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十二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总课时:10课时)2014年3月1日主备教师:欧敏雄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着“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选入了四篇课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能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口语交际及习作》围绕着不同的民族不同德风俗这个主题进行,让学生收集整理自己的亲身经历及自己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到的风俗风情并形成的作文。《回顾·拓展二》提供了学生了解到的不同的风俗风情及对课文写作方式的讨论的话题,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围绕本组课文进行交流。日积月累中的两首古诗也展示了不同的风俗风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趣味语文以《清明》这首诗为题,告诉了学生标点的不同标法会有不同的意思,可以以这个为一个点,拓展一些另外的内容,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截然不同等词语

2、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1、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2、体会语言的表达特点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五、课时安排:10课时

六、课时具体安排:

6、北京的春节……………………………2课时

7、藏戏……………………………………1课时

8、各具特色的民居………………………1课时

9、和田的维吾尔…………………………1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4课时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孩子们准备过年,第二件大事就是买爆竹;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除夕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正月初一元宵节,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在家有声有光地玩耍。)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腊八粥、腊八蒜;杂拦儿;二十三,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准备充足;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过年时都吃饺子;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必须吃元宵啊。),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

春节各地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饺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饺子时,饺子皮不是一个一个擀出来的,而是将面擀成一个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汤圆、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黄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万事如意,吃发芽菜(用蚕豆泡发的)寓意发财。

四川除夕时,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锅,初一早上吃汤圆,意为团团圆圆。

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鸡要求是雄鸡,将其整只清炖,装盘时要让其头昂起;鱼要选用白鲢,将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教学反思:

7* 藏戏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教法: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读中理

解,读中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生学法

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藏族的文化。

二、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部编版新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识字 1.场景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学习本课生字、生词,能正确的书写生字和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法:读、思、说滚动推进。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海鸥、海边、船、牧场、稻田、小溪的照片。 师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学生“开火车”认读。

指名学生认读生字。 学生识知字形。 三、书写生字 教师范写生字。 学生书写生字。 通过查工具书。找生字解释,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用词语说话或词语搭配引导学生运用新词。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总结一下自己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背诵课文。 教法:读、思、说滚动推进。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及手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学生自己质疑,先小嘴间讨论,解决,不懂的再全班交流。(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你以前学过那些量词? 2、师生共议小结。 3、出示课件中量词“只、片、艘、条、座、缕、顶、块、方、道、孔、丛、所、面、把、群、阵” 三、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快总结一下。

(完整版)部编版一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1.吃水不忘挖井人 主备人:陶晓莉修改人: 教学要求: 1.认识“忘、挖”等13个生字和心字底、广字旁,会写“吃、叫”等7个字,认识“横折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能找出文中明显的信息,能在朗读中体会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体会乡亲们的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积累词语,找出文中的信息。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感情。 教学准备: 识字卡、课件。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偏旁,能正确书写7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认识事物,读好课文。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示课题:小朋友,你知道井是什么样的吗?(课件出示“井”图)井有什么用?想一想:挖井是一件容易的事吗? 2.出示课题,认识“挖”“忘”“井”这三个生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2.教师出示生字,学生主动拼读生字,并提醒大家容易读错的字。 三、朗读课文,了解大意,在语言环境中继续识字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出示本段出现的生字“席”“导”“革”“命”,学生认读、齐读。

课件(出示毛主席画像)他是谁?(学生回答后,老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出示本段生字“战”“士”,学生巩固识字。再齐读本段,要求读准字音。 3.教师范读第3段,学生找出生字,教读,再读整个段落。 4.自己读一读所有生字,不太会读的多读几遍。齐读,开火车读。 5.朗读接力,在比赛中正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自由朗读全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四、指导书写生字:“吃”“叫”“主”“江”字。 1.观察字的结构,在田字格的站位。 2.学会给生字组词,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画到位。如: 吃:“口”大部分在左上格,横折弯钩的横在横中线,折在竖中线。 叫:竖提沿着竖中线起笔,最后一笔起笔要高。 主:竖在竖中线,第一横中长,第二横略短,第三横最长。 3.描红并书写。师指导写。学会记忆。 4.展示学生作业,集体点评。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板书设计: 吃水不忘挖井人 地点:瑞金沙洲坝 人物:毛主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语。 2.感受人物感情,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 学会“想”“念”两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2个生字,让我们和这些生字打个招呼,你们愿意吗?

