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而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

“和而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

“和而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
“和而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

“和而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

“世界中国学论坛”,是一个以文化为主旨的学术论坛,一个繁荣和发展世界中国学的文化交流平台,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交融的汇合点。

“世界中国学论坛”把中国最早的经典《周易》中的《同人》卦作为会标,表达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地区不同形态的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愿望。这是一个将会给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化带来无限生机的美好愿望。

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鄙薄“同人于宗”的文化狭隘主义,倡导“同人于野”,即走出宗门,走向世界的开放、兼容的文化发展之路。二千五百年之前,孔子用生动的语言,进一步表达了这一思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远方的朋友交流学问、体验快乐,不仅是一种治学方法,更是一种为学境界。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欢聚一堂,切磋世界中国学,这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快事。

中国学脱胎于汉学,但又区别于汉学。汉学指的是外国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比较侧重于中国古代历史、制度、语言、文字、哲学、艺术等领域。中国学涵盖了汉学的内涵,又扩展了当代中国的研究范畴。

虽然,外国学者对汉学的研究可以上溯到日本的宋学,也可以包括晚明的利玛窦汉学,但是,西方的汉学研究主要兴起于近代,中国学研究则主要兴起于当代,这不只是时代的不同和内容的差异,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先前的汉学研究,是对于去今已远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今天的中国学,则不仅包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更侧重于近代中国和现当代中国的研究。中国学研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参与的,有关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其文明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这一独特的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奇珍异宝,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这是汉学之所以在中国国力衰弱时依然受到国际学者重视的原因。自20世纪中叶开始,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早已不是近代可比,于是,有关当代中国的研究迅猛发展,逐渐成为热点,且有发展为显学的趋势。

汉学研究的诗书礼易、秦俑汉墓、唐诗宋词、敦煌壁画,与中国学探讨的东方与西方、国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有没有内在关联?看上去没有,究其实则千丝万缕。从汉学到中国学,一以贯之的内涵,是中华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延绵五千

年之久的根本所在。传统不是我们可以随意作为客观对象任意处置的东西。传统无处不在,我们都生活在传统之中。中国今天的发展,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在这个意义上,汉学与中国学,其名虽分,其实则合,就是中国文化研究。

我们正处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中国已经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文化早已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世界要前进,中国要发展,这注定了世界中国学必然会越来越繁盛。所以,我们预定,今后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中国学论坛。

文化交流,崇尚“和而不同”。人际交往,以和为贵。因为不同,才需交流;唯有和睦,方能沟通。“和而不同”的“和”,表达了人际交往的原则;“不同”则体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

“和而不同”的理性思考,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最早提出“和”与“同”这一对哲学概念的人是西周史伯,他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百物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构成;不同元素和谐有序地存在于统一体之中,就是“和”。推而广之,美妙的音乐、绚丽的文采、可口的佳肴,都是“和而不同”即多样性统一的结果。先秦哲学家(道家创始人)老子在描述世界生成时,用另一种理论说出了同样的道理:“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的本质,是“负

阴而抱阳”;存在于统一体之中的阴与阳不仅不能消解,还要保持平衡。这就是自然规律。

数千年来中国文化遵循“和而不同”的法则才使得华夏文化不仅数千年文脉未断,而且历久弥新,成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使今天的中国人更加坚信,人类文化的存在与发展,不是一种文化如何吞并另一种文化,而是一种文化如何正确面对另一种文化,在相互的交融中各自取长补短,发展自己,并且从另一种文化的存在中,确定自己的存在理由。人类文化的发生与发展,同样遵循这一自然法则。所以我们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各国人民在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多彩文明和生活方式,使不同文明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以促进世界多样性,实现各种文明共同进步和人类社会全面进步。

