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_日本和以色列工程农业发展比较分析_孙志茹

美国_日本和以色列工程农业发展比较分析_孙志茹

美国_日本和以色列工程农业发展比较分析_孙志茹
美国_日本和以色列工程农业发展比较分析_孙志茹

World Agriculture

2014.4(总420)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同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互,这种动态发展的开放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技术、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美国、日本和以色列3个国家的工程农业发展为例,比较其发展历程中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工程农业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工程农业的发展历程

美国的工程农业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工业的发展使美国农业进入到机械化阶段,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源于美国“重农主义思想”[1],美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美国的工程农业进入到全面发展时期。农业中运用了一整套现代科学技术,这不仅使生物技术、化学、水利、信息等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而且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使得这些技术达到较高水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推动了农业生产体系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2],同时也促使美国较早地步入工程农业的发展历程。

日本的工程农业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7—1950年的“农地改革”让日本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截至1960年,以化肥、农药为主的化学技术和以农作物品种改良为主的生物技术得到大力发展。而在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尤其是重工业的发展带走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而刺激了农业的机械化发展。受生产规模的影响,日本工程农业主要以小型农业机械为主,这克服了小农经营的不足。全面实现机械化以后,日本的工程农业进入全面发展期,逐步形成有机农业、生态效益农业、绿色农业等工程农业发展模式,并逐步达到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3]。

以色列的工程农业是其建国后与工业同步发展起来的。先期国家投入资金用于开垦荒地,建设基础设施,目标是粮食和农副产品的自给自足。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工程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一方

摘要:工程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基于对美国、日本和以色列农业发展历程的比较分析,总结出工程农业发展所经历的3个阶段。通过对历史背景、制度变迁、家庭经营和工业发展4个相关因素的分析,看出中国实施工程农业的必然性以及具备的条件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推演中国在工程农业推进过程中将会面临粮食安全、生产关系调整、技术进步和工业支持等方面的难题。中国应依据本国国情和各方面因素的特点,逐步推进国家政策、系统上的顶层设计。关键词:工程农业;发展历程;相关因素;比较分析

美国、日本和以色列工程农业

发展比较分析

孙志茹王桂森康鑫韩贵清

作者简介:孙志茹(1978—),女,哈尔滨人,博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政策,E-mail:sunzr@https://www.doczj.com/doc/d26247642.html, 。

DOI:10.13856/https://www.doczj.com/doc/d26247642.html,11-1097/s.2014.04.031

World Agriculture2014.4(总420)

面国家通过土地法,明确规定土地归国有,由农户租用;另一方面滴灌技术推动了以色列工程农业革命性的进步。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色列的工程农业逐步进入体系形成期,根据国际市场形势和本国农业基础条件,以色列开始改变农业生产结构,融入高科技和现代管理,建成了一整套符合国情的节水灌溉、农业科技和工厂化现代管理体系。

总结美国、日本、以色列3个国家工程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工程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

1.基础变革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是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各国采取的主要手段是加大农业投入,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开垦荒地或进行土地整合。

2.技术发展期工程农业需要有高水平的技术支持。提高粮食单产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标。美国在此阶段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日本以化学化和生物化为主推动了工程农业的深化,以色列则通过滴灌技术的发明与应用,进入工程农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3.体系形成期工程农业生产体系逐渐形成,各种农业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现代管理体系被应用到工程农业中,农业生产中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逐步结为统一体。

二、工程农业发展相关因素比较分析

1.历史背景对于美国的工程农业发展来说,它有着不可比拟的地理条件优势和全民重农的文化背景,这些促使美国以一种自然的状态步入工程农业的发展历程。日本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占有量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使日本农业受到严重影响,整个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农业衰退、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大力发展农业已经刻不容缓。以色列1948年建国,当时经济压力巨大,粮食80%依靠进口,农业成为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柱。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促使日本和以色列政府大力进行农业变革,加大农业投入,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工程农业由此发展起来并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2.制度变迁美国、日本和以色列不约而同地在工程农业发展过程中施行重大的土地所有制变革。美国政府在1862年颁布了《宅地法》,规定每个美国公民只交纳10美元登记费,便能在西部得到64.8hm2土地,连续耕种5年之后就成为这块土地的合法主人[4]。这一措施从根本上消除了南方奴隶主夺取西部土地的可能性,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确立了美国家庭农场经营的基本形式。日本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就进行了农地改革,政府强制收买不在村的地主全部佃耕地和在村地主的超过1町步的佃耕地[5],然后转让给有条件耕作的农民。规定地租的最高限额不超过年收获量的1/4[6]。在以色列,议会于1960年通过《基本法:国家土地》,明确规定土地归国有,不准出售,也不准以其他途径进行转让。农户只可租用,租期49年,到期还可以再续租49年,并且每家只能拥有一份田地,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农业用地得到保护。美国和日本的土地改革主要是对抗地主阶级,极大地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利益,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对农投资,从而引发了农业技术革新。以色列则是在土地资源极为匮乏的情况下通过土地改革保护了农业农地。农地改革使美国、日本和以色列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工程农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成为他们发展工程农业的基础。

