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2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2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2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2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Ⅰ》期末试卷(2)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判别题(30分)

1.辅助支承其定位作用,而可调支承不起定位作用………………………(×)2.菱形销用在一面双销定位中,消除了垂直于连心线方向上的工定位。…(√)3.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误差。………………………(×)4.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5.采用合理布置的六个支承钉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六个自由度。…(√)6.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7.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8.粗基准定位时,一般正在加工的表面就是零件的精基准。………………(×)9.工序集中总是优于工序分散。…………………………………………(╳)10.精加工时,后角应取大值。………………………………………………(√)11.工序尺寸公差的布置一般采用“单向入体”原则,但毛坯尺寸和中心距尺寸应取双向对称布置。………………………………………………………………………(√)12.过定位在零件的定位方案中是允许出现的。…………………………………(√)13.切削速度越高,切削力越大。……………………………………………………(╳)14.轴类零件中常用的“两顶尖加工“,是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15.可调支承可以每批调整一次,而辅助支承一般每件都要调整一次。……(√)二、填空题(20分)

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和(自动控制法)。

2.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3.机械加工质量包括(机械加工精度)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两个方面。

4.工艺系统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5.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只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6.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

7.造成定位误差的原因有(基准不重合误差)和(基准位移误差)两个方面。

8.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制造精

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三、根据工件加工面的技术条件,指出工件定位应限制的自由度。(6分)

解:(1)垂直度:X ;对称度:Y Z 。

(2)20±0.05:X ;垂直度:X Y ;对称度:Y Z 。 四、一批工件如图3-21所示以圆孔 mm H 0 021.0720 用心轴 mm h 007.0020.0620 定位,

在立式铣床上用顶尖顶住心轴铣槽。其中外圆 mm h 0 013.0640 、720H 内孔及两端面均

已加工合格,外圆对内孔的径向跳动在0.02mm 之内。今要保证铣槽的位置精度要求为:

(1)槽距端面尺寸为 mm h 0 21.01220 ;(2)槽底位置尺寸为 mm h 0 16.0118.34 ;试分析

其定位误差对保证各项技术要求的影响。(9分)

