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大学课程学分认定及置换审批表

Xx大学课程学分认定及置换审批表

Xx大学课程学分认定及置换审批表

附件:

Xx大学课程学分认定及置换审批表

1.此表一式两份,认定部门、教务处各留存一份。

2.此表需附相关证明材料。

1

同济大学创新学分认定细则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 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学分认定细则 (2013年5月3日) 为促进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简称电信学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贯彻落实学校《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2012年5月修订经主管校长批准)》(附件1)的基础上,特制定电信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项目学分认定细则。 一、学分认定范围 学校认定范围以外的竞赛、学术论文、电信学院创新基地相关项目、企业实习实践、参与创新性科技活动及课题研究成果等。 成果应能够体现同济大学所倡导的卓越人才培养精神,且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必须归属于同济大学。 二、学分认定办法 电信学院的本科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下表项目之一并取得及格及以上认定成绩者,可获得2学分。

三、学分及成绩认定流程 1、电信学院分别在每年5月底和12月底进行两次学分认定; 2、学生在规定时间前提交学分认定资料与“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 项目成绩认定表”(见附表1,简称成绩认定表),交指导教师初审并给出建议成绩; 3、班主任汇总相应专业学生的“成绩认定表”及建议成绩; 4、专业教学系主任(创新基地负责人)审核创新基地相关项目的学分认定并填写“成 绩认定表”中的“认定意见”; 5、所有认定材料提交电信学院教务科,经学校教务处(学校认定范围)和电信学院主 管教学院长(学院认定范围)审核批准后,由电信学院教务科负责成绩录入及材料 存档备案。 附表: 1、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生创新能力拓展项目成绩认定表 附件: 1、同济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与拓展学分认定管理办法(2012年5月修订经主管校长批准)》 2、同济大学校级认定竞赛一览表 3、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认定竞赛一览表 (本学分认定细则由电信学院教务科负责解释,从2010级学生开始实施。)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5月

创新教育即创新学分认定细则及上交材料

创新教育即创新学分认定细则及上交材料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一般可分为三个方面 学分分配(1+2+3) 一、调研方面: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知识储备。具体表现形式为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类高水平技术讲座。(1分) 获得途径:学术报告/讲座 序号 考核内容 性质 学 分 备 注 1 学院组织的专业性学术报告/讲 座 (下限0.8学分) 必修 每参加1次并经审核合格记0.1学分 提供每次讲座心得体会,主办单位证明。 2 学院组织的人文类学术报告/讲 座 (下限0.2学分) 必修 每参加1次并经审核合格记0.1学分 提供每次讲座心得体会,主办单位证明。 提交材料:学术报告记录本,记录满十次报告内容。 二、 实践方面: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成果显示。具体表现形式为参加学科竞 赛、社会实践活动等。(2分) 获得途径:1、发表学术论文 序号 项目及标准 性质 学分/篇 备 注 1 被SCI 收录 选修 8 1.提供发表论文的刊物; 2.属多人合作完成者,按系数分配学分,具体系数见七。 2 被EI 收录 选修 6 3 中文核心期刊 选修 5 4 公开出版学术期刊 选修 3 5 全国性报刊 选修 2 6 省级报刊 选修 1.5 7 国际性学术会议收录论文 选修 4 8 全国性学术会议收录论文 选修 2 9 省部级学术会议收录论文 选修 1.5 注:全国性报刊(理论版)参照中文核心期刊计算;学术会议级别由院学术委员会认定

2、学术成果报告/讲座 序号 考核内容 性质 学 分 备 注 1 学生社团组织举办的各种学术讲座 (上限0.2学分) 选修 主讲者记0.2学分/次 提供学术讲座稿(5000字以上)、主办单位证明 3、 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途径 级 别 获奖等级 学 分 备 注 国际级 特等奖 9 提供获奖证书 或表彰文件 一等奖 7 二等奖 6 三等奖 5 国家级 特等奖 8 一等奖 6 二等奖 5 三等奖 4 省部级 特等奖 6 一等奖 4 二等奖 3 三等奖 2 校 级 特等奖 3 一等奖 2 二等奖 1.5

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

广东白云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立创新创业学分。为了将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创业学分是广东白云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等同于“公共必修课”学分。凡就读于我校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修读创新创业学分,才能完成学业,获得毕业资格。 第三条创新创业学分管理由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其他各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协同管理。 第二章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范围及计分原则 第四条创新创业学分的认定范围包括: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自主创业、职业资格、科技文体竞赛、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自主学习共九项。 1、学科竞赛:指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专业学术团体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主办的学科竞赛。统计范围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 2、科学研究:指主持或参与学校发布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教师科研课题,或者在国内外正式刊物或重大活动上发表的论文或艺术作品。 3、发明创造: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等。 4、自主创业:指参加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创业实践项目、创业竞赛、模拟市场等。 5、职业资格:由一定主管部门组织的、经职业技能考核后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6、科技文体竞赛:指参加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技能、公益类竞赛项目,包含行业、协会等单位组织的比赛。 7、社会实践:指假期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千人回千校”活动、假期企业锻炼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如义教、献血、绿色环保宣传、社区服务等公益活动)和校园公益服务(特指学生干部)。

