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格式:docx
- 大小:26.01 KB
- 文档页数:9
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班级:二年级任课教师:×××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持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科学课程,学生们保持并发展了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对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索、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探索和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和沟通、反思和评估科学态度目标:探索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与共享(三)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具体如下: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③ 能够计划和实施对照实验来检验假设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⑤ 做出并应用合理结论的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材料科学领域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速度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在物体上,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和磁是不同形式的能量。
生命科学领域7.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重磅】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18-201年度第一学期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和兴趣,但由于年龄较小,基础知识和能力较薄弱,缺乏科学思维方式和惯,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动手动脑、研究科学的兴趣,增加社会实践和研究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为苏教版教材,共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由三课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符号,了解恶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介绍四季天气的不同特点以及不同季节的植物和动物。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由三课组成,观察和描述太阳、月亮、星星的形状、位置和明暗大小。
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由三课组成,通过体验认识用力的方式和力对物体的影响。
第四单元奇妙的光,由三课组成,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光,了解光线对眼睛的影响。
改写每段话,使其更加简洁明了。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认识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研究《玩玻璃纸》,学生可以了解不同颜色的玻璃纸会改变外面景物的颜色。
教学目标和要求包括以下方面:1.认识天气符号和阅读天气预报,获取有用信息。
2.理解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3.了解一年四季天气的不同特点和人们在不同季节中的活动。
4.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了解力对物体形状的影响。
5.对生活中的力和自然界物质的变化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6.分析力在生活情境中的应用,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7.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太阳、月亮、星星的外部特征,能够依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辨认方向。
8.了解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了解与它们相关的自然现象。
9.学会保护眼睛,了解过强或过暗的光线对眼睛的伤害。
10.了解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它们的透光度不同,在生活中有各自的特点和运用。
11.了解不同颜色的玻璃纸会改变景物的颜色。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xx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教师日期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学生情况分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教材设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强化对科学探索和工程实践的指导,强调念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
本册教材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组成。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
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现象,帮助学教材分析生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
本单元三课组成,《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的影响》《四季的天气》。
这三课的主题近及远,具体到抽象,引导儿童认识身边的天气现象和天气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从较长的时间来考察天气的变化,形成对天气的典型特征的认识。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本单元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转向观察更为遥远和广阔的天空中的星体,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
本单元作为小学生认识宇宙的起始单元,从学生最为熟悉的太阳、月亮、星星开始,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认识这些星体的特征及运动变化,纠正其错误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总结介绍本文档总结了苏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计划。
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与自然、科学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培养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集体协作的能力。
