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DA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

ADA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

ADA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
ADA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

●ADA2016 指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2016-03-12 07:15来源:丁香园作者:kongqinglin

●字体大小

●-|+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最新颁发了2016 年版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

●指南推荐:

● 1. 基于老年糖尿病管理的医疗评估、功能、心理和社会老年领域等建立一个框架来确

定治疗目标与方法;E

● 2. 考虑到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受限与日常生活需要器械辅助,筛查老年综合症是合适

的,因为后者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的自我管理;E

● 3. 老年患者(≥65 岁) 需考虑为抑郁症筛查与治疗的高危人群;B

● 4.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低血糖症发生,并通过调整血糖和药理干预措施来筛查和管

理低血糖症;B

● 5. 认知功能完整、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患者的糖尿病护理目标可与青年人群相似;E ● 6. 对某些老年患者来说,血糖目标可能相对较容易,但所有患者均需避免高血糖导致

的症状或急性高血糖的风险;E

●7. 对老年患者来说,筛查糖尿病并发症应个体化,但要特别注意能导致功能障碍的并

发症;E

●8. 对老年患者,其它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均应给予治疗,几乎所有老年患者均需治

疗高血压,降脂与阿司匹林治疗可能有利于延长患者预期寿命,至少相当于一级或二级预防试验的时间框架;E

●9.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采取姑息治疗,而严格的血压控制并不必要,戒断治疗较合

适。同样,血脂的治疗目标强度可较宽松些,可适当停止降脂治疗;E

●10. 医疗人员的糖尿病教育能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的管理;E

●11. 居住在医院或护理院的糖尿病患者需全面评估疾病状况,基于临床与功能状态来

制订血糖控制目标和降糖药的选择;E

●12. 老年糖尿病管理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舒适的环境、避免痛苦产生、维持生活质

量、人格尊严。E

●概述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约26% 的老年患者(年龄≥65 岁)患有糖

尿病,且该数字在未来几十年会飞速增长。与未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早逝、伤残的比例均较高,且伴共存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的比例也明显较高。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常见的老年综合征风险也较高,如复方用药、认知障碍、尿失禁、伤害性跌倒、持续性疼痛。

●对老年患者来说,筛查糖尿病并发症应该个性化并定期随访,因为筛查的结果可能影响

治疗方法和目标。此外,老年患者发生抑郁症的风险较高,需相应的进行筛查与治疗。

糖尿病的管理需评估医疗、功能、心理与社会领域等,这将有助于确定治疗目标与方案。

此外,需特别注意某些短期发生并能造成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如视力、下肢并发症。●神经认知功能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较高,表现可有轻度健忘甚至明显痴呆。而糖

尿病能使全因-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升高。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

症对大脑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临床干预,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拮抗剂的研究发现,它们在改善认知功能或预防认知下降方面并没有明显效果。

●最近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试点研究评估了鼻腔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为进

一步临床研究与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方向。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使医生难以个体化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与血脂。此外,认知功能障碍还使患者难以完成复杂的自我护理,如血糖监测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还使患者难以确认饮食时间与内容。当临床医生在管理这种类型患者时,简化药物治疗方案与护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血糖控制不良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而糖尿病的长期病史也会恶化认知功能。目前有研

究正在评估延缓糖尿病进程是否能有助于维持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然而有研究发现,严格的血糖与血压控制并不能延缓大脑功能的下降。

●老年糖尿病患者需全面筛查与监测认知功能。一些组织已经发布了简易评估工具,如细

微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这都有助于患者的

神经心理评估,尤其是怀疑有痴呆的患者(如记忆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

●低血糖症

●临床上,重要的是要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以降低认知下降的风险,并且需全面评估和再

评估血糖恶化与功能下降的风险。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包括胰岛素缺乏和进行性肾功能不全。此外,老年人易患不明原因的认知功能下降,这给复杂的自我护理(如血糖监测、胰岛素剂量的调整等)造成了困难。而认知下降又易使低血糖与低血糖相关的痴呆风险升高。因此,对老年人,常规筛查认知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血糖目标与药物方案可能随着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需密切监控患者

病情变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治疗目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十分复杂,临床与功能表现均有异质性。一些老年患者可能早期

诊断出糖尿病,并发现有严重的并发症;另一些患者则可能早期未确诊糖尿病,后因并发症出现重新确诊;还有部分患者新诊为糖尿病,未伴并发症。

●有些老年患者身体孱弱,可能伴随着其它潜在慢性疾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活动受限

或认知功能障碍。而其他患者则身体较为康健,未伴有并发症。不同患者的预期寿命变化较大,但通常都比医生预估的要长。当制订与选择治疗目标时,医疗人员必须考虑到这一异质性。

● 1. 功能状态良好的健康患者

●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明了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与血脂对患者的益处。对预期寿命较长的、

健康状态良好的患者,可从长期严格的糖尿病管理中获益,因此其治疗干预措施与目标都与青年患者相似。与所有患者相同的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教育与维持都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 2. 伴并发症与功能障碍的患者

●伴晚期并发症、认知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适当放松血糖控制的要求,这些患者并不能从

微血管并发症风险的降低而获益,反倒会产生更多不利结局,如低血糖。然而,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伴随发生急性并发症,包括脱水、伤口愈合不佳、高渗性高血糖昏迷。

因此,血糖控制目标至少要避免这些不良事件。

● 3. 终末晚期的孱弱患者

●对接受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的患者而言,糖尿病治疗重点是避免症状与并发症的出现。

因此,当有器官出现衰竭时,一些药物可滴定甚至停止使用,尤其是末期患者,大多数的降糖药都可能停止使用。然而,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并无相同共识。

● 4. 血糖控制以外的目标

●在老年患者高血糖治疗评估的研究中,他们的结果均显著表明,尽管高血糖对老年患者

很重要,但糖尿病患病率与死亡率的显著降低主要是得益于对其它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控制,而不仅仅是严格的血糖控制。然而在临床试验中,降脂与阿司匹林治疗的证据较少,尽管一级或二级的药物干预在老年患者更能得益。

●表 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的治疗目标

●患

征/

健●基

●A1C 控

制目标

●空腹或餐前

血糖

●睡前

血糖

●血压●血

康状态

●健

病、

常)●预

寿

●<7.5%

●(58

mmol/

mol)

●90-130

mg/dL

●(5.0-7.2

mmol/L)

●90-15

mg/dL

●(5.0-8.