【新教材】部编版三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4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导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 二、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课件:简介杜牧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2.学生根据注释,理解诗意。把不理解的地方找出来,准备提问。 3.小组交流诗意。 4.检查自学效果: 5.预设问题: (1)诗人首先远远地看到什么? 寒山、石径。 ①什么叫寒山?什么叫石径?“斜”是什么意思? ②第一句是什么意思? (2)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人家。 ①“生”是什么意思? ②第二句是什么意思?

(3)诗人为什么停下车来呢?“坐”是什么意思?“晚”是什么意思?第三句是什么意思? (4)“霜叶”是什么意思?“红于”呢?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6.同桌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自由读古诗,体会哪几个字用得特别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呢?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都可以提出来。 2.生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先独立研究再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1)“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2)“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3)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4)夕阳下的枫树林是如此美丽,诗人突然觉得这枫叶比什么还红?(二月花) 哪个字最能表现枫叶的特点?“红”字。透过这个红字,我仿佛看到了……五、指导诵读诗句。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第二课时 一、介绍引入。 简介苏轼。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拔。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挥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认识14个二类字,会书写9个生字,并能基本说清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认识雷锋叔叔愿意克服困难帮助他人的美德。 4 .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准备雷锋叔叔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雷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会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吗? 生齐唱。 师:这首歌的主人公是——雷锋叔叔(板书:雷锋叔叔,并指导“雷”、“叔”的书写)。那你知道雷锋叔叔为什么是我们的“好榜样”吗? 生介绍雷锋的故事。 师:是啊,雷锋叔叔就是这样一个助人为乐的人,当时人们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不仅如此,雷锋叔叔还特别关心小学生的成长,在抚顺市的一所小学里,二年级的同学都特别自豪,因为他们有一位校外辅导员是一位解放军叔叔,这位解放军叔叔就是雷锋叔叔,雷锋叔叔经常到学校给他们讲故事,做游戏,他们都特别喜欢雷锋叔叔。

可是,突然有一天,他们得到了雷锋叔叔因公牺牲的消息。难道说雷锋叔叔再也不能来了,同学们怎么也不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就结伴到处去寻找雷锋叔叔。同学们还满怀深情地呼唤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板书:你在哪里) 二、自读课文,弄准字音。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读读这首饱含深情的诗吧。请同学们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生自读课文,师巡查。 指名一人一节读,师相机指导,纠正字音。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经能把句子读的通顺了,那屏幕上的词语你会读吗? (屏幕出示词语:冒着曾经泥泞泥窝年迈荆棘花瓣晶莹寻觅) 生读词语,师相机纠正指导。 师:词语同学们读的很准确,那老师把生字挑出来,你还能认识吗? 生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三、深入学习,感悟内涵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字词掌握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要来考一考,谁的阅读能力最强? 1.学习一、三小节 师:请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小朋友们去了哪些地方寻找雷锋?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识字2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1、学生观看校园生活的图,议一议,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2、说说自已的学校生活经及自已的感受。 二、学习生字。 1、借助图画读本课的词语,画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3、检查读音,重点读准“琴”和多音字模。 4、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识字经验。总结识字方法。 三、看图读词。 1、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哪些词语在图画中能找到,再读一读。 2、哪些词语是图画中没有的?找出来读一读。 3、再次练读词语,展示:喜欢读哪一行就读哪一行。 4、比赛读,看谁读得最好。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胡:左高右低,左右宽乍基本相等。 戏: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又的捺变点。 钢;金字旁的起笔不要超过第二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自已读词语,如有不会的可以向同学请教。 2、指名读词语,看谁读得准确读得有感情。 3、检查学生认读词语的情况。 二、诵读词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评说老师的范读,教师提示从以下两个方面:要边读边想象,读每个词语都要读出一个画面来。要读出词语的韵律来。 3、学生有滋有味地练读词语。指名读第一行词语,相机评议,最后齐读。 4、自主读后三行词语,边读边做动作体会。指名读,喜欢读哪行就读哪行,学生读后可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语?为什么要这样读? 5、男女生比赛读。 三、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描红。 2、教师范写学生临写。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 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 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 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四、读读说说 学生先读一读课后的题目的意思,再来个生字开花。比一比,谁说得好,说得多,从理解词语中积累词语。 五、实践拓展学校还有哪些活动?把知道的说给同学听。 教学反思:

