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x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新人教版

201x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新人教版

201x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新人教版
201x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案 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

自转和公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和地理意义。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五带的划分及特征。

难点

1.由于地球的自转所产生的地方时差和昼夜更替。

2.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

3.四季的形成。

学生准备:小地球仪、手电筒、皮球。

教师准备:大地球仪、昼夜形成演示仪、地球公转运行仪。

一、导入新课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完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讲授新课

[板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教师](出示参考问题)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4.产生的现象

[教师]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活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上讲台演示(2~3人)。

[学生]自转概念:地球绕地轴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约为24小时(一天)

可让2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表格:

[教师]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了地球自转,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教师提问]

(1)连续转动地球仪,观察各地(如中国和美国)昼夜更替的情况,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

(2)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地,如北京和乌鲁木齐,哪个地方先见到日出?谁先送走落日?

[学生]合作演示:用手电筒(假设为太阳光)照射地球仪(假设为地球)。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小结]可见,自转中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板书)。地球每24小时(板书)就自西向东转一周。由于地球自转

,东边的地点先看到阳光,经度不同的地方,时刻是不同的。

[教师演示]拿着地球仪(当作地球)不停地绕着一个点(当作太阳)运动,同时将地球仪不断地在原地转动。

[教师提问]地球除了围绕地轴不停转动之外,还怎样转?

[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发言。

二、地球的公转

1.概念: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年。

[教师]首先请一位同学来演示地球的公转过程,我们首先来学习地球公转的规律。

[学生]一位同学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演示地球的公转,有问题及时纠正。

[教师]观察学生演示地球的公转,出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纠正。

[教师小结]

(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

(2)地球总是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

(3)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指向同一个方向。

(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和自转方向相同。

[教师小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时间正好是一年,也就是说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通过人们观测发现,它在宇宙空间中的指向是保持不变的。为此公转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这个问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地球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星期五高一20班第四节杨进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 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 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 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 2,P 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 2到P 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 ,该线与SPE 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夜交替的周期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时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 运动时教案新人教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 课时: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

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 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 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 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 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

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 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 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 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 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

高中地理 1.3地球的运动最新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1.3 地球的运动 1.3.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记忆方法:右手——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演示】 地球仪自转。 【提问】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怎样知道地球自转了一周?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 刚才同学回答的很好,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随观测参照物的不同而不同。我们一般以太阳和天空中的恒星为参照物,相应的周期我们分别称之为太阳日和恒星日。 【演示和讲解】运用“太阳日和恒星日”(课本第13页)投影片分析“恒星日与太阳日图”中 注意交代:恒星(除太阳外)距离地 很遥远,不论地球公转到何处,所 到的恒星方位几乎不变 【同时用吹塑片演示】 (1)在黑板上框按一图钉代表太阳S ,将一个吹塑片上的红绳固定,让该吹塑片如课本插图中的E 1状态,在吹塑片和绳的交点上作记号P ,在黑板上描出红绳和地球的位置; (2)让该吹塑片以P 为参考点自转并绕日公转到E 2位置,作图。在黑板上用虚线连接太阳和E 2,P 点未在此线上,说明以太阳为参考点时,地球还未自转一周。在黑板上做E 2到P 的延长线,此线的上方为遥远的宇宙中的一颗恒星H ,该线与SPE 1线平行,以该恒星为参考点,则说明地球自转了一周。 (3)要保证以太阳为参考点的自转一周,地球必须继续向前公转到E 3点,使S 、P 、E 3三点一线。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太阳日比一个恒星日多转出一个角度SE 3H 。 结论: 恒星日23h56 '4''(3600)——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24h(360059')——昼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人教版

《地球的运动》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教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转方向的表示