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湖北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展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工作是进一步优化我校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发展个性,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艺术修养。结合学校实际,为规范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参加学科竞赛、科学研究、技能训练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成果,经学校认定后获得的学分。 第三条创新学分是本科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学生必须在一至七学期(五年制在一至九学期)取得8个创新学分,方可毕业。 第二章学分构成 第四条创新学分由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 (一)科研学分是指参加科技活动获奖、主持研究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论著)、研究成果获奖、获国家专利等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二)技能学分是指参加学科竞赛、文艺表演和体育竞赛等获校级及其以上奖励所获得的相应学分,以及获得各类初级及其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所获得的相应学分。 (三)实践学分是指参加各类社会文化科技实践活动取得优异成绩并受到校级及其以上表彰而获得的相应学分。 第三章认定方式、范围及分值 第五条在校学习期间,多次参加同一项目所取得的创新学分可累计,但累计不得超过6学分;一次性取得学分超6学分的,以单次取得的学分计。 第六条活动规定必须由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团队成员均按相应分值记;非必须但有负责人牵头完成的项目,则按比例计算学分:排序第1人记

相应分值的80%,排序2到4人记相应分值的50%,其他成员不记分。 第七条科研学分认定范围及分值。 (一)专利申请。获得国家专利授权的创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者,可分别计7、5、3学分。 (二)科研获奖。研究成果获国家级成果奖者,计10学分;获得省(部)级成果一、二、三等奖以及参与奖者,分别计8、6、4、2学分;获校(地厅)级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者及参与奖者,分别计4、3、2、1学分。 (三)科研项目。主持并完成纵向科研项目,国家级计10学分,省(部)级计8学分,校(地厅)级计6学分;主持并完成横向科研项目,依据项目权重价值计3至6学分;主持并完成学校大学生创新项目,校级重点项目计4学分,校级一般项目或院级重点项目计3学分,院级一般项目计2学分。 (四)发表论文。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凡被SSCI、SCI、EI收录或《新华文摘》转载论文计8学分;被EI、ISTP收录或《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论文计6学分;核心刊物论文计4学分;一般省级刊物论文计2学分;校级社团刊物论文计1学分。 (五)文艺作品。文艺创作、影视作品在大众媒体(限电台、电视、报刊)上刊载、播放者,国家级媒体计6学分,省级媒体计4学分,地市级媒体计2学分,本校媒体计1学分。短篇报道、简报折半计算。 (六)发表著作。编写散文、诗歌、小说或学术著作并公开出版,以版权页署名(或前言、后记内说明)为准,独撰者计8学分;主编计6学分;副主编计4学分;参编者计2学分。 第八条技能学分认定范围及分值。 (一)学科竞赛。在学科竞赛或综合类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者,分别计10、8、6、4学分;获得省(部)级一、二、三等和参与奖,分别计6、5、4、2学分;获校(地厅)级一、二、三等和参与奖者,分别计4、3、2、1学分;获院级一、二、三等者,分别计2、1、0.5学分。

创新学分的认定标准

创新学分的认定标准学术论文(单位:分/篇) SCI、EI收录,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刊发 核心期刊省级以上正式期 刊(不含增刊) 学术论文原则上不少于 1500字;核心期刊以学校颁布 的《核心期刊目录》为准。 A类B类C类 6 5 3 2 0.5 发明创造(单位:分/项)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6 4 3 创新竞赛(单位:分/项) 国家级省部级校地级国家级省部级校地级 一类竞赛一等奖8 6 2 三类 竞赛 一等奖 4 2 1 二等奖 6 4 1 二等奖 2 1 0.5 三等奖 4 2 0.5 三等奖 1 0.5 0.2 优秀奖 2 1 - 优秀奖0.5 0.2 - 二类竞赛一等奖 6 4 1 四类 竞赛 一等奖 2 1 0.5 二等奖 4 2 0.5 二等奖 1 0.5 0.2 三等奖 2 1 - 三等奖0.5 0.2 - 优秀奖 1 0.5 - 优秀奖- - - 说明:代表学校参加一、二、三类竞赛中省部级以上竞赛、未获奖项的学生,加0.2分/次。 成果转让(单位:分/项) 经济或社会效益好,转让费2万元以上 经济或社会 效益较好,转让费 1万元以上 有一定经济 或社会效益,转让 费5000元以上 成果转让指学生设计的产品、软件等创 造性产品得到实际应用、与有关单位签定技 术成果转让合同、获得转让经费(以打入学 校账户额为准),产生经济或社会效益并获 得评审委员会认可的行为。 4 2 1 其他自然、社会科学成果(单位:分/项) 国家级省部级校地级学生做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并承担研究任务,结题或 获奖成果署名前2位,自第3位起依次递减30%。 6 4 2 学生创新课题成果(单位:分/课题) 发表论文或获得专利的以实物成果结题一般论文或实验、调查报告结题按学术论文或发明创造赋分1-2 0.5 备注:属多人合作完成的成果,第1作者获80%的学分,第2、3及其他成员按50%、40%、30%计学分,另有约定的除外;未列入的其他成果,经评审委员会同意参照本表执行。