中国人相信这个世界可以寄托希望,正因为中国人相信人类能够“和而不同”。在古人留给我们的思想认识中,“和”的起点在于“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所以不同的人物、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可以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用善意换取他人的善意,用善意回应他人的善意。以“和”为一个不断不尽的过程,我们将得到人类之间的互利和人类共有的价值。但“和”的本义并不是绝对的同一,并不是由多色变为单色,并不是曲己从人。以善相呼和以善相应,呼应出自不同的主体,互利也归于不同的主体。因此,以“和”为一

个不断不尽的过程,则这个过程里始终会保留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差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派生的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主张,不同的道路,不同的取向。只有以“不同”为前提,“和”才具有真正的内容和真正的意义,才能够维系万千群类而至天长地久。面对一个共趋和多元并存的国际社会,我们需要的正是“和而不同”。

文化交流,贵在相争与相融。文化的进步,需要学术争鸣的推动。学术争鸣,是理性的表达,是智慧的碰撞;没有争鸣,学术的发展就会停止,学术的质量因陈旧而腐败。

有了争鸣,学术界才会灵气四射,生意盎然;有了争鸣,人类文化才有前进的动力。孔子欣赏“不舍昼夜”的川流之水,而有“智者乐水”之论,便是取其流水不腐之理。王夫之说得好:“自然之华,因流动生变而成其绮丽。”人类的智慧,便是这样一种“自然之华”,它应当是一种情之所至、瓜熟蒂落的自然流露。智慧的彩虹,因争鸣而显现。

当然,学术文化的发展,仅仅有争鸣还不够。争鸣是一种手段,是一种相互沟通的途径。争鸣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相互之间的融合。争鸣为融合提供了机会;有了融合,争鸣才有意义。融合不是一方吞食另一方,而是思想的升华、文化的进步。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

争鸣之后,依然是百家,但是在百家的思想中,已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且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印度佛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人类文化史上不同文化之间融通的成功范例。近现代的西学东渐,争论高潮迭起,每一次大的争论之后,中西文化的融通总会前进一大步。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中,上海的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上海的一草一木,都是中西文化相争与相融的见证。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举行,便是中西文化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相争与相融的成果。以“相争与相融”的姿态走进世界,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要。

文化交流,崇尚“见贤思齐”。

中国人通过学术交流与不同学派不同文化相融,是因为有一个优秀的传统理念:“见贤思齐”。看到别人的优点,希望自己也能如此;发现别人的缺点,便惕然反省自己。文化交流的过程,是发现对方优点和缺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了“见贤思齐”

的理念,便能理性地把对方作为一面镜子,汲取别人的优点,反省自己的不足。“见贤思齐”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襟怀。有了这种襟怀,学术交流的有效性便有了保证,各种文化之间的“取长补短”,就能在学术交流中成为一种自觉。

二千多年来,中国文化常常要面对其他文化。在文化与

文化的相遇中,“见贤思齐”成为人类共同的理念。八世纪的

亚洲,从日本出发的遣唐使一批又一批地西渡入华,他们久居长安之后带回去的是中国文化的精华。而在相近的时间里,中国学者玄奘则万里西游,向印度取经。来与去的脚印里,饱含着“见贤思齐”的情愫,印度佛教精华,从此融入了中国

文化。十四世纪、十五世纪之交,欧洲人用中国的雕版印刷术,使纸牌、圣经和拉丁文课本第一次成了印刷品;五百年之后,西洋的印刷机,又促成了近代中国以文字传播思想的热潮。“见贤思齐”的理念,同样渗透在传过去与传过来的过

程里。优秀文化,是人类的杰作;优秀文化的受益者,是整个人类。清代学者叶燮说得真好:“孤芳独美,不如集众芳以为美。”

世界中国学论坛的指向,不仅是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更是为了让中国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在更新和完善中国文化的同时,实现人类文化的更新和提高。

世界上没有一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界的多样性,使得我们的世界千姿万态,精彩纷呈,使得我们的“书圣”王羲之,生发出“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感慨。

文化也是如此。人类原始,祖宗各别;文化多元,势在必然。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既是地理环境的造化,也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都