3

mmol

/L)

●<

140/

90

mm

Hg

●他

●复

杂/

度●(

种*

2+

ADL

*障●预

寿

●低

●<8.0%

●(64

mmol/

mol)

●90-150

mg/dL

●(5.0-8.3

mmol/L)

●100-1

80

mg/dL

●(5.6-1

0.0

mmol

/L)

●<

140/

90

mm

Hg

●他

碍或轻中度认知障碍,有跌倒风险

●非

杂/

(L

TC

2+A

DL

理)●预

寿

●<8.5%

●(69

mmol/

mol)

●100-180 m

g/dL

●(5.6-10.0

mmol/L)

●110-2

00

mg/dL

●(6.1-1

1.1

mmol

/L)

●<

150/

90

mm

Hg

●需

●注:ADL:日常生活活动;LTC:长期护理

●* 伴随的慢性疾病指的是严重到需药物或生活方式管理的,包括关节炎、癌症、充血

性心力衰竭、抑郁、肺气肿、跌倒、高血压、尿失禁或 3 级以上的慢性肾脏病、心肌梗塞和中风。*「多种」,是指至少有三种疾病,但许多患者可能有 5 个或 5 个

以上。

●药物治疗

●老年患者的处方与监测需要特别护理,但费用是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需要多种药物治疗

的老年患者。

● 1. 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禁忌症是伴随肾功能不足或

严重心衰。由于血清肌酐水平并不能充分反映老年人的肾功能(肌肉损伤与慢性疾病或功能下降相关),因此推荐采用定期收集尿液来评估肌酐清除率,尤其是年龄≥ 80 岁

的患者。当急性疾病可能损害肾脏或肝脏功能时,患者在住院期间应暂停使用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药,如果要使用的话,应谨慎用于伴充血性心衰或有其风险的患者,而该病有患骨折的风险。

● 2. 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或其它胰岛素促泌剂都有低血糖的风险,因此需谨慎应用。格列本脲禁用于老年

患者。胰岛素也能导致低血糖,它的使用需要患者与护理人员有较好的认知功能、视觉与运动能力。

● 3. 肠促胰岛素的治疗

●GLP-1 受体激动剂与DPP-4 抑制剂的副作用较少,但费用可能对一些患者有较大

的负担。一项系统性回顾证明,肠促胰岛素并不会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GLP-1 受体激动剂是注射剂,因此也需要良好的认知功能、视觉与运动能力。

● 4. SGLT 2 抑制剂

●葡萄糖- 钠转运体 2 抑制剂是种口服药,能大大方便老年患者;然而,这些药的长

期临床试验尚未充分证明其初始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 5. 其它值得考虑的因素

●在建立个体化护理方案时,应评估老年患者与护理人员的需求。社会因素可能损害患者

的生活质量,且增加功能障碍的风险。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生活情况,因为这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管理与支持方案。

●需辅助设施的老年患者可能并未得到个体化的用药管理,而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的

患者则完全依赖于护理方案与护理支持。那些接受姑息治疗(伴或不伴有善终服务)的患者可能需要一种强调舒适与症状管理的方案,而不再强调严格的血糖、血压控制。●专业护理院和养老院的管理

●在接受长期护理(LTC)的机构(如:护理院或养老院),糖尿病的管理方案有所不同。

对所有患者来说,个体化治疗都是很重要的;但是,LTC 机构的医疗护理人员还需要实践指导。对此,美国医务管理学会(AMDA)制订了一个12 步骤的指南方案。该方案包括:糖尿病监测与机构质量评估。此外,鼓励LTC 机构发展个体化的低血糖预防与管理方案。

●LTC 机构需实施恰当的糖尿病教育,以改善老年患者的治疗。主要组织如ADA、美

国老年医学会、国际老年医学会、欧洲糖尿病工作组与AMDA 在下述的方针均相同,如:患者个体化管理、避免低血糖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给予LTC 机构实践指导。

● 1. 营养考虑

●住在LTC 机构的老年患者可能有不规律的就餐习惯、营养不良、厌食症或吞咽困难

等。此外,饮食疗法可能无意识的引起饮食减少,导致体重减轻与营养不良。针对患者饮食文化、偏好、个人目标来制订的饮食方案则有益于提高生活质量、对饮食满意度与营养状态。

● 2. 低血糖

●LTC 老年患者尤其容易发生低血糖。患者的并发症与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损伤、较

差的激素调节与监控能力、次级的水合作用、易变的食欲与饮食摄入、复方用药与肠道吸收减慢,这些都能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但两者不成比例。

●LTC 机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医疗人员并不需要每天评估患者,与医院不同。根据联邦指

南,LTC 的评估应在刚入院90 天内每30 天进行一次,而后则每60 天一次。

尽管在现实中LTC 机构评估患者可能较此频繁,但问题是在患者血糖水平差或控制不佳时,机构通常不会及时告知医生。因此,医生可采取电话的方式来调整治疗方案,或直接由LTC 机构的标准化警报系统来及时掌握动态。

●推荐以下预警方案:

●(1)即刻电话通知医生:发生低血糖(<70 mg/dL[3.9 mmol/L])。末梢血糖

值较低时需再验证实验室血糖检查。

●(2)尽可能快的打电话:a)血糖值在70-100 mg/dL(3.9-5.6 mmol/L),方

案可能需要调整;b) 24 小时期间血糖值高于250 mg/dL(13.9 mmol/L);c) 连续两日的血糖值高于300 mg/dL(16.7 mmol/L);d) 或任何时刻血糖值读数太高;e) 患者发生恶心,伴呕吐或其它导致口服摄入不足的症状,能反映低血糖危机,

因此需要调整方案。

●临终关怀

●对接受姑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老年患者,糖尿病管理是个特殊情况。总的来说,姑息医

学能促进末期患者舒适生活、症状控制,预防疼痛、低血糖、高血糖与脱水,及维持尊严与生活质量。患者有权拒绝检测与治疗,而医生也可考虑放弃治疗,减少诊断检查,包括末梢血检测频率的减少。血糖治疗的目标是预防低血糖与高血糖,干预时需注意生活质量。此外,严密监测口服摄入量是必要的。该决定还需涉及到患者、家庭与医护人员,以使得护理方案既方便又有效。

●该方案以口服药为一线治疗,随后是简化的胰岛素。如有必要,可使用基础胰岛素,作

为口服药的伴随治疗,而无需速效胰岛素。在这方面,导致胃肠道症状如恶心、过度肥胖的药物都不是较好的选择。随着症状加剧,一些药会逐渐减量然后停止服用。

●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分层诊疗建议如下:

● 1. 病情稳定的患者:继续患者先前诊疗方案,重点是预防低血糖,降低高血糖,使血

糖水ADA2016 指南: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2016-03-12 07:15来源:丁香园作者:kongqinglin

●字体大小

●-|+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最新颁发了2016 年版老年糖尿病管理指南:

●指南推荐:

● 1. 基于老年糖尿病管理的医疗评估、功能、心理和社会老年领域等建立一个框架来确

定治疗目标与方法;E

● 2. 考虑到老年人的基本活动受限与日常生活需要器械辅助,筛查老年综合症是合适

的,因为后者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的自我管理;E

● 3. 老年患者(≥65 岁) 需考虑为抑郁症筛查与治疗的高危人群;B

● 4.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避免低血糖症发生,并通过调整血糖和药理干预措施来筛查和管

理低血糖症;B

● 5. 认知功能完整、预期寿命较长的老年患者的糖尿病护理目标可与青年人群相似;E ● 6. 对某些老年患者来说,血糖目标可能相对较容易,但所有患者均需避免高血糖导致

的症状或急性高血糖的风险;E

●7. 对老年患者来说,筛查糖尿病并发症应个体化,但要特别注意能导致功能障碍的并

发症;E

●8. 对老年患者,其它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均应给予治疗,几乎所有老年患者均需治

疗高血压,降脂与阿司匹林治疗可能有利于延长患者预期寿命,至少相当于一级或二级预防试验的时间框架;E

●9.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采取姑息治疗,而严格的血压控制并不必要,戒断治疗较合