创新创业学分认定标准

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学分标准表(修订) 计划 类 项目类等级或内容分值认定依据备注 科研训练学术论文、 论著、作品 SCI(Ⅰ、Ⅱ区),SSCI, A&HCI,权威刊物 6 有正式刊号的学术类刊 物,提供刊物封面、封 底、目录和文章正文; 期刊级别按学校期刊定 级标准确定。报刊上文 字类作品一般不少于 1500字。 第一作者计 满分,第二以 下依次减少 0.5分。 SCI(Ⅲ、Ⅳ区)、EI(光 盘版)、一级刊物 4 CPCI-S,EI(Page one), 会议论文或增刊被SCI、 EI、SSCI、A&HCI收录, 二级刊物 2 其他公开发表论文、 作品 1 科技成果 获奖 省部级 6 以证书、证明等为准 厅局级 4 发明及 专利 取得发明专利 4 发明专利通过初步审查 2 获国家授权的实用新型 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 1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 1 纵向课题 国家级立项并结题 5 提供立项和结题证明 负责人计满 分,排名第二 至四名减半, 第五至八名再 减半,以0.5 分为最小单 位,不足0.5 不计分省部级立项并结题 4 市厅级立项并结题 3 校级立项并结题 2 院级立项并结题 1 横向课题 课题经费2万元及以上 6 提供立项和结题证明 课题经费1万元及以上 4 课题经费1000元及以上 2 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课程 1 学术报告 在系(专业)组织的学 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 0.5 学术报告需事先报教务 处备案 技能考核专业技能达标考核 1 按考核结果。考核方案 经教务处审核同意后 实施 竞赛学科竞赛、 技能比赛 和文体 比赛 国家级一等奖及以上 6 以获奖证书或举办单位 文件为准,并经教务处 认定。同一竞赛一年内 就高申请一项。已加参 赛学期课程成绩的竞赛 获奖不再认定本学分。 3人以下计满 分,超过3人 以该分值乘以 3后按人均分 配,不足0.5 分以0.5分计国家级二等奖 5 国家级三等奖 4 国家优胜奖 2 省级一等奖及以上 4 省级二等奖 3 —1 —

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细则

新疆大学教务处文件 新大教字[2009]61号 新疆大学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新疆大学本科生课外创新实践与技能学分实施办法》(新大校字[2005]171号)设立创新学分,为进一步规范创新学分的认定工作,特修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创新学分”是指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结合专业理论学习、实践技能训练,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科竞赛、学术活动、技能培训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一定物化成果或创新过程训练,经学校审定批准给予认定的学分。 第三条学科竞赛主要包括:国家级、区(部)级、校级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竞赛;国家级、区(部)级、校级的各类大学生专项科技竞赛(如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设计竞赛等);经学校认可的除上述学科竞赛以外的其他学科竞赛。 第四条学术活动主要包括: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学术活动、大学生创新项目取得一定标志性的科技成果或创新过程训练。 第五条技能培训主要包括:学生参加行业操作技能培训获

