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秋天的怀念》(含解析)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秋天的怀念》(含解析)

新学期初一语文上册同步练习《秋天的怀念》

基础知识过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zá (砸)碎yāng (央)求shàn 仿(膳)

juébié( 诀别 ) 菊.花(jú )高洁.(jié )

2.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所给意思写出词语

(1)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2)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3)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作者是史铁生,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母校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动作描写)

(2)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来成年的女儿……”(语言描写)

能力迁移提升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瘫.痪(tān) 憎.恨(zèng) 沉寂.(jì)

B.侍.弄(shì) 捶.打(chuí) 絮.叨(xù)

C.淡雅.(yǎ) 创.伤(chuàng) 豌.豆(wān)

D.仿膳.(shàn) 憔.悴(jiáo) 恢.复(huī)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

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C.“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D.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来成年的女儿”……解析:A 项中的“仿膳”要用上单引号;C 项中最后的句号应当放在引号内;D 项的省略号应当放在引号内。

3.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编篡降格以求天真磬露夸大其词

B.国萃数见不鲜奋世嫉俗根深蒂固

C.俯瞰直接了当实至名归泱泱不乐

D.濒临心悦臣服莫名其妙吹毛求疵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①当代青少年既要努力学习书本知识,又要不断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若只有才学而无美德,也会成为

________子孙。

②他今年 5 月曾向巴西某杂志透露,“我儿子经常帮助麦当娜照顾儿女,同她的儿子________踢球”。

③有考生和家长表示,“平行志愿”“靠分数说话”,体现的是硬碰硬的实力,在填报志愿时主要考虑的是自

身情况,而不是与他人“________”,心态会更加理性平和。

A.不肖一起博弈 B.不孝一起博彩

C.不肖一齐博彩 D.不孝一齐博弈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B )

A.制造大国的盛誉让我们自豪,13 亿人口的巨大市场让我们振奋,而核心

技术的缺位却让我们若有所思。

B.周某私下配备了全套警察装备,并伪造警官证,以警察的身份招摇过市。

C.班级团支部准备组织同学们星期日去秋游,大家兴致勃勃,王小亚同学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同学们

搞生态自助游。

D.南京的首场古董挂表拍卖会结果差强人意,美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项明华收藏的 23 款古董挂表昨天仅仅

拍出了一块——华生 1906 年产的银壳钻挂表以底价 1300 元拍出。

在线精读演练

1.课内精读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

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

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

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

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

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1)第一段中母亲为什么“悄悄地躲出去”,又“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呢

(1)“悄悄地躲起来”是为了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痛苦心情的充分体谅;“偷偷

地听”是又担心儿子做出“傻事”,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爱。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首段内容可知,我当时正遭遇人生最大的打击﹣﹣双腿瘫痪,母

亲对我的心情十分的理解。“悄悄地躲起来”是想让我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偷偷地听”则是担心我会想

不开而做出“傻事”,这一细节,表现了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

(2)哪些话体现“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躁无常(2)通过这两个动作,突出表现“我”内心的伤痛对母亲心灵造成的莫大冲击,表现出母亲

对“我”的呵护与担忧,也形象地反映了母亲在拼尽全力地爱“我”。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

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这里加点的“扑”“抓”都是对母亲的

动作描写,动作是对人物心理的一种折射,结合前文介绍的我的处境,可以看出这些动作表现

出母亲内心的痛苦和对我深深的爱。

(3)赏析划线句子,结合内容说说“扑”和“抓”为什么用得好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全心全意照顾“我”,几乎无暇他顾。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联系上下文内容,结合“我”

当时的身体状况和母亲的心情来理解,应根据常理推断。因为“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为了照

顾“我”,已经无暇照顾这些花了。

(4)“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说明了什么

(4)不好,“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

“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

征。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理解。分析标题,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情感去综合分析,

不能随心而欲。从全文内容来看,母亲是在“秋天”求我看花的,她正是“秋天”离开人世的,

结尾我们是在“秋天”再去看菊花的,“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

有关。而且文中母亲的坚强,与“秋菊”想似,“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

具有象征性。

2.课外拓展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北野武

上学时,母亲是如何逼我读书,而我又是如何不肯读书,一直是我最深的记忆,也一直是我们母子之

间的较量。

邻居大婶看我那么爱打棒球却没有手套,于是在我生日时偷偷买给了我。但母亲不准我打棒球,甚至

连拥有手套也会生气。

我家院子,种着一棵低矮的银杏树。于是我把手套包在塑料袋里,偷偷埋在树下。有一天,当我挖开

泥土时,手套不见了,塑料袋里竟装着一堆参考书……为了阻止我打棒球,母亲又安排我去英语和书法补

习班,结果都无功而返。

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对母亲来说,是个小小的胜利。不过,我最终以退学这个最坏的结果,结束了