3.家庭经营制度的变革虽然确立了美国、日本和以色列不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美国、日本规定土地私有,以色列土地归国有),但是它们都通过农地改革确立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美国由于土地资源丰富形成了具有相当生产规模的家庭农场。目前美国农场总数在200万个左右,平均规模已经达到200hm2,大型农场的规模在1600hm2左右[7]。日本和以色列同样以家庭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但受地理条件的制约生产规模较小,其中,以色列农户户均耕地为5hm2,日本户均耕地仅有1 ̄3hm2,虽然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严重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工程农业进程,但是这两个国家都通过农业合作间接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克服了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的不足,为农业的工程化提供了规模基础。日本农协建立起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完整的组织体系[3]。以色列则是建立起包含基层合作社和二级合作社两个层次的合作组织。其中以基布兹(Kibbutz)和莫沙夫(Moshav)最为著名,并已成为以色列合作社的标志。这两种合作组织的人数占农业人口总数的60%左右,而农业产量却占全

国农业总产量的80%以上[8]。

4.工业发展从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上看,工程农业与工业的发展是相伴而生的。首先,工业的发展刺激了工程农业的萌发和推进。美国和日本发展工程农业的初期都受到工业的发展影响,美国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从而增加了对粮食、原料和劳动力的需求。农产品需求量增大,而农业从业人口又大量涌向工业,从而激发了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向工程农业的变革。日本工业的高速发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期开始,此时日本经济步入高速增长期,富余农业劳动力被吸收,发展农业机械技术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其次,工程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工业作为支撑和保障。工业的发展又给农业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机械、化肥和农药,农业不断实现了机械化、化学化和水利化。高水平的工程农业必然会导致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富余,工业足够发达才能吸收足够多的富余劳动力,维持社会的稳定。工业还可以为农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障发展工程农业所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美国和日本在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都有大规模的工业反哺农业过程,主要体现在农业补贴方面[9]。以色列的农业和工业几乎是同时起步的,不仅工业的各种先进技术,而且工业的发展模式和管理理念都被应用到农业中来,可以说以色列的农业是工程化水平最高的工程农业。在以色列,工业与农业达到完美融合,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奇迹。总之,没有高度发达的工业也就没有高水平的工程农业。

三、中国工程农业发展展望

通过对美国、日本和以色列3个世界上工程农业最为发达国家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工程农业总体上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以农业科技进步为主的技术发展期。可以说,国内外工业的大发展已经为中国工程农业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尚未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农业技术体系。中国工程农业目前面临着技术、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难题。

从国家战略看,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相对紧缺的资源使得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将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变现有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采取工程化的手段,建立健全与现代城市工业相适应的新型体制和机制,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从经营体制上看,中国目前实行的家庭联产经营制在历史上曾经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然而,历史形成的这种“小农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村生产力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发展工程农业的基本要求。

从技术体系上看,中国农民素质整体偏低和技术推广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了很多新的农业技术得不到应用,同时也使得农业技术的研发和使用缺乏内生动力。另外,中国现有的工业发展也未达到支撑农业高度工程化的水平,农业技术大量依靠进口。

从工业发展上看,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开始,中国就已经步入工业对农业的大规模反哺期,但由于在国家政策层面仍未形成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工程农业并未获得足够的有效资金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姚桂桂.美国重农神话与美国农业政策[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5):127-134.

[2]孙鸿志.美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政策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08(2):72-75.

[3]宗义湘,魏园园,沈金虎,等.日本农业现代化历程及对中国现代农业建设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1(4):

13-15.

[4]HomesteadAct(1862)[OL].[2013-5-12].http://www.ourdocuments.gov/doc.php?flash=fale&doc=31.1862.[5]速水佑次郎.日本农业保护政策探析[M].朱钢,菜昉,译.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3:5-15.

[6]七户长生.日本农业的经营问题[M].俞炳强,译.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7]陶爱祥.中外农业规模化经营比较研究[J].世界农业,2012(12):27-30.

[8]孔祥智,金洪云,史冰清.国外农业合作社研究:产生条件、运行规则及经验借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217.

[9]叶子荣,江晓莉.美、日工业反哺农业的经验及启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5):

98-102.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Inthispaper,bycomparingtheGARCH-N,GARCH-tandGARCH-GEDmodelundertheChinesewheatpriceaffectedbytheinternationalenergypricefluctuations,thispaperfoundthatthefixedparametersof1.51GARCH-GEDmodelcanbetterexplaintheconditionsheteroscedasticityphenomenaofthepriceofChinesewheat.Andthepriceofwheathasanobviousaggregation,significantlyaffectedbytheinternationalenergypricefluctuations.whiledoesnothavepricevolatilityasymmetryinthelongterm,thewheatpricesinChinahaveashort-livedleverageeffectandconvergencequickly.Itislargerforthecrosselasticityofwheatpricesrelativetotheenergyprices.WheatpricesinChinaissensitivereflect,reflectedonthevolatilityofWTIcrudeoilpriceandinternationalcoalprices.ButforWTIcrudeoilvolatilityis,thewheatpriceinverselyrelatedtointernationalcoalprices.

AnalysisofexportgrowthfactorsofChina'spotatoproducts:basedonrevisedCMSmodel

!!!!!!!!!!!!!!!!!!!!!!!!!!!!!!!!!!!!!WANG Ling(120)BasedontherevisedCMSmodel,thispaperanalysestheexportgrowthofChina'spotatoproducts,andtheeffectintensityandvariationtendencyoftheinfluencingfactorsduring1999—2011.Theresultsshowthat:exportcompetitivenessisthemaininfluencingfactorofexportgrowthofChina'spotatoproducts,butitseffectintensityisweakening;internationalmarketdemandisthesecondmaininfluencingfactorofexportgrowthofChina'spotatoproducts;thepromotingroleofimprovedexportstructureonthepotatoproductsexportgrowthisincreasing.FinallythispapergivessomesuggestionsofraisingexportcompetitivenessandimprovingexportstructureonChina'spotatoproducts.