得的计算机类证书、外语证书、国家汉语水平证书、国家级注册水平(资格)证书、操作技能和文体类等证书。 第六条除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学校批准的专项实践训练项目、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社会实践及科技创新实践方案”项目、行业证书类或专业证书类、经教务处审核认定的其他实践训练活动或项目外,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申请认定创新学分: (一)未经认定的出版物所刊登的文章或作品; (二)未经教学(或活动)组织部门认可的项目、成果等; (三)未经过相关部门鉴定并予以确认的成果(或项目); (四)证明材料不全者; 第七条从2008届本科毕业生开始,学生在毕业前至少获得2个创新学分,否则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第二章创新学分的申报、审批程序 第八条凡符合获得创新学分条件的学生,在学院领取或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新疆大学本科生创新学分申请表》,填写一份,并连同有关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在每学期第十周前交所在学院审查、公示。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可直接由校级组织单位向教务处报送初审材料。 第九条教务处每学期第十一周认定创新学分。认定通过者,由学生所在学院负责记载创新学分并录入成绩。 第十条凡在创新学分申请或认定中弄虚作假者,将取消已取得的创新学分,并给予一定的纪律处分;对教师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给予教学事故处理。 第三章创新学分的用途与记载 第十一条本科生取得的创新学分,可以冲抵专业培养方案中跨专业选修课和公共任意选修课的学分,但冲抵总学分一般累计不得超过4学分;超出部分的创新学分,可以作为超修学分记载。超修学分大于6学分者,在评优评奖等方面,可以作为优先推荐条件。

学分认定方案 供参考

学分认定方案(供参考)5新课程学分认定方案 用学分进行管理是新课程方案的一项重要改革,学分认定是学生学业评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福建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教学管理意见(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责 成立相关工作机构,在校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实施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工作的管理,具体机构如下: 1.校学分认定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林文坤 副组长:林少锋柯庆华吴学才 组成人员:薛锦洪郑福贵郑颖和郑振森凌枫郑海青陈志岳 薛南云薛元霖卢展朱庆锋 职责:负责领导和指导学校学分认定工作 2.校学分认定工作执行小组 组长:林少锋 副组长:薛锦洪郑福贵郑颖和郑振森凌枫郑海青卢展 组成人员:各年段年段长、各学科教研组长 职责:具体负责实施学分认定工作、公示审定结果工作,并负责将相关资料归类、存档。 3.校学分认定工作仲裁小组 组长:林文坤 副组长:林少锋柯庆华吴学才 组成人员:各年段年段长、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 职责:负责接收学生对学分的认定过程中学生的申诉、调查、核实和裁定学分认定工作。 4.学科学分认定工作小组 组长:学科教研组组长 副组长:年段学科集备组组长 组成人员:模块任课教师 职责:负责指导本学科各模块修习学分认定的工作。 二、学科类课程(包括选修Ⅱ)学分认定 1、学科类课程学分的构成项目和分值权重 学分认定由对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评定构成,两项目分值权重为4:6,按此比例对学生实行综合评价认定学分,综合评价成绩在60分以上(含60分)的学生予以学分认定,未达60分的,不予认定。学分分值为整数。 ⑴学习过程评价(40%)

(学分认定申请表)

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申请表 系别:机械工程系 填表日期: 2015 年 6 月 20 日 说明:需附上有关原始材料。 姓名 朱雪峰 学号 20123075 专业班级 数控124 类别 项目内容 第二课堂学分数 项目完成情况 个人申请认定分数 工作小组认定分数 社会实践 每年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7天,四年累计参加3次以上 0.3 暑假社会实践 0.1 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 四年参加思想道德研究、政治理论学习、社会热点讨论以及相关活动累计20小时以上 0.4 1.升国旗 2.“我为社会主义价值观代言”团日活动 3.希冀感恩,温暖起航 4.与信仰对话团日活动 0.16 公益服务与社会工作 四年参加学雷锋、无偿献血、支教扶贫、助残济困等公益服务活动累计40小时(或40次)以上 0.4 1.人人争做“微雷锋”,传递身边正能量 2.招聘会搬帐篷 0.04 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 听取相关专业学术科技讲座,每次按1学时计 1.4 1.英语四六级讲座 2.“现场求职面试技巧”讲座 0.125 参与大学生创业活动,每次按1学时计 参加院、系、学术科技型社团等机构组织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每次按1学时计 1.科技文化节开幕式2.双选会3.大学生创业大赛 0.25 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 参加院、系、各学生社团等机构组织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活动,每次按1学时计 1.5 1.院运动会拉拉队 2.十大歌手观众 3.元旦晚会观众 4.班级秋游 5.班级春游 0.375 参加大学生艺术团、运动队等院级队伍的训练,考核合格者每学期按8学时计 参加系级以上(含系级)文化、艺术、体育比赛,每次按0.5-2学时计 三人篮球赛啦啦队 0.125 总 计 1.175 团支部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系学生第二课堂学分 认定工作小组确认意见 系部盖章: 年 月 日

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浙科院教〔2009〕14号)

浙科院教…2009?14号 浙江科技学院 关于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部、中心)、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现将《浙江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五日

