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春季学期毛概重点知识点 (详细版)

2017年春季学期毛概重点知识点 (详细版)

2017年春季学期毛概重点知识点 (详细版)
2017年春季学期毛概重点知识点 (详细版)

2017年春季学期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第一阶段,党的幼年时期,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第二阶段,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经过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知道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

第三阶段,党的七大上,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了第一步的阐述,指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正式将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二、实事思想路线的科学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搞清实际,从而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也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十二个方面: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

围绕存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和全面依法治国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围绕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

围绕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围绕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围绕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

围绕全面从严治党

围绕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此外,还就贯彻“一国两制”,做好港澳台工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等做出了重要论述。

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实践依据: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法治国家建设进入新的征程,从严治党进入关键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党中央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站在时代前沿进行的战略思考、战略谋划、战略部署。

其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期盼。随着我国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愿景不断提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最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在逻辑关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战略举措。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制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第二章

一、新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主义革命的动力、性质与前途)

动力:人民大众。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性质:资产阶级主义革命

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二、新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945年,在党的七大所作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把新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新主义基本纲领是新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1、新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主义的国。

新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权。

政体是实行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新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的一项容)。

3、新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三、新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第一,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

第二,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第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

第四章

一、正确处理和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在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以往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抗和冲突,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它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还很不完整,

这些不完整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方面是非基本方面。

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人民部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部的矛盾。

在一定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论述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专政方法,敌我矛盾

方法,人民部的矛盾

二、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使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关于教育科学文化工作。

关于知识分子工作。

……

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前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一是,如果没有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并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临严重危机。同时,如果没有1949年建立新中国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质、制度条件,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改革开放也很难顺利推进。

二是,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

三是,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第五章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含义、意义及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社会性质)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

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的动态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经过新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显示出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首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其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面进步,同时发展面临新的重大结构性问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最后,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

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一,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之一中心。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4、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

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之间的关系)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实现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最高纲领

在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都需要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形成阶段性的行动纲领。(最低纲领)

坚持最高纲领不是也不能离开现实空谈远想,实践最低纲领不是也不能只顾眼前而忘记远想。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

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是最低纲领发展的必然趋势;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

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第六章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涵(科学涵及重要意义)

科学涵

第一,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重要意义

1、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2、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坚持科学发展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1、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2、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3、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坚持统筹兼顾。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容及意义)

1987年4月,第一次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向现代化的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把“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1997年,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党的十五大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具体化为切实可行的步骤,2、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了发展方向,3、展现了美好的前景,4、成为全国人民为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涵及实现路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涵,其中最核心的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

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

(世界高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是相通的。

实现路径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第七章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科学判断

1、,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他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基本矛盾,并

阐明它们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自身额力量解决

2、,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主要思想

可以概括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社会主

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它们要求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这是不完全的。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最重要的成果,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由问题倒逼而产生,

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

抓住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具体目标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制度改革;紧紧围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八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

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要把两者结合起来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性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所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种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加速推进。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这个问题。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当然,想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

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只能是不同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确立依据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中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并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要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还要努力寻求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实现形式要解决的是发展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问题)

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政治保证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四、全面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制度规则。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在要求,又是基本保障。要让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一致、辩证统一。要跳出历史周期律、走好中国道路,必须落实好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①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

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

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

本制度基础,从根本上规定和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

③必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人体地位

第三,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全面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

第一(宪法)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第二(政府)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第三(司法)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第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第五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法律人才队伍是关键。

五、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一,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坚持依法治理,坚持源头治理,坚持综合治理。

第二,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激发社会活力。

第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制。

第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健全以国家安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等为基本容的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第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要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六、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容。

生态文明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主动保护自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党的十八大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秉持的首要态度,要求人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报恩之意,尊重自然界的创造和存在,绝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只有尊重自然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科学态度

顺应自然,人和自然和谐共生,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要求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向自然界索取生存发展之需的同时,呵护自然,回报自然,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环保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