Comparativeresearchofagriculturaleconomystructure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

!!!!!!!!!!!!!!!!!!!!!!!!!!!!!!!!!!!!DUAN Yanfeng(142)TheUnitedStatesandChinaarethetoptwocountriesintermsofGDP.DifferentdevelopmentpolicyandstrategyinChinaandUSleadtothedifferentstructureofnationaleconomics,especiallyinAgriculturaleconomystructure.Bycomparingtheagriculturaleconomystructureinthesetwocountries,problemsinChinesecurrentstageagriculturaldevelopmentwillbeidentified,andthensolutionstoacceleratethetransformationoftheeconomicstructureofagricultureinChinawillbesuggestedtolayasolidfoundationforthestabl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modernization.

ComparativeanalysisonthedevelopmentofengineeringagricultureintheUnitedStates,JapanandIsrael

!!!!!!!!!!!!!!!!!!!!!!!!SUN Zhiru,WANG Guisen,KANG Xin et al.(158)Engineeringagricultureisacomplicatedsystematicproject.BasesonthecomparativeanalysisoftheagriculturedevelopmentprogressofAmerica,JapanandIsrael,thispapersummarizedthree3whichtheengineeringagriculturedevelopmentwentthrough.Accordingtotheanalysisofthehistoricalbackground,institutionalchange,householdmanagementandindustrialdevelopment,itcanbeseenthattheimplementationofengineeringagricultureinChinaisinevitableandalsohasconditionfoundation.Alsotherewillbegreatchallengessuchasfoodsecurity,theadjustmentofrelationsofproduction,technicalprogressandindustrialsupport.ForChina,thedesignofthetop-levelofpolicyshouldbaseonnationalconditionsandcharacteristicsofthevariousfactors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engineeringagriculture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班级: 姓名: 摘要:本文对美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美国在农业发展方面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经济 Abstract:This paper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the American agriculture,revie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Based on this, analyse the reference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word:Agricultural economy

目录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4)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4) (一)完备的农业教育体系 (5) (二)健全的农业科研与推广体系 (5) (三)完善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 (6) (四)规范的农场管理 (6) (五)成熟的市场机制 (7) 1、土地资源的市场化 (7) 2、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 (7) 3、生产资料和工具的市场化 (7) 4、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化 (8) 三、美国农业经济发展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 (8) (一)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8) 1、农业问题 (8) 2、农村问题 (9) 3、农民问题 (9) (二)启示 (9)

一、美国农业经济发展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2.6亿,占世界人口的4.6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7.7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0.8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2.4亿公顷,森林和林地2.65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 二、美国农业经济发展特点 美国自独立以来,短短200多年,把一个原来落后的农业国建成了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1870年,美国农业人口比重为52%,1910年降为32%,1990年降至2%,现在的美国农业人口约占美国总人口的1.8%。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1个美国农民可以养活98个本国人和34个其他国家的人。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农业概况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0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1994年全国总人口亿,占世界人口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1910年为32%,1994年已经下降到了2%。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1993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4740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以农立国” 有悠久历史和传统美国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农业部在比62年成立的时候,就在其部徽上写着,“农业是制造业和商业的基础”。美国方面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另方面注重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使农业成为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1994年,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52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个,所占农地的面积和销售额都占有较大的比重。但是,公司农场的基础仍然是家庭农场。美国农业是高度商业化的农业,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其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亿吨,但由于生产过剩,政府实行限产措施(根据政府与农场主签订的合同,1995年休耕农田的总面积为1474万公顷),加上天气的影响,有的年景不足3亿吨。 3.农业专业化程度很高美国形成了些着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各个地区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通畅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