浙江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根据《浙江科技学院学籍管理规定》(浙科院政…2005?119号)及《浙江科技学院学分制暂行规定》(浙科院教…2005?100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一、创新创业主要内容 (一)科技竞赛活动 科技竞赛主要包括A、B、C三类。A类是指:列入教育部、省教育厅质量监控指标的学科竞赛;B类是指:教育部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性的学科竞赛;C类是指:省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行业学会/协会举办的学科竞赛。 (二)科研项目。包括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及课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毕业设计等除外)等。 (三)科技成果。主要包括:著作、学术论文、作品设计及各种专利、成果等。 (四)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电子商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物流师、科技咨询师以及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与所学专业或直接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上岗资格(水平)证书,KAB、SYB结业证书等。 (五)综合设计类和科技创新类开放性实验。 (六)创业。学生注册创办公司、创业大奖赛等。

二、学分认定 (一)学生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学分均记入学生的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之中,具体各类学分分值见附件1和附件2。 (二)依据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科研实践)活动类别、层次、规模、效果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由二级学院和学校有关部门审核认定其分值。 (三)学生在校期间第七学期(五年制为第九学期)的12月份,学生凭参加科技创新(科研实践)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向所在二级学院申报创新(科研实践)学分,并填写“浙江科技学院学生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认定申请表”,学生若课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还需填写“浙江科技学院学生课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学分认定申请表”,然后由二级学院负责审核和统计学生的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分值,记入“浙江科技学院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认定汇总表”,具体表格见附件3。 (四)所认定的学分由各二级学院向学生公示一周,若有异议,则须复查、调整、再确认,直到正确无误为止。各二级学院教务秘书或教学秘书负责核对学分,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三、组织管理 (一)各二级学院应成立由院领导、分团委书记、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务秘书等人员组成的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认定及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学生创新学分(科研实践)的认定及管理工作。 (二)学校将对各二级学院学生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分值的认定与管理进行抽查核实。凡弄虚作假者,一律不予以认可,同时对相关责任人,按教学事故处理。

学分认定表

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学分认定申请表 内容信息 姓名性别男学校继教证书 编号 职称 二级教 师电话 项目申请事项提供材料申请 认定 分数 实际认定分数 初审复审认定 研修主题如何进一步提高 小学生良好的信 息素养水平 相关论文等材料 5 研修计划学年度计划及学 期计划报告单及两本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册10 活动记录研修专题讲座专题报告讲稿3篇 4 示范教学校级2次,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册。 2 课题研究县级课题立项证书及结题证书; 6 学习笔记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册。 3 “大家访”记录20次家访记录,见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册。 3 班主任 校本教材编写校本教材《象棋》1本 3 指导青年教师 指导郭建平在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有荣誉 证,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册有记录,有教学设 计。 2 听评课记录40次,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册。 3 研修总结学年及阶段性总结报告单和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册10 研修成果论文发表情况(人 民教育、陕西教育 及陕西教育科研、 榆林教研、县级教 育刊物) 论文交流获奖情况 教学能手评审情况被评为校级教学能手,有荣誉证书。 4 现代教育技术类、 自制教具类、指导 学生作品类教学成 果情况 在校“五笔打字”比赛中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学生获多个奖项;自制教具获校级二等奖。12 研修学时(培训)校级培训26学 时 校本研修活动记录册;培训结业证书2份; 继续教育证登分页复印件。10 考评等级合计75 学校初审意见 审核人(签字) 学校(公章) 年月日县区复审意见 审核人(签字) 县教研室(公章) 年月日 市考核组考核意见 组长(签字) 年月日

榆林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 报 告 单 研修人员: 工作单位: 联系方式:

创新学分认定

合肥工业大学文件 合工大政发〔2008〕134号 关于印发《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学院(系)、有关职能部门: 现将修订后的《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合肥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 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坚持社会主义人文精神和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创新实践等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术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对《关于大学生参加创新与实践活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修订如下: 第一条学分规定与要求 ㈠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获得的对象是本校在籍本科生,学分获取时间为本科生在籍在校学习期间。 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结合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合理安排参加本办法所规定的创新实践学分项目,并取得相应学分才可毕业。2005级—2007级学生至少取得2个学分,2008级及以后各级学生至少取得6个学分(含课内、外)。 第二条认定范围及内容

