国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与支出模式比较 三、几个主要国家医疗保险制度介绍 四、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主要问题及改革 第二章基本医疗保险状况综述 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

一、城镇保险覆盖率 二、农村保险覆盖率 三、城镇不同群体医疗保险覆盖率 第二节基本医疗保险状况分析 一、总体状况 二、工伤保险 三、生育保险 第三节医疗保险概述 一、医疗保险概述 二、医疗保险的特征 三、医疗保险的功能和作用 四、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 五、医疗保险的管理模式 六、医疗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七、医疗保险学科体系 第四节基本医疗保险问题与对策 一、存在问题 二、实证分析 三、解决对策 第三章、中国医疗保险业发展趋势 第一节专业化经营将是未来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模式 一、业务结构逐步从以团险业务为主转变为以个人业务为主 二、健康保险占人身保险业务的比重将逐步上升 三、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空间广阔 四、医疗保险的有效需求主体范围将不断扩大 五、医疗保险竞争将日趋激烈,保障范围更趋广泛 第四章、商业医疗保险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医疗保险保费收入市场规模预测 第二节城镇人均医疗保险费用支出以及人口增长情况预测 第三节医疗保险保费收入占医疗保健费用比例预测 第四节医疗保险保费收入规模预测 第五章、商业医疗保险投资机会分析 第一节投资价值评价指标 一、政策性指标 二、财务性指标 三、特征性指标 第二节投资价值评价 一、宏观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二、财务运营投资价值分析 第三节投资价值指标分析 第二部分市场运行情况 第六章商业医疗保险市场运行情况 第一节商业医疗保险保费状况 一、商业医疗保险保费分析 二、主要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分析 三、中外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影响因素 四、医疗保险系统构成 五、医疗保险系统概述 六、医疗保险机构 七、医疗保险的参保人 八、医疗服务的提供者 第二节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状况 一、寿险业市场格局分析 二、寿险向健康险转型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梁段平 班级 12人管(1)班 学号201229070131

目录 中文摘要 (3) 1关键词 (3) 2引言 (3) 3正文 (3) 3.1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4) 3.1.1传统城市医疗保障制度 (5) 3.1.2现行城镇医疗保障制度 (6) 4案例分析 (7) 4.1个案一 (7) 4.2 个案二 (7) 5 结尾 (10) 参考文献 (10)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成效及前景分析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传统医疗保险制度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对我国近年来医疗制度改革的进程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并从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分析了不同的医疗保险模式的经济效应,同时结合若干案例的具体分析指出了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并就此发表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扣除保险共同保险限额保险起付线封顶线个人账户社会统筹基金 【引言】 国家统计局2000年底发布的“2000年百姓关心的十大生活话题排行榜”显示,医疗卫生改革是人们目前最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把1996年国务院成立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作为正式起点的话,那么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已历经五、六载,这是一场涉及医疗服务、保险筹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中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将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因为能否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正文】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 中国的医疗保障制度根据享受对象可以分为城市医疗保障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合作医疗,起源于40年代陕甘宁边区的“医疗合作社”,到1979年,全国90%以上的生产大队办起了合作医疗。其经费来源个人和社区集体共同负担。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合作医疗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改革和完善而跌入低谷。到1991年覆盖面占农村人口的10%。在本文我们重点谈中国的城市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问题。 对于中国城市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来说,其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4年。在长达40年时间里,城市的医疗保险具有极浓的福利色彩,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不完全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无偿供给的医疗保障制度。在这期间,依据保障对象的身份不同分成两个独立的医疗保险系统。一是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事业单位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另一个是国有企业职工实行的“劳保医疗制度”。其他的城市居民或由于是上述的受保对象的亲属而享受“半劳保或统筹医疗”,或是完全自费医疗。所以在城市实际实行的是二元社会医疗保险制度。 第二阶段是从1994年后的制度创新阶段。1994年12月国务院在江苏省的镇江市和江西省的九江市率先进行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俗称“两江医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一个城市内按属地原则,将原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享受对象合并,并扩大到三资企业、个体企业一级自营职业者,共同享受统一的医疗保险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及分析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及分析 摘要:医疗保险是为补偿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的一种保险。职工因疾病、负伤、生育时,由社会或企业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或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险。如中国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城镇职工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中国职工的医疗费用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以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浪费。尽管一直在摸索和改进,但仍然避免不了政府负担过重、覆盖率低、公平性无保障、基金平衡难的现状。本文从经济发展、立法、发展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等方面做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城镇职工医疗公平性基金平衡 医疗保险是根据立法规定,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险费,把具有不同医疗需求群体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再分配,即集资建立起来的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由社会医疗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具有涉及面广而复杂,短期而经常性,补偿形式为医疗给付,不确定性和被动性及发生平率高、难以控制费用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各个国家有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应对模式:英国、加拿大等的国家医疗保险模式,德国领衔全球流行最广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自由至上的美国采用的商业医疗保险模式,还有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医疗保险模式。而我国作为独一无二有着悠久的古代史、复杂的近代史、独特的社会体制、沉重的人口负担微妙的城—农关系、广阔的地域和文化差别等等不能复制的特点的国家,别国的经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难以给于我们最重要的帮助。我国的医疗保险,不断沿革、不断摸索、至今仍在进行、永远为舆论所关注、现状永远都在变动。一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沿革及现状 1、公费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政务院《指示》明确规定国家对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工青妇等团体,各种工作队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经济建设等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革命残废军人,实行公费医疗预防制。1952年8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同时,为了控制用药与不必要的检查,国家还制定了十一类西药和大部分中成药的基本药物目录、大型设备检查的规定及公费用药报销范围。 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因此,这项制度实质上是国家或政府保险型的保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 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集体所有制企业参照执行。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企业医疗所、医院、特约医院医治时,诊疗费、住院费、手术费及普通药费由企业负担,贵重药费、住院的膳食费及就医路费由本人负担。 劳保医疗制度是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福利型医疗社会保险,它是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企业职工实行免费、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的一种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3、公费、劳保医疗的历史作用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费、劳保医疗制度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缺医少药的历史,较好地保障了职工的基本医疗,提高了职工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公开招聘人员公告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公开招聘人员公告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是由全国从事医疗保险及其相关工作的单位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学术性社会团体,主管单位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根据工作需要,现公开招聘2名工作人员,具体要求如下: 一、招聘对象 2010年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生(统招生);留学归国人员。 二、岗位及专业要求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