4. 促进学生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涵盖了以下主题和内容:1. 科学实验与观察: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观察技巧。
2. 天气与季节:介绍不同天气和四季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观察并了解其变化规律。
3. 植物与动物:研究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特点、分类和生活性,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爱和保护意识。
4. 水与材料:介绍水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和用途,并引导他们关注资源的合理利用。
5. 能源与环境:探索不同能源的来源和利用方式,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实验、观察、探究、讨论和合作研究等。
通过活动和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包括实验报告、观察记录、口头表达、小组合作和个人作业等。
通过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提高科学研究的效果。
结语通过本教学计划,学生能够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并提高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
希望通过持续的科学教育,培养出对科学充满好奇心和热爱的新一代。
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19-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教材为苏教版教材||,一共有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本单元由三课组成||,《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的影响》《四季的天气》。
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同学们学习有关天气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了解恶劣天气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介绍一年四个季节天气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里面||,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季节里面不同的植物和动物。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晒太阳》《看月亮》《数星星》。
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这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从课题上来看||,这三课都是观察天体。
这三课的能力训练定位在观察与描述上。
第一课《晒太阳》观察描述太阳的光和热||,以及太阳一天的位置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
第二课《看月亮》||,观察描述月亮的形状变化||,以及在一天中月亮位置的变化。
第三课《数星星》则是观察描述星星的明暗大小。
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由三课组成||,分别是《推和拉》《形状改变了》《动起来停下来》。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一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关心天气1、今天天气怎么样教学目标:1、会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2、了解自己遇到的天气情况:雨天、雪天、阴天、下雾天、雷雨等等。
3、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4、认识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天气预报,并能从天气预报中读到有用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天气符号的图片、教学当天本地区的天气预报情况。
预习要求:关心当天的天气情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诗:关心天气呼呼呼,起风了,哗哗哗,下雨了,雨停了,云散了,太阳出来了!走到户外,去看天上的云彩;挽起裤腿,去溅路边的水花。
2、引导学生读一读。
3、教师小结:这首小诗讲了下雨之后,孩子们去户外活动的情况。
一般说来,孩子们是最关心天气的了,因为天气好了孩子们才能出去玩。
那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关注一下今天天气怎么样。
4、板书课题:1、今天天气怎么样齐读课题。
二、设计天气符号1、同学们,今天你们有没有注意一下天气怎么样呢?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
啊,看样子大家都关注了今天的天气。
除了用语言来描述今天的天气,我们还可以最直观的符号来表示今天的天气。
2、教师指导学生设计符号,记录天气情况。
预设:,A、天气晴朗,引导学生:大家看看今天的天气是(晴天),你觉得用什么符号来表示适合呢?从而让学生明白天气晴朗的时候,天空中有一个大大的太阳,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一个大大的太阳呢?B、天气不好,天空中云层很厚,引导学生想想用什么来表示云呢?C、如果是下雨天,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怎么表示下雨呢?…………3、学生动笔开始设计简单的天气符号,记录今天的天气情况。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设计情况,并且做适当的指导。
4、学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拿到展示台上面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全班评价并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2023年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2023年苏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课程名称:科学学科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未来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授课内容:本学期的科学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中的科学知识1.1 天气和季节变化1.2 水的变化1.3 物体的颜色和光线1.4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1.5 动物的特征和习性2. 科学实践技能2.1 观察和记录2.2 探究和提问2.3 实验设计和操作2.4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天气和季节变化本单元重点介绍天气和季节的变化。