母子俩在读书领域的较量。

我开始打工,自信可以赚到房租和零用钱,于是决定搬出来住。本想趁着母亲外出时搬家,不料却被

她迎面撞见。“小武,你干什么”“我要搬出去。”我别过脸去,听见雷鸣般的怒吼:“想走就走,又不是小孩子。走

了就别回来,从今天起,我不是你妈,你不是我儿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一直站在门外,茫然地看着货车消失在荒川对面。我心里也难过,可是我坚信,不

这样做,我就无法自立。

啊!新生活!起初几天,我早上六点起床做广播体操,然后精神抖擞地度过一天。但很快地,我就陷

入自甘堕落的日子。每天游手好闲。一回神,发现房租已拖欠了半年。我不好意思面对房东,只好偷偷摸

摸爬窗出入。一个寒风呼啸的中午,我照例还躺在被窝里。房东来敲门:“哪里有你这样的蠢蛋欠了这么

多房租,你以为还住得下去吗”

“不,我想你肯定会叫我滚。”我低头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这里”“因为房东很仁慈。”“你真是幼稚

又愚蠢。”房东叹了口气,“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坐出租车紧跟着过来了。”

我一惊,满脸通红。

“她说:‘这孩子傻傻的,肯定会欠房租,如果一个月没交,您就来找我拿。’我是收到了房租,但没有

一毛钱是你自己掏的。”

[来源:学.科.网]

房东走后,我瘫坐许久。些许感谢的心情,混杂着永远躲不开母亲的懊恼……

第二次交手,我又彻底输了。处在这个屡屡被母亲算计的世界,我总感到有些不满。

终于有一天,当我上电视演出,酬劳过百万时,不知怎么,我又想回那个久别的家了。打电话时,心

脏猛跳。母亲问:“最近上电视,赚到钱啦”语气非常温柔。不料,我才说“还可以啦”,她立刻缠着我说:

“那要给我零用钱!”这当妈的怎么回事,真扫兴。既然如此,就让她见识一下。我准备了三十万现金,请她

到寿司店。

“妈,这是给你的零用钱。”我想让她惊喜。得意地说,“三十万。”

“就这么一点”不变的刻薄语气,“不过才三十万,就一副了不起的样子!”

我能怎么办当然是不欢而散,发誓再也不回家了。从那以来,过两三个月,母亲必定打电话要钱。

这样一直不停,直到她生命快结束的时候。

“我要走了。小武!”母亲突然握住我的首,眼眶湿润。我安慰她说我还会再来。

她突然回我:“不来也行,只要最后再来一次。”语气变得强硬。“葬礼在长野举行,你只要来烧香就好。”

她又恢复成彻底好强的母亲。

葬礼之后,姐姐交给我一个有点脏的小袋子和一封信。打开袋子,竟然是用我的名字开的储蓄存折!

翻开来看,排列着遥远记忆中的数字:×年×月× 日 300.000;×年×月× 日 200.000……

我给她的钱,一毛也没花,全都存着。最新的日期是一个月前,总共将近一千万日元。

母亲写道:“武儿,在几个儿女当中,我最担心你,你从小就不喜欢念书,又乱花钱,当你说要去东京

打拼时,我总担心你会变成一个落魄的穷光蛋,因此我从不间断地要你寄钱回家,一方面可以刺激你去赚

更多的钱,另一方面也为了替你储蓄。你给我的钱,一毛都没有花,你的钱还是你的钱,现在就拿去好好

利用吧丨”

这场最后的较量,小武自以为明明该有九分九的胜算..,却在最终回合翻盘..。

1.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1. 示例:较量母子的较量与母亲的较量【解析】可从给文章拟写标题的能力。题干给出了解题思路,要求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首先要读

懂全文内容,掌握中心事件后,再从文章中找到相关词语概括。如可提取第1 段末的“也一直是我们母子

之间的较量”中的相关词语作为答案。

2.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母亲”与小武的矛盾本质上是一种什么矛盾 2.母亲与小武的矛盾本质上是“教育方式

与教育目的的矛盾”或“爱的方式与爱的目的的矛盾”、“严格要求与自由成长的矛盾”、“管与放的矛盾”、“望

子成龙和能力不济的矛盾”等。

【解析】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与理解能力。题干要求答出“母亲”与小武的矛盾本质上是一种

什么矛盾。读懂文章是作答的关键。如“我”要搬出去与母亲的“雷鸣般的怒吼”,属于“严格要求与自由

成长的矛盾”,如“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出租车紧跟着过来了”与“我”要独立自主,这属于“教