学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教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学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教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学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教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学生:答略 教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板书:2、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 承转:地球不停的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板书:3、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接着上面昼夜形成的演示进行:教师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关键字】教学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九江三中兰主进 [课标要求] 本节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能从方向、周期、速度等方面分析自转和公 转的一般规律。 2.了解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过程及其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能够准确地画出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宇宙观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和角速度。 2.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教学难点] 1.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运用FLASH动画演示,并适时提出研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找地球自转 和公转的规律。 [教具准备] 地球仪、多媒体课件 [讲授过程]: (引入新课) 1.直接引入:前面两节课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从本节开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由宇宙空间转移到地球本身。研究其作为行星的基本特征之一——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自转和公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形式的运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谈地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即自转和公转。 2.演示引入:运用FLASH 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3.诗词引入: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脍炙人口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习新课)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中图版必修1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 2.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 教学重点 1.公转的运动规律。 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难点 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 教学媒体 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1)学生演示自转,同时说出自转周期。 (2)自转的地理意义。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地球运动的形式——自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种运动形式——公转。 【演示】教师利用一个小地球仪演示公转,学生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地轴的方向是否变化。 学生观察、讨论。 【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学生看书中第31页图,讨论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

【讲述】地球位于近日点和远日点的时间和运动速度的规律。 【板书】 【演示讲解】利用黄赤交角模型讲解黄赤交角的概念。 指导学生计算黄赤交角的度数。 【板书】 【讲解】地球上的光热来自太阳,冷热的变化也与接收到的太阳光热密切联系。地球比太阳小得多,因此我们一般把太阳照射到地球的光线看成是一组平行光。 【投影片】平行光照射球体时直射点的图形特征 【提问】地球表面有几个直射点,在示意图上如何表示? 学生观察回答。 【小结】球面上只有一个直射点。在图上表示的这条直射光线恰好可以把圆心和直射点相连。 【演示】演示步骤: (1)一个小地球仪在灯泡照射下,高光(最亮)点就是直射点; (2)在小地球仪相对位置摆放另一个地球仪,利用指图杆连接两个小地球仪的直射点,指图杆恰好通过光源中心位置,三点一条直线; (3)旋转指图杆一周,说明所有直射光线都在一个平面上。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优秀教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知道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 2、初步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昼夜更替现象;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工具演示地球公转,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地球运动的形式和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讲述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其所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喜欢看姚明打篮球的同学请举手,哟!这么多球迷哇!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感受:我们有时想看姚明在美国纽约的一场下午比赛现场实况转播,常常是等到晚上三四点钟呢?为什么两地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刚开学的时候,多数同学穿的是短袖,现在多数同学已穿长袖长裤了,而且每下一场雨我们就感觉一天比一天冷了?要回答这些问题,就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地理知识有关了。 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绕转中心、方向、周期 教师:演示转动地球仪,并提问 (1)地球怎样自转?(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观察并描述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师:板图讲解不同的投影图地球自传方向的表示 生:同桌的两位同学演示地球的自转。 师:提醒学生注意拨动地球仪的方向一定要自西向东(逆时针)。 (3)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每小时转多少度?(24小时,15°) 师: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转动? 生:讨论、回答。 (4)昼夜的形成 师:演示并讲解,教师用手电筒做光源,照射到地球仪上。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 生:地球仪一半亮,一半暗。 师:为什么?如果地球仪是透明的,结果怎样? 生:答略 师:同样的道理,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我们叫它昼半球;未被照亮的半球是黑夜,我们叫它夜半球,昼夜就是这样形成的。

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一、课标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 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 二、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难点: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学情分析 (一)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旋转中心:95%学生能够掌握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85%学生能够掌握 3、用事实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60%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 用事实举例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四、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 2、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让学生获得学习地理的成就感,并且深切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经历白天和黑夜,每天都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背后的地理原理。 【讲授新课】 活动一:地球自转的特点 活动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活动程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归纳提升 1、自主学习