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了解天气和季节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教学活动安排:1. 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2. 每天观察并记录天气情况,形成天气日记3. 实验探究:太阳对气温的影响第二单元:水的变化本单元介绍水的各种状态和变化。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学活动安排:1. 实验探究:水的蒸发2. 实验探究:水的凝结3. 观察、描述和比较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特征和变化第三单元:物体的颜色和光线本单元介绍物体的颜色和光线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学活动安排:1. 实验探究: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反射2. 实验探究: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吸收3. 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颜色物体对光的反射和吸收效果第四单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本单元介绍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教学活动安排:1. 观察、描述和比较植物的种子、幼苗和成年植物的特征2. 实验探究:种子的发芽3. 实验探究:植物的传粉和繁殖第五单元: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本单元介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班级教师日期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教材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教材编写的宗旨,本教材的设计理念与国家课程改革的三个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评价标准高度一致,以面向儿童终身受益的学习,如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对自然的好奇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核心要素,构建大科学观统领下的主题单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
以科学世界观作为整册教材的组织线索,强化对科学探索和工程实践的指导,强调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学习资源的全配套。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由四个单元和一个专项学习组成。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
本单元旨在通过引导学生关心天气变化的现象,帮助学生形成“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的影响》《四季的天气》。
这三课的主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儿童认识身边的天气现象和天气所产生的影响,进而引导学生从较长的时间来考察天气的变化,形成对天气的典型特征的认识。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本单元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转向观察更为遥远和广阔的天空中的星体,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质是变化的”这一科学思想。
本单元作为小学生认识宇宙的起始单元,从学生最为熟悉的太阳、月亮、星星开始,让学生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认识这些星体的特征及运动变化,纠正其错误的概念。
Fpg Fpg 小學二年級科學上冊教學計畫 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の學生經過一年時間の科學學習與訓練,已經對科學這門學科有了一定の認識,產生了一定の興趣,同時具備了初步の科學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了初步の探究能力。但是,畢竟是二年級の學生,其認知水準比較低,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比較薄弱,因此還不具有科學の思維方式方法,也沒有科學の思考習慣,不具備科學預見、測量、分析、探究、記錄等一系列の科學習慣,學生之間也沒有形成合作探究の活動形式。因此,在今後の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擴大學生の知識面,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自主探究の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學習科學の興趣,增加學生の社會實踐活動和做研究の能力。 教材分析 本教材為蘇教版教材,一共有四個單元。 第一單元 關心天氣,本單元由三課組成,《今天天氣怎麼樣》《天氣の影響》《四季の天氣》。這一單元主要引導同學們學習有關天氣方面の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の天氣符號,瞭解惡劣天氣對人們生活產生の影響,天氣變化對動植物の影響以及對人們日常生活の影響。介紹一年四個季節天氣の不同特點以及人們在不同の季節裏面,不同の活動,引導學生瞭解不同の季節裏面不同の植物和動物。 第二單元 天空中の星體,本單元由三課組成,《曬太陽》《看月亮》《數星星》。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の星體,這三課在內容上呈現並列の關係,從課題上來看,這三課都是觀察天體。這三課の能力訓練定位在觀察與描述上。第一課《曬太陽》觀察描述太陽の光和熱,以及太陽一天の位置變化及其帶來の影響。第二課《看月亮》,觀察描述月亮の形狀變化,以及在一天中月亮位置の變化。第三課《數星星》則是觀察描述星星の明暗大小。 第三單元 用力以後,由三課組成,分別是《推和拉》《形狀改變了》《動起來停下來》。這一單元是對力認識の啟蒙單元,主要引導學生通過體驗,認識用力の兩種主要方式,以及力作用在物體上の效果。對於兒童來說,力是不可見の,但可以通過用力以後物體の形狀和運動狀態の變化,讓學生在豐富の活動中獲得感受,獲得經驗層面の積累。 第四單元 奇妙の光,由三課組成,分別是《明亮與黑暗》《透明與不透明》《玩玻璃紙》。本單元主要引導學生學習有關光方面の知識,引導學生認識各種各樣の光。《明亮與黑暗》這一課告訴同學們過強或過暗の光線,對人の眼睛都會產生傷害。《透明與Fpg Fpg 不透明》這一課引導學生認識透明の物體和不透明の物體,瞭解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の特點以及在生活中の應用。《玩玻璃紙》引導學生明白,透過不同顏色の玻璃紙,外面の景物顏色會發生變化。 教學目標與要求 1、認識各種各樣の天氣符號,學會閱讀天氣預報,並能從天氣預報中獲得有用の資訊。 2、知道天氣の變化會對動植物以及人們の日常生活產生很大の影響。 3、明白一年四季天氣の不同特點,瞭解人們在一年四季中不同の活動。 4、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見の力,知道力可以使物體の形狀發生改變。 5、能在好奇心の驅使下,對生活中の有關力の科學現象,自然界物質の變化表現出探究の興趣。 6、在具體の生活情境中對力進行分析,比較傳統和現代用力改變物體形狀の方法,感受科技進步對人類生產生活の積極意義。 7、通過多種感官觀察太陽、月亮、星星の外部特徵,能夠依據太陽の東升西落辨認辨認方向。 8、知道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の星體,瞭解與太陽、月亮相關の一些自然現象。 9、瞭解過強或過暗の光線都會對人の眼睛產生傷害,要學會保護眼睛。 10、瞭解物體有透明の,半透明の和不透明の,這些物體の透光度是不一樣の,在生活中有各自の特點以及運用。 