育方式与教育目的的矛盾”。凡能贴近文章主旨,从教育观念的角度,列举一对矛盾的即可。

3.请从正反两方面各举一例,说说“母亲”的性格特征。

3.母亲是善良的,是宽容的,是细腻的,是充满爱心的。同时又是粗暴的,是严厉的,是不善沟通的。

【解析】考查学生通过事例或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

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

题从“半年前你搬来的时候,你母亲坐出租车紧跟着过来了”等情节中可概括出母亲是善良的,是宽容的,是

细腻的,是充满爱心的。从“听见雷鸣般的怒吼”等描写中可概括出母亲是粗暴的,是严厉的,是不善沟通的。

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

【点拨】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

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

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

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4.请问“母亲”一直瞒着小武为他交房租可能有哪两方面的原因

4.“母亲”一直瞒着小武为他交房租,可能一是怕他因此懈怠而放弃工作;二是怕伤他的自尊。

【解析】考查学生根据人物性格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此题很好理解,“母亲”一直瞒着小武为他交房租,一

是怕他因此懈怠而放弃工作;二是怕伤他的自尊。答此题,需要揣摩母亲性格,这两个答案内容正是母爱

的表达方式。

5.分别说说最后一段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5.胜算:这里指“小武”认为在这最后的较量中,不但将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成功,而且将迅速摆脱母亲的束缚。

翻盘:这里指母亲不仅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爱心,而且用行动纠正了“小武”的误解。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揣摩词语的语境义的能力。胜算:“小武”用行动证明

自己的成功,并摆脱母亲的束缚。翻盘:母亲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爱心并纠正了“小武”的误解。这两个

词语的含义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文章的情节内容,把握好中心后再作答。

核心素养培优

七年级某班以“细说母爱”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 活动中,班级进行主题宣传活动,请你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拟写一则宣传语。

1.示例一:山,没有母亲的爱高;海,没有母亲的爱深

示例二:母爱像春天的暖风,吹拂着我们的心。【解析】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为某个活动拟写宣传语,所拟写的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语意简洁明了,

有号召性和鼓动性,一般多采用对偶的修辞。

2.活动中,丹丹同学拟写了一篇短文,以表达对母爱的感恩之情。下面是短文的部分内容,请你按照要求帮

她修改。

从现在开始,【A】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自己亲身的实际行动感谢母亲。当妈妈下班回来,帮

她倒一杯热茶;当妈妈累了一天终于可以坐下来了,帮她捶捶背,揉揉肩;当妈妈要睡觉了,帮她打一盆

热水,暖暖脚;【B】当我们考试后,给妈妈奉上一份沾沾自喜的答卷。

①【A】处画线句中有不合逻辑的问题,应将“亲身”一词删除。

②【B】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沾沾自喜”一词改为“称心如意(满意)”。

【解析】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第一句话中的“自己”与“亲身”语意重复,去掉一个即可。第二句话“沾

沾自喜”用在此处色彩不当,应为称心如意。

3.当母亲生日到来时,你准备对母亲说些什么话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爱的妈妈,岁月的磨砺让你的青春老去,风雨的洗涤让你的红颜褪色,但是在我的心中,你就是那朵美

丽的牡丹花——富贵又吉祥。妈妈,今天是您的生日,祝福您生日快乐。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时,先是称呼,然后表述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最后向妈妈奉

上真诚的生日祝福即可。

附录:初中作文写作技巧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材,确定中心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2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

1:题目(新颖,命题作文例外)

2: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龙头凤尾)

3:用词妥当,修辞正确。(力求语言的准确生动)

4:条理清晰,合乎逻辑。(让人读着顺畅,有一气呵成之势)

5:巧设布局,详略得当。

如果能文情并茂那更好。

文:指文采,文笔

情:指感情

解析:半命题作文

题型解析

半命题作文就是命题时限定题目部分内容,学生根据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作文命题形式。其灵活度介于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之间,既有所限制又不失开放性,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写作水平。

纵观近年来全国中考,半命题作文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四种常见的作文类型中,半命题作文是最不容忽视的,也应是我们备考练习的重点内容。

下面是归纳的几种常见命题形式:

一是前空型。如“是我致胜的魔杖”、“的种子在我心中种下”、“的岁月”、“ 刷新着我的生活”等。

二是后空型。如“因为有”、“错过”、“追寻那渐远的”等。

三是中空型。这类题型要联系前后内容,确定写作的方向。如“有陪伴的日子”、“留一份…….给你”、“藏在里的精彩”等。

四是“两空”型。这种命题要运用一定的联想和想象,把空缺之处补充完整。如“因为我更”、“为画上”等。

解决策略

半命题作文写作,关键在于高明补题、精心构思。如果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则容易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题目现象。