解:(1) mm h 0 21.01220 的定位误差

00

D Y B

(2) mm h 0 16.0118.34 的定位误差

mm

mm

mm

D Y B 0675.0041.00265.0041.0020.0021.00265.00065.002.0

五、工件尺寸如图所示,mm 003.040 与mm 002.035 的同轴度误差mm 02.0 。欲钻孔O ,

并保证尺寸mm 01.030 ,试分析计算下列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

(9分)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答案

A45 B20 C60 Mn D 合金钢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将班级姓名项目填写清楚。 2 ?答卷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不许用铅笔或红笔 。 3 ?本份试卷共5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 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每空1.5分,共10题30分) 1.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是技术准备f ____ 毛坯制造 ___ f _______ 零件加工 ___ f 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f 机械。 2. 零件机械加工一般可分为粗加工、 _半粗_加工、 ________ 精加工—加工和光整 加工四个阶段。 3. 时间定额是完成某一 _产品 ______ 或_工序_所规定的时间。 4. 特种铸造是除砂型铸造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的统称 ,如 金属型铸造_、 _压力铸造______ 、熔模铸造、离心铸造及连续铸造等。 6磨床切削加工中,加工精度可选 _ IT6-IT5 表面粗糙可达_ 0.8~0.2 um_________ 。 7、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制造工艺过程—和_操作方法 等的工艺文 件。 8.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 —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 精度三方面内容。 9?以加工表面的设计 _____ 基准作为定位称为基准重台原则,以同一个精基准定位加工大多 数(或全部)其它表面,称为基准 统一 _________ 原则。 10?毛抷的种类有:—铸件_、—型材一、焊接件、锻件、其他毛抷。 二、 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 ?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的是( B )0 A 切削速度 B 切削深度 C 进给量 D 切削宽度 2 ?积屑瘤容易在(A )切削时产生。 A 低速 B 中速 C 高速 D 超高速 3.工乙尺寸链是有环、 圭寸闭环、 组成环三种, 其中组成环分为:增环和(C A 封闭环 B 环 C 减环 D 增环 4.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是( A )钢,在高精度要求下选用轴承钢等材料。 5?外圆表面的加工顺序是:先加工大直径的外圆,然后加工小直径的外圆,以免 降低工件的(B )。 A 强度 B 刚度 C 硬度 D 韧性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复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复习题 第1章 切削与磨削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 1、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屑的形成主要是( 1 )的材料剪切滑移变形的结果。 ① 第Ⅰ变形区 ② 第Ⅱ变形区 ③ 第Ⅲ变形区 ④ 第Ⅳ变形区 2、在正交平面内度量的基面与前刀面的夹角为( 1 )。 ① 前角 ② 后角 ③ 主偏角 ④ 刃倾角 3、切屑类型不但与工件材料有关,而且受切削条件的影响。如在形成挤裂切屑的条件下,若加大前角,提高切削速度,减小切削厚度,就可能得到( 1 )。 ① 带状切屑 ② 单元切屑 ③ 崩碎切屑 ④ 挤裂切屑 4、切屑与前刀面粘结区的摩擦是( 2 )变形的重要成因。 ① 第Ⅰ变形区 ② 第Ⅱ变形区 ③ 第Ⅲ变形区 ④ 第Ⅳ变形区 5、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影响最大的是( 2 )。 ① 切削速度 ② 背吃刀量 ③ 进给量 ④ 切削余量 6、精车外圆时采用大主偏角车刀的主要目的是降低( 2 )。 ① 主切削力F c ② 背向力F p ③ 进给力F f ④ 切削合力F 7、切削用量三要素对切削温度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 )。 ① f a v p c →→ ② p c a f v →→ ③ c p v a f →→ ④ c p v f a →→ 8、在切削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切削区温度最高点一般是在( 3)。 ① 刀尖处 ② 前刀面上靠近刀刃处 ③ 后刀面上靠近刀尖处 ④ 主刀刃处 (加工钢料塑性材料时,前刀面的切削温度比后刀面的切削温度高,而加工铸铁等脆性材料时,后刀面的切削温度比前刀面的切削温度高。因为加工塑性材料时,切屑在前刀面的挤压作用下,其底层金属和前刀面发生摩擦而产生大量切削热,使前刀面的温度升高。加工脆性材料时,由于塑性变形很小,崩碎的切屑在前刀面滑移的距离短,所以前刀面的切削温度不高,而后刀面的摩擦产生的切削热使后刀面切削温度升高而超过前刀面的切削温度。) (前刀面和后刀面上的最高温度都不在刀刃上,而是离开刀刃有一定距离的 地方。切削区最高温度点大约在前刀面与切屑接触长度的一半处,这是因为切屑在第一变 形区加热的基础上,切屑底层很薄一层金属在前刀面接触区的内摩擦长度内又经受了第二 次剪切变形,切屑在流过前刀面时又继续加热升温。随着切屑沿前刀面的移动,对前刀面 的压力减小,内摩擦变为外摩擦,发热量减少,传出的热量多,切削温度逐渐下降。) 9、积屑瘤是在( 1 )切削塑性材料条件下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 ① 低速 ② 中速 ③ 高速 ④ 超高速 10、目前使用的复杂刀具的材料通常为( 4)。 ① 硬质合金 ② 金刚石 ③ 立方氮化硼 ④ 高速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二、填空(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试卷 注意事项:1.答卷前将班级姓名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必须用蓝色或黑色钢笔圆珠笔,不许用铅笔或红笔。 3.本份试卷共 5 道大题,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空白处,每空分,共10题30分) 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一般是技术准备→毛坯制造→零件加工 →产品检验和装配产品检验→机械。 2.零件机械加工一般可分为粗加工、半粗加工、精加工加工和光整加工四个阶段。 3.时间定额是完成某一产品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4.特种铸造是除砂型铸造以外的其他铸造方法的统称, 如金属型铸造、 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离心铸造及连续铸造等。 6、磨床切削加工中,加工精度可选IT6-IT5,表面粗糙可达~ um。 7、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8.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精度三方面内容。 9.以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称为基准重台原则,以同一个精基准定位加工大多数(或全部)其它表面,称为基准统一原则。 10.毛抷的种类有:铸件、型材、焊接件、锻件、其他毛抷。 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切削用量中对切削力的影响最大的是(B)。 A切削速度B切削深度C进给量D切削宽度 2.积屑瘤容易在(A)切削时产生。 A低速B中速C高速D超高速 3.工艺尺寸链是有环、封闭环、组成环三种,其中组成环分为:增环和(C)。 A封闭环B环C减环D增环 4.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是(A)钢,在高精度要求下选用轴承钢等材料。 A45 B20 C60Mn D合金钢 5.外圆表面的加工顺序是:先加工大直径的外圆,然后加工小直径的外圆,以免降低工件的(B)。 A强度B刚度C硬度D韧性 6.为了提高零件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常采用(A)。