(1)阅读课本,找出地球自转的概念。 (2)观看视频,并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合作演示地球自转,并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正面看,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3)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3、展示交流:小组内交流,互相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提问、演示的形式展示 学生交流后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评价。 4、归纳提升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并强调标注方向的方法。 活动策略:本部分为基础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学会。对于使用地球仪演示 地球自转一定让学生演示。教师结合学生的演示及时反馈纠正,后总 结提升。 活动评价:学生通过观察地球的自转且动手演示地球的自转,通过生生、师生交流,检查、纠正。使绝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能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旋转中心。 多媒体展示: 转动方式 转动中心 方 向 周 期 地球自转 0° S 0° N

1.2地球的运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6)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4.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变化。 5.知道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能用简单的工具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初步学会绘制简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动手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地球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分析、写结论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和手电筒等。 2.绘制有关投影片及教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 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些规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教案

《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认识地球公转的特点,如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观察地球的公转过程,理解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白昼和黑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地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重点与难点】 1.认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朝辉夕照,日月轮回。你知道为什么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的吗? 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先来熟悉一下地球运动的一些情况,学习《地球的运动》。 二、新课讲解 第一课时 (一)地球运动的认识过程 1.托勒密与“地心说” 2.哥白尼与“日心说” 3.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明确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太阳公转。 (二)地球的自转 1.读图1.4 昼与夜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讲解):地球自转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周期:一天(24小时)。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自转现象:昼夜更替(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 时间差异(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地方,相对位置 偏东地点,要比位置偏西地点先看到日出,就出现了时间差异)。 2.动画页:播放视频《地球的自转》 3.活动:了解地球的自转(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导学):在同一时刻,姨妈和畅畅互致问候,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 (讲解):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纽约与北京的经度相差很大,此时纽约已位于夜半球,而北京位于晨线东边的昼半球。 第二课时 (三)地球的公转 1.读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 (导学):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

七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后作业(新)新人教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 1.地球自转和公转( ) A.方向相同 B.周期相同 C.运行轨道相同 D.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 2.每年的10月26日距北半球哪个节气最近?(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下列现象的产生和地球公转有关的是( ) A.地球上有昼夜现象 B.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C.一年有四季变化 D.地球上东边的人先看到太阳 4.我国的住宅主卧室通常朝南,主要原因是( ) A.住宅设计者的习惯 B.使用方便 C.美观 D.更好地采光 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地受太阳直射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S——冬至日 B.23.5°N——夏至日 C.23.5°S——夏至日 D.23.5°N——冬至日 6.钱钟书小说《围城》:“红海早过了,船在印度洋面上开驶着,但是太阳依然不饶人地迟落早起,侵占去大部分的夜。”产生“太阳迟落早起”这种地理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地球的公转 B.气候的变化 C.板块的运动 D.海陆的变迁 7.下列节日中,上海市白昼最短的是( ) A.国际劳动节 B.国庆节 C.国际儿童节 D.教师节

8.夏至日正午,小丽和小欣分别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上海世博庆典广场测量一根一米长的竹竿的影子,最有可能的结果是( ) A.两地竿影一样长 B.上海的长,北京的短 C.北京的长,上海的短 D.不一定 下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圆圈表示纬线,直线表示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第9~10题。 9.图中N点所在纬线是以下哪两个温度带的划分界线?( ) A.热带与北温带 B.南温带与南寒带 C.北温带与北寒带 D.热带与南温带 10.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 B. M点、N点都位于南半球 C. N点属于东半球范围 D.此时,正值北半球夏至日 11.读五带划分示意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位于北寒带 B.b地有太阳直射现象 C.c地四季分明 D.d地终年炎热 读地球光照示意图,完成第12~13题。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是有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其二是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特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是引导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关键,对于认识和学习地理后续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都有着重要意义。 学生分析:但这节内容又涉及了很多学科的知识,综合性很强,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要求较高,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又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对于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当低,在学习时会感到很困难,不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运用一些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观念、方向和周期;了解公转运动的特征、公转中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通过演示地球运动和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动手、读图分析能力;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准备:地球仪、手电筒、地球运行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看课件,从图上可以看到地球在运动,他的运动方式是自转和公转。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一)、自传运动规律 1、概念 2、方向 3、周期 演示: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 课时: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 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