五年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设计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 学案《我爱大海》 家庭预习作业: 一、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粼粼发光庞大惊涛骇浪 二、解释下列词语: 朝夕相处: 硕大无朋: 欢呼雀跃: 筋疲力尽: 惊涛骇浪: 三、按要求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第一次默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内容。 2、第二次默读课文,用蓝色笔标出课文自然段和不认识的生字,自己通过查字典。 3、第三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 课堂预习作业: 一、以小组为单位,检测家庭预习作业的达成情况。(用时:8——10分钟) 1、听写生字 2、选择重点词语解释 二、深入阅读,分析概括,自主尝试完成并质疑问难。(用时:20分钟) 1、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本文按时间顺序描写了大海的浩瀚无际和变幻无穷的景象及给人的感受,抒发了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2、作者写了一天中哪几个时段的大海?分别有什么特点?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用词语概括)? 早晨上午傍晚夜晚 3、文章的结构是什么?中心句是什么? 4、作者爱大海的什么? 5、分别用“——”“~”和“……”画出课文第5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和作者联想的句子。 6、说明本文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三、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用红笔记录小组合作没有解决,需要在课堂全班讨论解决的问题,小组长确定每个问题的汇报人。(用时:8——10分钟) 补充:在课文中,作者按照()的顺序,写了大海的()、大海的()以及人们对于大海的(),读了课文,你觉得大海的容颜是()。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秋天为主线,在赞美秋天、讴歌秋天的同时,也让我们领略了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 《识字1》收集了描写秋天的景色、气候和丰收景象的三组四字词语。有些词语对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较生僻,也较难理解,可结合具体情景画面进行教学。真正理解了词意,用心感受一下,会觉得这些词真的很美。《秋天》是一篇足足百字的小文。文章虽短,却勾画出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科普小作品,它以拟人的手法、韵文的形势表现出来,读来琅琅上口。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的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和杜牧的《山行》,是两首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荷已尽,菊已残,但橙黄橘绿;百花谢,枯叶飘,但枫叶似火。触景生情,诗人怎能不提笔抒怀呢? 《语文园地一》鼓励孩子们由文中走向生活,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 二、单元教学内容: 识字一;1、秋天;2、我的画;3、植物妈妈有办法;4、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 三、单元总体目标: 1、认识5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引导学生按偏旁给熟字分类,提醒学生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从文字中发现美,在头脑中浮现美,在朗读中表现美。用心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了解秋天景物的特点,知道秋天里事物的变化,喜欢观察秋天,喜欢秋天这个季节。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四、重难点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总结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进行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是教学的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和实地观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秋天,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谈话、讨论、讲授、观察、小组合作学习 六、课型:阅读、讲评、测试、复习、口语交际 七、教学准备:小黑板、班班通、课件 八、单元教学时间: 识字 1课时写字 5课时 朗读、讲课文 3课时群文阅读 5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复习: 1课时 测试: 2课时讲评: 1课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山雀

山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山雀并产生丰富的想象的,学习作者观察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鸟是人类的朋友,很多作家都喜欢观察鸟,描写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山雀》。 2.同学们见过山雀吗?你对山雀有哪些了解? 二、情感朗读课文,读中感悟 1.播放有关山雀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山雀。看得出,大家被深深地吸引了。俄国作家普里什文在观察了山雀之后写出了一篇引人入胜的好文章,文章的题目就以这种小动物的名字命名——(板书:山雀) 2.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相信读着读着你就会情不自禁地走进山雀的世界。 (1)师:过瘾吗?好文章读起来真痛快!那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读起来有些吃力的句子,不太明白的词或者产生疑惑的问题……(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2)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写得特别精彩?(二到十六自然段)和你的同桌一起读读这些描写吧,可以齐读,也可以你一段我一段地读,还可以选你们喜欢的其它方式读,看看哪对同桌读得最投入、最生动。(生合作读文)

(3)评价一下同桌的表现吧,肯定他的优点,真诚地指出他的不足,帮他纠正。(生交流) 指名一对同桌相互评价,师生相机点拨。 (4)师:山雀被你们认真而热烈的学习气氛所感染,想出来和你们再次见面呢,那咱们就用友好的注视和静静地思考欢迎他们吧! 再次播放山雀的相关图片 (生观看后)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 三、回顾生字学法,自主识字 1.师:读书有方法,学生字也一样。咱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生字的方法—— 出示生字的学法 2.按照这样的顺序和学法我们学会了很多生字,这节课你们有没有兴趣当一次小老师,为大家讲解生字呢?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雀、绕、瓦、逃”四字。