机械制造工艺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 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高精度的零件的工艺过程较长(工序多),一般要 划分几个加工阶段。是哪几个阶段? 2、何为精基准?怎样选择精基准? 3、什么是加工精度(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举例说明。 4、加工钢件时,如何选择硬质合金刀具材料? 5、有色金属工件的精加工,为什么不能采用磨削的方法来完成? 6、车削细长轴工件时,车刀的主偏角一定要选择90°,即Kr ≥90°,为什么? 二、分析题 1.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光轴外圆,经检测若发现整批工件有下列几种形状误差。试 分析产生这几种误差的原因。(15分) 2. 图示板型工件,最后工序是加工O 1和O 2孔。要求21οο与A 面平行。请设计保证 尺寸 a 和b 的定位方案。(要求:将定位方案用定位符号Λ标注在工件图上)(10分) 三、车削铸铁工的外圆柱面,若进给量f =0.04mm/r ,车刀刀尖圆弧半径e γ=3mm 。试

估算加工后表面粗糙度值。(10分) 四、在卧式铣床上铣键槽。经测量,工件两端的键槽深度大于中间,且都比调整的深度尺寸小。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15分) 五、下图所示为圆轴上铣键槽。要求保证0 14.054-mm 及对称度。试计算二种定位方案的 定位误差,并比较优劣。(10分) b 0.03A 540 -0.14φ600 -0.10 φ30+0.03 90° a)b)c) 六、如图所示。已知工件的相关尺寸025.0050.0170--=L ,0025.0260-=L ,15.00 320+=L ,3L 不便 测量。试重新给出可以测量的尺寸,并标注该测量尺寸及偏差。(10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四套全)

一、是非题(10 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二、填空(30 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金相组织变化),(残余应力)。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摆动)。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型法),

(展成法)。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6.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刀具)对(工件)的正确加工位置。 7.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变值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标准 1.概述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是将原材料或毛坯转变成零件的应用工艺技术课程。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试图帮助学生将所学其他相关课程的知识与本门课程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艺内容的综合性、灵活多变性,拓展的知识面广。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它有机地将《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机床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等几门传统的专业课融合为一体。在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中起到基础作用,它是技术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1.2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 机械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销售企业等。可从事的工作有:生产设备操作工、编程员、机械维修工、工艺员、绘图员、检验员、技术管理等一线技术工作。 1.3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的基本知识,获得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为今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制作过程有一定的了解。熟知机械加工中各种机床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用途;掌握常用加工方法及加工方案的选择;切削加工零件结构工艺性、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能编写简单工件的加工工艺说明;能熟知钳工装配的基本知识。 2.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2)具备终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爱国创业精神; (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目标追求毅力。(包括职业定位、个人规划、挫折承受力等专业必备素质)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库

现代制造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生产纲领:计划期,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2.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3.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4.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 5.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 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 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8.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9.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0.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1.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2.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 13.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14.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 机械制造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技术领域,我们日常生活所见的各种交通车辆、大小船舰、农业机械、食品机械乃至许多瓢、盆、碗、罐等等都是机械制造的结果——产品。人们从事怎样高质量高效率地使用机械做出产品的全过程中所掌握和研究开发的技术,就是机械制造工艺。 机械制造工艺通常可分为下面几类: 1、铸造 把钢、铁、铝、铜等所需要的原材料,加热到它们的熔点后浇注入模型内,使之成为产品或者还需后续加工的坯件。 2、锻造 把钢或特殊的铁、铝加热到它们的塑性非常好的状态,使加压力,使之成为所需的形状。 3、冲压 把厚度不大的钢板、铝板、铜板等到置于模具上,对其较快的冲击加压,使之成为固定形状的零件或产品,例如车壳、罐件。 4、轧制和拉拔 对初具所需形状的零件或材料,对其施加作用力而通过模具,使它们成为比较精密的零件(或产品)。这类方法中,有的是在加热状态下操作的,统称为热轧。有的是在常温下操作的,称为冷轧(冷挤)和冷拨。 5、热处理 在零件加工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对其进行不同程度的加热及不同速度的冷却,甚至零下数摄氏度的冷冻,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和表面硬度等到机械性能,提高它的使用性能。 6、切削加工(统称冷加工) 切削加工是当前最普遍的机械制造工艺,它们的方法很多。从基本方法来区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6.1车削