美国农业部最新统计的全年数据显示

美国农业部最新统计的全年数据显示,去年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175亿美元,首次成为美国农产品最大出口市场。 然而,业内人士也表示,尽管中国进口空间大,但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要适度,进口的品种要平衡,以避免对中国农业造成过大的冲击。 “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符合预期,因为美国农业有优势,中国市场有需求。”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李健对记者表示,“这也与近年来我国鼓励扩大进口有一定关系。”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进口国,这其中也包括农产品进口的大幅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的进口增长速度快于进口平均速度。他还告诉记者,过去我国更多地鼓励资源性、能源性商品进口,相对而言,从保护农业、保护农民利益的角度考虑,我国对农产品进口比较谨慎,近年来认识进一步转变,更加开放。同时,在中美两国存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双方不断沟通,努力促进双边贸易,也是中国进口美国农产品增长较快的原因之一。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曾在其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在全球经济衰退时,中国继续成为美制造商和农场主的重要出口国。” “一方面,美国希望扩大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中国农业人口众多,但人多地少,劳动生产率并不高,中国农业需要国外产品的补充,存在一定的进口依存度。同时,中国外汇储备多,具备支付能力。”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分析美国农产品对中国出口的前景时表示,美国农业是现代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农业资本、技术发达,虽然从事农业的人口不多,但效率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 事实上,在中美农业贸易领域,中国一直处于逆差地位。农产品出口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美国历来把支持农产品出口作为政府支持农业的重点,设立了一系列出口促进项目,不断寻找开发新的海外市场。美国去年出台的“国家出口行动计划”当然也积极促进农产品出口。有专家指出,如果没有包括农产品出口在内的对华出口的迅速增长,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出口5年倍增计划恐怕难以兑现。 在中国大量进口美国大豆等农产品的同时,一些专家也担忧对中国农业造成过大的冲击。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增长速度要适度,进口既要强调品种上的互通有无,也要讲求数量上的大体平衡,以避免对中国农业造成过大的冲击。中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市场并非无限制地开放,过度冲击会给中国造成一系列问题。 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净出口2.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巨大3.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较快增长4.农产品进出口 逆差明显增大5.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6.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迅速攀升(一)初级农产品质量差,加工 增值程度低,缺乏国际竞争力二)有的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价格缺乏优势三)卫生检疫问题导致出日不畅, 我 国本来在畜产品出口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生产、加工和卫生检疫方面的问题较多,使我国畜产品出 口不畅。过去欧盟、俄罗斯等国都曾经发生过禁止从我国进口畜产品的情况,2001年受周边国家(地区)禽流 感的影响,我国禽类产品对日本、韩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的出口也大受打击。另外,我国蔬菜生产也 有优势,然而由于农药残留较高,在对欧美、台湾省等地的出口方面受到很多限制。 (四)出口体制不顺,国内企业盲目竞争于出口不利 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下,我国农产品的价格也迅速的攀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口,如何有效地防止农产品贸易逆差过大,仍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解决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现存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农业国内支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竞争力 (1)加大对“绿箱政策”的投入。在目前我国使用的六项绿箱措施即政府一般服务、粮食安全公共储备、国内粮食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环境保护计划和支持地区发展的基础上,加大以下各项的投入:①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投入。鼓励农业生产的主体(乡镇、村、农民家庭)增加科研投入,引导农业产业化中的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增加科研投入。②加大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标准体系建立的投入。开发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加快建立各级以基地加工、流通为主的农产品自我检测体系,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实行有效的全程控制,全面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有害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重点放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上市交易三个环节。 (2)调整“黄箱政策”支出。对于“黄箱”政策,我国政府尽管给了农民一些补贴,但是还远远不够。今后还应该加大以下各项补贴:①增加对农业投入品尤其是种子的补贴,实现区域化统一品种种植,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有利于实现优质优价。②增加对农产品营销设施建设的补贴,包括对农产品加工、储藏和运输的补贴,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各种农业合作组织,借鉴国外许多国家的经验,国家应该对这些方面的投资给予补贴资助。 2.积极开展制度创新,培育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的农业经营主体 欧盟市场、日本市场一直以来是我国主要的出口领域。目前,要使我国农产品在欧盟市场、日本市场获取高的利润,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面对日趋制度化的技术壁垒,技术创新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快我国绿色农产品贮藏加工、运输和包装等方面的技术创新以弥补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贮存技术不过关,严重影响了农产品出口每年都造成的大量损失。其次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储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注重有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以尽快改变农产品技术落后和科技含量低的现状,不断提升中国农产品的档次。同时,引进国外最新的环保技术及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积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重点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育种技术、病虫害监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技术在绿色农产品生产应用方面的技术创新。 3.继续发挥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出口,积极实施农产品出口促进政策 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应继续发挥其比较优势,在产品的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加以改进。同时,发挥政府服务职能。针对我国农业贸易促进起步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促进工作手段弱等现实情况,进行实地改革。政府不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和市场流通的具体事务,而是要制定促进此类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法规政策、提供信息服务、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进出口预警和防御机制、调整国内农业支持体系、研究和制定反非关税壁垒的措施、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以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取消对大宗农产品的出口数量限制和统一经营,鼓励所有具有外贸经营权的企业参与农产品外贸经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促销活动以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以色列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以色列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作为一个农业自然条件极其不利的国家,以色列的农业已发@为高度发达、极具特色的产业,在世界农业中独树一帜。其在农业经营组织构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k科研与技术推广等方面,有许多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做法和经验。 1.积极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除基布兹、莫沙夫这种地域性农业组织外,还建立了农业劳动者联合组织和农产品合作销售组织等专业组织。前者着重于协同政府加强农业劳动力安置,代表农业生产者与相关部门、组织和公司谈判、协商;后者着重于协调农产品市场供给,通过出口机构促进农产品出口,统一组织销售以降低市场交易费用等。在以色列,这种农业地域性组织与专业组织相结合的集体与合作经营被视作农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加入WrO后,农业面临的竞争对手是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及其组成的合作社联盟,跨国公司,甚至是由农产品出口国组成的国际性垄断组织。单靠农户经营已不能完成我国农业与国外大市场的对接,我们将难以抵御进口农产品的强势竞争。中国需要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条很好的出路。 2.扬长避短,积极进行农产晶结构战略型转变以色列曾将实现粮食自给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针,相当面积的耕地被用于种植谷物,得不偿失。以色列政府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集中力量发展适合本国水土、气候的水果、蔬菜、花卉、棉花等高值产品,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大量出口创汇,使自己的资源优势得以凸现,并转化为经济优势。 3.全面推行节水技术、变旱地农业为灌溉农业以色列很早就采用节水的喷灌技术。20世纪80年代后则普遍采用更加节水的滴灌技术,并将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运用到灌溉之中,可对作物所需水’、肥、农药进行遥控供应,实现了灌溉技术的电子自控化,使灌溉面积不断扩大,土壤得到改善。”98年,灌溉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56.7%。以色列农业的发展,灌溉技术功不可没。 4.注重农业科学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以色列高度发达和集约化的农业,得益于强大的农业科研、开发和推广。其科研力量雄厚,经费充足,设备先进,科研项目专细,在灌溉技术、沙漠改造、良种培育、绿色农药等方面成果卓著,一些成果在世界上居于领先水平,农机、灌溉设备、农药等输出国外。先进的科技和有效的推广体系成为生产条件并不占优势的以色列农业得以成功的支柱。科学技术对农业的重要作用在以色列得到了极好的印证。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_刘仲齐(1)