具有鲜明的特色。它们是人类存在的证明,也是人类延续的血脉。不同文化的存在,就像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存在一样,天经地义,地久天长。中国传统文化,便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有悠久的历史,也有鲜明的个性。

在自然界,局部地区破坏生态平衡的苦果,人们正开始品尝。在人类精神生活的世界里,文化多样性一旦被破坏,同样会给人类的精神生活造成严重灾难。多样性文化的存在,与树叶的差异性一样,都是世界差异性普遍法则的体现,不为任何人的意志所改变。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包含证同,了解人类文化的共性,还在于求异,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证同是为了清理文化延续的脉络,求异是为了开拓文化发展的空间。就人类文化的发展而言,求异比证同更有意义。任何一个民族和地区的传统文化,只要与时俱进,都会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明,并由历史和文明造就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九百多年前,宋人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上承先秦以来的思想源头,下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路辙,非常明切地表达了中国文明里的担当意识、文化意识、民本意识、人类意识和太平意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不可

磨灭的精神。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中国人以此凝聚,以此传承。

二千多年来,中国文明常常要面对其他文明。在文明与文明的相遇里,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人类意识和太平意识都容易化为足够的宽容与和平。每一种文明都会有起落,但宽容与和平则始终是中国文明的主流。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近代百年里,中国人经历过内外交迫下的贫弱与困厄。与之相对应的,是一代代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急迫和激越滔滔而起,化入了贯穿百年的政治史和思想史。然而与民族复兴的急迫和激越相比,五千年厚积而成的文明和文化更悠远而且深沉。中国文化支撑了民族复兴的百年心路,也使中国人追求民族复兴的心路一开始就内含了超越狭隘的品格。清末最后一代诗人黄遵宪曾说过:“滔滔海水日趋东,万法从新要大同。”前一句话是接纳正在压境而来的西方文明,后一句话是民族关怀中寄托了人类关怀。在他笔下,民族复兴之想与中国文化里的担当意识、人类意识和太平意识非常明显地连在一起,使人能够读到一种古老文明的千古回响。文化和文明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他们留给中国人的那一片心底的光明和乐观,是不会在世事的盛衰起伏中被淹没掉的。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之交开始,中国社会在持续发展中走过了二十多年。这是一个自立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和合作的过程。中国人在走向世界,也在牵动世界。

但走向世界和牵动世界,追求和获得的,都不是一种偏狭的中国利益。在一个多种民族和文明共存的世界里,只有共同发展与和平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只有共同的利益和多数的利益才是长久的利益。中国文明相信善处人我之间,应当“己欲人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我们在发展中走向世界,同时也带着自己对远朋和近邻的祝愿。

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序幕已经拉开,“不亦乐乎”的快感,正荡漾在我们的心田;智慧的彩虹,将在这里显现。(作者为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世界中国学论坛组委会副主任)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文化的共性与个性)P31 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怎样尊重)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因: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 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传播的途径 重要途径有 ①商业贸易 ②人口迁徙 ③教育;另外如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媒:历史上的传媒所经历的发展阶段是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现代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即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的媒介。 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大众传媒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为什么要加强文化传播 ?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3、文化传播的意义: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的向外辐射与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怎样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1)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正确态度 ?(2)尊重文化多样性应坚持的原则、要求 ?(3)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传统文化的特点 继承性: ?①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文学、戏曲、绘画等)——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稳定性:基本特征稳定,内涵因时而变 ?鲜明的民族性: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顺应变动性(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如果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全面发展。 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6、正确区分文化、传统文化、先进文化。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的总称。文化观念的核心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先进的经济和政治在文化形态的反映,代表社会发展方向,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对经济和社会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7、对待传统文化就是继承吗?

2018高中政治(第04周)尊重文化多样性3!