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第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第九章、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容和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容

第一,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

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不容侵犯,中国的领土不容分割。

第二,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线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第三,高度自治。(无国防、外交、宣战和媾和权,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第四,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第五,解决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人民。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2、重要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环境。“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坚持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从武力解放到和平解放)

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承继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国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政问题。问题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美国等国外反华势力的插手干涉。

课本213到215

第十二章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它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究竟代表那个阶级的利益。最能体现一个政党性质的是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两个先锋队(体现了党的阶级基础的先进性和广泛性)的关系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本质要求和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党的性质决定了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把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作为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先进性与纯洁性的关系、党的纯洁性的体现)

先进性与纯洁性关系

(先进性和纯洁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贯穿于党的性质、宗旨、任务和全部工作中,体现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实际行动上。)党的先进性同党的纯洁性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纯洁性是先进性的前提和基础,先进性是纯洁性的体现和保证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党的。

党的纯洁性的体现

党的纯洁性体现在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和作风各个方面。

1、体现在思想上,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为指导思想,坚定理想

信念,坚持实事的思想路线,坚决同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

2、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坚决执行党的章程、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抵制和反对一切违

背党的基本路线的错误政治倾向。

3、体现在组织上,就是坚持贯彻党的集中制原则和遵守党的组织纪律的要求,自觉维护党

的团结统一,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和分裂党的行为,坚决把蜕化变质分子和腐败分子清除出党。

4、体现在作风上,就是坚持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坚持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坚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要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辩证统一的。

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坚持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第一,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在国家发展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

性和关键性重大问题上的领导核心和决定性作用。

第二,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提高依法执政水平。

第三,要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四、加强组织、纪律和作风建设

我们党之所以强大,之所以成为得到人民衷心拥护的坚强马克思主义政党,靠的就是党组织的先进性、铁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全面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组织建设的主要容之一是造就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要遵守“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要求。

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党的纪律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威武中央权威。严明党的纪律,还必须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必须切实增强党性,切实遵守组织制度,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切实执行组织纪律。

全面从严治党,作风见着至关重要。作风问题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一,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二,严格党生活,开展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三,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

第四,建立抓作风的长效机制。

Tips:

1、以上关于重点的详细容皆为个人理解,仅供参考。

2、老师给的重点没有覆盖全部考点,建议结合课本全面复习。

3、以上容全部为手动输入,有错误请见谅。

毛概知识点归纳 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和基本点: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内容上的表现,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4、为走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和经典主义倾向,不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十七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界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第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思想。第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 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2.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民主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马列、毛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这里培育四有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018版毛概重点章节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5.1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是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5.2如何把握理论的主要容 1、解放思想、实事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党的基本路线 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5、三步走战略 6、改革开放理论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9、一国两制 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5.3如何认识理论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8.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对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判断,是制定党的路线方针的基本依据。党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深化。 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经济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历史决议》对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我国需要解决的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之间产生的矛盾” 3、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依据有下面三个方面: ①经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③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8.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新时代的涵: ○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注意伟大胜利的时代。 ○2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 ○3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2、新时代的意义 ○1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社会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从人类文明进程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毛概第三章知识点整理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 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主义形态 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 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主要三种: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优势)和资本主义经济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 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矛盾表现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 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 5.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 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 6.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 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7.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

斗争。 8.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 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即“两个转变” 9.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总路线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以将“一化”比喻成鸟的“主体”,“三改”比喻成“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1.由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到社会主义所有制的过渡,才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向前发 展,才利于在技术上起一个革命。(解放生产力) 12.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完整word版)新版毛概前六章知识点整理(背诵版)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时代条件 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时代条件和国际背景。 ●社会条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物质基础 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近代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主要指近代工业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 ●理论条件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形成发展的过程(※选择题) 初步形成:提出并阐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成熟:系统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945年七大写入党章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继续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活的灵魂: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他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把握事物内的必然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坚定不移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处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2018年最新毛概知识点总结