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刘仲齐 蒋建国  美国的农业生产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机械化以后,其生产结构和组织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近50年,通过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和开发新资源,美国的农业生产率平均每年以1.6%的速度递增,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以前的各个时代。进入90年代以来,一个农民生产的食品可以满足128个人的需要。 农业的发展与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畜力为主的原始农业中,家庭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主体,虽然有多种农民组织试图规范农业生产的规模和产品质量,但都未能成功。农业实现机械化以后,经理负责制的大农场迅速崛起,农业生产与工业生产的差别日趋减少,农场成为一个依靠市场信息和指导计划进行粮食生产的车间,其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都受到了严格的监控。现代交通设施和通讯网络使农业和其他行业处在完全相同的竞争大环境中,其他任何一个行业的迅速发展都会给农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这就迫使农场主不得不积极主动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以保证自身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一、农场规模和数量 农场是美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古老、最活跃的经营单位。在实现农业机械化以前,美国有大大小小的农场630多万个,最小的农场规模只有1.2hm2,大多数属于家庭所有的自给自足型,生产方式简单。1920年以后,农业机械逐步取代了畜力和人力,至40年代末,绝大部分农场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与此同时,在政府的引导和各种农民的帮助下,通过租赁、转让、合并等形式,许多专业化、机械化、商品化程度很高的大农场逐渐发展起来,到1950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2.5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10万家。这类大农场在管理方式上采纳取了董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与传统的家庭农场已截然不同。在此后的40多年中,随着通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农场规模迅速扩大,到1995年,农产品销售额超过4万美元的大农场已逾70万家,整个农场的数目下降到了206万家左右。 从土地面积来看,1950年,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约90hm2,1995年扩大到189hm2,其中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达到了430hm2。 农场规模的增大,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的计划性,同时也增加了农场的风险。调查结果表明,产量和价格的波动对大农场产生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家庭农场。这主要是因为农产品的资金周转率较低,前期投资和后期收益之间的距离既增加了贷款,利息,又加重了经营者的心理负担。但对于大型的专业农场而言,转向所需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大,而且同样面临着严峻市场竞争。所以大农场的管理者把减少农业风险的希望寄托在科学研究和横向联系上,试较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和充分利用新技术来保证价格的稳定性。据调查,1950年以来,各种农民组织提供的科研经费一直高于美国农业部提供的研究经费。产业和科研紧密结合笔相互依赖,使美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70%以上。 二、农场类型 根据农产品的销售量在农场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美国的农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场,称之为商业农场;另一类是非商业农场,包括半工半农型、别墅型、观赏型和其他各种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农场。在机械化、专业化的进程中,变化最大的是商业农场,在追求高额利润的过程,商业农场的市场内容和市场规模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生产周期相对稳定、产后加工业发达的畜牧业一直在美国农场中占多数,并呈上升趋势。据统计, 1995年从事各种畜牧业为主的农场占美国农场总数的33.1%,在中小型农场中,这类农场占的比例更高。由于市场的需求量的限制,粮棉型农场的市场规模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随着农场土地面积的增加,这类农场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以生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大宗粮食作物为主的农场,其集约化和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其他农场,其平均土地面积为430hm2,比总体平均值241hm2。 非商业农场的农产品外销量仅占农产品销 20

中国农业和美国农业的区别

中国农业生产方式与美国的比较 中国农业发展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比较中美两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做好当前的农业发展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属世界最发达农业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的因素,但更是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中国农业是世界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景,不能不与美国的农业联系起来,从而借鉴和吸收其经验和教训。 (一)中国农业的生产主体在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明显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合伙农场占10%,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45.71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0公顷。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为219万个,拥有土地38598.87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04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但这一过程不是均衡的,农场数量减少的速度在逐步放慢,二十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6.85万个,6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l0.13万个,7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5.10万个,80年代平均每年减少2.94万个。进入90年代,农场总数己趋于稳定。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降到l.8%。 中国的农业生产主体自80年代初期的农村改革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户家庭逐渐成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与美国相似。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人均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农