尊重文化多样性 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 “世界是一幅绚丽的图画,七种颜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是一部宏大的交响乐,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单位。”从文化视角看,这句话要表达的思想是 ①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②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才能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世界上只存在民族文化,没有世界文化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尊重文化多样性 (1)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必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每个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在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各民族文化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尊重和保护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①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进步。 ③措施: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引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乃至人类的共同遗产。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对人类社会来说,没有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妍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人类的文化必将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国梦与美国梦,两梦相克,零和争斗,只能两败俱伤。两梦相通,方能相得益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说明 ①文化融合趋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③求同存异才能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世纪30年代,英国哲学家罗素曾写道:现代世界极需要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特别

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A卷B卷

尊重文化多样性 A卷 1、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和。(1) 民族节日: ①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的集中展示,也是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 ①地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 ②意义: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 2、文化是民族的,即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各民族间 的和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即文化的民族性)。 3文化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 同、不同的文化共同构成的。又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有普遍的,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即文化的世界性)。 3、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意义: ①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②它是实现()的必然要求。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 (),又要尊重 ()的文化。 (),()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必须遵循各国文化 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B卷 1在母亲节这天,日本人送给母亲的是红石竹,泰国人送茉莉花,大多数国家通常是送康乃馨,以此来表达对母亲的爱。而中国人则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这说明() ①文化具有多样性②文化无国界,民族节日所具有的特色正逐渐消失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④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第二届中国秧歌节在青岛胶州市举行。本届秧歌节主题为“秧歌舞九州”。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支民间秧歌队参加“全国优秀秧歌展演”,而参展队伍全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项目中遴选。除了北方的东北秧歌、陕北秧歌、山东秧歌、河北秧歌,南方以“花灯”为特色的各种秧歌也成为本届秧歌节的亮点之一。作为“非遗”项目之一,京西太平鼓此次也在中国秧歌节上演出。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举办中国秧歌节的重要意义。

尊重文化多样性说课稿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说课稿 时间:2011年9月地点:268班新授课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是人教版必修教材《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多样性是当代世界文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因此,本框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本单元中,它是一个引子,开启了本单元知识的学习之门。 2、说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 3、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化多样性的含义、表现,分析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意义及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不同民族文化,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学案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探究法,利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调动运用知识能力及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阶段:学生根据学案预习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第二阶段: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我国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图片,思考:“燕瘦环肥”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利用美女的视觉冲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界定-----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 探究活动一:民族节日 通过对中秋节过节感受的探讨,思考传统节日是否有保留的必要,体会民族节日的意义、价值 探究活动二:文化遗产 结合杭州申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地位、价值 3、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 探究活动三:比较悉尼、雅典、北京奥运会徽的异同,探讨分析什么是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及两者的关系。 4、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探究活动四:谈谈“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解。通过探讨,归纳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态度: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2)原则: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探究活动五:结合“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学案第13题)谈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加深对文化多样性地位的理解。