三、招聘条件 1.具有中国国籍,遵守宪法和法律; 2.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具有良好的品行; 4.身体健康。 四、报名时间 对外联络部:即日起至2010年4月16日; 技术标准部:即日起至2010年4月30日。 五、报名方式 请根据上述要求,将《2010年应聘人员报名表》(见附件)、公开发表的论文2篇或专著1部、学历证明、学习成绩证明、外语成绩证明、身份证复印件等有关材料寄至: 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2号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综合发展部 邮编:100716 联系电话:(010)84207808 电子邮箱:hefengling@https://www.doczj.com/doc/d26885534.html,

六、考试时间、地点 (一)电话通知。 七、注意事项 1.报名截至时间以我会收到报名材料时间为准,请在邮寄信件左下角注明“应聘”字样。 2.对于报名人员所提交的材料不实的,一经查证,即取消报名人员考试资格及聘用资格。

附:2010年应聘人员报名表

填表说明: 1.表中项目如无需要填写内容,请填无; 2.“简历”从大学填起,如有工作经历按时间顺序填写; 3.“学术成果”填写你认为比较重要的成果,如公开发表的论文或参与完成的科研项目; 4.“备注”栏填写需要说明的问题; 5.此表为正、反页复印。

我国医疗保险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公费、劳保医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公费医疗制度 公费医疗制度是根据1952年政务院发布的《关于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的指示》建立起来的。 1952年8月,政务院又将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人员范围扩大到在乡干部和大专院校的在校生 公费医疗制度是我国对享受对象实行的一种免费医疗保障制度。由于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因此,这项制度实质上是国家或政府保险型的保险制度。 2、劳保医疗制度 劳保医疗制度是根据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保险条例》及1953年劳动部公布试行的《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等相关法规、政策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适应范围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工厂、矿场、铁路、航运、邮电、交通、基建等产业和部门的职工及其供养的直系亲属。。 劳保医疗制度是我国五十年代初建立起来的另一种福利型医疗社会保险,它是我国劳动保险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企业职工实行免费、对职工家属实行半费的一种企业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已基本确立了新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框架。这一改革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以前,以控制费用为中心,对公费、劳保医疗制度进行改革完善 (1)1985年以前,主要针对需方,实行费用分担措施。例如,个人要支付少量的医疗费用,即所谓的“挂钩”,但各地分担的比例不同,一般为10%--20%。此后,职工个人的费用意识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对医疗服务的过度需求。 (2)1985年—1992年,重点转向对医院进行控制,加强对医疗服务供方的约束。 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①改革支付方式,将经费按享受人数和定额标准包给医院,节支留用,超支分担,激励医院主动控制成本和费用开支;②制定基本药品目录和公费医疗用药报销目录,以控制药品支出;③加强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的管理,即提供经费的政府和享受者所在单位等,都要承担部分经济责任。 除此之外,一些地区还建立了大病统筹制度,即以地区和行业为单位,由企业缴纳保险费,形成统筹基金,对发生大额医疗费用的患者给予补助,使医疗保障的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企业之间互助共济、分担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 这些措施对控制费用的迅速增长,缓解经费紧张和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现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阶段:1992年—1998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 1992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职工医疗保险改革,从而拉开了对我国职工医疗保障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序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医疗保险制度。为加强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国务院成立了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领导小组。1994年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共同制定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经国务院批准,在江苏省镇江市、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试点。199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体改委等四部委《关于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扩大试点的意见》,在58个城市进行了扩大试点。