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 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 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 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 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 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

仪的学 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 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顺时针转动) 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 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 间是24小时(一天)。 7.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 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由于我 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公 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3?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二、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媒体教具】 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滴管、椭球仪、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纸模型。 教学过程 【设疑引入】毛泽东主席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是否相等呢? 【学生回答】是 【总结讲解】我认为这种说法要辨证的去对待,若位于赤道地区,说法很科学,但对于我们这个地区而言却不是很科学,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夏半年和冬半年并不完全相等。这些主要是由于地球的运动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过渡】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两种形式,下面我们逐一学习。 【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1?方向 【提问】教室的东西南北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教师转动地球仪。 【提问】描述自转的方向。 【学生回答】略。 【演示】转换地球仪的观察角度,分别从北极和南极上方观察转动的地球仪。 【提问】描述从北极看和南极看到的地球自转状态。 【学生回答】略。 【板书】 自西向东尸匕极逆时针 记忆方法:右手一一四指半握,大拇指代表 地轴指向北极星,四指为自转方向 【提问】自转一周的时间是多少? 【学生回答】略。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 2.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 1.实例解释时差现象。 2.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 课时:3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方法1 播放“地球运动”录像导入。 方法2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 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 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 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 现象。 板书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讲授新课] 设问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呢?请同学们先看一个演示,大家要注意仔细观察。 演示教师用三球仪演示地球的运动。(如没有三球仪,教师可在讲桌中假设一 个太阳,用地球仪进行演示)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生答一是围绕地轴自转,二是围绕太阳公转。

过渡大家说的很好,下面我们就共同来看看地球在自转和公转的过程中有哪 些规律。 板书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活动 1.投影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比较表(见板书设计),并指导学生画到笔记 本上。 2.引导学生认识球体旋转,必须绕轴转动,并用地球仪演示,得出结论:地球自 转的旋转中心是地轴。 3.教师用地球仪自西向东慢慢旋转,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结论: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然后指导学生用手中的小地球仪(没有地球仪的学 生可将课本卷起来,一端标出北极,另一端标出南极代替地球仪)自己或以小 组演示,也可让部分学生上讲台进行演示。 4.让学生将地球仪的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逆时针转动) 5.让学生再将地球仪的南极对着自己演示地球的自转,观察地球做什么样的运动? (顺时针转动) 6.让学生列举自然界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每天太阳的 东升西落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得出结论: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 间是24小时(一天)。 7.组织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教师可启发学生坐火车或 汽车的时候,当车行驶很平稳,又不看车外只看车内时的体验得出结论。(由于我 们也随着地球转动,因而并不感觉到地球在运动) 过渡通过演示、观察,我们知道了地球在自转运动时的规律。那么,地球在公 转时,围绕什么旋转?公转的方向是否和自转的方向一致?公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 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1第一自然段,并把得出的结论填入表格中。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课后习题

_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 知能演练提升 1.我们感觉不到地球自转的原因是( ) A.地球在运动,人没有运动 B.地球的运动速度太快,人感觉不到 C.人随地球一起运动,地球以外的参照物太远,人感觉不到 D.地球运动太慢,人感觉不到 2.下列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B.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C.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D.从南极上空观察,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将如下图所示的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A、B、C、D四点中最早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的是( ) 4.下列有关从南极上方俯视地球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均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B.东半球的经度按顺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C.西半球的经度按逆时针方向逐渐增大 D.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 5.山东泰安某中学的小明听爷爷讲述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主要与哪种现象有关?(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月球公转 D.四季冷暖差异 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6~7题。