㈠创新实践活动认定范围:国际、国家、省部级组织的各项创新实践活动或创新实践项目;学校有关部门组织的各项创新实践活动或创新实践项目;校区、学院、学生会、校团委组织的各项创新实践活动或创新实践项目等。 ㈡具体的活动内容为: ⒈学科竞赛:是指各类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结构设计竞赛、英语竞赛、产品设计竞赛、挑战杯科技竞赛、挑战杯创业大赛、作文竞赛、文学创作竞赛和新闻写作竞赛等各类竞赛活动等; ⒉科研活动:包括教学单位发布的及学生自选的课题或参加横向课题、参加导师课题等的调研和实验研究,参加学术讲座、教学单位组织科研活动或艺术实践活动等; ⒊发明创造: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新颖独特的设计、项目开发、成果推广应用等; ⒋校园文化活动:包括各类文娱、体育比赛,以及校报、校内期刊等各类活动的文章、征文和作品; ⒌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社会实践(如“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等)、青年志愿者活动(如校团文明建设活动、“区校共建”实践活动及其他各种公益活动等); ⒍职业资格:获取计算机及软件资格、英语等级以及经一定主管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考核获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条本科生创新实践活动学分获得途径及学分核定标准见(附件1) 第四条有下列情况不能取得创新实践学分: ㈠非法出版物刊登的文章或作品; ㈡未经教学(或活动)组织部门认可的项目、成果等; ㈢未经过相关部门鉴定并予以确认的成果(或项目);

西南大学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西校〔2006〕349号 关于印发《西南大学本科学生 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单位: 为了配合和促进我校学分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发展个性,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艺术修养,经学校研究决定,从2005级本科学生开始,设立创新实践学分。 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的实施,对于深化本科教学改革、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发给你们,请各单位认真组织教师和学生学习,广泛宣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创造条件。 附件:1.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实践学分评定标准表 2.西南大学本科学生创新实践学分申请表 二○○六年十月十二日

西南大学本科学生 创新实践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倡导和鼓励大学生发展个性,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文学艺术创作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质和艺术修养,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本科学生中设立创新实践学分。 第二条创新实践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学生在校期间,以我校学生名义参加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并获得成果者,按规定获得的学分。 第三条为规范创新实践学分的管理,学校将自主创新学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实践学分认定标准。根据学生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不同的学分。创新实践学分单独记入学生成绩总表(《自主创新学习》“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栏目)中。 第四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同一项目只记最高创新实践学分分值,得分不累加;集体项目与个人项目有重复的,以最高分计,不重复计算。 第五条集体项目计算学分提高到个人项目计算学分的120%。集体项目中科研学分的计算比例:二人合作8:4,三人合作7:3:2,四人合作7:3:1:1,五人合作6:3:1:1:1。技能学分和实践学分按项目人数平均计算。 第二章创新实践学分的构成

浙科院教[]号科技创新学分认定细则

浙科院教〔2009〕14号 浙江科技学院 关于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的通知 各二级学院(部、中心)、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现将《浙江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五日

浙江科技学院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根据《浙江科技学院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浙科院教〔2009〕13号)及《浙江科技学院学分制暂行规定》(浙科院教〔2005〕100号)等文件的有关规定,特制定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学分认定实施细则: 一、创新创业主要内容 (一)科技竞赛活动 科技竞赛主要包括A、B、C三类。A类是指:列入教育部、省教育厅质量监控指标的学科竞赛;B类是指:教育部各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性的学科竞赛;C类是指:省各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行业学会/协会举办的学科竞赛。 (二)科研项目。包括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项目、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及课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毕业设计等除外)等。 (三)科技成果。主要包括:著作、学术论文、作品设计及各种专利、成果等。 (四)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证书、电子商务师、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物流师、科技咨询师以及各种职业技能证书,与所学专业或直接就业密切相关的专业上岗资格(水平)证书,KAB、SYB结业证书等。 (五)综合设计类和科技创新类开放性实验。 (六)创业。学生注册创办公司、创业大奖赛等。

二、学分认定 (一)学生创新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学分均记入学生的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之中,具体各类学分分值见附件1和附件2。 (二)依据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科研实践)活动类别、层次、规模、效果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由二级学院和学校有关部门审核认定其分值。 (三)学生在校期间第七学期(五年制为第九学期)的12月份,学生凭参加科技创新(科研实践)活动的有关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向所在二级学院申报创新(科研实践)学分,并填写“浙江科技学院学生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认定申请表”,学生若课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的,还需填写“浙江科技学院学生课外参与教师科研活动学分认定申请表”,然后由二级学院负责审核和统计学生的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分值,记入“浙江科技学院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认定汇总表”,具体表格见附件3。 (四)所认定的学分由各二级学院向学生公示一周,若有异议,则须复查、调整、再确认,直到正确无误为止。各二级学院教务员或教学秘书负责核对学分,并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三、组织管理 (一)各二级学院应成立由院领导、分团委书记、专业教师、辅导员、教务员等人员组成的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学分认定及管理工作小组,负责学生创新学分(科研实践)的认定及管理工作。 (二)学校将对各二级学院学生科技创新(科研实践)分值的认定与管理进行抽查核实。凡弄虚作假者,一律不予以认可,同时对相关责任人,按教学事故处理。