在车床上使装夹的工件旋转,利用刀具切去工件上多余的材料。一般情况下加工那些形状比较规则的圆柱面(和孔)、、环形槽沟、螺纹。在技巧和夹具的辅助下,也可以切削球形、鼓状和凸轮件。尤其带有计算机的车床(常称为程序控制车床)可以加工较复杂形状的零件,且效率也较高。 6.2刨削 在刨床上,由刀具的直线(相对)移动,刨掉零件上多余材料。机床动作的规律性强,且由于它的切削力大,加工效率较高。另外还因刨削的刀具一般比较简单,生产成本就比较低。 6.3铣削 在铣床上,使用旋转的刀具进行切削。因为配有几种附件,可以用来改变刀具或被加工件的装夹方式,所以能加工形状复杂的零件。也能加工齿轮。铣削的操作要求较高,尤其需要配置的刀具等附加设施多,它的运行成本较高。 6.4磨削 在磨床上,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对零件实施加工。砂轮是由一定大小的硬颗粒材料粘结而成,它们的许多棱角密集排列形成切削刃口,所以经过磨削的表面非常光整,甚至可达到镜面状态。它的切削量很小,是一种精密加工,通常磨削平面、圆柱体内、外面,圆锥体或螺旋面等,有时候也能加工特殊形状表面。 6.5拉削 在拉床上,使用专门设计的长条状刀具的直线运行进行切削,最常见的是用来加工槽、多种形状的孔等。机床动作的规律性强,但由于刀具比较昂贵,加工成本较高。 6.6 齿轮加工的常见工艺 齿轮加工是我们中马机械有限公司最基本的任务,其它的机械工艺都围绕着完成高质量的齿轮产品。 目前常见的齿轮加工方法有: 6.6.1滚齿 在滚齿机上,装夹牢固的坯件一边旋转,一边由螺旋状的刀具旋转和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试题库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 1. 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 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 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 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 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 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 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 假定安装条件。 9. 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 过程。 10. 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 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 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 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 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 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 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 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 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 引起。 18. 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 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 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每题1分共25分。 1.金属切削加工中,工件与刀具的相对运动叫(切削运动)。 2.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形成(以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等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 3.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c= d w n/1000)。 4.车刀切削部分一般要由(三面、两刃一尖)等六个要素组成。 5.车刀的(切削平面)与工件上的过渡表面相对。 6.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部分是(刀尖)。 7.(主后角)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8.硬质合金代号“YT”代表(钨钛钴)类硬质合金。 9.(立方氮化硼)是目前为止硬度最高的刀具材料 10.标准麻花钻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1.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φ=(118°)。 12.标准麻花钻的横刃斜角ψ=(55°)。 13.整体式铰刀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4.砂轮的结构包括(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等三部分。 15.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能,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16.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设备或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叫(工序)。 17.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和组合件)。 18.产品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年产量)。 19.产品的生产类型一般分为(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20.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有(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 21.在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中,按加工性质和目的不同可划分成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22.粗加工阶段的任务是(切除大部分余量),使毛坯的形状尽可能接近成品。23.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的依据叫(工序基准)。 24.加工余量确定的方法有查表修正法、(经验估算法、分析计算法)。 25.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规定按(入体方向)分布。 二.判断题正确划“√”,错误划“×”。每题1分,共35分。 1.刀具的前角可以是正值、负值和零。(√) 2.刀具的后角一般不能为负值。(√) 3.切削加工时,工件材料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大,产生的切削温度越高。(√) 4.切削温度一般都集中在刀尖处,因此刀尖是最容易损坏的地方。(×) 5.前刀面磨损是刀具的主要磨损形式,一般用它的磨损量作为刀具的磨钝标准。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 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每题1分共 25分。 1.金属切削加工中,工件与刀具的相对运动叫(切削运动)。 2.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形成(以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等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3.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c=d w n/1000)。 4.车刀切削部分一般要由(三面、两刃一尖)等六个要素组成。 5.车刀的(切削平面)与工件上的过渡表面相对。 6.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部分是(刀尖)。7.(主后角)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8.硬质合金代号“YT”代表(钨钛钴)类硬质合金。 9.(立方氮化硼)是目前为止硬度最高的刀具材料 10.标准麻花钻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