6.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现象 B.四季变化 C.昼夜更替现象 D.同一经线上时间的差异 7.P地此时正处在( )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8.我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蕴含着地理知识。下列现象中,与地球自转有关的是( ) A.正午时,全国各地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总是指向北方 B.学校在冬季和夏季采用不同的作息时间,夏季放学时间要比冬季晚 C.爸爸凌晨起来看德国世界杯足球赛现场直播 D.我们家乡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 9.小叶在北京饭店大堂看见四个城市的时钟如图。在同一时刻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A.地球自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B.地球自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C.地球公转,各地纬度位置不同 D.地球公转,各地经度位置不同 10.读下图,并联系学过的地球自转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自转方向是。从北极上空看,呈时针方向。 (2)图上各点中,正值白天的是,正值黑夜的是。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运动》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理解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水平,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水平,小组合作学习水平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理解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实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很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

其中空间概念的准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因为知识点多,水准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水平 都处在起步阶段,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 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体现理解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 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 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 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 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 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 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 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 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 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第三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 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 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 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 本课也能够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设计示例

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教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三维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一些基本数据:周期、速度、公转轨道、黄赤交角。 2、理解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昼夜交替、地方时差,掌握时间的有关换算,能正确判断晨昏线。 3、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坏纬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传和公转现象,学生能够准确的画出夏至日到冬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 2、能根据“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分析全球各地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纬度地区相同季节的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在不断地运动。 2、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点 1、自传和公转的特征,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引起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2、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四季的划分方法及划分依据。 教学难点 1、晨昏线的判断、地方时的计算。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原因。 教具、资料 地球仪,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教材20 页活动题 作业 教材活动题、练习册习题 反思:有的时候手画图要比课件演示效果更好一些,并且让学生跟着一起走画图的过程效果会更好. 地 球 自 转 与公 转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

人教版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2.理解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现象。 3.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 4.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用实例解释时差产生的原因。 一、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 ????? ??? ??? 自转围绕的中心:①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② 时针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③ 时针 方向旋转自转周期????? 以④ 为参照物,1个太阳日,时 间为24小时,转过角度为360°59′以⑤ 为参照物,1个恒星日,时 间为23时56分4秒,转过角度360°自转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均为 ⑥ 线速度:由⑦ 向⑧ 递减,赤道最大南北两极既无 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的成因? ????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照亮地球的一半 (2)昼夜的界线:⑨________线(圈)。 (3)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 (4)昼夜更替的意义? ???? 温度发生⑩ 变化生物形成? 生物钟 2.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 (1)地转偏向力: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向的力。 (2)地转偏向力的方向:?________于物体水平运动方向。

(3)方向偏转规律????? 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赤道上? (4)影响:河流、大气、洋流等的运动方向。 3.产生地方时 (1)地方时的成因:地球?____________自转,不同经度有不同的时刻。 (2)地方时的概念: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________,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 (3)时区: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__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占?______个经度 (4)区时:各时区?____________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称标准时。 (5)国际日期变更线:在世界地图或地球仪上,可以看到一条大体沿○ 21__________穿行的折线,它就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基础达标练 考查点1 地球自转 1.下面的四幅图中不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考查点2 昼夜交替周期 2.一艘由旧金山开往上海的轮船,船上的人见到的昼夜交替周期( ) A .是一个太阳日 B .是一个恒星日 C .比一个太阳日长 D .比一个恒星日短 考查点3 地转偏向力 3.下面两幅图是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侵蚀严重的是( ) A .都在北岸 B .都在南岸 C .靠近低纬的河岸 D .靠近高纬的河岸 考查点4 地方时 4.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同一条纬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B .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 C .东边的地点地方时晚于西边的地点 D .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4度 5.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时西半球处于黑夜的地区范围是从________经线向西到________经线之间。 (2)此时地方时是0时的经线是________。 (3)图甲所表示的当天,北京日出的时间是________,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是________。 (4)在图乙中将图甲改画成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黑夜。 方法技巧练 一、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分析 1.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 、b 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 ) A .a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