我国的农业发展前景观以色列农业发展后感

我国的农业发展前景 —观以色列农业发展后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的科技成果已居世界领先水平,有的也已接近世界水平。这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明显地提高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总体水平大致落后15—20年,某些领域还有继续拉大差距的迹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与发达国家农民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于一些具有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国家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正如前不久看了一个关于以色列农业的视频,不禁让我们感叹以色列农业的发展绝对可以算是一个奇迹。以色列是是所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年降水约200毫米,在沙漠地区更少,仅有25到5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的3%。全国90%的土地是沙漠,一半以上的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南部的内盖夫(Negev)沙漠与海拔为–420米(世界最低点)的死海接壤,夏季气温更高达40摄氏度,而他们却在那样的环境创造了一个农业大国。 要说到以色列的成功可以说有很多方面,据报道:以色列农业的成功主要归功于科技的利用跟政府的正确领导,以色列的高科技十分发达,他的高科技公司仅次于美国,高科技使农业工业化,以色列的增产95%靠科技。 同样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虽然农作物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其中也面临的许多问题亟须解决。特别是近几年我国为了加快经济建设,不顾生态的破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有资料显示,从1998-2000年,我国平均每年有3600平方公里的土地退化成沙漠化,大批良田变成沙漠,特别是北方。不尽如此,我国还面临着很严重的水体污染,这同样也迫切需要解决。 在这里我个人认为以色列在农业上的方法在我国其实也有可行之处,譬如在北方和西部地区,特别是那些缺水的地区,可以采用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使单位面积的土地增产1-5倍,也可以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这对于那些地方是一个十分不错的解决办法。当然,这只是一种解决的方法,至于它能否适用我们国家适用,这就需要我们的专家,需要他们去好好分析了。 还有就是在以色列这个国度,无土栽培的技术也运用的十分广泛,这是由于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小,土地资源少。虽说我国土地面积大,但这是总的来说,对于人均的土地面积来说,可以说我国也算一个国土匮乏的国家。再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域分布,有的地方土地资源也是十分少。而这时如果运用无土栽培的话,可以弥补土地资源的不足。还有如果用无土栽培技术,不仅可以避免因土壤带来的病虫害问题,而且可以提高产量。 这里值得一提得是以色列建立的健全的农产品流通系统,他们通过建立遍布各城镇的许多农贸市场、超级市场和批发市场,把千家万户的农业公司(企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引入市场,使之成为市场的竞争主体。并且各农业公司、企业都十分注重和致力于农产品营销工作。自上而下的农民协会形成强有力的农业发展支撑点,以色列农业部下面有若干专业市场服务机构(称董事会),往下延伸又有众多的分支机构(农民协会),这些组织由政府人员、批发零售商、消费者和农民参与组成,农民占50%。决策采取投票表决形式.全国90%的农民都加入了协会。董事会和农协既负责按市场需求指导生产计划,又协调农业生产与政府、国内外供销、出口商、储运、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关系衔接。农民通过家中的电脑与上述体系联网,不出家门就可直接获得当天国内外市场行情和购销情况,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由这些组织委托科研和技术推广机构解决。 我看来,这种方法十分适合我们国家借鉴,特别是在这几年发生的“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事后,可以看出我们国家政府部门没有科学地抓住调控时机,也在加大农业保险推进力度,把政策性保险延伸到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各环节,最大限度地化解风险,保持市场稳定的工作不足。

以色列基本农业政策和措施

以色列基本农业政策和措施 1.大力发展高科技、高收入的外向型出口农业以色列建国后曾追求实现粮食等农副产品的自给,忽视了自然资源条件恶劣的现实,结果是农产品长期大量进口,财政负担沉重。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及时改变了发展战略,对农业产业结构大幅度调整,较大规模地缩减粮棉的种植面积。谷物播种面积由70年代末的12万公顷下降为90年代中的10万公顷,2000年进一步下降,降为5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由80年代中期的6万公顷降为90年代末的2万公顷。同时加大了适宜本国气候条件、经济收入高的出口产品,如水果、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和畜产品。这种调整弥补了自然资源的先天不足,发展了优势产品,由出口带动了农业的发展。 2.积极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去,农业是基布兹、莫沙夫的惟一经济来源。经过多年的调整,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农村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基布兹既涉及食品加工、轧花、纺织品、木制品、橡胶制品、建材、纸张等传统行业,也涉及光学设备、高级灌溉系统、农业机械、电子装置等现代行业,还进入到生物化学、微生物、生物工程等新兴行业;商业、服务业也得到发展,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的“社员”已占总就业人数的80%。 3.将节水、改造沙漠、培育适合本国自然条件的农畜品种等作为农业科研重点以色列农业和自然条件很差,缺水、干旱、沙漠化,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但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和建立发达的灌溉系统,使其耕地的大部分实现了水利化。在农业技术体系中,灌溉技术始终居于核心地位。灌溉技术的推广,不仅大量节约了农业用水,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节约了成本,增加了农业收益。此外,在沙漠改造、培育特色农畜品种、利用太阳能、农畜产品高产和高速繁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也重点投入了人力、财力,对成就如今高度发达的农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4.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教和推广体系全国共有30多处从事农业科学研究的单位,大体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2类。第一类是以基础性、宏观性的研究为主的机构,如戈尔登农业自然及基尼烈河谷研究所、农业经济研究中心、维氏光合作用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以色列生物研究所、海洋湖泊研究所、灌溉排水研究中心、土壤和水分研究中心等;第二类是以应用性研究为主的机构,如大田作物与园艺作物研究所、纤维研究所、土壤侵蚀研究所、肥料和土壤研究中心、农业工程研究所、农产品工艺与贮藏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科亨’’生物防治研究所、“基姆龙”兽医研究所、鱼产品研究所、鱼病研究所、林产品研究所等。这些农业研究单位主要由农业部管理,其经费来自政府财政拨款和其他渠道,如农业生产者组织、技术成果转让、国际合作基金等。另外,还有地区性研究开发机构,如约旦河谷研究与开发管理局、布劳斯坦沙漠绿化研究所等。不少大学也设有一些专业性研究单位,如特拉维夫大学设有高产作物研究所,希伯来大学有机化学部附设自然物质研究所、生物防治研究中心、环境研究和管理中心,内格夫本·古里安大学有沙漠研究所等。 农业教育方面,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设有农学院,下有12个系,附属4个研究实验中心。此外,有罗氏农业工程学院。在培训推广方面,设有鲁平培训中心和戈尔加麦尔山国际培训中心等,为发展中国家培训推广人员和推广实用技术。农业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局专司农技推广,负责收集、核查和分析农业科研成果,并及时传授给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咨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修订稿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美国农业概况及其特点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北邻加拿大,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湾。本土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2001年人口总计为亿,其中白人约占84 %,黑人约占13 %,亚裔 % ,华人约160多万,多已入美国籍。通用英语。美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5 %以上,因此农村就更显得地广人稀。美国的务农人口在1870年占52 %,1910年为32 %,2001年已经下降到了%。 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劳动生产率、国民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长期高居世界首位。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就已经达到了1795美元(1967年不变价格),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 .62万美元。 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土为北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佛罗里达南端属热带气候,阿拉斯加为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夏威夷则是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2000年美国农业用地为亿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