适。同样,血脂的治疗目标强度可较宽松些,可适当停止降脂治疗;E

●10. 医疗人员的糖尿病教育能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的管理;E

●11. 居住在医院或护理院的糖尿病患者需全面评估疾病状况,基于临床与功能状态来

制订血糖控制目标和降糖药的选择;E

●12. 老年糖尿病管理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舒适的环境、避免痛苦产生、维持生活质

量、人格尊严。E

●概述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一个重要健康问题,约26% 的老年患者(年龄≥65 岁)患有糖

尿病,且该数字在未来几十年会飞速增长。与未患糖尿病的老年人相比,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早逝、伤残的比例均较高,且伴共存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的比例也明显较高。此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常见的老年综合征风险也较高,如复方用药、认知障碍、尿失禁、伤害性跌倒、持续性疼痛。

●对老年患者来说,筛查糖尿病并发症应该个性化并定期随访,因为筛查的结果可能影响

治疗方法和目标。此外,老年患者发生抑郁症的风险较高,需相应的进行筛查与治疗。

糖尿病的管理需评估医疗、功能、心理与社会领域等,这将有助于确定治疗目标与方案。

此外,需特别注意某些短期发生并能造成功能障碍的并发症,如视力、下肢并发症。

●神经认知功能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较高,表现可有轻度健忘甚至明显痴呆。而糖

尿病能使全因-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升高。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

症对大脑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临床干预,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和谷氨酸拮抗剂的研究发现,它们在改善认知功能或预防认知下降方面并没有明显效果。

●最近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试点研究评估了鼻腔注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为进

一步临床研究与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方向。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使医生难以个体化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与血脂。此外,认知功能障碍还使患者难以完成复杂的自我护理,如血糖监测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还使患者难以确认饮食时间与内容。当临床医生在管理这种类型患者时,简化药物治疗方案与护理都显得尤为重要。

●血糖控制不良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而糖尿病的长期病史也会恶化认知功能。目前有研

究正在评估延缓糖尿病进程是否能有助于维持老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然而有研究发现,严格的血糖与血压控制并不能延缓大脑功能的下降。

●老年糖尿病患者需全面筛查与监测认知功能。一些组织已经发布了简易评估工具,如细

微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这都有助于患者的

神经心理评估,尤其是怀疑有痴呆的患者(如记忆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等)。

●低血糖症

●临床上,重要的是要防止低血糖症的发生以降低认知下降的风险,并且需全面评估和再

评估血糖恶化与功能下降的风险。老年人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很多,包括胰岛素缺乏和进行性肾功能不全。此外,老年人易患不明原因的认知功能下降,这给复杂的自我护理(如血糖监测、胰岛素剂量的调整等)造成了困难。而认知下降又易使低血糖与低血糖相关的痴呆风险升高。因此,对老年人,常规筛查认知功能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血糖目标与药物方案可能随着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而不断调整,因此需密切监控患者

病情变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治疗目标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十分复杂,临床与功能表现均有异质性。一些老年患者可能早期

诊断出糖尿病,并发现有严重的并发症;另一些患者则可能早期未确诊糖尿病,后因并发症出现重新确诊;还有部分患者新诊为糖尿病,未伴并发症。

●有些老年患者身体孱弱,可能伴随着其它潜在慢性疾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活动受限

或认知功能障碍。而其他患者则身体较为康健,未伴有并发症。不同患者的预期寿命变化较大,但通常都比医生预估的要长。当制订与选择治疗目标时,医疗人员必须考虑到这一异质性。

● 1. 功能状态良好的健康患者

●目前尚未有研究证明了严格控制血糖、血压与血脂对患者的益处。对预期寿命较长的、

健康状态良好的患者,可从长期严格的糖尿病管理中获益,因此其治疗干预措施与目标都与青年患者相似。与所有患者相同的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教育与维持都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

● 2. 伴并发症与功能障碍的患者

●伴晚期并发症、认知或功能障碍的患者可适当放松血糖控制的要求,这些患者并不能从

微血管并发症风险的降低而获益,反倒会产生更多不利结局,如低血糖。然而,血糖控

制不佳的患者可能伴随发生急性并发症,包括脱水、伤口愈合不佳、高渗性高血糖昏迷。

因此,血糖控制目标至少要避免这些不良事件。

● 3. 终末晚期的孱弱患者

●对接受姑息治疗与临终关怀的患者而言,糖尿病治疗重点是避免症状与并发症的出现。

因此,当有器官出现衰竭时,一些药物可滴定甚至停止使用,尤其是末期患者,大多数的降糖药都可能停止使用。然而, 1 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并无相同共识。

● 4. 血糖控制以外的目标

●在老年患者高血糖治疗评估的研究中,他们的结果均显著表明,尽管高血糖对老年患者

很重要,但糖尿病患病率与死亡率的显著降低主要是得益于对其它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控制,而不仅仅是严格的血糖控制。然而在临床试验中,降脂与阿司匹林治疗的证据较少,尽管一级或二级的药物干预在老年患者更能得益。

●表 1.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的治疗目标

●患

征/

态●基

●A1C 控

制目标

●空腹或餐前

血糖

●睡前

血糖

●血压●血

●健

病、

能●预

寿

●<7.5%

●(58

mmol/

mol)

●90-130

mg/dL

●(5.0-7.2

mmol/L)

●90-15

mg/dL

●(5.0-8.

3

mmol

/L)

●<

140/

90

mm

Hg

●他

正常)

●复

杂/

度●(

种*

2+

ADL

*障

碍●预

寿

●低

●<8.0%

●(64

mmol/

mol)

●90-150

mg/dL

●(5.0-8.3

mmol/L)

●100-1

80

mg/dL

●(5.6-1

0.0

mmol

/L)

●<

140/

90

mm

Hg

●他

●非

杂/

(L

TC

末●预

寿

●<8.5%

●(69

mmol/

mol)

●100-180 m

g/dL

●(5.6-10.0

mmol/L)

●110-2

00

mg/dL

●(6.1-1

1.1

mmol

/L)

●<

150/

90

mm

Hg

●需

期慢性疾病或中重度认知障碍或2+A DL 管理)(二级预防而不是一级预防)

●注:ADL:日常生活活动;LTC:长期护理

●* 伴随的慢性疾病指的是严重到需药物或生活方式管理的,包括关节炎、癌症、充血

性心力衰竭、抑郁、肺气肿、跌倒、高血压、尿失禁或 3 级以上的慢性肾脏病、心肌梗塞和中风。*「多种」,是指至少有三种疾病,但许多患者可能有 5 个或 5 个

以上。

●药物治疗

●老年患者的处方与监测需要特别护理,但费用是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需要多种药物治疗

的老年患者。

● 1. 胰岛素增敏剂

●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禁忌症是伴随肾功能不足或

严重心衰。由于血清肌酐水平并不能充分反映老年人的肾功能(肌肉损伤与慢性疾病或功能下降相关),因此推荐采用定期收集尿液来评估肌酐清除率,尤其是年龄≥ 80 岁

的患者。当急性疾病可能损害肾脏或肝脏功能时,患者在住院期间应暂停使用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药,如果要使用的话,应谨慎用于伴充血性心衰或有其风险的患者,而该病有患骨折的风险。

● 2. 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或其它胰岛素促泌剂都有低血糖的风险,因此需谨慎应用。格列本脲禁用于老年