2019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7.3 尊重文化多样性练习卷(II)卷

2019年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7.3 尊重文化多样性练习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 1 . 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各国交往日益频繁,对此做法不正确的是()。 A.知道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 B.我们应该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对待 C.在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坚持宣传自己的本土文化,不用理会其他文化 2 . 世界各地的文化不同,对此,我们的态度应该是()。 A.尊重差异B.消除差异C.排斥差异D.远离差异 3 . 最常见的见面礼仪是() A.拥抱B.握手C.鞠躬 二、判断题 4 .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形式,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______) 5 . 文化之间有差异,我们只要了解我们自己的就行了,没必要了解其他文化。(______) 6 . 不同的国家之间可以友好相处,完全不会产生冲突。(______) 三、简答题 7 . 1997年,我们15名中学生以“文化使者”的身份飞往德国汉堡,并与当地的一个家庭共同生活了26天。有一天,热情的邻居哈特曼先生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他打开冰箱,取出一瓶牛奶,问:“中国也有牛奶吗?”看着他一派天真的样子,我心平气和地告诉他:“在我们那儿,每天都能喝到新鲜的牛奶。”哈特曼先生“奥”了一下,脸上显出一阵欣喜的神色。我们不能怪他,因为这不是偏见,更不是歧视,而是由于缺乏了解所导致的无知。可以想见,如果他对中国的了解是建立在“中国没有牛奶”的基础上,那么他心目中的中国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从这个事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尊重文化多样性精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尊重文化多样性精练 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它涉及以下基本认同: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极其丰富的内容。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如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在地球上续存的根本问题,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每一种文明和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为社会的更新和适应性变化提供了资源。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多基因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文化是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大支柱。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集体力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9.11”事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地承担了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的重任,《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结果。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伴随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和扩张,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势之猛,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猝不及防。它造成的后果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单一化,致使一些国家的“文化基因”流失。如同物种基因单一化造成物种的退化,文化单一将使人类的创造力衰竭,使文化的发展道路变得狭窄。《文化多样性公约》正是在此背景下获得通过的,它确认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两重属性。公约生效后,各国自主制定和保护文化表达方式多样性政策有了保障,在多边国际组织框架内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合作有了保障,它尤其为支持弱势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通过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这项行动,教科文组织的绝大多数国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只有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不同文化的真诚交流、和谐相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意思是:一般说来,文明的出现在前,文化的发 展在后。 B. 文化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第四大支柱,意思是文化与经济、环境、社会一样,都 是能够不断发展的。 C. 由于文化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双重属性,所以各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是很难区分高下 优劣的。 D. 《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斗争取得 的重大成果。 15.下列论断没有表述 ....“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一项是()(3分)A.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冲向世界的许多国家,挤压了弱势文化的发展空间。 B.强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冲击着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根基,动摇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支柱。 C.《文化多样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属的多数国家的支持下制定并且获得通过的。 D.“9.11”事件引发了各国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

【K12学习】《尊重文化多样性》教案

《尊重文化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明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知道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明确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能力目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多样。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和意义,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中学生有一定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接触了较多的社会基本知识。基本能自主搜集材料、加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使他们有浓厚的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需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 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参会的入场图片 从服装中领略中华各民族的不同文化。 进一步提问: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典型服装,感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讲授】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根据导入的例子,归纳提炼出含义,即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导入】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 知识回顾: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总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那么,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展示出来呢?,其中,世界文化的不同魅力主要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集中表现出来。 【活动】民族节日 活动一: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节日吗? 小组探究活动二:展示中国过春节和外国过圣诞节的图片,对比归纳两种节日的不同习俗并思考其原因。 知识归纳: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 【讲授】文化遗产 资料展示:联合国对世界遗产的分类界定;中国的世界

【免费】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审美情趣与尊重文化多样性”

一、审美情趣 审美是体味品评人、事物或艺术品的美;情趣,则是指人的性情和志趣、情调和趣味。当我们知道这里的艺术领域主要包括文学、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后,有意识地坚持用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等方法去体味品评,即可培养起健康的审美情趣。 真题解析 1.2015年高考浙江卷作文试题 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一道典型的考查考生“审美情趣”的题目。题目虽然在立意上十分明确,但是在素材的要求上有一定的难度,一定要是文学家或者是艺术家的例子。要求考生既要熟悉作家,更要熟悉作品的风格志趣。一言以蔽之,本题比拼的是考生的阅读底蕴。中国传统强调“颜文合一”,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文章是修身养性的手段;外国则认为写作仅是一种技艺,与人品无关。如果从这方面切入,会写出不一样的文章。文如其人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作者品性与文字风格没有必然关系,蝇营狗苟者也能写出磅礴大气的文字。如要写出其中的深意,则需要考生眼观社会,有一定的辩证思考能力。 范文展示 我手写我心 明代公安派作家有着这样的为文之风:“为文必独具一格,不拘性灵,非以自己的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在我看来,这便是对“言为心声”的最好诠释。 你心中汩汩然流淌着的是什么,你笔下流淌出的也应是什么。怪侠金圣叹有二十四个“不亦快哉”流传于世,那便是他的心中所想着的人间愉快。但现今社会或者说是古今社会上总有艺术家不能使其为人与作品相称的现象,究其根源,原因大致分为两种。 一类是作家在虚名浮利之中失去了自我,沦为了全为稻粱谋的“作家”。