人教版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 第二单元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设计: 本课是一首儿童诗,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描写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教学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雷锋叔叔的动人事迹,二是让学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叔叔学习。作者以问答的形式,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诗歌要熟读成诵,因此本导学案的设计加强朗读部分,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在朗读和背诵中去触摸雷锋叔叔的足迹。 教学目标: 1.认识“曾”等13个生字;会写“锋”等9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1. 2.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3. 2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 2.教师:前面几课我们学习到小鹿、泉水为别人带来了快乐,从而自己也感到快乐。在我 3.教师出示雷锋画像:看,他是谁?(板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 1. 1 (

(2 3()课文介绍了雷锋的哪事迹?)))))))))). ))))))))) 2. 1 ( (2 3.指名逐节朗读,并说说每节诗各讲了什么,初步体会情感。三、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91.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冒”上边写得略宽,下边“目”写得略窄,稍 3.教师重点指导“冒”和“洒”的书写, 4.指导学生书写,评议。四、总结,拓展。 1. 2.布置作业。教学反思:强调朗读,以“读”贯穿全文。本文是一首诗,语言简炼,内容也是比较清楚明白,因此古话说:读中感悟。并不需要过多的琐碎分析。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我的引导下,学生掌握了生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初步体会到了雷锋的精神。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 1. 卡片2.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由《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和“语文园地二”组成,是一组陶冶情操的好教材。《识字2》中出现的12个词语都是说学生课外活动的、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观察气象,这些活动是学生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场景歌》描写的是描述物体的数量词,让学生学会更精准的表达。《树之歌》使学生懂得不同季节的大自然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树木感悟美好自然,并拓展了相关简单易懂的谚语。 教学目标: 1、会认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3、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珍惜时间,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重点难点: 重点: 1、在语境中自主识字49个,规范书写4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孩子们自己感受校园生活的没好,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难点: 1、理解句意,小组讨论并能质疑。 2、读课文并能初步体会文章感情,懂得做人的道理。

1、场景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铜、队”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地方? 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预设学路1: ①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2、四季(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 2、认识“对、夏”等6个生字,会写"七、八、九"3个字。认识两种笔画"竖弯钩、横折弯钩"和1个偏旁"口"。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一二段。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 (板书课题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 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并圈出文中的生字 ②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交流、反馈: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出示6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1>指名说、带读 2>交流识字方法: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字? 3>集体认读 4>自由读、开火车认读生字 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3、图文结合,学习第一、二段 展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尝试背诵 4、"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四、指导书写 学写"七、八、九"3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3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竖弯钩"和"横折弯钩"两种笔画,让学生明白:①它们都是一笔写成②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③师板书,生书空:描红练写 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冬”等5个生字,会写"无"1个字。认识3个偏旁"月、

雨、禾"。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识字 教学难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四季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选择其中的自己喜欢的一句话,读给大家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呢? 2、评价。(你觉得刚才的朗读好吗?为什么?) 3、指导朗读(重点词、句指导),(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4、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记一记,并同桌互助,试着背诵全文。 三、认读生字 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6个生字 2、出示“秋、雪”等5个生字。 说说你认识哪个字?你来当小老师帮助大家记住这个字吧(交流识字方法) 1>指名说、带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全套教案 一、教材分析:第二单元以“奉献与关爱”为主题,其中蕴含的人文教育主题是:要学会真诚地关心人,帮助人。这是一组爱心串起来的故事。平凡而伟大的雷锋,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为蔷薇花挡雨的萨沙,喜爱小猫的卡罗尔,都有一颗清纯而美丽的爱心。语文园地中“读读背背”所选的四个句子,都是爱的谚语。口语交际的话题设计又指引着爱的行动。可以说,“爱”是一根无形的线,贯穿在字里行间。 《泉水》是一篇美文,文字美,内容美,插图也美,就像潺潺的清泉,汩汩地流淌。因此,强调“自读自悟”,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感受泉水的热情是教学的重点。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一首儿童诗。诗歌讲究“熟读成诵”,要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去触摸雷锋昨天的足迹,去寻找今天的活雷锋,去沿着雷锋的足迹,时时处处关心别人。 《我不是最弱小的》重在体会课文自然而平实的对话,用心体会并读好带问号和叹号的句子,明白“应该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这一道理。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属于“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时要注意“长文短教”,注意指导学生学习默读,在真正自读的过程中,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哦”、“股”等58个生字,会写、会用“瓦”、“原”等生字33个。 2.复习用音序和部首两种查字法查字典,进一步培养查字典的习惯和能力。 3.理解本单元的新词,鼓励学生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积累。 4.进一步认识谚语,有搜集和积累谚语的兴趣。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注意读好有问号或叹号的句子。 6.会背诵第6课和第5课中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及《语文园地二》中要求读、背的谚语。 7.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奉献爱心、乐于助人,培养保护弱小的意识和善良的品行。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理解和积累新词。增加语言积累。 难点:第7和第8两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和事理的领悟与体验。 四、教学时间: 本单元建议用11—13课时,其中: 《泉水》2课时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2课时 《我不是最弱小的》3课时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3课时