患者。胰岛素也能导致低血糖,它的使用需要患者与护理人员有较好的认知功能、视觉与运动能力。

● 3. 肠促胰岛素的治疗

●GLP-1 受体激动剂与DPP-4 抑制剂的副作用较少,但费用可能对一些患者有较大

的负担。一项系统性回顾证明,肠促胰岛素并不会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GLP-1 受体激动剂是注射剂,因此也需要良好的认知功能、视觉与运动能力。

● 4. SGLT 2 抑制剂

●葡萄糖- 钠转运体 2 抑制剂是种口服药,能大大方便老年患者;然而,这些药的长

期临床试验尚未充分证明其初始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

● 5. 其它值得考虑的因素

●在建立个体化护理方案时,应评估老年患者与护理人员的需求。社会因素可能损害患者

的生活质量,且增加功能障碍的风险。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生活情况,因为这可能会影响糖尿病管理与支持方案。

●需辅助设施的老年患者可能并未得到个体化的用药管理,而敬老院(社区活动中心)的

患者则完全依赖于护理方案与护理支持。那些接受姑息治疗(伴或不伴有善终服务)的患者可能需要一种强调舒适与症状管理的方案,而不再强调严格的血糖、血压控制。●专业护理院和养老院的管理

●在接受长期护理(LTC)的机构(如:护理院或养老院),糖尿病的管理方案有所不同。

对所有患者来说,个体化治疗都是很重要的;但是,LTC 机构的医疗护理人员还需要实践指导。对此,美国医务管理学会(AMDA)制订了一个12 步骤的指南方案。该方案包括:糖尿病监测与机构质量评估。此外,鼓励LTC 机构发展个体化的低血糖预防与管理方案。

●LTC 机构需实施恰当的糖尿病教育,以改善老年患者的治疗。主要组织如ADA、美

国老年医学会、国际老年医学会、欧洲糖尿病工作组与AMDA 在下述的方针均相同,如:患者个体化管理、避免低血糖与代谢并发症的发生,给予LTC 机构实践指导。

● 1. 营养考虑

●住在LTC 机构的老年患者可能有不规律的就餐习惯、营养不良、厌食症或吞咽困难

等。此外,饮食疗法可能无意识的引起饮食减少,导致体重减轻与营养不良。针对患者

饮食文化、偏好、个人目标来制订的饮食方案则有益于提高生活质量、对饮食满意度与营养状态。

● 2. 低血糖

●LTC 老年患者尤其容易发生低血糖。患者的并发症与危险因素包括:肾功能损伤、较

差的激素调节与监控能力、次级的水合作用、易变的食欲与饮食摄入、复方用药与肠道吸收减慢,这些都能导致低血糖风险增加,但两者不成比例。

●LTC 机构的另一个问题是医疗人员并不需要每天评估患者,与医院不同。根据联邦指

南,LTC 的评估应在刚入院90 天内每30 天进行一次,而后则每60 天一次。

尽管在现实中LTC 机构评估患者可能较此频繁,但问题是在患者血糖水平差或控制不佳时,机构通常不会及时告知医生。因此,医生可采取电话的方式来调整治疗方案,或直接由LTC 机构的标准化警报系统来及时掌握动态。

●推荐以下预警方案:

●(1)即刻电话通知医生:发生低血糖(<70 mg/dL[3.9 mmol/L])。末梢血糖

值较低时需再验证实验室血糖检查。

●(2)尽可能快的打电话:a)血糖值在70-100 mg/dL(3.9-5.6 mmol/L),方

案可能需要调整;b) 24 小时期间血糖值高于250 mg/dL(13.9 mmol/L);c) 连续两日的血糖值高于300 mg/dL(16.7 mmol/L);d) 或任何时刻血糖值读数太高;e) 患者发生恶心,伴呕吐或其它导致口服摄入不足的症状,能反映低血糖危机,

因此需要调整方案。

●临终关怀

●对接受姑息治疗或临终关怀的老年患者,糖尿病管理是个特殊情况。总的来说,姑息医

学能促进末期患者舒适生活、症状控制,预防疼痛、低血糖、高血糖与脱水,及维持尊严与生活质量。患者有权拒绝检测与治疗,而医生也可考虑放弃治疗,减少诊断检查,包括末梢血检测频率的减少。血糖治疗的目标是预防低血糖与高血糖,干预时需注意生活质量。此外,严密监测口服摄入量是必要的。该决定还需涉及到患者、家庭与医护人员,以使得护理方案既方便又有效。

●该方案以口服药为一线治疗,随后是简化的胰岛素。如有必要,可使用基础胰岛素,作

为口服药的伴随治疗,而无需速效胰岛素。在这方面,导致胃肠道症状如恶心、过度肥胖的药物都不是较好的选择。随着症状加剧,一些药会逐渐减量然后停止服用。

●适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分层诊疗建议如下:

● 1. 病情稳定的患者:继续患者先前诊疗方案,重点是预防低血糖,降低高血糖,使血

糖水平低于肾糖阈。A1C 的监测与降低作用较小。

● 2. 伴器官衰竭的患者:预防低血糖尤为重要。还需预防与处理脱水。对 1 型糖尿病

患者,随着食物的口服摄入量减少,胰岛素的剂量也降低。而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可

导致低血糖的药物需给予滴注。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低血糖,允许血糖值稍高于管理目标。

● 3. 生命末期的患者: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停止所有药物的治疗可能是适当的,因为

患者不太可能经口服摄入。对 1 型糖尿病患者,尚未达到此共识,但是小剂量基础胰岛素治疗有可能维持血糖水平,预防急性高血糖并发症。

●平低于肾糖阈。A1C 的监测与降低作用较小。

● 2. 伴器官衰竭的患者:预防低血糖尤为重要。还需预防与处理脱水。对 1 型糖尿病

患者,随着食物的口服摄入量减少,胰岛素的剂量也降低。而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可

导致低血糖的药物需给予滴注。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预防低血糖,允许血糖值稍高于管理目标。

● 3. 生命末期的患者:对 2 型糖尿病患者,停止所有药物的治疗可能是适当的,因为

患者不太可能经口服摄入。对 1 型糖尿病患者,尚未达到此共识,但是小剂量基础胰岛素治疗有可能维持血糖水平,预防急性高血糖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管理制度

2011年南亩卫生院糖尿病管理工作度 一、目的 通过以我院服务为基础,以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采取社区一般人群健康教育、个体化的患者管理和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指导与干预为主要手段的糖尿病防治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系统的糖尿病防治体系。 二、内容与方法 1.患者的发现 (1)通过我院和乡医医生在诊疗过程中检测血糖来发现、诊断糖尿病患者; (2)重点人群的筛查。包括:45岁以上人群、超重或肥胖人群、高危人群等; (3)通过以往人群健康档案、基线调查、各种体检、收集我镇内现患病人等途径。 2.诊断与分型 糖尿病诊断依据空腹、任意时间或OGTT中2小时血糖值。其中空腹指8-14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任意时间指1天内任何时间,与上次进餐时间及食物摄入量无关。 采用WHO1999年诊断标准诊断糖尿病。若为静脉血葡萄糖水平,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其标准见表1,推荐用此方法;若