江苏大学创新学分评定标准

) 创新学分评定标准 (一)创新训练项目类的学分认定: 1、学生参加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创业计划、大学生科研立项等项目,按照项目等级和参加人数加分。 2、团体项目中各成员获得的学分由项目主持人根据各人实际承担工作量的多少确定,并经指导老师审核确认。(※分配总分,成员获得学分之和不超过给定总分) (二)学科竞赛类的学分认定 团队参赛获奖的,团队中所有学生均可获得相应学分;同一竞赛项目不累计积分,只计算最高奖的学分;如遇有特等奖的竞赛,特等奖按一等奖算,依次类推。具体如下: (三)学术论文类的学分认定 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在国内外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均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具体如下:

2、论文有多位作者,则由论文第一作者根据各人实际承担工作量的多少进行分数分配。 (四)发明创造类的学分认定 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申请或取得国家专利,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具体如下: 2、如专利的获得者为多人,则由专利第一完成人根据各人实际承担工作量的多少进行学分分配。 , (五)其他创新活动的学分认定: 获得国家专业资格证书、代表学校和学院参加各类艺术设计创作及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经本人申请,相关单位认可,学院审核,报教务处审批,可获得课外创新学分1~4分/项,累计不超过4学分。 1、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类的学风认定 国家级:一等奖4分,二等奖(2、3名)分,三等奖(4、5、6名)3分,优秀奖分 省级:一等奖3分,二等奖(2、3名)分,三等奖(4、5、6名)2分,优秀奖1分 校级:一等奖2分,二等奖(2、3名)分,三等奖(4、5、6名)1分,优秀奖分 院级:一等奖1分,二等奖(2、3名)分,三等奖(4、5、6名)分,优秀奖分 2、社会实践活动的学风认定 < 市级及以上先进个人或优秀个人 3分 校级优秀论文、先进个人、积极分子 2分 院级优秀论文、先进个人、积极分子 1分 3、获得国家专业资格证书 1分/项 (六)社会工作加分(该项累计不超2分) 1、担任社会职务得分(累计不超分) 学生干部任职满一年按此加分,任职半年减半 (1)党支部书记、团委、学生会、科协、社团联合会主席等正职加分,副职加分 ^ (2)团委、学生会、科协、社团联合会部长、心理协会会长等正职加分,副职加分

创新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

北京邮电大学 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试行) 教文[2009]01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特设立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将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纳入课程体系,设置为4学分,并制定本细则以规范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的认定工作。 第二条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按规定所获得的学分。分为两部分,一是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发表学术论文和获得专利、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活动、自主实验活动等并获得成果;二是课外活动,主要包括学生参加学术报告、英语听力口语测试、语言文字能力测试、选读书目、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 第三条为规范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的管理,制定了《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认定标准》(见附件)。根据学生在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学分,当学分为10分者,成绩记为“优秀”;5~9分者,成绩记为“良好”;4分者,成绩记为“合格”;低于4学分者,成绩记为“不合格”(累计学分值最高为10学分,学分值为小数时则四舍五入取整)。 第二章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的组织管理和学分认定第四条科技成果以获奖证书为准;专利发明以专利发明证书为准。SCI等收录的学术论文以科技处的检索为准;发表的学术论文以正式刊物或收到录用通知书为准;会议论文以会议论文集或证书为准。各类竞赛获奖等级以获奖证书或文件为准。证书和论文由学院审核确认,在非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须经过教务处、学生处和校团委确认。 第五条科技创新活动由学校和学院共同组织管理。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指在

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管理细则

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管理细则 为了更好的开展创新学分的认定工作,规范认定环节,根据《××××学院大学生创新学分认定管理办法》(校教学)和《关于做好本科生创新学分申报及认定工作的通知》(教务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特制定本管理细则。 一、创新学分要求 为规范创新学分的管理,学校将学生取得创新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学分是在校本科生必修学分,每位本科生在校学习期间应修满3个创新学分,如未修满规定学分,将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二、组织领导 学院成立创新学分评定小组(一般3-5人),由行政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创新学分的初评工作。团总支负责学生创新学分的登记、创新学分材料的归档管理工作。班主任负责宣传督促和创新学分申报材料的收缴。 三、创新学分认定时间 每年的4月份认定一次,学生可满3学分时申报认定,也可以不满3学分时申报认定,但毕业时需累计达3学分。 四、创新学分计算标准与办法 (一)学科与技能竞赛