(完整版)部编版二下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着人文主题“关爱”和语文要素“读句子,想象画面”安排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马》三篇课文和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二》。三篇课文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关爱”:有家人之间的关爱,还有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有对人的直接关心、帮助,有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珍惜。 “读句子,想象画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读句子,想象画面”就是要边读边想,脑海中浮现句子描写的画面。这有助于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课文的课后习题和语文园地中,均对本重点提出了训练要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要求学生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千人糕》要求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说说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第三题,选出的句子不仅画面感强,有颜色,有想象,要求学生读句子想象画面,再把句子抄下来,提示学生进行句子的积累。语文园地二中“字词句运用”的第一题,要求学生写比喻句,但最重要的不是机械地操练,二是要让学生懂得观察事物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象,根据示例,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把想象的事物写成具有美感的诗句。这是对“读句子,想象画面”这个教学重点的尝试运用。 从二年级上册的读古诗句想象画面到本单元的“读句子,想象画面”到高年级的“读文章,想画面”,教材进行了系统的安排。教学

中要注意承接二年级上册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联系生活经历或生活体验想象画面的能力,在脑海中再现句子所描写的场景和画面,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教材在《一匹出色的马》课后练习首次提出“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是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以及本册第一单元“注意读好重音”基础上的延续和提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阅读理解运用的手段之一。教学时,不要盲目拔高要求,要在学生已有朗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加以提升。本单元在引导学生“读句子,想画面”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带着想象的画面以及想象中产生的体会读好“问答”或“对话”的句子,再试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单元学习目标: 1.会认本单元要求会认的55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的”, 会写本单元要求会写的27个字,会写30个词语。发现一词多义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能默读《千人糕》,能试着有感情地朗读《一匹出色的马》。 3.能用多种方法猜测词语的意思,并说出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能拓展积累词语。 4.读句子,想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仿照例句,展开想象,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下来。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二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课标及教材分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的。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本单元围绕“识字”这个主题编排了《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4篇课文。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形式上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读文,找到相关信息交流,互相补充。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本单元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可以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内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 三、教学目标: 1.会认57个生字,会写4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通过“查字典”和“我爱阅读”,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 4.会读会背古诗“日积月累”。 5.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四、重难点: 1.会认5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 2.通过“查字典”和“我爱阅读”,激发学生识字学词的兴趣。 3.通过课文的学习和课外朗读,引导学生对大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以读代讲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卡图片 七、课时安排: 1.场景歌……………………2课时