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③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③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③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③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5)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③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6)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③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02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尊重文化多样性精练

尊重文化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客观存在。它涉及以下基本认同:每种文明和文化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人群中产生和发展的。它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生活方式、价值体系、宗教信仰、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极其丰富的内容。尊重多样性,就是尊重文化的异质性。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却无优劣高下的区分,它们都应获得同等的尊重和人类共同的保护。 文化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如同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生命在地球上续存的根本问题,文化多样性是一个关系到人类文明续存的根本问题。每一种文明和文化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多样性的价值不仅在于丰富了我们的社会生活,而且在于为社会的更新和适应性变化提供了资源。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多基因的世界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文化是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并列的可持续发展的第四大支柱。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集体力量,在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价值。 2001年“9.11”事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适时地承担了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的重任,《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结果。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伴随资本在全球的流动和扩张,冲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势之猛,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猝不及防。它造成的后果是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单一化,致使一些国家的“文化基因”流失。如同物种基因单一化造成物种的退化,文化单一将使人类的创造力衰竭,使文化的发展道路变得狭窄。《文化多样性公约》正是在此背景下获得通过的,它确认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两重属性。公约生效后,各国自主制定和保护文化表达方式多样性政策有了保障,在多边国际组织框架内推动文化多样性的交流与合作有了保障,它尤其为支持弱势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通过制定《文化多样性公约》这项行动,教科文组织的绝大多数国家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只有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不同文化的真诚交流、和谐相处,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动力,也是建设和谐世界的保障。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明和文化有发展先后之差别”,意思是:一般说来,文明的出现在前,文化的发 展在后。 B. 文化是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第四大支柱,意思是文化与经济、环境、社会一样,都 是能够不断发展的。 C. 由于文化产品具有物质和商品双重属性,所以各种不同的文明和文化是很难区分高下 优劣的。 D. 《文化多样性公约》的诞生,是国际社会在全球范围捍卫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斗争取得 的重大成果。 15.下列论断没有表述 ....“对经济全球化的逆向思考”的一项是()(3分)A.经济强国的文化产品在“自由贸易”的旗帜下冲向世界的许多国家,挤压了弱势文化的发展空间。 B.强势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冲击着文化多样性存在的根基,动摇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体系的支柱。 C.《文化多样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所属的多数国家的支持下制定并且获得通过的。 D.“9.11”事件引发了各国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和平的保证。

《尊重文化多样性》教案

《尊重文化多样性》教案 《尊重文化多样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明确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知道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明确为什么 尊重文化多样性,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2、能力目标:从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感受文化多 姿多彩的魅力,认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尊重文化的 多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 值和意义,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学情分析 我校高中学生有一定理解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接触了较多的社会基本知识。基本能自主搜集材料、加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有趣,使他们有浓厚的学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教学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必要性。理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需要”、“尊重文化

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需要”是本课时教学内容中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导入】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参会的入场图片 从服装中领略中华各民族的不同文化。 进一步提问: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典型服装,感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讲授】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根据导入的例子,归纳提炼出含义,即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导入】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表现 知识回顾: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总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那么,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可以通过哪些方面展示出来呢?(饮食、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服饰、文字、建筑、风俗习惯等),其中,世界文化的不同魅力主要通过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集中表现出来。【活动】民族节日 活动一:(“你说我说大家说”)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民族节日吗?(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辨识,以及说一说这些节日有什么典型的不同的风俗习惯。)

为什么尊重文化的多样性1

●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 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重要因素。 5.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 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 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 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的地位 文化在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怎么办做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对象: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的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 2.优秀的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 3.优秀的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什么说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 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各民族间的经济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 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 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要遵循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 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和而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