部分组成。 11.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φ=( 118°)。 12.标准麻花钻的横刃斜角ψ=( 55°)。 13.整体式铰刀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4.砂轮的结构包括(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等三部分。 15.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能,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叫 (工艺过程)。 16.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设备或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 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叫(工序)。17.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和组合件)。 18.产品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年产量)。 19.产品的生产类型一般分为(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20.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有(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 21.在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中,按加工性质和目的不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与复习题

一、判断题 (10分) 1. 建立尺寸链的“最短原则”是要求组成环的数目最少。 ( √ ) 2. 圆偏心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与其偏心距同直径的比值有关。 ( √ ) 3. 机械加工中,不完全定位是允许的,欠定位是不允许的。 ( √ ) 4. 装配精度与零件加工精度有关而与装配方法无关。 ( ×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 ( √ ) 6. 由工件内应力造成的零件加工误差属于随机性误差。 ( √ ) 7. 采用高速切削能降低表面粗糙度。 ( √ ) 8. 冷塑性变形使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 ( × ) 9. 精基准选择原则中“基准重合原则”是指工艺基准和设计基准重合。 ( √ ) 10.分析工件定位被限制的不定度时,必须考虑各种外力对定位的影响。 ( √ ) 二、填空 题(30分) 1. 为减少误差复映,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提高毛坯制造精度 ),( 提高工艺系统刚度 ),( 多次加工 )。 2. 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 调整法 ),( 修配法 )。 3. 表面质量中机械物理性能的变化包括( 加工表面的冷却硬化 ),( 金相组织变化 ),( 残余应力 )。 4.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为( 轴向跳动 ),( 径向跳动 ),( 角度摆动 )。 5. 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轨迹法 ),( 成型法 ),( 展成法 )。 6. 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 法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 切线 )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7. 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 重合基准 ),( 统一基准 ),( 自为基准 ),( 互为基准 )。 8. 夹具对刀元件的作用是确定( 刀具 )对( 工件 )的正确加工位置。 9.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 和R 的波动反映的是( 变值性误差的变化 )和( 随机性误差 )的分散程度。 10.工艺系统是由( 机床 ),( 夹具 ),( 刀具 ),( 工件 )构成的完整系统。 1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工作地点是否改变和( 工件是否连续完成 )。 三、解释概念 (10分) 1.工步 刀具、加工面不变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艺系统刚度 垂直加工面的切削力F y 与刀刃相对加工面在法线方向上的相对变形位移y 之比为工艺系统刚度K 即K =y F y 3.精基准 已加工面为定位基准面的定位基准。 4.定位误差 一批工件定位时,工序基准相对起始(调刀)基准在加工要求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09答案

试卷九答案 -:、(10分)是非题 1.辅助支承起定位作用,而可调支承不起定位作用。 (x ) 2.菱形销用在一面双销定位中,消除了垂直于连心线方向上的过定位。 (V ) 3.毛坯误差造成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变值系统性误差。 (X ) 4.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X ) 5.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 (X ) 6.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 (V ) 7.粗基准定位时,一般正在加工的表面就是零件的精基准。 (X ) 8.过盈心轴定位一般用于精加工,此时可保证工件内外圆的同轴度可利用过盈 量传递扭矩。 (V ) 9.V形块定位,工件在垂直于V形块对称面方向上的基准位移误差等于零。(V ) 10.装配尺寸链中的封闭环存在于零部件之间,而绝对不在零件上。 二、(20分)填空 1.机械加工中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2.基准位移误差是(定位)基准相对于(起始)基准发生位移造成的(工 序)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 3.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只要求可行,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4.镗模上采用双镗套导向时,镗杆与镗床主轴必须(浮动)连接。 5.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