2018年最新毛概知识点总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 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第二、总结中国 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 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 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 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 理论。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 自主;1、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 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2、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 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3、独立自主,就是把国家 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意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既体现 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针,又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的特色; 贯穿于毛泽东的全部科学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中,又表现在中国共 产党人的实践活动中,是党和人民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强 调指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已经转化 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之间的矛盾。 5.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 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全民文化 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取得重大进展。 6.中国梦的提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 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 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 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 梦的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

毛概重要考点知识点梳理

毛概重要考点知识点梳理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2.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历史文化结合起来。 4.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45年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9.1997年,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10.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11.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13.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5.改革开放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3.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 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 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 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 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度性质? ①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②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③新民主主义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第四章 1.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 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 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第5章

春季学期毛概重点知识点(详细版)

2017 年春季学期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第一阶段,党的幼年时期,大钊等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研究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思想。 第二阶段,1938 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经过整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知道中国革命,成为全党的共识。 第三阶段,党的七大上,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出了第一步的阐述,指出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七大正式将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涵“解决中国问题”和“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二、实事思想路线的科学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在当代中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研究中,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既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吃透理论,又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搞清实际,从而把对实际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其本质的理性把握,找出其中的规律。(根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现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验证条件和目的) “实事”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也在地包含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十二个方面: 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毛概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3-4) 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一、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P4-7)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方面,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另一方面,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

想。 最后,毛泽定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P1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选择)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国外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四)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P27-29)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方法来”。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选择)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P18-23) 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 历史地位: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二,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六)正确理解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P29-31) 首先,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其次,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最后,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反例:文化大革命,大跃进 第二章(简答题)

2018最新版毛概考试重点的总结笔记

第一章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

2015版毛概知识点梳理----第三章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因为: 2、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是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除国营经济外,还有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中主要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 3、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基本的阶级力量。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5、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三改”)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本毛概重点章节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 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如何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首先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还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3)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①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和扩大就业具有重要作用。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如何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1)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本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 (2)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1)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公有制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 (2)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只有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按需分配 (3)按劳分配的直接依据: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2、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的意义? 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能够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在平等的经济关系基础上建立和谐的经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 毛概重要知识点总结

毛概知识点最全总结毛概重要知识点总结 3.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其重大意义?必要性:①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②由中国革命的动力决定的③由敌我力量的对比和布局决定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理论,是党运用 ___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光辉典范,对于推进 ___中国化具有中药店方法论意义。 4. 如何理解 ___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把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比作三个主要的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争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三章 1.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有哪些?①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②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③用和平的方法进行改造 3. 如何理解 ___社会的过度性质?①从中华人民 ___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___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 ___想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②在我国 ___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③ ___体系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第四章 1. 党在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思想③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④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2.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①必须把 ___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④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⑤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⑥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第5章1. 怎样正确把握 ___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___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

毛概知识点重点归纳

第一章 1.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第1页) 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3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第3-5页)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话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第12页) 5.毛泽东思想: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②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③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13页) 6.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第13页)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第14页) 8.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14页) 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19页) ①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地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我们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 ②群众路线,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就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 10.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第24页) 1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邓小平理论回答了这个问题)(第24-25页) 1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第26页) 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3.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仍是党在21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0

毛概知识点章节整理2020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概》重点考试知识点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概》重点考试知识点 不必羡慕彼此的生活,没有谁比谁过得更洒脱。那些活得漂亮的人,不过是在深夜咽下一肚子的心酸和委屈,清晨擦干眼泪,披上铠甲继续生活。 自考《毛泽东思想概论》章节重点解析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3.1945~1959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发展阶段。进一步剔除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找出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进行探索。 六: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七: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将他所犯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区分开来,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大学毛概总结知识点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4、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8、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同XXX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 (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 (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第三章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揭示了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