学科与技能竞赛分为A、B、C、D四大类别:A类为国家部委及其所属司、局主办的单项学科与技能竞赛决赛;B 类为省级政府所属正厅级主管部门、国家一级行业学会举办的单项学科与技能竞赛决赛,或参加国家级比赛的省级选拔赛;C类为省级行业学会举办的单项学科与技能竞赛决赛,或参加国家级比赛的省级选拔赛;D类指以学校名义行文公布的全校性学科与技能竞赛,或省级以上学科与技能竞赛的校内选拔赛。 表1 学科与技能竞赛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各类国家级、省级学科与技能竞赛,初赛、预赛、决赛的级别应按组织单位的级别来区分对待,例如,全国大学生

英语竞赛,初赛由我校组织举行,初赛即为校级比赛,决赛由安徽省组织进行,决赛则为省级比赛。其他竞赛级别依此类推。 (二)科研活动 主要包括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参与科研著作、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表2 科研活动创新学分认定标准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认定实施办法

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认定实 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学科竞赛及各类实践创新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校设立了大学生科研新学分。为切实做好我校大学生科研创新学分认定工作,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学分是指全日制本科生在校期间,在学校认定的各类竞赛、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技术开发、发表论文及文学作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经申请和认定后所获得的相应学分。根据《中国矿业大学本科培养方案》的相关规定,我校学生获得2个科研创新学分后方可毕业。 第二章认定内容与标准 第三条学生在参加权威机构组织且经学校认定的全国(含国际)、省级以及校(市)级正式竞赛中获奖,按照如下标准计算学分: 认定竞赛包括: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广告艺术设计竞赛、室内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学、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力学竞赛、力学创新制造大学、化学实验竞赛、高等数学竞赛、大学物理竞赛、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电脑网络大学、flash设计大赛、创业计划竞赛、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辩论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竞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文化节竞赛等(其中校科技文化节项目以教务处认定为准)以及其他类别的学科竞赛(由申报者提出申请,学校单独认定)。 第四条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按期完成项目计划内

容并通过评审或答辩的,按照如下标准计算学分: 第五条学生为第一作者,中国矿业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公开发表的论文、报刊文章或出版著作,按照如下标准计算学分: 1.被SCI和SSCI检索的论文:10学分/篇;被EI、A&HCI检索的论文:5学分/篇;被ISTP、ISSHP收录或被CSSCE检索的论文:3学分/篇。 2.国内一级期刊论文:5学分/篇;核心期刊论文:3学分/篇;一般期刊论文:2学分/篇;各类期刊的增刊或专辑或会议宣读并收入论文集论文:1学分/篇。 3.省级及以上报刊发表文章或报道,注明作者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的:字数3000字以上,3学分/篇;1000字以上,2学分/篇;500字以上,1学分/篇。 4.在国家级出版社正式出版的翻译作品和文学作品,注明作者单位为中国矿业大学的:字数40万字以上,6学分/部;20万字以上,4学分/部;10万字以上,3学分/部。省市级出版社出版的,字数40万字以上,4学分/部;20万字以上,3学分/部;10万字以上,2学分/部。 第六条学生为第一发明人且中国矿业大学为专利权人的专利按照如下标准计算学分: 第七条学生参与教师及企业科研项目,可撰写不低于5000字的科研心得体会或科研总结报告并提出申请学分数,经指导教师签署评价意见后,交学院进行认定。此项所认定的总学分数最多不能超过2个。 第八条学生也可以针对某一问题独立撰写不低于5000字的读书报告或社会调查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评价意见后,交学院进行认定,认定合格的可获得1个学分。此项所认定的总学分最多不能超过2个。

创新学分认定要求和标准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创业创新学分认定要求和标准项目级别及学分标准 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攀登计划”、“学术基金”等项目申报。国家(部)级: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立项2学分,结项2学分;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立项1学分,结项1学分;省级: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立项1学分,结项1学分;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立项0.5学分,结项0.5学分; 市级或校级: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立项0.5学分,结项0.5学分;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立项0.3学分,结项0.3学分; 同一个项目获得不同专项立项,只录入最高级别学分。 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学术科技及创业竞赛。国家级奖项: 特等奖、一等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4学分/人;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2学分/人; 二等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3学分/人;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1.5学分/人; 三等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2学分/人;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1学分/人; 优秀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1学分/人;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0.5学分/人; 参加竞赛但未获奖项:0.5学分/人/项; 省级奖项: 特等奖、一等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2学分/人;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1学分/人; 二等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1.5学分/人;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0.8学分/人; 三等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1学分/人;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0.5学分/人; 优秀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0.8学分/人;集体项目其他成员0.4学分/人; 参加竞赛但未获奖项:0.4学分/人/项; 市级及校级奖项: 特等奖、一等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1学分/人;集体项目其他成员为0.8学分/人; 二等奖:个人项目及集体项目负责人为0.8学分/人;集体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