的19 %,为亿公顷,人均为公顷。美国还有永久性草地亿公顷,森林和林地亿公顷。美国农业也有些不利的条件,如山脉多是南北走向,北方的寒流可以长驱直入,影响南部地区作物的生长。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平方公里。 美国农业有以下特点: 1.“以农立国”的传统美国虽然作为移民国家,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有着“以农立国”的传统,历来注重农业科技的应用,又依仗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一直是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这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2.以高度商业化的家庭农场为基础美国1826年制定了“宅地法”,奠定了家庭农场的基础。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分5类:(1)资源有限型农场,(2)退休休闲型农场,(3)居住生活型农场,(4)低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5)高销售额的耕种型农场。大型农场分3类:(1)大型家庭农场,(2)超大型家庭农场,(3)非家庭农场。小型农场的数量超过90%,占整个农业资产的70%。美国有204万个农场,其平均规模为公顷;农业劳动力有200多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2 %左右。现在“公司农场”的数量在不断上升,大约有7万多个,虽然数量不大,但其面积和销售额在美国农场中所占的比例却较大。但是,公司农场的基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参考教案(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美国本土地形、气候的判读,培养学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 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关于美国农业发展方面 的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3.运用知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 体会、见解和成果。 4.通过对美国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的分析,了解农业可持 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增强对资源环境、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思路 一.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种植业为例) 1.读《美国农业分布图》,找出种植业(小麦、玉米、棉花等)的分布 位置。 绝大部分分布于美国中部,落基山脉以东,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广大平原上。 2.读《美国地形图》、《美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美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美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水热条件适宜——(纬度位置与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势平坦广阔——(平原面积占全美的二分之一,有利机械化作业) 土壤肥沃——(温带草原气候区的黑土和密西西比冲积平原的沃土) 水源充足——(密西比河流经,五大淡水湖附近,美国年降水量分布) 地广人稀——(教师提供:国土面积约93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3亿)3.读课文P52,分析美国发展农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从书中找出 交通运输条件好——(阅读材料:《美国农业发展的交通运输条件》得出)国家的政策与法规扶持——参阅课文P55—56《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得出。 补充:在《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其中哪条对你的触动最大, 请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要求学生回忆农业生产的原则: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 2.从书中找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课文P52 3.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具体表现。 活动:对照课文P53,找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区名称。 4.了解美国“乳畜带”: (1)位置——美东北部和沿五大湖沿岸各州。 (2)有利条件——多汁牧草;消费市场。 5.了解美国小麦带: (1)有利的自然条件——地平、土肥、气候适宜。(对照课文P51地形与气

关于以色列农业的案例分析

关于以色列农业的案例分析 以色列地处亚洲西部,自然资源匮乏,山区和沙漠占国土面积的23%。以色列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沙漠化、气候严重干旱,全国淡水资源仅有2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严重缺水水平。年平均降雨量在400~55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的12月至次年3月,降雨量分布不均,从北往南雨量递减,将近一半的国土面积年降雨量少于150毫米。耕地面积40 多万公顷,人均不足1亩地。然而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以色列却创造了世界农业的奇迹。全国人口700余万人,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5%,农业产值占GDP 的比重约为2%,农产品自给率达95%.主要农作物包含小麦、玉米、棉花、柑桔、葡萄、蔬菜和花卉,其果蔬、花卉大量出口,占领了欧洲40%的市场份额,有“欧洲冬季厨房”之称。棉花单产量世界第一,水果和蔬菜单产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以色列的自然条件可以说与新疆是极其相似,其中也一定有许多值得新疆农业生产借鉴的地方。以色列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有: 1.完善的农业服务体系 目前,以色列已建立一整套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农民合作组织紧密配合的农业研究和推广体系。他们的科研项目直接来自于生产一线,并由生产部门提供部分科研经费及试验基地,由农业部下属的农业研究组织来承担。一旦取得成功,通过农技推广服务站举办培训班,建立示范点,进行实地推广。所创利益由生产部门和科研部门双方分成。以色列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和推广人员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开办或联办私人示范农场、科技型开发企业、推广型的培训示范基地,很直观地传播新技术、新品种。因此,以色列每一项农业新成果、新技术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应用和普及。 在农产品销售服务上,有专业的内、外销组织,它们是独立核算的企业。全国农产品内销组织“努瓦”有职工7000多人,全国70%以上农产品通过该组织 购销。它是非盈利性组织,通过收取7%~12%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收入超过20亿美元。以色列农产品出口组织是一个非盈利的半官方公司,现有员工300多人,在国外设有8个办事处,主要任务是组织货源和批销产品以及收集市场信息。政府不负担费用,靠收取5%的手续费维持运行,年底农户参与利润分成。此外, 农户还成立了一些跨地区的专业组织,例如花卉组织、蔬菜组织和畜牧组织等。这些组织组成了利益共享的联合体,配套地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 2.高效节水的灌溉系统 以色列全国处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境内鲜见大小河流,淡水资源极为匮乏。因此,以色列人把水称之为“蓝色的金子”。农作物、果园、蔬菜的灌水,由最为节水的滴灌来解决,即:利用一系列口径不同的塑料管道,将水和溶于水中的肥料、农药通过压力管道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水、肥、农药均按需由电脑控制定时、定量供给。目前,以色列90%以上的农田、100%的果园、绿化区(含城市街道行道树、公园和房前屋后的绿化等)和蔬菜种植均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节水滴灌王国。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可有效防止土壤 盐碱化和土壤板结。滴灌技术的普遍应用,使以色列建国至今,农业用水总量 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以色列注重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机制保护资源、环境,实行用水许可证、配额制及鼓励节水的有偿用水