11、知道透過不同顏色の玻璃紙,會使我們看到の景物の顏色發生不同の變化。 12、能在好奇心の驅使下,對常見の動植物和物質の外在特徵、生活中の科學現象、自然現象表現出探究興趣。 13、能如實講述事實,當發現事實與自己原有の相想法不同時,能尊重事實,養成用事實說話の意識。 教學措施 1、培養學生學習科學の興趣和良好習慣。教學時常關注學生參與課堂學習の熱情,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允許學生用自己の語言表達想法。善於激發學生の興趣,利用教材所提供の素材,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の學習活動。 2、讓學生在生動具體の情境中學習科學。要充分利用學生の學習生活經驗、知識水準、知識儲備,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の探究活動,激發學生の學習興趣,讓學生Fpg Fpg 在生動具體の情境中理解和認識科學知識。 3、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並養成與同伴合作探究の習慣。在思考與交流の過程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在具體の活動中進行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の意見,並能與同伴進行合作交流。 4、初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の能力,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の意識和能力,充分利用學生已有の知識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の科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體會學習科學の重要性。 5、創造性の使用教材,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の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の使用教材設計教學活動,教師還應記錄下自己の教學設計和教學反思,以便不斷の改進。 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課 時 備 注 1 1、今天天氣怎麼樣 1 2 2、天氣の影響 1 3 3、四季の變化 1 4 第一單元復習 1 中秋節放假 6 4、曬太陽 1 國慶日放假 7 5、看月亮 1 8 6、數星星 1 9 第二單元復習 1 10 7、推和拉 1 11 8、形狀改變了 1 12 9、動起來與停下來 1 13 第三單元復習 1 14 10、明亮與黑暗 1 15 11、透明與不透明 1 16 12、玩玻璃紙 1 17 第四單元復習 1 18 專項學習 像工程師那樣 1 元旦放假 19 期末復習 1 20 期末復習 1
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时间的科学学习与训练,已经对科学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同时具备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
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其认知水平比较低,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比较薄弱,因此还不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也没有科学的思考习惯,不具备科学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学生之间也没有形成合作探究的活动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做研究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为苏教版教材,一共有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关心天气,本单元由三课组成,《今天天气怎么样》《天气的影响》《四季的天气》。
这一单元主要引导同学们学习有关天气方面的知识。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符号,了解恶劣天气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介绍一年四个季节天气的不同特点以及人们在不同的季节里面,不同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季节里面不同的植物和动物。
第二单元天空中的星体,本单元由三课组成,《晒太阳》《看月亮》《数星星》。
太阳、月亮、星星都是天空中的星体,这三课在内容上呈现并列的关系,从课题上来看,这三课都是观察天体。
这三课的能力训练定位在观察与描述上。
第一课《晒太阳》观察描述太阳的光和热,以及太阳一天的位置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
第二课《看月亮》,观察描述月亮的形状变化,以及在一天中月亮位置的变化。
第三课《数星星》则是观察描述星星的明暗大小。
第三单元用力以后,由三课组成,分别是《推和拉》《形状改变了》《动起来停下来》。
这一单元是对力认识的启蒙单元,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认识用力的两种主要方式,以及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效果。
对于儿童来说,力是不可见的,但可以通过用力以后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获得感受,获得经验层面的积累。
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四个单元,共12课,但是却包含了18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物质科学领域
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 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 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 5.力作用于物体,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6.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生命科学领域 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 9.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10.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
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 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13.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
14.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15.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技术与工程领域 16.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 17.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