统。 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毛坯制造精度)(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7.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加工精度要求。 8.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系统性误差。 9.工件上用来确定工件在夹具中位置的点、线、面称为(定位基准)。 三、(10分)解释概念 1.基准统一(统一基准)原则 零件在同一次安装中,方便地被加工多个表面,而且多个加工工序一致采用的一组定位基准。 2.工艺能力系数 表示所要求加工的公差范围^与实际工序加工误差(分散范围65)之比。 3.原理误差 由于釆用了近似的刀具形状和近似的加工运动而产生的误差。 4.过定位 定位中工件的一个不定度同时被多个定位元件所限制的情况。 四、(10分)如图所示零件,A、B、C面已加工好,现以C面定位加工D面,尺寸要求如图,试问以C面作为定位基准时,D到C的工序尺寸是多少?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充题 1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机械加工中的三大问题即(a),(b),(c)。 答案:加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 2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包括(a),(b),(c),(d)等四个方面。 答案:机床、夹具、工件、刀具。 3 工艺过程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是:(a),(b),(c),(d)。 答案:提高加工质量、合理利用机床、安排热处理工序、及早发现毛坯缺陷。 4 在机械制造中,通常将生产方式划分为(a),(b),(c)三种类型。 答案:单件小批、中批、大批大量生产。 5 确定毛坯加工余量的方法有三种即(a),(b),(c)。大批量生产用(d)。 答案:计算法、查表法、经验估计法、计算法。 6 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通常可分为(a)和(b)两大类,定位基准属于(c)。 答案: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艺基准。 7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安排机加工顺序的原则是(a),(b),(c),(d)。 答案:先面后孔、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基面后其它。 8 选择定位粗基准要考虑(1)使各加工面都有一定的和比较均匀的(a);(2)保证加工面与非加工面的(b)。 答案:加工余量、相互位置精度。 9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a),(b),(c)。 答案: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表面相互位置精度 10 零件表层的机械物理性质包括(a ),(b),(c)。 答案: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1 刀具磨损属于(a )误差,可以通过计算后输入(b )来补偿。 答案:变值系统误差、等值异号的误差

12 零件的表面质量包括(a),(b),(c)、(d)。 答案:表面粗糙度及波度、表面冷硬、表层残余应力、表层金相组织 13 工艺系统的振动分为两大类即(a)与(b),其中振幅随切削用量而变的是(c)。 答案:强迫振动、自激振动、自激振动 14 切削加工后,引起表面残余应力的主要原因有(a),(b),(c)。 答案:塑性变形、温度变化、金相组织变化 15 精密机床加工精度零件为了减少热变形,加工前应具备两条:(a),(b )。 答案:热平衡、恒温室 15 弯曲的轴进行冷校直后,原来凸出处会产生(a )应力,原来凹下处产生(b)应力。 答案:拉、压 16 磨削长薄片状工件时若在长度方向两端顶住,在热影响下工件发生(a)的变形,冷后具有(b)的形状误差。 答案:上凸、下凹 17 解释自激振动的原理主要有两条(a),(b)。 答案:再生振动、振型耦合 18 在普通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长轴外圆,若机床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a)的形状误差;若工件刚度较低,则工件产生(b)的误差。 答案:中凹、腰鼓形 19 普通车床上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导轨误差是(a)及(b)。 答案:水平面内的平行度、导轨的平直度 20 切削加工中,若同时用几把刀具加工零件的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工步为(a),若一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则称这种刀具为(b)。 答案:复合工步、复合刀具 21 十大原始误差中(a),(b),(c),(d)属于动误差。 答案:热变形、内应力变形、弹塑性变形、磨损

(新)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精)

大学学年第二学期 《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或同时对几个工件 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尺寸链:相互联系,按一定顺序首尾相接和尺寸封闭图形。 .基准: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过定位:几个定位支撑点重复限制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 .形状精度:加工后零件各表面的实际形状与表面理想形状之间的附和精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小题,每空分,共分) .牛头刨床的主运动是(刨刀)的直线往复移动,进给运动是(工件)的间歇移 动。 .工时定额是完成某一(零件)或(工序)所规定的时间。 .刨削和插削都是(间断)切削,刀具易受到(冲击),因此(切削速度)不宜 太高。 .电火花加工是在一定的(介质)中,通过(工具)电极和(工件)电极之间的(脉冲放电)的电蚀作用,对工作进行加工的方法。 .切削用量是在切削加工过程中()()和()的总称。 .装夹是工件在加工前,使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获得(正确而固定位置)的过程,它包括(定位)和(夹紧)两部分内容。 .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相互位置)三个方面。 三、不定项选择(本大题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车床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对(、)加工有影响。 、车销内外圆、车销端面车销螺纹 .制定零件工艺过程时,首先研究和确定的基准是() 、设计基准、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基准叫做(、) 、设计基准、工艺基准、装配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 .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常采用()来保证 、基准重合、互为基准、自为基础、基准统一 .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为 () 、生产过程、工艺过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受迫振动系统在共振区消振最有效的措施使() 增大系统刚度;增大系统阻尼;增大系统质量 .用()来限制六个自由度,称为()。更具加工要求,只需要少于()的定 位,称为()定位 六个支撑点;具有独立定位作用的六个支撑点;完全;不完全;欠定位.零件装夹中由于()基准和()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基准不重 合误差。 设计(或工序);工艺;测量;装配;定位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12答案