中国与美国的农业概况比较分析

中国与美国的农业概况比较分析 摘要: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农业发展模式就是一大不同点,本文将着重比较两个国家的农业发展状况及各自的特点,找出两个国家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点,主要包括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农业出口状况以及政府政策等方面。此外,本文还将对两个国家的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从而对两个国家的农业经济及农村开发的重要性进行系统论述,并对两个国家的未来的人才需求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字:农业比较分析建议 正文: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甚至是社会稳定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中国的农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美国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差异 美国地处北美大陆南部,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美国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农业的发展有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本土主要介于北纬30-49度之间,本土气候主要是北温带和亚热带,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充沛而且分布比较均匀,平均年降雨量为760毫米。土地、草原和森林资源的拥有量均位于世界前列。土质肥沃,海拔500米以下的平原占国土面积的55 %,有利于农业的机械化耕作和规模经营。美国有丰富的淡水资源,与加拿大交界的五大湖驰名于世,其总面积有24.5平方公里。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促进了美国的农业发展。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农业发展条件就差的多,中国地处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南北相距5500多公里,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0-50度之间,以温带,亚热带为主,光热条件优越。但东西部的干湿状况相差比较大,东南部一般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干燥度一般低于 1.5,西北部则以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主,且干旱区与湿润区各占国土面积的50%。此外,中国的土地状况不佳,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量大,全国土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但是人均明显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中国的地形特点是山地丘陵多,平原少,不利于大型机械的耕作。这些条件都制约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发展的生产方式差异 中国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上与美国差距较大,中国是大量的人种了大量的地,而美国是少数人种了大量地。 美国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所以美国农业生产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与此同时,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农场的数量不断减少。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数也在不断下降,到2006年,美国从事农业的人数为279.1万人,农业经济活动人口占总人口的0.9%,美国大约有20万农场主,其中,只有15%的农民是专职的,他们生产85%额农场品,其他的农民都是兼职的,大部分收入来自其他工作。 美国农场数量及规模 农场数量土地面积年份总计 (千个) 年变化量(千个) 总面积(百万英亩)

如何正确解读USDA报告

如何正确解读USDA报告 USDA报告是美国农业部对农作物的相关信息数据如产量、消费量、库存、播种面积和单产等的一个评估调整报告,它是一份相对重要的官方报告,也是许多投资者投资农产品期货市场时参考的一份重要报告。因此,正确解读这份报告对投资者来说非常重要。笔者认为,对USDA报告解读时不仅要“瞻前顾后”,而且要理解(还原)数据变化的预期程度。 一、“瞻前”——与前期报告预测数据比较 以下是6月30日报告与市场此前相关预测数据的具体对比(单位:十亿蒲): 1.谷物季度库存 本次报告平均预测预测区间上季度库存去年同期库存 玉米 4.028 3.925 3.550-4.326 6.859 3.533 大豆0.676 0.669 0.615-0.743 1.428 1.092 小麦0.306 0.278 0.247-0.461 0.710 0.456 玉米季度库存同比上涨14%,大豆季度库存同比下降38%,小麦合计季度库存同比下降33%。(do it yourself !) 2.种植面积(单位:百万英亩)

6月30日USDA发布的二季度报告可以说是对本年度大豆较有影响意义的种植面积报告。数据显示,大豆播种面积比3月份的预估减少,从3月份的7479万英亩下降到7453万英亩。单纯地从这个数字看,减少的面积并不大,但是重要的是对收获面积的预测。此报告预计新季大豆收购面积为7212万英亩,而3月份的预计为7380万英亩,减少了168万英亩,使美豆的收获率下降到96.8%的较低水平,按照这个数据计算,美豆2008/2009年度的库存消费比在3.46%,比本年度4.2%的水平还要低,这对市场形成很强的利多作用,刺激了CBOT大豆的连续3日上涨,美豆也创下了历史新高,突破了3月份的重要高点。( connection!) 二、“顾后”——与报告评估日之后的市场变化对比 6月份以来连日的暴雨致使美国第一大河密西西比河流域多处地段出现水漫堤坝、农田被淹甚至桥梁被毁的情况,主要受灾的区域包括爱荷华、密苏里、伊利诺斯、印第安那、堪萨斯和明尼苏达等中西部各州。本次洪灾的重灾区主要是美国的中西部地区,而这一地区是美国大豆和玉米的主要种植区。其中爱荷华州玉米和大豆种植面积分别占全美总面积的15.3%和13.1%,伊利诺斯州为14.6%和11.8%,明尼苏达州为8.8%和9.5%,印第安那州为6.6%和7.4%。 本次洪灾的出现正值玉米和大豆的播种关键期。根据美国农业部报告显示,截止到6月15日,美国大豆的播种进度仅仅为84%,远远落后于去年同期的95%和5年平均的94%,美国农业部估计,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约为7480万英亩。大豆播种的延迟,对大豆单产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2008/2009年度美国大豆单产恐将很难达到农业部预计的41.2英亩/蒲氏耳。洪灾的出现,将会使得原本趋紧的2008/2009年度玉米和大豆供给格局愈发吃紧。 USDA二季度报告是基于2008年6月1日前的市场状态的评估,报告出台日是6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