18.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 在以上18个涉及的概念中,1、4、5、6、13、16、17、18是本学期的重点知识,但是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学生掌握的度,既不过于浅显,让二年级学生感觉没有在科学通过探究得到成就感;也不能加大教学难点,让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在教学中引导并激发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观察及生活经验来系统、科学的学习本册科学知识,并引导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并思考生活中事物间的联系,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也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既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与科学思维,同时也认识到我们美好的世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爱护、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与一年级相比,经过一年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但与中年级学生相比,又有较强的创新思维,所以在教授中,既要引导学生继续保持较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又要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好奇心。引导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欲、让学生在学生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真正做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真谛。 五、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教学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 学具 实践 活动
1-4 第一单元 1.今天天气怎么样 1 1.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会用简重点: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 1.教师材料:PPT。 2.学生材料:每组1.设计天气符号 关心天气 单的符号表示天气。 2.会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今天的天气,知道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难点:分析天气预报中的气象要素。 天气符号设计卡片若干张、天气符号卡片1套。 2.认识常见的天气符号。
2.天气的影响 1 1.关注天气变化给生活带来的影响,意识到不同行业的人都要关心天气。 2.知道恶劣天气会给生产生活带来危害,意识到采取积极的防御措施可以减少损失。 3.会制作晴雨花,知道晴雨花可以反映空气湿度。 重点:天气变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 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恶劣天气所带来的危害。 1.教师材料:PPT、氯化钴泡制的晴雨花。 2.学生材料:每组天气图片卡1套,剪刀1把、喷壶1个、铁丝1根,浓盐水、蓝色皱纹纸各若干。 1.制作晴雨花。
3.四季的天气 1 1.体会四季天气的不同,了解每个季节典型的天气特征。 2.阅读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了解其中相关气象信息。 重点:每个季节的典型特征和物候特征现象。 难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 1.教师材料:PPT。 2.学生材料:每组四季动植物图片卡1套,二十四节气图1张。
1.给四季的动植物排序。 2.理解二十四节气图。
5-8 第二单元 4.晒太阳 1 1.通过多种感官感知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重点: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能够利用太阳1.教师材料:PPT。 2.学生材料:塑料瓶、黑色1.做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天空中的星体 2.能够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认方向。 3.愿意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并发现太阳的运动规律。 的位置辨认方向。 难点:观察并描述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 塑料袋、水。 2.观察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
5.看月亮 1 1.通过观察月亮以及月相盒模型,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2.通过观察月亮位置的变化,知道月亮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3.愿意观察月亮,感受月亮形状变化的神奇。 4.通过阅读人类观察月亮的科学史,感受科学技术的进步。 重点:通过画记忆中的月亮,看月相盒中的月亮以及观测实际的月亮,知道月亮有不同的形状。 难点:能够观测月亮也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 1.教师材料:PPT、观星天文望远镜。 2.学生材料:月相盒、月相卡片、伽利略望远镜、月相记录单。 1.观察月相盒中的“月亮”的形状。 2.观察一天中月亮位置的变化。 3.利用伽利略望远镜观察月亮。
6.数星星 1 1.观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2.知道星星也和太阳、月亮一样是天空中的星体。 3.能够对“为什么白重点:观察星空,知道星星有大小、明暗的区别。 难点:探索白天看到星星的秘密。 1.教师材料:PPT。 2.学生材料:小手电(两种)。 1.探索白天看不到星星的秘密。 天看不到星星”作出猜想,并与同伴一起探索其中的秘密。 4.愿意观察星星,对星空感兴趣。
9-12 第三单元 用力以后
7.推和拉 1 1.看图交流,识别生活中常见的推和拉的动作。 2.通过分析开关抽屉等活动,认识到推力和拉力的存在。 3.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重点:在推和拉的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认识这两种常见的力。 难点:感受到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和方向的。 1.教师材料:PPT 2.学生材料:每组小推车1个、超市购物图1张、金属钩码1盒、拉力器1个。 1.使用拉力器比比谁的拉力大。 2.超市购物体会推和拉。
8.形状改变了 1 1.在对脸部、铁丝、海绵等丰富材料用力的活动中感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在动手做中了解拉、压、弯、扭等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基本方法。 3.通过探究实验,初步认识拉力的大小对橡皮筋拉伸长度重点: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行形变。 难点:了解拉、压、弯、扭等作用是改变物体的形状的基本方法。 1.教师材料:PPT。 2.学生材料:每组橡皮檫、气球、海绵、铁丝、橡皮筋各一个,磁力钩3个、钩码1盒、橡皮筋3根。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探究里与橡皮筋长度变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