用毛细血管或全血测定葡萄糖值,其诊断分割点有所变动,标准见表2。 表1 糖尿病诊断标准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126mg/dl)或 3、OGTT试验中,2小时PG水平≥11.1mmol/L(200mg/dl) 表2 糖尿病及IGT/IFG的血糖诊断标准 血糖浓度[mmol/L(mg/dl)] 全血血浆 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糖尿病 空腹≥6.1(110)≥6.1(110)≥7.0(126) 或负荷后2小时≥10.0(180)≥11.1(200)≥11.1(200) 或两者 糖耐量受损(IGT) 空腹(如行检测)<6.1(110)<6.1(110)<7.0(126) 及负荷后2小时≥6.7(120)≥7.8(140)≥7.8(140) ~<10.1 (180) ~<11.1 (200) ~<11.1 (200) 空腹血糖受损(IFG) 空腹≥5.6(020)≥5.6(100)≥6.1(110) ~<6.1 (110) ~<6.1 (110) ~<7.0 (126) 及负荷后2小时(如行检测)<6.7(120)<7.8(140)<7.8(140) 正常 空腹<5.6(100)<5.6(100)<6.1(110) 负荷后2小时<6.7(120)<7.8(140)<7.8(140) 3.登记 对于新确诊或各种方式发现的患者,要进行患者信息登记,要求填写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一般信息、

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201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题库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 一、单选题 1. 以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作用?(C) A降低血糖,有助于血糖达标 B 减肥,有助于降低血脂 C 增强体质,治愈并发症 D 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 2. 跟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的达标标准错误的是:(D) A 糖化血红蛋白<6.5% B 餐后2小时血糖<8.0 mmol/L C 空腹血糖<6.1 mmol/L D 餐后2小时血糖<6.5 mmol/L 3. 以下哪项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金标准(C) A 空腹血糖 B 餐后血糖 C 糖化血红蛋白 D 睡前血糖 4.世界糖尿病日是。(A) A.11月14日 B.10月14日 C.11月4日 D.10月4日 5. 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以下哪项正确?(D) A.均为中老年起病 B.不需要胰岛素治疗 C.不会发生酮症酸中毒 D.部分患者无典型“三多一少”症状6.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依据:(D) A.血肌酐水平升高 B.伴有糖尿病眼底病变 C.浮肿 D.尿中有微量白蛋白 7.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指:(B) A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戒烟戒酒、自我监测 B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自我监测 C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教育及心理治疗、按摩与理疗 8.对糖尿病血糖达标认识错误的是:(D) A 早达标、早获益 B 实现血糖全面达标 C 精细降糖,安全达标 D 只要坚持治疗,达不达标不重要 9.以下关于糖尿病治疗中正确的做法是:(D) A 长期服药不好,血糖得到控制,治疗就可以停止 B 感觉良好时,血糖监测意义不大 C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不需再控制饮食了 D 饮食、运动、降糖药物、自我监测及接受糖尿病教育五管齐下 10.下哪项不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作用:(D) A 减轻胰岛负担 B 改善体重 C 通过平衡饮食使血糖得到控制,有利于防治并发症 D 通过“饥饿”降低血糖

2010年ADA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指南

2010年ADA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指南 2010年ADA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指南 糖尿病标准化诊疗指南(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Ⅰ.分类和诊断 A.分类 糖尿病的分型包括四种临床类型: 1、 1型糖尿病(由于β细胞的破坏,常致绝对胰岛素所 致) 2、 2型糖尿病(在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进行性的胰岛素缺乏所致)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如,β细胞功能遗传性缺陷,胰岛素作用遗传缺陷,胰腺外分泌疾病(如囊性纤维化病)及药物或化学品所致糖尿病(如治疗AIDS或器官移植后) 4、妊娠期糖尿病(GDM)(在妊娠期间诊断的糖尿病) B.糖尿病的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010年,ADA) 1、A1C≥6.5%。试验用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并与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 或 2、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 或 3、 OGTT试验中2小时血糖≥11.1 mmol/L。试验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含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中作为糖负荷。* 或 4、有高血糖的症状或高血糖危象,随机血糖≥11.1 mmol/L。 *如无高血糖症状,标准1~3应该再次检测证实。 C.糖尿病风险增加的分类 表1-7 糖尿病风险增加的分类(2010年,ADA) FPG 5.6~6.9 mmol/L(IFG) OGTT试验中2-h PG 7.8~11.0 mmol/L(IGT) A1C 5.7~6.1% 所有这三个试验,风险是连续性的,从此范围的低限延续到此范围的高限。 Ⅱ.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糖尿病筛查 ●任何年龄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应该进行糖尿病筛查和评估将来糖尿病的风险。没有危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一)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一) 【论文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问题;护理干预【文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120例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消除了焦虑、恐惧、悲观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血糖降低,疾病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1]。临床发现,糖尿病患者常因精神紧张、焦虑、发急、恐惧、孤独、绝望、沮丧或激动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酮症,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我们对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60~85岁,平均71岁,糖尿病病史1个月至40年。其中合并高血压66例,合并心脏病33例,合并脑血管病22例,合并肾病36例,合并周围神经炎病变20例,合并眼底病变54例,糖尿病足5例,糖尿病病史6个月至30年。 1.2资料收集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采用一对一的护患沟通方式收集资料。问卷涉及:①基本情况;②病情及健康情况,包括糖尿病病程、治疗方式、遵医行为、是否出现并发症、对糖尿病的认识、了解疾病的知识程度、健康状况;③社会家庭环境,包括职业、医疗费用、家庭经济情况、住院陪护、家人关心程度、是否独居、生活地区、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 2存在的心理问题 2.1抑郁和焦虑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因长期用药以及病程缠绵的痛苦等应激因素的刺激易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文化程度越低,抑郁和焦虑越轻;社会支持越多,抑郁和焦虑就越轻。其显著特点是心情低落,表现在对治疗丧失信心,回避或拒绝治疗,常常感到无助感。2.2悲观失望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自己患了糖尿病是“绝症”,要终生服药,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因为病情经常反复,并发症越来越多,缺乏自信,常有不安全感而产生悲观失望。表现在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因而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变的犹豫不决,怀疑自己的能力。2.3轻视疾病的心理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认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无其他不适症状,不影响饮食,不需治疗,即使治疗也不规律。有的病程长的患者不听从医嘱,自行安排用药和饮食。 2.4孤独感部分老年糖尿病患者缺乏社会支持与家庭关怀,患病后无法与家人、朋友及时沟通,感到无助,寂寞,空虚。表现在事事谨慎小心,不主动与医护人员说话,不愿与人接触,有问题不感问,不随便与病友交谈,盼望亲友早来探视,病未痊愈就想回家等。 3护理干预 3.1支持心理疗法通过倾听、解释、说理、疏导、安慰等进行支持心理治疗,帮助消除各种消极情绪反应。 3.1.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亲切、和蔼、诚恳的语言取得其信任,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然后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利用语言技巧尽快安定患者的情绪,转移其消极情绪,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1.2适时做好知识宣教,充分利用电视、多媒体、幻灯片、墙报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解除其精神压力,克服心理失衡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心理情绪。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分析