试卷十二答案 一、(10分)是非题 1.镗床主轴轴承内环外滚道圆度误差,使加工孔产生圆度误差。 (V) 2.在夹具中对一个工件进行试切法加工时,不存在定位误差。 (V) 3.自位支承和辅助支承的作用是相同的。 (X ) 4.加工短轴外圆时,因刀具磨损产生的工件形状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X ) 5.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X ) 6.夹紧力的作用点应远离加工部位,以防止夹紧变形。 (X ) 7.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 (V) 8.在装配尺寸链中,封闭环一定是装配精度。 (V) 9.圆偏心夹紧机构自锁性能好、生产效率高。 (V) 10.减少表面粗糙度可以提高表面接触刚度。 (V) 二、(30分)填空 1.生产类型分为(单件生产)、(批量生产)、(大量生产)。 2.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通常有(互换法)、(选配法)、(修配法)、(调整法)。 3.工艺系统中的各种误差称之为(原始误差)。 4.在选择精基准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基准统一)、(基准重合)、(互为基准反复加工)、(自为基准)& 5.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入体)方向,而毛坯尺寸的公差带一般取(对称)分布。 6.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提高工艺

系统刚度)、(提高毛坯精度)、(多次走刀)。 7.工艺系统是指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的一个封闭系统。 8.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加工制造精度)要求不高,而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9.在正态分布曲线中,参数I表征整个曲线所在的位置,它的变化是由(常值系统性误差)引起的。i的变化只影响整个曲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而不改变(曲线形状)。 10.获得零件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调整法)、(定尺寸刀具法)、(自动控制法)。 11.为了提高生产率,用几把刀具同时加工几个表面的工步,称为(复合工步)。 三、(10分)概念题 1.原始误差 造成工件加工误差的工艺系统的种种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2.工步 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刀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连续完成的工序内 3.表面质量 工件表面的几何形状特征和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程度称为表面质量。 4.加工精度 工件加工后所得尺寸、形状、位置相对与理想工件的符合程度。 四、如下图所示零件的定位方案,求铣A、B两平面时[,、Z2、L3、L4的定 位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与答案04

一、是非题(10分) 1. 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加工后的工件精度与毛坯的制造精度无关。(X ) 2. 由于冷校直而产生的工件表面应力为拉应力。 (X ) 3. 定尺寸刀具的制造误差引起的工件加工误差属于常值系统性误差。(V ) 4. 表面粗糙度小的表面质量就好。 (X ) 5. 细长轴加工后呈纺锤形,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工艺系统的刚度。(V ) 6. 斜楔夹紧机构的自锁能力只取决于斜角,而与长度无关。(V ) 7. 工序分散则使用的设备数量多,生产准备工作量大。 (V ) 8. 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其自由度是由引导和对刀元件来限制的。(X ) 9. V 型块定位,工件在垂直于V型块对称面方向上的基准位移误差等于零。(V ) (X )