2.树之歌………………………2课时 3.拍手歌…………………………2课时 4.田家四季歌……………………………2课时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说是生活中阅读人群最广泛的读物,它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本单元集中呈现了四篇小说作品,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 《孔乙己》描写了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的悲惨形象。小说篇幅不长,却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塑造了虚伪逢迎、见风使舵的巡警奥楚蔑洛夫,当他以为小狗是普通人家的狗时,就扬言要弄死它并惩罚其主人,当他听说狗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时,一会儿额头冒汗,一会儿又全身哆嗦。通过人物如同变色龙似的不断变化态度的细节描写,有力地嘲讽了沙皇专制制度下封建卫道士的卑躬屈膝的嘴脸。 《溜索》是一篇散文化的小说,写了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语言简洁凝练,选词炼字颇为考究,张扬了一种原始、野性的阳刚之美,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的勇气和对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蒲柳人家(节选)》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和奶奶一丈青大娘、爷爷何大学问的故事,生动展示了北方农村的人文地理风貌和淳朴善良的人性,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本单元写作的主题是“审题立意”,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明确题目的要求,确立主要的思想内容,以确保写作时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能够有效地组织材料,合理地安排文章结构。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旨在让学生在初中生活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分工合作,制作一本班史,为三年的青春时光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本单元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梳理小说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3.概括作品内容,提炼主题思想,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 4.品味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 1.课前安排预习,强调结合课后“读读写写”出示的内容对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整理、掌握,了解并积累重要的作家作品及相关文学常识。 2.安排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情节,运用之前学过的小说“三要素”来梳理层次结构。 3.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讲解作品中出现的不易为学生认知的事物或概念(如“溜索”等),以便帮助理解。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画(人教版一年级上) 画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讲课教案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表达对雷锋叔叔的崇敬之情。并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3、通过了解雷锋的事迹培养学生成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优秀少先队员。 教学重点: 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表达对雷锋叔叔的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 课文的感情朗读、背诵。将奉献旨意内化心灵,外化行动。 教学准备; 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二次备课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做到读准字音,识记字型。 2、能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还记得吗?在大山的深处,有热情的泉水娃娃为大自然 和人们做许多好事。有一位叔叔,他也热情地帮助着身边的人们,大 家知道他是谁吗?(生) 2、师:是呀,他就是──雷锋。(板书:雷锋叔叔) 3、师:雷锋叔叔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大家都很想念他,都想 找到他。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六课。(板书:你在哪里)。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小声地把课文读一读,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读流利,遇到不懂的字请课文下面的拼音来帮忙吧。(自读课文) 2、把字音读准了吗?在学习小组里开火车检查一下。 3、字音读准了,能把课文读通顺吗?读给同桌的小伙伴听一听 吧。比比,谁读得好。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4、谁愿意读一读课文?(指名)你想请几位小伙伴和你一起读? (渗透诗歌的小节划分) 三、再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

⑴雷锋叔叔到过那里? ⑵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 生再读课文。 2、学习小组交流答案。 3、班级交流: 板书:长长的小溪抱着迷路的孩子 弯弯的小路背着年迈的大娘 4、师:儿歌的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 班级交流。 5、师:请选择最喜欢的一部分,用上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吧。 生自读课文段落。 四、朗读交流 1、请同学朗读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当评委,做点评,说说哪里读得好?人家是怎么读的? 2、喜欢相同段落的同学齐读。 3、听了同学的朗读,闭上眼睛做了想象,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 4、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弯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迈的大娘。他还会到哪儿呢?我们一起把第六节读一读。 5、师:儿歌后面的一位小姐姐提了一个问题,是什么? 指名读问题,交流答案。 是的,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6、儿歌读一读,把喜欢的句子或小节背下来: 交流背诵。 五、课堂小结 雷锋,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影响了多少人!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吧! 六、布置作业 利用一周的时间为身边的人做几件好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12个生字,在田字格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抄写一个词语“泥泞”。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认识雷锋叔叔,知道雷锋叔叔的故事,并学习他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发现身边的“活雷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第二单元教案 5孔乙己 1.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所揭示的社会意义。 2.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3.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把握小说主题。 2.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深层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学生回答教师提示),鲁迅先生一生总共创作了33篇小说,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孔乙己》。巴金先生曾称赞说:“《孔乙己》写得多么好啊!”日本有一位作家也说,孔乙己是一个最完美的艺术典型。孔乙己到底是怎样一个艺术形象呢?鲁迅先生又是怎样塑造这个形象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说。 二、解题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阔绰(chuò)阔气。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注音“中间”读 拭(shì)擦 蘸(zhàn)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物里沾一下就拿出 戕害(qiāng)伤害。戕:杀害。 2.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以下内容的活。 ①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②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 ③孔乙己的结局。 四、品味小说中几句意味深长的话 1.反映孔乙己特殊身份的句子。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明确:“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穿长衫”表明他不愿与“短衣帮”为伍,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唯一的”点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与上层人、下层人都有距离。 2.反映孔乙己对人们的作用的一句话: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明确:孔乙己的存在只是为无聊的人们提供一个取笑的对象。说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凉。 3.反映孔乙己结局的一句话: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明确:“大约”表示是“我”的猜测,但孔乙己当时已无力维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没有见到,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确”表示“我”猜测的结论。 五、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 孔乙己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 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 教师指名学生归纳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明确: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生活贫困爱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是一个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