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结果分析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52例糖尿病患者、健康者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并检验其TG、TC、HDL-C以及LDC-C;结果实验组TG(5.42±1.27)mmol/L、TC(2.82±1.08)mmol/L、LDL-C(3.37±1.11)mmol/L均高于对照组TG(4.01±0.62)mmol/L、TC(1.61±0.68)mmol/L、LDL-C(2.49±0.79)mmol/L,而实验组HDL-C(1.32±0.54)mmol/L低于对照组(1.64±0.71)mmol/L,并且实验组血脂异常发生率36.5%明显高于对照组11.5%,且P<0.05;结论跟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TG、TC、LDL-C升高,HDC-C降低,因此血脂检验结果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辅助手段。 标签:糖尿病;血脂;检验 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类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血脂检验已经成为诊断糖尿病的一种重要辅助方法,该类方法主要是检验人体的总胆固醇水平、甘油三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2014年6月~2015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检验科分别检验并对比了52例糖尿病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水平,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主要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所有患者经胰岛素检测均确诊为糖尿病,男患者31例、女患者21例,患者34岁~65岁,平均年龄为(41.3±3.4)岁;现另选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检的5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2例,年龄35岁~63岁,平均年龄为(4 2.1± 3.1)岁。将两组检验对象性别、年龄逐一比较,结果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试剂和仪器本次检验所需要的试剂是由罗氏公司生产的原装试剂,并且均能正常使用,检验所需仪器为由罗氏公司生产的型号为Cobas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2血液采集方法所有被检验对象在采集其血液前1个月便开始维持规律的作息习惯,保证饮食的清淡、禁烟禁酒,并禁止服用任何会对血脂产生影响的药物。采血应该选择在早晨空腹,每人采血量为3ml,被检验对象应该在3h内完成TG、TC、LDL-C以及HDC-C等血脂指标的检验。 1.2.3检验方法关于被检验对象甘油三脂水平(T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标准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一、服务对象 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 二、服务内容 (一)筛查 对工作中发现的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 (二)随访评估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 (1)测量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评估是否存在危急情况,如出现血糖≥16.7mmol/L 或血糖≤3.9mmol/L;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有意识或行为改变、呼气有烂苹果样丙酮味、心悸、出汗、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多饮、多尿、腹痛、有深大呼吸、皮肤潮红;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率超过100次/分钟);体温超过39摄氏度或有其他的突发异常情况,如视力突然骤降、妊娠期及哺乳期血糖高于正常等危险情况之一,或存在不能处理的其他疾病时,须在处理后紧急转诊。对于紧急转诊者,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在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2)若不需紧急转诊,询问上次随访到此次随访期间的症状。 (3)测量体重,计算体质指数(BMI),检查足背动脉搏动。 (4)询问患者疾病情况和生活方式,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吸烟、饮酒、运动、主食摄入情况等。 (5)了解患者服药情况。 (三)分类干预 (1)对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无药物不良反应、无新发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无加重的患者,预约进行下一次随访。 (2)对第一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结合其服药依从情况进行指导,必要时增加现有药物剂量、更换或增加不同类的降糖药物,2周内随访。 (3)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控制以及出现新的并发症或原有并发症加重的患者,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主动随访转诊情况。 (4)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与患者一起制定生活方式改进目标并在下一次随访时评估进展。告诉患者出现哪些异常时应立即就诊。 (四)健康体检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体检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心脏、肺部、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具体内容参照《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健康体检表。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糖尿病管理工作规范 为统一全区糖尿病人的管理工作,规范开展糖尿病查、治、管、转、报等环节的工作,畅通运行糖尿病人管理流程,更好的服务我区糖尿病人群,特制订本规范。 一、目的 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保障,以糖尿病防治结合专科门诊为纽带,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在我区全面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提高人群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水平,促进早诊早治,对现症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目标 (一)近期目标 搭建糖尿病社区管理的工作平台,组建工作队伍,提高医务人员糖尿病防治的理论水平和技能,规范社区糖尿病防治措施,顺利开展糖尿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二)中期目标 1、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人群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健康意识;及时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指导与干预,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2、通过多种途径发现糖尿病患者,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及有效管理,阻止或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康复工作,降低糖尿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三)远期目标 建立起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经济有效的糖尿病综合防治模式,减轻糖尿病的疾病负担,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提高我区全人群的健康水平。 三、工作流程 按照“查、治、管、转、报”的工作流程,建立起病人发现、登记报告、基调建档、规则治疗、分类管理、双向转诊的长效管理机制。本机制的前提是多渠道的发现糖尿病人,核心是加强专科门诊建设、实施规则治疗,将糖尿病人逐步归口到专科门诊治管,关键是建立起畅通、有效的双

向转诊工作制度。 (一)病人发现 1、发现渠道 个例发现渠道,也是日常发现渠道,主要有: (1)机会性筛查(诊疗发现)镇、村医生在平常临床诊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血糖,在就诊者发现或诊断糖尿病患者,是日常发现患者的主要渠道。一旦发现空腹血糖≥5.6mmol/L,应建议其进行OGTT检测。 (2)家庭访视通过村医生为主的上门服务等机会收集其他医疗机构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集中发现渠道主要有: (1)建档发现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基线调查等途径发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 (2)高危人群筛查根据高危人群界定条件和特点,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血糖筛查,是早发现的主要手段,常用方法有空腹血糖检查和OGTT 检测。 (3)体检发现通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体检或其他形式的体检发现糖尿病患者。 (4)主动检测通过健康教育和宣传,促使高危人群甚至一般人群主动检测血糖来检出患者。 2、糖尿病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版): (1)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 (2)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 (3)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 3、糖调节受损诊断 (1)空腹血糖受损(IFG):空腹静脉血糖≥5.6mmol/L~<7.0mmol/L (2)糖耐量减低(IGT):OGTT中2小时血糖≥7.8mmol/L~<11.1mmol/L 4、高危人群界定 符合下列一项条件者即为高危人群: (1)曾经有轻度血糖升高者(即空腹血糖受损者和糖耐量减低者) (2)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双亲或同胞患糖尿病) (3)肥胖和超重者(体重指数≥24kg/m2) (4)妊娠糖尿病患者或曾经分娩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妇女

糖尿病实施方案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我镇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确保我镇慢病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具体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项目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项目,建立我镇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组建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网络;加大对慢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干预的力度,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控制我镇糖尿病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力争在 2012年底前,全镇病人管理率达8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90%以上;健康体检率达到80%;管理人群血糖控制率达到100%。 二、项目内容 根据《2型糖尿病管理服务规范》对辖区内35岁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管理。 1、患者筛查:通过广泛宣传和动员,开展35岁以上居民每年测血糖;居民诊疗过程测血糖;健康体检及高危人群筛查中测血糖,让患者主动与卫生医疗单位联系测血糖;居民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询问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登记表。 2、随访: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我院每年提供4次面对面的随访。每次随访对患者进行询问病情、血压、空腹血糖测量检查和评估;对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进行健康指导,并填写随访表。 3、健康检查:糖尿病患者我院每年对患者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并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及体格、视力、听力、活动能力等一般检查,并填写慢病健康体检年检表。 三、职责分工: ㈠、成立项目领导组,负责项目的领导和协调,(领导组名单附后)。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负其责,完成项目任务。 ㈡、疾控中心为项目管理单位,负责日常管理、项目督导、技术培训、健康教育、考核验收、相关材料印制和资料整理上报等工作。 ㈢、各村卫生室负责对各村35岁以上人群开展糖尿病患者管理(患者发现、建档、随访管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信息收息等) ㈣、我院负责本辖区项目的宣传,动员落实和质量控制等工作,指导村卫生室开展糖尿病患者管理(患者发现、建档、随访管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信息收集等)。 四、工作实施安排 ㈠、项目启动阶段 1、成立慢病项目领导组,制定出工作方案。各村同样成立慢病管理领导组,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设置管理门诊、制度规范上墙。 2、召开全乡糖尿病、慢性病健康项目启动会。 3、编制印发各种制度、表格及宣传材料。 4、对相关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管理技能的培训。 ㈡、宣传筛查建档阶段 1、大力宣传:通过电视、报纸、资料、板报、广播等方式广为宣传项目内容,把党的温暖普照到每个目标人群。 2、建立测血糖制度。搞好首诊登记工作。 3、开展慢病健康体检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动员人民体检并填写健康体检登记表。努力发现糖尿病患者,对高危人群至少测量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两小时血糖。 4、建立档案:对在体检中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全部建立健康档案,建档率要达到100%。 5、进行随访:对已建档的糖尿病患者分别在1月底、4月底、7月底和11月底进行一次