如何把半命题变为有利于自己发挥特长的命题,可以说是一种技巧和艺术。因此,要掌握半命题作文的补题技巧,写作时才会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一步

仔细斟酌补好题目

1.准确理解,辨清题意

写好半命题作文,最重要的是拟好题目。我们应对题目认真审度,理解每个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如“我读”,从句子成分来分析,明显地缺少了宾语,加上宾语这就行了吗?不行。还要抓住至关重要的关键词。

把握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掌握了正确理解题意的钥匙。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有的明显,有的隐蔽,有的甚至是命题者故意设置的迷惑和干扰因素。上面例题中的“读”就是关键词语,重点扣住“读”的程度或过程,把最能反映特殊爱好而自己又沉醉其中的那个事物名称填上就行了。如《我读四大名著》《我读澜沧江的浪花》《我读妈妈那颗期盼的心》等等。

2.细处入手,以小见大

如果拟题过大,往往难以下笔。以“善待”这一半命题作文为例,不少考生运用散文化的笔法,写《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时间》《善待大自然》……,显然,要在如此短的篇幅中,写深写透一个主题,写起来不易把握,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想使文章有深刻的立意,最好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写,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充实,主题深刻。如选取生活中你最为心动的一个场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最受感动的一个细节,用自我独特的情感体验,去表现最动人的情感,这样的文章更容易得高分。

因此补题要避免雷同,要从小处切入,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如以《善待地球》为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场景,抓住几个真实的、震撼人心的镜头,注意细节取胜,让人感受到地球被毁坏的惨状和大自然警钟长鸣的力量,挖掘出深刻的立意。

3.诗意命题,匠心独具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经意时错过一些美好的、珍贵的、受益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位好友,一段真情,一片风景,一个物件,或者是一句真诚的劝说,一次难得的机遇,一声礼貌的道谢……而这一切错失的背后,应该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与非同寻常的意义。请将你的故事与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请以“曾经错过的”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近几年来,诗意化的命题逐渐走进了中考作文,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但也因此增加了审题和构思的难度。考生要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含蓄。如上述命题,大多数考生补题为:一段友情、一次机遇、一个道歉等。如此补题易于构思行文,但均出自提示语中,造成雷同,毫无特色。我们不妨展开想象,化实为虚,补出新意。在文题的横线上补上:一轮明月、一米阳光、那个季节、那缕芬芳、暗香盈袖的日子、梦想拔节的日子……这些文题新颖生动,既富有诗意,又蕴有理趣,能激发读者美好的遐想。

第二步

理清思路立意出新

不难看出,半命题作文的立意,实际上往往与作者的补题构思同步进行。考场作文立意水平的高下决定着作文的成败,而立意水平的高下又取决于作者平时的生活积淀和感悟人生、提炼思想的水平。下面谈谈半命题作文立意的三点要求:

1. 准确。准确是前提,立意不准,全盘皆输。求准,首先就是要准确理解文题中的关键词语:也有人称之为“题眼”“题魂”。立意前须把握题中已有的修饰或限制性词语,准确理解已给文字的含义十分重要。同时,半命题作文如果有引语,往往以精辟优美、寓意深刻、情感浓郁的语句导人作文情境,或阐释,或举例,或提示,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

2. 新颖。即对题中已有概念的理解要避开一般层面而取题意允许的新层面。例如“拒绝”一题,一般考生在横线上补充上“自卑”“儒弱”“平庸”“自我封闭”等宾语,构成动宾短语,这类文章都含有自我审视和校正的色彩。有的考生却能避开这一般模式,机智地补出别具一格的题目,闪烁出与众不同的文学色彩、哲理色彩,如《拒绝再玩》《拒绝长大》《拒绝末日》等。在求新的同时,所补题目须利于我们选用自己熟悉的、有感情、有特色的题材,这样就能做到有材料可写,有情可抒发。

3. 深刻。这不是指故作高深,而是指由表象进入本质,由感性进入理性。例如作文题“我多想”,你若补“唱”,则文章未免肤浅;你若补“飞”,这比“唱”可能要好一些,但也流于一般。其实所补写的内容可实可虚,可近可远,你只要大

胆发挥想象,尽可以游览于草木山水之间,徜徉于琴棋书画之中,关键在于你是否有较为丰富深刻的人生思考。例如有位考生拟题《我多想把你留住》,作者从运河水当年的清澈、宁静写到现在的浑浊、喧嚣,写到了人对大自然的毁坏,也感悟到世态沧桑和“水如人生”的哲理,平中见奇,于一般中见深刻。

第三步

明确要求写出特色

有的半命题作文前有引语,要谨慎审视,提取关键词语和切题联想。在文题的后面,往往都有一个“要求”,常对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字数等方面作了一些限定。审这些要求的方法与全命题作文的相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