我省淮北、芜湖、铜陵三市列入国务院扩大试点城市范围。 几年来,各地的改革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也逐步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概要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商业健康保险对“广覆盖,低水平”的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在我国的医疗保障系统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还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以及整个医疗保障系统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商业健康保险指保险公司通过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和护理保险等方式对因健康原因导致的损失给付保险金的保险,它是以被保险人的身体为保险标的,使被保险人在疾病或意外事故所致伤害时发生的费用或损失获得补偿的一种保险。健康险的风险本质在于控制病的发生率及医疗服务的费用水平。相对人寿保险而言,健康保险的定价更具灵活性,风险评估更具专业,健康保险的理赔更具社会性。 1.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现状 1998年12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中国商业健康保险业务才全面展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水平的发展,这为我国健康险行业的进步和完善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我国政府始终对发展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十分重视,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一直也没有放松对商业健康保险的扶持。商业健康保险是对于医疗保险的强化和补充,于整个国家整个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仍呈现出:规模小、覆盖率低、发展速度比较慢;发展空间巨大;盈利能力较差等三方面特征。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规模较小,覆盖人群也不足10%,在我国医疗保障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为有限,发展速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doc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 ——以威海为例 吴成丕 2012-8-14 10:19:31 来源:《经济研究》2003年第6期内容提要:本文评估了中国医疗保险改革中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威海模式的公平性。首先,通过计算基尼系数、集中系数、Atkinson度量以及自定义的度量对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和筹资不平等进行总体描述。然后,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对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直接标准化方法,探讨收入所影响的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最后,本文对筹资制度对再分配造成的冲击进行了分析。本研究发现,威海模式改善了收入影响的不平等,但其它因素影响变化各异。改革后筹资不平等有所改善,但筹资系统的再分配效应加大了收入不平等,改革前后这种效应的变化大小依赖于风险厌恶程度。 关键词:医疗保险改革公平性不平等 作者简介:吴成丕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100871 一、文献综述 (一)与本文研究相关的重要研究文献 对公平性的实证研究首先需要定义或选择不平等度量指标。Atkinson(1970,1983)、Sen(1973)等人都曾对不平等度量的一般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Cowell(1998)对不平等度量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回顾。在对医疗保险公平性的研究中,常用的医疗保险公平性度量指标和方法包括:极差法、基尼系数、差异指数、集中系数、Atkinson度量等。

在健康和卫生服务利用不平等方面的研究中,Grand(1987)较早地利用不平等度量进行了健康不平等的国际比较研究。他选择以AMD指标、基尼系数、Atkinson指标(取ε=0.75,ε=1.25)作为不平等度量。对32个发达国家进行了测算并排序,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了各国平均死亡年龄的影响因素。Wagstaff等人(1991)应用集中系数来衡量健康状态和年龄标准化的保健费用分布的不公平性。Gerdtham等人(1994)用集中系数度量了健康状况本身的不公平性。Waters(2000)使用集中系数和Atkinson系数,度量了医疗服务利用的公平性。Wagstaff和Doorslaer(1994)提出了使用多种患病率指标度量健康不公平性的方法。Humphries,Doorslaer(2000)在此基础上用集中系数研究了加拿大与收入相关的自报告的健康状况的不公平性。Makinen等人(2000)使用家庭收入数据研究了八个发展中国家收入所影响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卫生费用的不平等性。Matthews等人(1999)研究了性别差异对健康不平等的影响。 Dusheiko,Gravelle(2001)讨论了健康的间接标准化和直接标准化方法对不平等度量的影响。他们通过实证分析证实了间接标准化不平等指标相较于直接标准化不平等指标过低地估计了偏集中系数。这里的所谓标准化,即剔除掉与健康产出方程中非收入因素与收入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本文所引用的直接标准化方法如下: 计量。