ADA2015老年糖尿病诊治指南

ADA2015 老年糖尿病诊治指南 近期,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2015 年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对之前的标准进行了更新。该标准全文共分为14 个章节,现就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诊治指南摘要如下。推荐 1. 身体机能正常、认知完好且有明显生活质量期望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接受糖尿病治疗,目标与成年糖尿病患者接近。 2. 老年人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但所有患者均应避免高血糖引起的症状或血糖急剧升高引起的并发症。 3. 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应积极接受治疗,前提是患者未来预期能够获益。 4. 老年糖尿病患者筛查并发症应该个体化,对于将会导致身体功能受损的并发症应更加关注。 5. 应对65 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重点筛查和治疗抑郁症。 治疗目标 1. 长时间临床试验表明,对老年人采取严格血糖、血压、血脂控制并不能够明显获益,因此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对于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或者认知障碍、功能受损的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 2. 由于老年人发生低血糖原因较多且部分患者认知障碍,使得老年人低血糖相关痴呆发病率增加,对于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常规血糖筛查显得更为重要。 表1 老年人血糖、血脂、血压等控制目标。 药物治疗 1. 肾脏功能不全或严重心衰者禁用二甲双胍。 2. 由于会增加充血性心衰以及骨折的发生,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使用需谨慎。 3. 磺脲类或者其他胰岛素促泌剂以及胰岛素都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胰岛素的使用必须要求患者或者看护人具有良好的视力、认知功能和动手操作能力。 4. GLP-1 激动剂或者DPP-4 阻滞剂具有较少的副作用,但由于价格昂贵限制了两类药物的广泛使用。 2008ADA糖尿病指南解读 从指南到实践:浅谈老年糖尿病的诊治策略 老年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2013年版) 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精要 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 老年2型糖尿病管理全球指南1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2012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 美国糖尿病协会 目前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A1C≥6.5%。试验应该用美国糖化血红蛋白标准化计划组织(National Glycohemoglobin Standardization Program,NGSP)认证的方法进行,并与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的检测进行标化。或空腹血糖(FPG)≥7.0 mmol/L。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未摄入热量。或OGTT 2h血糖≥11.1 mmol/L。试验应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标准进行,用相当于75 g无水葡萄糖溶于水作为糖负荷。或在有高血糖的典型症状或高血糖危象的患者,随机血糖≥11.1 mmol/L。如无明确的高血糖,结果应重复检测确认。 在无症状患者中进行糖尿病筛查 在无症状的成人,如超重或肥胖(BMI≥25kg/m2)并有一个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见“2012年糖尿病诊疗标准”中的表4),应该从任何年龄开始筛查糖尿病并评估将来糖尿病的风险。对没有这些危险因素的人群,应从45岁开始筛查。(B)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一次。(E)为筛查糖尿病或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A1C、FPG或2h 75g OGTT均可使用。(B) 对于那些已经明确未来糖尿病风险增加的人群,应该进一步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B)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和诊断 在有危险因素的个体中,产前首次就诊时用标准的诊断方法筛查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B)未知是否具有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24~28周用75g 2h OGTT 筛查妊娠糖尿病,诊断切点见“2012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表6。(B)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产后6~12周用除A1C以外的方法筛查永久性糖尿病。(E)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应至少每3年筛查是否发展为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B)如发现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妇女为糖尿病前期,应接受生活方式干预或二甲双胍治疗以预防糖尿病(A) 预防/延缓2型糖尿病 对于糖耐量异常(IGT)(A)、空腹血糖受损(IFG)(E)或A1C 在5.7~6.4%之间(E)的患者,应转诊到具有有效持续支持计划的单位,以减轻体重7%,增加体力活动,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如步行)的体力活动。(B)定期随访咨询对成功非常重要。(B) 基于糖尿病预防的花费效益比,这种咨询的费用应由第三方支付。(E) 对于IGT(A)、IFG(E)或A1C 在5.7~6.4%之间(E),特别是那些BMI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 导读:糖尿病管理工作计划【1】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基层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我院为核心,村卫生室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县疾控中心管理、评价我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各村卫生室随访管理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基层居民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糖尿病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基层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达到90%以上; 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

健康教育记录。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基层一般人群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基层建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基层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基层卫生院的诊疗、基层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糖尿病患者。2、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建档并规范化管理。 3、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村卫生室(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

医学毕业论文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_0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 【摘要】目的:寻求除药物治疗外的辅助治疗糖尿病的手段,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心理、饮食和运动方法对糖尿病病人进行辅助治疗。结果:心理、饮食和运动方法对糖尿病治疗均有一定辅助功能,有助于糖尿病病人的康复治疗。结论:药物治疗结合多种方法辅助治疗使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关键词】糖尿病;心理治疗;饮食治疗;运动康复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由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所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常见疾病。糖尿病常见有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临床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这些症状以及糖尿病所引发的并发症不仅对糖尿病病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沉重的压力[1]。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在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由于心理压力的加大、饮食的不合理以及缺乏锻炼等原因,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科学研究表明,现阶段辅助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最佳方案是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相结合。 1糖尿病概述 现阶段大家普遍认同的糖尿病分类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其中Ⅱ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所占的比例较大,约为90%左右。另外,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所见发病年龄段也不

尽相同,通常Ⅰ型糖尿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而Ⅱ型糖尿病则多见于老年人中。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分泌缺乏而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来维持生命的疾病。遗传因素是Ⅰ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但Ⅰ型糖尿病遗传的并非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而且只有在外界因素和体内环境的共同作用下,糖尿病才会被诱发出来。同时,自身的免疫系统缺陷及病毒感染同样会导致Ⅰ型糖尿病的发病[2]。Ⅱ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相对缺乏或胰岛素分泌受损的极具异质性的代谢紊乱症。其发病主要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肥胖症也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发生[3]。 糖尿病是难以治愈的终生性疾病,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认知不正确,随之可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使病情加重。因此除了对糖尿病病人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外,还应对其加强心理、饮食和运动治疗,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 2心理干预 糖尿病病人常出现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态;内疚混乱的不良情绪;焦虑恐惧的心理;怀疑与拒绝及满不在乎的心理;厌世抗拒治疗的心理[4]。 糖尿病病人产生以上心理问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对糖尿病初发患者来讲,其对自身疾病了解的时间不长,对长期的饮食控制及胰岛素依赖问题较为担忧,而且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下,糖尿病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更易导致