10. 装配精度与装配方法无关,取决于零件的加工精度。 二、填空(20分) 1. 轴类零件、盘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加工时,其常见的统一基准分别为:(两中心孔连线)、(圆孔、端面)、(一面双孔)。 2. 各种钻夹具中,以(固定)式钻模加工精度最高,各种钻套中以(固定)式钻套加工精度最高。 3. 分组选配法装配对零件的(制造精度)要求不高,而可获得较高的装配精度。 4. 机床导轨在加工表面(垂直)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而在(切线)方向上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小。 5. 应用点图进行误差分析时,X和R的波动反映的是(系统性误差的变化)和(随机性误差)的分散程度。 6. 工艺系统是由(机床)、(夹具)、(刀具)、(工件)构成的完整系统。 7. 为减少毛坯形状造成的误差复映,可用如下三种方法,分别是:(减小毛坯制造误差)、(提高工艺系统刚度)、(多次加工)。 8. 生产类型为(单件小批)生产时,极少采用夹具,一般用划线及试切法达到精度要求。 9. 工艺系统热变形和刀具磨损都属于工艺系统的(动态)误差,对工件加工误差而言,造成(变值性)系统性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2016年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姓名班级计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2分 1.金属材料是应用广泛的工程材料。 2.机械制造包括从金属材料毛坯的制造到制成零件后装配到产品上的全过程。 3.机械制造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按照被加工金属在加工时的状态不同,机械制造常分为热加工和冷加工两大类。 5.铸造所得到的工件或毛坯称为铸件。 6.按生产方式的不同,铸造可分为砂型和特种铸造两大类。 7.铸造组织疏松,晶粒粗大,铸造的力学性能特别是冲击性能 低,铸件质量不够稳定。 8.锻造可分为自由锻和模锻锻。 9.锻件的始锻温度,到终锻的温度间隔称为锻造温度。 10.切削加工就是使用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或预留的)的材料,从而获得满足尺寸,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精度要求的加工方法。切削加工包括钳工,和机械加工。 二.选择填空题,每空2分,共计28x2=56分 1.(C )是指利用易溶材料制成模样,然后在模样上涂覆若干层耐火材料制成型腔,经硬化后再将模样融化,排出型外,从而获得无型面的铸型。 A 金属型铸造 B 压力铸造 C 溶模铸造 D 离心铸造

2.锻造大型工件应采用(B) A 手工自由锻 B 机器自由锻 C 胎模锻 D 模锻 3.金属锻造加工的重要环节是(C)。 A 预热 B 保温 C 加热 D 冷却 4.利用冲压设备使板料经分离成型而得到工件的工艺统称为(B ) A 锻造 B 冲压 C 冲孔 D 弯型 5.冲压可进行(C)生产。 A 单件 B 小批量 C 大批量 D 中等批量 6.使用机床进行切削加工,除了要有一定的切削工具外,还要由机床提供工件与切削工具所必须的(D) A 背吃刀量 B 切削速度 C 进给量 D 相对运动 7.(A)是切除工件表面多余材料所需的最基本的运动。 A 主运动 B 进给运动 C 步进运动 D 相对运动 8.刨削加工中刨刀的往复运动是(A),工件的横向间歇移动为( B)。 A 主运动 B 进给运动 C 步进运动 D 复合运动 9.钻孔时,麻花钻的轴向移动是(D),麻花钻的回转是(C)。 A 复合运动 B 步进运动 C 主运动 D 进给运动 10.下列选项不属于切削用量的是(A ) A 进刀量 B 切削速度 C 进给量 D 背吃刀量 11.关于切削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切削速度是指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 B 通常指选定的某一点是瞬时速度(线速度)最大速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有答案

1.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_轨迹法_、成形法、_展成法_。 2.主轴回转作纯径向跳动及漂移时,所镗出的孔是_椭圆__形。 3.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_加工精度_和_加工表面质量__。 4.表面残余_拉_(拉或压)应力会加剧疲劳裂纹的扩展。 5.车削加工时,进给量增加会使表面粗糙度_变大_。 6.切削液的作用有冷却、_润滑__、清洗及防锈等作用。 7.在受迫振动中,当外激励频率近似等于系统频率时,会发生_共振_现象 8.刀具静止参考系的建立是以切削运动为依据,其假定的工作条件包括假定运动条件和假定安装条件。 9.磨削加工的实质是磨粒对工件进行_刻划_、__滑擦(摩擦抛光)和切削三种作用的综合过程。 10.产品装配工艺中对“三化”程度要求是指结构的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 11.尺寸链的特征是_关联性和_封闭性_。 12.零件光整加工的通常方法有_珩磨_、研磨、超精加工及_抛光_等方法。 1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实际上就是指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_工艺文件 14.工艺过程是指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及性质的过程。 15.零件的几何精度、表面质量、物理机械性能是评定机器零件质量的主要指标。 16.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 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 17.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由于的制造误差与磨损引起。 18.轴类零件加工中常用两端中心孔作为统一的定位基准。 19.零件的加工误差指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0.粗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获得高的生产率。 21.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包括加工方法的原理误差、制造和磨损所产生的机床几何误差和传动误差,调整误差、刀具、夹具和量具的制造误差、工件的安装误差。 22.精加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主要表面达到图纸规定的质量要求。 23. 零件的加工误差值越小(大),加工精度就越高(低)。 24机械产品的质量可以概括为__实用性____、可靠性和__经济性____三个方面。 25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有试切法、_定尺寸刀具法__、__调整法_____、自动获得尺寸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