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与对策

我国医疗保险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与 对策 【摘要】医疗保险改革是社会保险改革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这是因为,医疗保险不仅涉及到医疗供需双方、医疗保险机构,而且涉及到医药产品生产和销售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所以医疗保险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也还存在许多问题。 【关键词】医疗保险改革新医疗制度 一、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 1.公费医疗改革。公费医疗改革始于1984年卫生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进一步加强公费医疗管理的通知》。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将原来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医疗费用改为以国家财政为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分担医疗费用。在具体操作上各地形式不一,实践表明比较好的做法是,患者负担一定比例的门诊和住院费用,年负担的比例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的5%或者患者本人1个月的工资额,超支部分由单位负担。但是,这种做法一方面没有全面推开,许多地方仍在沿用实报实销的制度;另一方面,一些单位由于政府拨款不足而使公费医疗出现赤字时,还需自己筹措资金予以弥补,但是这种责任分担是极其有限的,它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政预算拨款是公费医疗唯一的筹资渠道的特征。此外,公费医疗的管理制度和经费管理办法也相应进行了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改革主要是对公费医疗享受范围、经费开支、机构职责、监督

检查等作了明确规定。公费医疗经费管理改革主要是将原来由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经费改为多种管理形式并存,从全国来看,多数选择由医院管理的办法。

2.劳保医疗改革。劳保医疗改革始于1990年11月劳动部召开的全国部分省市劳保医疗制度改革会议。会议确定的改革方向是:实行国家、集体和个人合理负担,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制度。大病统筹虽然只在企业进行,没有涉及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它为我国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积累了经验。 3.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199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印发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并在九江和镇江进行试点,之后不断扩大试点城市,到1998年已有50多个城市进行了医疗改革试点。在多年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1998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决定”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定为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共同负担、统帐结合、多层次”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决定颁布之后,全国范围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二、新医疗保险制度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1.会带来医疗风险 新制度仅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并不是覆盖所有的医疗费用,所以,享受了几十年免费医疗的老百姓明显地流露出对过去医疗制度的留恋。以个人账户为例。规定要求个人交纳月平均收入的2%,单位总共承担垫,其中的30%以内划入个人账产,也就是总数的1.8%,折算一下是个人月收入的38%以内。北京市员工平均年收入是一万多元。因此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

我国医疗保险现状 (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的现状 我国现行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制度和劳保医疗制度,然而在1994年4月,针对其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试点意见》出台,经过试点不断扩大,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又于1998年12月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正式将建立“低水平、广覆盖、共同负担、统帐结合、多层次”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确立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的现状是多种改革模式并存。 国家和企业对医疗费用负担过于沉重,同时管理体系也尚待成熟,亟待更有效的控制机制,以减轻此过程中的浪费造成的损失。根据我国现在生产力有待发展的基本情况,“低水平、广覆盖”仍然是一段时间内的趋势,而它存在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足,还要依靠商业医疗保险来补足。 (二)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潜力 我国的商业医疗保险发展慢、规模小,但其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具体体现在:社会医疗保险给商业医疗保险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城乡居民对医疗保险需求旺盛。事实上,受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工作压力、疾病改变及医疗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世界范围都出现了医疗费用上涨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发展速度很快,年均增幅高达52%,保费占寿险的比重逐年提高,产品不断丰富。据测算,2001年,我国的健康保险保费为60.27亿元,增幅达117.65%,远高于同期42.6%的人身保险保费增长率;健康险占人身保险总保费的份额由2000年的2.77%上升到了4.24%。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已经达到4700多亿元,其中居民个人支出将近2900亿元。随着中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商业医疗保险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此可见商业医疗保险市场潜力之大。 (三)商业医疗保险发展障碍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给商业医疗保险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家保险公司早就注意到了医疗险广阔的潜在市场。但由于医疗改革不到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配套,经营此类保险风险较大,谁也不敢贸然行事。 商业医疗保险行业存在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险需求与保险市场有效

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和发展趋势

中国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监测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 报告编号:15096A5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d26885534.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中国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监测分析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2015-2020年)报告编号:15096A5←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702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4006-128-668、、传真: Email: 网上阅读:_JinRongTouZi/A5/YiLiaoBaoXianHangYeQianJingFenX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行业概况 医疗保险,传统意义上就是指由特定的组织或机构经办,通过带强制执行的政策法规或自愿缔结的契约,在一定区域的一定参保人群中筹集医疗保险基金,在参保人(被保险人)因疾病而招致健康和经济损失时实施经济补偿的一系列政策、制度与办法。在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中国保险市场保持了相对较为稳定的发展速度。2013年中国实现保险业保费收入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比2012年提高3.2个百分点。其中,保险业实现投资收益3658.3亿元,全国保险公司利润总额达到991.4亿元。目前,中国保费规模已在全球排名第四位。 发展契机 自2009年全面启动深化医改以来,五项重点任务均取得积极进展和显着成效。我国着力扩大医保覆盖面,从制度上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截至2011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以上,城乡居民开始享受到低水平、广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2012年底,人社部、财政部等多部门下发《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要求用两年左右时间在所有统筹地区范围内开展总额控制工作,宣告总额控制的大幕全面拉开。 前景展望 “十二五”时期将是深化医改的攻坚阶段,是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关键时期,我国将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此外,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整合医保经办管理资源,逐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