“和而不同”,尊重文化多样性 “世界中国学论坛”,是一个以文化为主旨的学术论坛,一个繁荣和发展世界中国学的文化交流平台,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交融的汇合点。 “世界中国学论坛”把中国最早的经典《周易》中的《同人》卦作为会标,表达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地区不同形态的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愿望。这是一个将会给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人类文化带来无限生机的美好愿望。 三千年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意识到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鄙薄“同人于宗”的文化狭隘主义,倡导“同人于野”,即走出宗门,走向世界的开放、兼容的文化发展之路。二千五百年之前,孔子用生动的语言,进一步表达了这一思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远方的朋友交流学问、体验快乐,不仅是一种治学方法,更是一种为学境界。今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欢聚一堂,切磋世界中国学,这是学术界的一件盛事,也是我们人生的一大快事。 一 中国学脱胎于汉学,但又区别于汉学。汉学指的是外国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比较侧重于中国古代历史、制度、语言、文字、哲学、艺术等领域。中国学涵盖了汉学的内涵,又扩展了当代中国的研究范畴。

虽然,外国学者对汉学的研究可以上溯到日本的宋学,也可以包括晚明的利玛窦汉学,但是,西方的汉学研究主要兴起于近代,中国学研究则主要兴起于当代,这不只是时代的不同和内容的差异,而是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先前的汉学研究,是对于去今已远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今天的中国学,则不仅包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更侧重于近代中国和现当代中国的研究。中国学研究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参与的,有关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其文明几千年来唯一没有中断的国家。这一独特的文化,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宝库中的奇珍异宝,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这是汉学之所以在中国国力衰弱时依然受到国际学者重视的原因。自20世纪中叶开始,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早已不是近代可比,于是,有关当代中国的研究迅猛发展,逐渐成为热点,且有发展为显学的趋势。 汉学研究的诗书礼易、秦俑汉墓、唐诗宋词、敦煌壁画,与中国学探讨的东方与西方、国家与社会、传统与现代、中国与世界,有没有内在关联?看上去没有,究其实则千丝万缕。从汉学到中国学,一以贯之的内涵,是中华文化。“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就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延绵五千

高考政治复习练习题尊重文化多样性新人教版

高考政治复习尊重文化多样性 1.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展现了足球与多元文化的结合,英国和俄罗斯的两位歌手充满激情的歌声,让卢日尼基体育场瞬间变身为音乐的海洋,来自世界各地奇装异服的球迷和12名中国小球童成为现场独具一格的风景。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 ) ①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是区分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 ①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根本不同 ④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一段乡愁,一份乡情。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科学保护方言。之所以要保护方言,是因为( ) A.方言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纽带 B.方言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持久 C.语言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5.“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 A.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坚持文化的平等性D.要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通用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作业本:第56练 尊重文化多样性 人教版(含答案)

尊重文化多样性 1.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开幕式展现了足球与多元文化的结合,英国和俄罗斯的两位歌手充满激情的歌声,让卢日尼基体育场瞬间变身为音乐的海洋,来自世界各地奇装异服的球迷和12名中国小球童成为现场独具一格的风景。这体现了文化多样性( ) ①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②是区分民族的独特标识 ③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使世界充满生机和活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 ) ①民族文化高于世界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③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根本不同 ④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我们无法改变各个国家文化上的差异,但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了解并理解这样的差异,从而增进对不同国家文化的认同。”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 ①承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②主张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③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主张不同文化平等交流沟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每一种方言都承载着一段乡愁,一份乡情。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要科学保护方言。之所以要保护方言,是因为( ) A.方言是维系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纽带 B.方言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深远持久 C.语言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D.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繁荣的前提 5.“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甘地这句名言强调的是( ) A.要坚守文化的民族性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要坚持文化的平等性D.要消除文化的差异性 6.世界上有2 0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为此,必须(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