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

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了2016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诊疗标准更加强调个性化治疗,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王转锁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翻译,详情如下: 改进治疗的策略 ●应该运用结合病人意愿、评估文化和计算力、处理文化障碍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方式。B ●治疗决策应及时并且应以循证指南为基础,并根据患者意愿、预后和伴发病调整。B ●治疗应与慢病管理模式的内容一致,以确保有准备的积极的医疗小组和受教育的主动的患者之间的有效互动。A ●如果可能,治疗体系应支持团队管理、社区参与、患者登记和决策支持工具,以满足患者需求。B 食品不安全 供应商应评估食品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A 供应商应该认识到无家可归、识字能力差和计算能力低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不安全问题,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适的资源。A 认知功能障碍 ●不建议对认知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控制。B ●认知能力较差或有严重低血糖的患者,血糖治疗应该个体化,避免严重低血糖。C

●在心血管高危的糖尿病患者,他汀治疗的心血管获益超过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A ●如果处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应该严密监测体重、血糖控制和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并应重新评估治疗方案。C HIV糖尿病患者的诊治 HIV患者在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和治疗开始后3个月或治疗方案变化时应该用空腹血糖水平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如果初始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每年复查空腹血糖。如果筛查结果是糖尿病前期,每3~6个月复查血糖水平,监测是否进展为糖尿病。E 糖尿病风险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分类 ●超重或肥胖(BMI≥25kg/m2或亚裔美国人≥23kg/m2)且有一个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无症状的成人,不论年龄,进行检查以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B ●对所有病人,应从45岁开始应进行检查。B ●如果检查结果正常,至少每3年复查是合理的。C ●使用空腹血糖、75g OGTT 2h血糖或A1C筛查糖尿病前期都是合适的。B ●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评估并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B ●超重或肥胖且伴有2项或2项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检查以筛查糖尿病前期。E 1型糖尿病 ●在有高血糖症状的个体应该用血糖而不是A1C诊断急性起病的1型糖尿病。E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管理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降脂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使2型糖尿病患者获益。本研究通过查阅中国、欧洲及美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及一些临床实验,对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需启动调脂治疗、何时启动调脂治疗、调脂目标值的设定、选择何种调脂药物、药物的剂量及血脂达标后是否继续使用他汀类药物等问题进行了阐述。通过本研究,加深对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了解。 [Abstract] Diabete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and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the main cause of complications and death in diabetic patients. Lipogenic treatment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isk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diabetic patients and benefi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By consulting th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in China,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bnormal blood lipids,and some clinical experiments,the research in detail describes some questions like whether or not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need to start lipid-regulating treatment,when they need to start lipid-regulating treatment,and setting the target value of lipid-regulating,which type of lipid-regulating agent,the dose of the drug,and wheth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use Statins after the blood lipids are up to the standard,etc. Through the study,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s further understood.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Dyslipidemia;Statins;Review 糖尿病的流行病學调查研究显示,近30年来,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目前已成为继心脑血管、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表明[1],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就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发生卒中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发生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而心脑血管疾病又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2],50%~8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心脑血管并发症,其中约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 1 2型糖尿病患者启动调脂治疗的循证证据 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 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ACCORD)、退伍军人糖尿病研究(the veterans affairs diabetes trial,V ADT)、使用百普乐与达美康缓释片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事件影响的评估研究(action in diabetes and vascular disease—preterax and diamicron modified release controlled evaluation,ADV ANCE)等大型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强化降糖策略,对病程较长、年龄较大、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已经发生过心血管病变

201X年ADA糖尿病诊疗标准(中文版)

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王转锁译)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了2016年糖尿病诊疗标准,诊疗标准更加强调个性化治疗,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王新军、王转锁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翻译,详情如下: 改进治疗的策略 ●应该运用结合病人意愿、评估文化和计算力、处理文化障碍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沟通方式。B ●治疗决策应及时并且应以循证指南为基础,并根据患者意愿、预后和伴发病调整。B ●治疗应与慢病管理模式的内容一致,以确保有准备的积极的医疗小组和受教育的主动的患者之间的有效互动。A ●如果可能,治疗体系应支持团队管理、社区参与、患者登记和决策支持工具,以满足患者需求。B 食品不安全 供应商应评估食品高血糖和低血糖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A 供应商应该认识到无家可归、识字能力差和计算能力低的糖尿病患者经常发生不安全问题,并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合适的资源。A

认知功能障碍 ●不建议对认知功能较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控制。B ●认知能力较差或有严重低血糖的患者,血糖治疗应该个体化,避免严重低血糖。C ●在心血管高危的糖尿病患者,他汀治疗的心血管获益超过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A ●如果处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应该严密监测体重、血糖控制和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并应重新评估治疗方案。C HIV糖尿病患者的诊治 HIV患者在开始抗病毒治疗之前和治疗开始后3个月或治疗方案变化时应该用空腹血糖水平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如果初始筛查结果正常,建议每年复查空腹血糖。如果筛查结果是糖尿病前期,每3~6个月复查血糖水平,监测是否进展为糖尿病。E 糖尿病风险增加(糖尿病前期)的分类 ●超重或肥胖(BMI≥25kg/m2或亚裔美国人≥23kg/m2)且有一个或以上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无症状的成人,不论年龄,进行检查以评估未来糖尿病的风险。B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17-09-08T15:13:08.8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2期作者:马敏张玉梅朱丽莎薛玉玲 [导读]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升血糖控制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心理特点;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16-02 糖尿病是老年患者高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可侵犯全身各个系统,对患者危害极大。老年患者作为糖尿病的一类特殊群体,具有机体机能明显衰退、情绪波动大、心理特点复杂等特征,给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了一定难度[1]。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本研究根据老年糖尿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获得良好效果,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7.9±5.1)岁,病程6个月~7年;对照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8.2±5.6)岁,病程6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以及有认知或精神障碍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1)评估患者病情及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基本病情资料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理特点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日常饮食做出针对性建议,并制定个体化运动方案,监督患者日常运动情况[2]。(2)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理解能力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并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使患者充分认知自身病情,以及重视日常自我控制血糖行为;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对患者的鼓励和关怀,多介绍些治疗成功的病例,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并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提供患者日常基础护理方法,提升患者自护能力,确保患者保持心态平和,并学会自我调适心情,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3]。(3)根据护理效果跟进护理方法。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患者的血糖情况以及身体状态,若血糖及情绪均维持在良好水平则继续维持之前的护理方案,若血糖及情绪控制不佳则总结和反思护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对负面心理情绪进行疏导,在此讲解病情知识和护理知识,同时将糖尿病日常护理知识做成宣传手册,以供患者日常阅读,提高日常护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心理状况;护理后记录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给予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以率(%)表示,并行χ2检验,以P<0.05代表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见表1。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老年患者各项身体机能处于衰退过程中,血糖异常更容易引发心、肾、血管、神经等组织及脏器功能损伤,引起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极大。临床研究显示,不良的心理状态对血糖的控制有严重负面影响,且老年患者情绪波动大,容易出现情绪不佳,故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心理护理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中通过对老年患者心理的评估,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根据患者心理的变化及时总结和改进护理策略,促进心理护理的持续改进,提升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最终促进血糖的平稳控制[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